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认知

第39卷第23期2019年12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39,No.23Dec.,2019基金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18VSJ041)收稿日期:2019⁃05⁃31;㊀㊀修订日期:2019⁃09⁃20∗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jianpeng@urban.pku.edu.cnDOI:10.5846/stxb201905311152彭建,吕丹娜,张甜,刘前媛,林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认知.生态学报,2019,39(23):8755⁃8762.PengJ,LüDN,ZhangT,LiuQY,LinJ.Systematiccognitionofecologicalprotectionandrestorationof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grasslands.ActaEcologicaSinica,2019,39(23):8755⁃8762.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认知彭㊀建1,2,∗,吕丹娜2,张㊀甜1,刘前媛2,林㊀坚1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㊀1008712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㊀518055摘要:系统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然而在工程实施和评估中如何有效落实和考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仍是目前一大难题㊂通过厘清系统性与整体性的逻辑关系,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对象㊁主体及其耦合联系入手,明晰系统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必然选择,进而提出关键要素控制与全要素耦合相结合的治理思路,并以云南抚仙湖项目区为例阐明系统治理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实践路径㊂最后,依据结构⁃功能复杂度㊁要素关联紧密度及其认知,将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系统分为形态系统㊁级联系统㊁过程⁃响应系统㊁控制系统等四级递进系统,从流域内和流域外的空间视角出发,提出基于 目标⁃约束⁃成本 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性评估方法,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实施与考核提供核心科学支撑㊂关键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治理;抚仙湖流域Systematiccognitionofecologicalprotectionandrestorationof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grasslandsPENGJian1,2,∗,LÜDanna2,ZHANGTian1,LIUQianyuan2,LINJian11MinistryofEducationLaboratoryforEarthSurfaceProcess,CollegeofUrbanandEnvironmentalScienc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2KeyLaboratoryforEnvironmentalandUrbanSciences,SchoolofUrbanPlanningandDesign,ShenzhenGraduateSchool,PekingUniversity,Shenzhen518055,ChinaAbstract:Systematicgovernanceisthecorecomponentoftheecologicalprotectionandrestorationof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grasslands.However,itisdifficulttoefficientlyimplementandassesssystematicgovernance.Byclarifyingthelogicrelationshipsbetween holistic and systematic ,thisstudydemonstratesthenecessityofsystematicgovernanceintermsoftheobject,thesubjectofecologicalprotectionandrestoration,andtheirlinks.Fromtheperspectiveofacomplexsystem,thesystematicapproachofcontrollingthekeyelementsofmountain⁃river⁃forest⁃farmland⁃lake⁃grasslandsystemandimplementingsystematicgovernancewithtotalfactorsisproposedanddemonstratedusingtheFuxianLakeBasinofYunnanProvinceasacasestudy.Themountain⁃river⁃forest⁃farmland⁃lake⁃grasslandsystemisdividedintofourcloselyconnectedlevelsbythecompactnessofsystemstructureandfunction,i.e.morphologicalsystem,cascadingsystem,process⁃respondingsystem,andcontrolsystem.Itisalsoproposedtoevaluatethesystematicnessofecologicalprotectionandrestorationaccordingto goal⁃constraint⁃cost fromaspatialperspectivewithinandoutsidethebasin.Thisstudycanprovidesupportandguidancefortheimplementationandassessmentofsystematicgovernanceof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grasslands.657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KeyWords:lifecommunityof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grasslands;ecologicalprotectionandrestoration;systematicgovernance;FuxianLakeBasin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生产㊁生活空间在不同程度上挤占生态空间,造成生态退化,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下降等问题㊂为了破解生态环境难题,各地方不同部门均积极开展生态工程修复退化㊁受损的生态系统;但护山㊁治水㊁养田各自为战的单要素治理模式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成效并不明显,常常是旧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却又产生了新问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生态系统再退化问题㊂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财政部㊁原国土资源部与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9月联合发文,明确以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为重要理念指导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在生态环境受损区㊁重要生态功能区㊁生态脆弱区及生态敏感区对国土空间实施整体保护㊁系统修复㊁综合治理[1]㊂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山㊁水㊁林㊁田㊁湖㊁草等要素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时需兼顾其整体性和系统性,系统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是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的直观体现㊂随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在各地的迅速推进[2⁃5],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的理念㊁内涵得以由模糊转向清晰㊂然而,梳理现有试点项目,可以发现当前系统治理理念尚未厘清,并未严格从 生命共同体 的整体视角出发,导致具体实践容易陷入 多要素简单加和 