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三篇
【导语】《⽐的意义》是在学⽣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题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理解⽐的意义,学会⽐的读写法,掌握⽐的各部分名称及求⽐值的⽅法。
2、弄清⽐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较、分析、抽象、概括和⾃主学习的能⼒,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红粉笔、五⽀⽩粉笔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1⽇是祖国⼏周岁的⽣⽇吗?56年前的10⽉1⽇,五星红旗第⼀次在天安门⼴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位中国⼈为之⾃豪。
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出⼀⾯国旗: 3、判断:⼩强⾝⾼1⽶,他的爸爸⾝⾼173厘⽶,⼩强和爸爸⾝⾼⽐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单位名称要相同。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去年奥运会中国⼥排在⾸场⽐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排风采。
这⾥的3∶0表⽰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相同吗?为什么? 强调:这⾥的3∶0是表⽰两个队各赢了⼏局,不是相除关系,⽽今天学的⽐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何⽐——黄⾦分割,它的⽐值⼤约是0.618,⽐⼤约为2∶3。
介绍:黄⾦割应⽤⾮常⼴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是2⽐3,接近黄⾦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活中还有很多地⽅⽤到黄⾦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长与腿长的⽐符合黄⾦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分割运⽤到发型设计中去。
……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篇⼆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数学课本第⼗⼀册“⽐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比进行数值比较。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比的概念,了解比的意义。
2.学会运用比进行数值比较。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理解多种情境下比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比的概念和意义的图例,以及比较大小的实例。
2.教具:比较用具、数字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3.课堂环境:保证课堂秩序,便于学生专心听讲。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比喻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讲解比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比的实际意义。
3.给学生一些例子,让他们通过比的方法进行大小比较。
4.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些比较大小的问题,强化学生对比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确保学生掌握了比的概念。
2.继续讲解比的应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比进行大小比较。
3.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问题,要求运用比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总结:归纳比的意义和应用,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应用。
六、课堂练习1.比较以下各组数的大小:2和3,5和7,10和15。
2.小明今天跑了1.2公里,小华跑了0.8公里,问谁跑得更远?3.用比的方法判断以下两个图形的大小:△ABC 和△DFE。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未能完成的题目。
2.观察生活中的大小比较,并用比的方式进行描述。
3.思考如何用比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你和朋友一起完成了一项任务,你完成的部分是他的2倍,你们完成的任务谁更多?八、教学反思1.通过本课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和意义?2.学生在运用比进行问题解决时是否灵活?3.对于学生的反馈和问题,下节课应该如何调整教学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过程、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反思等内容,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优秀3篇】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5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活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对,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更是我国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形象大使。
动物园的叔叔正在科学的喂养大熊猫呢!出示信息窗一,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认真阅读信息。
活动二:借助天平理解等式。
分组实验:①天平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可以用式子10<20表示;②在左盘再放上1个1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用等式10克+10克=20克表示。
分组实验: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不知重量的方木块,右盘放一个50克的砝码,一成天平平衡,用等式20+=50表示。
小结: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活动三:概括方程的意义。
师: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20=70、2=150、3+10=100,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谈想法??小结:像+20=70、2=150、3+10=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活动四: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想一想,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小结:方程的范围比较小,等式的范围比较大,方程只是等式的一部分。
活动七:自主练习1、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
师:你认为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小结:同时具备“含有未知数”、“相等的式子”这两个条件才是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引导学生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说出判断的依据。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14篇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14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通过观察、测量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关系。
4、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小数学概念。
2、小数表示形式。
3、理解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2、教室窗户的宽是米;3、一份汴梁晚报价格是元4、每度电的价格是元。
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千克。
6、奥运冠军刘翔的身高是米,体重是千克。
问题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需要用小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在读一读这些小数,在读的过程之中,如果有错误,教师当即指导。
问题:1、这些都是小数,你知道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呢?2、关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小数的意义。
(揭示课题)这样的设计在于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新授部分米表示什么意义?谁来说说(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完整说:刚才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米。
谁也来就像这样完整说一说。
师:这就是米的意义。
对照板书中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反之,一位小数也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问题:十分之五等于多少?等于多少?我们过去三年级所认识的米、米以及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数,那么1米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米。
问:谁愿意再来说说米的意义。
学生完整地说出: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米。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这5篇《比的意义》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比的意义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吗?(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
宽与面积(长与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2023秋)
-在理解比的抽象概念时,可以通过图形、物品等具体事物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在比的表示方法的转换上,可以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将一种表示方法转换为另一种,如将3:4转换为分数线表示,得到3/4。
