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老年肩周炎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论文

老年肩周炎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论文

学年论文题目老年肩周炎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目录摘要- 3 -正文- 4 -一、肩周炎的概述- 4 -(一)肩周炎的发病与临床表现- 4 -(二)肩周炎的病程- 5 -二、肩周炎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5 -(一)老年肩周炎患者在疼痛期及冻结期为及早减轻肩关节疼痛, 缓解肩关节活动障碍, 增强生活信心, 需及早采取各种有效治疗方法- 5 -(二)心理康复护理- 5 -(三)加强自我锻炼- 6 -(四)药物治疗- 7 -参考文献- 7 -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老年人肩周炎的名词译义、发病、临床表现、病程、康复治疗及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肩周炎,康复护理与治疗。

正文一、肩周炎的概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又称“冻结肩”“五十肩”“肩疑症”,中国医学认为肩部受风寒所致而称为“漏肩风”。

是老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肩部疾患,特别是50岁左右中老年人,尤其妇女多见,本病发病率较高,约占成人的8﹪~12﹪。

特点:疼痛,运动功能障碍,为退行性病变,多数可自愈,但病程较长,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肩关节正常活动X围,前屈90度,上举150~180度,外展90度,外展上举180度,后伸40~50度,后伸屈肘(摸背实验)可摸到对侧肩胛骨下缘;前屈:可以做大旋转,内旋,外旋。

(一)肩周炎的发病与临床表现一般认为老年易患骨关节炎( 如腰椎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炎及其它关节退行性病变) , 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症, 易发生骨折, 并常伴有韧带及肌肉老化及各种关节疾病, 常易导致运动障碍。

出现各种合并症, 因此在诊断治疗时应特别引起注意,加强康复护理。

一般认为肩周炎很少有在一个肩关节上重复发病, 其发病年龄常与肩关节产生严重退行性改变的年龄相吻合, 但其真正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

患者一般发病前无明显的外伤史, 病程时间长, 起病较隐蔽, 以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因此常给老年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如洗脸、洗头、梳头、洗澡、穿衣等。

中风康复护理_论文(共3篇)

中风康复护理_论文(共3篇)

中风康复护理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问题的主要疾患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由于缺乏康复期护理干预,导致患者致残率增高,约有70%〜80%的幸存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文章对180例脑中风康复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3月~2010年8月我院脑中风康复期患者180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且已度过危险期。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43~79岁,平均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56例(%)、34例(%)、16例(%)。

对照组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41~78岁,平均岁;合并咼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58例(%)、38例(%)、1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或止血治疗,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及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等一般治疗。

观察组:待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相对平稳48h后由康复护士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康复及护理: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肢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

②偏瘫肢体的康复锻炼:急性期患者症状严重,必须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

康复训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床边训练阶段:使患者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防止关节变形及脱位。

如仰卧位时,上肢置于枕上,使其保持轻度外展位,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如砂袋等以防下肢外旋。

冠心病康复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冠心病康复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冠心病康复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关于冠心病康复训练的护理措施近年来,美国许多学者对冠心病康复护理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他们提出应建立冠心病病人康复护理模式,并认为:以往的康复期安排并非因人而异.因此缺乏个体化特点无论病人是否需要,均接受相同的康复护理。

许多学者建议应用具体的康复指导,并很据每个病人的具体特点、突出个体化的原则来制定一个全面的计划。

这种设想可用于不同的冠心病病人。

例如,不同年龄组、不同病情、不同健康状态、不同的预后,为他们提供促进康复的帮助。

他们提出的促进冠心病病人康复的两种主要手段包括:为患者个体系统性安排的康复训练及为患者提供的教育和康复指导。

一、康复训练近年有人认为急性心梗后经救治生存宥的运动训练可增加病人的体力活动量、改善锖神及社会功能、臧轻症状、促进康复,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的继发死亡的危险性。

美国几个医疗机构的研究者们随机选择了46名年龄在28?66岁的男性病人(患AMI均不超过一年)在医疗监护下每周训练三次,进行运动康复试验.连续12周,其训练内容,首先做10分钟的准备活动一之后散步或慢走30~45分钟(约3英里),最后再做10分钟的轻微活动而结束每次试验,试验结果发现,在改善心肺健康方面12周的低强度康复训练与同期相对高强度的康复训练其作用是相等的.对血脂有同样影响一都能增加氧摄取量。

