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会议时间备注第一届全国人大(1954-1959)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54.9.15-28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55.7.5-30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56.6.15-30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57.6.26-7.15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58.2.1-11第二届全国人大(1959-1965)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59.4.18-28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60.3.20-4.10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62.3.27-4.26第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63.11.17-12.3第三届全国人大(1965-1975)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64.12.21-1965.1.4第四届全国人大(1975-1978)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75.1.13-17第五届全国人大(1978-1983)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78.2.26-3.5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79.6.18-7.1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80.8.30-9.10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81.11.30-12.13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82.11.26-12.10第六届全国人大(1983-1988)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83.6.6-21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84.5.15-31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85.3.27-4.10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86.3.25-4.12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87.3.25-4.11第七届全国人大(1988-1993)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88.3.25-4.13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89.3.20-4.4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90.3.20-4.4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91.3.25-4.9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92.3.20-4.3第八届全国人大(1993-1998)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93.3.15-31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94.3.10-22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95.3.5-18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96.3.5-17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97.3.1-15第九届全国人大(1998-2003)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98.3.5-19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99.3.5-16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2000.3.5-15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2001.3.5-15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2002.3.5-15第十届全国人大(2003-2008)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2003.3.5-18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2004.3.5-14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2005.3.5-14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2006.3.5-14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2007.3.5-16第十一届全国人大(2008-2013)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2008.3.5-18 13天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2009.3.5-13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2010.3.5-14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2011.3.5-14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2012.3.5-14 9天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2013-)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2013.3.5-17 12天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2014.3.5-1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的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的决定佚名【期刊名称】《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年(卷),期】1995(000)006【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995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页数】3页(P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1.2【相关文献】1.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 [J], ;2.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草案)》修改意见的报告 [J],3.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草案)》审议意见的报告——2004年10月26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J], 杨景宇;;4.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草案)和关于修改地方组织法的决定(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1995年2月21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J], 项淳一;;5.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草案)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草案)的说明——1994年12月21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J], 顾昂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参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决定的政权组织形式。
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长期曲折的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简述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由来和发展过程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任何别的政治制度一样,不是凭空产生的。
在近代历史上,各个阶级、各种社会势力围绕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进行过探索和激烈的斗争,但都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借鉴巴黎公社委员会制和苏联工农兵苏维埃制的基本原则,逐步创造、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农民协会等组织,可看作是人民代大会制度的萌芽。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召开了苏维埃代表大会,建立了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初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特色。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边区等根据地建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参议会,实质上是人民代表会议。
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建立了以贫农团和农会为基础的地区、乡两级人民代表会议,产生人民政府。
至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是呼之欲出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但当时在全国普选的条件还不成熟,自上而下地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难以进行。
所以在建国初期,确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会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
全国人代会及地方各级人代会的工作特点和人员构成

全国人代会及地方各级人代会的工作特点和人员构成1.全国人大概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国外议会,无论是一院制的,还是两院制的,每院一般都设有常设委员会,但它是工作机构,不能作出任何有法律效力的决定。
而我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则不同,它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制定法律、作出决定并监督其实施。
全国人大之所以设常委会,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要求其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人数必须维持一定的规模,所以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不超过3000名。
但代表人数太多,而且又不是专职的,大多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不便于经常开会行使职权,于是规定每年一般只召开一次会议,会议也不能开得过长,一般15天左右。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保证国家机器正常有效运转,就在代表大会中选举产生出一个人数较少的,便于经常召集会议、行使职权、讨论决定有关事项的机构,这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近几届,常委会组成人员都在155人左右。
常委会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会议,每次会期7天左右,这样一年就有40多天开会。
可见,全国人大设常委会,是为了解决全国人大代表数量较多,不便于经常开会,会期又短,不能及时、有效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而设立的。
所以,彭真同志说,〖BF〗我国国大人多,全国人大代表不宜太少;但人数多了,又不便于进行经常的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全国人大的常务代表,人数少可以经常开会,进行繁重的立法工作和其他人大经常性的工作,可以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及时对国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决定。
2.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是什么关系?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
但这并不是说,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一个独立于全国人大之外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
正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
(1997年12月29日通过)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8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建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及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批准1997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1998年中央预算;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选举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通过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的人选等。
——结束——。
历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资料

