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教程第3章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第1章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第1章

从威胁对象来分类,可以将威胁划分成物理安全威胁、网络通信威胁、网络服务威胁、网络管理威胁,分别阐述如下。 1.物理安全威胁 网络物理安全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威胁主要有: * 地震、水灾、火灾等造成的整个系统的毁灭。 * 电源故障造成设备断电,甚至导致操作系统引导失败或数据库信息丢失。 * 设备被盗、被毁造成数据丢失或信息泄露。 * 电磁辐射可能造成数据信息被窃取。
1.3.2 网络认证 网络认证是实现网络资源访问控制的前提和依据,是有效保护网络管理对象的重要技术方法。网络认证的作用是标识、鉴别网络资源访问者身份的真实性,防止用户假冒身份访问网络资源。
1.3.3 网络访问控制 网络访问控制是有效保护网络管理对象,使其免受威胁的关键技术方法。其目标主要有两个: (1) 限制非法用户获取或使用网络资源。 (2) 防止合法用户滥用权限,越权访问网络资源。 在网络系统中,存在各种价值的网络资源。这些网络资源一旦受到危害,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网络系统的安全。通过对这些网上资源进行访问控制,可以限制其所受到的威胁,从而保障网络正常运行。例如,在因特网中,采用防火墙可以阻止来自外部网的不必要的访问请求,从而可以避免内部网受到潜在的攻击威胁。
1.3.8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网络系统所遇到的安全威胁往往难以预测,虽然采取了一些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但是由于人为或技术上的缺陷,网络安全事件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既然网络安全事件不能完全消除,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能恢复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
1.3.9 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某项技术,而是依赖于一个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这个体系包括安全组织机构、安全制度、安全管理流程、安全人员意识等。通过安全体系的建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网络的整体安全,满足企业或单位安全发展的要求。

精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

精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
入侵检测的概念入侵是未经授权蓄意尝试访问新,篡改信息、使系统不可用的行为入侵是指违背访问目标的安全策略的行为入侵检测是通过收集操作系统、系统程序、应用程序、网络包等信息,发现系统中违背安全策略或危机系统安全的行为。具有入侵检测功能的系统称为入侵检测系统——IDS
11.1.2 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主体
安全监控器
防火墙性能指标
最大吞吐量传输速率最大规则数并发连接数
第九章 VPN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9.1VPN 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s,VPN)提供了一种在公共网络上实现网络安全保密通信的方法。
9.2VPN安全服务功能
保密性服务完整性服务认证性服务
第十章 漏洞扫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7.5.2访问控制规则
基于用户身份的访问控制规则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规则基于地址的访问控制规则基于时间的访问控制规则基于异常事件的访问控制规则基于服务数量的访问控制规则
7.6访问控制管理过程和内容
访问控制管理过程明确访问控制的管理的资产分析管理资产的安全要求制定访问控制策略实现访问控制策略,建立用户访问身份认证系统,并根据用户的类型,授权用户访问资产运行和文虎访问控制系统,及时调整访问策略最小特权管理用户访问管理口令管理
4.பைடு நூலகம்安全协议
SSL(Secure Socket Layer)是介于应用层和TCP层之间的安全通信协议。主要目的是当两个应用层之间相互通信时,使被传送信息具有保密性和可靠性。SSL由两层协议组成1、SSL纪录协议(用途是将各种不同的较高层次的协议封装后再传送)2、SSL握手协议(为两个应用程序开始传送或接收数据前,提供服务器和客户端间的相互认证,并相互协商决定双方通信使用的加密算法及加密密钥)提供三种服务1、保密性通信2、点对点之间的身份认证3、可靠性通信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第3章第2节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第3章第2节

第3章
3.2身份认证
4. 基于在线手写签名的身份认证技术
典型的在线手写签名验证系统包括4个主要的技术环节: 首先获取签名信息的数据,即经输入设备采集实时的手写签 名信息后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归 一化等操作,目的是将采集到的数据变成适宜于进行特征提 取的形式;接着进行特征提取,从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能 充分反映各人书写风格同时又相对稳定的特征;最后进行特 征匹配和判决,即采用某种判别规则,将提取的特征信息与 标准签名样本进行匹配,得出鉴别结果,此过程是一对一的 匹配过程,即验证输入签名的身份是否属实。
第3章
3.2身份认证
3. RADIUS协议
RADIUS(Remote Address Dial-in User Service)是基于 UDP的访问服务器认证和记账的客户机/服务器型协议。
RADIUS的基本设计组件有认证、授权和记账。RADIUS的 认证与授权结合在一起,其过程为:RADIUS客户机向RADIUS 服务器发送Access-Request包,内容包括用户名、加密口令、 客户机的IP地址、端口号及用户想要启动的会话类型。服务 器收到Access-Request包后在数据库中查询是否有此用户名 的记录。如果没有则加载一个默认的配置文件,或返回一个 Access-Reject消息,内容为拒绝访问的原因。
第3章
3.2身份认证
3.2身份认证
正确识别主体
的身份是十分重要 的,身份认证是指 证实主体的真实身 份与其所声称的身 份是否相符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通过特 定的协议和算法来 实现的,常使用PPP、 TACACS+和Kerberos 等协议来实现身份 认证。
3.2.1身份认证基础
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它能有效防止未 授权用户访问网络资源。身份认证是指证实客户 的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相符的过程。 目前的身份认证主要有三种形式: 1)简单身份认证,如密码和口令; 2)强度身份认证,如公钥/私钥; 3)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如指纹、虹膜、 DNA、声纹和用户的下意识行为。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
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
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离不开数字化的信息系统。