康复训练能改善葡萄糖耐量,特别影响到纤维蛋白溶解和血小板的聚枳,改善机体对应激的代谢性反应。

但目前主张采取低强度康复训练.因其比高强度康复训练很少引起不适和拫伤,故病人很喜欢,而且,即使是无监测的训练,也不致引起心肌缺血,故低强度的训练是安全的。

康复训练的内容可以是正规或非正规的,可在监督或非监督下,个人或有组织地进行,可用ECG监护也可不用。

课题研究论文: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课题研究论文: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医学论文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本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评分。

结果:干预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减少残疾的发生,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急性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致残率较高,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颅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失认症和失用症、智力和精神障碍[1],一旦发病,将会给社会、家庭和经济上带来沉重的压力。

本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1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其中的75例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1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年龄范围52-88岁,平均(70.3±4.7)岁,均经CT证实为脑梗塞。

所有患者均在我科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使用脱水剂、营养神经的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

1.2 方法1.2.1 分组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5例。

两组年龄、性别、入院时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干预方法1.2.2.1 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内容如下。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口腔护理。

(3)饮食护理。

1.2.2.2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心理护理:脑梗塞患者起病急,生活大多不能自理,患者常带有明显的无能和无助感。

通过对患者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包括倾听患者主诉、对患者接纳和鼓励,对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康复护理论文

康复护理论文

康复护理论文标题:康复护理的关键概念、实施和效果评估:一篇综述性论文摘要:康复护理是一项关注促进个体身心康复的综合性护理服务,它通过有效的团队协作,提供专业的照顾和治疗,以增强患者的功能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回顾康复护理的核心概念、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估方法,以提供对康复护理实践的全面了解。

引言:康复护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它涉及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包括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康复护理的实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评估其效果。

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研究和文献,以探讨康复护理的核心概念、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估方法。

结果:康复护理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化护理计划、促进自主性和患者教育、团队协作和持续监测。

康复护理的实施方法包括评估和诊断、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专业的护理和治疗、监督和调整计划。

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估可以通过生活质量评估、功能和症状评估、满意度评估等来进行。

讨论:康复护理的实施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合作机制,以确保专业团队的有效协作。

同时,康复护理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估应综合考虑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康复程度和生活质量。

结论:康复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护理服务,它通过提供专业的护理和治疗,以促进个体身心康复。

实施康复护理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团队协作机制,并通过综合的效果评估方法来评估其效果。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康复护理的理论和实践,并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护理服务。

关键词:康复护理,个体化护理计划,团队协作,效果评估,生活质量。

家庭康复护理常见方法论文

家庭康复护理常见方法论文

家庭康复护理常见方法家庭;康复护理;方法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康复医疗的实施过程中,为达到病人身体的、精神的、社会和职业的全方位康复的目的,要求家庭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和有利康复的各种专门功能锻炼,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程度,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使病人重新加入社会。

1 常见的康复活动方法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指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衣、食、住、行等所需要的基本动作,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的其他连续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对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重要。

对正常人来说,这是一种极普通的活动。

对残疾人来说,由于功能障碍,有的病人部分全部地失去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

残疾程度越大,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影响就越大。

生活的日常训练就是要使病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尽可能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的帮助,独立地完成各种功能活动。

1.1 床上活动在床上作所有活动需要的动作,如翻身、起床、转动身体和坐姿平衡等。

长期卧床和残疾的病人,为了防止发生褥疮和肢体挛缩,护理病人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功能体位以及正确的姿式和体位变换。

通常是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当病人对某种体位皮肤敏感性和耐受性适应后,可酌情给某种体位减少持续时间或延长3小时左右。

通常白天为病人翻身的次数可多一些,夜间为保证病人充分睡眠可适当减少翻身次数。

1.2 轮椅上的活动如上下轮椅的能力,对轮椅使用的熟练程度等。

自我生活活动。

如洗漱、穿衣、脱衣、洗澡、大小便自理情况、穿鞋、穿袜的能力,进餐活动等。

1.3 行走活动如在室内外的行走能力,上下楼梯的能力,借助辅助器如拐杖等的使用能力等。

1.4 其它活动如使用电灯、电话、上下水、钱币、开关门的能力等。

2 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2.1 进食动作的训练先训练手部动作,令其模仿进食,然后再进食物。

使病人保持坐姿的平衡,抓握餐具,使用餐具摄取食物,将食物送进口腔进行咀嚼和吞咽动作。

吞咽困难的病人在意识清醒时,肯定其将食物咽下,并能顺利喝水时,可令其自行进食。

康复护理学论文

康复护理学论文

康复护理学论文摘要:护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临床应用学科,基础护理学是培养医护人员的基础学科,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提升,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此,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也要进行不断和完善,要使学生全面掌握到常用的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提升学生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

