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电视剧的弊端
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特点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特点与存在问题张跃在中国电视剧中,革命历史题材是一种重要且独特的类型,它是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为表现对象,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结构线索,把虚构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融入历史,以富有传奇色彩的形式演绎的电视剧。
这类作品不论是从历史情怀、类型,人物等方面都吸引着很大一部分观众的眼球,有着稳定的收视群体,成为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类型元素的多元化、人物性格个性化、叙事风格青春化三个角度分析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同时,也涉及了近期该类题材被较多诟病的过度娱乐化的问题。
一、元素多元化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以当代电视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和阐述历史,对战争的反观更为人性化,在英雄的塑造上极力将理想主义精神与个人生活体验、传奇人生经历结为一体,将观众的视线从宏观的历史带入微观的历史,触碰那些刀光剑影、铁血铿锵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率真、激情、有缺陷但真实的人物,演绎并延续着我们曾经有过的光荣历史和与之相关的精神。
因为革命题材电视剧的独特魅力,尤其是深得中年以上观众关注和喜爱,所以一时间大量涌现,故出品方必须有独特的策略从众多的同类型剧中脱颖而出,以吸引观众的注意。
在该题材中,多种类型元素的混搭应运而生,电视剧《潜伏》是谍战加爱情模式,《黎明之前》是阴谋混搭兄弟情,《独刺》是战争混搭婆媳关系,而《战旗》中则将偶像剧元素融合进战争革命题材,这些剧在收视率和口碑方面都取得较大的成功。
二、人物个性化在以往革命历史题材剧中,人物性格大多片面地强调了对同类人群的代表性、概括性,而近期的作品着重打磨了人物性格中的个性化因素,努力塑造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有生气的个体。
最典型的是《亮剑》中的李云龙,他以较早地成功突破该类剧英雄人物“高大全”的形象而被大家关注,他的出现,使观众眼前一亮,他与我们熟知的英雄很不一样。
他不是个守纪律的军人,常常违抗上级的命令,集粗鲁、狡猾、柔情、刚烈于一身,这个人有缺点,有陋习,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人不可抗拒,对人物性格缺点的不避讳,非但没有损害其作为“英雄”的美好形象,而且使这个形象更加丰满。
央视痛批抗日剧雷人风 :粗制滥造

央视痛批抗日剧雷人风:粗制滥造抗日剧一直是荧屏上的常见题材,但随着此类影视作品的增多,质量也变得严重跑偏。
前晚,连央视的《新闻1+1》也忍无可忍,批评抗日剧的“雷人”剧情。
一个人竟然可以徒手把敌人撕成两半,一颗手榴弹可以炸下侵略者的飞机,一把飞刀竟然可以灭敌重炮……当下,越来越多的“雷人”画面出现在抗日剧中,让观众哭笑不得。
对此,网友们纷纷拍起“板砖”,认为“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电视作品不应该拿着耻辱娱乐大众”。
那些公开在屏幕上播出的不少抗日剧,剧情之稀奇古怪已经让观众们感到忍无可忍。
抗日英雄徒手撕鬼子,电视剧中这位勇士竟然将日本兵不偏不倚地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导演对剧情的设计引来了一片嘲讽,你以为是撕鱿鱼片吗亲?人体构造生命科学呢?甚至有网友将这一设计推选为横店影视城名菜,但离奇的桥段还不只这一个。
鹰爪功、铁砂掌、绣花针,很难想象抗日队伍中的这些武林高手,可以凭借功夫与侵略者的机枪大炮相抗衡。
但这些设计就出现在剧中,武林奇侠们个个以一敌十,飞檐走壁,白刃杀人,无所不能,弹指间鬼子灰飞烟灭,手榴弹炸掉天上飞机,飞刀消灭地面重炮,再低劣的武器,到了英雄手中都变成了神器。
近日,一个超乎想象的片段引来了不少批评。
剧中这位抗日女侠在被鬼子强奸后突然爆发,原地窜到半空,裤子自动穿好,几十秒间竟然把二三十个日伪军全部射死,谱写了一段壮丽的英雄篇章。
除了网友们的吐槽,愈演愈烈的“雷人风”也令央视《新闻1+1》批评抗日剧。
当晚的节目中,主持人董倩引用这样一组数据,“横店影视城从2013年1月30日到3月2日这可查的17天时间里面一共打死鬼子10846个”,同时,董倩也对当今的抗日剧提出质问:“如果鬼子可以这么轻而易举地就消灭的话,那我们这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到底是怎么过来的?如果人家问,我们怎么回答?”对于当今抗日剧将历史娱乐化的现象,董倩在节目中也电话连线了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副教授倪骏。