历届党代会资料:/GB/64162/64168/index.html历届人代会、政协会资料:/item/lianghui/zlhb/zlhb.htm 中共历届党代会时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9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7月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6月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2月11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4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月17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6月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5月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月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3月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3月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3月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3月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3月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3月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开幕 3月18日闭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2007年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2006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4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3月16日中国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具体时间时间:1921 年 7 月 23 日- 8 月初地点:上海、浙江嘉兴( 7 月 31 日,大会团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船上继续举行)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二、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五、宪法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 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 济。‛‚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 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 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在法 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 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 理。‛
18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
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而普通法律只要过半数即可。
19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原 则
保障公 民 权利原 则
宪法的 基本原 则
人民 主权 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 集中制原则
第 八 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1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2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国 家的法律体 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它集中的反映统治阶 级的意志,规定国家的 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规范性法 律文件的基础。
3
宪法何时产生?
16
二、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一)宪法的特征 1.内容上
国家 根本制度 根本任务
内容上
公民 基本权利和 义务 国家机构 组织原则和 职责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
决议
第一号
第二号
第三号
第四号
第五号
第六号
第一号
第二号
第三号
第
二
届
1959
—
1963
第
一
次
会
议
1959年4月18
日~28
日
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
提案审查委员会
民族委员会
法案委员会
政府
人大常委会
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提案审查委员会
财政部
国家计委
决议
第
二
次
会
议
1960年3月30
日~4
决议
公告
第四十四号
第
四
次
会
议
议程
1996年3月5日
~17日
政府
人大常委会
国家计委
财政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决议
第
五
次
会
议
议程
1997年3月1日
~15日
政府
八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一九九六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一九九七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八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一九九六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一九九七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
第一号
第二号
第三号
第四号
第五号
第六号
第七号
第八号
第一号
第二号
第三号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
乔石委员长的讲话
第
二
次
会
议
议程
1994年3月10
日~22日
政府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98.03.19•【文号】•【施行日期】1998.03.19•【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预算、决算正文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1998年3月1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审议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98年中央预算,同意财政部部长刘仲藜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会议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审查报告中为完成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提出的各项建议。
会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严格按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执行。
在预算执行中,要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努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
要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要加强预算约束,控制支出过快增长;要整顿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止不合理的公款消费;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督管理,对各类预算外资金继续进行清理,该纳入预算管理的一定要纳入预算管理;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有效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功能。
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同级财政超预算收入使用的监督。
实现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任务很重,困难不少,但有利条件也很多。
各级人民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严格执行国家预算,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为更好地实现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而努力。
附件1:关于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1998年3月6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刘仲藜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大会提出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1969年4月1~24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名党员。
毛泽东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
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
大会还选举了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九届一中全会 1969年4月28日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讲话。
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 1970年8月23日~9月6日在江西庐山举行。
毛泽东主持会议。
周恩来宣布全会的议程,重点讨论修改宪法、国民经济第四个五年计划和加强战略问题。
林彪首先发言,大赞毛泽东是天才,随后的讨论却坚决要求设立国家主席。
8月25日毛泽东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全会立即休会,收回华北组第二号简报。
会上宣布对陈伯达进行审查。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秘书处新闻公报(一九六九年四月十四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四月十四日下午举行的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了林彪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作的政治报告,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副主席进入主席台时,全场欢声雷动,掌声不绝。
毛主席主持了今天的会议。
当这两个文件一致通过的时候,全场长时间地高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以后,四月二日起,全体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
全体代表认真地讨论和学习了毛主席在开幕会上的极其重要的讲话,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表示热烈拥护,坚决照办。
代表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回顾了党的历史。
一九二一年,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只有几个小组、几十个党员;在毛主席正确路线指引下,今天,我们党发展成为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者。
代表们说,这就是历史对我们党四十八年的英勇奋斗获得伟大胜利所作的结论,也是历史对陈独秀、王明等曾经对中国革命造成极大危害的“左”右倾机会主义彻底破产所作的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间及内容

审查和批准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 案的报告,批准2013年中央预算;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 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 、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 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 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主席;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选举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第十二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3年3月15-31日
乔石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8年3月5-19日
李鹏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3年3月4日
吴邦国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8年3月5日—18日
吴邦国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13年3月5-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及会议内容
序号
名称
第一次会议的时间 委员长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15日-28日
刘少奇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9年4月18日-28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93.03.31•【文号】•【施行日期】1993.03.31•【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1993年3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会议认为,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是符合实际的;提出的今后五年任务经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对“八五”计划的主要指标进行调整,把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由原定平均每年6%调高到8-9%,是适当的。
会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对上届国务院的工作表示满意。
会议强调,今后五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全面地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凡是条件具备的,要搞得快一些。
条件不具备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
但要从实际出发,不要盲目攀比。
要在优化结构、技术进步、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抓实干,提前实现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使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迈出重大步伐。
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大胆实践,积极探索。
要实行政企分开,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市场,健全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完善宏观经济管理,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93.03.20•【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1993年3月20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冲)各位代表:我受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本届常委会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的五年,是我国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五年。
五年来,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把保证和促进改革开放作为首要职责,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在立法、监督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保障和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一、增强立法工作计划性,加快立法步伐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了立法工作的计划性。
1988年制定了五年立法规划。
1991年又修订了立法规划,确定了必须如期完成起草和抓紧调研论证的一批法律草案。
常委会加强了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和统一协调,先后召开了三次立法工作会议,督促检查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对列入立法规划的法律草案的起草实行定任务、定班子、定时间的三落实措施;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法律的起草工作;借鉴国外的立法成果和立法经验。
由于采取这些做法,加快了立法步伐。
五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和59个法律,27个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共计87个。
其中62个是由常委会通过的。
这些法律的制定或修改,促进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需要对宪法的有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历届全国人代会及党代会召开时间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18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15日)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14日)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1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18日)第二次会议(2009年3月5日—13日)第三次会议(2010年3月5日—14日)第四次会议(2011年3月3日—14日)PS:中华人民共和国第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X次会议简称X届全国人大X 次会议中国共产党第X届中央委员会第X次全体会议简称党的X届X中全会历届党代会时间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广州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武汉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莫斯科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延安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助记:文革以后,5年一次,逢7、2的年份召开)。
国务院组成机构的变化