本文主要通过几个方面提出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主要方法。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引言: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是将护理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是各大教育层次的护士生们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基础护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根据学生实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科学施教,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护士生的技能素质水平,从而为临床服务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本文主要通过如下六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基础护理学是护士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培养护士生护理技术的重要学科,现阶段是教学的重要时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标。

对此,在进行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时,要打好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基础,着重发展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为教学目标,并提高学生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精心安排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过程和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将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内容由浅入深,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将枯燥的问题生动化,如象压疮的预防护理、吸痰法、导尿术等课程都是基础护理学中较为复杂、抽象的课题,教师可以穿插图片、影像等方式,将较难懂的课程变得直观易懂,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调整好教学节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是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的主场地,教师是否能够驾驭好课堂气氛之间影响着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投入情况,影响着整个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

康复护理论文

康复护理论文

康复护理论文在现代医学领域,康复护理作为一种综合性护理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康复护理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全面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本文将围绕康复护理的概念、原则、实施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展开探讨。

康复护理的概念康复护理是指通过多学科、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到最佳状态,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

康复护理是一种全面性的护理模式,不仅仅关注疾病症状的缓解,更注重患者的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改善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康复护理的原则康复护理的实施应遵循一系列原则,包括个性化原则、多学科合作原则、全程指导原则、积极参与原则等。

个性化原则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和偏好设计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多学科合作原则是指各专业人员之间要紧密协作,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优的康复计划;全程指导原则是指康复护理人员要全程关注患者的康复过程,随时提供指导和支持;积极参与原则是指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程,增强其康复信心。

康复护理的实施方法康复护理的实施方法多样,包括运动康复、心理康复、社会支持等多种形式。

其中,运动康复是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增强体能、改善心肺功能;心理康复则侧重于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及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是指在康复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和关怀,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估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针对不同康复目标,可以通过生活质量评估、功能评估、病情缓解评估等多种方式进行效果评估。

生活质量评估是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状况;功能评估则是通过各种功能测试,评估患者康复情况;病情缓解评估是评估患者病情症状的缓解程度。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在促进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模式将成为未来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康复护理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促进康复护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护理论文(优秀6篇)

护理论文(优秀6篇)

护理论文(优秀6篇)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的课程,其学习效果与学生的临床工作息息相关。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护理论文(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护理专业优秀论文篇一健康教育路径的特点是计划性、组织性以及目的性,将病患的需求放在首位,并以各种方式向病患阐述疾病知识,对病患的活动加以示范和指导。

通过采用面对面的针对性服务,让病患了解和掌握相关疾病的护理知识,提升病患的自我保健能力以及住院适应能力,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病患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的目的。

一、资料与方法20xx年12月-20xx年11月收治食管癌病患66例,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

其中试验组男23例,女10例,年龄41~74岁,平均(59.61±6.51)岁;对照组男25例,女8例,年龄42~75岁,平均(60.12±7.21)岁。

66例病患中,高中以上学历16例,初中学历26例,小学学历20例,文盲4例。

经对比,两组病患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治疗方法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两组病患在相同的整体护理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健康教育。

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可分为4个阶段:①入院的第1天、第2天和手术前1天,需要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医院和科室的环境、饮食、各项检查和用药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术前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掌握;②手术当天到手术后6d,对病患手术后的情况进行监测,给病患示范排痰及深呼吸的方法,指导病患进行自我减少疼痛感以及术后的身体活动,在术后对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讲解,同时还要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③手术后的第7~14天时,要对病患宣讲饮食的注意事项、休息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症状;④病患出院后,要对饮食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还要对复查的时间和化疗的相关知识等进行耐心的指导。

颈椎病康复护理论文

颈椎病康复护理论文

颈椎病的康复护理体会[关键词] 颈椎病康复[中图分类号] r0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80-01颈、肩、腰腿痛以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但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有统计表明,青少年颈椎病患者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8.7%上升到2008年的15%。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我科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颈椎病病人25例,其中40岁以下12例,40岁以上13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好转或缓解。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表现及分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颈,肩,背,上肢疼痛,甚至四肢麻木,可伴有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1.1 神经根型是压迫或刺激椎管单侧或双侧的神经根引起的症状。

