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第六章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贵州省情教程》绪论解析
![《贵州省情教程》绪论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35720955270722192ef74a.png)
屯堡文化
•
安顺屯堡文化系明代从江南随军或经商 到滇、黔的军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 的遗存。随着岁月的变迁,安顺一带的屯 堡人仍奇迹般地保存着600年前江南人的生 活习俗,其民居、服饰、饮食、民间信仰 、娱乐方式无不具有600年前的文化因子, 这种屯堡文化为古代汉民族的研究提供了 丰富的资源。
天龙屯堡
1. 贵州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九洞天风景名胜区 11、铜仁九龙洞风景名胜区 12、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 13、紫云格凸河风景名胜区 14、平塘风景名胜区 15、瓮安江界河风景名胜区 16、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 17、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
18、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
贵州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 • • • • • • •
阳明文化
•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 ,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 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 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 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 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 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 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 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重点复习资料1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重点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11ecd4aeb0717fd5360cdc27.png)
1、贵州省情课程全面阐述了贵州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提供认识贵州的基本情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具体包括绪论、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发展历史、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坏境、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
2、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3、农业(夜郎时期的铁制农具),纺织业(秦汉时期的蜡染工艺),制陶业(汉代的制陶工艺)矿冶业(唐代的土法开采),酿造业(魏、晋时期烧酒蒸馏技术)。
4、贵州位于东经103036`-109035`、北纬24034`-29013`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内陆山区;贵州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又自中部向北部、东部、南部三面倾斜。
5、贵州总面积是176167平方千米,地貌类型主要是山地、丘陵和盆地。
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2.5%,山间小盆地只占7.5%,是一个典型的山区。
(地无三里平)6、贵州气候温暖湿润、类型多样,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贵州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
气温变化幅度较小。
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在3-6℃之间;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在22-26℃之间。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
)7、贵州河网密度较大。
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纂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
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包括南、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贵州还有丰富的地下河。
8、贵州的河流大都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形成了丰富的水力资源。
同时又都位于长江和珠江的上游河段,对中、下游的泥沙含量有着决定性影响,所以河流两岸的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
9、贵州林地多、耕地少,没有平原支撑的耕作条件。
贵州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其次是石灰土,最少的是水稻土。
10、贵州植物错综复杂、分布呈过渡性的多种植被。
贵州省情课程设计
![贵州省情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72ed2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b.png)
贵州省情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传统。
2. 使学生掌握贵州省的发展历程、主要经济产业及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3. 帮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民族构成、民间艺术和风土人情。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贵州省资料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能针对贵州省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贵州省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和责任感,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使学生在掌握贵州省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民族认同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贵州省地理概况:介绍贵州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及自然资源分布。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一章第一节2. 贵州省历史发展:讲解贵州省的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事件及名人典故。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二章3. 贵州省经济产业:分析贵州省的主要经济产业,如农业、旅游业、工业等,以及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成果。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三章4. 贵州省民族文化:探讨贵州省的民族构成、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及风土人情。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四章5. 贵州省社会进步:展示贵州省在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当前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五章6. 贵州省发展展望:分析贵州省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教材章节:《贵州省情》第六章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3da7b25ef7ba0d4b733b0e.png)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和巨大()。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和(“”)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和( )。
