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论文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地位,中小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本文将介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对策。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十分不乐观。
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缺少资金和人力资源,无法进行高成本的研发。
同时,中小企业也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导致技术创新的困难。
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连基本的技术创新都无法做到,注定了在市场上难以立足。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势与传统的中小企业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技术创新和研发为核心,不断推陈出新,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与此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拥有较为灵活的管理模式和更高效的组织机构。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1. 提高资金投入中小企业需要适当地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投入,包括研发经费的提高,购买设备的升级等。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2. 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为了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加强人才引进。
中小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吸引人才进入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3. 打造品牌及确立技术壁垒中小企业需要通过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中小企业还应该加强对自身所掌握的技术壁垒的保护,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
4. 增加合作的机会和资源共享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技术创新项目,共享技术资源。
这不仅可以加快技术创新的进程,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四、结语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传统中小企业的升级版,具有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提高技术创新投入、加强人才引进、打造品牌和确立技术壁垒,增加合作的机会和资源共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份额。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中小型企业发展研究

考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工商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 (1)摘要 (2)前言 (3)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述 (4)1.1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4)1.2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5)1.3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发展关系 (6)2.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 (7)2.1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7)2.2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方向研究 (8)3.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中的问题及对策 (11)3.1中小企业在当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3.2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相关对策 (13)结语 (15)致谢17参考文献: (16)摘要本文以为,企业发展战略是起长足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总体的、长远的、全局的战略规划。
其战略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配套实行。
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战略思想致始至终都统筹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战略对未来发展是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
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
加快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论文

加快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论文加快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论文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近些年,我国坚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科技发展的水平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距现代化建设要求都相对滞后。
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努力使科技创新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内生动力。
一、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现状1.培育壮大了一批科技创新主体近几年,我国不断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全力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创新型骨干企业,促进骨干企业在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功能。
提高中小企业的协作创新能力,积极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形式,加强中小企业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协作创新,提高龙头企业的生产配套率。
积极开展科技招商,根据产业链条缺失之处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引进国际大企业、大集团研发中心,带动我国相关科技创新主体的发展壮大。
2.加强了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科技人员是宝贵的智力财富,也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近年来,我国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面向关键领域,依托重大项目,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物。
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扶持等方面实现重大的政策性突破。
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引才与引智结合,加快推动高层次人才向我国聚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聚集一批高端人才,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人才队伍,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1.强化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各地加强了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以高新区为龙头,引导和协调特色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体制,构建平台,完善功能,落实政策,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力争在新信息、新能源、新村料、新医药和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科技创新大赛论文范例

科技创新大赛论文范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科技创新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科技创新的成果和影响。
同时,对未来科技创新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强调了持续创新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关键作用。
一、引言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互联网的普及到人工智能的崛起,从新能源的开发到生物技术的突破,科技创新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以及社会结构。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大赛为各类创新成果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了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
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一)推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而电子商务的兴起则催生了无数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岗位。
(二)解决全球性问题科技创新为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三)提升生活质量科技创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改善。
从智能家居设备让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到医疗技术的进步延长了人们的寿命和提高了健康水平,科技创新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科技创新大赛中的优秀成果案例(一)医疗领域的创新在某次科技创新大赛中,一款新型的医疗诊断设备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设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现对多种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二)交通领域的创新另一项创新成果是一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控,该系统能够优化城市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三)教育领域的创新还有一个创新项目是一款个性化的在线教育平台。
