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区儿童学习生活状况调查
关于西部教育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西部教育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社会环境问题一个地方教育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跟当地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交通地理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被调查的垭垅村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孩子们一般上完初中就不在上学,而是出去打工,一方面是因为学习不好,没考上,一方面是当地教育质量较差,还有就是,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一般家庭的负担都比较重,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都在外打工,一些初中都没有上的孩子在外打工回来,盖了新房子,很是让一些家庭羡慕,一些孩子就认为上完初中也是出去打工,上完小学也是打工,同样是打工,早出去,可以早点改变家庭现状,所以就辍学了。
几乎所有家庭都是支持孩子继续上学,考不上孩子才只好去打工,因为很多村民都在外打工,也意识到文化水平的重要性,所以比过去更支持孩子教育。
从这可以看出,大部分家庭意识到文化程度与自身经济情况关系很大,考大学成为山区孩子走出山区,改变人生的最好出路。
然而,不可否认,由于山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部分山区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这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的入学率。
90%以上的家庭,孩子没有继续读书的原因是孩子没有考上,很少一部分家庭选择“经济原因”,很少一部分是因为“孩子自己不愿读书了”。
有很多感人的例子,有的家庭孩子多,就哥哥或者姐姐辍学打工供弟弟妹妹。
有一个家庭是家里农活太多,孩子想上学但是不能去上学,有的是因为爸爸去世,为了支撑家庭,孩子辍学出去打工,还有因为心理压力太大,一学习就头疼而被迫放弃上学。
虽然村里经济比较落后,村民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并全力为孩子受教育创造条件。
总的来说,从社会环境问题这一方面看,要想改善山区基础教育现状,首先得发展好经济,同时得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提高教师素质,逐步改变对教育的落后的看法,让村民们切实体会到教育的益处;其次是增加对山区教育的投资,改善山区基础教育条件,减轻村民的负担,,保障农村学生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西部贫困地区小学生的生活
西部贫困地区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居住当城市里的孩子将整只的“巨无霸”毫不可惜的丢弃时,甲坝民族小学的孩子却一日三餐捧着白米饭就着足以让人吐舌头的辣椒或声怕多倒而小心翼翼的在米饭中放进一点已没了味的酱油权当佐料欺骗着自己的味蕾。
掀开贵州省惠水县摆榜乡甲坝民族小学四年级学生王线的大木箱时感到了无力,那个用她挂在脖子上的钥匙打开的大木箱里存放的东西根本没有上锁的必要。
小半碗几乎不够这个嬴弱的小女孩吃一顿的大米,小罐头瓶中储存的一点辣椒酱,5片白菜叶是大木箱里的全部内容。
站在旁边的李家明老师告诉我,大米的量再多一点点就是王线一个场(每星期日乡邻们要赶一次集市买东西,他们的一周的时间是以场计算的)的全部食物。
每到赶场放假,王线都要走40里山路从家里背回一个星期的口粮。
打开王线的饭盒,里面除了凉米饭就是辣椒酱。
在征得王线的同意后,我用小勺尝了一口她的辣椒米饭,一入口那辣味就迅速的开始从舌尖向舌根蔓延,到咽喉时我已顾不得什么不断得吐着舌头并用手扇着风,不知是太辣还是激动,就觉得眼里有液体要向外涌。
吃过成都的火锅和湖南的辣鱼,但我敢说,这一口米饭的辣味是刻骨铭心的,恐怕一生得留在我的舌尖上。
白米饭加辣椒并不是中餐,也不是晚餐,甲坝民族小学的516名学生每天、每月的每一顿吃的都是这些,要变花样也就是有时把辣椒酱换成酱油或在锅上蒸米饭的同时在白水中煮点没有油腥的土豆、白菜佐餐。
学校另外四个女孩:李瑞珍、何贵菊、唐敏、唐群四个小女孩从脸色上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她们的营养不良,已经上初三的她们要比城里孩子明显矮一大截,但就是这样,进出这个所谓的小屋时她们还是要极低的弯腰低头,但给我讲起小屋,她们还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李瑞珍悄悄告诉我,和其他同学相比,小屋的最大优点就是下雨不用手忙脚乱的四处躲藏,这一点也是其他同学最羡慕之处。
此时,她们正用没倒油的辣椒酱炒米饭。
我在甲坝民族小学的黑板上没有发现老师板书后的任何残迹,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李家明老师的解说让我解开了谜团。
暑假三下乡:走进山区的教育现状
暑假三下乡:走进山区的教育现状2023年暑假,我加入了一支由学生志愿者组成的下乡教育支教队伍,来到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学。
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个地区特殊的教育现状。
首先,学生们的家庭经济条件十分贫困。
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农民或打工者,收入有限,生活困难。
因此,这里的孩子们往往缺乏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物品,比如文具、书籍、衣物等等。
尤其是在学校,各种器具和教具都相对简陋,很难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其次,这个地区的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这里的教育资源匮乏,缺乏好的教师和带有高水平教学能力的教授。
所以,学生们的教育水平往往较低,不能与城市学生相比。
因此,我们这些支教队员需要以身作则,展示我们的演示教学,为学生们树立模范教学方式,也提高了自我。
另外一个难题是,这个地区的家长对于孩子们的教育理念认识也比较滞后。
这里的家庭普遍把孩子们的教育推向高考,而忽略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也造成了孩子们只注重分数,而忽略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是我们下乡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我们希望教育家长,让家长认识到要走出分数的窠臼,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待孩子们的教育。
最后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这里的孩子们的安全和卫生知识常常显得比较缺乏。
因为这里的环境比较难以启发孩子们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或是将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同时,缺乏校园安全设施,给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合理地使用了有限资源,尝试采取一些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而言之,走进山区的教育现状反映出“城乡分化”的现实状态。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下乡教育工作者应该继续加强对孩子们的教育,培养他们全面的素质,同时要有更好的思想准备和坚定的信念来应对下乡教育的各种挑战。
这种教育体系,也应当越来越完善,共同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来获得更好的未来。
西部山区离村上学儿童的调查与分析 以四川省XW县XF苗族乡为个案研究