然而,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信息泄露、网络攻击、数据篡改等问题时常发生,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并将其付诸实践,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事情。

首先,信息安全的原理是什么呢?信息安全的原理主要包括保密性、完整性、
可用性三个方面。

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个人、组织或系统所获取。

完整性是指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个人、组织或系统所篡改。

可用性是指信息始终处于可用状态,不受意外或恶意干扰。

这三个原则是信息安全的基石,任何一个都不能缺少。

其次,如何将信息安全的原理付诸实践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信息安全意
识的培训和教育,让每个人都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其次,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对关键信息的保护。

再次,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最后,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演练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深入理解信息安全的原理,并将
其付诸实践,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

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信息安全,做到信息安全工作无小事,时刻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习题答案第3-4章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习题答案第3-4章

1、消息认证是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当接收方收到发送方的报文时,接收方能够验证收到的报文是真实的和未被篡改,即验证消息的发送者是真正的而非假冒的(数据起源认证);同时验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未被篡改、重放或延迟等。

消息认证和信息保密是构成信息系统安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两个不同属性上的问题:即消息认证不能自动提供保密性,保密性也不能自然提供消息认证功能。

2、消息鉴别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MAC是用公开函数和密钥产生一个固定长度的值作为认证标识,并用该标识鉴别信息的完整性。

MAC是消息和密钥的函数,即MAC = C K(M),其中M是可变长的消息,C 是认证函数,K是收发双方共享的密钥,函数值C K(M)是定长的认证码。

认证码被附加到消息后以M‖MAC方式一并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通过重新计算MAC以实现对M的认证。

3、数字签名技术是将摘要信息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收者。

接收者只有用发送者的公钥才能解密被加密的摘要信息,然后用HASH函数对收到的原文产生一个摘要信息,并与解密的摘要信息进行对比,若相同则说明收到的信息完整,在传输过程中未被修改;否则说明信息被修改。

1)签名应与文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防止签名被分割后替换文件,替换签名等形式的伪造。

2)签名者事后不能否认自己的签名。

3)接收者能够验证签名,签名可唯一地生成,可防止其他任何人的伪造。

4)当双方关于签名的真伪发生争执时,一个仲裁者能够解决这种争执。

4、身份认证是指证实主体的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相符的过程。

它通过特定的协议和算法来实现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的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将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用户访问某项资源进行控制,只有规则允许才能访问,违反预定安全规则的访问将被拒绝。

访问控制是为了防止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

5、1)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当被认证对象要求访问提供服务的系统时,提供服务的认证方要求被认证对象提交口令信息,认证方收到口令后,将其与系统中存储的用户口令进行比较,以确认被认证对象是否为合法访问者。

信息安全原理张基温电子教案第3章网络防御

信息安全原理张基温电子教案第3章网络防御
(2)标识符 是发送方分配的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用于标识同一数据报中的各 分组,以便组装。
(3)标志F(Flag) F共占3位: ▪ 第1位恒为0; ▪ 第2位为0时是可分片,为1时是不可分片; ▪ 第3位为0时是最后报片,编为辑课1时件 是非最后报片。
(4)片偏移量FO(Fragment Offset)