7.贵州气候属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和()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488.64亿吨,列全国第()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和()。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贵州省基本省情
![贵州省基本省情](https://img.taocdn.com/s3/m/62bc1d966bec0975f565e207.png)
贵州省基本省情(2011年9月)一、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贵州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3%,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全省辖9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特区),常住人口3479万人,有49个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7个,少数民族人口1254.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6.1%。
贵州能源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水能储藏量1814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煤炭保有储量54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有2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五位。
贵州有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特色产业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基地,“三线建设”以来,积累了大量人才和技术成果,具有一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
贵州还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中药材四大产区之一,发展民族制药和食品工业潜力巨大。
贵州旅游资源优势独特,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相结合,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旅游和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贵州地理位臵重要,是我国西南联结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的前沿,近年来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良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后发优势,使贵州成为一片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潜力的投资创业热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国家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亿元增至4594亿元,实现了翻番;财政总收入由366.2亿元增至969.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由182.5亿元增至533.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6%和24%。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
公路通车里程由10.7万公里增至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576公里增至1507公里,已有96.9%的乡镇和29.6%的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贵阳篮球发展
![贵阳篮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49c9962011ca300a6c390bc.png)
一、2003年成立,在贵阳市体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到今天的规模1、贵阳市有一项篮球赛事已经成为了贵阳体育的一张名片,《贵州日报》有专版报道,这项赛事已经写进了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科书《贵州省情》第六章:蓬勃发展的贵州社会事业,这就是被多家媒体誉为:贵阳农民NBA的“,贵阳市百村农民篮球赛”。
2、2、贵阳业余篮球联赛GABL2012-2013赛季,今年的媒体多有报道,想必大家应该看过。
3、贵阳市政府网站报道:贵阳市篮球协会组织我市年龄在50-69岁之间的中老年篮球业余爱好者,组成贵州省银星集团代表队到重庆彭水县,开始了继“遵义信合杯”首届渝黔毗邻城市中老年篮球联谊赛后的又一次中老年篮球比赛——重庆市2012年篮球协会中老年分会第23届“彭水县康发杯”篮球比赛。
3、总结:有省市领导的支持,有热爱篮球的何馆长,有做事认真踏实的教练员朱华伟,还有很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老总支持,贵阳市的篮球运动一定会欣欣向荣,越来越好。
4、二:媒体大力支持贵州都市报:李丹体育工作室贵州篮球那些人、那些事,总共做了八期专版:每一期都邀请到中国篮球的很多名人参与点评与指导:前国手、国家队教练张卫平(1978年篮球世锦赛得分王);中央电视台篮球节目主持人苏群、沙桐、孙正平、师旭平、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副主席陈南生,贵州爱好篮球的企业老总等等。
1、老前辈们对贵州篮球的贡献:《贵州篮球的春天》孟召实“5号球衣在贵州打响”郭勇“开门训练走进农村”朱宝林“贵州唯一的CBA技术代表”。
这些老同志虽然退休了,但依然为贵州篮球默默的做出贡献。
2、贵州基层篮球教练员的辛酸历程:《哪一段青春无悔》敖军,要重视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开展和训练,要知道:少年强则中国前,篮球运动的发展也是同一个道理,几十年后这些热爱篮球的孩子们又会来支持篮球发展。
3、坚持训练的高校教练:在CUBA舞台拼杀:《贵州师大仍在战斗》,大学生篮球赛西南赛区,虽然从来没有出线过,但贵州每年都参加,师大篮球队在参加CUBA后所获得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近几年贵州大学生篮球锦标赛都是他们夺冠4、民间草根篮球爱好者和草根篮球赛事:门外汉坚持7年组织草根三人篮球赛事《贵阳有个斯特恩》,民间篮球赛一定要支持,每次车总打电话给我说经费有限,我就知道裁判经费缺乏,不过我知道这种赛事是一定要支持的,所以每次我都给他肯定的回答,不管有没有裁判费用,我都坚决支持你,这里还有特别感谢郭勇老师和朱宝林老师,因为有他们做我的后盾,我才敢这样回答车总。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精简版)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1f0e9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e.png)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在贵州电大新教学计划中称课程名称改为“地域文化”,老教学计划仍然是“贵州省情”课程名称。
其期末考试仍然由全省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按照本期末复习指南要求执行。
期末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由于学生分布广泛,课程责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面对面地交流相对较少,因而网上辅导和期末复习指导对于帮助同学们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巩固所学的专业技能,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对于“贵州省情”(地域文化)课程的期末复习,首先应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网上教学资料,要求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重点的把握,并注意结合国家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掌握。