该平台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内容,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
研究论文: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分析与对策研究

人力资源论文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分析与对策研究一、研究的背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由一批科技人员率先创办。
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逐步活跃,在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载体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在将科技资源迅速高效地转变为社会生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弘扬创业精神文化,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己成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发展中,人力已经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因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这一特性决定了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
然而,当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人才流失问题严峻。
据调查表明,人才缺乏己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遇到的最主要困难。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着诸如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观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成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留不住人才的症结。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保持宝贵的人力资源,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良胜、健康发展,必须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及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并以现代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指导,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结合以上背景,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
二、中小科技型企业人才概念及需求特点(一)人才概念人才,就是指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中小科技型企业与一般的中小企业相比,在人才管理问题上具有其独特性,而引起这些独特性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员工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素质较高,“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员工的主体。
知识型员工是指具有从事生产、创意、扩展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员工。
课题研究论文: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144394 企业研究论文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文化及其培育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意识,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精髓,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
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面临的困难1、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统计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2005年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其中大企业229个,中小企业797个),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
由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5年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30家企业中,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
2、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难(1)条块分割、机构庞杂、产学研脱节。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与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过多的科研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
科研经费、科研力量不能集中使用,造成了科技投入的普遍浪费,致使很多基础性、关键性和普遍性的生产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制约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进程。
以部门和行业为核心的隶属关系的羁绊,给科技系统结构上的优化组合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设置了层层障碍,使科研单位与企业的一体化遇到了无法克服的体制困难。
(2)企业素质和企业经济实力影响技术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论文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论文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企业整体水平、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家系统创新的关键组成。
进入21世纪,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与此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阻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因此,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和扫清技术创新障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
简而言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的企业。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愿组合、自负盈亏”的组织原则,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适应能力,它们除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外,还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征:1.规模小与大型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做出决策。
2.专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3.高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生产的大多是高科技产品,其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单一性,很少进行多种途径的代替研发,在成长过程中,技术、市场、财务、环境等方面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三、技术创新模式与选择技术创新是一种技术经济活动,是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是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是最有能力、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群体。
同时,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立身之命,是企业活力的增长点,因此技术创新模式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的重要组成。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论文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思考[摘要]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税收政策是激励广大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明显不足,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予以完善,包括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法律、加快推进增值税改革、增加所得税中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丰富鼓励创业投资的税收政策以及提高税务机关服务效率和征管水平等。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政策;税收优惠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07. 015[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1)07- 0028- 03在市场经济中,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又是这一主体中最为活跃和最富活力的部分。
鉴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目前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开发与设计,其中在技术创新环节给予中小企业科学、合理、系统的税收激励政策,成为最为通行和有效的做法,通过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能有效地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1.中小企业风险投融资的税收激励力度较弱我国现行税制中与中小企业风险性创业投资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激励力度较小;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性,因此其创新活动较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而政府通过直接财政补助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又不明显。
