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1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读书笔记10字
【篇一:《红楼梦》读书笔记】
品味《红楼梦》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会有一百种理解,这句话说的真不错。
从不同的
角度,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只是无数拜读《红楼梦》的平常人之一,我无法从他的文学价值和影响上去精研细琢,我只能倾心于我的感觉,那如涓涓细流一般倾入我心脉的思感,令我久久难以平静。
感动、欣喜、愤怒、心疼、惋惜……我似乎被它死死地抓住,难以脱身。
文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一代名家曹雪芹留下的撼世不朽传奇,惊叹于他卓绝的文学才气,赞美这样一个琴棋书画、天文地理无不
精通的伟大文学家;历史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社会制度
的腐朽败坏,痛快于黑暗的统治注定了必将败亡的惨痛结局;自由
主义者读红楼梦,读出的是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对人们的压迫和压榨,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贵贱的划分令他们义愤填膺。
也有人悲叹
于文学的流传必将因其从盛到衰的历程,除去《红楼梦》,纵观中
国其他渊源流传的古代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其发
展趋势正是与如今的国家或企业等的发展趋势吻合,似乎聪明的古
代人可以看见未来……
品味《红楼梦》之反弹琵琶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
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对晴雯的态度可以由这首词看出来,曹雪芹认为她是霁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难得,光明磊落,她会寿夭是因为周围环境的黑暗,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还是肯定的。
但是我却要反过来说一说,因为曹雪芹写这部书时,常是照着本来
的面貌还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这个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写作中
仍是写出了她众多的毛
病,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
首先,很多书里为了表扬这个拥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会把她描写成
一个先进的战士,其实她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有思想吗?错,她充
其量也就是和宝玉一样。
一方面,她认识到这种看似舒适的生活其
实有着对她们这样人的压迫,但另一方面,她却是离不开这种生活,
她只能依附于这种生活,离开这种生活回到贫困的家中,她也就象
刚开的剑兰送入猪窝一样,夭折了。
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奴才呢?当然不全是。
虽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没有父母被卖入贾府的,但是她却被老太太收在身边,而且还
可以将自己的哥哥也介绍进府,后来跟了宝玉,也是房里数一数二
的大丫头,在贾府的金字塔结构中,这种大丫头其实就是仅次于主
子的二主子。
这种大丫头有时权利很大,可以代主子管教小丫头,
如果说主人欺负奴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的话,那奴才之间互相
比大小,互相争斗就是可悲的。
在有一回中,晴雯处罚偷东西的小
丫头坠儿时,先掐先打还拿簪子戳,最后就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还
让别人无可辩驳。
这中间,小丫头有错,但是晴雯也确实是有倚势
压人的嫌疑,而且那狠辣的态度,也很有凤姐遗风。
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
她总
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但是其中就
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
她还讽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两件太太给的衣服就喜笑颜开,但
是后几回,她却抢着送东西说也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注意着宝玉,注意着和宝玉
接近的丫头,例如小红和宝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断。
她曾笑
着说“没什么我不知道的”就是因为她时时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
气的奴才,她不愿卑
微的爱一个人,她总想要和宝玉站的平等一点,她不能象袭人那样
谦卑的爱一个人,她有她的特点,有点像野蛮女友,漂亮却不温柔,袭人曾笑宝玉“每天不挨她两句硬话衬你,是再也过不去的”,可见,晴雯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有用的。
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么志向呢?她反抗性再强,她能知
道反抗什么吗?她茫然的斗争着,其实都不知道斗争什么,她期望
得到的是什么呢?平等?怎样的平等?她一个从小生活在富贵乡中
的女孩,也算是娇生惯养的了,她离开这个富贵锦绣地,她能做什么?她的苦恼有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该怨什么该争取什么,她明白
自己身份卑微,是无法和宝玉站在同一高度的,但是她却想能那样,她的最高目标,也不过就是可以成为小姐与宝玉谈个平等的恋爱。
她的悲剧就是因为希望的比得到的多,她的心太高,所以永远无法
和袭人一样随遇而安,于是总是痛苦着。
第五,晴雯的人际关系,晴雯为什么会落得那个下场的,很大一部
分是因为她及其失败的人际关系。
她不能得到上级的垂亲,这很正常,即使现在一般人也不喜欢这种倔强的人;她也没法得到下级的
好感,她喜欢仗势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占先,所以一旦事发,一群人就将她告倒,最后落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
这点在我看来真的不如袭人,袭人远比她有交际的手段。
品味《红
楼梦》之薛宝钗的悲剧
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
黛玉焚稿、宝玉成亲。
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去
感受那种心伤。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
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
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
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
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我总是讨厌薛宝钗的。
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
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
可是现在,我竟然不得不同情她了。
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黛玉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
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
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
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
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
是“不尊重”。
总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
只有一
次宝玉将她比做杨贵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
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黛玉的一段。
现在想来,其实也
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
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
虽然她的做法
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
其实她才是
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
从来都不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
然的道路走下去。
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
心过她。
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
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
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
情而是服从的孝道。
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
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