西部山区离村上学儿童的调查与分析以四川省XW县XF苗族乡为个案研究作者:陈梅,戴岳来源:《基础教育》 2013年第2期陈梅1,戴岳2(1.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2.贵阳学院教育科学系,贵州贵阳550005)摘要:为了解西部山区离村上学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社会适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抽样调查了四川省XW县XF苗族乡3-8年级中小学生468名,并对12个离村上学儿童、5个农村儿童父母以及5个乡镇中小学老师进行了半结构访谈。
结果显示:离村上学儿童的生活适应、情感适应与非离村上学儿童相比差异不显著,而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差异显著。
教育资源贫乏、父母外出务工、教师频繁调动等是影响离村上学儿童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
对此,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应予以关注,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使西部山区儿童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西部山区;离村上学儿童;社会适应中图分类号:G525.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5-2232.2013.02.013一、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生源持续减少,大量村办小学重复建设,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各地逐步实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也提出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统计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占总量的52.1%。
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了6成。
农村初中减少1.06万所,减幅超过1/4。
[1]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但同时,由于学校撤并,也使许多学龄儿童被迫离开自己所在的村校而到其它地方上学。
西部山区孩子现状调查[定稿]
西部山区孩子现状调查[定稿]第一篇:西部山区孩子现状调查[定稿]《西部山区孩子现状调查》毗邻,共1.5万余人,那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当地农民主要靠外出打工、扛树,或者在家打猎来维持生计,很多农民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
该学区一共有8所小学,每所小学管辖3~7个行政村,在校小学生共900余人。
学生在思想、生活、路途及学习上都与城里的学生存在天壤之别。
根据笔者近一年来的走访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一、留守学生数量多、情感孤寂、性格怪僻。
在鹅溪学区近900多名学生中,我们共走访调查了200多名小学生,其中53%学生的父母全部在外打工,被寄托给祖父母或者远亲近邻;40%学生的父母虽然有一方在家,但是家中不是有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就是有呱呱坠地的婴儿需要呵护;4%学生的父母在家务农或者经商;3%学生的父母离异或者全无。
虽说学生的怪僻性格有遗传的因素,但大部分是与周围环境和父母教导有关:有些留守学生的家长迫于生计,每年春节一过就背井离乡,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两三年才回家一次,他们认为只要有钱让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因而与孩子缺少交流,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沟通。
而留守在家中的父母不但要照顾老人小孩,还要承担琐碎的家务和繁重的田间农活,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
那些隔代教养的学生,由于代沟的存在,孩子与祖辈之间不易沟通,老年人不易觉察孩子的内心思想,很难接受新事物,因此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内向、悲观、孤僻。
据调查,在被访的学生中,53%学生表示遇到烦心的事情或者困难会闷在心里,27.5%会和自己要好的朋友或者同学交谈,10%的会和自己住在一起的亲戚或者邻居交谈,9.5%表示会和父母诉说。
在这些留守学生中86%的学生都希望父母留在自己的身旁,其中六年级的陈晓慧同学在她的作文《我的苦恼》中写道:“当我看到别的小孩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欢快地走着的时候,我就感到苦恼,我很想哭,我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那样就好了……有些父母则因为长期在外打工,无法天天照顾孩子,产生内疚,于是采取“金钱+物质+放任”的方式来弥补,提高孩子零花钱的数量和自由放任程度。
最新社会实践报告山区学生
最新社会实践报告山区学生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对山区学生的教育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社会实践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这份报告。
首先,我们发现山区学生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这些学校往往难以吸引优质的教师资源,同时,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源也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大对山区教育的投入,通过提供额外的财政补贴、建立远程教育平台等方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其次,山区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也面临挑战。
许多家庭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外辅导。
此外,家长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难以给予孩子足够的学习支持。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开展家长教育培训项目,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社区资源中心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服务。
再者,山区学生普遍缺乏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
这不仅限制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也减少了他们接触社会和了解外界的机会。
为此,我们建议学校和社会组织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如科学探索营、艺术工作坊、社区服务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我们还注意到山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这些学生可能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我们建议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改善山区学生的教育状况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投入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我们有信心能够为山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教育环境。
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存现状的比较研究——基于西部农村中小学学生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
数 的 8 .%。 20
本次共发放 问卷 10 份 ,回收有效 问卷 18 50 37 份, 有效率为 9. 2 %。我们利用 S S 1。 软件对这 5 PS3 0 些 回收问卷 的数据与 2 0 04年基础教育调查 问卷 的