同时还必须注意复习时的学习方法,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1.以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为依据。
文字教材采用的是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材《贵州省情教程》(第3版)。
网上教学资源主要是由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精心制作的视频课件、电子教案、各章重点难点解析、平时作业练习以及期末复习指南等教学资源。
平时面授辅导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通面授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通过看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有助于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把握本课程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容,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2.要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灵活运用“贵州省情”的有关理论和原理,分析和解决贵州目前市场经济中的实际问题。
在复习中,要能够根据贵州省情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和全面论述有关实际问题,通过平时作业中的论述以及课程实践社会调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贵州省情
![贵州省情](https://img.taocdn.com/s3/m/a2a4bc09f7ec4afe04a1dfa0.png)
贵州省情(一)——贵州基本概况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黔志》“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最形象的概括。
1.地理位置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2.区域概况贵州是一个秀丽古朴、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地区。
省会贵阳更因气候宜人,适合避暑消夏而成为“世界避暑之都”。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茅台镇所产的茅台酒被誉为中国的国酒,也是与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一同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酒。
3.行政区划2010年9月,全省设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0个市辖区,2个特区;505个乡(其中含有252个民族乡),689个镇,109个街道办事处贵阳市(辖7区3县1市)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金阳新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六盘水市(辖1区1特区2县)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遵义市(辖3区2市8县2自治县)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赤水市、仁怀市、正安县、桐梓县、遵义县、凤冈县、余庆县、湄潭县、绥阳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辖1区2县3自治县)西秀区、普定县、平坝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2县级市9县1自治县)都匀市、福泉市、瓮安县、贵定县、惠水县、长顺县、独山县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龙里县、三都水族自治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县级市7县)兴义市、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册亨县、望谟县、安龙县、兴仁县毕节地区(辖1市6县1自治县)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织金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理概况气候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贵州省情教育4-6章课件
![贵州省情教育4-6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77ec6af5335a8102d22060.png)
第四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贵州民族的主要特点
民 族 特 点
贵州民族的分布及居住特点
1.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 主要分布汉族; 2.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及毕 节、六盘水等各县主要分布苗 族; 3.黔南、黔西南及安顺、六盘 水等主要分布布依族; 4.铜仁玉屏、江口、石阡、万 山区及黔东南自治州各县主要 分布侗族。 1.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 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 侗、藏缅等语族; 2.少数民族语言均属汉族语系, 分属苗语、瑶语、壮傣语、侗 水语、彝语5个雨支。 1.民族文化:音乐、舞蹈、喜 剧、民族节日、民族风俗; 2.宗教信仰,贵州少数民族中 有多种信仰。
年龄构成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城乡构成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0-14岁人口为8764581人, 占25.22%; 2.15-64岁人口为 23004671 人,占66.21%; 3.65岁及以上人口为 2977216人,占8.57%。
城镇人口1174.81万人, 占33.81%,低于全国 49.68%的平均水平
上学期内容回顾
1 2 3
贵州“绪论 ”
“三无”: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特殊的 地理环境
1.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2.组合态势良好的自然资源 3.行政区划 1.从古夜郎到贵州 2.从贵州建省到贵州解放 3.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悠久的 发展历史
本学期教学内容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拓展知识点
它的重要意义是:
国发〔2012〕 2号文件 是国务院首次出台促进贵州 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发 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它的出台,意味着贵州 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发展 机遇,它将单一的贵州发展 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进一步 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要求、给予了支持。
贵州省情总结
![贵州省情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dcbd8dc4b73f242326c5fae.png)
贵州省情总结第一章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第二章一、地理环境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岩溶地教多。
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
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
800-1500米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
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
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大娄山+乌蒙山——苗岭——武陵山三、地理差异: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区。