-对于比值不变性质的应用,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如“如果小明和小红每人都增加了2个苹果,他们的苹果数量比是多少?”来引导学生理解。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打算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比的性质和应用。此外,我还计划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反思,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反思,我相信能够不断优化我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比的意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比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比的基本性质。对于难点部分,比如比的性质,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身高、体重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小石子或计数棒来演示比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应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比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树立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4.强化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计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比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注重评价与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根据课堂所学,自己设计一道与比有关的实际问题,并列出解题步骤。
2.提高题:
(1)课本第45页第4题,分析问题,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并解释解题思路。
(2)尝试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家庭成员的身高比较、水果的重量比较等,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3.拓展题:
(1)查阅资料,了解比在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并整理成一篇短文,与同学分享。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六年级比的意义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六年级教材:《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性质,能正确运用比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比的意义。
2. 掌握比的性质。
教学难点:1. 比的意义的理解。
2. 比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具(如卡片、实物等)。
2. 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找出图中的物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相同点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某些方面相同,不同点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某些方面不同。
”二、新课讲解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意义,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分数的意义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比的意义:“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通常用冒号(:)表示。
”3. 教师举例说明比的意义,如:5:3表示5与3的比值为5/3。
三、比的性质1. 教师讲解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理解比的性质。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纠正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性质,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比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比的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比的应用:“比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比例、百分比、折扣等。
”2.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理解比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比的意义》教案【4篇】
《比的意义》教案【4篇】《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使学生知道约数、倍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使学生知道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自然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加强操作、直观沟通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增加练习来突破难点。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约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整数、约数和倍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1、师:谁能说说整数的含义?出示:23÷7=3...26÷5=1.15÷3=524÷2=12教师:这4个算式中,哪个算式中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为什么前两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让学生观察算式,说说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整数,谁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能被b整除”?教师:a的约数还可以叫做什么?让学生用两种说法说说:15÷3=5和24÷2=12教师: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1)被除数和除数必须是整数,而且除数不等于0。
(2)商必须是整数。
(3)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师: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区别“除尽”与“整除”师:像6÷5=1.2这样的除法,一般说6能被5除尽。
被除数和除数商整除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除尽不一定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二、新课1、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在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这两个数还有另一种关系(板书:约数和倍数)让学生看50页关于约数和倍数。
教师: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有约数和倍数关系?(整除)能单独说一个数是约数或一个数是倍数吗?“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是什么意思?:在说倍数(或约数0时,必须说某数是某数的倍数(或约数),不能单独说某数是倍数(或约数)。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过程:活动一1、情境引入:出示一面国旗联合国旗的图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
这是扬利伟在飞船上向人们展示的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联合国国旗的图案,这个图案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新的方法。
这就是比(板书课题)活动二:1、教学比的意义。
有时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与长的比是10比15。
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千米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你能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吗?3、小组讨论,你是怎么理解比的意义?得出: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4、比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1)介绍比号、比表示的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①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44的内容。
③介绍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方法,并板书。
5、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1)比、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a:b=ab=区别:比表示两个数关系的式子,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2)那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呢?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足球赛中记录的2: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需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一个比。
(3)比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写成分数形式。
(4)质疑:对本节课的内容你又不清楚的地方吗?活动三1.填空:(1)完成一项工程,甲8天完成,乙12天完成,甲乙两人工作时间的比是():()。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对于比的意义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7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指出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接着通过两个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
教材这里强调的是两个数量的比,并联系比的概念说明,百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比,所以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较后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教学难点: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准备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小黑板或投影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1)在12届亚运会中各国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国家占23.8%。
(2)五(三)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85%的人获优秀成绩,15%的人成绩达标。
