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组曲《大宅门》《乔家大院》赏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abae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a.png)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1. 引言1.1 介绍《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作品的背景和主题《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主题的交响音乐作品。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阳曲县乔家村,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建筑群之一。
这座宅院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宝库”。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主题即是表达乔家大院这一传统建筑的美丽与庄严,以及其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和历史故事。
作曲家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乔家大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建筑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奇妙韵味和气质。
在这部交响组曲中,第六乐章“远情”更是突出了乔家大院所蕴含的远古情感和家族情谊。
通过动人的旋律和悠扬的音调,作曲家将乔家大院的历史与情感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展现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氛围。
本乐章所表达的“远情”,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缅怀和传承,也描绘了乔家大院丰富的人文风情和家族情感。
通过音乐,观众可以感受到乔家大院所传达的远古情怀和家族情感,体验到乔家大院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
2. 正文2.1 乔家大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乔家大院是中国山西省晋中市常家庄乔家大院的俗称,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代封建家族住宅建筑群。
乔家大院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一处庙堂林立的巨型四合院建筑群。
乔家大院是中国北方地区较为罕见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大型封建建筑,被誉为“北方四大名宅”之一。
2.2 交响组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其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都体现了对乔家大院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乔家大院作为中国传统古建筑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乔家大院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座庞大而精美的古建筑群,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
赵季平《乔家大院》民族交响组曲探讨
![赵季平《乔家大院》民族交响组曲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beaf2643968011ca2009137.png)
赵季平《乔家大院》民族交响组曲探讨作者:胡志勇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7期【摘要】《乔家大院》这首民族交响组曲是我国知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根据同名电视剧中的音乐素材为基础所改编创作的交响组曲作品。
这首民族交响组曲运用现代创作理念结合传统创作技法的创作手法给予了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将从创作技法、技法的创新以及民族元素的运用这三方面对这首民族交响组曲进行细致的介绍,以期能为我国的民族交响乐创作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赵季平;《乔家大院》;民族交响组曲赵季平先生根据同名电视剧中音乐元素所改编创作的《乔家大院》民族交响组曲创新了民族交响组曲的创作技法,给予了观众耳目一新的听觉感受,也是对我国民族交响组曲的重要革新,而他在组曲中对民族元素的巧妙运用也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作品更加灵动的生命力。
一、创作技法的运用《乔家大院》这一民族交响组曲的创作技法主要分为发展手法、创作技法和作曲技法三个方面,其中发展手法方面主要采用了“核心动机”的方式;创作技法方面只要采用了“同头换尾”的方式;而作曲技法方面主要采用了“顶针式”和“重复式”的方式。
同时赵季平先生还在创作中巧妙地融入了民间传统音乐的元素,赋予了该组曲浓重的民族特色,使乐曲在表现方面更加充满了凝聚力。
该组曲的整体风格呈现出了一种清新的格调,就如同是被尘封了许久的记忆般会使听众由内而产生一种亲切感。
而在调式的运用方面,该交响组曲除了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调式之外,还创新的结合了西洋音乐的调式,并通过“模进转调”和“休止转调”这两种转调的方式赋予了乐曲更加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乐曲在包容了中国乐曲的宏伟气派同时又呈现出了一种西洋特色。
在乐曲的合成方面,作曲者采用了“三度”和“五度”的分别叠置和混合叠置,呈现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而和弦转位这一独特技巧的运用使得音乐的高音部体现为了一种“四度音程”,则更加体现乐曲所包含的民族特色。
同时作曲者在进行和声的连接时弱化了和声的功能,而增强了旋律与和声之间的配合,并增强了对比在其中的用度,使乐曲更加富有民族艺术特色。
从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音乐分析看赵季平影视音乐的处理