15
校验和
首部其余部分
数据部分
(b) UDP数据报格式
(c) ICMP分组的格式
图3.2 其它一些数据包的格式
编辑课件
数据包中可以体现数据包特征的有关字段
(1)源地址(Source Address)和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
它们各表明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目标IP目的地址。根据地址,还可 以判断出数据流的方向:是由外部网络流入内部网络——往内(流 入),还是由内部网络流入外部网络——往外(流出)。
FO占13位,用以标明当前段片在初始IP分组中的位置,目的主机 可以根据FO来重新组合IP分组。
(5)源端口(Source Port)和目的端口(Destination Port)
在TCP和UDP数据包中,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分别表示本地通信端口 和地通信端口。端口号是按照协议类型分配的,所以端口号也表明 了所传输的数据包服务的协议类型。
编辑课件
应用层 SMTP,Telnet,FTP
传输层 TCP,UDP,ICMP
网络层 IP 网络接口层 ATM,Ethernet等
数据
传输层包头 包体
网络层包头
包体
链路层包头
包体
包的封装 数据解包
图3.1 TCP/IP网络中数据包的封装与解包
▪ 图中的虚箭头为发送端的数据封装过程;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作业指导书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 (4)1.1 信息安全概念与体系结构 (4)1.1.1 信息安全定义 (4)1.1.2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4)1.2 常见信息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 (4)1.2.1 常见信息安全威胁 (4)1.2.2 防护措施 (4)第2章密码学基础 (5)2.1 对称加密算法 (5)2.1.1 常见对称加密算法 (5)2.1.2 对称加密算法的应用 (5)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5)2.2.1 常见非对称加密算法 (5)2.2.2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应用 (6)2.3 哈希算法与数字签名 (6)2.3.1 哈希算法 (6)2.3.1.1 常见哈希算法 (6)2.3.2 数字签名 (6)2.3.2.1 数字签名的实现过程 (6)2.3.3 数字签名的作用 (6)第3章认证与访问控制 (6)3.1 认证技术 (6)3.1.1 生物认证 (6)3.1.2 密码认证 (7)3.1.3 令牌认证 (7)3.1.4 双因素认证 (7)3.2 访问控制模型 (7)3.2.1 自主访问控制模型 (7)3.2.2 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7)3.2.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7)3.2.4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模型 (7)3.3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7)3.3.1 身份认证 (7)3.3.2 权限管理 (7)3.3.3 访问控制策略 (8)第4章网络安全协议 (8)4.1 SSL/TLS协议 (8)4.1.1 SSL/TLS协议原理 (8)4.1.2 SSL/TLS协议功能 (8)4.1.3 SSL/TLS协议应用 (8)4.2 IPsec协议 (8)4.2.2 IPsec协议工作原理 (9)4.2.3 IPsec协议应用 (9)4.3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 (9)4.3.1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原理 (9)4.3.2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关键技术 (9)4.3.3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应用 (9)第5章网络攻击与防范 (9)5.1 网络扫描与枚举 (9)5.1.1 网络扫描技术 (9)5.1.2 枚举技术 (10)5.2 漏洞利用与攻击方法 (10)5.2.1 漏洞利用概述 (10)5.2.2 攻击方法 (10)5.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1)5.3.1 防火墙技术 (11)5.3.2 入侵检测系统(IDS) (11)第6章恶意代码与防护 (11)6.1 计算机病毒 (11)6.1.1 病毒的定义与特征 (11)6.1.2 病毒的分类 (12)6.1.3 病毒的传播与感染 (12)6.1.4 病毒的防护措施 (12)6.2 木马与后门 (12)6.2.1 木马的定义与特征 (12)6.2.2 木马的分类 (12)6.2.3 木马的传播与感染 (12)6.2.4 木马的防护措施 (12)6.3 蠕虫与僵尸网络 (12)6.3.1 蠕虫的定义与特征 (13)6.3.2 蠕虫的传播与感染 (13)6.3.3 僵尸网络的定义与特征 (13)6.3.4 蠕虫与僵尸网络的防护措施 (13)第7章应用层安全 (13)7.1 Web安全 (13)7.1.1 基本概念 (13)7.1.2 常见Web攻击类型 (13)7.1.3 Web安全防范措施 (13)7.2 数据库安全 (14)7.2.1 数据库安全概述 (14)7.2.2 数据库安全威胁 (14)7.2.3 数据库安全防范措施 (14)7.3 邮件安全与防护 (14)7.3.1 邮件安全概述 (14)7.3.3 邮件安全防护措施 (14)第8章系统安全 (15)8.1 操作系统安全 (15)8.1.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15)8.1.2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15)8.1.3 操作系统安全实践 (15)8.2 安全配置与基线加固 (15)8.2.1 安全配置概述 (15)8.2.2 安全配置实践 (15)8.2.3 基线加固概述 (15)8.2.4 基线加固实践 (15)8.3 虚拟化与云安全 (15)8.3.1 虚拟化安全概述 (16)8.3.2 虚拟化安全实践 (16)8.3.3 云安全概述 (16)8.3.4 云安全实践 (16)第9章物理安全与应急响应 (16)9.1 物理安全设施 (16)9.1.1 安全区域规划 (16)9.1.2 机房设施安全 (16)9.1.3 网络设备安全 (16)9.2 安全审计与监控 (16)9.2.1 安全审计 (16)9.2.2 安全监控 (16)9.2.3 安全审计与监控的协同作用 (17)9.3 应急响应与处理 (17)9.3.1 应急响应计划 (17)9.3.2 应急响应团队 (17)9.3.3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 (17)9.3.4 事后总结与改进 (17)第10章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7)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法律法规 (17)10.1.1 信息安全策略概述 (17)10.1.2 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17)10.1.3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7)10.1.4 企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遵循 (17)10.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17)10.2.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18)10.2.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8)10.2.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 (18)10.2.4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策略与措施 (18)10.3 信息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8)10.3.1 信息安全培训的意义与目标 (18)10.3.2 信息安全培训内容与方法 (18)10.3.3 信息安全意识提升策略 (18)10.3.4 信息安全培训的实施与评估 (18)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1.1 信息安全概念与体系结构1.1.1 信息安全定义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产,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避免由于非法访问、泄露、篡改、破坏等造成的信息丢失、损害和不可用的一系列措施和过程。