抗日神剧是对历史的亵渎

2024年学年鉴定表团小组总结
在2024年学年鉴定表团活动中,我们小组致力于全面评估和总结本学年的教育工作和学校管理情况。
经过多次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是我们小组总结的主要内容:
1.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在本学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和专业发展计划。
教师们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并且在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不过,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师仍然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指导。
2. 学生发展方面,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在各个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和领导能力。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3. 教育设施和资源方面,学校在本学年进行了一些设施升级和资源更新的工作。
图书馆、实验室和体育设施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设施仍然存在老化和不足的问题,需要学校进一步投入和改善。
4. 家校合作方面,学校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和家校联谊活动,促进了家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家长对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误解和疑虑,需要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总之,学校在2024年的学年鉴定表团活动中,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教育设施和资源、家校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我们建议学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注重教师培训和发展、学生素质教育、设施改善和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
抗日题材电视剧的批判性分析

目录绪论1.研究意义与内容1.1论文的研究意义1.2论文的研究内容2 抗日剧的概述2.1抗日剧的简述及神剧的出现2.2 抗日神剧的现状2.3抗日神剧风靡的原因2.3.1创作者个人的选择2.3.2 媒体的推波助澜2.3.3社会环境的影响3 抗日神剧神在何处3.1故事情节杂糅,言情成主导3.2抗日英雄浓厚的传奇色彩3.3 英雄多有草寇气息3.4抗日变成武侠3.5偶像色彩浓厚3.6差距极大的双方形象3.7故事娱乐化4 抗日神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1 抗日神剧产生的不良影响4.2 抗日题材电视剧该何去何从致谢参考文献抗日题材电视剧的批判性分析【摘要】:抗日题材电视剧以讴歌英雄人物为主题,一直以来作为严肃题材电视剧不乏优秀作品,力图通过佳作精品折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但是近年来抗日剧扎堆荧屏,并且呈现出的言情化、偶像化等趋势日益明显,因此文章在探析抗日剧热播的原因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抗日剧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抗日剧、热播、内容、分析绪论随着观众审美和需求的多样性,各种题材的电视剧争相搬上电视荧屏。
抗日剧便是其中异常火热不得不说的一类。
抗日电视剧是以抵抗日军侵略为题材的电视剧,主要反映抗击日军的史实并反映中国人民的团结精神。
优秀的抗日剧可以让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了解历史,然而近来荧屏上真实描写抗日史实的抗日剧正遭受着着抗日神剧的严重冲击,出现了诸多的抗日神剧,着实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发人深思。