的困境,难以有效贯彻治理的系统性㊁整体性[6]㊂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全面推进,考核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成效是实证工程合理性㊁指导后续修复工作的基础㊂由于生态修复的成效显现具有长期性特征,如何形成科学㊁有效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估框架也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㊂云南抚仙湖流域位于云南高原,为半封闭的山间盆地,是珠江上游西江水系南盘江流域的源头,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储备库与川滇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以第一㊁二产业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结构,使其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区㊂为保护西南地区关键生态安全屏障及珠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抚仙湖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于2017年9月被列入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㊂本研究重点依托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经验,探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必要性㊁治理思路和考核途径,尝试回答如何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科学问题,以期为科学认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提供依据,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㊂1㊀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必要性打破单要素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核心目标,而与单要素相对的则是整体性㊁系统性两大关联概念㊂但是,为什么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强调的是系统性,而非整体性?明晰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科学内涵,厘清二者的逻辑关系是正确运用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理念指导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的前提㊂从英文释义来看,整体性译为Holistic[7],强调由生命共同体内部各个部分组成的统一整体,即视多要素为一体㊂系统性则译为Systematic[8],着重根据系统(的属性特征)进行有计划㊁有顺序的组织和实施,强调系统各组分(构成要素)或各部分(空间单元)的相互关联和秩序㊂整合整体性与系统性的要求,生命共同体其实质是一定条件下综合㊁高效㊁稳定地运行的(复合)生态系统㊂相应地,生态保护修复也应遵循生命共同体运行规律,否则系统可能遭到破坏向无序化发展,最终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㊂因此,基于语义学视角,整体性强调状态,系统性则聚焦联系,二者各有侧重㊂系统论中,系统被定义为要素与要素之间关系的总和㊂在讨论部分与整体关系时,系统与整体可视为近义词,表达相同的含义,可相互替换㊂比如,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㊁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㊂进一步地,系统论的八大原理显示,所有的系统都具有开放性㊁自组织性㊁复杂性㊁整体性㊁关联性㊁等级结构性㊁动态平衡性和时序性等基本特征[9]㊂其中,整体性作为系统的核心属性,强调了系统是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与功能的整体,因而不能脱离整体以单一对象的视角看待系统的构成部分㊂更进一步,基于系统论的关联性㊁复杂性㊁等级结构性视角,系统性在涵盖整体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各要素相互关联㊂作为一个社会⁃生态系统,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决定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实施的对象生态系统和主体社会系统㊂1.1㊀生态保护修复对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面向的是全域国土空间[10]㊂区别于以往单一类型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当前生态保护修复的对象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其本质是景观综合体㊂在这一生命共同体中,山㊁水㊁林㊁田㊁湖㊁草各要素基于地表过程耦合,相互作用并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并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下出现结构与功能变化㊂因此,保护与修复工作应具备特定空间范围属性,关注自然要素之间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联系㊂作为景观综合体,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典型的由自然生态㊁社会经济因素共同驱动的复杂开放系统,具有自组织性㊁多稳态㊁非线性㊁阈值效应㊁历史依赖和不可预期等复杂系统特征[11]㊂除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外,生命共同体本身也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地与其他系统进行物质㊁能量和信息交换;不同的系统要素对整体功能的作用不一且在系统耦合过程中承担不同角色㊂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要素类型按照功能和作用可以分为主导要素㊁缓冲要素等,按照要素间的影响则可以分为主动影响 源 和被动影响 汇 [12]㊂系统组成要素和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决定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一个从生命共同体整体性特征出发,综合考虑要素交互作用,整合㊁协同要素空间配置的动态优化过程㊂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时,不能忽视要素的联系将其简单分类治理(如山的治理㊁水的修复㊁林的保护等等),也不能采取 一视同仁 的治理方式,需要从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出发,根据要素耦合作用机制协调各类型要素,对生命共同体的修复目标㊁主导功能㊁环境影响㊁投入产出等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多要素关联㊁多过程耦合㊁多空间协同的系统治理措施,才能使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结构与功能达到预期目标,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㊂因此,系统治理成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的必然途径㊂1.2㊀生态保护修复主体作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的主体,人类社会系统大多以有效恢复和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13],但实施时却往往忽略了当前和未来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未能从修复成果的长时期特征出发,不具备前瞻性㊂随着人类文明从原始文明向工业文明㊁生态文明的转进,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服从㊁征服进而为协同的转变过程[14]㊂这一过程中,人与自然的耦合关系越发密切,人类活动的作用范围也由局部要素点对点的影响扩大到多要素㊁多区域的交互作用㊂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正在显著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自然㊁社会㊁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生态复合系统[11]㊂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后恢复能力存在弹性阈值,超过弹性阈值时系统可能丧失自我调节能力而崩溃[15]㊂而这一弹性阈值不仅仅由生态系统本底状态决定,更取决于社会系统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方式㊁强度及持续时间㊂如果仅考虑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忽视了社会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极易出现 修复⁃退化⁃再修复⁃再退化 的无效循环㊂因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在明确生命共同体作为治理对象的基础上,需关注人地关系,协同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共同发展㊂由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对于社会系统的干预所产生的反馈也是非线性的㊂过去生态系统修复工作主要由单一生态环境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各子部门独立开展工作,主要出于部门事权以单要素治理为主[16],忽视了社会⁃生态过程耦合联系,缺乏对不同要素在生命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有所差异的科学认知㊂因此,早期工作易出现仅注重结构形态的表观治理,忽视生态过程修复,导致修复效果不佳㊂此外,非平衡的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当前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阶段性存在较大差异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仅需要整合生命共同体自身的问题,同时需要关注社会系统对生态系统当前及未来的差异性需求㊂这同时也对社会系统内部有关生态系统结构㊁过程㊁服务的高效沟通㊁充分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因此,社会系统