《信息安全原理与技术》(第3版)习题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信息安全原理与技术》(第3版)习题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信息安全原理与技术》(第3版)习题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信息安全》习题参考答案第1 章1.1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是区别是什么?答:被动攻击时系统的操作和状态不会改变,因此被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的保密性。

主动攻击则意在篡改或者伪造信息、也可以是改变系统的状态和操作,因此主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的完整性、可⽤性和真实性。

1.2列出⼀些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例⼦。

答:常见的主动攻击:重放、拒绝服务、篡改、伪装等等。

常见的被动攻击:消息内容的泄漏、流量分析等等。

1.3列出并简单定义安全机制的种类。

答:安全机制是阻⽌安全攻击及恢复系统的机制,常见的安全机制包括:加密机制:加密是提供数据保护最常⽤的⽅法,加密能够提供数据的保密性,并能对其他安全机制起作⽤或对它们进⾏补充。

数字签名机制:数字签名主要⽤来解决通信双⽅发⽣否认、伪造、篡改和冒充等问题。

访问控制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是按照事先制定的规则确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是否合法,防⽌未经授权的⽤户⾮法访问系统资源。

数据完整性机制:⽤于保证数据单元完整性的各种机制。

认证交换机制:以交换信息的⽅式来确认对⽅⾝份的机制。

流量填充机制:指在数据流中填充⼀些额外数据,⽤于防⽌流量分析的机制。

路由控制机制:发送信息者可以选择特殊安全的线路发送信息。

公证机制:在两个或多个实体间进⾏通信时,数据的完整性、来源、时间和⽬的地等内容都由公证机制来保证。

1.4安全服务模型主要由⼏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安全服务是加强数据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的⼀种服务,是指信息系统为其应⽤提供的某些功能或者辅助业务。

安全服务模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撑服务,预防服务和恢复相关的服务。

⽀撑服务是其他服务的基础,预防服务能够阻⽌安全漏洞的发⽣,检测与恢复服务主要是关于安全漏洞的检测,以及采取⾏动恢复或者降低这些安全漏洞产⽣的影响。

1.5说明安全⽬标、安全要求、安全服务以及安全机制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 第3章

第3章 网络安全体系 9.易操作性原则 网络安全措施和安全策略能够正确执行是网络安全体系 的保障。因此,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易于实现和易 于操作的原则。
第3章 网络安全体系 3.2.2 网络安全组织体系构建内容 1.安全组织的领导层 安全领导小组成员由各部门领导组成,其职责主要有: * 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 审查并批准网络安全策略; * 审查并批准网络安全项目实施计划与预算; * 对网络安全工作人员的考察和录用。
第3章 网络安全体系
检检
安安安安 及及及及及及及 网网网网
图3-1 ISS的动态信息安全模型
第3章 网络安全体系 3.CISCO的网络动态安全防御模型 CISCO的网络动态安全防御模型 CISCO的网络动态安全防御模型(也称网络动态安全轮模型) 如图3-2所示。 CISCO认为网络系统的安全是一个周而复始、动 态的、长期的、不断改进的循环过程。网络系统的安全防御是 一个进程。依据该模型要实现网络的安全可分为五个重要步骤: (1) 根据网络安全的具体需求制定强健的安全策略。这是网 络安全的关键部分,下面各步的实现都是基于系统的安全策略 的。安全策略给出了整个网络系统安全性配置的指导性依据。
第3章 网络安全体系 管理体系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 理主体、管理依据和管理资源。管理目标大的方面包括政治安 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防安全等,小的方面则包括网络 系统的保密、可用、可控等;管理手段包括安全评估、安全监 管、应急响应、安全协调、安全标准和规范、保密检查、认证 和访问控制等;管理主体大的方面包括国家安全机关,而小的 方面主要包括网络管理员、单位负责人等;管理依据有行政法 规、法律、部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等;管理资源包括安全设 备、管理人员、安全经费、时间等。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第3章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第3章

