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合集下载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提名公示内容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提名公示内容

四、客观评价
1. 成果鉴定意见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 2015 年 2 月 4 日在广州组织召开了项目的成果 鉴定会,会议组成了以周福霖院士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形成 如下鉴定意见: (1)提出了预测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调整双曲线模型和引入缓冲算子修正 的 GM(1,1)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等维灰数递补动态预测 GM(1,1)模型,可提 高抗拔桩极限承载力预测精度。 (2)提出了基岩内桩身侧阻力试验和桩身侧阻力特征值分析确定方法,揭 示了软质岩地层等截面抗拔桩的锥台破坏影响范围,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3)揭示了嵌岩抗拔桩桩径与扩大头高度比、嵌岩深度、桩长均存在制约 抗拔承载力提高的临界值的规律,对抗拔桩设计优化有重大指导作用。 (4)编制了软岩地层不同风化程度抗浮锚杆砂浆体与周围岩体的摩阻力取 值参考表,可用于抗浮锚杆与各类岩石的粘结强度特征值的确定。 (5)提出了抗拔桩及抗拔锚杆受力纵筋的涂膜镀锌防腐处理方法,有效提 高了抗拔构件的耐久性。 ( 6)该 项目 相 关 成 果 已列入 广 东省 标 准 《建 筑地基 基础设 计 规范 》 DBJ15-31-2016, 并在广州塔工程、 广州市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及公园工程、 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广州市地铁工程、太古汇商业、酒店、 办公楼和文化中心工程等重大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在地下工程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 规范审查意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 2016 年 7 月 19 日在 四川成都主持召开了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抗浮技术规范》 (送审稿) (简称《规
3
范》 )审查会。会议组成了以腾延京研究员为主任委员的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 会认为: 《规范》规定了建筑工程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原则和浮力计算方法,提 出抗浮稳定性分析评价及抗浮设计方法,填补了国内技术标准的空白,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3. 成果科技查新报告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出具的国内外查新报告表明,本项目具有以下 创新点: (1)揭示了地层结构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机理,建立了抗浮分析模型, 系统地提出了复杂组合地层条件下地下结构抗浮设防水位、 水浮力计算理论。 (2) 首次系统提出了地下结构主动抗浮与被动抗浮技术体系。 (3)发明了桩底基岩 内桩侧阻力试验方法、桩底基岩载荷试验装置、钢筋束锚固夹具装置、大直径 无砂混凝土减压井、压力分散型抗浮锚杆技术、压力型预应力抗浮锚杆逆作法 施工技术、拉力型扩体锚杆技术、囊式扩大头锚杆新技术、压力分散型葫芦式 扩大头锚索、坚硬黏土或强风化软岩机械扩孔大头锚索施工技术等一系列地下 结构抗浮工程试验及施工技术。在检索范围内,国内外均未见有与本项目上述 创新点相同的文献报道。 4. 技术标准引用 项目研究成果为制订/修订技术标准提供了支撑, 部分成果被 1 部国家标准、 4 部行业标准、5 部地方标准引用,包括: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抗浮技术规范》 (报批稿)、行业标准《抗 浮锚杆技术规程》(报批稿)、行业标准《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报批 稿)、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 111-2016、广东 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16、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抗 浮设计规程》DBJ/T 15-125-2017、广东省标准《城市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标 准》DBJ 15-71-2010、广东省标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设计技术规 程》DBJ 15-71-2010、广东省标准《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技术规程》DBJ/T 15-103-2014。 5. 论文专著 研究成果在《岩土力学》、《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土木工程学报》、《Hydrogeology Journal》等发表学术论文 158 篇,其中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公示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公示

四、客观评价:
1.国际国内同行评价 该项成果已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在国际上获得权威杂志包括Circulation (影响因子17.0), European Heart Journal(影响因子15.1), Blood(影响因子 15)和Annals of Surgery(影响因子8.6),《Br J Surg.》(影响因子5.433)以及 血管专业领域顶级杂志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影响因子3.5)的引用。总计 他引6200 次。成果多次获得国际上相关领域顶级研究机构和著名专家教授的肯定,同 时也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的正面评价和推荐,相关论文被国内外相关指南 引用。以下是第三方代表性评价: 1). 2011 年,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 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干细胞研究开 拓者之一Douglas W Losordo 教授在《Tex Heart Inst J》杂志上对本研究组对比CD34+
三、项目简介:
我国目前成人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6%。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年发病率高达8.1%。 20 世纪80 年代欧美的糖尿病足大截肢 (踝上) 率高达33.3%-75%, 糖尿病足截肢后5 年死亡率高达61%。我国缺乏相关数据,但由于当时对本病不能手术 治疗的错误认识和较低的医疗水平,业内共识是截肢率、病死率远高于欧美。糖尿病 足临床上分为神经型、缺血型与神经缺血型。在我国,与缺血有关的神经缺血型和缺 血型共占77%,而缺血是导致这些患者足溃疡不愈和截肢的最主要原因。高发病率、截 肢率和病死率使糖尿病足的治疗成为临床医学的难题。项目组抓住缺血的主要矛盾, 自1983 年至今,历经30 余年的系列研究,取得以下重要成果。 1. 建立了糖尿病下肢缺血血流重建理论体系,使血流重建成为整体治疗糖尿病足 的关键措施。在国际上首次从内皮祖细胞(EPCs)生物学特性的新视角揭示了糖尿病 下肢缺血的发病机制,从病生理角度创建了血流重建理论体系;首先阐明我国糖尿病 下肢缺血动脉病变特点,从病理解剖角度丰富了血流重建理论体系;率先提出糖尿病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