1.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1.1 论文的研究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获取知识的来源已经更多的从纸质文字转向了电视和网络,而中国电视的受众主体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一般知识水准的普通百姓,电视剧成为最大众的电视节目。
作为展现中华民族苦难历史和抗争精神的抗日战争,一直是我国影视剧创作中极为重要的红色资源。
然而,近来电视荧屏却充斥着“抗日神剧”的身影,盲目跟风、模仿泛滥、制作水平低下、歪曲历史等问题突出优秀的抗日剧。
抗日神剧传播的错误价值观

抗日神剧传播的错误价值观作者:陈国恩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10期内容摘要:一个时期来,故事离奇、内容荒唐的抗战题材电视剧充斥荧屏。
其实,这种抗日神剧由于过度消费历史而造成意义混乱的现象已经漫延到了日常生活领域,引起观众的反感。
本文就此谈谈这种抗日神剧所传播的错误价值观。
关键词:抗日神剧价值观历史国家广电总局下令对有关抗日题材的电视剧进行整治,各卫视被要求对电视剧黄金档已安排播出的抗战题材剧重新甄别,凡过度娱乐化的要进行修改,不能修改的过度娱乐化抗战剧被要求停播。
这一举措,十分必要。
一个时期来,故事离奇、内容荒唐的抗战题材电视剧充斥荧屏。
有一电视剧中国士兵徒手将日本鬼子撕成两半。
另一部电视剧中,一个中国姑娘被一群日本兵轮奸后奋起反击,用一把弓射死了一大群鬼子。
又有一部电视剧,一名中国战士从日本鬼子的胸膛里一把挖出了心脏。
更多的抗日题材剧,常常是一个中国士兵面对一大群手持机枪的日本士兵跳跃腾挪,迎着枪林弹雨硬是用中国功夫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自身却毫发无损。
浙江横店影视基地,批量拍摄这样的抗日神剧。
有一个群众演员因为学过武功,能表演日本兵的近十种死法,大受欢迎,每天要“死”十几回,平均下来一个月“死”了四五百次。
这样胡编瞎拍的抗日神剧引起观众反感,自在情理之中。
八年抗战,我们先辈高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用劣质武器对抗着装备先进的侵略者。
他们手里拿的是“汉阳造”、“中正式”,对抗日本的装甲车和飞机,这与大刀长矛对洋枪火炮没有什么质的区别。
武器的代差,决定了抗战是一场持久战。
抗战初,国民党正规军往往要用数倍甚至十数倍的兵力才能勉强与日本侵略军对阵。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节节败退。
共产党的敌后武工队,更是用的土办法与日本侵略者周旋。
中国人民靠的是全民抗战和坚强意志抵抗侵略者,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支持下,才最终取得了胜利。
为这一胜利,我们付出了伤亡二千余万人的沉重代价。
中纪委点名批评“抗战雷剧”

中纪委点名批评“抗战雷剧”作者:来源:《新传奇》2020年第47期近年来,一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质量参差不齐,其中脱离史实的内容饱受批评,被网友称为“抗战雷剧”。
这些作品暴露了怎样的创作误区?对于这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创作者应该怎样书写呈现?“抗战雷剧”暴露创作误区:脱离史实,违背常理最近,一部名为《雷霆战将》的抗战题材电视剧播出后,因为“雷点”不断,引发舆论批评并被下架。
11月18日,中纪委网站就这部电视剧发表题为《抗战作品须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文章。
文章指出,在《雷霆战将》中,八路军的作战条件、穿着、妆容格外“精致”。
比如,大敌当前先来一口雪茄,因为“我的士兵看到我在抽雪茄,心就不会乱”;头发用发蜡涂得锃光瓦亮,冲锋杀敌时脸被战火熏黑,军装却没有一丝褶皱……若是偶像剧,如此配置或许可以理解。
当一部抗战剧以这样的面貌呈现时,观众顿生“时空错位”的感觉。
除了服装、妆容和道具方面的明显漏洞,该剧在剧情方面也受到质疑。
有观众在社交网站点评道:“八路军冲锋不找掩护,大家排成一排愣冲还不受伤,这合理吗?”近年来,一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质量参差不齐,其中脱离史实的内容饱受批评,被网友称为“抗战雷剧”。
这些抗战题材影视作品“脑洞大开”,或罔顾历史事实,或违背常理常识,或过度娱乐化,其情节之离奇夸张,令人啼笑皆非。
“有的抗战剧只是借用抗战的壳,实际内容与涉案剧、武侠剧、偶像剧并无本质区别。
”有关专家就此评价。
抗战作品不能背离历史真实,创作者应深入查证历史背景演员再靓丽,道具再华丽,作品一旦背离了历史真实、违背常理常识,就会失去灵魂根基。
据了解,《雷霆战将》是根据原著小说《亮剑》改编而成的电视剧。
以同一部小说为基础,15年前的电视剧《亮剑》叫好又叫座,李幼斌饰演的李云龙成为家喻户晓的荧屏形象。