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的主体,需要基于系统性思维统筹全局㊁系统谋划㊁整合全社会的生态保护与修复需求㊂7578㊀23期㊀㊀㊀彭建㊀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认知㊀857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2㊀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实施思路明确工程实施的范围㊁对象和内容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基础㊂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特定条件下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相互作用形成的空间组合㊂流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17],具有完整的生态过程[18],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最佳实施单元㊂通过关注流域内和流域间的生态系统结构㊁功能及其空间格局,有助于识别关键自然资源要素;同时,根据社会⁃生态过程的耦合特征以及要素的状态与重要性进行目标需求与约束条件整合,横向加强要素间的空间联系,纵向提升要素的生态效能,能够有效实现自然资源全要素治理㊂2.1㊀基于要素识别的系统治理关键环节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特征入手,将关键要素控制与全要素耦合相结合的治理方式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关键环节㊂也就是说,在控制景观综合体关键要素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基于社会⁃生态过程识别关键要素耦合联系的自然资源要素并实现全要素综合治理,协同提升区域生态功能㊁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㊂准确识别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关键要素是顺利推进系统治理的基础,关键要素通常对应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㊁生态脆弱性,或有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能够迅速响应环境变化并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㊂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要素的高强度索取也易对景观综合体的稳定性造成负担,社会系统需求较高或增速较快的要素也应在治理时作为关键要素予以关注㊂此外,各要素在空间上通过物质与非物质的社会⁃生态过程彼此联系㊁互相作用㊂如关键要素与全要素的耦合机制遭到破坏,关键要素的退化将通过生态过程产生负向的 链条式反应 ,对其他要素的结构与功能产生负面影响㊂因此,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应根据生态过程和要素响应特征厘清所涉要素及其关联关系,着力推进关键要素识别与全要素耦合相结合的核心环节,切实保障系统治理的顺利推进㊂2.2㊀面向社会需求的系统治理目标定位尽管人类社会能够根据自身主观需求改造生态系统,但是在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㊁强度分异与自然资源本底限制的双重压力下,各项生态修复的资金㊁科技㊁人力等需求及投入均存在显著差异(图1)㊂因此,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需求决定了生态保护修复的投入,该需求既取决于基于潜力发展的诉求,又受制于打破本底约束的压力㊂其中,基于潜力发展的需求主要依据问题导向和目标指向两大原则确定㊂前者多聚焦当下问题,后者则立足预期目标,面向未来发展愿景㊂考虑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及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提升都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类福祉的保障,对生命共同体的认知在包含其生态系统要素关联本质的基础上还应关注社会系统,尤其是其空间维度㊂如果不考虑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类福祉,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可能陷入 人为破坏⁃主动治理⁃自然恢复⁃再人为破坏 的恶性循环㊂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大计,当前生态保护修复还肩负着脱贫攻坚㊁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责任㊂同时,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不均衡特征,应特别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㊁生态功能区划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等确定流域的 三生 功能,自上而下确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预期目标,实施差别化的系统治理㊂此外,打破约束的压力同样源自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㊂生态系统中气候㊁土壤等非生物因素通常难以变更,构成生命共同体演化的 短板 要素,决定了区域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能够达到的潜力和上限,而社会系统中的乡风民俗等文化传统短时间内也无法改变,也会对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产生长期影响㊂自然资源本底现状的约束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需要克服的首要压力㊂自然资源禀赋相对不足的区域往往具有修复难度大㊁脆弱性高㊁易受外界干扰并退化的特征,通常依赖于更高的治理成本㊂此时,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需要综合协调,适当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方向,通过经济适当让步于生态或者加大资金㊁技术投入的形式使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能够承载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压力㊂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明确要求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开发适宜性评价,从而明确国土开发的限制因子及适宜性;相应地,面向生态保护修复的自然资源本底约束评价体系亦亟需建立,从而判别生态保护修复的潜力与压力,为合理确定人工干预规模与强度提供科学依据㊂图1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定位Fig.1㊀Thegoalofecologicalprotectionandrestorationfor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andgrasslands2.3㊀抚仙湖流域系统治理要点目前,抚仙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四方面:首先,湖体生态环境脆弱㊂抚仙湖为贫营养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单一,流域库塘湿地生境受破坏严重[19]㊂同时,由于抚仙湖的上游湖泊 星云湖底泥污染严重㊁湖体水质差[20],为保护抚仙湖水质,2009年以后星云湖不再向其补水,导致近年来抚仙湖水位下降㊂其次,入湖河流污染严重㊂抚仙湖补给河流马料河㊁路居河,星云湖主要补给河流东大河㊁西大河和大街河,水质均较差㊂再次,农田面源污染胁迫大㊂由于抚仙湖周边农田复种指数高,粗放的耕作方式造成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加剧了面源污染风险[21]㊂最后,矿山裸露,植被覆盖率低[22]㊂流域内历史遗留的34个矿区不仅导致地表高度裸露,同时还造成流域东岸和北部矿区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功能下降㊂面对这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抚仙湖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长期保持I级优质水资源被列为工程实施目标,识别流域重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工程的实施基础,围绕关键要素确定系统治理对象则是工程的实施途径㊂针对抚仙湖流域生态功能退化问题,抚仙湖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将该流域的生态功能定位为关键水源涵养区与淡水供给区,将其生产㊁生活功能定位为生态农业区与绿色旅游区㊂为实现该目标,利用关键要素 湖 与 水 的生态过程串联山㊁林㊁田等要素,并将流域划分为湖体保护区㊁绿色发展区和水源涵养区,根据问题导向和目标指引原则,围绕 修山⁃保水⁃扩林⁃调田⁃治湖⁃护草 重点部署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图2),具体包括调田节水类㊁生境修复类㊁矿山修复与水源涵养类㊁控污治河类㊁湖泊保育与综合管理类等,从而构建 一湖三圈五区 