附件: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项目名称: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演化理论与调控方法提名者:谈和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一、提名意见二、项目简介(限1页)天然气水合物是最具开采价值的新型清洁能源,我国南海储量达800亿吨油当量,是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的总和,实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存在水合物分解相变复杂、热质传递困难、储层胶结强度弱化显著等问题,导致水合物分解产气效率低、持续性差,甚至引起储层失稳等重大安全风险,因此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是世界性难题。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针对水合物分解多孔介质内复杂相态转化理论、含相变过程多相多组分运移机制、储层胶结强度弱化及其与海底结构物(井筒、桩基础等)相互作用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突破和科学发现:1. 发现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相态转化-多相渗流-胶结弱化规律,建立了水合物分解运移与储层变形演化理论。

建立了海洋多组分体系水合物相平衡方程,突破了传统热力学模型的理论局限;首次发现了水合物分解亚稳态纳米气泡富集现象,认识了分解过程水合物再生成逆反应的内在本质;发现了微孔隙内水合物赋存形态转化特性,提出了水合物相变多相渗流模型,构建了水合物分解气、水运移理论框架;发现了水合物储层粘聚力随水合物分解的衰减规律,揭示了水合物储层变形过程中胶结结构的演化机制。

2. 揭示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驱动与失稳机理,提出了水合物分解强化与储层安全调控方法。

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存在压差驱动-显热主导-传热控制表观动力学演化三历程,提出了压-热联调强化水合物分解方法;首次发现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具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创造性地提出注二氧化碳强化储层结构强度方法;建立了水合物储层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模型,确定了水合物分解对海底结构物的影响边界。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9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草原植被时空动态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 二、提名者:中国农学会 提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 该成果针对全国尺度上草原植被信息难以快速准确评估的技术瓶颈, 创建了草原植被动态监 测的方法体系,首次提出了草原植被时空动态监测的理论架构,创建了我国天然草原返青、长势 和产草量等指标的监测方法, 解决了超大面积高精度监测的难题, 实现了我国草原植被的全覆盖 精准监测。提出了县域草畜平衡的新概念和测算的方法体系,拓展了超载率指标的内涵,揭示了 我国主要牧区草畜平衡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草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建立了草原沙化遥感监 测的新方法,明晰了我国近 30 年草原沙化时空变化的规律、特点和原因。集成创建了高效稳定 的海量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和草原植被遥感监测信息系统。 首次实现了我国草原多时空尺度高精 度连续规范化监测, 为草原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关键信息支撑。 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国家和省级 草原主管部门的草原植被时空动态监测工作,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草原植被动态监测技术方法体系方面达 到国际领先水平。 提名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受气候波动、 过度放牧和草原本底条件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草原生态问题最突出的国家之 一。 及时准确地获取草原植被动态信息是草原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安全的迫切需求。 与上世纪草 地资源普查以地面为主耗时十多年相比, 本项目在国家 863 计划、 国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 持下,经过十多年多部门联合攻关,采用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的方式,突破超大面积、高 精度、高时效等监测难题,提出了草原植被返青、长势、产草量、草畜平衡、超载率、草原沙化 等关键指标监测的技术方法, 使我国在创建草原植被动态监测技术方法体系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 水平,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1.创建了草原植被动态监测的方法体系,首次提出了草原植被时空动态监测的理论架构, 原创性提出了基于像元尺度的遥感阈值和判定准则的返青监测模型,精度达 90%以上;创建了草 原植被长势归一化普适全遥感模型,准确度达到 90%以上;创建了我国天然草原产草量分区域分 类型的遥感监测方法体系,模型总体精度达 80%,典型区域精度达 92.5%;解决了超大面积、高 精度监测的难题,实现了我国草原植被的全覆盖精准监测。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材料-丽水市中心医院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材料-丽水市中心医院
二、研制了高性能125I放射性粒子及配套的功能性消化道支架,拓展了消化道肿瘤放射治疗的适应症,有效控制了放射性损伤。针对传统放化疗对消化道肿瘤治疗的局限,基于射线对肿瘤直接杀伤效应,研制了新型高性能125I放射性粒子,肿瘤局部性120天可控持续照射,对于胰腺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的疗效较传统放疗显著提升,并大幅降低放射性损伤。对于上消化道和胆道处消化道肿瘤,研制了与125I粒子配合使用的功能性支架,能够在疏通恶性梗阻的同时对肿瘤进行持续性放疗。
3.姓名:奚杰峰
排名:3
行政职务:首席科学家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在本项目中作为主要完成人,负责OCT-3D、一次性远程注射针产品的研发设计;全面负责OCT-3D、一次性远程注射针产品的产业化生产与应用;负责OCT-3D产品的学术推广工作;对关键技术创新点及技术原理与方案(一)做出了贡献,支撑材料: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SCI论文5篇,见附件1及5-2)
项目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9项(含美国等国际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发表SCI论文75篇,总他引1100余次;取得CFDA、FDA医疗器械注册证40余件,放射性粒子及粒子支架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0%和100%,排名首位;食管和肠道支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67%,排名首位。近三年新增销售额近7亿元,含出口创汇3.2亿元。产品推广应用到中国、美国等10余个国家的1400余家医院,受益患者近百万人,列入卫生部“十年百项”适宜技术。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证书编号(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材料
有权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生物炭模块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中国
ZL201510134441.5
2016.8.24
2208613
山东大学
张建, 刘华清, 安沫霖, 胡振, 张成禄
有权
主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人情况
1、姓名:张建 排名:1
行政职务:常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
完成单位:山东大学
对本项目贡献:全面负责项目组织实施。明确了不同湿地植物种群在不同季节条件下的生态位互补效应和生物协同作用机制,创新性构建了“植物-动物-微生物”协同强化技术;主持研发了湿地植物生物质高价值利用技术,提出了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环境优化技术,并解析了湿地设计与运行参数对湿地水力流态的影响。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证书编号(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技术标准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中国
DB37/T3394-2018
2018.9.17
有权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防堵塞快速渗滤系统
中国
ZL201010118102.5
2012.5.9
943754
山东大学
张建,吴海明,张成禄,范金林,李聪,张金勇
有权
授权发明专利
可拆卸式均匀布水器
中国
ZL201010616982.9
2013.4.3
116615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卢少勇,蔡珉敏,金相灿,赵斌,包裕尉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项目名称:高速重载系列钢轨及异型材数字化高质量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提名者:谢建新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毛新平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刘正东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冶金工程技术提名意见:项目针对高速重载系列钢轨及异型材高质量轧制技术中的难题,在复杂孔型系统高效设计、产品内部及表面质量稳定性一致性控制、全长尺寸高精度控制等复杂截面型材生产的核心技术上取得创新性成果,研发出一整套高铁、重载铁路系列钢轨及异型材数字化高质量制造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项目的主要创新包括:研发出基于数字化虚拟制造的全轧制过程孔型系统智能设计技术,实现钢轨及异型材孔型系统智能设计-配辊-轧辊加工,使新产品研发效率大幅度提高;开发出全轧程三维模拟精准预测轧件参数及生产过程质量稳定性控制技术,实现系列钢轨及异型材轧制全过程工艺优化和质量稳定性控制,显著提高了产品内在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开发出基于大数据及在线控制的钢轨轧制金属流动预测-补偿模型和全长尺寸精度智能控制技术,解决了高铁百米轨,重轨全长尺寸在线高精度控制难题;研发出钢轨局部润滑轧制及表面质量控制技术,显著减少了轧疤等钢轨表面质量缺陷。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7件,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发表学术论文53篇,专著1部,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所开发的技术已大规模应用于系列高速重载钢轨及异型材的高质量制造过程中,产品在京沪高铁、青藏铁路及大秦重载铁路等国家重点铁路建设工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技术对发展新一代钢铁材料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提名该项目参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一、项目简介我国高铁、重载铁路及工程机械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名片和品牌,高铁运营里程占世界66%。