![从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音乐分析看赵季平影视音乐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f94a996bec0975f465e2cd.png)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从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音乐分析看赵季平影视音乐的处理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二O一四年月日目录摘要 ............................................................................................................ I V ABSTRACT (V)绪论 (1)一、赵季平介绍 (1)二、《乔家大院》交响组曲创作分析 (1)三、《乔家大院》交响组曲 (2)(一)创作过程介绍 (2)1、《乔家大院》电视剧音乐 (2)2、《乔家大院》交响组曲 (2)(二)选材与曲式分析 (3)1、音乐素材 (3)2、《乔家大院》交响组曲音乐素材来自于民族民间音乐 (4)四、《乔家大院》交响组曲各乐章音乐分析 (4)(一)“序曲”音乐赏析 (4)(二)“立志“音乐分析 (5)(三)“爱情“音乐分析 (5)(四)“商路“音乐分析 (6)(五)“炼狱“音乐分析 (6)(六)“远情”音乐分析 (7)五、《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和声 (8)(一)和声的构成 (8)(二)和声的连接 (8)六、《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艺术分析 (9)(一)民族调式与西洋调式综合运用 (9)(二)和声的民族色彩浓厚 (10)(三)多段式曲式机构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摘要《乔家大院》交响组曲是赵季平先生创建自己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电视剧音乐为基础与创造材料,适应创建交响组曲,其中获得三项多年的精心建设, 2007年完成年。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介绍清代山西商人介绍了乔致庸的情感和销售业务的经验,“序曲、立志、爱情、商路、炼狱、远情”包括六个乐章。
《乔家大院》植根于民族民间肥沃的土地,采用传统工艺和创意相结合的方法。
创意技巧行为:调整,以减少该国的主要用途风格,同时也采用宫调,微调和调整角度等民族和西方调整,同时使用堆叠三个主要堆积度五度,混合三度与堆叠的和声组成的五度,不强调和谐和功能,重点是旋律和颜色和性别;音乐形式主要表现为使用多机并联结构具有单一的音乐三部曲的形式,采用双管适配器准备与西方民族乐器乐团编制混合,同时加入了独奏,与唱诗班唱歌。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f347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0.png)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进行作品分析。
在介绍了该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概括了其内容。
接着在通过对乔家大院的历史背景分析,揭示了作品中远情主题的表现方式,并对乐章结构、节奏、旋律、和声等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
探讨了乐曲如何通过情感表达手法来传达远情主题。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作品的特点与价值,并展望了作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将全面解析这部交响组曲,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作品分析,历史背景,音乐作品,乐章结构,节奏,旋律,和声,情感表达,特点,价值,发展方向1. 引言1.1 介绍《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背景《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由中国著名作曲家张三亚创作的交响乐作品。
该组曲以中国传统豪门乔家的历史为背景,通过音乐表达了乔家家族的兴衰沉浮、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远在他乡的思念之情。
乔家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门第的大家族,他们在清朝时期是山东省的显赫世家,拥有庞大的家族财富和影响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家族内部的矛盾,乔家逐渐走向衰落,最终破产。
这段历史上的真实故事为张三亚提供了创作灵感,他通过音乐将乔家的故事搬上了舞台,让观众感受到这个家族的辉煌和悲剧。
《第六乐章:远情》是整部交响组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它描写了乔家成员分别远离家乡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乐曲运用了富有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旋律和和声,通过悠扬动人的音乐语言,展现了远方的凄美和乡愁。
整个乐章充满了沉郁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令人深受触动。
1.2 概括作品内容《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描写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音乐作品。
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将远情的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作品以乔家大院为背景,展示了乔家族人在异乡的情感纠葛和思乡之情。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bc76c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d.png)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摘要】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以乔家大院为灵感源泉的音乐作品。
文章引言部分介绍了作品的背景和主题,正文分析了乔家大院的历史背景、其作为音乐灵感的重要性、音乐作品中表现的远情主题、乐曲的结构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
结论部分探讨了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艺术成就,对听众的启发和感染力,以及展望作品的未来发展。
整篇文章通过对乔家大院和音乐作品的深入剖析,展现了这部交响组曲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对读者产生一定的感染力和启发,为作品的未来发展展开了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背景,主题,历史背景,音乐灵感,远情主题,乐曲结构,情感表达,艺术成就,启发,感染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背景《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中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耐创作的交响组曲之一,该作品共分为十个乐章,每个乐章都以乔家大院的不同场景和故事为灵感而创作。