贵州省情第六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贵州省情第六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https://img.taocdn.com/s3/m/ebd9ef0990c69ec3d5bb7575.png)
• 新时期贵州教育的特点表现为: • 逐步确立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战略地位。 1985年,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 “发展教育,开发智力,是振兴经济、兴 黔富民的根本大计。”1995年9月,中共贵 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作出《实施科教 兴黔战略的决定》,教育与科技一起摆到 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目标。 (二)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2011年,全省各级各类高等学校52所,其中本科 院校17所,专科院校3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所, 独立学院8所,成人高等学校4所。 • (三)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稳 步提高。 • (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能力 明显增强。 • • • •
•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体制逐 步建立和完善。 • 贵州科技体制改革从直属科技系统入手, 逐步推向企业和农村,以运行机制为重点, 逐步延伸到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经过改 革,形成了科研任务来源社会化、科技资 金投入多元化的新格局;科研机构从纯科 研、封闭型向集研究开发、中间试验、生 产经营一体化、多功能、开放型转变,科 技创新能力、科技实力得到增强;
• 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 工业上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业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农业上科技 部门主动与涉农部门共同组织、协调、指 导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第三节 文化
•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 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 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 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 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第六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 教学要求: • 1.了解贵州教育发展状况。 • 2.掌握贵州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发展概况。 • 3.掌握贵州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 4.重点掌握贵州各历史时期的突出文化及贵 州文化发展成就。 • 5.了解贵州卫生和体育事业状况。
教学大纲-贵州省情(完整资料).doc
![教学大纲-贵州省情(完整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faf6398eff00bed5b9f31dc4.png)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贵州省情课程英文名称:the Provincial Conditions of Guizhou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课程归属单位:马列主义教学部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贵州省情是贵州省教育厅要求开展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在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开设“贵州省情教程”课,是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05]10号)文件精神,使贵州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贵州这篇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热土,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家乡,并从先辈开发建设贵州的历程中吸取力量,增强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激发出“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巨大热情。
2、课程适用专业与学时及考核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授课学时:18学时学分:1学分考核: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贵州省情是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相联系的一门具有贵州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4、推荐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用书推荐教材: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材《贵州省情教程》。
参考用书:主要是“贵州省情”课程网页上的教学媒体和资源,以及所提供的教学光碟和参考书。
5、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多媒体授课。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2学时)1.基本内容: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各族人民共同为贵州的开发做出了历史的贡献、贵州发展前景2.基本要求:掌握贵州的气候特点、贵州的地貌特点;理解贵州气候特点、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影响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贵州气候特点和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教学难点:贵州发展与贵州气候、地貌特点相结合的发展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具体教学内容:①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②各族人民共同为贵州的开发做出了历史的贡献;③美好发展前景。
贵州省情
![贵州省情](https://img.taocdn.com/s3/m/b3ad066f561252d380eb6e4c.png)
第三节、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 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 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 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 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 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 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 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 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 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四、职业教育
1、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2、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 能型人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3、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职业院校的办学条 件持续的到改善 4、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和免费政策的落实,有效 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5、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水 平进一步提高