高铁百米轨、重轨及特种异型材是铁路及机械装备的关键基础材料,其质量与精度对列车运行平稳安全性、服役寿命及建造成本影响极大。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 公示材料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 公示材料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西部煤矿一氧化碳溯源定量分析及分源治理关键技术与装备二、提名单位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晋、陕、蒙、宁等西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煤炭产量达全国的70%。

西部煤田属于浅埋深厚煤层群、开采后地表塌陷严重,矿井大范围多通道漏风引发的煤炭自燃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矿井一氧化碳是煤层自燃主要标志性气体,准确监测监控矿井CO来源和生成规律是预防煤层自燃及引发矿井采空区瓦斯重要技术途径。

该项目经过十余年的联合科技攻关,开发了矿井CO溯源定量分析及分源治理的关键理论、技术、材料与装备,形成成套技术体系。

以溯源定量分析明确区分自燃和非自燃因素生成CO,提高自燃预警正确性;基于CO分源控制理念,研发多点风压调节技术、智能注氮惰化工艺装备、漏风隔离和控制材料实现煤自燃有效治理和CO 浓度超限控制。

研究成果提高了我国西部煤田自燃、瓦斯爆炸灾害防治和一氧化碳超限治理技术水平,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有关专家评价认为,项目核心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获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支持,曾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发表论文102篇,SCI收录32篇、EI收录30篇,出版著作3部,授权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6项,软件著作权3项,负责制定《矿井煤自燃标志气体及临界值技术规范》、《煤矿防灭火技术规范》等标准3项。

该项目已在开滦集团内蒙分公司、神华集团(新疆、内蒙乌海公司)、冀中能源、陕西华彬煤业等全国多个大型煤炭企业20余个矿井推广应用,有效遏制了井下一氧化碳超限、煤自燃和采空区爆炸,实现了易自燃煤层群的安全高效开采,已创直接经济效益5.3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晋、陕、蒙、宁等西北地区是我国超过70%煤炭产量的最主要能源基地,西部煤矿绝大多数瓦斯含量低,但其安全开采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难题:1)由于西部煤田大多为浅埋深厚煤层,开采后地表塌陷严重、形成大范围多通道漏风,引发的煤炭自燃成为西部煤田开采最严重的安全威胁;2)近年来,煤矿井巷瓦斯爆炸事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由于采空区,包括低瓦斯煤层采空区均容易积聚爆炸性瓦斯,采空区自燃引起的瓦斯爆炸已占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大多数,因此,防自燃就可以防治大多数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3)煤层自燃生成的大量一氧化碳(以下简称CO),叠加西部煤田非自燃因素如煤常温氧化、煤层所含原生残余CO等非自燃因素生成CO,造成采煤工作面及其上隅角易出现CO浓度超限,而难以解决;4)作为煤自燃预报主要标志性气体,来自不同产生源的CO的叠加干扰造成煤自燃误报,该问题一直困扰非自燃因素生成CO量较大的西部煤田的煤自燃预警实践。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科技进步-科研院-四川大学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科技进步-科研院-四川大学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科技进步奖)项目名称:岩体工程边坡灾害微破裂前兆机制及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提名者:中国黄金协会一、提名意见二、项目简介(限1页)随着金属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露天矿转入深部凹陷开采阶段,深凹露天矿成为世界上露天矿山的发展趋势。