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格局[23],横向上加强有利的生态过程与要素间联系,纵向上通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㊁修山复林㊁治理湖泊提升要素的生态功能,从而达到保障抚仙湖流域现有的水源涵养功能,并满足区域社会㊁经济㊁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求㊂但从系统论视角来看,当前单要素的抚仙湖山水林田湖治理考核指标如矿山修复面积㊁农田整治面积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等,只能直观体现单一要素的结构与功能修复状况,无法表征多要素之间的权衡或者协同影响,亟需强化系统治理成效考核指标㊂3㊀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的系统性考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考核,强调治理的系统性及其效能,该效能指系统治理目标和手段的正确性以及治理效果对人类福祉的有益性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直接目标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9578㊀23期㊀㊀㊀彭建㊀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认知㊀图2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思路㊀Fig.2㊀Theapproachtoconserving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andgrasslands潜在供给,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权衡与协同特征,例如供给服务的上升可能会增大调节服务下降风险㊂此外,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存在随时空尺度推移而同步变化的特征[24],人类对经济㊁社会㊁生态的决策偏好也可能会使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偏离总体效益最优的初衷㊂因此,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关系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性考核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其系统治理达到生态合理㊁经济有利㊁社会有效等综合目标的重要保障㊂同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效能评估还需要关注时间维度,强化社会⁃生态系统缓慢释放的 疗效 ,因为社会文明演进㊁科学技术进步和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改善均能够助力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的长期提升㊂社会⁃生态过程中存在快变量和慢变量,快变量生态保护修复的响应时间较之慢变量短,对应的功能可以很快得到提升㊂例如,要素的数量比例和空间格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人类期望的)变化,但区域整体功能的提升则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同时,人工修复可以较快实现要素结构与功能的提升,而自然恢复效果的彰显则可能需要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㊂此外,相较而言,慢变量相较快变量往往对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成效更具约束作用,但快变量与慢变量在时空尺度可能存在脱钩现象㊂因此,盲目追求短期考核指标(尤其是单要素及生态系统结构修复目标)的实现反而可能不利于生命共同体整体功能提升目标的达成;立足可持续性科学视角,考虑系统要素关联㊁空间协同特征的多目标㊁多维度㊁多属性㊁多过程的评估,应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性考核的基本途径㊂图3㊀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系统及其考核㊀Fig.3㊀Thegovernancesystemanditsassessmentin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andgrasslands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系统性考核框架的构建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考虑㊂理论上,依托生态系统的结构㊁功能特征及复杂程度,借鉴Chorley和Kennedy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分类[25],随着对系统结构⁃功能复杂度㊁要素关联紧密度认知的发展,可将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系统分作四级递进系统(图3):(1)形态系统㊂ 独以形似 的系统治理过程,即关注生命共同体中各要素及其相互的结构特征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如根据河道外形和内部结构确定稳定的河道形态进行水生态修复,将山水林田湖草视为一个靠物理要素和空间结构连接的松散系统;(2)级联系统㊂ 重求神似 的系统治理过程,关注生态过程,侧重要素间物质㊁能量或信息流的动态联系,如移除水坝连通河流上下游,但容易囿于局部(两种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关系)而忽视整体(景观功能);(3)过程⁃响应系统㊂ 形神兼备 的系统治理过程,整合形态系统与级联系统,兼顾系统中的快慢变量,将生命共同体视作一个局地的㊁多子系统响应的㊁多生态过程耦合的动态生命系统,重视驱动因素及其响应结果;(4)控制系统㊂ 以神调形 的系统治理过程,根据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战略目标与定位,基于过程⁃响应系统中识别的关键要素与过程,强化系统治理的整体效能最优,关注系统内外统筹,并借助正负反馈调节对治理措施进行优化调整㊂考核山水林田湖草系067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9卷㊀。
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

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
牛远1,胡小贞1,王琳杰1,张有林2,余辉1 ,曹熏予2,何永俊2,尹骄2,姜霞1
1.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2.玉溪市三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工程管理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针对抚仙湖流域空间格局有待优化土地退化较为严重入湖污染负荷超载生态风险持续加大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以保障抚仙湖类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优质水资源为目标以流域空间格局优化和管控为前提以修山扩林调田节水生境修复控污治河保湖管理并重为总体思路设计了涵盖水源涵养与矿山修复田地整治与节水减排生态保护与修复污染源治理与入湖河流清水修复湖泊保育与综合管理调控五大类47项工程的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方案
Vol.9,No.5 Sep.,2019
环 境 工 程 技 术 学 报 Journal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Technology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丨云南抚仙湖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丨云南抚仙湖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抚仙湖位于云贵高原,属滇中盆地中心、南盘江流域西江水系,流域内有抚仙、星云二湖,流域总面积1098.49平方公里,位于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中的“无量山—哀牢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是维系珠江源头及西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区域协调发展和滇中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保障。
抚仙湖是我国蓄水量最大、水质最好的贫营养深水型淡水湖泊,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长期保持I类水质,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备用水源。
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分布维管植物464种;2017年~2019年度监测共记录得鱼类物种32种,与历史资料综合共计记录得48种;在动物地理区划上,抚仙湖属西南区云贵高原区,该地区记录有196种鸟类。
通过查询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北京大学联合开发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工具BIA,抚仙湖25公里半径范围(含星云湖)内有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名录收录的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4种,易危物种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二级保护动物46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186种。
抚仙湖由于其独特的低纬高原构造,动态水流少、其换水周期理论值超过200年,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湖水一旦污染,极难恢复。
2002年,抚仙湖曾大面积暴发蓝藻,水质由Ⅰ类降为Ⅱ类。
属于抚仙湖流域的星云湖蓝藻水华频发,水质重度污染,一度降为劣Ⅴ类水。