这就需要在全社会科学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或技术创新活动为投资主体的风险投融资体系,通过增强税收优惠力度,鼓励更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从而保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能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2.鼓励人力资本投资的税收政策缺乏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针对科技人才的技术奖励免税门槛较高,科技人员只有取得省级人民政府、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以及按国务院规定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才免交个人所得税,而对省级以下政府与企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则征收个人所得税;另外,我国现行税制对技术人员的创造发明和成果转让收益征收个人所得税,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降低。
开题报告 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对策探讨

选题的目的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部分,而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后继发展的动力, 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起步较晚技术创新能力还很弱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本文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为背景,旨在根据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有关前沿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提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应对策。
选题的意义1.现实意义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以技术突破为基础,以市场接受为准绳,通过不断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因此而获得潜在的超额利润。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键与必由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讲, 企业的生命力就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对策进行探讨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占竞争优势,确保企业的稳定增长在高新技术产业也更具有创新优势,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的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在大学、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导致了大量的创新成果无法在实现其最终价值。
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对策有利于中小企业在吸收先进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从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企业的研发工作,促进科研体制的改革,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战略研究的理论体系。
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对技术创新战略对策上的研究现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技术在社会的物质生产过程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关系中的重大作用。
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是卡尔·马克思,他从经济学上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创新持续不断和科技经济循环的底蕴和内涵。
科研课题论文:滨海新区科技型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105127 企业研究论文滨海新区科技型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作为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制度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而管理的创新,更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是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获得跨越式发展,实现持续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立足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国家赋予了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职权。
立足于滨海新区的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更应将管理制度的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一、科技型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科技型企业是指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
这一类企业一般分为二类:一类是通常意义上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信息、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产业领域的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另一类为以客户信息和偏好开发供应链管理或特许经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公司。
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的差别化、细分化、个性化不断加强。
科技型企业由于受到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的影响,使得竞争形式更加激烈。
受到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产品开发周期大大缩短,信息化使企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等因素的影响,市场这个总的变化趋势要求企业管理把创新制度化、日常化。
企业管理创新就是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重新调整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以知识创新适应市场,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达到自身的效益和社会责任的目标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就是管理本身的过程,即管理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管理就是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企业管理重点是研究与开发。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非标准的、柔性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有其强烈的必要性,管理创新是科学管理的根本。
管理创新是组织资源整合、社会系统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

1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概况新疆目前尚无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计口径与渠道,结合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条件,以我区支持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创新基金为突破口,遴选去重2006-2014年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条件的1368家企业用于课题研究,以点带面,藉此反映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
1.1总体发展情况1.1.1数量规模经统计,2006年至2014年,我区共有1564家企业申报创新基金项目,经遴选去重后符合要求1368家。
其中2006及以前19家,2007年39家,2008年36家,2009年43家,2010年116家,2011年305家,2012年256家,2013年252家,2014年304家。
总体上,“十一五”期间申报企业数量较少,到了“十二五”期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1.1.2地域分布2006—2014年申报的1368家企业中,乌鲁木齐市781家,昌吉州101家,巴州79家,克拉玛依市63家,和田地区41家,阿克苏地区33家,喀什地区48家、克州11家,博州27家,塔城地区39家,伊犁州65家,阿勒泰地区23家,哈密地区15家,吐鲁番地区42家。
1.1.3学科分布2006—2014年申报的1368家企业所涉及的学科分类共有39个,其中涉及项目数量较大的学科有计算机科学技术187家;机械工程142家;食品科学技术115家;化学和化学工程115家;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95家;能源科学技术95家;材料科学90家;生物学85家;农学79家;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47家;其余318家。
1.1.4技术领域2006—2014年申报的1368家企业,根据技术领域分类,共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资源环境、公共技术服务建设等10个领域,其中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所占比重较大,分别达到17.2%、17.1%、12.8%、12.2%,共占总量的59.3%,与我区目前主导产业的分布基本一致。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模式论文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模式探究【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成风破浪。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进一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究,探索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路径,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多元化,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纵观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在世界发展势不可挡的浪潮中,中小企业作为新生力量以其蓬勃的朝气登上了历史舞台,尤其是代表最具生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现代进步和科技产业化进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企业发展路径分析(1)新市场开拓模式。