2013年3月1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 会议以2875票赞成,56票反对,26票弃权,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 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草案)》。除国务院办公厅外,第十二届国务 院组成部门设置25个。
• •
主要变动如下: 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 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 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运营;不再保留铁道部。 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国家计生委研究拟定人口发展战略、规 划及人口政策的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新 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卫生部、国家计生委。 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 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承担;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 公室。 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 版总署。 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整合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 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重组新的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 源部管理;新的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的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接受 公安部业务指导;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其具体工作 由国家海洋局承担。 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撤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其职责并入国家能源局。
根据1998年3月1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 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撤销15个部委,组建的有4个部、委,更名3 个部、委,保留22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列入国务院组 成部门序列的共有29个部、委、行、署。
党课实际题目-第02章

第2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1遍- 得分:20错题:01.实行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很多,但从中华民族维护领土和主权来看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民主集中制法律地位上平等D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看,我们不能以多党制代替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这是因为两种政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只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不允许互相倾轧的政党存在实行西方的多党制会丧失人民政权,颠覆社会主义制度4.“治国必先治党”是因为党内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党中央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第2遍- 得分:25错题:03.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基本方式的是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党领导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B 遵守宪法和法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四项基本原则5.近年来,一些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机关中担任特邀监察员、特邀检查员、特邀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廉政监察员等。
这一措施扩大了公民民主监督的权利进一步加强了民主监督的力度提高了政协参政议政的能力强化了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_____ 为根本活动准则。
组织法B 宪法规章制度党章5.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的民主党派是民盟B 致公党(华侨回中国向外公致敬,)民进农工党第3遍- 得分:20错题:15.近年来,一些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机关中担任特邀监察员、特邀检查员、特邀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廉政监察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法规类别】人大议事
【发布部门】101
【发布日期】1998.03.19
【实施日期】1998.03.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工作文件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的决议
(1998年3月1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田纪云副委员长代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会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任期的五年中,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立法工作成绩显著,监督等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会议要求,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
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要继续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抓紧制定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同时抓紧制定和完善其他方面的法律。
要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增强监督实效,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加强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工作监督,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督促和支持国务院及其部门依法行政,督促和支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正司法。
要大力推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体人民的法制观念。
要继续加强同外国议会及议会国际组织的交往与合作。
要进一步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密切同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在新的形势下,努力做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各项工作,为加快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1998年)
--1998年3月10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田纪云
我受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本届常委会五年来的主要工作,请予审议。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的五年,是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继续沿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在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开拓进取,各方面工作取得重大成绩的五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立法工作特别是经济立法成绩显著,监督工作有所改进和加强,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有新的进展,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保障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快立法步伐,抓紧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
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任期内,共审议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29个;通过法律85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3个,共计118个;还批准双边或多边国际条约、公约和重要协定60个。
立法不仅数量多,质量也有所提高,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
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内容载入了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宪法修正案还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这就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宪法依据,具有重大意义。
常委会把加快经济立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以改革的精神对待和解决立法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围绕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努力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
在规范市场主体方面,制定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
这些法律是按照企业的责任形式而不是按所有制形式来规范市场主体的,有利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特别是公司法的制定使公司的设立和运作有法可依,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在确立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方面,
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广告法、拍卖法、担保法、票据法、保险法、仲裁法等法律,并对经济合同法等法律作了修改。
这些法律体现了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公开、效率的原则,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在完善宏观调控方面,制定了预算法、审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价格法等法律,并对统计法、个人所得税法等法律进行了修改。
这些法律巩固了国家在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改革成果,为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制定了劳动法等法律。
在对外开放方面,制定了对外贸易法等法律。
在振兴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方面,制定了农业法、民用航空法、电力法、公路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建筑法等法律,修改了矿产资源法等法律。
本届任期内制定的有关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连同以前制定的有关经济法律,初步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条件。
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修改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大事。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刑事诉讼制度和司法制度,对于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修订后的刑法,总结17年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