坡高的增加导致边坡稳定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差,滑坡事故屡有发生,严重威胁着露天矿山的安全生产。

此外,随着我国西南部水力资源丰富的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和雅砻江等地区大规模水电工程建设,许多前所未有的岩石高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对工程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陡工程岩体边坡的稳定性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瓶颈。

针对此问题,以大连理工大学为首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了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监测分析预警的成套技术和方法,从理论、技术和应用三方面解决了重大岩体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预警的关键问题,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首次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证了微震监测方法在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可行性。

建立了边坡岩体非均匀性与非线性渐进破坏内在联系的支撑理论,发现了岩质边坡破裂过程中的微震模式,阐明了滑坡灾害孕育过程的岩石微破裂前兆信息的共性特征及时效破裂的触发因素;(2)工程岩体边坡微破裂前兆信息监测技术国际领先。

首次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微震信息识别及精确定位,建立基于微震能量密度的边坡潜在危险区域识别方法,研发了边坡稳定性在线远程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微震监测与雷达监测相融合的一体化综合预警系统;(3)基于监测的模拟和基于模拟的监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国际领先。

提出了基于细观统计损伤力学的边坡岩体破裂及动力灾害数值分析方法,构建了亿级自由度的岩石破裂过程并行计算系统,实现了边坡稳定性模拟和监测一体化解决方案,建立了“三个层次、四个等级、六个指标”的重大工程岩体边坡微震监测综合预警系统。

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微破裂监测分析预警技术在重大岩体工程边坡应用中的地位,服务于金川集团石英石矿、长山壕金矿东北坑边坡、临沂会宝岭铁矿、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等多个重大岩体工程,极大地保障了矿区矿体安全开采和水电工程建设,确立了我国在工程岩体边坡微震监测分析预警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技术发明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技术发明奖

附件: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技术发明奖)项目名称: 生物质糖基功能助剂的创制与工业应用完成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提名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一、提名意见二、项目简介(限1页)生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可再生资源。

在以糖基为结构单元的植物生物质资源中,淀粉最易被改性,且具有粘性、成膜和凝胶化等物理性质;由其制备的功能助剂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是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助剂类别。

用生物质糖基助剂替代石油基助剂,对于减轻功能助剂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度和石油基功能助剂对环境的压力、对“三农”的综合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在农林生物质利用领域,重点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大规模农林生物质的转化关键技术,生物质基新材料和化工产品等生产关键技术的规划要求。

但受结构单元上羟基反应活性低,加之天然多糖高分子本身具有的规整双螺旋结构和高比例结晶区,导致温和反应条件反应效率低,产物取代度低;较激烈反应高分子易断键,产品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开发温和条件下、高取代度系列糖基功能助剂是国内外发展生物质助剂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张淑芬教授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创新开发了高活性、高效取代基团,进而创制出性能优异的生物基糖基功能助剂;建立了“溶剂渗透、氢键置换、结构膨胀、试剂传递”的温和反应制造生物基助剂的理念和关键技术,创制出温和清洁制造、满足性能需求的生物质糖基助剂,形成如下发明点。

(1)针对糖环上羟基醚化反应活性低的难点,致力于创制结构最简单的单取代基、和一次性引入2个取代基团的双取代基、化学反应活性高的醚化试剂,进而创制出化学稳定的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多糖醚和聚醚糖苷酯,是生物可降解的含负电荷废水处理高效絮凝剂以及可湿性农药粉体乳化增稠助剂。