而“第六乐章:远情”则是整个交响组曲中的一部分,通过音乐表现了乔家大院中那种遥远的思念和情感。
乔家大院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群,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是晋商乔家的家族宅第,也是中国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处古代大型庭院建筑。
朱践耐在创作这部交响组曲时,深受乔家大院的历史和文化影响,他将乔家大院中的家族故事、爱情传说、宗族情感融入到音乐之中,使得这部作品不仅仅是音乐上的表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呈现和传承。
通过“远情”的表达,朱践耐希望让听众感受到那种遥远的情感纠葛和乡愁,从而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感悟。
1.2 概括作品主题《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描写乔家大院的音乐作品,以远情为主题,展现了乔家大院的壮丽与悠长。
作品主题围绕着乔家大院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表现出对过去的追思和远方的向往。
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演绎了乔家大院的丰富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也探讨了人与家园之间的纽带与情感。
经典旋律——京胡交响乐《大宅门》
![经典旋律——京胡交响乐《大宅门》](https://img.taocdn.com/s3/m/6f53115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f.png)
经典旋律——京胡交响乐《大宅门》
《大宅门》由郭宝昌执导,斯琴高娃、陈宝国、刘佩琦、蒋雯丽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
歌曲《大宅门》为电视剧的主题曲。
歌曲融合了京剧的元素,使
人感受到中国古典戏剧文化的魅力,同时也生动地描述了该剧的主题。
歌名:大宅门
作词:易茗作曲:赵季平
演奏:张顺翔演唱:胡晓晴
由来一声笑
情开两扇门
乱世风云乱世魂
平生多磨砺
男儿自横行
站住了是个人
有情义有担当
无依无傍我自强
这一身傲骨敲起来铮铮的响
有情义有担当
无依无傍我自强
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哎~
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哎~
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
无悔一腔血
有意济苍生
百年风雨大宅门。
赵季平《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评析
![赵季平《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a293b1dd3383c4bb4cd2e5.png)
赵季平《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评析2007年6月16日,在北京保利剧院,赵季平创作的《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首演。
此后,如同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之在2006年热播不已一样,在2008年北京的舞台更是热演不止。
对“交响组曲”这一西方音乐体裁的运用,显示了赵季平的高妙。
凭借组曲形式,作曲家描绘了一幅幅浓墨重彩且又情趣生动的风俗画卷,展示出作曲家娴熟的纯器乐音乐创作思维,以及一位中国作曲家对西方音乐形式的地道诠释。
一、音画主题对接:院有多大?尘缘苦短《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的创作蓝本,来自于作曲家为45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而写的音乐。
作品讲述了一个晚清末年经商的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山西商人乔致庸正直、善良、智慧的形象。
这是一位集义、信、利于一身,且把利排到最后,在逆境中求生,在竞争中取胜,富了不忘周围乡亲,更没有忘记报效国家的中国商人。
作为全剧的主线,旁生出的枝蔓则展现了主人公充满矛盾的生活步履:原本是个读书人的乔致庸,对做生意根本不感兴趣。
兄长去世,使乔家面临破产,不得已从京城的考场上跑回家,无奈步入经商之途,并因之牺牲了青梅竹马的爱情。
商路漫漫,难消乔致庸的执著;忍辱负重,告诫人们“学经商先要学会做人”的道义。
音乐在表现情节时也基于一条主线在发展。
对接故事情节,音画互映,相得益彰。
而且,在很多时候,跌宕起伏的音乐还告诉了我们许多剧情中所没有或者没法展开的内容:譬如晋商精神,晋商文化,以及特殊的地域特有的审美意识与心理需求表现等。
作品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作曲家独特的影视音乐创作观念。
院有多大呢?无论设备多先进或者制作技术多高超,影像能表现的内容都会受到局限,永远也只会停留在演绎故事进程的现实空间为立体的三维空间上。
倘若要表现更深层次的东西,譬如超出剧情的现实发展、超出人物现场的具体情感状态、画面没法表现出的隐性情节等,则只有音乐能够胜任。
凭借音乐来为影视艺术开拓出具有深广意义含量的“四维空间”,完全可以帮助导演实现对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刻画和环境描绘之外的文化意蕴、哲理意味,以及潜意识中的一些不可言表的智慧和感悟刻画。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f0cb5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b.png)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摘要】《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音乐作品。
本文从创作背景、曲调和旋律、表现意境和情感、音乐特色及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音乐表现方式展现出浓厚的中国情感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特别是第六乐章《远情》,通过细腻的旋律和深厚的情感,展现出乡愁与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部交响组曲不仅在音乐表现上具有独特性,也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分析,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作品分析,背景,意义,创作背景,曲调,旋律,主题,意境,情感,特色,音乐表现,音乐结构,独特魅力,中国音乐,贡献。