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
蹈矩的服从者。
她是聪慧有才,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
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戏曲,却认为
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
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
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
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
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
高潮。
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
王夫人说:“看
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
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
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黛玉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黛玉至少还追求了自己
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
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
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
品味《红楼梦》之林黛玉的凄凉
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都不是重点。
葬花词里说的好,“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
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
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
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
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
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
林黛玉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
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
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
【篇二:红楼梦的读书笔记和经典的语段摘抄】
细品红楼:贾府的端午节为何过得如此冷淡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日正是端午节,蒲艾暨门,虎符系臂。
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儿的原故。
王夫人见
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
理他。
林黛玉见宝玉懒懒的,也只当他是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
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
凤姐儿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
宝玉金钏之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了王
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
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
意思了。
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
以前看到这段文字,很是觉得奇怪,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总在
想贾府的端午节不该过得这样冷淡。
你想民间的节气除了春节以外,端午、中秋就是最重要的节气了。
要说贾府不重视端午节吧,他们
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
你看,二十四回,也就是饯花节前的
四月间吧,王熙凤就开始收集贾芸的麝香、冰片。
二十八回元春又
恩赐贾府大小老少一干端午节的礼品。
为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还
特地安排从五月初一开始接连三天在清虚观打醮,实际就是热闹热闹。
想来到了端午节这天,不知贾府要热闹到什么程度啊!你看贾
府的春节就不用说了,什么除夕夜、元宵节、中秋节哪一次不是热
闹非凡,又是唱戏,又是喝酒说笑听书的。
就是宝玉、凤姐、宝钗
的生日,大家也都是喜气洋洋激情万丈的,更不用说贾母生日的排
场和气势了。
然而为何独独这个端午节,前期都搞得那样热闹,反
而到了正期却如此的冷淡?太奇怪了,太不可思议了!
后来通过认真的看书、思索和分析,终于感觉到了这冷淡的玄机与
奥秘之所在。
原来,在端午节前,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最关键的
一事,就是元春赐端午节礼物时,单独把宝玉和宝钗的礼物赐成一样,而黛玉的礼物却和三春的一样,降低了一个层次,给人的感觉
就像是为宝玉宝钗赐婚。
这就引起了贾府内的当事人和相关人的极
大震动。
当然王夫人和薛姨妈两姊妹肯定是欣喜若狂的就不用说了,宝钗虽然“羞笼”着红麝串四处招摇显摆也不忙去说她,黛玉、凤姐
的酸苦麻辣我们也暂且不表,只说这当中就惹恼了一个关键人物,
这人是谁?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为什么贾母要恼?贾母对
宝玉的婚姻人选一直是看中自己的外孙女林黛玉的,而且为这一目
标的实现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
这大孙女皇帝娘娘的意向赐婚一出现,这不就没林黛玉什么事了?贾母的前期努力不也就付之东流了?贾母如何不恼?如何咽得下这口气?贾母虽然恼,虽然不赞成、不
认同对宝玉宝钗的意向赐婚,但她不会象一般人那样去吵去闹来表
示反对和发泄自己的不满,那也太丢自己的身份了。
她凭在贾府中
的威望地位和自己的智慧,很艺术的来消除化解意向赐婚的影响。
怎样化解呢?她采取了三大措施,艺术化地知会了三方面的相关人:
一是知会元春,二是知会薛家母女,三是知会王夫人。
我们来看贾
母是用什么办法来知会这些人的。
知会元春:贾母得知元春赐了宝玉宝钗一样的东西以后,叫宝玉“一
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她要让元春知道,“一个”的意思,就是不能成双,让元春知趣点。
解析薛宝钗与宫花的关系,夜看原创精华
一、首先谈一下薛宝钗:
第4回,“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
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世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择
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
这里,句子里有个“除。
外”,从语法结构来看,似乎有歧义,
会产生以下a、b、c三种解读意思。
a、当今皇上要求:在征召选拔的妃嫔或应聘妃嫔的女性中,如果
某些女性是世宦名家出身,还要亲名达部,以备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
(就是说你如果落选妃嫔,别灰心;凡是高干家庭出身的,还
有第二次机会,即以备做入学陪侍的机会,以才人、赞善之名有幸
见到天子。
)
b、当今皇上要求:世宦名家之女都要亲名达部,以备选公主郡主
陪侍;但应征妃嫔的除外。
(就是说参选妃嫔的女孩们,可以不必
再备选陪侍)凭栏翠袖:文彩精华赞探春
《红楼梦》的故事主要发生在贾府,其中描写了许多美丽多才的女
孩子,但贾家本家小姐中最为出众并且可以和宝钗宝琴黛玉湘云等
人相提并论的,只有那位三姑娘探春。
(文/凭栏翠袖来自夜看红楼)探春一出场就显得比迎春惜春更为漂亮。
描写她是:削肩细腰长挑
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就是说这
姑娘身材苗条,脸型和眼睛都很漂亮,细长眉,眼神活泼灵动,显
着精神,同时又有种脱俗的书卷气质。
在旧社会,女孩子的前景和
受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容貌的优劣。
探春的美丽决定了她成为在
元春之外最为受宠的女儿和孙女,平儿形容她撒个娇,连太太也要
让着她,而贾母则更是点名要求她参加接待高贵的南安太妃。
贾府四姐妹的个性有如四季。
元春是春天般的个性,她积极进取,
热衷于争名逐利,为家族获取荣耀,直到觉得“高处不胜寒” ;迎春
是夏天一样的女子,她所居住的缀锦楼是花团锦簇,紫菱洲适于夏
天观赏荷花,也是永昼敲棋的好去处,她本人的个性也象“桑拿天”
一样,闷热粘腻、令人不爽;惜春的个性则归于彻底的清冷孤寒,
甚至冷酷无情,所居住的暖香坞也适于冬居。
而探春则象秋天般成
熟爽快,冷静智慧,所居住的秋爽斋也是秋景最佳,院中种的都是
梧桐芭蕉等秋景植物。
看她的书房:她素喜朗阔,三间屋子并不隔断。
当地放一张花梨大
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
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短短几句话,揭示了探春的兴趣和特长——
一个绝对的书法爱好者!书房布置得活象个小型的荣宝斋。
刘姥姥
若非事先见识了黛玉那“好学公子”式的书房,一定也要对探丫头这
充满翰墨芬芳的闺房大为惊讶了。
经典语段摘抄
《海上钢琴师》: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
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