“据我了解,小说作者和《亮剑》编剧对李云龙的人物原型,以及他们在抗战中的事迹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小说作者也就父辈当年如何参与抗战做了大量采访,真实表现了那一辈人在抗战中的英勇形象。
当代抗日影视剧乱象的透视与分析

当代抗日影视剧乱象的透视与分析作者:蔡伟来源:《新丝路(下旬)》2019年第11期摘要:近年来,部分抗战题材影视剧存在的娱乐化、庸俗化甚至是低俗化现象,一边颇受观众诟病,一边却收视率、收益双升,在社会上引起阶段性讨论和关注。
在我国加强文化自信建设的新时代,这类创作态度不严肃、不尊重历史、胡编乱造、过度娱乐化的抗日神剧的产生与热播,折射出影视文化市场积重难返的弊病,亟待全社会重视。
本文通过透视抗日神剧乱象,分析探讨文化病根,期冀引发思考,加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抗日神剧;抗战文学;创作;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文化艺术市场空前繁荣,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
但是,也有一些乱象不容忽视,如近年出现的一些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加入严重脱离现实的台词情节,以达到吸引观众眼球、哗众取宠、提高收视率、增加市场收入为目的的影视剧。
给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一、透视当代抗日影视剧乱象近几年,随着当代影视作品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抗战片的剧情及其各种元素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为增添抗战剧看点、重新博取观众眼球、提高抗战剧收视率,有的导演编剧便开始以大量夸张、恶搞、空想等手法拍摄抗战影视作品,致使不少抗战剧中出现奇葩性的虚假内容和雷人镜头。
甚至出现“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咱们再坚持一年,抗战就胜利了”的不和逻辑的台词和手撕鬼子、手榴弹炸毁飞机等虚假影视情节。
这些抗日雷剧大多故事虚假,场景虚构、极度夸张,过度娱乐化的乱象。
乱象一,过度娱乐化为吸引更多青少年观看抗战剧,不少抗战剧纷纷打起“偶像牌”,《战火连天》《雪豹坚强岁月》《我的特一营》等剧。
特别是曾经热播的《新雪豹》里,主人公周卫国插着手,咬着牙签,在炮火连天的大街上闲庭信步;《向着炮火前进》中雷子枫爱耍酷、爱卖萌,梳着飞机头、身穿夹克皮衣、戴雷朋眼镜、骑哈雷摩托,经常在打仗的时候里躺在一张欧式沙发上摆造型……这样固然能吸引更多青少年观看抗战剧,但光鲜、靓丽的造型,耍酷卖萌非但没有使抗日英雄适度青春偶像化,还给青少年观众留下战争很时尚很潇洒很刺激很好玩的印象,使人完全忘记了山河破碎、血雨腥风的年代,忘记了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的悲怆、艰难、残酷。
论抗战题材剧目的弊端

不像抗战像走秀——当下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弊端前几年。
军旅剧还是硬汉演员的天下,李幼斌、黄志忠、张丰毅、侯勇、丁海峰……甚至《士兵突击》里傻傻的王宝强,也是老老实实走正统军人路线。
然而,自从80后小生文章挑战《雪豹》开始,偶像们就不甘寂寞打起了战争剧的主意。
近期几部热播军旅剧中,不管是《向着炮火前进》的吴奇隆、《彼岸1945》的周渝民、《战火西北狼》中的刘恺威、还是《麻辣女兵》中的现代版“小燕子”花样少男少女们纷纷打扮得帅气迷人花枝招展入伍从军。
于是,这帮军营中的“新新人类”个顶个的把自己包装得像从T 台穿越而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网友在微博上忿忿不平地说:“发现《冷风暴》中朱雨辰的两套衣服居然是去年巴黎时装周的走秀款,难道穿越了?欧美牌子都集体来抗日了。
抗日剧成时尚大片了!”朱雨辰在《冷风暴》中饰演的爱国志士沈木风,除了武打戏“开挂,”各种摆脱地心引力的空中托马斯翻滚,做出无视物理学原理的非人类动作。
他的衣着打扮更是秒杀一众三十年代地下党、特工等地土包子造型。
不知这位地下工作者的薪水多高,反正一出场就是Burberry风衣、Prada皮衣或者Gucci皮带,身上行头现在市价就逼近两万元!观众们看得直吸冷气:“这绝对是史上最贵气的中国特工了!007什么的都弱爆了!”而为了这位款爷的身份,他在剧中还有一个“黑面罩、黑风衣、黑手套”的造型,与其说是情报特工人员,倒不如说是青蜂侠或者佐罗穿越了。
而《战旗》里的王雷都沦落到土匪窝里了,还一天一套小洋装造型不带重样的。
《向着炮火前进》中的吴奇隆干脆留着飞机头,带着雷朋眼镜,一身黑衣骑着哈雷摩托玩起了“漂移”……面对这些足以秒杀欧美各路特工的中国式超能式英雄们,网友只能感叹:真是节操掉了一地,不停秀下限啊。