获4项中国发明专利。

(2)针对以苷键连接的多糖环天然高分子结构易氧化降解且反应难以控制的难点,设计分子渗透、氢键置换、结构膨胀、加强传递、温和反应清洁的氧化技术,创制出高羰基含量水溶性高分子氧化木薯淀粉多糖,进而创制出水溶性氧化淀粉糖基席夫碱助剂和交联淀粉糖基吸附剂,是高效并生态相容的含金属离子废水处理剂。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提名公示内容
本项目多项技术通过了由广东省科技厅、中国制冷学会组织的鉴定委员会鉴 定,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获 2017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 八届中国制冷学会技术发明奖特等奖。项目核心专利获 2 项中国专利优秀奖、第 四届广东省专利金奖。项目产品获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最佳发明奖,第 46 届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项目技术入选 IPEEC 成员国评选为国际“双十佳”最佳 节能技术,入选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2019 年度来自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寒冷及严寒地区用空气源热泵关键技术
二、提名意见
该项目技术将空气源热泵产品的使用范围推广至我国长江以北的广大寒冷 及严寒地区,引领了热泵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国家推进“煤改电”政 策提供了技术解决路径,对当前我国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发明了滚动转子式三缸双级压缩机。项目提出了内置式中间腔、高效补气 结构,建立了级间压力脉动抑制方法,发明了高效制热的三缸双级压缩机,同比 单级变频压缩机,低温制热量提升达 80%;
3.发明了双级热泵可靠运行技术。创新性提出了卸载变容切换机构,实现了 三缸双级和双缸双级两种不同容积比工作模式间的可靠切换;研究了多种双级热 泵产品的运行模式控制策略,提出了不同运行阶段的补气控制方法和一体化的增 焓部件,有效保证了低温环境使用时压缩机和热泵系统的可靠性。
2
四、客观评价
(一)科技成果鉴定 本项目“三缸双级变容积比压缩机的研究及应用”通过中国制冷学会组织的 鉴定,由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开发的‘三缸双级变容积比压缩机’ 为国际首创,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号:粤科 成登(1)字[2017]0097 本项目“双级增焓转子式变频压缩机研究及在空调和热泵热水器中的应用” 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由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开发的“双 级增焓转子式变频压缩机”为国际首创,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 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号:粤科成登字 20130154 (二)科技查新 2016 年 8 月经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 中心查新,结论如下:“未见有在单压缩机上实现变容积比三缸双级压缩的文献 报道,涉及本项目所述变容积比的三缸双级压缩、最佳双容积比设计、稳定的压 缩机变容机构、多缸压缩泵体的可靠性保障技术、热泵空调系统的双级模式切换 控制技术,在所检文献以及时限范围内,国内外亦未见文献报道。” (三)第三方检测报告 经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原广州日用电器检测所)、国家日用电器质量监 督检验中心等第三方机构检测: 1.使用三缸双级变容积比压缩机的格力 3 HP 热泵空调全年能源消耗效率 APF 达 4.05W·h/W·h,超过国家一级能效 3.70 的水平。 2.与业内高效的国际一线品牌多联式热泵空调相比,使用三缸双级变容积比 压缩机的格力 6HP 多联式热泵空调-15℃热泵制热量提高 71.35%,-20℃热泵低 温制热量提升达 96.4%,48℃高温制冷量提升达 117.9%。 (四)科技奖励 项目获 2017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八届中国制冷学会技术发明奖 特等奖。项目核心专利获 2 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和第四届广东省专利金奖。项目产 品获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IFIA)最佳发明奖,第 46 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 奖。项目技术入选 IPEEC 成员国评选为国际“双十佳”最佳节能技术,入选国家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项目名称:高速重载系列钢轨及异型材数字化高质量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提名者:谢建新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毛新平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刘正东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冶金工程技术提名意见:项目针对高速重载系列钢轨及异型材高质量轧制技术中的难题,在复杂孔型系统高效设计、产品内部及表面质量稳定性一致性控制、全长尺寸高精度控制等复杂截面型材生产的核心技术上取得创新性成果,研发出一整套高铁、重载铁路系列钢轨及异型材数字化高质量制造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项目的主要创新包括:研发出基于数字化虚拟制造的全轧制过程孔型系统智能设计技术,实现钢轨及异型材孔型系统智能设计-配辊-轧辊加工,使新产品研发效率大幅度提高;开发出全轧程三维模拟精准预测轧件参数及生产过程质量稳定性控制技术,实现系列钢轨及异型材轧制全过程工艺优化和质量稳定性控制,显著提高了产品内在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开发出基于大数据及在线控制的钢轨轧制金属流动预测-补偿模型和全长尺寸精度智能控制技术,解决了高铁百米轨,重轨全长尺寸在线高精度控制难题;研发出钢轨局部润滑轧制及表面质量控制技术,显著减少了轧疤等钢轨表面质量缺陷。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7件,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发表学术论文53篇,专著1部,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所开发的技术已大规模应用于系列高速重载钢轨及异型材的高质量制造过程中,产品在京沪高铁、青藏铁路及大秦重载铁路等国家重点铁路建设工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技术对发展新一代钢铁材料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提名该项目参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一、项目简介我国高铁、重载铁路及工程机械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名片和品牌,高铁运营里程占世界66%。

高铁百米轨、重轨及特种异型材是铁路及机械装备的关键基础材料,其质量与精度对列车运行平稳安全性、服役寿命及建造成本影响极大。

2019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科技进步奖)

2019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科技进步奖)