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
我那时穿着大衣,感
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
放心!完全没
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
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
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
在那个无限
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
根本就没有尽头。
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拿一部钢琴来说,从琴键开始,又结束。
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随便什么琴都没差。
它们不是无限的。
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
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
我喜欢这样,我活的惯。
你把我推到舷梯上然后扔给我一架有百万琴键的钢琴,百万千万的
没有尽头的琴键,那是事实,max,它们没有尽头。
那键盘是无限
延伸的。
然而如果琴键是无限的,那么在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
的音乐,你坐错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钢琴。
天啊!你……你看过那些街道吗?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下
去该怎么办?你怎么选择其中一条来走?怎么选择“属于你自己的”
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或者选择一道风景欣赏,选择一种
方法死去。
那个世界好重,压在我身上。
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结束,你难道
从来不为自己生活在无穷选择里而害怕得快崩溃掉吗?
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
只携带两千人。
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
你
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
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
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
我永远无
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
反正没人记得我
存在过,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
你
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
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
【篇三: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打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也影响过千千万万的人。
《红
楼梦》在中国可谓地道的名著。
它以凄婉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封
建贵族阶级的兴亡史。
其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其实也是他们(她们)的
性格悲剧,当然也更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在文学是史上,《红楼梦》被称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
高峰,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并不仅仅在于它高度的思想性,更在于它
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红楼梦》以贾府为中心活动舞台,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爱情
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贾、王、史、薛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由
盛至衰的发展过程及豪华奢侈生活的生动叙述与描写,客观而真实
地揭露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并明白无误地预示了其无可挽回
的覆亡趋势。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红楼梦了,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候
素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
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这本书只是
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可再
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
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
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
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
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也不正暗示
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
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因为作者
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所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对封建社会
文人没有自由所以心中悲伤,忧郁的心境.而其他的像凤姐之类人
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个年代猥亵小人的真实写照.也有善良的主儿,如袭人,也如像前面所说到的尖酸小人,也有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一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发的片刻.然而,
悲剧的色彩仍笼罩着这个美丽切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那荣宁二府
的家破人亡与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那看
破红尘的一分洒脱与伤感,令读者不觉为之一颤.
虽说这本书字里行间显露路出的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
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大
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开心,亦如
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
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
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越如此,
结局变越显得沧桑凄凉,越觉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
语言和矛头也不会直指人们内心的最深处,如此伤感.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
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
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
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
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
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
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
金玉姻缘。
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
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
较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
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
追求始终不弃。
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
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
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
她
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
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
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