、
研 究方 法与过 程
年的 3. 53 %。另外 ,1 %的学 生 能从 家里 得 到零 花 9. 2 钱 , 2 0 提 高 了 1.%, 每 个 月 的人 均 零 花 比 0 4年 99 但
钱 却 由 20 0 4年 的 1 . 23 5元 减 少 到 了 2 0 0 8年 的
此 次调 查 问卷 是在 2 0 0 4年 基 础 教 育调 查 问卷
调 查数 据进 行对 比分析 。
二 、 0 4年 与 2 0 20 0 8年 西部 农 村 中小 学 学 生基 本 情况 的对 比研 究
( ) 会 生 活层 面的 状 况 一 社
稳定 的经费来源 , 能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那么 , 在实 施 了免 费义 务教 育政 策后 , 农村 中小学 学 生 的生 存现 状 与 以前 相 比有什 么变 化 呢 ? 为此 , 我 们在 20 0 4年调 查 的基础 上 , 再次 对西 部地 区部分农 村 8岁~ 5岁 的人 群 进行 抽查 ,以期 了解 免费 义 务 1
学生的生存环境好转 , 习态度有所改进 ; 学 但是 学校 中依然存在一 些问题 影响学生的 身体健康状 况和学 习的提 高。
西部山区儿童学习生活状况调查
一、西部山区儿童学习生活状况调查【调研缘故】:小孩是祖国的以后,西部山区儿童是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
咱们可否顺利完满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可否建成一个壮大强盛的国家,不单单需要一批批的有志热血青年投身西部,更需要西部能够自身培育出一批批的优秀人材。
而西部儿童,确实是咱们的希望。
西部儿童可否健康的成长,对咱们意义重大。
为此,借蒲公英支教团到甘肃省宕昌县沙湾镇杨何家小学支教之机,咱们对本地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了了解,希望能够对小孩的成长提出成心义的建议。
【关键词】:儿童学习生活贫困山区【调研背景】:宕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域西北部,总面积3331平方千米,全县辖6镇19乡,总人口29万。
宕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青水秀,物产众多,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宝地。
国道212线纵贯全境,县城距省会兰州330千米,距陇西县城200千米,可直达天水、成都等大中城市。
省道直通周边各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
通信设施完善,电力供给充沛,专业农贸市场遍及城乡。
沙湾镇位于宕昌县南部,平均海拔156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盆450毫米,全年无箱期267天。
年末经常使用耕地面积万亩,乡镇行政区域面积10795万亩。
行政区划:辖村民委员会21个。
人口情形:乡镇总户数4888户,乡镇总人口23156人,乡镇从业人员14124人。
咱们这次所去的确实是其中的三个典型村:杨家村、何家村、赵家坡村。
尽管近几年经济取得飞速进展,可是相较于东部发达省份还有着专门大的差距。
相关于经济的进展,那个地址的教育水平提高速度还略显滞后。
本次支教调研要紧在沙洼镇杨何家小学周围展开。
杨何家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六个年级十个班组成。
在校学生400多人,咱们有针对的对一些学生进行深切了解,既家访了解生活,又了解学习,在支教与调研进程中,与本地儿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调研对象】:一、咱们要紧对杨家村、何家村、赵家坡村的儿童进行的家访。
西部山区小孩现状调查
《西部山区小孩现状调查》毗邻,共1.5万余人,那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本地农人要紧靠外出打工、扛树,或在家狩猎来维持生计,很多农人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
该学区一共有8所小学,每所小学管辖3~7个行政村,在校小学生共900余人。
学生在思想、生活、路途及学习上都与城里的学生存在天壤之别。
依照笔者近一年来的走访调查,现将有关情形分析如下:一、留守学生数量多、情感孤寂、性格怪僻。
在鹅溪学区近900多名学生中,咱们共走访调查了200多名小学生,其中53%学生的父母全数在外打工,被寄托给祖父母或远靠近邻;40%学生的父母尽管有一方在家,可是家中不是有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确实是有呱呱坠地的婴儿需要呵护;4%学生的父母在家务农或做生意;3%学生的父母离异或全无。
虽说学生的怪僻性格有遗传的因素,但大部份是与周围环境和父母教诲有关:有些留守学生的家长迫于生计,每一年春节一过就背井离乡,一年回家一次,有的乃至两三年才回家一次,他们以为只要有钱让小孩同意更高的教育确实是对小孩负责的表现,因此与小孩缺少交流,轻忽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沟通。
而留守在家中的父母不但要照顾老人小孩,还要承担琐碎的家务和繁重的田间农活,全然就没有时刻和精力去关注小孩的思想动态。
那些隔代教养的学生,由于代沟的存在,小孩与祖辈之间不易沟通,老年人不易觉察小孩的内心思想,很难同意新事物,因此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内向、悲观、孤僻。
据调查,在被访的学生中,53%学生表示碰到烦心的情形或困难会闷在内心,27.5%会和自己要好的朋友或同窗交谈,10%的会和自己住在一路的亲戚或邻居交谈,9.5%表示会和父母诉说。
在这些留守学生中86%的学生都希望父母留在自己的身旁,其中六年级的陈晓慧同窗在她的作文《我的苦恼》中写道:“当我看到别的小孩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轻巧地走着的时候,我就感到苦恼,我很想哭,我何时我也能像他那样就好了……有些父母那么因为长期在外打工,无法天天照顾小孩,产生内疚,于是采取“金钱+物质+放任”的方式来弥补,提高小孩零花钱的数量和自由放任程度。
山区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教育策略
山区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教育策略一、课题的提出:我是一名山村的女教师,在灵川县的最北边的一个山窝窝里从事教学工作。
五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孩子根本就不把学习放在眼里,他们来到学校或许是为了玩,或许又是为了摆脱在家做事情的辛苦,所以,名义上是读书,可是实际上呢?根本就是为了打发时间,我知道在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但是很大程度上与环境的影响脱不了干系,因为兰田是一个拥有许多竹山的山区,在这里,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山场,所以很多学生都会有同样的想法:没有钱了,就砍几根竹子去卖,书读不读都没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许多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而家长呢,也就顺其自然,说不上对自己的孩子管与不管。
我是一名班主任,自然而然与学生接触得更多,在教育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虽然学校占主导地位,但是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在有些时候,外部环境(如家庭、社会)对山区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所有家长和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群策群力。
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方能够配合好,双管齐下,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纵观当今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在县城,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把素质教育运用到家庭教育的不乏其例。
但是,在我这个小山区,还有一部分家长,文化素质不高,观念陈旧,家庭教育科学文化水平低,甚至还有部分家长根本就不管学生的学习,就知道自己玩耍、打牌等,所以山区学生的学习效果甚微。