1. 引言1.1 介绍《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背景和意义《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中国作曲家肖楠创作的交响组曲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界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是根据中国著名古建筑乔家大院及其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而创作的,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交响音乐的结构形式,展现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这部作品不仅在音乐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珍视和传承。
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气质,同时也为中国音乐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背景和意义不仅仅是音乐作品本身,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深深烙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2. 正文2.1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创作背景乔家大院交响组曲是由著名作曲家李红创作的一部音乐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的乔家大院,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
李红在创作这部音乐作品时,深受乔家大院的庄严气息和历史沉淀的影响,希望通过音乐来表达对乔家大院的敬意和热爱。
论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的山西民间音乐元素
![论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的山西民间音乐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dfd22948650e52ea551898ec.png)
论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的山西民间音乐元素作者:孙培芮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1期【摘要】交响组曲《乔家大院》描写了清朝末年山西商人乔致庸坎坷的一生,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山西韵味。
其中大量素材都是植根于民族民间的沃土创作产生的。
文章通过运用音乐形态比较的方法剖析了这部作品对山西民间音乐的借鉴与再创造以及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将山西民间音乐素材与博大的晋商情怀融入作品的。
【关键词】交响组曲《乔家大院》;赵季平;山西民间音乐;晋商情怀一、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简介交响组曲《乔家大院》是赵季平先生根据其创作的同名电视剧音乐改编而成,由“序曲、立志、爱情、商路、炼狱、远情”六个乐章组成。
作品反映了一代晋商乔致庸波澜壮阔的一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山西民间音乐简介山西是民间音乐的宝库。
山西民歌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以河曲山歌、左权“开花调”闻名内外。
山西代表性剧种晋剧传统剧目、曲牌丰富,唱腔结构属板腔体。
山西民间说唱艺术遍布全省,民间器乐以吹奏乐和打击乐为主。
为了写好这部交响乐,赵季平曾多次赴山西晋中、平遥等地进行采风,搜集了大量的地方民歌、小戏。
笔者通过分析这部作品,发现其中大量运用山西民间音乐的素材,而作曲家对山西民间音调的学习、借鉴不是单纯照搬或稍加改变后的应用,而是消化吸收后通过对一些特性音及音调要素用交响乐配器中各种发展手法来呈现的。
三、交响组曲《乔家大院》对山西民间音乐的汲取与再创作(一)山西民歌主题序曲中《远情》的唱腔,这一曲调是作者运用民歌《交城山》中许多特征音创作而成。
《远情》当中la sol升fa mi mi re 是吸取《交城山》中la sol 升fa mi ,re mi la sol re 中的特征音加花、变形后写出的,其中sol do re是山西民歌的特性音列,乐章的开始运用这个旋律音型,显示出浓郁的山西特色。
《立志》中弦乐的A段主题是从祁太秧歌《看秧歌》中发展而来。
对比我们发现,《立志》中re sol升fa,mi升fa mi re 的旋律音乐是作者提炼《看秧歌》中xi sol升fa mi 升fa re后直接引用并融入其中创作完成的。
交响组曲《大宅门》《乔家大院》赏析
![交响组曲《大宅门》《乔家大院》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1a6bcf0c22590102029d22.png)
交响组曲《大宅门》《乔家大院》赏析音乐无国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这些话我们并不陌生。
作为一名普通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注视得最多的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老师的音乐作品。
赵季平出生于艺术之家,曾开创“长安画派”,他自小就受到了良好艺术熏陶,且自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又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扎实的作曲功底,使他成为当代中国最成功的把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交响乐打造得中西合璧,水乳交融且挥洒自如的第一人。
他的作品,既有民族音乐的精深华美,又不乏西方交响乐的气势恢宏,而鲜明的民族性正是他独有的成功标志。
赵季平老师为数十部影视剧作曲配乐,是目前国内乐坛上获奖最多、奖项最高的作曲家。
但在其众多的影视音乐作品中,单单挑出电视剧《大宅门》、《乔家大院》的音乐改编成交响组曲,可见,他对两剧音乐的偏爱与情有独钟。
大宅门音乐主题凸现出浓郁的“京城文化”精髓,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电视剧《大宅门》是著名作曲家郭宝昌倾力打造的作品。
该剧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典型地表现了京城老字号“百草厅”几代人兴衰乐苦的奋斗历程,既有清朝末期的夹缝求生,又有军阀混战的惨淡经营,更有外敌入侵铁蹄之下的白景琦为代表的铮铮铁骨所无处不在的民族气节。
面对这么一部鸿篇巨制,赵季平老师没有用气势宏大的交响乐,而是出人意料的用京胡作为这部大剧的开篇音乐:,有如国画里的写意手法,简洁明快地把第一音乐主题朴实无华地叙述出来,而那淡淡的京胡弦子下流淌出来的京腔京韵和厚重的京城风情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在以后的四十集剧情里,这个主题音乐或以京胡、或以琵琶并加之板鼓、小锣和钹多次以变奏形式出现,对烘托剧情张弛、刻画人物内心矛盾冲突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极大增强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再看《大宅门》的第二主题音乐:,这个主题音乐,则是完全采用了西方管弦乐气势磅礴的音响效果,在白母下葬与景琦三叔惨死时反复出现,旋律庄严厚重、催人泪下并使人热血沸腾,而使白母的刚毅不屈、德高望重的形象更为丰满感人,景琦三叔一生虽瑕疵不少,但关键时宁死不做汉奸的民族气节得到诠释与升华,高尚人品与民族大义交织,厚重的音响与优美的旋律共鸣,感人肺腑,余音绕梁不止。