随着日本非法“买卖”钓鱼岛闹剧不断升温,抗日题材剧目前又成了荧屏观众关注的热点,一系列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可谓是扎堆出现,为了在众多电视剧中赢得良好的收视率,各大电视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
抗日题材电视剧扎堆生产的弊端及解决对策

作者: 王勇;李杨;李琰
作者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出版物刊名: 民族艺术研究
页码: 77-8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抗日题材电视剧;娱乐化;消解历史;历史责任感;创新
摘要:抗日战争的历史如同一部写不尽、读不完的浩瀚大书和壮阔长卷,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成为我国影视创作的重要题材,抗日题材电视剧也成为当代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剧之一。
但当前的抗日题材电视剧出现了泛滥、重复和娱乐化等问题,带来了资源浪费、误导观众和消解历史等一系列不利因素,需要采取加强引导、提高创作者的素养、鼓励创新和提倡多样化等措施改进其创作。
抗日神剧遭吐槽

抗日神剧遭吐槽:一个小孩可以消灭几十个鬼子电视新闻浙江在线-浙江日报吴孟婕2013-04-17 22:22[导读]抗日剧的内核早已被悄悄替换成了武侠剧、偶像剧甚至魔幻剧、穿越剧,即使主线仍是“打鬼子”,却能在内容和“创意”上屡破下限,不断挑战观众的承受极限甚至道德底线。
现在的电视荧屏,是“抗日剧”的时代:有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上星频道黄金档播出的200多部电视剧中,抗战剧及谍战剧超过70部,遥遥领先于其他类型剧。
按动遥控器你又会发现,一颗手榴弹可以炸下侵略者的飞机,一把飞刀竟可以灭掉敌人重炮,鬼子血肉横飞……“神奇”的桥段还不止这些。
鹰爪功、绣花针、铁砂掌等武林“神功”接连登场;再低劣的武器,到了抗日英雄手中,都能变成“神器”——抗日“神剧”,当之无愧。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横店影视城共接待剧组150个,其中48个剧组涉及抗战题材,约占30%;因擅长演日本兵而出名的“横漂”史中鹏,一年中参演了30多部抗战戏,最多一天“死”了8次。
有网友调侃:“横店一年杀掉鬼子有7亿,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可称…抗日根据地‟。
”抗日题材缘何受到片方青睐?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江给出的解释是:继涉案剧和古装剧被限、谍战剧由“高调”转入“潜伏”之后,行业创作者很难把住政策风向的脉,投拍抗日剧是相对“保险”的做法。
还有评论指出,创造“神剧”的不仅仅是编剧、导演、投资方,真正的“幕后功臣”是观众。
某知名影视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收视率高、利润可达200%,是制作方对抗日题材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浙江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范志忠表示,政策因素不能成为创作低俗影视作品的托词,观众消费也不能成为抗日雷剧大行其道的借口,“从几年前的…百花齐放‟到现在的…跟风滥造‟,尽管看似高效、实用,恰恰暴露了文艺创作力方面的短板。
”当下,与电视剧题材越来越类型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雷人桥段层出不穷。
抗日剧的内核早已被悄悄替换成了武侠剧、偶像剧甚至魔幻剧、穿越剧,即使主线仍是“打鬼子”,却能在内容和“创意”上屡破下限,不断挑战观众的承受极限甚至道德底线。
扒一扒抗日神剧的各种阴暗心理

扒一扒抗日神剧的各种阴暗心理有时我纳闷,抗日神剧的剧情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剧情不靠谱,丑化对手就是美化自己了吗?那我们和不尊重历史篡改教科书的日本韩国,有什么区别,这样大张旗鼓地不尊重历史,胡编乱造,糊弄国人,真是良心被狗吃了。
即便骂声一片,还有导演去拍,去神化。
因为影视剧审核严格,但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往往容易通过,国家也支持这个。
常看电视剧的人不过脑子,只要有得看就行,有颜值就行。
村里的大妈都知道抗日神剧没得看,每天打开电视,在电视剧时间都是抗战片,不看不行。
看来电视台和导演是站在一边的。
事实上那些导演和编剧,都是十分聪明、极度狡猾的人,这些人多少都读过点书,他们之所以敢不断地拍,原因其实有多个:1、因为曾经打不过人家,所以只好在影视剧里面丑化人家,求得心理安慰,这是一种弱者心态,是一种怨妇心理,是一种阿q式的无能,是一种深层次的自卑,这种人不敢直接面对敌人的强大与先进,也知道自己永远强不过人家,所以索性丑化敌人,闭上自己的眼睛,我管你多强大多先进,总之我不看、不知道、不学习,不超越。