第3章
3.1消息认证
用公开函数与密钥产生一 个固定长度的值作为认证 标识
消息加 密函数
用完整信息的密 文作为对信息的 认证
消息认 证码 (MAC) 方式
散列函 数
是一个公开的函数,将 任意长的信息映射成一 个固定长度的信息
消息认证中常见的攻击有:
第3章
3.1消息认证
重放 攻击
冒充 攻击
截获以前协议执行时传输 的信息,然后在某个时候 再次使用。对付这种攻击 的一种措施是在认证消息 中包含一个非重复值,如 序列号、时戳、随机数或 嵌入目标身份的标志符等。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
3 P A R T
------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
3.1.1 消息认证概述 3.1.2 消息鉴别码 3.1.3 常用的消息认 证算法
消息认证
第3章
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
身份认证
3.2.1 身份认证基础 3.2.2 身份认证的实现 3.2.3 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
3.3.1 数字签名的概念 3.3.2 数字签名的实现 3.3.3 常见的数字签名技 术
第3章
3.2身份认证
3.2.3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
1. 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 当被认证对象要求访问提供服务的系统时,提供服务的
认证方要求被认证对象提交口令信息,认证方收到口令后, 将其与系统中存储的用户口令进行比较,以确认被认证对象 是否为合法访问者。这种认证方式叫做PAP(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认证。
第3章
3.2身份认证
4. Kerberos认证协议
Kerberos是一种秘密密钥网络认证协议,它使用“数据 加密标准”(DES)加密算法来进行加密和认证。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教程 第1章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教程 第1章
此病毒攻击。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事件三:3Q之争
2010年9月,奇虎公司针对腾讯公司的QQ聊天软件,发 布了“360隐私保护器”和“360扣扣保镖”两款网络安全软 件,并称其可以保护QQ用户的隐私及其网络安全。腾讯公 司认为奇虎360的这一做法严重损害了腾讯的商业利益,称 “360扣扣保镖”是“外挂”行为。随后,腾讯公司于2010 年11月3日宣布将停止对装有360软件的电脑提供QQ服务。 由此引发了“360 QQ大战”,同时引起了360软件与其他公 司类似产品的一系列纷争,最终演变成为了互联网行业中的 一场混战。最终“3Q之争”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强力干预下得 以平息,“360扣扣保镖”被召回,QQ与360恢复兼容。但 此次事件对广大终端用户造成的恶劣影响和侵害,以及由此 引发的公众对于终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困惑和忧虑却远没有 消除。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是信息传输的载
体,信息依靠网络进行传输,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计算机 安全等已没有明确的界限。
信息安全通常强调所谓CIA三元组的目标,即保密性、 完整性和可用性。它也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和安全建设所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后来,人们对CIA进行了扩展,加入了 可控性、不可抵赖性等。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维基解密”是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泄
密事件,其波及范围之广,涉及文件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均史无前例。该 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和反思。据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0年12月13日报道,为防止军事机密 泄露,美国军方已下令禁止全军使用USB存储器、CD光盘等
移动存储介质。
针对信息安全现状,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可以做以下 工作:
(1) 建立可控的信息交换机制。不同等级网络之间进行 数据交换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禁止一切数据交换只会导致 “地下”数据交换猖獗,专用U盘、光盘、物理隔离都存在 安全风险和漏洞。强行“封堵”不如合理“疏导”,建立集 中的数据交换渠道,并对交换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审计,切 实落实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的相关责任,才能确保数据安全。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教程(马传龙)第7-13章章 (4)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教程(马传龙)第7-13章章 (4)
的相互闪烁来进行告警,与显示最近一条告警的相关信息, 如图10.3所示。
第10章 主动防御系统的配置与使用 图10.3 告警信息显示
第10章 主动防御系统的配置与使用 点击闪烁的告警标志,系统便会弹出告警记录信息框,显
示告警事件发生的时间,它最多可显示50条记录。当告警信息 较多时,可拖动告警框边界上的滚动按钮进行查看。
第10章 主动防御系统的配置与使用 图10.2 主动防御系统NAD主界面
第10章 主动防御系统的配置与使用
(3) 寻求帮助。在系统使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疑惑,需 要寻求解决办法。主动防御系统NAD提供了相应的热线帮助。打 开主界面中的“帮助”菜单选取“NAD帮助”选项即可调出帮助 信息。
(4) 告警信息的查阅。在主动防御系统NAD中提供“流量”、 “拨号”、“网关冲突”和“NIDS”四种告警信息。激活子网 后,根据相关规则设置,在主界面的最下方则会以 与
第10章 主动防御系统的配置与使用 第3步:点击【OK】按钮即可删除所选主机信息。 其余的子网分布配置、有效主机和网关的操作可参考监控
机分布配置的操作。 5) 规则设置操作 在“远程管理”窗口中,选择“规则设置”菜单下的“流
量告警”选项,进入相应界面,如图10.9所示。
第10章 主动防御系统的配置与使用 图10.9 流量告警窗口
随着电子政务不断地深入发展,各行业对“物理隔离”与 “数据迁移”并存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政府、公安、税务、海 关、电力、铁道等众多行业用户在需要将行业应用成果通过互 联网向社会公众提供电子政务服务,或者需要将从互联网收集 的数据迁移到行业内部网络时,都需要采用安全可靠、稳定高 效的网络安全隔离与数据迁移技术,如何安全、高效地将这些 数据迁移到另一个物理隔离的网络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 决的问题。网络安全隔离与文件交换系统ISM-6000凭借强大的 功能、卓越的性能、完善客户服务和保障体系为用户的网络安 全隔离提供最全面、最安全的解决方案。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第3章第5节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课件第3章第5节