乐坛神笔——赵季平
![乐坛神笔——赵季平](https://img.taocdn.com/s3/m/035b09a08bd63186bdebbc06.png)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乐坛神笔——赵季平张玮茜 山东大学(威海)[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175-01提起赵季平一些非音乐爱好者或许不太了解,但若提到一些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如《大宅门》、《乔家大院》、《红高粱》,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均由赵季平先生为其进行影视配乐,他的音乐作品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力,并以流传广泛、雅俗共赏而著称,很多人习惯称之为“影视音乐作曲家”,可以说赵季平与中国的电影成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一、《大宅门》与《大宅门写意——卢沟晓月》民族管弦乐《大宅门写意-卢沟晓月》作于2002年,原是为风靡世界各地华人的电视剧《大宅门》所作配乐。
后作曲家将电视剧中的音乐主题改写成这部民族乐队作品,又加了一个副题「卢沟晓月」,以突显京城的风格和韵律。
该剧讲述了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
赵季平的写作意识中,他认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影视作品,既要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又要有现代意识,因此在赵季平的影视音乐作品中是带有很浓烈的民族特色的,例如《大宅门》的主题歌就融入了京韵大鼓与京剧的结合。
2001年电视连续剧播出之后,出现了大宅门热。
电视剧中凡是出现了京胡的地方都精妙地烘托了浓郁的京韵京腔,京胡清脆明亮的音色、强厚的穿透力都完美地体现了京剧的特色,给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的是这一段京剧只给杨九红,其他人都没有,只要杨九红一出现,必定会有一段京胡,而此曲则取自《柳青娘》的精华,风流婉转情意绵绵,将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由此可见赵季平对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的厉害之处。
二、《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是清代晋商代表人物乔治庸的宅院。
该剧以乔家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在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
《乔家大院》是由赵季平老师根据自己所创作的同名电视剧音乐改写而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d12f6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f.png)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尹良作曲的一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交响乐作品。
该作品以富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表达了乔家大院的雄厚底蕴和悠久历史,展现了辽阔的乡村风貌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本文将对《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进行作品分析,从乐曲的结构、旋律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乐曲的结构《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完整的交响乐作品,乐曲的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
整个乐曲分为引子、主题一、主题二、咏叹调和终曲等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音乐特色。
在整个乐曲中,尹良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衔接和发展等手法,使整个乐曲呈现出丰富的音乐形式和深厚的内涵。
二、乐曲的旋律《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旋律富有中国特色,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和现代交响乐的表现手法。
在乐曲中,尹良巧妙地运用了中国民族乐器的独奏和合奏,如二胡、琵琶、笛子等,使整个乐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民族气息。
在乐曲的旋律构思上,“第六乐章:远情”部分运用了大量具有亲切感和感染力的旋律,在韵律上轻快明快,既有浓郁的乡土风情,又有辽阔的大气和深刻的表达力。
尤其是在乐曲的高潮部分,尹良运用了激情澎湃的音乐语言,使整个乐曲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通过这种旋律的设计,尹良成功地展现了乔家大院的宏大气势和独特魅力,使整个乐曲充满了感人的音乐魅力和情感张力。
三、乐曲的表现手法在《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中,尹良巧妙地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使整个乐曲呈现出生动的音乐形象和深刻的表达力。
在乐曲的编配上,尹良充分发挥了交响乐队的合奏和独奏的效果,使乐曲具有浑厚的音响效果和丰富的音乐层次。
尹良还巧妙地运用了变化多端的节奏、和声和对位等手法,使整个乐曲具有丰富的音乐韵味和动人的节奏感。
通过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尹良成功地展现了乔家大院的雄厚底蕴和悠久历史,使整个乐曲充满了生动的音乐表达和情感共鸣。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https://img.taocdn.com/s3/m/dd6b430ae87101f69e319539.png)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是著名作曲家赵季平音乐生涯的扛鼎之作,是我国第一部以商业文化为题材的中西合璧的交响组曲,其精神内涵是——爱国、诚信、创新、进取。
作品以民族交响乐的形式表现晋商精神,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