2、导演和编剧们根本不敢在影视作品中哪怕稍微”美化”一下侵略者,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上一顶”历史虚无主义”的大帽子,然后把你的片子给枪毙了,通不过,这样的话,剧组的巨大投资就泡汤了,怎样确保投资安全呢?丑化鬼子,越是丑化鬼子,就越是政治正确,越是丑化鬼子,自己就越安全。
3、导演和编剧们都知道,在中国收看抗日神剧的观众,都是些唱《爱情买卖》、跳广场舞、穿西裤配运动鞋、头皮耳垢眼屎鼻毛外露、读《知音》和《故事会》的low人,这个人群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求真实,只求发泄。
你的文化产品必须要迎合这群人的口味,你才能挣到钱。
而且这个人群的数量是以亿为单位的,谁违背他们的口味,谁就是和钱作对。
导演编剧们聪明得很,挣钱远比功德重要,我不挣有人挣。
所以当这群观众从《爱情买卖》的mtv切换到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画面,他们当然条件反射地叫好,他们当然不会意识到:丑化自己的敌人,事实上就是丑化自己的先烈,因为我们有一百多万的抗日将士,死在这群窝囊废的日本鬼子手上,既然是死在窝囊废手上,那么当然更是窝囊废。
《人民的选择》不足之处

《人民的选择》不足之处《人民的选择》是一个备受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在中括号内的内容里,我们谈到的是该电视剧的不足之处。
虽然该剧在创作和制作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讨论。
首先,剧情的设定并不够新颖和吸引人。
《人民的选择》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民在战争中选择加入抗日军队的故事。
尽管这个题材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影视剧中已经被重复呈现无数次。
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观众可能感到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导致情节过于平淡和沉闷。
其次,剧本的构建与角色塑造存在问题。
在《人民的选择》中,主角的形象被过度理想化和陈词滥调化。
他们的性格呈现过于单纯和光鲜,缺乏真实感和复杂性。
这使得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显得不够真实和有力,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此外,表演的表现力和技巧也存在问题。
虽然演员们在表演中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在一些关键情节和对白中,他们的表演显得生硬和不够自然。
这可能与导演在指导演员时对细节的处理不够到位有关。
观众可能会对这种表演感到失望和无法沉浸其中。
另外,剧中的视觉效果和特效也不够出色。
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观众对于电视剧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人民的选择》在特效和后期制作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一些场景的搭建和特效的呈现存在明显瑕疵,无法满足观众的观赏欲望。
最后,剧情的节奏和叙事方式也值得商榷。
《人民的选择》的叙事方式比较线性,过于注重事件的发展顺序,缺乏情感线索的展现。
这使得剧情节奏比较平稳,有时过于拖沓,观众可能会感到无聊和缺乏紧迫感。
如果能采取一些非线性的叙事手法,结合更加紧凑的剧情节奏,或许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兴奋。
总的来说,《人民的选择》在创作和制作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剧本构建和角色塑造的单一和理想化、演员的表演技巧和细节的不足、视觉效果和特效的一些欠缺,以及剧情节奏和叙事方式上的某些问题,都让观众对该剧的观赏体验有所降低。
然而,既然这样一个电视剧备受热议和关注,相信制作方也会从中吸取教训,改进不足之处,为观众呈现更具吸引力和新意的作品。
关于抗日剧网友吐槽的思考

关于抗日剧网友吐槽的思考【摘要】近年来,戏说成风、穿帮不断、偶像面孔增多等现象出现在抗战剧中,引发专家和网友对抗战影视剧的吐槽。
本文从列举抗日剧的几种娱乐化泛滥的现象入手,分析了抗日剧泛滥的三种原因,并提出了三种对策。
对抗日剧下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抗日剧;思考近年来,戏说成风、穿帮不断、偶像面孔增多等现象出现在抗战剧中,引发专家和网友对抗战影视剧的吐槽。
政协委员陈道明坦率的说:“我觉得,这是在胡闹。