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颈僵硬,且反复发作。

常因劳累、寒冷、睡眠不佳或伏案工作过久而诱发。

上颈椎病变,以颈椎疼痛,向枕部放射,枕部感觉障碍或皮肤麻木。

下颈椎病变,颈肩部疼痛可向前臂放射,,手指呈神经根性分布的麻木和疼痛。

并可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表现。

1.2 脊髓型是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引起。

表现为颈肩痛伴有四肢麻木、肌力减弱或步态异常,胸或腰部有束带感。

严重者发展至四肢瘫痪、小便潴留、卧床不起。

1.3 椎动脉型主要是头痛、头晕、眩晕、视物不清,甚至猝倒。

有时可有恶心、耳鸣、耳聋和视物不清。

其症状常为一过性缺血或脊髓缺血的表现,当体位改变时,供血恢复,症状亦得以缓解。

1.4 交感型多有轻微的颈肩痛等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

表现为头晕、头痛、头沉重感、偏头痛、视物模糊、耳鸣耳聋、眼窝肿胀、眼球震颤、流泪、鼻塞、心律失常,肢体或面部区域麻木、出汗异常等表现。

1.5 混合型兼有上述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和体征。

2 康复护理措施由于颈椎病的病理改变既有骨组织(如颈椎退行性变: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等)也有软组织(如软组织、肌腱损伤、痉挛等)因而治疗既要有治硬(骨关节:纠正骨关节错缝失稳,如牵引、手法等)还应同时治软(软组织:解除痉挛、松解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等),非手术疗法强调综合疗法,其中牵引是主要治疗手段。

疾病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以及技术论文(共2篇)

疾病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以及技术论文(共2篇)

疾病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以及技术论文(共2篇)疾病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医疗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对疾病的治疗,人们对疾病预防、保健以及康复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疾病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将分别探讨疾病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和必要性。

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指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

疾病预防措施包括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疫苗接种、营养均衡、锻炼身体等多个方面。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减少医疗负担,提高人群的健康状况。

环境卫生是疾病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些疾病如霍乱、肝炎、腹泻等是由不良环境所引起的,因此加强卫生工作,对于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个人卫生同样重要,如勤洗手、保持卫生等,可以防止多种疾病的传播。

近年来,疫苗接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一种重要的疾病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多种疾病,如小儿麻痹、百日咳、破伤风等传染病。

随着疫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此外,营养均衡和锻炼身体也是疾病预防的重要手段。

营养均衡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和预防多种疾病都有重要作用,而适量的锻炼身体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身体抵抗力。

综上所述,疾病预防是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需要广泛宣传和推广,以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

保健保健是指人们在生活中为保持健康,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现代保健的概念已不仅仅是“治病”,而是指在疾病未发生前加强健康管理和保养,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保健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法则。

包括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适量的锻炼、良好的睡眠习惯、定期体检等。

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是保健的基础。

健康饮食应以均衡为主,并且要有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要有节制,不可暴饮暴食,更不能食用过量油腻食品或含有致癌物质的食品。

适量的锻炼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在很多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护理论文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护理论文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

方法:通过对24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有效的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痛苦。

结论:脊髓损伤的治疗与护理可以认为就是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期护理近年来外伤引起的脊髓损伤所致的四肢瘫及截瘫呈上升趋势,后期常见的并发症如压疮、泌尿系感染等随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康复期内护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预防随时出现的并发症,最大限度训练和利用所有残存功能,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200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2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4例,其中颈髓损伤2例,胸腰段损伤7例,完全性截瘫4例,不完全性截瘫11例。

康复护理压疮的预防:压疮是脊髓损伤患者最易发生的并发症,特别难治,因而预防极为重要。

①防压训练:平卧休息时定时翻身,变换体位,可用气垫床或海绵垫床来减少受压,对骨性突出的部位尽量减少压迫。

坐位时要定时用手撑起(每隔1~2小时),使臀部悬空减压,不能做支撑动作时可左右转动代替支撑或用各种软垫分散坐压。

并进行感觉代偿功能训练,由于脊髓损伤患者因感觉功能障碍丧失了长时间久坐后自觉变换体位来减压的感觉性功能,因此可运用大脑、手、眼来替代感觉,通过训练使大脑能经常想“我不知道痛,不能久坐,要动动体位”,双手定时撑起来帮助体位变动,双手经常抚摸受压部位是否发热、发硬,是否破溃,眼可通过镜子查看受压部位的皮肤颜色。

②局部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无渣屑,清拭皮肤1次/日,会阴部随时温水清洗,保持干燥,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勤按摩,改善血运。

翻身时避免拖拉。

③全身管理:经常洗浴、沐浴,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摄取高蛋白并营养平衡的饮食。