第3章
3.5访问控制技术
2. 基于列的自主访问控制 在基于列的自主访问控制中,每个客体都附加一个可访问
它的主体的明细表,常用访问控制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 来实现。它可以对某一特定资源指定任意一个用户的访问权限, 还可以将有相同权限的用户分组并给组授予访问权。明细表中 的每一项都包括主体的身份和主体对这个客体的访问权限。如 果使用组(Group)或通配符(Wildcard)将有效地缩短表的 长度。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基本模型
第3章
3.5访问控制技术
第3章
3.5访问控制技术
3.5.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就是通过定义角色的权限,为系统中 的主体分配角色来实现访问控制的,其一般模型如图3-10所示。 用户经过认证后获得一定角色,该角色被分派了一定的权限, 用户以特定角色访问系统资源,访问控制机制检查角色的权限, 并决定是否允许访问。
第3章
33..55访访问问控控制制技技术术
3.5.4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 ABAC)是以决策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实体的属性为基础进行授 权的一种访问控制机制。它能够根据相关实体属性的动态变化, 适时更新访问控制决策,从而提供了一种细粒度、更灵活的访 问控制方法。
访问能力表(Access Capabilities List)是最常用的基于行 的自主访问控制。能力是为主体提供的、对客体具有特定访问 权限的不可伪造的标志,它决定主体是否可以访问客体及以什 么方式访问客体。主体可将能力转移给自己的进程,在进程运 行期间还可以添加或修改能力。能力决定用户是否可以对客体 进行访问及进行何种模式的访问,拥有相应能力的主体可以用 给定的模式访问客体。能力的转移不受任何策略的限制,所以 对于一个特定的客体不能确定所有访问它的主体。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实践教程1. 简介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数据及其传输过程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漏、破坏和干扰的安全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交流的全球化,计算机网络安全愈发重要。

本教程将深入介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理论和实践,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在开始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 机密性:确保数据只能被授权的人或实体访问,在传输过程中不能被窃取或查看。

- 完整性:防止数据在传输中被篡改、删除或插入,保证数据的完整和正确性。

- 可用性: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一直处于可靠可用状态,不受攻击或故障的影响。

- 身份认证:验证用户或实体的身份,确定其是否具有足够的权限访问所需资源。

- 授权访问:为合法用户或实体提供访问特定资源的权限和限制。

- 审计跟踪:记录和监控系统中的操作,以便追踪和检查潜在的安全问题和漏洞。

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与风险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与风险日益增加,包括以下方面: - 黑客攻击:黑客通过网络,利用各种手段获取非法访问系统或数据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恶意攻击。

- 病毒与恶意软件:恶意软件通过网络传播,并对被感染的计算机进行破坏、干扰或获取私人信息。

- 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大量请求,使目标系统无法正常响应合法用户的请求,导致服务不可用。

- 数据泄漏:敏感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被泄露,可能导致用户隐私暴露、财产损失等问题。

- 身份盗窃:攻击者盗取他人的身份信息,冒充他人身份进行非法活动,损害受害者的利益。

4.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御措施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防御措施: - 防火墙:设置网络边界防火墙,限制非授权访问,并监控流量,检测并阻止潜在的攻击。

- 加密通信:通过使用加密协议和算法,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被窃取或篡改。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第二版03 对称密钥加密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第二版03 对称密钥加密