贵州省情
课后作业Biblioteka 第六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亦称社会工作,包括教育、科 学、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贵州解放 前,社会事业十分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 约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在贵州解放后, 特别是随着科教兴黔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 略的实施,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对 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
教学大纲-贵州省情(完整资料).doc
![教学大纲-贵州省情(完整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faf6398eff00bed5b9f31dc4.png)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贵州省情课程英文名称:the Provincial Conditions of Guizhou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课程归属单位:马列主义教学部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贵州省情是贵州省教育厅要求开展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在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开设“贵州省情教程”课,是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05]10号)文件精神,使贵州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贵州这篇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热土,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家乡,并从先辈开发建设贵州的历程中吸取力量,增强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激发出“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巨大热情。
2、课程适用专业与学时及考核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授课学时:18学时学分:1学分考核: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贵州省情是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相联系的一门具有贵州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4、推荐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用书推荐教材: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材《贵州省情教程》。
参考用书:主要是“贵州省情”课程网页上的教学媒体和资源,以及所提供的教学光碟和参考书。
5、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多媒体授课。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2学时)1.基本内容: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各族人民共同为贵州的开发做出了历史的贡献、贵州发展前景2.基本要求:掌握贵州的气候特点、贵州的地貌特点;理解贵州气候特点、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影响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贵州气候特点和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教学难点:贵州发展与贵州气候、地貌特点相结合的发展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具体教学内容:①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②各族人民共同为贵州的开发做出了历史的贡献;③美好发展前景。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32d381a0116c175f0e48f1.png)
期末考试:由各开课高校自行命 题、统一考试。贵州电大是系统内全 省统考,专科与本科考试试卷和时间 不同。考试内容以文字教材和教学大 纲为依据,难度适中,题量适度。 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70% ,即 70分。
3、教学大纲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特定的地理条件 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 一、“天无三日晴”的气候特点对贵州 发展的影响。掌握其有利和不利影响。 二、“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点对贵州 发展的特殊影响。掌握其有利和不利影响。 三、贵州的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山区客观 自然规律。这部分内容需要结合实际来进 行掌握。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喀斯特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重点掌握 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和类型。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掌握 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条件的优势。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掌握 乌江,赤水河,南、北盘江和红水河的特征。 四、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 。掌 握主要土壤类型和耕作条件的特点。 五、种类繁多、分布呈现过渡性的生态植被。 了解该部分内容,知道贵州植被的种类和分布特 点。
(9)交流共享 对贵州省情有兴趣的师生,在平 时的学习中,可以制作一些小课件、 拍摄一些DV、图片或制作一些动画, 甚至是学习“贵州省情”课程的一些 感想和体会,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 (Zhangdi40688@),经审核后 上传到网上交流共享平台,供大家共 同学习和交流。
(10)拓展学习 这是为了进一步拓宽教师和学生 对“贵州省情”课程知识的深度和广 度而提供的一些参考书目、光碟目录、 电子图书馆网址、课外文本及视频资 料,以及相关网站地址,广大师生可 通过这些途径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
(1)课程教学网页 这是一个网上自主学习的导航系 统。用便捷的检索方式来帮助使用网 上教学资源。提供了课程的教学文件、 各章重点难点解析、视频课件、电子 教案、平时作业、期末复习、在线测 试及拓展学习等资料,还建立了教学 互动和交流共享栏目,便于大家开展 学习讨论。
贵州省情社会实践报告
![贵州省情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966c8080eb6294dd886cd2.png)
贵州省情社会实践报告“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调查报告关于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一、调查目的通过对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进行民族文化以及社会发展调查和分析,为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调查时间: xx年7月5日至xx年11日6日三、调查地点:贵州省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四、调查对象:复兴村村委及村民五、调研经过及内容(一)走访村委1 、村庄基本概况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位于大方县八堡乡北部, 距八堡乡政府驻地3.5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662户,263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10元,居住有90%以上的苗族。