防止偶发事件,如洗浴、吸烟、热水、热的食物等对皮肤造成的损伤。

预防泌尿系感染:由于膀胱功能障碍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易引起上行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反复发作严重时可致尿毒症,甚至死亡。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论文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论文
• 2、坠积性肺炎 卧床可使纤毛运动能 力下降,分泌物黏附于支气管壁,排 出困难。同时,由于咳嗽无力或卧位 不利于咳嗽,最后分泌物沉积于下部 支气管中,诱发呼吸道感染。
(三)运动系统
• 1、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长期卧床致 肌肉失用性萎缩,运动神经对肌肉的 支配能力下降,肌糖原储存量降低, 糖代谢能力降低,肌肉活动能力下降。 有研究表明,即使健康人,在完全卧 床休息的情况下,肌力每周减少10%15%,静卧3-5周,肌力即可减少一半。
康复护理
• 因急性病或外伤后需长期卧床者,因 瘫痪而不能离床者,为预防卧床导致 的失用性综合征,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协助患者进行心血管锻炼— —被动倾斜
• 肌肉锻炼有助于预防严重的心血管不适感。 无瘫痪患者,可采取坐位或立位姿势,循序 渐进,逐步增加活动量。病情危重者或暂不 能取坐位者,适当抬高床头,从抬高床头15 度起,维持5分钟开始,每日2次,逐步增至 每次30分钟,然后每周增加10度—15度, 直至站立。每次锻炼应注意维持心率低于 120次/分钟。为防止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取 坐位或立位时,两腿可以穿弹力袜。
(七)皮肤的护理
• 长期卧床患者易并发压疮,因此, 应重视皮肤的护理,加强翻身、扣背 等。
(八)心理护理
•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心理障碍,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医护人员应有足 够的爱心、耐心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可以与患者聊天、看电视,布置一定 的训练作业、让亲人陪伴等方式,分 散患者的注意力。
Bobath 握手(双手十指交叉相握,患手拇指 置于健手拇指上),以支持患侧上肢;健 腿插入患腿下方。
双上肢伸直上举做左右侧方摆动,借助摆动 的惯性,让双上肢和躯干一起翻向健侧。 康复护理人员可协助其旋转骨盆。
健腿插入患腿下方

中医康复护理的有什么论文

中医康复护理的有什么论文

中医康复护理的有什么论文一、认识中医康复护理你知道吗?咱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让人恢复健康。

那时候,虽然没有现代医学的高科技设备,可是老祖宗的智慧可是相当厉害的。

你看那“推拿”、“针灸”、“拔罐”这些传统手段,现在都成了康复护理的一部分,效果真的是杠杠的。

说到中医康复护理,很多人可能觉得它好像离自己挺远,觉得那是些只有老人家才会用的老办法。

其实不然,中医的康复护理就是一种“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护理”,它强调的是整体调理,讲究的是“因人而异”。

就拿针灸来说,它通过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改善健康状况,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

你要是有过“腰酸背痛”的困扰,就能体会到这种疗法的神奇了。

二、为什么选择中医康复护理?想想看,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工作忙碌,许多人都成了“亚健康”的代名词。

你可能早上起床时,感觉浑身上下都像散架了一样,肩膀僵硬、腰痛不已,可是一忙起来,连个时间去做个检查都没有。

这时候,选择中医康复护理来调理,可能比你去吃药强多了。

你要知道,中医有个特点,那就是不光看你的病症,更看你的整体情况。

它讲究“治未病”,强调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举个例子,像你平时爱熬夜,脾胃不好,体内湿气重,这些问题都能通过中医的调理来解决。

生活中的许多“小病小痛”,只要早期通过中医护理的方式干预,很多问题都能“未病先防”,就像在生病前拉了个闸,避免了大规模的“事故”。

三、常见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法其实中医的康复护理方法很多,而且都很贴心。

比如,咱们最常见的“推拿”,就是通过按摩、揉捏来达到放松肌肉、舒缓压力的效果。

平时生活中忙得焦头烂额,哪有时间好好休息一下?这时候,做个推拿,简直像是给身体按了个“重启键”,整个人都轻松了好多,肩膀不痛了,腰也不酸了,精神焕发的感觉可不比喝了好几杯咖啡强多了?再说说“拔罐”,许多人可能一提到拔罐就会想起“古人智慧”,觉得这东西有点神秘。

课题研究论文: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

课题研究论文: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

95966 临床医学论文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整个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损[1]。

临床统计,经抢救存活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没有进行正确的康复护理及训练而造成关节挛缩变形或严重痉挛等状态,影响了其后的各种功能恢复。

为此我们通过对近3年来39例脑出血患者的研究,从中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自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我院内科收治脑出血患者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42岁~73岁,平均年龄58岁,均为突然起病并有头痛、呕吐伴(或不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生脑出血后均经CT 检查确诊,其中CT示:内囊(基底节)出血30例,脑桥出血7例,小脑出血2例,出血量在30 ml~60 ml之间;住院天数4 d~40 d,平均住院天数18 d;其中死亡7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程度和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分别制订康复护理计划和程序,采取分期针对性康复护理。