路径1:(现有→新市场→新技术→新产品)。
科技中小企业在其产品发展成熟,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客户和新的领域去进行现有产品推广。
无差异的推广,在运用更广泛的渠道去打开新的市场。
企业在进行核心技术专一化经营,提高产品的专业度,专注于满足特定需求的顾客,通过跨地域,跨市场的方式,寻求更多的需求者。
路径2:(现有→新市场→新技术、新产品)。
对于刚开拓新市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同时推出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面向新的市场,对于尚不成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有很大风险的,在新市场上如何让内涵新技术的新产品度过产品危机期,如何在产品初创期存活下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考验,在这种路径下就要求“产学商”的紧密结合。
(2)新产品改良模式。
路径1:(现有→新产品→新技术)。
创新的技术优势在于独创性和替代性。
在这个路径下,要求技术含量高,具有锁定特定客户的较强能力,这类企业目的在于紧跟大客户企业。
大客户分为单一的大客户和同质的大客户,前一种要求中小企业可以为单一的大客户的需求量体裁衣,通过跟踪售后服务的形式,进而达成大单销售;而后一种是产品上要求同质的众多小客户集中形成的大客户,单个客户的需求量可能很小,但在市场中对同一产品有共同需求的人数占有比重大,所以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研究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研究近年来,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当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进行研究,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1. 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相对欠发达,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通常面临资金和人才方面的困难,限制了他们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
此外,中小企业创新环境相对单一,缺乏创新资源的支持,也给创新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2. 创新投入不足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相对有限。
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和技术能力有限,他们通常无法承担大规模的科技创新投入。
相比之下,大型企业在创新投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更为雄厚。
3. 创新合作缺乏中小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相对较少。
由于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往往无法完成大规模的科技创新项目。
因此,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互信不足等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存在一定难度。
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问题分析1. 资金问题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资金难题。
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获得创新资金方面更加困难,这限制了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
解决资金问题是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关键一步。
2. 人才问题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亟需拥有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然而,由于竞争激烈,这些人才往往被大型企业所吸引,造成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
中小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3. 创新环境问题中小企业的创新环境相对较差。
缺乏高效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限制了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
此外,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面临一定的困扰。
改善创新环境是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
三、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解决方案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问题分析

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包括灵活性和创新意识,但受限于资金、人才和市场等因素。
针对存在问题,应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促进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
未来,应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培育创新文化,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迈向新阶段,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关键词】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问题分析、优势、因素、对策、建议、前景、总结、展望、研究方向。
1. 引言1.1 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可以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动力。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小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够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亟须加强相关政策支持,促进技术创新的深入发展。
1.2 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些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湖北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些企业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服务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些科研机构和高校也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科技型中小企业论文

科技型中小企业论文一、政府采购促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分析框架(一)政府采购的类型和特点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激励按照政府采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政府采购的类型分为四种:一种是常规性采购,公共部门购买非研发要求的产品,但是,在招投标过程中考虑创新标准,属于“温和促动型”。
第二种是战略型采购,公共部门规定采购的具体技术或服务,此种技术采购与部门政策联系紧密,将有利于中小企业核心技术研发。
第三种类型不同于采购商品和服务,公共部门直接购买研发以支持政府活动及相关决策。
也是一种商业化前研发采购,政府并不一定要购买研发的产品和服务,美国跨部门的中小企业创新计划(SBIR)就是充分使用了此种方式。
这种以创新为导向的公共采购方式降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早期阶段的金融风险。
第四种政府不但完成采购任务,同时支持私营部门对创新产品的购买。
当创新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是私营部门时,政府可采取直接补贴采购者的方式促动新产品的应用,此种方式有利于鼓励国家战略性行业科技型企业发展。
政府部门可同时采用多种方式采购中小企业科技型产品,促动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其他创新过程。
(二)政府采购的时机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Galbraith ( 1982) 首次提出六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分别为第一阶段,原始证明阶段( proof-of-principlestage );第二阶段,原型阶段( prototypestage );第三阶段,模型工厂阶段( model-shopstage );第四阶段,启动阶段( start-upstage );第五阶段,自然成长阶段( naturalgrowthstage );第六阶段,战略动机阶段( strate- gicmaneuver-ring )。
在整个生命周期阶段内,技术创新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注重的重点,都需要外部的相关支持,但是,也有发展的瓶颈和注重点的差异,1 更容易受到发展限制,政策支持必不可少。
科技型中小企业

《微观经济学》作业名称:微观经济学小论文,题目自拟。
作业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素驱动正在向创新驱动转变。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创新的微观载体,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遇到了诸多发展难题,如何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一道难题。
请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4000字左右的论文。
请独立完成论文写作。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具有人力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等特征,其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生力军和新动能。
科技型中小企业也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
这些企业汇聚了创新要素,促进了科技创新资源的流动,可有效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近几年,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比如,科技研发方向不准确、科技成果与企业需要衔接不顺畅;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人才流动仍面临一些体制障碍;融资难,融资渠道窄;创业创新创造平台重复雷同、量多质差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中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想要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必须着力推动万众创新、鼓励科技创业、支持技术创新,强化协同创新。
