花 卉 文 化 与 鉴 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卉文化与鉴赏
课程论文
班级集贤学院14级3班学号201420040124
姓名张豪琪
桂花植物特性介绍
木樨,又作木犀,即桂花,属木樨科常绿灌木或乔木,常见的有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等。

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5厘米,宽2.6-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6-8对,多达10对,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叶柄长0.8-1.2厘米,最长可达15厘米,无毛。

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宽卵形,质厚,长2-4毫米,具小尖头,无毛;花梗细弱,长4-10毫米,无毛;花极芳香;花萼长约1毫米,裂片稍不整齐;花冠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桔红色,长3-4毫米,花冠管仅长0.5-1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长约0.5毫米,花药长约1毫米,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1.5毫米,花柱长约0.5毫米。

果歪斜,椭圆形,长1-1.5厘米,呈紫黑色。

花期9~10月,果期次年3~4月。

木樨开金黄色碎花,极香。

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产地属中国,各地种植较多。

新鲜木樨花可用来做糕点、制糖、入酒。

浅谈中国古代的桂花文化
中国桂花栽培历史悠久。

文献中最早提到桂花是旧战国时期(前475——前221)的《山海经·南山经》,谓“招摇之山多桂”,同时《吕氏春秋》之中也有“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为世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花。

楚国诗人屈原(前340——前278)《楚辞·九歌》也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而中国自汉代就开始栽培桂花,距今已超过2500年。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已成为名贵花木与上等贡品。

西汉刘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

看来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形成一定规模。

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的栽培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而到了唐宋时期,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

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

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

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

宋之问的《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去外飘”的著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

唐宋以后,桂花在庭院栽培观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元代倪瓒的《桂花》诗中有“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的诗句,表明了窗前植桂的情况。

桂花的民间栽培始于宋代,昌盛于明初。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桂花产区均在此间形成。

众做周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花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自然也有了悠久的历史,中国人欣赏花,不仅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欣赏花中所蕴含着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

陶渊明之“采菊东篱”、林靖和之“疏影横斜”、周敦颐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兰当为王者香”、苏东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而桂树是香满天下,誉满天下的宝树,是崇高美好的、吉祥的象征;古人把桂花看作高雅和荣誉的象征;友谊与爱情的象征;桂花也曾被作为友好之物互相赠送;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桂花树是贞洁、荣誉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

桂花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质。

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虽不及咏梅、菊、牡丹等,但也颇可一观。

前文提到文献最早提到的桂花是旧战国时期,当时人们大概只是在山野间偶然被其独特的芳香所吸引,而后人们开始引种桂花。

将这芳香留于自己的庭院之中,此时的人们开始萌发了对桂花的意象,桂“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南方草木状》)。

因此在人们眼里,桂具有“独秀”的个性,再加上多生岩岭间,凌风霜而不凋,故而历来被视为隐士象征。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
相缭。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兮不可以久留。

”淮南小山的这篇《招隐士》最终确立了桂为隐士的地位。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桂花文化发展时期,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较为严格意义上的咏桂诗,如南朝诗人范云的“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

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

”,南朝吴均的“桂树夹长陂,复值清风吹。

氛氲揉芳叶,连锦交密枝。

能迎春露点,不逐秋风移。

愿君长惠爱,当使岁寒知。

”从不同的角度咏叹了桂花。

据《晋书·郤诜传》记载,“(诜)以对策上第,拜议郎……累迁雍州刺史。

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到了唐代,作为中国古代一个最繁荣的时期之一,桂和众多的神话传说相联系,为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神气的色彩。

《酉阳杂俎》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至此,咏桂诗词总是和月、嫦娥、仙人相联,桂子落人间的民间传说更是为诗人们所津津乐道。

如李峤的“未殖蟾官里,宁移玉殿幽。

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侠客条为马,仙人叶作舟。

愿君期道术,攀折可淹留。

”诗歌文化在此时达到了顶峰,桂花也常常被诗人们用来赞誉登科及第,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中有“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之句,杜甫《同豆卢峰知字韵》则云“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到了宋代涌现出众多脍炙人口的咏桂佳作,如梅尧臣的“山楹无恶木,但有绿桂丛。