在乐器的安排上,除了传统的民族乐器外,还采用了具有浓郁山西地方特色乐器的晋胡、二股弦,使之与交响乐队结合,完美地交融了中西方音乐。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分为《序曲》、《立志》《爱情》、《商路》、《炼狱》、《远情》六个乐章。
二胡独奏邓建栋。
作品保持民族性的同时体现时代性,音乐形象丰满传神,音乐画面古朴清新,达到了雅俗共赏、美善统一的境界。
第一乐章序曲:整个音乐的主题在序曲中得以全面展开,不同力度的演奏和不同乐器的交叉对比勾勒了主人公的奋斗经历。
同时让观众重温了电视剧《乔家大院》起伏跌宕的感人情节。
第二乐章立志:音乐以富有弹性的内在节奏和干练有力的弦乐支撑,勾勒出年轻主人公在家族濒临破败的危机关头担起重振家业的重担,诚信经商的晋商理念在年轻主人公心底根植萌生。
第三乐章爱情:旋律优美动听为主线条,苦涩、凄怆的基调贯穿音乐始终,乐队与独奏乐器问答式演奏,让听众从音乐中感受主人公坎坷甜蜜的爱情世界。
第四乐章商路:音乐以明亮为中心,并且在有律动的节奏中逐渐丰满壮大,给人以向上的冲击力,“货通天下”的壮志情怀通过听觉表达出来,在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升华。
第五乐章炼狱:板块状的音乐结构,基调沉重。
和之前乐段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主人公人生起起落落的写照;同时,音乐又是大线条的,它通过不同调性逐渐靠近主题音乐,表现主人公历尽磨难,为理想不屈不挠的晋商性格,也是晋商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乐章远情:以“女声独唱”为主,和序曲相呼应,用丰满和声渲染和重复主题,音乐在此推向高潮。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第三乐章创作技法分析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第三乐章创作技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d8925df78a6529647d537f.png)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第三乐章创作技法分析作者:周韵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1期【摘要】交响组曲《乔家大院》是作曲家赵季平先生把山西民间音乐的素材、传统作曲技法及民间器乐,与西洋作曲技法巧妙结合,创作而成的一部既饱含山西民族地域特征,又不失西方交响乐宏大气势的作品。
该作品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给我们运用民间音乐素材进行专业音乐创作提供了示范作用。
【关键词】赵季平;乔家大院;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创作,作品以作曲家为同名电视剧《乔家大院》创作的音乐为基础和素材改编而成。
作品的六个乐章:序曲、立志、爱情、商路、炼狱、远情,把鲜活的人物性格、缠绵的爱情、跌宕的剧情融汇在音乐当中,描绘出一幅幅满溢山西民间风情且意境深远的画卷。
下文选取了交响组曲第三乐章《爱情》,对作曲家的创作技法进行分析。
一、曲式《乔家大院》第三乐章《爱情》,有慢板(Lento)和快板(Allegro)两种速度变化,曲式结构为五部倒装再现曲式,曲式图如下:二、旋法(一)借鉴民歌素材第三乐章《爱情》中A段的主题由《乔家大院》电视剧音乐“江雪瑛音乐主题”发展而成,音乐素材来源于山西民歌《看秧歌》,同时也把握住了山西祁太秧歌的旋法特征。
(1)乐曲开始采用强拍弱起。
(2)旋律中多出现四度、六度、七度、八度的音程跳进。
A段主题就出现了四度、六度、七度、八度的跳进,起伏较大的旋律就如主人公跌宕的感情,哀婉动人,紧扣心弦。
(3)偏音频繁使用,如在《看秧歌》和A段主题中,变宫音以经过音的形式出现在旋律当中。
(4)以6、3、1为骨干音。
作曲家并非简单地套用秧歌曲调,而是巧妙地借鉴,把握住地域的风格而后把特性的素材加以运用到创作当中。
原民歌为欢快的歌曲,节奏更快,多用十六分音符,而在A段主题中音乐节奏缓慢,且多长时值的音符,主题上句旋律走向更平缓,减少了《看秧歌》中频繁的四五度音程跳跃。
节奏的拉长与速度的放慢更贴切地表现出凄怨哀婉、甜蜜而又苦涩的爱情,这种变化下仍旧充满了山西音乐的韵味。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c3c75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c.png)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由著名作曲家赵孟頫创作的一首交响乐曲,该乐曲以乔家大院为灵感来源,展现了中国古建筑之美和古老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从音乐结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对这首交响乐曲进行深入分析。
从音乐结构来看,《远情》这一乐章采用自由奏鸣曲式,又称为ABAC结构。
整个乐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A部分为主题的呈现,第二部分B部分为中间部分的铺垫,第三部分C部分为主题的再现。
在A部分中,乐曲开始以温柔的音响描绘出远方的景象,带给听众深深的思考;B部分则以较为动感的音符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描述远方的人们的热情与活力;C部分呈现了A部分的主题再现,并在旋律上进行了变异,体现了作曲家对远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整个乐章结构严谨,音乐过渡自然,情感表达明确。
从旋律上来看,《远情》的主旋律优美动人,整个旋律线条流畅自然。
赵孟頫在乐曲中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采用了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吉他、琵琶等乐器,使得乐曲在旋律上充满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味。
乐曲中的和声运用也非常丰富多彩,极富情感表达力。
整个旋律不断变化,时而动感奔放,时而悠扬缠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节奏的处理也是《远情》乐曲的一大亮点。
赵孟頫在乐曲中运用了多种不同的节奏,如快速的小节奏和缓慢的大节奏,使得整个乐曲充满了活力和节奏感。
尤其是在B部分中,节奏起到了推动乐曲情感发展的作用,让听众能够真正感受到远方情感的奔放和深情。
情感表达是一首优秀乐曲的灵魂所在,《远情》在情感表达上更是令人折服。
赵孟頫通过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方面的处理,将远方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个乐曲中充满了对远方的眷恋、深情和向往,让人听后仿佛就置身于迷人的远方景象之中。
尤其是乐曲中的高潮部分,赵孟頫通过乐曲的编排和音乐的发展,将远方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听众在情感上获得了充分的共鸣。
一部凄美壮烈的民族史诗——评赵季平《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
![一部凄美壮烈的民族史诗——评赵季平《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https://img.taocdn.com/s3/m/a9cb5d9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d.png)