一、科技中小企业定义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领办和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
科技创新论文6篇

科技创新论文6篇摘要:文章在综合借鉴全球各类创新中心提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辨析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异同,对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等世界知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归纳,凝练出它们共同的做法和举措,并通过梳理这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顶层设计,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四个战略路径,为江苏突破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技术锁定、价值锁定和市场锁定,形成更多国际产业先发引领优势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关键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创新驱动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化竞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主要发达国家和创新型国家相继出台重大举措,加快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江苏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和科教大省,制造业规模全国第一,约占全球的3%,高校数量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居于全国首位.面对新的趋势变化和现实挑战,江苏要把握好当前的机遇,发挥科教与人才、企业与产业的优势,通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牢牢掌握新一轮全球创新竞争的战略主动权,为发展全局赢得新的更大空间.一、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1.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目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界定,但相关提法却有不少,如联合国的“全球创新中心”、美国《有线》杂志的“全球高技术中心”和我国杜德斌教授的“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等.其中,联合国在《全球人类发展报告(2001年)》中公布了美国硅谷、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印度班加罗尔等46个“全球创新中心”,他们都具备较强综合经济实力、丰富的科教资源、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力大的企业群体、较广泛的对外经济联系、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创新文化氛围等特征;美国《有线》杂志则提出“全球高技术中心”的概念,把“高校培养技能工人或开发新技术的能力、稳定的跨国公司、人才创业的积极性、活跃的风险投资”作为构成全球技术创新中心的必要条件;我国杜德斌教授认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应集聚众多跨国公司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研发机构,是世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创新源地.这些概念和描述对我们定义“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综合考虑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应定义为: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自主创新能力世界领先,主导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能引领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是全球重大原创性技术成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和全球产业科技创新高端人才、高成长性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聚合区.2.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特征: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对本区域和周边地区持续输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人才,研发创新和技术转移活动十分活跃;二是产业具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呈现集聚化、高端化发展特征,相关核心技术群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能引领全球产业发展的方向;三是集聚一批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主要产品和运营模式成为行业标杆;四是形成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鲜明价值导向,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氛围浓厚,全球科技创新领袖不断涌现.3.“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辨析2021年,江苏省委在关于“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而在2021年,北京、上海先后作出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从内涵的区别来看,“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落脚点在产业,即生产制造,更多地强调产业创新要素的集聚,更加注重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区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而“科技创新中心”的落脚点在科技,即科学技术,更多地强调基础研究水平和源头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在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领域率先突破.从提法的共性来看,两者同属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无论是江苏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还是北京、上海的“科技创新中心”,其最终的目标均是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占据领跑地位,发挥引领和辐射功能;两者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核心,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建设的战略基点,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发展走向国际,进而在全球化竞争中形成影响力.从区域的差异来看,江苏产业优势明显,是我国制造业大省,工业经济规模总量自2021年以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规模是北京的10倍、上海的4.4倍;江苏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GDP比重达42%,分别比北京和上海高22.4和10.4个百分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等行业领域具有全球领跑和并跑优势;高新技术企业10830家,高于北京,约为上海的2倍;企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常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研发经费80%来自企业,而北京为40%、上海为63%.可以说,江苏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符合江苏的现实基础和产业需求.而相对于江苏的产业优势,北京和上海的科技原创能力更加突出:全国50%以上的部属高校和科研院所、48%两院院士和31%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在北京;全国1/3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1/4跨国企业研发中心落户于上海,部属科研机构数量仅次于北京;截至2021年,北京、上海国际论文10年累计被引用篇数分别是江苏的2.07倍、1.18倍,近10年累计被引用次数分别为江苏的2.43倍、1.40倍.二、国内外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经验借鉴近年来,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先后提出了建设全球或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应的战略规划.例如,美国持续打造硅谷,确保“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地位;英国在伦敦加快建设“英国科技城”,使其成为国际技术中心;新加坡坚持人才引进的“开放政策”和保持稳定的创新环境,加快建设“亚太创新中心”;日本政府出台了《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将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中心”作为战略目标.通过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路径的梳理和归纳,结合对硅谷等联合国46个“全球技术创新中心”的分析研究发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做法值得江苏借鉴.1.始终把科技园区作为产业创新重要载体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英国剑桥、法国索菲亚、韩国大德等是世界公认的一流科技园区,它们是各自地区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硅谷从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到90年代的互联网,再到21世纪的“互联网+”服务,诞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并牢牢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聚集了HP、Intel、Google等一批超百亿美元级高科技公司,约有1000余家世界知名企业将研发总部设在硅谷;新竹在建立科技园之初选择了半导体产业集群,目前拥有全球80%的电脑主板、全球80%的图形芯片、全球70%的笔记本电脑、全球65%的微芯片、全球95%的扫描仪,台湾地区十大企业有7家来自新竹;韩国政府为大德地区出台《大德研究开发特区育成特别法案》,以财税减免等扶持政策保障园区发展,使其ICT、生物医药、空间技术等全球领先.2.高度重视集聚科教和人才资源美国加州拥有最高密度的世界级研究机构,据统计,在全球前100名大学中,加州占据10席.其中,斯坦福大学鼓励教师学生到企业兼职创业,每年都会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等;韩国则将科学技术研究院迁入大德园区,与临近的忠南大学、科学技术联合大学院、情报通信大学、大德等大学不断输送其所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在博士和硕士等高学历的人才培育及输出方面,科学院的贡献超过韩国的10%.