• DES是具备如下基本特性的Feistel密码方案:
共16轮计算 64位分组长度 56位密钥 48位子密钥
14
• 一轮DES算法
15
• DES算法的轮函数F可以表示为:
F(Ri-1, Ki)=P-box(S-boxes(Expand(Ri-1) Ki))
• 轮函数F的组成包括排列扩展、附加的子密钥、S-box和P-box • 排列扩展将其输入从32位扩展到48位,再用子密钥与该结果进行异或 运算。然后,S-box压缩48位为32位,再将结果传递给P-box。将Pbox的输出与旧的左半部分进行异或运算,得到新的右半部分。
Information Securit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2nd Edition [美]Mark Stamp 张 戈 著 译
1
第3章 对称密钥加密
2
3.1 引言
• 本章讨论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家族的以下两个分支,并在一 定程度上熟悉其内部工作原理和用途。 • 流密码加密
D(C,K )=E(P,K) • K 和K都是已知的。这样,Trudy就已经发现可以通过用密钥 加密等式 两端来找到112位的密钥: C=E(E(P, K), K ) • 由此可以得到K1=K和K2=K 。
双重DES算法并不比单一DES算法更加安全
22Biblioteka • 三重DES • 定义: C=E(D(E(P, K1), K2), K1)
寄存器Y=(y0, y1, ... ,y21)
t =y20 y21 yi =yi -1 for i =21, 21, 19, ... , 1 y0 =t
t =z7 z20 z21 z22
寄存器Z=(z0, z1,... ,z22)

信息安全的原理与实践

信息安全的原理与实践

信息安全的原理与实践一、信息安全原理信息安全保护的基础是对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严密保护,包括信息的创建、传输、存储和使用。

信息安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密性机密性是指信息只能被授权的用户访问和使用,未经授权者不能知道该信息的内容。

为了实现机密性,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加密算法,例如对称密钥算法和非对称密钥算法。

其中对称密钥算法是使用同一把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常用的对称密钥算法有DES、AES和RC4等;而非对称密钥算法则是使用不同的公钥和私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常用的非对称密钥算法有RSA、DSA和ECC等。

2、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能被篡改。

为了实现信息的完整性,我们可以使用哈希函数来生成一个摘要值,对于每条信息都生成一个唯一的摘要值,一旦信息被篡改,摘要值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保证信息完整性。

3、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系统能够满足用户正常使用的需求,确保信息及相关服务能够顺畅地运行。

为了实现可用性,我们需要在设计信息系统的时候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容错能力和故障恢复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4、不可抵赖性不可抵赖性是指在信息交换过程中,发送方不能否认发送的信息;接收方也不能否认收到的信息。

为了实现不可抵赖性,我们可以使用数字签名技术,对发送的信息进行签名,从而确保信息的可信度和完整性。

二、信息安全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许多信息安全实践方面的问题,以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1、密码保护对于每个人来说,设置一个安全的密码至关重要。

密码应该是强度高的,包括字母、数字和符号等混合组成,密码长度也要足够长。

此外,我们还需要定期更改密码,防止密码泄露带来的安全风险。

2、防病毒在日常使用计算机和移动设备时,我们需要安装杀毒软件来保护系统的安全。

杀毒软件可以检测并清除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从而避免这些软件对系统造成损害。

3、加密传输在使用网络进行通信时,需要注意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

信息安全的原理与实践

信息安全的原理与实践

信息安全的原理与实践信息安全是指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安全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信息安全的原理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信息安全的原理1. 保密性:信息的保密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之一。

实现信息保密的方法包括加密算法、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等。

2. 完整性:信息的完整性指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或损坏。

实现信息完整性的方法包括数据签名、哈希算法和完整性检查等。

3. 可用性:信息的可用性意味着信息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访问和使用。

实现信息可用性的方法包括备份和恢复策略、容灾机制和访问控制等。

4. 不可抵赖性:信息的不可抵赖性是指发送方不能否认发送过的信息,接收方不能否认接收到的信息。

实现信息不可抵赖性的方法包括数字签名和安全审计等。

二、信息安全的实践1. 加密技术:加密是信息安全的基础。

常见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解密,速度快但密钥管理较为复杂;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解密,安全性较高但速度较慢。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和密钥长度。

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防火墙可以过滤和监控网络流量,阻止潜在的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入侵检测系统可以监测和识别网络中的入侵行为,及时发现并阻止攻击。

3. 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

访问控制通过权限控制和访问策略限制用户对系统和数据的访问;身份验证通过用户名、密码、指纹等方式确认用户的身份。

4. 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是发现和修复系统漏洞的重要手段。

安全审计可以记录和分析系统中的安全事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漏洞扫描可以主动扫描系统中的漏洞,并提供修复建议和措施。