云南省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抚仙湖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使抚仙湖一湾碧水得以永续,多年来进行了不懈努力。
2017年,抚仙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工程总投资97.2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亿元。
问题矿山开采、高坡耕种等人类活动,造成山区森林植被覆盖率下降,磷矿山污染及水土流失;坝区大肥大水,耕地复种指数高达400%,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环湖带,鱼塘、耕地等挤占湖滨缓冲带,湿地过滤功能降低;外来物种入侵及天然产卵场所遭到人为活动影响,抚仙湖土著鱼类资源枯竭,威胁生物多样性。
抚仙湖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城西南,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深水湖,也是中国最清澈的淡水湖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抚仙湖的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我们团队于2023年在暑期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们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目的与意义1. 了解抚仙湖生态环境: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抚仙湖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水质状况。
2. 研究水资源保护措施:探讨抚仙湖水资源保护的政策、措施及其成效。
3. 考察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分析抚仙湖旅游业、农业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潜力。
4. 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团队成员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三、实践过程(一)前期准备1.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抚仙湖的地理、气候、生态等方面的信息。
2. 联系单位:与澄江县政府、抚仙湖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了解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3. 制定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行程安排、考察内容、调研方法等。
(二)实地考察1. 生态环境考察: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对抚仙湖的湿地、水生植物、鱼类等生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2. 水质监测:使用专业设备对抚仙湖的水质进行监测,包括pH值、溶解氧、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3. 政策调研:走访相关部门,了解抚仙湖水资源保护的政策、措施及其成效。
4. 产业发展调研:考察抚仙湖周边的旅游业、农业等产业发展情况,与当地居民、企业进行交流。
(三)数据分析与总结1.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初步结论。
2. 撰写报告:根据实践过程和数据分析,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经验。
3. 成果分享:将实践成果与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分享,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实践成果(一)生态环境方面1. 抚仙湖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但部分区域存在水质污染问题。
2. 湿地保护措施得当,有助于维护抚仙湖的生态平衡。
(二)水资源保护方面1. 抚仙湖水资源保护政策较为完善,措施得力。
有关抚仙湖水污染的资料

抚仙湖水污染抚仙湖距昆明仅60余公里,处于人口稠密、产业集中区域,流域规划区范围内的生产总值占澄江、江川、华宁3县总产值的25.55%。
一湖清水的命运关乎周边地区的今天和未来。
令人欣慰的是,抚仙湖至今仍保持Ⅰ类水质,成为生态保护的一个奇迹。
魅力抚仙湖位于云南省中部玉溪市境内,是我国第二深淡水湖泊,蓄水量是滇池的13倍。
她同时拥有多项桂冠。
抚仙湖是自然遗产。
湖区至今仍保留着300万年前原始生态的珍贵特质;湖东北岸发现的距今5.3亿年的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选名录,现已划为国家地质公园。
抚仙湖是生物宝库。
目前流域内已探明的高等植物有2394种,包括一级保护植物1种、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9种,已探明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18种。
抚仙湖是旅游胜地。
湖泊区域于1988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业迅速发展,2005年接待游客达250万人次。
抚仙湖是玉溪的“母亲湖”。
清清湖水,滋润了属于半干旱地区的滇中大地。
据统计,2004年抚仙湖流域规划区范围内生产总值108425万元,占澄江、江川、华宁3县总产值的25.55%;农民人均纯收入2727元。
危机200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水质变化,震惊了玉溪人,也震惊了整个云南。
当年5月31日,抚仙湖清澈的水面上突然出现了3平方公里蓝藻,水质下降到Ⅱ类。
省、市两级政府决定:不惜代价抢救抚仙湖,确保恢复Ⅰ类水质。
经过环保、水利专家调查,抚仙湖的蓝藻来自上游的星云湖。
星云湖与抚仙湖由一条2公里长的隔河相连,水质为劣Ⅴ类。
两湖之间有两道闸门控制水流,但因2002年星云湖大量向抚仙湖排水,将湖内的蓝藻输送到了抚仙湖。
玉溪市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300亩水生植物出现在隔河水面上,建起了曝气设施,每天从星云湖流出的10万立方米劣Ⅴ类水经过应急处理,进入抚仙湖时已达到Ⅲ类,有效减轻了抚仙湖的压力。
星云湖是抚仙湖的巨大威胁。
为此,玉溪市实施了出流改道工程,不让星云湖的水进入抚仙湖;同时,抬高抚仙湖水位,让优质湖水倒灌星云湖,既保护抚仙湖,又可改善星云湖水质。
昆明抚仙湖旅游景点介绍

昆明抚仙湖旅游景点介绍
昆明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江川区、华宁县之间,湖水晶莹剔透、清澈见底,古人称为“琉璃万顷”。
湖面积212平方千米,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云南省第三大湖。
抚仙湖是中国最大蓄水量湖泊、最大高原深水湖、第二深淡水湖泊,属南盘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的葫芦形,流域径流面积1053平方千米(含星云湖378平方千米)。
抚仙湖周围名胜较多,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景区(点):以热水塘温泉为中心的东岸景区;以湖畔圣水(月亮湾湿地公园)、樱花谷、太阳山、玉溪庄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抚仙湖北岸湿地为中心的北岸高端度假景区;以禄充国家AAAA级景区、明星景区(碧云山、明星鱼洞)为中心的西岸景区;以孤山AAA 级风景名胜区、海门隔河景区的南岸景区。
2010年,抚仙湖风景区内的禄充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2020年,抚仙湖风景区内的孤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抚仙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降雨量为951.4毫米。
湖区表层水温的变化为:历年最高月平均水温出现于8月份,最低月平均水温出现于2月份,历年平均水温为17.3℃。
抚仙湖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稻、麦、蚕豆、烤烟和油菜,是有名的滇中谷仓。
抚仙湖不仅风光秀美,而且特产丰富,湖中生息繁衍着抗浪鱼和金线鱼等稀有的土著鱼种,又是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鱼米之乡。
《抚仙湖环境保护措施》课件

方财政,资金明显不
足。
因此,要坚持大力探索创新筹融资模式,多渠道筹
集抚仙湖保护治理资金,减轻和缓解地方财政投入
压力,建立抚仙湖保护治理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6.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贫营养型深水湖泊,水量丰富,
水质好,它的保护和治理在我国环保领域具有深远
的意义。
因此,为提高抚仙湖流域的科研力量以及抚仙湖保
要污染源与入湖河流监视平台等。
2.构建抚仙湖全球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流域抚仙湖生态补偿问题设计多部门多方面,是政
策性问题。
制定政策或通过立法、建立合理、可行个规范的补 偿机制。
3.建设环境教育、宣传及公共参与基地
构建抚仙湖教育与宣传体系及基地、抚仙湖保护的
公众参与平台构建、建立沿湖地区节水减污机制、
1.玉溪市东片区暨“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
玉溪市东片区属严重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地区,特别
是红塔区、江川县、通海县,水资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
民生吃水、生态建设的“瓶颈”,水资源制约越来越突出。
2.抚仙湖退人、退房、退田、退塘和还湖、还水、还湿地 “四退三还”项目
(1)湖滨缓冲带内“退田、退房、退塘”还湖工程
1.建设全流域环境综合管理体系与预警平台