1.2.1 分阶段康复护理1.2.1.1 超早期发病时间1.2.1.2 早期发病时间24 h~72 h,脑水肿高峰期,此时颅压高、并发症多的患者暂时不能进行被动运动。

待脑水肿控制、生命体征稳定后可进行肩、肘、髋及膝等关节的上下抬举和屈伸等活动。

让其取舒适体位、放松肌肉,护士的手法要轻柔、缓慢,按由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的顺序依次进行。

幅度从小到大,用力适宜,2次/d,10 min/次。

1.2.1.3 非稳定期发病时间72 h~10 d,脑水肿逐渐消退,合并症少,患者意识清楚,可进行床上肩关节上下抬举、外展及前屈;肘关节屈曲、伸展,前臂旋前和旋后;腕关节掌屈、背伸,向左右运动;指关节分别做垂直水平运动;髋关节上下抬举、外展及内收;膝关节伸屈活动;踝关节垂直上下左右旋转运动。

关节的活动应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要避免引起疼痛,若活动时引起疼痛,可用温热等物理疗法,缓解疼痛后再进行。

有关精神疾病康复的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精神疾病康复的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精神疾病康复的心理护理论文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对促进康复期精神病人走向康复,回归社会极为重要。

同时心理护理在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精神疾病康复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精神疾病康复的心理护理论文篇一《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摘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对促进康复期精神病人走向康复,回归社会极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2008年1月-7月期间127例康复期女病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心理护理在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康复;精神病;心理护理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随着精神症状的消失,病情好转,自知力恢复,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有所认识,思想也随着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抽样调查了2008年1月-7月住院的127例康复期女病人,发现有115例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占调查人数的90.55%。

年龄在16岁-60岁之间,其中职员41例,农民29例,单位管理人员15例,学生10例,无业人员8例,单位内退人员12例。

诊断:精神分裂症45例,躁狂症25例,抑郁症23例,反应性精神病72例。

这些病人常表现自我概念混乱,感知、思维等方面并未完全恢复正常状态,甚至有自杀意念。

这些心理状态对巩固疗效可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

所以认真观察和仔细分析康复期病人的一言一行,对表现出来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稳定的走向康复、减少复发,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对患者各种心理状态的分析1.1环境改变性焦虑:多发生于恢复了自知力的病人,她们首先会感觉对医院环境不适应,特别是性格内向的病人,更觉得没有亲人、朋友、同事的陪伴,感觉焦虑、孤独和寂寞,医院特殊的设备、结构、治疗、护理及各种检查,使病人失去了自主与控制的权力,也造成了病人的负性心理,而且目前精神病医院条件有限及封闭式管理,病人有时不分病情轻重的住在同一个病房,加重了恢复期病人心理压抑和烦闷。

康复护理研究现状及其论文撰写

康复护理研究现状及其论文撰写
本文探讨了康复护理领域,尤其是气管切开病人护理的当前研究状况。文中详细介绍了多种护理方法和技术,如吸痰法、气道湿化、切口氧疗等,并通过实验研究和效果观察,对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进行了评估。此外,还讨论了护理操作中的改进措施、对策以及护理体会。虽然文章未直接阐述康复护理的发展前景,但通过对现有技术和方法的深入探讨,为理解康复护理领域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提供重要基础。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康复护理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风病以意识丧失、偏身麻木、突然发生口舌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临床现,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及时准确的病情指征观察是急性期抢救成败的关键,采用恰当的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

尽早指导陪护进行康复护理,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是康复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做好心理护理,对失语患者应积极进行语言训练。

【关键词】中风康复护理中风是中老年人致残和危及生命的重症之一。

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可使躯体运动感觉和语言障碍。

据统计,约每100人中就有1人患此症[1],病死率达60—117/10万人[2],存活者中约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约占40%以上,25%至33%的患者在初次发病后3~5年内再发,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因此,积极预防,减少发病率和患病后予以合理的医疗护理及获得康复治疗是护理工作有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1 护理1.1中风患者急性期的护理1.1.1病情观察急性期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

意识观察、瞳孔的观察是至关重要的病情评价指标,如压眶反射消失或意识障碍加深,躁动不安,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提示已有脑疝发生,应及时报告,立即进行抢救。

1.1.2加强基础护理对有意识障碍的危重患者,历来强调翻身与头部侧卧位置的协调,特别是对丘脑下部和上脑干受累者,早期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采用头部侧位后仰并下颌稍向前托位是较合理的。