印度班加罗尔依托高等院校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民办或私营机构培训以及软件企业自己设立培训机构,在班加罗尔周围有10所综合大学、70家技术学院,培养15万~20万技术工人,成为班加罗尔软件外包产业兴起的重要保障.3.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持续高强度投入资金投入是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高强度投入才能支撑高水平创新和获取高利润回报.目前全美600多家风险投资企业中近半数将总部设在硅谷,2021年硅谷风投总额超过50亿美元,占全美的40%;新加坡大型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增幅明显,从2021年的5.73亿新元增至2021年的8.72亿新元,年均增幅超过15%;东伦敦地区是英国风险投资较为密集的地区,风投资金规模占全国的25%和全欧洲的8%.4.注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美国盖尔研究所发现,中小企业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效率远高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人均技术创新是大企业的25倍,50%以上的科技进步发生在小企业;而我国65%的国内发明专利由中小企业获得,80%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创造.在日本,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政府减免中小企业专利费以激励其创新,制定《中小企业新事业活动促进法》对中小企业创新计划给予融资和税收方面援助;德国推出中小企业创新计划、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创新代金券等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小型企业可以使用创新代金券支付创新服务费用,目前全德国约有3万个企业开展不间断的研究活动,10万科技型企业经常性地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三、江苏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路径牢牢把握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领域及顶尖水平,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开放融合国内外创新资源为渠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着力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着力优化大众创新创业环境,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突破江苏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技术锁定、价值锁定和市场锁定,形成国际产业先发引领优势,掌握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加快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把江苏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全国产业转型作出积极的示范.1.着力加快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1)加强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部署瞄准未来战略需求和技术供给短板,大力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新组织作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供给升级,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前瞻布局能力.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加快推进集成电路、新药创制等国家专项任务的实施,积极转化创新成果.部署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与工程,进一步跟踪研究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和重大科技项目、工程,聚焦重大产业方向,梳理分析数字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等江苏有优势的领域,根据“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抓紧论证并启动若干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与工程.(2)集聚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的创新源头作用,建设若干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大学.支持大学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领域开展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大学与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更好地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我省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加快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未来网络实验设施、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国家科技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微结构、通信技术、水土生态等国家实验室,努力打造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综合性科学研究试验基地.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国际合作,推动与以色列、新加坡等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合作,鼓励各地、各园区、有实力的企业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贝尔实验室、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等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一批科研型国际合作大学、联合研发机构.(3)提升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水平推进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按照平台一流、队伍一流的标准,围绕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依托地方和园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引进共建一批人才与国际贯通、机制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研究所,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全覆盖.针对“一区一战略产业”布局,依托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创新资源集聚度较高的高新园区,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完善创新资源整合、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企业衍生孵化等功能,健全产业技术研发体系.赋予省产研院在使用省产业技术研发专项资金时更多的自主权.允许并鼓励教师、科研人员到省产研院任职或兼职,在省产研院兼职或任职的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可保留3年工作人员身份,档案工资正常晋升.2.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1)打造有影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全面启动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国际一流、规模与品牌位居世界前列、引领产业跨越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引导企业融入全球研发网络,支持开放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牵头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一批企业科技园,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全面提升企业研发机构研发能力,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构建产业技术研发网络,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机构,提升企业国际创新竞争力.推动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2)提升产业科技开放创新水平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广泛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深度融入全球研发创新网络.积极构建产业科技创新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与以色列、芬兰、英国等世界创新强国,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等国际知名机构的交流合作,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国际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实施开放式研发策略,推动加入世界主要技术标准组织,牵头或参与建立国际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收并购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基地,面向全球布局创新网络.继续完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外资企业联合本土企业及高校院所开展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合力支持我省技术、产品、标准、品牌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积极鼓励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在政府审批和监管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科教单位合作,建设一批国家级重大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的集群转化.鼓励地方、科技园区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支持科技园区加快集聚国内外产业创新资源,建设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3)培育产业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小巨人”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中小企业活力,推动面广量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转型,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的对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加快上市融资步伐.