2.构建抚仙湖全球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3.建设环境教育、宣传及公共参与基地 4.构建抚仙湖综合管理领导责任制
5.建设抚仙湖环境保护与防治投融资平台
6.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1.建设全流域环境综合管理体系与预警平台
包括制定抚仙湖水环境三级标准体系方案,设立抚
仙湖水资源监控与预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平台、构建抚仙湖流域主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23年)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23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1.30•【字号】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4届〕第17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十七号《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1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1月30日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23年11月30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管理职责第三章规划与管控第四章水污染防治第五章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第六章绿色发展第七章保障与监督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抚仙湖保护,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抚仙湖流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以及各类生产生活、开发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抚仙湖流域,是指以抚仙湖水体为主的集水区域(不含星云湖子流域),主要涉及澄江市、江川区、华宁县。
第三条抚仙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优化、调整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流域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第四条抚仙湖最高运行水位为1723.3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最低运行水位为1721.65米。
玉溪抚仙湖简介

玉溪抚仙湖简介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境内,是珂罗版纳山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玉溪市八大景之一。
抚仙湖水面面积达87平方公里,湖面宽窄不均,东宽西窄。
湖中岛屿众多,面积大小不等,有的孤岛险峰,有的交通便利。
整个抚仙湖环境优美,湖畔植被丰富,山峰壮丽,水天一色,景色优美。
抚仙湖水源充沛,水质清澈透彻,湖区平均水深为5米左右,最深处逾20米。
除装备完备的娱乐游艇外,还有各种小型船只,供游客自行划船游湖。
驾着小船穿梭于抚仙湖的湖区,那种自在和惬意的感觉令人难忘。
抚仙湖因其独特的水文环境与气候特点,是云南最为典型的地下水喷泉湖之一,湖中常有一层神秘的“大雾”飘荡,雾气缭绕、若隐若现,令人神往。
湖中还有许多珍稀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如鲶鱼、鲤鱼、鲢鱼、马鲛鱼、鲨鱼、鲸鱼、蓝藻、水蕨等,因此抚仙湖也被誉为“水下王国”。
除了美景和文化外,抚仙湖还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旅游项目如温泉SPA、垂钓、春节图腾舞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第一个聚焦傣族文化的大型民族文化节日——“抚仙湖国际傣族春节文化旅游节”。
该节日传承傣族传统文化,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观看傣族文艺表演,体验傣家美食,领略傣家文化,亦被誉为“中国东南旅游首选的春节旅游目的地之一”。
总之,抚仙湖是一座美丽的自然风景区和人文景观,在这里的人们可以欣赏到神秘的水文环境、壮观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感受到浓郁的傣族文化气息,度过一段难忘的旅游时光。
抚仙湖简介100字

抚仙湖简介100字
抚仙湖,又称澄江海、澄江海子,古称大池、罗伽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是中国最深高原淡水湖,为云南省面积第三大湖。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东北部,地处玉溪市的澄江县、江川区、华宁县内。
抚仙湖集水面积1053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216平方千米,最大水深159米,平均水深95米,最高透明度达8米。
东西较窄,为云南省第一深水湖。
蓄水量206亿立方米,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8%,居中国国内淡水湖泊蓄水量的第三位。
抚仙湖属于滇中红土高原湖盆区,以高原地貌为主,呈周围高、中间低,相对高差大的地势。
抚仙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中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春暖旱重、夏无酷暑、秋凉雨少、冬无严寒,干、湿季分明的特点。
抚仙湖水质为国家一类水,湖水的净淡纯度为99%以上,入湖的主要河流有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和尖山大河及东西龙潭形成的溪流。
抚仙湖因湖水清澈纯净、晶莹剔透,被古人称为”玻璃万顷”。
抚仙湖风景区是中国4A级风景区,景区主要的旅游景点有禄充村、界鱼石、明星景区、孤山岛等。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爱林滇中六大湖泊犹如散落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颗珍珠,最为璀璨夺目的当数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省市境,宋朝国时代名罗伽湖,为罗伽部属地;明朝改名抚仙湖,相传有二仙并肩搭手屹立倒映湖中,又说玉山抚其上宛如仙人,故名。
抚仙湖水深155米,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蓄水量20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优质淡水储备库。
一、抚仙湖地区的早期地质历史。
现在抚仙湖周缘地貌为古生代、中生代古夷平面被抬升、错断,经河流切割改造而成的滇中地区高原、丘陵地形。
其山脉属云岭向东延伸辐射的正支乌蒙山系。
最高点是位于境西北部的梁王山主峰海拔2820米。
最低点是南盘江与河交汇处海拔1292米。
在不同的地质时代,抚仙湖地区的地形地貌有天壤之别,但它们都孕育了纷繁的生命。
由于地质构造的因素,省围出露了自25亿年以来的地层,使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能够破解25亿年以来乃至全球生命的发源和进化历史。
25亿年前,处在深海之中,只有藻类在这里生活,它们形成海洋草原,死后与海底火山喷发物一起形成一套深海相火山-复理石沉积构造。
17亿年前,发生造山运动,形成滇中坚硬古陆核,但仍为海洋覆盖。
9亿年前和7亿年前,发生了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使变成了浅海环境,形成了最古老的岩层基底,沿红河-洱海-金沙江以东,南盘江以北广区形成了古陆和陆表海交替出现的格局。
在澄江县城北部形成紫红色粗砂岩就是澄江运动时期古陆留下的风化产物,其中形成的铜矿床为抚仙湖地区的古人类从石器时代迈入青铜时代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两个运动之后,出现了全球第一次大规模磷元素富集,并在海洋里形成磷矿沉积,磷矿里保存了最原始的多细胞生物,形成了具有矿化外壳的小壳化石。
磷元素的富集为生命大爆发创造了条件。
5.3亿年前后,抚仙湖地区地表环境发生了巨变,海洋中的生命形式也发生了巨变,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的第一批后生动物出生在海洋里,它们包含了现今地球上所有动物的先祖,取代了藻类世界,开创了统治地球的历史。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0.04.23•【文号】自然资办函〔2020〕673号•【施行日期】2020.04.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6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
近期,部组织编写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现予以印发。
请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工作。