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
2 、村庄环境建设情况:⑴村庄基本面貌:A、村容村貌良好、干净整洁;B、茅草房的改建已完成90%; C、各组道路全部硬化;D、各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较好;⑵基本设施建设复兴村村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复兴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设施。
⑶村庄自然环境复兴村环境没有受到外界的污染,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饮用水都是纯天然的浅井水,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无污染食品。
(二)与村民实地访谈1、村民生活情况:90%以上的人家都有电视机等家用电器;100%的村民们都用上了电。
大家纷纷表示,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高兴劲都洋溢在各自的脸上。
六、关于复兴村发展的思考:1、大力推进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发展。
复兴村90%以上村民都是苗族,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饮食:苗家盖碗肉、苗家水花酒、苗家鸡八块等。
民族特色的饮食让复兴村的经济明显增长。
2、大力推进民族旅游文化以苗族的传统节日为主的旅游文化,让复兴村的发展蒸蒸日上,形成特色的民族旅游文化。
3、大力推进药材种植复兴村作为名贵药材天麻种植的最佳场地,同时良好的气候也金银花的种植。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f4a901ee06eff9aef8076d.png)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练习答案第1题: 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解放后)。
A、战国时期B、明代C、清代D、解放后第2题: 正确答案:正确贵州向北的旅游路线是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黔北旅游线。
第3题: 黔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烤烟)。
A、苎麻B、芭蕉C、烤烟D、西瓜第4题: 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相联。
贵州境外东有张家界风景区、南有桂林山水、西有路南石林、北有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第5题: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
其中,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
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6.11%。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苗族。
第6题: 1949年11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新黔日报》正式出版发行。
第7题: 从点上看,全省最低点是:黎平水口河出省处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第8题: 下列矿产中,贵州2011年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重晶石、磷矿)。
A、重晶石B、铝土矿C、磷矿D、黄金第9题: 黔东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花生)。
A、花生B、芭蕉C、核桃D、柑橘第10题: 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化工产品、矿产品、机械电子产品、橡胶制品)A、化工产品B、矿产品C、机械电子产品D、橡胶制品第11题: 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
第12题: 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贵阳)。
A、遵义B、凯里C、贵阳D、都匀第13题: 贵州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断探索符合贵州省情的发展道路,工业重点发展的消费品生产是:(卷烟、酿酒)A、土特产B、棉布C、卷烟D、酿酒第14题: 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侗族大歌、苗族蜡染、茅台酒制作技艺)A、侗族大歌B、苗族蜡染C、茅台酒制作技艺D、彝文习俗。
《贵州省情》第五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选择题题库
![《贵州省情》第五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选择题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2e2b67ab0066f5335b812172.png)
1【单选题】解放前,贵州文盲半文盲占全省总人口的( )以上。
D、90%2【单选题】( )是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
B、尹珍3【单选题】南宋绍兴年间出现了贵州第一所书院( )。
C、沿河銮塘书院4【单选题】( )曾被贬到修文,并在那里的“龙场悟道”。
B、王阳明5【单选题】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贵阳师范学院成立于( )年。
B、19416【单选题】“十五”期间,贵州建立了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个。
B、27【单选题】( ),贵州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B、“十一五”期间8【单选题】( ),贵州建成了花溪大学城。
C、“十二五”期间9【单选题】“十二五”期间,贵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
B、30%10【单选题】( ),贵州成立了贵州省教育监督委员会。
C、“十二五”期间11【单选题】《贵州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是获得国家教改办备案的( )省级教改方案。
B、第二家12【单选题】( ),贵州期待教育普及程度赶上全国教育发展平均水平。
D、“十三五”期间13【单选题】1937年设立的( )是贵州省最早的独立研究机构。
D、贵州省国医研究所14【单选题】( )年,贵州省综合农业试验站改建为省农业综合研究所。
B、195315【单选题】国家科学大工程—大射电天文望远镜工程落户贵州并于( )年开工建设。
C、2012 16【单选题】( )的建成结束了贵州没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历史。
A、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单选题】“十一五”期间,贵州有( )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A、118【单选题】《贵州日报》的前身是( )。
C、《新黔日报》19【单选题】贵州最早成立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机构是( )。
B、贵州省社会科学研究所20【单选题】最系统地反映解放前贵州经济状况的资料工具书是( )。
D、《贵州财经资料汇编》21【单选题】贵州人民出版社成立于( )年。
D、195122【单选题】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于( )年。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429143fe4733687e21aa6f.png)
什么叫省情?
省情是指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历 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 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 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向黔进之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贵州名片
•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 ,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 省会贵阳。东毗湖南、南邻 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 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 ,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 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 国国土面积的1.8%。贵州是 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 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 潜力巨大的省份,有黄果树 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荔 波漳江、遵义会议会址、梵 净山等名胜古迹。