支持企业承接重大建设工程,提高对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3.着力提升各类园区发展水平,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1)大力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的要求,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形成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给予省级以上高新区相应的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鼓励高新区制定特殊政策措施,集聚科教资源.设立高新区创新发展引导资金,引导地方和社会资金加大对高新区的投入,主要用于支持高新区创新核心区内重大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高新区财政收入中上缴省市增量部分实行全额返还,省市对高新区创新核心区建设用地给予优先安排.科技人员到园区创办科技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2)打造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苏南模式”优化“五城九区多园”创新布局,探索一体化的新机制新模式,推动创新要素在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促进城市间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分工协作,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在新型科研机构建设、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创新政策一体化覆盖、体制机制改革一体化推进,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和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3)大力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发展理念、办区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转型,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致胜转变.坚持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取向,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行政干预,打破制约开发区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增强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推动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腾笼换鸟”,培育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元创新主体,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在全球价值链及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实现转型发展.4.着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科技创新生态,集聚世界级创新创业人才(1)建立富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引培机制依托省各类人才引进计划等,加大海外领军人才、我省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和地区特色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建设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强科技企业家培育,着力培养既通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培养一批站在产业科技前沿、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家型科学技术带头人.建立产业人才滚动式培养体系,选拔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适应不同科研活动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市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努力构建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便捷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2)构建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技孵化体系发挥创业孵化机构的产业孵育功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支持存量商业商务楼宇、旧厂房等资源改造,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发挥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资源优势,加强与各类众创空间的合作发展,形成涵盖创业全过程的孵化链条,推动科技服务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3)强化金融资本对产业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健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建立覆盖全省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特色机构和科技小额借贷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组织,推动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健全各产业部门基金统筹联动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联合布局资金链,发展“首投、首贷、首保”,优先支持初创企业.鼓励金融机构推进“人才贷”、科技保险、科技物业资产证券化等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完善科技信贷机构体系,加快聚集国内外金融服务资源.(参考文献)[1]上海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研究[J].科学发展,2021(6).[2]杜德斌.对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考[J].红旗文稿,2021(6).[3]韩子睿.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21》数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2).[4]韩子睿.江苏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21(7).[5]陶希东,安永生.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台湾经验及启示[J].上海城市规划,2021(2).摘要: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可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多元。
科技型中小企业债权性融资创新模式研究[论文]
![科技型中小企业债权性融资创新模式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e510ff6c8d376eeaeaa3175.png)
科技型中小企业债权性融资创新模式研究【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内自主研发水平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一直以来,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严重制约和阻碍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分析并提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是当前理论界和实业界都给予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特点、融资特点及其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旨在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债权性融资的创新模式以拓展其融资渠道,对现阶段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克服融资难困境、实现有效高效融资具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债权性融资创新模式【abstract】 high-tech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igh-tech sm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hich have a very important role for enhancing china’s industrial r&d capabilities and speeding up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shortage of funds and the financing problems seriously restrict and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smes, which have become a key factor hindering.currently, both theory community and business community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propos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high-tech smes.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growthcharacteristics, financ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for the financing difficulty of high-tech smes, in order to research innovative debt financing model of high-tech smes, which has a good reference to high-tech smes about proposing proper financing models and measures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s, expanding the financing channels and improving the financing capacity.【key words】 high-tech smesdebt financinginnovative model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在数量、质量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因受到企业自身的规模小、投入高、风险大等特点以及金融改革不到位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多种因素的局限,融资难题一直严重制约和阻碍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论文——论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参考模板