”大量与历史史实不符的抗日剧,将对青少年产生误导,对军队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
一、抗日剧娱乐化现象泛滥凤凰卫视中文台前执行台长刘春说:“每次看抗战电视剧,总能看到一群弱智的日本鬼子和一个弱智的中国编剧,他们共同把悲剧变成闹剧,把一段悲痛的历史记忆变成搞笑的娱乐节目。
”(一)抗日英雄武侠化。
《抗日奇侠》剧中,抗日英雄有的拥有“鹰爪功”,一爪子伸过去,敌人从头骨到脊椎寸骨寸断;有的能使“定影神针”,在遥远的屋顶或山头小手一甩,便放倒敌军无数;还有的会“铁砂掌”,一掌下去,轻而易举的将敌人撕成两半。
《利箭行动》剧中,演员不仅能飞天,还有像”黑客帝国”一样的超越子弹本领,被网友归纳为“凌波微步+小李飞刀”。
而《飞虎神鹰》的燕双鹰,堪比蝙蝠侠,总是穿着一件黑风衣神出鬼没的出入任何地方,更能飞檐走壁一人干掉对方多名狙击手。
(二)武器装备穿越化。
《孤岛飞鹰》剧中1938年就出现M3冲锋枪,而事实上M3冲锋枪是美国陆军技术部于1942年开始研发,到1943年才开始装备部队。
故事发生在1945年初期的抗战剧《向着炮火前进》,雷子枫装备着皮夹克、皮手套、飞机头盔、雷朋眼镜、哈雷摩托,让大家瞠目结舌。
《飞虎神鹰》剧中在舞厅里的液压传动的自动机枪阵,让观众惊呼“未来战士来了”。
不但有的机枪没有弹匣却还能疯狂射击,更有甚者连56式冲锋枪也出现在抗日影视剧的镜头里。
(三)战斗能力夸大化。
著名主持人阿丘:“晚饭后父亲在看一部抗日剧,剧中正演到一对男女地下工作者举枪冲出屋子,屋外皇军伪军数十人对其齐射,两人回击瞬间十几个鬼子倒地。
中国抗日题材电视剧异化根源分析

[摘要]抗日战争题材是中国日本殖民题材影视作品的主流,其集中描写抗日英雄如何抗日以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创作模式影响至今。
中国的意识形态电影理论特征和历史观对抗日题材影视作品的影响导致了此类作品多样化视角的缺乏,也是2011年以来中国抗日题材电视剧异化的根源之一。
同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抗日题材影视作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作品前景内容单一,背景被过度压缩;二是与新中国成立前进步电影中的抗战题材电影比较,新中国成立后同类题材电影普遍缺乏人文关怀。
[关键词]影视剧;抗日战争;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历史观2013年5月,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着手对“抗日神剧”进行整治,终结了中国电视剧抗日题材过度娱乐化罔顾公共理性的闹剧时代。
我们认为,“抗日神剧”一度甚嚣尘上是中国抗日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定势在影视过度娱乐化时代的畸变,因此,有必要对此前中国抗日题材影视作品的某些创作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深入讨论。
一、抗日战争是中国日本殖民题材影视作品的主流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构成,从1894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日本侵略中国长达半个世纪,这段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伤害以及中华民族发出的“愤怒的吼声”自然成为中国影视创作重点叙写并长期存在的题材类型。
(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在中国日本殖民题材影视作品中占绝对优势中国共产党由于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受到世界瞩目。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际上两个阵营意识形态严重对立以及中华民族内部国民党退守台湾仍意图反攻大陆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内地生产的电影题材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如何抗日、如何打败国民党、如何建设新中国等几种类型。
因此,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题材是中国影视作品题材的重要类型。
根据我们的粗略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可以检索该类题材电影超过三百部。