针对这种情况,于是我选择了《山区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教育策略》的课题来完成我的毕业论文。
二、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一)、调查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兰田地区学生的家庭和社会对他们学习的影响,有必要对兰田在校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了解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心程度等,并提出建议,促进山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西部贫困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西部贫困学生情况调查报告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富有,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我要上学!”很普通的一句话,从一个稚嫩的口中喊出,竟然是这么震撼!是城市里的孩子无法想象的,这些孩子也不敢奢望能过上城里孩子的生活,他们唯一的渴望就是能读书能上学。
在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镇打柴沟村打柴沟小学有这样一个孩子,他的名字叫魏芝。
孩子是个刚上一年级的小男孩,但是从他的眼中却很难看到9岁孩子该有的童真!我们尝试着和这个孩子聊天,但是却发现很难沟通。
直到我们问到:你喜欢学校么?魏芝的眼中才闪现一丝的光芒:喜欢!可以和同学们一块学习,一块玩。
我们私下了解到,由于家庭贫困,家里已经无法支付孩子的学费了。
通过魏芝断断续续的描述,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难过:我们家有六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和小妹妹。
可是我们家的情况不好,常常连铅笔和本子都买不起。
奶奶得了流鼻血就止不住的病,每天都在吃很苦的药,花了很多的钱,爷爷也老了,干不动活了,腿也痛。
今年庄稼由于天气不好,收成不行……结束了采访,所有人都不再说话,沉默已经代表了一切。
被社会忽视的角落中的孩子魏芝只是众多贫困孩子的一个映射,我们能为贫困的儿童做些什么呢?一张张风雕雪融的脸,一幢幢破败的房屋,一张张不是课桌的课桌,和课桌后面渴望未来的黑眸,无不冲击着我们的心,一个被城市忽视的角落,同样属于我们的社会。
一个馒头、一根咸罗卜条,一碗白开水,构成很多农村孩子的午餐。
对于很多失学儿童来说,最宝贵的可能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书包,一支铅笔,你能相信嘛?这恐怕是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难以想象的吧。
而作为未来的一代,读书上学是他们未来的希望,但是,读书上学的成本已经让许许多多的儿童过早的离开了学校,区区的几百块钱竟然阻挡了无数的幼小心灵对未来的憧憬,生命的悲哀莫过于失去希望!看着那些因为贫困失学的孩子吃的带水的霉干菜、看着他们穿的打着补丁的衣服,看着他们一贫如洗的家,看着他们一双双充满渴求的想读书的眼睛……每当想起这些,我的眼睛一次次的湿润了。
关于牧区学生的调查报告
关于牧区学生的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牧区是指以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地区,通常位于山区或草原地带。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牧区的学生在教育资源、生活条件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调查旨在了解牧区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对教育的需求与期望,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改进方案。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份问卷,采样对象为牧区学生及其家长。
问卷内容涵盖学生的年龄、性别、平均每天学习时间,对教育资源的评价以及提升教育条件的建议等。
3. 调查结果3.1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0-16岁之间,男女比例基本均衡。
其中,10岁以下占17%,11-13岁占35%,14-16岁占48%。
3.2 学习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牧区学生的平均每天学习时间为4-6小时,其中48%的学生在4-5小时之间,36%的学生在6-7小时之间,仅有16%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间低于4小时。
3.3 教育资源评价在对牧区学生的教育资源评价方面,47%的学生认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36%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育资源能满足基本需求,17%的学生认为教育资源丰富。
3.4 改进教育条件的建议参与调查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些建议来改善牧区学生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机构和师资;改善学校设施和基础设备,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等;加强宣传,提高外界对牧区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4. 分析与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和参与者的建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和建议,以改善牧区学生的教育条件: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牧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
可以通过提高财政拨款、引进教育机构和师资等方式,确保牧区学生能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
其次,应加强学校设施和基础设备建设。
牧区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环境应该得到改善,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另外,加强宣传和社会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提高公众对牧区教育的关注度,并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以促进牧区学生的教育发展。
西部孩子的生活
西部孩子的生活引言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重要地区之一,一直以来吸引着大量的人口涌入。
其中,西部孩子们的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也有着与东部孩子们截然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西部孩子们的生活,包括教育、家庭和娱乐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教育资源的不足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地区,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首先,西部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其次,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许多孩子无法接受优质的教育。
这些因素导致西部孩子的学习机会受限,制约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政府投入的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对于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改善西部地区教育条件。