引言近两年的经济情况表明,中国已进入“过剩经济”,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要想做强,做大,更必须在战略思路和实践方面超前于其他企业,只有这样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制定发展战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现国内竞争国际化现象,竞争则主要表现为技术的竞争,更直接地表现为技术创新的程度。
技术创新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进一步说,企业技术创新成为决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创新能力还很弱。
目前,国家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已相继出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贷款体系指导意见》和《科技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实施办法》等措施。
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刘轶侃工商企业管理高起专2009春季 97023210132一、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1、中小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①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是稳定财政收支的基础,也是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
③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是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④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是政府集中精力抓“大”的保证和必备条件。
⑤中小企业是实现男女真正平等的物质基础。
⑥中小企业是鼓励民间投资的重要载体。
⑦中小企业是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的主体。
⑧解决就业实现社会稳定现已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使命2、中小企业发展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中小企业是我国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之一,是解决百姓就业问题的主力军,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加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的占比超过99%,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60%,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并且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是提高企业整体水平、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家系统创新的关键组成。
进入21世纪,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与此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阻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因此,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
式和扫清技术创新障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
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
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
简而言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
的企业。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愿组合、自负盈亏”的组织原则,具有较强的决
策能力和适应能力,它们除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外,还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征:
1.规模小与大型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实行所有
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做出决策。
2.专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往往将有限
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3.高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生产的大多是高科技产品,其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单一性,很少进行多种途径的代替研发,在成长过程中,技术、市场、财务、环境等方面面临巨大
的不确定性。
三、技术创新模式与选择
技术创新是一种技术经济活动,是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是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是最有能力、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
群体。
同时,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立身之命,是企业活力的增长点,因此技术创新
模式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的重要组成。
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
和协同创新,其中自主创新要求企业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能力,这不利于中小企业
内在优势发挥,因此不适合中小企业选用;后两种模式对于资金短缺、技术实力薄弱的中
小企业来说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协同创新比较适用于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的技术创新。
三种创新模式在研发能力、创新效益等评价指标方面各有优劣。
见表1和外部环境,
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种技术创新模式,也可以采取两种或者多种创新模式的组合。
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
以下将从科技型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的内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探讨。
1.政府应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活动。
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通过立法,维护企业技术创新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技术创新计划,大力鼓励产
学研结合,使大学和科研院所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2)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完善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
国家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降低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成本和风险。
同时,完
善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创新基金等相关政策。
(3)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体系。
国家要大力发展创新集群,包括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新兴产业基地等,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2.企业自身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内部环境
(1)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制度。
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评价系统,采用多
种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建立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积极性,有效地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2)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并切实遵循。
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生存环境等,培养全员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激发科技人员创造力的工作环境,
努力打造协作创新的工作氛围。
(3)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系统。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密集型组织,对快
速响应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运作效率等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指标有较高要求。
所以企业应
选择合理的知识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同时要加强知识管理信息组织建设,做好
企业内部知识管理支撑,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工具,便于对现有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实现
知识共享。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在创新发展
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是重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未来。
科技型
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
在目前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不
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粟进,宋正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05:156-163.
[2]彭文玉,孙英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哥德巴赫猜想”[J].科技与管理,202102
[3]李萌.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J].宁连举,科研管理,202103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