三、客观评价
3.1 项目鉴定、验收评价 (1)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工业废渣在水泥与混凝土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桂科 验字[2014] 550),2014 年 5 月 23 日验收:研发相应的物理及化学激发技术,使 之部分替代水泥生产天然原材料、熟料、天然石膏、混凝土掺和料。技术结果: 工业废渣在水泥生产中的平均利用率达到 30.9%。项目实施期间,水泥生产中年利 用工业废渣量达 100 万吨以上,混凝土生产年利用工业废渣 7 万吨,水泥单位生 产成本下降约 28.75 元/吨,每立方混凝土可以节省 14.6 元以上。 (2)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水泥节能制成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桂科验字[2013] 678),2013 年 8 月 11 日验收:项目围绕“绿色”主题,在广西 13 家水泥企业进行 水泥绿色成套技术推广,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累积节约成本 9965.45 万元,节电 8575 万 kWh,多掺废渣 47.83 万吨,减排 CO226.48 万吨,节能减排 效果显著,该水泥绿色制造成套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3)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生态水泥绿色制成技术集 成”(编号:17-1128),2017 年 4 月验收:应用本技术生产绿色生态水泥时,综 合电耗 27~31kWh/t, 粉磨电耗 22~26kWh/; 生产矿渣微粉时, 综合电耗 58~68kWh/t; 生产锰渣微粉时,综合电耗 51~55kWh/t,平均节耗 10~15%。生态水泥中渣材总掺 量由 40~50%提高至 65~75%,总掺量高于复合水泥中渣材用量,同时渣材品种达 3~6 种。本技术投资同比节省 10~15%,投资回收期缩短 1/3。形成成熟、完善、 适用性强的新型水泥粉磨站生产线工程设计模式。 (4)广西科技计划项目“锰渣制备绿色混凝土掺合料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研 究与工程应用”(桂科鉴字[2012] 84) ,2012 年 3 月 28 日鉴定:项目自主研发了锰 渣制备混凝土掺合料过程中的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锰渣制备绿色混凝土掺合料 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研究了基于锰渣微粉的混凝土高性能话技术,提高了锰 渣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和混凝土的产品性能。对推动我国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发 展绿色循环经济意义重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5)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混凝土低碳生产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海工硅酸盐水 泥的研制与产业化”(桂科验字[2016] 513),2016 年 7 月 6 日验收:研制了一种 适合于海洋工程的特种水泥-海工硅酸盐水泥、经检测,产品性能指标符合国家 标准《海工硅酸盐水泥》(GB/T31289-2014),形成一条年产 30 万吨的海工硅酸盐 水泥生产线,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6)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 “利用水泥新型干法窑处理城市污泥关键技术研究” (桂 科鉴字[2014] 196),2014 年 7 月 3 日验收:在节省投资的条件下,研发和应用直 接入窑焚烧工艺、重金属固化技术,处理掺入量达生料 5%的高含水污泥,实现污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提名公⽰内容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提名公⽰内容⼀、项⽬名称:我国⼉童青少年⾼⾎压诊断标准制定、健康风险评估及防治技术推⼴⼆、提名单位意见:(此处对科技创新点的创新性、先进性、应⽤效果和对⾏业科技进步的作⽤进⾏概述,不超过600字,宋体⼩四)该项⽬围绕中国⼉童⾼⾎压的现状与趋势、健康风险评估、诊断标准及适宜防治技术等进⾏了长期和系统研究,建⽴了⼉童青少年⾼⾎压诊断标准,填补了⼉童期⾼⾎压防治缺乏关键适宜技术的空⽩。

项⽬⾸次阐明宫内营养环境、追赶⽣长、⼉童肥胖对成年⾼⾎压的作⽤,提出⼉童期是预防⾼⾎压发⽣的关键窗⼝期;前瞻性随访评估⼉童⾼⾎压对近、远期⼼⾎管靶器官损害的作⽤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压从⼉童期防治的必要性提供循证依据;⾸次建⽴基于健康风险评估的中国⼉童⾼⾎压诊断标准,对中国⼉童⾼⾎压诊断评估的准确效度优于国际上其他标准;探讨⾼⾎压遗传易感性,结合环境交互作⽤,为个体精准防治提供依据;采⽤⽣理⽣化与⽣活⾏为两维度的综合评估指标,全⾯评估北京地区⼉童⼼⾎管健康⽔平与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调整⼲预措施和评估⼲预效果提供依据。

项⽬发表学术论⽂105篇,总引⽤1564次;其中,发表SCI 期刊论⽂60 篇,累计5年影响因⼦(IF)245.784,总引⽤970次;产⽣1项著作产权,1套科普读物;通过转化为政府规划、⾏业报告、⾏业指南、技术规范等途径在全国范围内⼴泛推⼴应⽤,推动了⼉童⾼⾎压的相关研究与早期防控进展,提升了我国⼉童⼼⾎管疾病的研究及诊断治疗⽔平,有效促进了我国⾼⾎压防治窗⼝实现下移、前移的初始预防,对实现健康中国意义重⼤。

该项⽬获得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等奖。

对照国家科技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申报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