此外,一些社会公益组织也积极参与到西部地区教育改革中,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家庭家庭观念的传统特点西部地区一直以来以传统家庭观念为主导,家庭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一般对孩子的管教较为严格,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
此外,在农村地区尤其突出的是父母亲力来帮助孩子培养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
家庭教育的挑战然而,尽管家庭在塑造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家庭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父母普遍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存在知识和方法上的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一些孩子可能无法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娱乐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西部地区的孩子们在娱乐方式上展现出与东部地区孩子们的不同。
传统的游戏与活动仍然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放风筝、踢毽子和唱山歌等。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电子游戏和互联网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逐渐进入西部孩子的生活,为他们带来全新的娱乐体验。
娱乐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娱乐活动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适度的娱乐可以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增强社交能力,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于西部山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西部山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西部山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西部山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以四川某边远山区乡镇为例作者:李付忠院系:法政与经贸学院指导老师:高艳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乡二元结构相当突出,西部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入沿海城市务工,导致千千万万儿童留守家中。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已出现了严重的缺失,此问题俨然已成为了社会的一个焦点。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就我国西部山区某乡镇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期间,我们走访了村间小学、家庭,面对面的接触了留守儿童的心灵。
根据本次调查,在此总结为山区留守儿童基础教育缺失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合理的解决措施来为研究解决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缺失解决措施背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作者及所在团队在团市委和校团委的组织领导下开展了本次“我的中国梦·教育帮扶”为主题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为期三天的实践中我们远赴四川省某边远乡镇进行了走访调查, 通过当地政府、各村委会和学校深入了解了其4个行政村中300余名儿童的教育情况,并对其中30名14周岁以下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了面对面访谈。
经调查,我们发现当今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及其不容乐观,为了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明天,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挽救这一现状。
一、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发现,此乡镇14周岁以下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到了65%,且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此数据来自该乡政府民政部门)。
在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存在厌学、逃学、辍学现象,并且在他们中间成绩下滑、人格发展不健全、心理发生障碍等同学不在少数。
无论根据其学习成绩还是教育在学率都无不表现出相当严重的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的严重性,这对国家人才的培养和现代化建设来说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
总体来说其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习成绩堪忧,求学欲望普遍较低通过在学校的摸底发现,留守儿童学生中大部分成绩不理想,很多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较差。
关于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以天水市清水县时家村为例摘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1.5亿农民外出打工,其中能够随父母进城的儿童只占极少数,绝大部分被留守在户籍所在地生活、接受教育。
全国农村目前有留守儿童2000多万,并且每年呈递增的趋势。
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其留守儿童的数量尤为庞大,问题日益突出,日益受到社会有关部门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加大,我国西部贫困山区农村学生生源一年比一年少,学生流失严重,许多学校面临生存的危机,流失儿童数量剧增,这一不良现象严重阻碍了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正常、顺利的实施,同时,给社会、学校、家庭以及留守儿童本人都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下面就以天水市清水县时家村为例来分析这一现象:一、调研基本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来为各项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更为实际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能够引起更多社会阶层对此问题的关心、关注与研究。
二、调研基本情况(一)调查内容1、县级层面。
包括“两免一补”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其对当地教育的影响;政府层面是如何理解留守儿童,以及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部门所采取的措施等;留守儿童对家庭、社会的影响以及致使他们留守的原因分析等。
2、学校层面。
学校教育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的比例、在校表现(学习、行为、生活、人际关系、性格、兴趣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看法与采取的措施;留守原因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等。