(一)从有利方面看:
地貌多样
煤等能源、矿产资源丰富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二、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点
(二)从不利方面看:
生态脆弱
• 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喀斯特地貌上的土地自然保水保肥的 能力较差。
耕地不足
• 耕地不足:可耕地资源少,耕地质量不高,水土资源不配套。
开发困难
• 开发困难:崇山峻岭,河谷深切,极不利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事业的发展。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多彩贵州
也许你是贵州人,但你 不一定对贵州了解
也许你不是贵州人,但 你一定对贵州的了 解不多 那么,贵州到底是什么 样的?
世人对贵州的误解
Input 1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 分银
Input2 古夜郎国的自高自大对贵州产生了 很大的负面影响
Input3 长期的封闭半封闭状态致使贵州长 期与外界中断联系
乌江
赤水河 綦江
沅江
贵州省情期末复习
![贵州省情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6b6daf67f1922791688e8d8.png)
《贵州省情教程》期末复习指南2011年1月网上期末复习是远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帮助同学们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巩固所学的专业技能,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在贵州电大新教学计划中称课程名称改为“地域文化”,老教学计划仍然是“贵州省情”课程名称。
在贵州电大系统其期末考试由省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按照本期末复习指南要求执行。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对于“贵州省情”(地域文化)课程的期末复习,首先应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网上教学资料,要求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重点的把握,并注意结合国家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掌握。
同时还必须注意复习时的学习方法,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1.以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为依据。
文字教材采用的是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材《贵州省情教程》。
网上教学资源主要是由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精心制作的视频课件、电子教案、各章重点难点解析、平时作业练习以及期末复习指南等教学资源。
平时面授辅导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通面授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通过看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有助于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把握本课程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容,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2.要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灵活运用“贵州省情”的有关理论和原理,分析和解决贵州目前市场经济中的实际问题。
在复习中,要能够根据贵州省情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和全面论述有关实际问题,通过平时作业中的论述以及课程实践社会调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必须注意复习方法和作答技巧。
对于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当代贵州教育
• 1949年贵州解放时,仅有小学494所,在 校生5.9万人;中等学校81所,在校生1.2 万人;大学3所,在校生1747人。全省人口 中文盲达90%以上。
• 从1950—2006年,贵州教育经历了接管和 改造、整顿和发展、曲折发展和全面开创 贵州教育新局面几个阶段后,贵州教育步 入大发展、大跨越的新时期。
• 东汉时期,尹珍是贵州历史上游记载的第一位教 育先驱。
• 唐宋时期,贵州始创办学。
• 南宋时期,杨氏家族在遵义“建学养士”,向朝 廷争取到每年3个名额的科举考试,30多年间, 贵州出了8名进士。
• 南宋时期,出现了贵州第一所书院—沿河鸾 塘书院。
• 元代,今贵阳有顺元路儒学,安顺等也有 建学记载。
• 二、文化发展现状
• 贵州文化发展成就表现:
• 文学艺术欣欣向荣。
• 在文学创作方面,一批优秀作家创作了 《蹉跎岁月》、《呼声》等大量国内有影 响的作品。在民族民间文学方面,共编印 资料220余卷,出版相关作品集60余种,出 版研究文集和专著20余种。
• 在戏剧方面,摄制了电视连续剧《黄齐生 与王若飞》、《遵义会议》、《邓小平在 1950》、《扬起你的笑脸》等获奖影片;
• (四)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和免费 政策的落实,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 平
• (五)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服务经 济社会的意识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 科学技术
• 贵州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 初步建立起贵州科学技术发展体系。 • 在21世纪初,贵州已有一个学科门类基本
齐全、科研开发与科技管理服务相结合, 包括独立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技术 开发机构、民营科技企业、农村技术网络 在内的科技体系,有一支素质较高、基本 能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队伍。
• 全省共投入资金21.61亿元,建设“工程” 项目学校2958所,其中小学2284所、初中 674所。
• (三)“两基”迎国检工作全面扎实推进。
• (四)学前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 (五)义务教育有了新的进展。
• (六)高中阶段教育有了新的进步。
• 三、高等教育。
• (一)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目标。
第六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 教学要求: • 1.了解贵州教育发展状况。 • 2.掌握贵州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发展概况。 • 3.掌握贵州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 4.重点掌握贵州各历史时期的突出文化及贵
州文化发展成就。 • 5.了解贵州卫生和体育事业状况。
• 社会事业,亦称社会工作,包括教育、科 学、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
• 明代,大量汉族知识分子因做官、从军或 被贬到贵州,对教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如王阳明。贵州共有官学80所,书院26所, 开科取士中进士者达121人,1700多人考取 举人。
• (二)近现代贵州教育
• 清代,有官学69所,书院159所。义学301 所,并有大量私塾。还专门开设招收少数 民族子弟的“苗科”。据统计,贵州中举 者达4300多人,中进士者600多人。贵阳 的赵以炯、麻江的夏同稣,还中了状元。
• 解放前,贵州社会事业十分落后,制约了 经济社会的发展。
• 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 着科教兴黔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社会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节 教育