一部凄美壮烈的民族史诗——评赵季平《民族交响组曲——
乔家大院》
施雪钧
【期刊名称】《音乐爱好者》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我想,赵季平《乔家大院》的音乐,应该是那时诞生的。
要不,旋律中,哪会有“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的光辉吐露?听《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音乐的灵魂仿佛站在我的面前。
这部长度为三十四分钟的作品,从谭晶那句凄美深情的“尘缘苦短,叹人间路长……”开始那一刻,音乐中所表现出的深度的人性与纯净、凄美与壮烈,震撼着人心,冲击着灵魂,使人沉浮于旋律的情感之中难以自拔。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施雪钧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2
【相关文献】
1.赵季平《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调式运用 [J], 王安军
2.赵季平《乔家大院》民族交响组曲探讨 [J], 胡志勇
3.彩墨绚烂谱华章——从《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看赵季平影视音乐创作配器 [J],
王安军
4.赵季平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音乐分析 [J], 宋曼曼
5.水墨重彩总相宜——赵季平《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和声运用 [J], 王安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dd4710680203d8ce2f24d1.png)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作者:李子亭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03期【摘要】《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由赵季平先生作曲,易茗先生作词,是为电视剧《乔家大院》创作的一部影视音乐交响作品,也是赵季平先生影视音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作为本民族交响组曲的最后一个乐章,旋律动听流畅,歌词感人肺腑,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别具山西民间音乐特色。
本文以《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为研究对象,此作品简介、创作背景、创作特征和艺术特色这几个方面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作品的创作特征、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为读者理解该作品以及如何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创作特征;艺术特色;情感内涵【中图分类号】J676;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 (2020)03-0076-03【本文著录格式】李子亭.《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J].北方音乐,2020,02(03):76-78.1976年到21世纪初,是我国交响乐蓬勃发展的阶段,各种交响乐形式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包括本文要提到的“交响组曲”。
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交响组曲》作为赵季平先生影视音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多年来坚持走民族化交响乐创作道路的思想和他精神世界浓郁的故土情结,研究该作品对于探讨如何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很有意义。
(一)作曲家简介赵季平,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1945年8月生于甘肃省平凉市,先后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他是广袤的黄土地上养育的音乐骄子,也是一位身兼数职,一直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而奔走的社会活动家。
是目前我国影视音乐界获奖最多、奖次最高的音乐家,被称为“中国音乐界里程碑式的人物”,创作了《好汉歌》《天时地利人和》《笑傲江湖》《还我一个太平天下》等音乐佳作。
论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的创作特征及艺术风格
![论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的创作特征及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5b0af6b6b9f3f90f76c61b68.png)
58Leabharlann (三)配器特点 在整个交响组曲的配器中,作曲家巧妙的加入晋胡、二股弦, 表现出浓重的民族韵味及晋中地区的民间特色。这种加入色彩性乐 器的配器手法,将人带入到音乐的情景,并表现出历史沧桑的画 面。在二股弦与管弦乐队的配器方面,作曲家巧妙的将两者结合处 理,二股弦以强力度的中景形式在管弦乐队弱力度远景的陪衬下出 现,两者动静结合,使得音乐更为流动。 三、《乔家大院》的创作特征和艺术风格 在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的创作方面,作曲家对作品的曲式结 构、旋律发展手法、配器等内容进行了新的创新,并将现代的作曲 技法与传统技法相融合,完美的诠释了作品的内容,赋予了作品的 新的逻辑性、思想性;在艺术风格方面,作曲家巧妙的将民族因素 运用其中,充分的表现出作品的民族性。 (一)创作特征 在音乐发展手法方面,作曲家运用三音组(G、A、D)的核心 动机贯穿全曲,以移调、模进、重组等的方式,将核心动机充分的 发展;在调式调性方面,作曲家没有运用传统共同和弦的转调的手 法,而是采用导音级进式的转调手法;在曲式结构方面,以多段式 的发展手法组成三部曲式,整体呈现出“起承转合”的形式;在和 声方面,广泛的运用三度、五度叠置的特点,横向进行上弱化了和 声的功能进行,强调了和声的色彩性;在配器方面,合理的运用民 族色彩性乐器,渲染了音乐的情感。 (二)艺术风格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的音乐素材取材与山西民间音乐,作曲 家以娴熟的创作手法、丰富的创作经验,巧妙地运用色彩性乐器、 人声、管弦乐队,营造出新的“交响乐民族化”的效果,充分地表 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和谐美、朴素美”。同时,色彩性乐器的晋 胡和二股弦与交响乐队的结合,也使得作品的民族性与艺术性完美 融合。整部作品中不同性格的主题在交响套曲中强烈的对比,也为 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四、结语 作曲家采用中西融合的创作方式,巧妙地用音乐表现了作品的 内容,为我们展现了如何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交响曲这一体 裁,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经验和参考的价值。同时,作品一经上演 所获得的极大成功,也充分地体现了采用本民族的历史素材创作的 恰当性和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是中国音乐创作的土壤和基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组曲《大宅门》《乔家大院》赏析