信息安全的原理与实践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信息安全的意识,合理选择和配置安全设备和技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教程第3章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教程第3章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8) 让用户只使用指定的程序。 为防止因用户非法运行或者修改程序,而导致整个计算
机系统处于混乱状态,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达到让用 户只能使用指定程序的目的,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第2步:选择子键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 tVersion\ Policies\Explorer键值。
下: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第1步: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第2步:选择子键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 entVersion\ Policies。
第3步:在Policies子键下新建一个数据类型为DWORD 的键值项,命名为“AlphanumPwds”,然后将其键值设为 “1”。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第1步: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第2步: 选择子键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 SecurePipe Servers\winreg。
第3步:在右侧窗口中新建一个数据类型为DWORD的键
值项,命名为“RemoteReg Access”,将数值设为“1”即可。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9) 禁用“任务栏属性”功能。 利用任务栏属性功能,可以方便用户对开始菜单进行修
改,也可以修改Windows系统的很多属性和运行的程序,这 在我们看来是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有必要禁止对它的修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第1步: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第2步:选择子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图3.1 注册表编辑器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注册表可以导出为一个reg注册表文件,也可以把注册表
文件导入到注册表中。“导入/导出”功能归属在文件菜单下, 如图3.2所示。
图3.2 注册表编辑器文件菜单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注册表项和子项的新建、删除、修改权限、查找等功能
下面我们就逐一介绍有关Windows系统安全的问题,当 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深入研究。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3.2 注册表配置实验
1.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注册表编辑器的基本操作;学会进行注册表的 一些基本安全配置。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2. 实验原理 注册表是Windows中一个重要的系统数据库,它用于存 储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设置信息。系统设置和缺省用户配置数 据存放在“系统\系统文件夹\SYSTEM32\CONFIG”文件夹下, 包括6个文件:DEFAULT、SAM、SECURITY、SOFTWARE、 USERDIFF和SYSTEM。用户的配置信息存放在系统所在磁 盘的“\Documents and Setting\”文件夹下,包括ntuser.dat、 ntuser.ini、ntuser.dat.log。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3. 实验环境 基于Wind实验内容 1)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注册表的配置管理是通过注册表编辑器来完成的。依次
单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即可进入注册表编辑器, 注册表编辑器的界面如图3.1所示。
第4步:完成设置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使设置生效。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3) 禁止密码缓存。 通常Windows系统会将用户输入的密码保存在特定的缓 存中,当用户再次输入密码时,系统会自动进行匹配以检验 用户的密码是否正确。但这一功能往往会带来一些安全方面 的隐患,因为黑客可能通过密码缓存查找用户的密码。因此 可以考虑通过修改注册表来禁用系统的密码缓存功能,以提 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注册表由键(项)、子键(子项)和值项构成。 一个键就是分支中的一个文件夹,而子键就是这个文件
夹中的子文件夹,子键同样是一个键;一个值项则是一个键 的当前定义,由名称、数据类型以及分配的值组成。一个键 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值,每个值的名称各不相同,如果一个值
的名称为空,则该值为该键的默认值。
第4步:重启计算机即可生效。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4) 隐藏一个服务器。 为保证局域网中服务器上的资源不受其他人的非法访问
和攻击,有时需要把局域网中指定的服务器计算机的名称隐 藏起来,使其他局域网用户无法访问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下: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第1步: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第2步:选择子键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 entVersion\ Policies。
第3步:在Policies子键下新建一个数据类型为DWORD 的键值项,命名为“AlphanumPwds”,然后将其键值设为 “1”。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第1步: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第2步: 选择子键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 SecurePipe Servers\winreg。
第3步:在右侧窗口中新建一个数据类型为DWORD的键
值项,命名为“RemoteReg Access”,将数值设为“1”即可。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第1步: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第2步:选择子键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 entVersion\ Policies,在“Policies”子键下新建一个子键,命 名为“Network”。 第3步:在“Network”子键下新建一个数据类型为 DWORD的键值项,命名为“Disable PwdCaching”,然后将 其键值设为“1”。
2) 注册表安全配置 对注册表项进行合理的设置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当 然前提是应以管理员权限登录。注册表的安全配置主要包括 以下内容。 (1) 禁止远程修改注册表。 Windows 2000/XP支持通过网络使用注册表编辑器对注 册表的数据进行修改,默认的系统配置下,用户可以进行远 程操作。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避免自己机器的注册表被 他人通过网络修改,可以禁用此功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可以通过编辑菜单完成,如图3.3所示,也可以通过点击鼠标 右键完成。
图3.3 注册表编辑器编辑菜单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收藏夹菜单下可收藏注册表项,以便快速到达以前浏览
的注册表项。当然也可以删除收藏的注册表项,如图3.4所示。
图3.4 注册表编辑器收藏夹菜单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2) 设置密码的安全要求。 Windows系统在默认配置下允许使用任何字符或字符串
作为密码,其中可包括空格、符号或数字等。然而普通用户 往往只使用字母来组成密码,但这样的密码容易被破解,因 此,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使用户设定的密码中必须同时包 含字母和数字,从而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能。具体操作步骤如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教程第3 章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第3章 Windows系统安全加固 端口是计算机与外界通讯的渠道,它像一道道门一样控
制着数据与指令的传输,但端口有时会被许多蠕虫病毒利用。 对于原本脆弱的Windows系统来说,有必要把一些危险而又 不经常使用的端口关闭或是封锁,以保证信息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