今后,部将不定期向各地推荐成功案例,请你们组织市县积极探索创新,并及时总结报部。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0年4月23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2020年4月目录第一部分总体情况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做法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第二部分典型案例一、福建省厦门市五缘湾片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案例8二、福建省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案例三、重庆市拓展地票生态功能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四、重庆市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案例五、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六、江苏省徐州市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案例七、山东省威海市华夏城矿坑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案例八、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案例九、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案例十、湖北省鄂州市生态价值核算和生态补偿案例十一、美国湿地缓解银行案例第一部分总体情况优质生态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品。
治山 护水 利民

治山护水利民作者:金昶宋红霞来源:《资源导刊》2021年第02期云南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省份,宜人的气候、绮丽的风光、独特的物产,为了守护好这一片山川,近年来,云南省各级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精心规划、大胆创新、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一步步转化为现实。
矿山复绿将生机还给大自然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过度的开发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位于昆明市滇池东岸的对歌山曾是一处挖采区。
长期对灰岩、白云岩的大规模开采,导致部分山体植被受损、地表裸露,形成大量单薄山岭、孤立石山,容易水土流失甚至诱发山体滑坡。
在滇池东岸生态修复项目中,对歌山成为修复重点之一。
在政府主导下,昆明优化调整修复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把关停矿区修复为生态良好的区域,恢复林地2800多亩,建设对歌山生态公园等城市绿地3000多亩,改善滇池流域生态环境。
同时,通过规划引领综合开發,整理建设用地9000多亩,吸引一批高新产业项目进驻,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形成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
如果说靠近滇池的对歌山在修复过程中注重的是重塑其城市服务功能和经济价值,那么地处偏僻的澄江市恒达八哥岩矿山恢复治理工程则更体现出自然。
当记者来到这里时,已看不出废弃矿山的样貌,陡峭的矿坑边坡已变成苍劲奇丽的岩壁,颇有国画中“斧劈皴”的意境。
岩壁下是一片平整过的土地,已栽满带着新绿的树苗。
据介绍,该工程首先对矿坑边坡进行了地质勘测和评估,清除了存在崩落隐患的岩石。
由于此处并无村舍民居,也不在道路两侧,因此在确保岩体稳定的前提下,工程本着自然恢复的理念,不再对其改造。
同时,他们调运客土,平整矿坑底部的土地,开展绿化。
近年来,云南省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建设和废弃矿山修复。
2019年,云南省有17家矿山企业被自然资源部正式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
下一步,云南厅还将制定《云南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指导手册》等相关规范,努力构建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联合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机制。
抚仙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路径探索

抚仙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路径探索摘要:抚仙湖位于云南省澄江市,属于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是西南乃至国家“三屏两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安全与周边云贵高原以及珠江流域息息相关。
199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抚仙湖流域山地生态系统退化、水污染压力加剧、森林覆盖率较低、田地利用效率较低,急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抚仙湖流域生态实施保护修复,确保流域生态安全。
关键词:抚仙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路径抚仙湖位于云南省中部的玉溪市,为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于半封闭的断陷湖,理论换水周期长达300多年,是我国目前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贫营养淡水湖泊,总体水质保持Ⅰ类。
为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维护抚仙湖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从抚仙湖流域山地生态系统退化、水污染压力加剧、森林覆盖率较低、田地利用效率较低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修复措施,为抚仙湖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参考。
1抚仙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1.1山地生态系统退化在抚仙湖水域周围具有较多的矿产资源,在改革开放后矿产开发速度较快,由于矿产被长期开采,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没有加强地质环境的保护措施,导致山地的地形地貌、植被破坏,矿山中出现地质灾害,大量土地资源被破坏以及占用[2]。
另外,由于矿区的地形地貌的变化,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导致矿区出现水土流失、荒漠化、水质污染等问题,其中磷矿山、磷化工等产业进一步加剧了的环境问题。
根据研究发现,抚仙湖流域土质疏松、地形坡度较大,如果受到暴雨的冲洗,会侵蚀大量的泥沙,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1.2水污染压力加重在抚仙湖的流域中由于城镇化速度较快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污染负荷增加,有些城镇中没有有效的防控水污染,导致流域中水污染的压力增加。
在陆地中流入湖泊中污染源中主要为畜禽粪便、农业种植污染以及城镇中生活污水等。
近年来,流域中水污染的负荷逐渐增加,急需加快建立全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
云南玉溪抚仙湖简介

云南玉溪抚仙湖简介
云南玉溪抚仙湖,位于玉溪市南部,是一座大型天然淡水湖泊。
抚仙湖面积约16.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23米。
湖岸线长约60公里,湖水清澈见底,水中鱼类资源丰富,被誉为云南省内最具观赏性和科考价值的湖泊之一。
抚仙湖四季景色各异,春季湖边的樱花和桃花竞相开放,夏季荷花盛开,秋季金秋时节落叶满地,冬季湖面上覆盖着一层又一层的冰霜,尤其在寒冷的冬日里,抚仙湖的美景更是令人无法忘怀。
此外,抚仙湖周边还有许多风景秀丽的景点,如抚仙湖公园、大观楼、蜜蜂谷、双塔山等,游客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验丰富的旅游文化和民俗特色。
- 1 -。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末期考核结果的通报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云政办函[2016]127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07.06
【实施日期】2016.07.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末期
考核结果的通报
(云政办函〔2016〕127号)
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州、大理州、丽江市人民政府:
根据《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目标责任书(2011-2015年)》和《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修订)》,省九湖办组织有关专家分别对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洱海、程海、泸沽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了末期考核(滇池流域规划执行情况纳入国家考核,由环境保护部公布考核结果)。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考核情况
(一)总体评价。
截至2015年,有54%的水质断面达标,水质达标率比规划中期提高15.1%;规划项目完成72.8%,比规划中期增加41.9个百分点。
抚仙湖、泸沽湖、洱海考核结果为优秀;星云湖、程海、杞麓湖考核结果为良好;异龙湖、阳宗海考核结果为合格。
(二)指标完成情况。
水质指标方面,规划共确定67个考核断面,实际考核67个,考核达标36个,达标比例54%。
其中,湖体考核断面34个,达标断面19个,达标比例56%;入湖河道考核断面33个,达标断面17个,达标比例52%。
阳宗海、抚仙。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抚仙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云南省玉溪市的广袤大地之上。