三、项⽬简介(不超过1200字):(背景需求+简短概述研究成果+分段描述创新点+应⽤效果+论⽂专利+奖励评价,宋体⼩四)⾼⾎压是我国患病率、致残率和疾病负担最⾼的慢性病。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内容
(4)超小型片阻用氧化铝陶瓷基板的粗糙度、翘曲度,高反光率 LED 封装 用陶瓷基板的反光率,超小型 SMD 用陶瓷封装基座尺寸精度与国际知名厂家的同 类型产品规格相当。
(5)项目产品打破了日本企业的市场垄断,占领国内主要市场,并大量出 口至日本、欧盟、韩国等重Biblioteka 市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客观评价
1.国家级科技成果评价结论 项目于 2017 年 3 月 15 日,由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组织清华大学、上海硅 酸盐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全国频率控制和选择用压 电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对项目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中电元协(评价) 字[2017]第 001 号],评价意见摘要如下: (1)项目通过对氧化铝粉体的细化及表面改性、添加剂成分设计和粒径级 配,解决了流延瓷膜成分不均匀,薄型基板(≤0.2 mm)在烧结过程中出现粗糙、 翘曲及尺寸偏差等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产品强度;
2
(2)通过引入 BaO、TiO2、ZrO2 氧化物及调控组成,将氧化铝陶瓷基板在 可见光区域(380 nm~780 nm)反光率提高至 95%以上,同时提高了产品机械强 度和热导率;
(3)通过开发新型印刷浆料及填孔浆料,实现了 50 m 的印刷线宽和线距 及 80 m 精密填孔,并设计和开发了精密冲孔、印孔、填孔、印刷、叠层等成 型技术及相关配套设备,成功量产了 2520 超小型规格 SMD 用陶瓷封装基座。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高品质电子陶瓷元件关键技术及大规模产业化
二、提名意见
该项目联合本领域国内龙头企业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 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针对我国电子元件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导致整机 质量及可靠性难以满足需求的现状,研制出一系列电子元件用高性能陶瓷材料配 方和关键工艺技术,开发一批高效生产和检验装备,以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 实现高品质电子陶瓷元件国产化,促进下游产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猪健康养殖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提名单位 中国农学会 三、提名意见 该成果针对生猪养殖饲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株产生、 猪肉药物 残留和土壤水体污染等问题, 提出饲料营养调控猪免疫力和肠道健康 理论, 率先提出了营养调控内源抗菌肽表达以改善猪天然免疫力的思 路,系统研究了抗菌肽抑菌效果和机制、免疫调控和体内表达规律, 创建了促进猪内源抗菌肽高效表达的营养调控技术; 创制了 3 种新饲 料添加剂-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约氏乳杆菌,研发了丁酸梭菌+ 地衣芽孢杆菌的互养共栖技术,在改善肠道功能、促进养分消化吸收 方面具有明显效果;研发了肠黏膜保护因子的精准控释及增效技术, 实现了丁酸钠和氧化锌靶向控制释放,维护并重构猪肠黏膜屏障。通 过猪内源抗菌肽表达、肠道菌群平衡以及肠黏膜保护的营养调控、产 品创制与配套应用技术的系统研究, 形成了猪健康养殖的饲用抗生素 替代的营养技术体系。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猪内源抗菌肽 表达的营养调控技术和新型微生态制剂创制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 平。 获国际发明专利 2 项、 国家发明专利 44 项、 实用新型专利 11 项; 获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 3 个,制订行业标准 3 项;获省部一等奖 2