•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德、智、才、体) 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 学校教育。
• (六)东西部对口支援工作取得实质性进 展。
• (七)打造“花溪高校聚集区”,进一步 拓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结构。
• 30年代的贵医
• 今天的贵医
• 四、职业教育
• (一)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体系
• (二)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培养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进一步 增强
• (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பைடு நூலகம், 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持续得到改善
• (二)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 2011年,全省各级各类高等学校52所,其中本科 院校17所,专科院校3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所, 独立学院8所,成人高等学校4所。
• (三)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稳 步提高。
• (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能力 明显增强。
• (五)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 宗教文化有天主教、基督教先后传入。
• 1907年,周素园创办了省内第一张日报 《黔报》。
• 1909年,张百麟等人主办了《西南日报》 遵义建立官书局,贵阳民营交通书局成立。
• 3.民国时期的贵州文化。
• 清末,维新思想传入贵州。辛亥革命爆发 后,新文化思想在贵州迅速传播。1911年, 黄齐生编写了引起轰动的爱国主义历史剧 《何中湘王大埠桥尽节新戏本》。
• 新时期贵州教育的特点表现为:
• 逐步确立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战略地位。 1985年,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 “发展教育,开发智力,是振兴经济、兴 黔富民的根本大计。”1995年9月,中共贵 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作出《实施科教 兴黔战略的决定》,教育与科技一起摆到 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
• 1.贵州建省前的文化。
• 旧石器时代,贵州的石器、骨器等工艺体 现了独特的原始造型艺术。
• 战国石器,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 独特“夜郎文化”。
• 西汉初期,出现了西汉《尔雅注》的作者 舍人、辞赋家盛览、东汉教育家尹珍等历 史文化名人。
• 东汉时期,歌舞盛行。
• 隋唐时期,儒家文化流传,有“击铜鼓、 吹大角、歌舞以为乐”的文化现象,佛教 文化也有传入。
• 话剧《二月天》、《乌卡》获全国少数民 族题材剧本创作“孔雀奖”金奖,许多地 方歌剧、京剧、民族歌舞、儿童舞剧、杂 技等获得各项大奖。
•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日新月异。
• 在新闻出版方面,全省有贵州日报、贵州 都市报、贵阳晚报等综合性报纸17种,有 各类刊物杂志87种,有新出版的图书530种。 在广播、电视方面,先后建立4座大功率电 视转播台,建立了有限线广播电台和有线 电视台,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1.3%,广播人 口覆盖率达到86.6%
• 解放前,贵州教育十分落后,文盲半文盲 占全省总人口的90%以上。解放后,教育 事业逐步发展。目前贵州教育进入了快速、 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 一、教育发展状况
• (一)古代贵州教育
• 秦汉时期,以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传入贵州,其 中以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影响较大。
• 1950年成立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新华书店 贵州分店和贵州人民出版社。
• 1953年贵州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 创办了文艺期刊《新黔文艺》、《贵州画 报》和《创作新歌》。
• 1956年先后建立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 戏剧家协会和音乐家协会贵州分会筹备委 员会。出版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优 秀作品。
• 2005年,有中学2666所,在校学生254.96 万人;有小学1.43万所,在校学生473.76 万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 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攻坚取得决定性 进展,2011年,全面完成了“两基攻坚” 的任务。
• (二)“义教工程”、“危改工程”助推 了贵州“两基”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抗战时期,相声、北方评书、河南坠子等 也相继流入贵州;少数民族曲种出现了反 映中国工农红军路过台江时书写“打富济 贫”等标语的“嘎百福”曲目等。
• (二)当代贵州文化
• 贵州解放后,开始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 文化事业的全面建设。
• 1949年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 设立了文教厅。
• 1949年11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 《新黔日报》正式出版发行。
• 鸦片战争后,任刑部左侍郎的贵州人李端 棻,成为推行近代教育新思想的先驱。
• 1897年,贵州学政严修创建了第一所新式 学堂经世堂。
• 军阀时期,教育发展缓慢。1928年贵州政 府将高校和职校合并为贵州大学,但1937 年停办。仅有初等学校2222所,中等学校 32所。
• 抗战期间,省外部分学校迁入1945年,有 小学1.06万所,中等学校170所,高等学校 有私立大夏大学、私立湘雅医学院、国立 浙江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分校;1938年成 立贵阳医学院,1940年成立贵州大学, 1941年成立贵阳师范学院。抗战后,外省 学校回迁,贵州教育呈现衰退。
•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 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省情教育纳入正轨。
• 省情教育已引起领导部门的重视,一些高 等学校已组织编写省情知识教材,将省情 教育正式列入教学计划,为培养适应的乡 土人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二、基础教育。
• (一)“两基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 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包括了从原始的 部落遗存到民间自然崇拜和原始宗教,从 各民族文化体系的传承到其各支系之间的 千差万别,从中原文化到荆楚文化、巴蜀 文化、古越文化、滇文化乃至儒、道、巫 等诸多文化事象。
• 文化的多元并存、共同发展,形成了贵州 文化的主要特色。
• 一、文化发展概况
• (一)历史上的贵州文化
• 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 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政府和 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教育督导 制度,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 责制,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各级各类 学校普遍推行目标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教育体制逐 步建立和完善。
• 教育经费不断增加,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 1913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戏园"黔舞 台"将京剧传入贵州。川剧艺人魏香庭、熊 昆珊等在贵州创办了川剧科班“川曲班。”
• 20年代,创办省立图书馆及贵阳、遵义、 安顺等私立图书馆,同时出现露天放映电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