3、留守儿童层面。
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如何;留守儿童自己如何看待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如何看待监护人对自己的监护;描述自己的学习生活现状;讲述父母不在家的时候自己的生活故事;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等。
4、监护人或家庭层面。
留守儿童的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的现状,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以及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留守儿童的学习方面,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监护人与学校的沟通,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作用发挥得如何等。
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阅读调查报告
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阅读调查报告在中国的中西部,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乡村孩子,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
这些小家伙们的生活简单却充满了乐趣,虽然有时候也会因为缺乏资源而感到困惑。
说起阅读,他们的书架上可不是满满当当的图书,而是几本薄薄的书籍,有些甚至是从邻居那儿借来的,或是老师在课堂上发的。
哎,听着就觉得有点心酸对吧?他们的父母大多忙于田间地头,没时间陪着孩子们一起阅读,很多时候,孩子们都是自己摸索着。
想象一下,几个小朋友围坐在一起,拼命翻阅着那本已然发黄的故事书,书页上面甚至还有小虫子爬过的痕迹。
真是生动有趣呢!可就在这个时候,书里的字就像是天上的星星,闪烁着希望,却又遥不可及。
孩子们渴望知识,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但书本就像一扇紧闭的门,让他们无从进入。
这种情况下,阅读成了奢侈品,跟吃好的饭一样,让人想却又觉得遥远。
不是说他们就完全放弃了阅读。
很多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爷爷奶奶讲的那些古老的传说,那可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们在听故事的时候,眼睛亮得像星星,嘴里嘟囔着,仿佛自己就是故事里的小英雄,穿越时空去拯救世界。
可是,要是有更多的书籍,或许他们的想象力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想想看,书里有多少精彩的冒险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啊!不过,要让乡村的孩子们爱上阅读,得先有书可读。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图书馆就像是一个神秘的乐园。
他们总是盯着那些高高的书架,眼巴巴地想着里面究竟藏着什么好玩的故事。
可惜的是,很多地方的图书馆设施简陋,书籍更新慢,孩子们能借到的书籍屈指可数。
他们甚至只好靠自己的想象去填补那些书本的空缺。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和电子书也慢慢渗透到了乡村。
但很多家庭连基本的网络条件都没有,孩子们只能通过偶尔的机会上网,感觉跟大城市的孩子们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虽然有些孩子能在学校用到电子设备,可是,设备的数量总是有限,大家抢着用的时候,总是得不到应有的机会。
想想他们的急切,那种等不及的心情,真让人心疼。
山区小学少年儿童生活质量调查
山区小学少年儿童生活质量调查目的:了解山区小学生生活质量情况,并提出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思路。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韶关市乐昌市梅花针铜山春桃小学三至六年级126名小学生进行调查,以华中科技大学儿少卫生教研室编制的适用于一般少年儿童的生活质量量表作为工具。
结果:(1)山区小学生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平均在中等水平;(2)女生在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两个维度得分较男生高,生活便利性男生得分较高。
(3)活动机会性、自我概念、生活便利性较差。
结论:山区儿童生活质量不高,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壮大师资力量,同时要关注学生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问题。
山区少年儿童生活质量近几年,国家在九年义务教育上投入了巨大的力量,改善小学生的受教育环境及生活条件。
但是,还有不少贫困地区的山区小学条件极为有限,学生的生活及教育问题亟待得到关注。
了解山区小学生生活质量状况,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有关帮扶工作、提高山区少年儿童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对韶关市乐昌市梅花针铜山春桃小学三至六年级126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57人(45.2%),女生64人(50.8%);8~9岁28人(22.3%),10~11岁69人(54.7%),12~13岁19人(15.1%);三年级24人(19%),四年级40人(31.7%),五年级32人(25.4%),六年级30人(23.8%);独生子女15人(11.9%),非独生子女106(84.1%)。
(二)研究工具《少年儿童生活质量量表》:华中科技大学儿少卫生教研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研究组提出的儿童生活质量评定要求及儿童的身心发展理论,编制了适用于一般儿童少年的生活质量量表。
本研究采用这一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三)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韶关乐昌梅花镇铜山春桃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共126名。
获得的数据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用SPSS 16.0进行描述分析、相关分析等。
西部贫困山区小学教育现状调查
西部贫困山区小学教育现状调查作者:李佳宣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20年第09期农村教育问题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观念,穷人才。
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多方努力,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的问题。
2020年6月,我们前往陕南某国家级贫困县一所农村小学支教。
其间,通过授课、家访及同校师生座谈等形式,对西部贫困山区小学教育现状有了切实的认识,并做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
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该学校地处大巴山区,成立于1989年,共有教职工17人、学生200余名,学校服务区域覆盖周围10个行政村,5000余人,除校本部外下设两个教学点。
学校周围群山环绕,蓝天白云,小溪潺潺。
虽然近些年来教育资金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但校园建设功能单一,缺乏现代化教学所必须的专用教室和多功能教室。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到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学龄人口锐减、学校规模不断缩小、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都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通过与学生、老师和家长们的交流,把自己所看到所听到的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客观反映出来,以引起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调查发现的问题(一)教师存在的问题1、教师老龄化,教学思维陈旧,难以推行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对推行素质教育显得力不从心。