布部 门)
状态
Antimicrob ial peptide 发 明 WY-21 专利 applicatio n thereof ZL201 高产抗菌肽 发 明 地衣芽孢杆 专利 菌及其应用 0 ZL201 一种微囊化 发 明 包膜丁酸钠 专利 的制备方法 9 Method of 汪以真, synthesizi 宋德广, ng biogenic 发 明 elemental 专利 selenium nanostruct 李笑笑 ure using 国 66B2 美 087,4 0-02 66B2 程远之, US10, 2018-1 087,4 学 王凤芹, US10, 浙江大 路 则 庆 , 有效 公司 华 国 6152. 9-03 40 料有限 强 、 徐 二 中 21008 2014-0 14764 德权饲 余 荣 、 陈 有效 杭州康 李 浙 烽 、 国 3450. 4-13 14 学 腾浩 中 41065 2016-0 20203 浙江大 宗 鑫 、 王 有效 汪以真、 and 国 3B2 美 75,84 0-25 3B2 US9,4 2016-1 75,84 学 易宏波 US9,4 浙江大 汪 以 真 、 有效
添加剂新产品,构建了肠道微生物菌群调控的离体模型,评价了己二 烯酸等有机酸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研发了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 的互养共栖技术。 3. 研发了减少抗生素使用的肠黏膜保护因子精准控释及增效技 术。探明了断奶仔猪肠黏膜屏障损伤修复的信号通路,解析了损伤修 复和保护的关键调节靶点, 自主研发了精准控释的丁酸钠微囊包膜技 术、氧化锌天然矿物负载增效技术,实现肠黏膜屏障的重构与维护。 4. 形成了猪健康养殖的饲用抗生素替代的营养技术体系。通过 猪内源抗菌肽表达、肠道菌群平衡以及肠黏膜保护的营养调控、产品 创制与配套应用技术的系统研究, 形成了猪健康养殖的饲用抗生素替 代的营养技术体系, 为实现优质安全猪肉生产和养殖环境改善提供重 要支撑。 经中国农学会评价,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猪内源抗菌 肽表达的营养调控技术和新型微生态制剂创制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 水平。相关成果已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 奖科研成果一等奖 1 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1 项;获饲料添加剂新产品 证书 3 个[新饲证字(2009)01 号、新饲证字(2009)02 号、新饲证字 (2015)03 号],制订行业标准 3 项;获国际发明专利 2 项、国家发明 专利 44 项、实用新型专利 11 项;发表论文 135 篇。本项目自实施及 投产至今,应用新技术共推广猪饲料 4980 万吨,经济效益明显,社 会和生态效益突出。 五、客观评价
有限公 乐飞 司(浙 江大学 转让) 农 业 饲 料 部 公 添 加 丁酸梭菌 剂 新 产品 号 农 业 饲 料 部 公 添 加 地衣芽孢杆 中 告 剂 新 菌 产品 号 农 业 饲 料 部 公 添 加 约氏乳杆菌 剂 新 产品 号 八、主要完成人情况 1. 汪以真,排名第 1,教授,院长,工作单位浙江大学,完成 单位浙江大学。全面负责项目总体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系统揭示了 号 限公司 国 2309 中 告 0-19 5 ) 03 股份有 2015-1 ( 201 技集团 有效 证 字 北农科 号 公司 新 饲 北京大 国 1231 7-07 9 ) 02 技有限 2009-0 ( 200 生物科 有效 证 字 嘉丰牧 号 公司 新 饲 杭州惠 国 1231 中 告 7-07 9 ) 01 技有限 2009-0 ( 200 生物科 有效 证 字 嘉丰牧 新 饲 杭州惠
Enterobact er cloacae and applicatio n thereof 汪以真、 栾超、王 一种丁酸梭 ZL201 菌分泌的抗 发 明 菌肽及其制 专利 备方法和应 3 用 庆、杨彩 梅 已二烯酸在 ZL201 制备改善猪 发 明 肉品质的饲 专利 料添加剂中 2 的应用 ZL201 一种肠黏膜 发 明 TGF- β 诱 生 专利 剂 1 物技术 亚 露 、 焦 国 8175. 5-06 08 苏)生 泽 和 、 柯 中 41003 2015-0 16577 (江 肖堪、宋 有效 海峰 迈特多 胡 彩 虹 、 国 0442. 2-26 20 业大学 增福、王 中 01051 2012-1 11065 华南农 心 灵 、 骆 有效 束刚、方 江青艳、 霞、路则 国 0648. 4-15 71 学 华、王新 中 41003 2015-0 16316 浙江大 杰 、 杜 华 有效 腾浩、冯
项,发表论文 135 篇。经济效益明显,社会和生态效益突出。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 2019 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饲用抗生素)一直是预防动物疾病、提高生 产性能、降低养殖成本的重要手段。与治疗用抗生素不同,饲用抗生 素使用时间长,易引发细菌耐药、动物产品残留及土壤水体污染等一 系列问题,并已不断被国内外相关研究与报道证实。我国饲用抗生素 使用量大,尤其在生猪养殖中使用普遍,由此带来猪肉安全隐患、品 质下降及养殖环境污染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养猪业和饲料产业面临 的严峻挑战,寻求安全高效的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迫在眉睫。针对这 一重大产业问题, 项目组历时 17 年, 在国家和省部科研项目支持下, 聚焦机体免疫和肠道健康, 研发了猪健康养殖饲用抗生素替代关键技 术与原创性产品,并开展了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 1. 创建了基于内源抗菌肽表达的猪健康养殖营养调控技术。系 统揭示了抗菌肽的抑菌效果与机制、免疫调控和体内表达规律,发现 了抗菌肽在猪先天免疫中的重要作用, 率先提出了营养调控内源抗菌 肽表达以改善机体健康的思路,创建了以乳铁蛋白丁酸钠、富硒多 糖、 有机铁和锌为核心的促进猪内源抗菌肽高效表达的营养调控技术。 2. 创制了替代饲用抗生素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肠道微生物平 衡技术。研制了高效分泌抗菌活性物质和消化酶的丁酸梭菌、地衣芽 孢杆菌及抗逆性强的约氏乳杆菌, 获批了农业农村部 3 个微生物饲料
1. 鉴定意见 2018 年 12 月,中国农学会组织由 6 位院士组成的 13 人专家组 对 “猪健康养殖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关键技术及应用” 成果进行了评价, 一致认为: “该成果创新性明显,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猪 内源抗菌肽表达的营养调控技术和新型微生态制剂创制方面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 。 2. 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及相关部门检测报告 本成果开发的丁酸梭菌、 地衣芽孢杆菌于 2009 年 7 月获得农业农 村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新饲证字(2009)01 号、新饲证字 (2009)02 号],约氏乳杆菌于 2015 年 10 月获得农业农村部微生物饲 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新饲证字(2015)03 号]。 丁酸梭菌经浙江国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行业 标准 NYSL-1001-2009 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地衣芽孢杆菌产品经 浙江国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行业标准 NYSL-1002-2009 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约氏乳杆菌产品经国家饲 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行业标准 NYSL-1003-2015 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包膜丁酸钠经谱尼测试集 团上海有限公司检测,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并通过欧盟 FAMI-QS(证书 BE08/950917)和美国 FDA(证书 12083007824)质量 体系认证。 3. 科技查新报告 2018 年 12 月,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国家一级查新机构)对
抗菌肽的抑菌效果与机制、免疫调控和体内表达规律,创建了猪内源 抗菌肽高效表达的营养调控技术; 共同创制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 饲料添加剂新产品, 建立了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的互养共栖技术; 参与了仔猪肠黏膜修复的营养调控技术研发; 组织推进成果的产业化 示范和应用。对该项目创新成果 1、2、3 做出创造性贡献,是主要知 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 1、2、4、5 项的第一完成人,第 8、9 项的主 要完成人。 2. 冯杰,排名第 2,教授,副所长,工作单位浙江大学,完成 单位浙江大学。 创建了有机微量元素调控猪内源抗菌肽表达的应用技 术;建立了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应用技术;共同推进本成果的 产业化示范和应用。对该项目创新成果 1、2 做出重要贡献,是主要 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 5、8、9 项的主要完成人。 3. 江青艳,排名第 3,教授,院长,工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完成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开展了有机酸替代抗生素、改善肠道菌群的 技术研究,建立了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调控的离体模型,评价了有机 酸对肠道微生物调控的效果,参与猪肠黏膜修复保护技术研发。对该 项目创新成果 2、3 做出主要贡献,是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的第 6 项的第一完成人。 4. 杨彩梅,排名第 4,副教授,工作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完成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研究了新型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 性,共同创制了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新产品, 建立了连续、混合液体深层高密度发酵技术,参与微生态制剂的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