(二)国民党抗日题材作品在1984年以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内地开始重新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大作用,1984年出现了第一部涉及国民党抗日题材的影片《喋血黑谷》,直到1986年全片表现国民党抗日的《血战台儿庄》出炉,和国民党有关的抗战影片随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例如电影《浴血疆城》《血战昆仑关》《七七事变》《大捷》,电视剧《忻口战役》《我的团长我的团》《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远征军》等。
如何对待抗日神剧课件

剧情往往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忽视集 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历史真实性的缺失
缺乏历史真实性
01
许多抗日神剧在历史真实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如时间、地点、
人物等方面的错误。
虚构情节过多
02
剧情中虚构的情节过多,缺乏对历史事实的尊重和挖掘。
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歪曲和误导
03
一些抗日神剧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歪曲和误导,给观众带来
创新艺术表现形式
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基础 上,运用新的艺术表现形 式,使作品更具观赏性和 感染力。
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作品传递爱国主义、 民族精神等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历史 观和价值观。
PART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抗日神剧的创作特点与负面影响
创作特点
情节离奇:抗日神剧往往以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如超能力、异能等元素的使用。
误导和不良影响。
PART 03
抗日神剧的负面影响
对历史的误读与歪曲
夸大个人英雄主义
在抗日神剧中,经常出现单个英雄人物单挑多个敌人,甚至能够逆转战局的情节。这会误 导观众认为个人英雄主义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而忽略了团队协作和战略的重要性。
简化历史事件
为了提高剧情紧凑性,抗日神剧经常对历史事件进行删减和改编。这样做可能导致观众无 法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复杂性,产生误读和歪曲。
过度美化角色
在某些抗日神剧中,主人公往往被描绘得完美无缺,没有任何缺点。这种处理方式容易让 观众产生不切实际的英雄崇拜,忽视了对历史人物的应有尊重。
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暴力倾向 由于抗日神剧中充斥着大量暴力场景,对于青少年来说, 可能会产生模仿和崇尚暴力的倾向。这种影响不仅限于剧 中情节,还可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抗日电视剧的弊端
首先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这些只是个人不全面的见解,在这儿分享分享,无其他用途,此处所说的抗战片的弊端,完全是个人的不全面的见解,不全或者不对的还望各位指点。
直击视频——中国抗日篇
从小时候到现在,抗日连续剧就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偶尔也去看看抗日电影。
几乎在任何时代的电视剧都离不开抗日为主题的视频,换种说法,在自己的感知里,好像时时刻刻都有抗日电视剧问世。
虽说很多,却准确的名字也记得不多了,只淡淡的记了些各频道重复播放的电视剧名称,比如说《亮剑》、《雪豹》再就是曾经留意看过《我的兄弟叫顺溜》,其他的虽说看过不少,却也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是的,在中国,只要提起抗日电视剧,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既然中国有这么多的抗日连续剧,那可就能称得上是花样齐全,种类繁多了。
可是,当你看的多了以后,就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所有的抗日剧竟然奇迹般的都有一个类似的情节:开剧就是日本侵略中国,将某某人或者是某某组织的亲属,家乡,或者是联盟组织杀害,当事人痛不欲生,接受不了事实,最后,立誓要为亲,为家报仇,然后就是发展,起伏,坎坷终于报了仇,证明了中国人不是懦夫。
还有一种格式,就是说小日本的某组织对中国人有威胁,中国军就去摧毁其组织,然后再引出另一个情节,更可
——2013.02.17.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