由于教师工资待遇低,老一代教师退休后,从高水平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小学任教,导致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虽然目前有很多教师培训计划,通过多角度的培训锻炼来促进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但从总体的实施情况来看,由于诸多客观条件和原因所限制,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薄弱。
相对于城区教师,农村教师较少有外出交流培训机会,部分年长的教师陆续出现知识老化、教学思维方法陈旧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西部山区儿童学习生活状况调查【调研原因】: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西部山区儿童是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
我们能否顺利完满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能否建成一个强大富强的国家,不仅仅需要一批批的有志热血青年投身西部,更需要西部能够自身培养出一批批的优秀人才。
而西部儿童,就是我们的希望。
西部儿童能否健康的成长,对我们意义重大。
为此,借蒲公英支教团到甘肃省宕昌县沙湾镇杨何家小学支教之机,我们对当地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了了解,希望能够对孩子的成长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儿童学习生活贫困山区【调研背景】:宕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北部,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19乡,总人口29万。
宕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青水秀,物产众多,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宝地。
国道212线纵贯全境,县城距省会兰州330公里,距陇西县城200公里,可直达天水、成都等大中城市。
省道直通周边各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
通讯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专业农贸市场遍及城乡。
沙湾镇位于宕昌县南部,平均海拔156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盆450毫米,全年无箱期 267天。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433.06万亩,乡镇行政区域面积10795万亩。
行政区划:辖村民委员会21个。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888户,乡镇总人口23156人,乡镇从业人员14124人。
我们此次所去的就是其中的三个典型村:杨家村、何家村、赵家坡村。
虽然近几年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是相较于东部发达省份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相对于经济的发展,这里的教育水平提高速度还略显滞后。
本次支教调研主要在沙洼镇杨何家小学附近展开。
杨何家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六个年级十个班组成。
在校学生400多人,我们有针对的对一些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既家访了解生活,又了解学习,在支教与调研过程中,与当地儿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调研对象】:1、我们主要对杨家村、何家村、赵家坡村的儿童进行的家访。
2、我们在对学生直接了解的基础上,又通过学校老师,家长,当地大学生等,进行了间接了解,以求得到更真实全面的结果。
【调研内容】:1、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如在校上课是否积极,有无偏科现象,学习成绩如何,对学习的态度如何,对未来是否有规划等。
在家中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有无复习功课,家长是否督促学习,有无课外辅导等。
2、对学生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解,如在校是否有住宿现象,能否有规律的一日三餐,吃零食现象是否存在等,在家生活有无规律,健康状况如何,主要的娱乐活动是什么,做家务是否影响学习等。
3、我们了解了一些典型的学生,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了整理,作为第一手资料。
【调研结果】:为了能更客观准确的了解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我们整理了比较典型的儿童,作为我们的原始资料。
1、杨文学,男,四年级,家庭以种药材为主要收入来源,上课比较积极。
家中有六个孩子,四个亲生,两个领养,大姐职业高中毕业,去年刚在绵阳找到工作,二姐上初中,三姐上六年级。
父母非常支持孩子的学业,但不能给以有效地指导,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关注也不够。
2、杨智恩,男,六年级,个子比较矮,家中有一姐姐,父亲过世,由母亲抚养,姐姐在外地打工,家访过程中,杨智恩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成熟,非常懂事,帮家里干所有能干的家务,但学习时间少,成绩也不太理想。
3、杨军艳,男,四年级,家中有四个孩子,三女一男,家中条件比较好,因为孩子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低,教育支出不大,但孩子学习都不好,其父母都是文盲,通过打骂孩子来进行教育。
4、杨宝鑫,男,初一,家中孩子五个以上,爸爸去世,母亲改嫁给叔叔。
5、赵燕,女,六年级,有一弟弟杨正清,五年级,一妹妹杨彩艳,四年级,父母双亡,由舅舅和姥姥抚养长大,家庭特别困难。
赵燕学习成绩是全级第一,但其弟其妹都比较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6、何鹏飞,男,四年级,学习成绩较差,留过一级。
家中有一弟一妹,父母年龄较大,房子特别矮小(房顶不到一米八),家中无家用电器(只有20瓦的灯泡),家中卫生条件也特别差。
7、杨军昌,男,六年级,有一弟上二年级,有一姐上初一,初中三人一个宿舍,要自己做饭,老师不太管,作业也不多。
8、李普青。
男,六年级,十六岁,留级多次,学习成绩差,上课不太认真,有一哥外地打工,一妹十四岁。
9、杨爱军,女,五年级,最晚学习到晚上十二点,家中姐妹五个,无兄弟,父母都是文盲,家里有一商店,卖米面等生活用品,大姐已结婚。
10、赵吴明,男,六年级,哥哥去练舞龙,他也要去练社火,有时甚至练到晚上十二点。
【调研分析】: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说没有一个远大的目标,部分学生清楚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比如有的学生说自己想要上清华,有的学生说自己想要当警察当医生当护士,可是更多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并不清楚,而这一部分孩子并不是没有志气没有对未来的憧憬,他们少的只是一些视野,他们需要老师这方面的引导,可能他们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学习和他们未来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8、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放松学生的思想教育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基础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思想,所以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等于浪费了这一段宝贵的时间。