在脑内巨大血肿时,应采取头卧于病灶侧;而小量出血性血肿时,其头部可侧卧于病灶的对侧,对重症者应同时抬高床头和行颅脑降温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整个病程始终把握的中心环节,采用橡皮气道放入口腔内,既可防止舌后坠,又便于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除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状态、呼吸音外,若有条件可作血气分析,以PaO2 12~13kPa,PaCO2 3~5kPa为宜。

加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及口腔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发生褥疮,对有瘫痪,昏迷者若有口腔分泌物应在翻身前及时吸出或擦试后再更换卧位。

合理的饮食营养至关重要,对意识不清或吞咽困难者所需营养由静脉和鼻饲合理配合供给。

一旦下了胃管,除必须由静脉给药外,应尽量减少静脉输液量。

初次鼻饲量以l00~200ml为宜,以后逐渐增加,以少量多次为好,每次鼻饲前先抽取胃液观察,若是咖啡色疑胃内出血,则应及时送检处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2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1.2.1心理康复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防止在病人面前流露优虑情绪,同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信服的逻辑语言,向其解释康复的原理,耐心照顾和鼓励患者,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

对情感和行为改变者,护士与陪护合作督促其按时休息,讲究卫生,注意给予合理的饮食和更好的生活环境。

护士的态度要和蔼,有礼貌,治疗操作要轻、准确,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和安全保证心理。

对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差者,应合理地引导其恢复功能训练。

1.2.2肢体康复根据瘫痪的特点和程度,制定出正确的康复训练计划,及早注意患肢的被动括动及姿势反射训练。

因该反射脱离了皮层控制,患侧无法协调括动,故先训练其消失的功能,建立和加强皮层控制能力练习。

根据患者当时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使其走向个体发育的最高水平,即由躺到翻身、坐、爬、站、走的发育过程,严防急于求成,当肌力达到Ⅲ级时,要及时鼓励和协助病人进行各关节90°的屈伸练习,对提高肌力和增强肌群协调及缓解肌高张力有帮助,防止和抗挛缩的练习方法是:对上肢采取肩关节外展、外旋、上提。

前臂伸展旋后和手指伸展外旋的反复练习;对下肢上提骨盆,髋关节内收内旋,膝、踝屈曲综合动作和患侧躯体伸直练习;对手部练习应取肩部外旋,手掌向上和撬拇指的同时做握手运动,并反复手部动作和腕部充分伸展练习,尽可能多做承受重力的训练,上肢常做持物、移动物体等意向控制性运动,而下肢则进行屈、蹬等支持性锻炼,让其着重练习踝关节背伸和曲膝,增强下肢肌力,逐步过渡到自扶栏杆、床架、手杖迈步。

1.2.3失语康复依其失语类型和程度提出治疗训练方案。

对有严重语言障碍者,不要让其书写表达,也不要过早让其看书报杂志,在尊重患者的前提下,缓慢、耐心地同其交谈训练,同时要由少到多,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增加学习的量度,在充足的时间下多重复训练,防止急于催促病人回答,避免紧张,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

1.2.4家庭康复护理指导患者亲属对自己的亲人进行家庭护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和康复信心。

在日常家庭生活活动中,让患者生活必须有规律,劳逸结合,尽量让病人生活活动自理。

鼓励病人尽可能去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调解和改变自身不良习惯,认识到不正确生活方式的危害。

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指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系统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 h。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脑卒中与肿瘤、心血管病并称人类三大杀手,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而备受关注,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在下降,但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增加,需要长期的康复照护。

照顾脑卒中患者则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更多的是在家中完成的。

虽然脑卒中所致功能障碍目前在药物治疗方面无重大突破,但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兴起及经过多年的实践,特别是康复治疗及护理的不断发展,其对脑卒中的疗效已经获得广大患者的肯定。

从某种特定地意义上来说,脑卒中是一种家庭疾病,能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使患者及家庭能尽早摆脱病痛及沉重的负荷,使患者最大限度地从心、身的残障中尽快恢复尽早回归社会。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护理研究脑卒中与肿瘤、心血管病并称人类三大杀手,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1]、高病死率、高致残率而备受关注,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在下降,但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增加,而其高致残率(3/4的脑卒中幸存者留有残疾)[2]则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虽然脑卒中所致功能障碍目前在药物治疗方面无重大突破,近年来据统计[3],在美国2/3的脑卒中家庭必须面对重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其中只有20%的脑卒中幸存者进入专业机构,即80%的脑卒中家庭必须自己应对由脑卒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随着康复医学的兴起及经过多年的实践,特别是康复治疗及护理的不断发展其对脑卒中的疗效已经获得广大患者的肯定。