2、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你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这节课就来研究。
活动(二)探究新课1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六年级三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17/100、3/20分别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倍数关系)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容易看出。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1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77、78页及练习十八的内容。
2)、收集生活中应用到百分数地方的知识。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的优点。
教育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的应用意识。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科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7、78页及练习十八的内容。
学情分析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通过类比类推理解思路。
根据学生学段的特点,教学中应开放课堂,推广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熟知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区别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意义。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引用从百度搜索的相关知识)学法:合作探究,自主交流教学准备1)、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材料,找到了很多教案作为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3篇】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优秀3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内容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及各部分的名称。
2、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播放“神舟”五号顺利升空课件。
播报:202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出示两面国旗:两面国旗都是长15cm,宽10cm。
)2、提问: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1)用比多比少的方法来表示:长比宽多5cm,宽比长少5cm。
(2)用倍数关系来表示:长是宽的3/2,宽是长的2/3。
3、导入新课:在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除了可以用“多多少、少多少、几倍、几分之几”来描述外,还可以用“比”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活动一】比的意义学习方式:独立自学、汇报交流学习任务1、同类量的比。
(1)启发:除了用已经学过的这些方法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外,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2)自学课本第48页的内容。
(3)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10比15。
(4)指出: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这样的两个比我们称为同类的比。
2、不同类量的比。
(1)出示数据,列式求飞船的速度:42252÷90。
(2)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提问: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能不能用比来表示呢?应该怎样表示呢?(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3)提问:路程和时间是不是同类的量?(4)指出: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的求出比值;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这样两个问题。
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km,汽车行驶100分钟可以到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二)探索新知播放“天宫一号”发射过程视频。
出示教材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国旗提问:这面国旗就是杨利伟叔叔展示的国旗,长15 cm,宽10 cm。
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预设1:长比宽多几厘米宽比长少几厘米15-10=5(cm)预设2:长是宽的几倍15÷10预设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追问1: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请同学们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追问2: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字的顺序吗介绍“神州”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引导学生用比来表示。
提问:比较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预设:相同点,都用除法,又都能说成几比几。
不同点,第一个例子中的比是同类量的比,第二个例子中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是速度。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5篇)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5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教学过程:活动一: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国旗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
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活动二;(一)探究同类量的比;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
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活动三: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
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⑴、比的读、写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⑵、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⑶、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⑷、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引导学生起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板书。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比的意义》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的意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的意义》教案 1教学目的:1、使同学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同学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同学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同学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6:3和8:4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假如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3)让同学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同学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
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关键:理解一个比中各部分量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导语:神话总是在人们期待中变成现实,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那精彩的一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请同学们把书轻翻到第43页看书中的插图。
此时画面中航天英雄杨利伟向人们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师:这两面国旗都是长375px、宽250px,根据这两个条件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生自由汇报:①15÷10 表示长是宽的几倍。
②10÷15 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③15-10 表示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教师小结:表示这样的两个数量关系可以用减法,也可以用除法。
在用除法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还可以用比的方式。
怎么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
板书:比的意义2、出示学习目标:⑴理解比的意义。
⑵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
⑶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二、解决问题(一)、出示自学提示:⑴看书自学第43----44页,思考:什么是比?你能结合书中的例子谈谈你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吗?⑵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比值呢?用序号①②③……标出你学会的内容。
⑶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二)、学生自学汇报1、师:15÷10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10÷15表示什么?也可以说成谁与谁的比呢?生: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教师小结:长和宽表示长度,是同类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0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例1、例2教学认识比的意义。
认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先引导学生分别认识同类量的比(例1)和不同类量的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