交给孩子们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必要的,思想教育要从小做好。
9、有很多学生多才多艺,例如,赵其定不仅学习好,唱歌好,书法和画画很都不错。
这与当地尊敬崇尚文化有关,书法在当地是很能显示一个人文化的。
学生普遍唱歌好,也与他们要唱社火有关。
应该注意有意培养学生的特长,使其全面发展。
10、当地学生在心理方面比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成熟许多,四五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都能从内心深刻体会到家庭生活的艰辛,在课余时间尽可能的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在农忙的时候他们帮家里割麦子、做饭、到地里送水等,尽可能减少家里的负担。
11、这里的大山和相对充足的水源给与了当地孩子相对较好的自然环境,于是通过调查发现,这里的孩子身体较好,遗传性疾病很少,没有发现影响智力发展的疾病。
而且因为干农活和走山路,杨何家小学的孩子和很多的农村孩子一样,拥有很好的体力和体质,体育成绩普遍很好,视力也很好,为教育进行提供了较好的身体条件。
同时周围的环境中有丰富的生物样本和地理特征,动植物品种多样和地质特征明显又多样,这都为生物和地理学习准备了条件,也可以在自然中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培养较高的审美情趣,欣赏山水风光的机会总比平原的孩子多。
山区农村的质朴和踏实给与孩子的也是单纯和踏实,好的品德和性格也是学习的组成部分。
12、当地孩子偏科现象比较严重,语文比较好,数学和英语差,这与当地的民风自然有关,也与老师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13、因为卫生条件差,医疗条件差等各方面原因,当地的死亡率特别高,在家访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单亲家庭或者是孤儿。
当地有在屋内生火取暖的习惯,室内通风不好,屋内特别呛,对肺的伤害很大,当地的肺病也很严重。
单亲或孤儿的生活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14、计划生育实施困难经过调查,当地有计划生育,但真正遵守的人并不多,一般家庭有三个孩子,多的有六七个。
重男轻女现象也很严重。
孩子多,家长精力有限,是西部山区儿童生活学习条件较差的重要原因。
【调研总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西部儿童是西部的未来。
虽然我们在西部仅仅短短的半个月,但却与当地的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或许,我们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去关注西部,关注西部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二、西部贫困山区教育状况调查--以甘肃宕昌沙湾杨何家小学为例【调研原因】: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部经济在逐步的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
但是,经济发展了并不代表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生活无忧了并不代表着教育观念的提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把眼光放在百年大计的教育事业上。
正是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蒲公英支教调研团队暖阳分队借着支教的机会,对当地教育水平以及当地人的教育态度进行了解,发现并分析问题,找到病因,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贫困山区、教育状况、杨何家小学【调研背景】:随着新农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育水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同时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的落后和人们思想的保守,特别是东西部的地理文化差异等情况的存在,也阻碍了农村教育继续深入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状况,结合本次我们蒲公英支教调研团队走进甘肃省宕昌县沙洼镇杨何家小学的便利,我们将对当地农村的教育情况进行几方面的调研,从而查漏补缺,并把发现的问题反映给当地教育部门,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宕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北部,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19乡,总人口29万。
宕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青水秀,物产众多,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宝地。
国道212线纵贯全境,县城距省会兰州330公里,距陇西县城200公里,可直达天水、成都等大中城市。
省道直通周边各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
通讯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专业农贸市场遍及城乡。
沙湾镇位于宕昌县南部,平均海拔156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盆450毫米,全年无箱期 267天。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433.06万亩,乡镇行政区域面积10795万亩。
行政区划:辖村民委员会21个。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888户,乡镇总人口23156人,乡镇从业人员14124人。
我们此次所去的就是其中的三个典型村:杨家村、何家村、赵家坡村。
虽然近几年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是相较于东部发达省份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相对于经济的发展,这里的教育水平提高速度还略显滞后。
本次支教调研主要在沙洼镇杨何家小学附近展开。
杨何家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六个年级十个班组成。
在校学生400多人,教师十四人。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采取对学校老师进行有针对的访谈,与学生谈话和进行家访等不同的调研对象和调研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当地农村的教育水平进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
主要是从学校的教学设施的配置情况和当地人对教育的认识出发来进行调查。
【调研主要内容】:1、对学校硬件设施进行了解,通过观察记录及对学校老师进行访谈得到调研结果。
2、对学校软件设施进行了解,如教师学历,教师待遇,教师人数,专业是否对口等进行了解。
3、对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进行了解和认识,用学生们的第一视角来看待教育问题。
4、对学校的教学安排进行了解。
如各班课程表,任课老师教学表,学校及格率等。
5、家长访谈,让学生带领调研人员进入学生家里进行,对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度和对未来孩子的出路是否依靠教育这一问题进行询问,这是本次调研的重点工作。
【调研结果】1、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陈旧,虽然震后政府修建了一所三层新建学楼,但还没有启用,所用的仍是之前的老房子。
有几个教室没有白炽灯,在阴天时,教室内特别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