能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4],现将以家庭为中心开展脑卒中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住院阶段的诊断及康复护理1.1 诊断与康复护理(1)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多为急症患者,病情不稳定必引起家庭成员的不安,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关系获取信息并取得信任,正确的评估与诊断使康复护理尽早地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2)通过评估工具护士实施家庭评估,通过评估了解患者家庭的结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患者在家庭中的地位、社会支持等。

1.2 控制症状给予希望如家里有家庭成员住院必会引起整个家庭的心理、情感、生活方式等发生重大改变,尽早地控制病症、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使他们尽早处理好情感、精神等方面的问题。

而且护士应全力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及时将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通知家属,给予他们希望、转移患者及家属的注意,让他们尽早投入到康复训练中来。

1.3 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护理在脑卒中的治疗过程中康复护理非常重要,Yeh等[5]发现,在中国家庭中,人们有责任互相照顾,若有人生病,其他成员会因此而自责。

因此按现有国情,应发动、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护理,维护其家庭的完整性,并且激发患者生活的动机并尽量帮助其自我能力的恢复,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去面对疾病[6]。

2 出院前的康复护理2.1 出院前的康复指导患者经过一段的住院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即面临出院问题。

护士应充分考虑患者家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出院计划,出院前的康复指导也尤为重要。

由于关于脑卒中康复的健康教育未普遍开展,因此当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回家,家属不知如何继续进行家庭康复护理。

钱红等[7]通过对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出院康复指导并进行分组对比发现指导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通过康复指导促进患者偏瘫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8~12]。

2.2 适时出院通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及高涨的住院费用,出院在家[12,13]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护理不失为一种经济的选择。

且近年来脑卒中居家照顾者群体受到广泛关注[10],她们[13](主要是和患者年龄差不多,缺乏知识的配偶,且女性多于男性)经历生理、心理情感、社会和经济等问题。

因此,应根据患者家庭的具体情况帮助患者及家属知晓疾病的诊断、预后、治疗计划、需观察的症状、出现问题的应对等情况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出院回家。

3 出院后的康复护理3.1 家庭康复及护理脑卒中属于身、心疾病,患者回家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角色的变更、脑卒中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语言、心理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了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这些都将使患者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因此,护士应该协助患者及其家庭对此有全面的认识,让家属尽早帮助患者开展家庭康复锻炼[14]。

为了使患者尽早能自理生活,家属应帮助患者除了进行家庭康复治疗以外还应进行包括体位康复、肢体功能康复、吞咽功能康复、失语的康复、认知障碍的康复、肢体挛缩的康复、心理障碍的康复等多方位全面的康复锻炼。

3.2 家庭及全社会的支持脑卒中患者因发病急,对自身、家庭来说均为突发事件,由于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社会角色的转变及对疾病预后的恐惧都容易导致患者心理障碍[15~18]。

而且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锻炼都由家庭照顾者协助其完成,过重的负荷不仅影响照护质量,照顾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

而社会因素在预防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在改善疾病方面也引起关注。

通过杜仪宜等[9]调查提示社会支持与脑卒中康复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要加强社会的支持,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开展有特色的脑卒中家庭照护和康复治疗,不仅是千万脑卒中患者及家庭的期盼,也是我们护理人员待努力的方向[19]。

因此应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家庭康复指导,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

【参考文献】1 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2 龙洁,王文志.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8-199.3 Grant JS,Davis LL.Living with loss:the stroke family caregiver.Journal of Family Nursing,1997,3(1):36-56.4 庞图娟.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4.5 Yeh ML,Gift AG,Soeken KL.Coping in spou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aiwan.Heart &Lung:The Journal of Acute &Critical Care,1994,23(2):106-111.6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7 钱红,刘剑.脑卒中出院康复指导对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伤残医学杂志,2000,8(1):58-60.8 任庆运.出院指导对脑血管病人康复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02,8(4):311-312.9 杜宜,赵惠霞.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103-104.10 杨红红,吕探云,徐禹静.脑卒中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负荷水平与影响因素的调查.上海护理,2005,5(1):7-9.11 南登崑.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210.12 霍焱,张莉琴,张永文.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3,18(12):944-946.13 庞冬,那利,路潜,等.社区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担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85-287.14 刘铖,胡园,朱仁祥.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关系的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2):183.15 李秋洁,孙宁,胡浩.中文版工作有效条件问卷Ⅱ的建立.护理学杂志,2007,22(19):1-4.16 史淑杰,朱红梅,刘昭君,等.脑卒中失语的强制性诱导治疗.中国康复,2006,21(2):112.17 马艳,李洁,罗利俊,等.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2005,20(6):362.辽宁医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23.2 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舌后坠者应用舌钳将舌拉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