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在例1、例2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中,教材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尝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并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练习十三中的5个练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的意义、比值以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进行了合理操练,且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可见,教材的有序排列和呈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准确地理解比较的意义,在比较、除法、分数之间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具体情境中比较级的含义,掌握比较级的读写方法,知道比较级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
(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揭示题目简明扼要,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相关讨论,导入学生对理解比和认知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程的学习对象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5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46页—47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求比值。
2、在引导学生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
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回忆生活素材,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经常有同学说谁比谁高点,谁比谁矮点。
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比较数量。
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长、宽各大约是多少米?生:长大约是4米,宽大约是3米。
师:你们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黑板的面积是多少?生2:黑板的周长是多少?生3:长是宽的几倍?板书:4÷1生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1÷4师: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除法对黑板的长和宽进行比较,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
(板书:比)[评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导入新课时,教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教室里的各种素材引入课题,不仅是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
二、充分感知,建构意义1、整理生活素材师:如长是宽的几倍,除了用4÷1来比较,还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4比1。
(板书:4÷1=4:1)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除了用1÷4来比较,还可以说成什么呢?(1÷4=1:4)师:同学们用刚才调查方法,说说教室各种事物还能得到什么数据。
你还能把它们用比的形式说一说吗?生1:我班男同学人数是32人,女同学人数是23人。
男生与女生的比是32比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案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
(板书:比)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什么叫比,谁和谁比……)二、自学探究新知1.探究比的概念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出示试一试。
师:1:8表示什么意思?生:1和8表示洗洁液1份,水8份。
师:怎样表示容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生:先求出体积再比较。
课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钟,小伟用了20分钟。
让学生填表。
师: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师:说说900米和15分钟的意义。
生:900米和15分钟分别是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小军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两个量的比?生:小军的速度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师: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生1:除法叫比。
生2:两个数相除叫比。
师:两个数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
多了一种叫法,你觉得“比”字前面加上一个什么字比较妥当?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想一想这个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相除”下面加上着重号,学生齐读比的概念。
)2.自学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等知识。
(学生同桌相互说完后,集体汇报探究。
)生:我学会了比的写法。
(老师指着2比3,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2∶3。
)师:2、3中的符号“∶”是什么呀?生:这是比号。
(板书:比号)师:写比号时,上下两个小圆点要对齐放在中间。
(让学生同桌互相看看比号写得是否正确,并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师(指着2∶3)问:前项后项各是几呀?(学生答后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的读法。
(教师指着2∶3,指名学生试读2比3,然后学生齐读2比3。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想一想,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
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出示出一面国旗:3、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1、去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首场比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女排风采。
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为什么?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
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
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比的意义”教学。
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
(三)、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学习感受。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四)、多层次练习,巩固新知识。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比的意义这节课是开启课。
是比和比例这一单元的知识核心,对以后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47~48页,是该单元的开端。
讲好本节课,可以影响一大面,使教师一开始就掌握教学的主动。
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能理解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求比值。
教学关键: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
针对上述教学目标,可对教材做如下处理:一、复旧迁移,导题定向复旧迁移。
主要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连结点。
即:复习了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为知识的迁移。
为学习比的意义平坡架桥。
然后由除法转化为另外一种比较两种数量的方法,自然导题定向,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具体做法是:1.回答:(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2.列式解答:(生口述,师板演)(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
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3)引入新课刚才复习的这两道题(指板演),都是两种数量进行比较,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的,同学们掌握得很好。
但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两种数量进行比较,还有另外一种方法。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这节课我们要懂得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板书比的意义)二、探索发现,总结规律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实现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比如,教学比的意义的时候,要分如下三个层次进行:1.教学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1)比的意义同学们准确地回答了复习题2中的第1题,用32求出了长是宽的几倍,这是用除法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32也可以写成3比2(板书3比2),表示长和宽的比。
问:谁和谁的比是3比2?(长和宽的比是3比2)。
32可以表示3比2,23可以表示几比几?(2比3),表示谁和谁的比呢?(表示宽和长的比)。
结合第2题,问:1002可以表示为几比几?表示谁和谁的比?(100比2,表示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
)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两个例子,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比?(答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板书)指名读、齐读比的意义。
(3)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板书如下)3......前项∶......比号2......后项=32=1......比值12(4)练习(看幻灯银幕)①说出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4∶7=47=479∶5=95=14513∶9=139=14915∶29=1529=1529②填空。
a.把80本书,分给4个班级,平均每班分到()本书;图书的本数和班级数的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