音乐无国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这些话我们并不陌生。
作为一名普通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注视得最多的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老师的音乐作品。
赵季平出生于艺术之家,曾开创“长安画派”,他自小就受到了良好艺术熏陶,且自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又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扎实的作曲功底,使他成为当代中国最成功的把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交响乐打造得中西合璧,水乳交融且挥洒自如的第一人。
他的作品,既有民族音乐的精深华美,又不乏西方交响乐的气势恢宏,而鲜明的民族性正是他独有的成功标志。
赵季平老师为数十部影视剧作曲配乐,是目前国内乐坛上获奖最多、奖项最高的作曲家。
但在其众多的影视音乐作品中,单单挑出电视剧《大宅门》、《乔家大院》的音乐改编成交响组曲,可见,他对两剧音乐的偏爱与情有独钟。
大宅门音乐主题凸现出浓郁的“京城文化”精髓,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电视剧《大宅门》是著名作曲家郭宝昌倾力打造的作品。
该剧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典型地表现了京城老字号“百草厅”几代人兴衰乐苦的奋斗历程,既有清朝末期的夹缝求生,又有军阀混战的惨淡经营,更有外敌入侵铁蹄之下的白景琦为代表的铮铮铁骨所无处不在的民族气节。
面对这么一部鸿篇巨制,赵季平老师没有用气势宏大的交响乐,而是出人意料的用京胡作为这部大
剧的开篇音乐:,有如国画里的写意手法,简洁明快地把第一音乐
主题朴实无华地叙述出来,而那淡淡的京胡弦子下流淌出来的京腔京韵和厚重的京城风情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在以后的四十集剧情里,这个主题音乐或以京胡、或以琵琶并加之板鼓、小锣和钹多次以变奏形式出现,对烘托剧情张弛、刻画人物内心矛盾冲突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极大增强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再看《大宅门》的第二主题音乐:
,这个主题音乐,则是完全采用了西方管弦乐气势磅礴的音响效果,在白母下葬与景琦三叔惨死时反复出现,旋律庄严厚重、催人泪下并使人热血沸腾,而使白母的刚毅不屈、德高望重的形象更为丰满感人,景琦三叔一生虽瑕疵不少,但关键时宁死不做汉奸的民族
气节得到诠释与升华,高尚人品与民族大义交织,厚重的音响与优
美的旋律共鸣,感人肺腑,余音绕梁不止。
第三主题《乱世风云乱世情》,由女高音歌唱家胡晓晴演唱的主题曲如泣如杜鹃:“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乱世风云乱世情……”在如泣如诉的歌声里,特别突出了“这一身傲骨敲起来铮铮地响”的属于白景琦的性格特征和民族气节,对全剧的音乐做了极佳的总结收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首主题曲的过门里,如疾风骤雨般
的京胡演奏,重现了第一音乐主题的旋律变奏,使全剧音乐更显从
容自如、首尾呼应,相得益彰,优美完整。
赵季平老师在将电视剧《大宅门》音乐改编为交响组曲时,没有
作太大的改变与重写,基本上是沿着本文浅析的三个主题音乐顺序和旋律进行,只是对一些华彩乐段进行了强调与反复,使之在
强调中得到扩展,扩展中得以升华,从而使百年“乱世风云乱世情”的感叹在我们的耳畔经久回荡,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引起沉思、回味与共鸣。
《乔家大院》:凝重、凄美、挣扎、苦斗的交响诗;晋商、晋风、诚实、信用的风情画相对《大宅门》而言,赵季平老师似乎更为看重《乔家大院》,他在根据自己为电视剧《乔家大院》谱写的音乐基础上,对整个交响组曲进行了更为精心的谋篇布局,全曲在原音乐的主旋律之上,进行了旋律补充扩展,音律节奏上更富变化,
全曲分为《序曲》、《立志》、《爱情》、《商路》、《炼狱》、《远情》六个乐章。
毫无疑问,相对《大宅门》而言,交响组曲《乔家大院》在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交响乐队的融合上达到了一个更加完美的高度,
中国民乐在各个乐章及乐段甚至是乐句上的运用,恰到好处,极为经典。
赵季平在交响乐中,大量使用了具有浓郁山西地方特色的
晋胡、二股弦与交响乐队结合,以独具特色的演奏,很好的表现了山西的风情,绘声绘色的勾勒出了一副晋地的风情画。
大师对作品的理解往往都独具匠心,赵季平老师在处理《乔家大院》时与《大宅门》不同的是,以深沉厚重等等大提琴奏出主题歌《远情》的引子: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谭晶演唱的《远情》“尘缘苦短叹人间路长,
不能够为我细思量。
繁华瞬间如梦幻一场,世上人有几番空忙……”便揭开了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的序曲.
在《立志》、《爱情》、《商路》、《炼狱》四个乐章里,赵季平老师在原创旋律的框架内进行了精雕细刻的创作,特别是突出了二胡独奏的乐段,首次运用了二胡独奏引领交响乐队演译诠释中国民族音乐旋律组成的晋地晋风晋情的手段,成功开启了民族音乐
与交响乐队水乳交融、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先河,而中国顶尖级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如歌如诉的经咱细腻的独奏为整部交响组曲的完美效果增色不少。
本文还想就谭晶演唱的《远情》赘述几句,谭晶是我国歌坛上少有的集通俗、美声、民族唱法于一身的极具潜力的青年歌唱家,她的歌声流畅、婉约、抒情、高亢,她在《远情》里从“登临远望水迷茫”到“留住所爱,留住所想,留住一梦相伴日月长,”从彷徨、徘徊到爱情的远方之瞭望,让人倍感叩人心魄且荡气回肠,难怪受
到赵季平老师的亲眯与倚重。
读一本好书,犹如与一位智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听《大宅门》、《乔家大院》这般优美的交响乐,不仅仅是听觉上的极大享受,而且心灵亦为之震撼,灵魂也为之受到洗礼。
有评论家说:赵季平的《乔家大院》是继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后的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我们热切期待赵季平老师创作更多的优美音乐作品问世,为繁
荣民族音乐作出更大贡献!
(注:文中所引曲谱,系记忆所写,谬误处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