幽芳尚未歇,飞鸟衔残红。

不见离骚人,惟悴呤秋风。

”(《临轩桂》)如李清照的“暗谈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如杨万里的“梦骑白凤上青空,径度银河入月宫。

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

”(《凝露堂木犀》)等,都被人传诵一时。

元明清时期,咏桂诗词也很可观,但内容不出唐宋,艺术手法上也并无特异创新之处,不过好的篇章时也可见。

如山水大家倪赞的“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

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

忽起故园想,泠然归
梦长。

”(《桂花》)如明朝高启的“桂花庭院月纷纷,按罢霓裳酒半醺。

折得一枝携满袖,罗衣今夜不须熏。

”(《题桂花美人》)都颇具特色。

桂花春日不争,无桃李之艳,秋花与月相应,独秀三秋孤芳自赏,叶四季青翠不惧风霜。

这些特性千百年来一直为文人雅士所称颂。

又因为桂花主要在秋季开花,正好是中秋赏月佳节,桂花以其“清可绝尘,浓能溢远”的天外来香为这赏月和团圆的节日增添不少雅韵。

自古以来,桂花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加上美丽的传说,便具有了仙质、素韵、丹心、凌霜等品格。

屈原的《远游》、曹植的《桂之树行》、范云的《咏桂树》都描绘了桂花的品格。

李白《咏桂》诗则云,“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采用比兴手法,题物言志,高度评价了桂花凌寒的高贵品格,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蔑视权贵的情感。

桂花自古以香取胜,号称“天香”。

宋代邓肃有《木犀》诗,“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

”描写桂花开时,连名贵香料龙涎也不香了,诗篇意境开阔,明快流畅。

杨万里的“余芬熏入旃檀骨,从此人间有桂沉”、朱熹的“众芳摇落九秋期,横出天香第一枝”、王十朋的“异日天香满庭院,吾庐当似广寒宫”等,也是描写桂香的名句。

南宋爱国名相李纲喜爱桂花,名其书斋曰“桂斋”,亲植桂花以明志,并作《采桑子》词两首,“幽芳不为春光发,直待秋风,直待秋风,香比余花分外浓。

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吹动珑璁,恰似瑶台月下逢。

”“枝头万点妆金蕊,十里清香,十里清香,介引幽人雅思长。

玉壶贮水花难老,净几明窗,净几明窗,褪下残英簌簌黄。


由于桂花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民间的桂花节、桂花花会等活动也极为普遍。

据《成都古今记》记载,早在唐宋时期,成都一带就把每年农历八月定为桂花会会期,民间有“八月桂市”、“朋有新市”等季节性贸易活动,远近闻名,卖桂、买桂、赏桂、吟桂成为一时盛风。

到了明朝正德年间,状元杨
慎则在新都桂湖“沿湖遍栽桂树”,并作《桂湖曲》,“南亭”则更名为“桂湖”。

苏州、杭州、南京、桂林等地,也早已形成了群众性的赏桂习俗。

桂花的应用价值
园林造景;盆景制作;旅游;香料(香精油);糖桂花、盐桂花、食品。

桂花的食用保健作用:桂花茶有清香提神功效。

桂花经沸水稍烫后捞起晾干,用白糖溃起来,密封于瓶里,以保持颜色和香气,可作为食品香料。

将桂花、纯藕粉加白糖冲调,就成了桂花藕粉,味美且开胃。

取上等小枣,加糖煮,汤将尽时,加入桂花,即成健脾开胃的桂花蜜枣。

中医认为,桂花性温味辛,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可以化痰散瘀,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肠风血痢、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

桂枝、桂籽、桂根皆可人药。

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配制的桂枝汤,专治外感风邪、发热头痛等。

桂花的芳香源自紫罗兰酮、芳樟醇、香叶醇、橙花醇、松油醇、癸内酯、壬醇、水芹烯等成分。

桂花花瓣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入药有散寒破结、化痰生津的功效。

桂花味辛,可入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

桂花味香,持久,可制糕点、糖果,并可酿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