这片美丽的湖泊,不仅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宝藏,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围绕着抚仙湖展开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工作,正成为保护和优化这片区域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于抚仙湖来说更是如此。
山,为其提供了稳定的地形和水源涵养的基础;水,是湖泊的灵魂所在,清澈的湖水是其魅力的核心;林,守护着周边的生态,调节着气候和水分;田,承载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影响着湖泊的水质;湖,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其生态平衡关系着众多生物的生存;草,虽看似微小,却在保持水土、净化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去,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抚仙湖面临着诸多挑战。
过度的农业开发导致了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农田面源污染成为湖水水质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增加,给湖泊周边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还有一些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云南省玉溪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进行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整治。
在山的方面,加强了山体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严格控制开山采石等破坏山体的行为,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山体的稳定性和水源涵养能力。
水的治理是重中之重。
建立了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标准,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加强了对入湖河流的治理,通过河道清淤、生态护坡等工程,改善河流水质,减少污染物入湖。
林的保护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打击乱砍滥伐行为。
同时,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的生态功能。
对于田的管理,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施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引导农民采用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提高农田的生态效益。
湖的保护工作全面展开。
划定了湖泊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湖泊水域的监管,严禁非法捕捞和养殖。
云南省澄江县抚仙湖湿地植物调查研究

抚仙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中部玉溪市境
内,跨澄江、江川和华宁三县,北纬 24°21′28″
~24°38′00″,东经 102°49′12″~102°57′26″
距昆明市东南约 60km。湖泊面积 212km2,最大水深
155m,是我国典型的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呈南北向
的倒葫芦型,两端大、中间窄、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稍
浅。抚仙湖热带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5.6℃,一般 5~10 月为雨季,11 月至翌年 4 月为旱季;
湖水主要靠降雨和四周山间小溪汇集补给。
1.2 调查研究方法
在 2016 年 3 月和 7 月对抚仙湖湖滨湿地进行了
调查分析,全湖共设置了 10 个样点地(见图 1),分别
是马房新村、月亮湾湿地公园、大山村、海口镇、海镜
2018 年第 12 期
现代园艺
试验研究
云南省澄江县抚仙湖湿地植物调查研究
杨普秋,潘曲波 *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通过对澄江县抚仙湖区域范围内的各型湿地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抚仙湖区域范围内的湿地植物共 88 科 185 属 223 种,其中蕨类植物 5 科 5 属 6 种,裸子植物 7 科 9 属 9 种,被子植物 76 科 171 属 208 种。②科的主要分布区有世界分布区和泛 热带分布区,属的区系分布类型是因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大洋洲分布、北温带 分布为主,反映出抚仙湖区域湿地植物属的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带。③抚仙湖流域湿地范围内主要湿地植被划分为 3 个植被型 组,9 个植被型,21 个群落,草本植物群落在群落类型中占绝对优势。④入侵湿地植物或外来植物较多,其中紫茎泽兰、满江红、鬼 针草的危害最为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湿地植物的多样性。通过调查可以为今后对抚仙湖湿地植物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x草综
合治
理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也是我国内陆湖中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是滇池的13倍、洱海的7倍、太湖的4倍。
但是受流域磷矿开发、山地垦植、人口快速扩张等因素影响,抚仙湖2002年局部暴发蓝藻,污染负荷逐步增加,大部分水域水质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流域生态退化日趋严重。
2017年开始,抚仙湖地区被纳入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围绕突出问题,推动抚仙湖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具体做法
一是加强流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管控。
玉溪市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以水定人,在整合原有多项规划的基础上,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编制了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合理规划抚仙湖流域人口、产业、城市建设等发展水平,构建了以抚仙湖为核心,以山体、河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为生态屏障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四条红线”,即抚仙湖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10米范围内不得建永久性设施,严格控制生活生产取水并严禁取水做景观,污水零排放、垃圾无害化和设施景观化,严禁建设高密度地产项目,加强国土空间管控。
二是推进腾退工程。
按照“湖边做减法、城区做加法、减轻湖边负担”的原则,推进抚仙湖流域腾退工程,还自然以宁静。
强力推进抚仙湖“四退三还”(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共退出农田8400亩、鱼塘493亩,最大限度地减少面源污染。
22家中央和省市
县属企事业单位、16家私营企业全部退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退出地块面积1343.19亩,拆除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
开展抚仙湖径流区餐饮住宿专项整治,共关停153户,整改达标户全部安装油、气、水等处理设备。
抚仙湖径流区内退出规模畜禽养殖1090户、水产养殖149户;全面禁止机动船艇,取缔机动船艇2000余艘。
同时,实施抚仙湖环湖生态移民搬迁3万余人,采取“进城、进镇、进项目”的方式进行集中安置,并按照规划要求,将腾退空间用于还湖、还水、还湿。
三是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
通过实施修山扩林工程,加大磷矿山废弃地修复和矿山磷流失控制力度,减少流域磷污染负荷。
实施调田节水工程,推广清洁农业、水肥一体化施肥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施肥量、农田用水量和排水量。
实施治湖保水工程,加大对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库塘湿地修复,提高植被覆盖率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实施控污治河工程,开展农村截污治污,削减污染负荷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实施生境修复工程,对湖内水体保育和土著鱼类进行保护,通过维护湖内生态系统,提高湖泊水环境质量。
四是探索生态型产业发展。
实施抚仙湖径流区耕地休耕轮作和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将水、肥、农药需求量大的作物全部替换为低污染农作物,引进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发展蓝莓、荷藕等特色农业,建成玉溪庄园、吉花荷藕等生态农业庄园,打造绿色烤烟基地2万亩、水稻荷藕种植面积1.2万亩、蓝莓种植面积0.8万亩。
以旅游重大项目为切入点,发展高原特色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和旅游艺术衍生品制造加工业,打造农业观光体验、健康养生、商务会议、运动休闲4类品牌。
(三)主要成效
一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抚仙湖流域生态恶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仅休耕轮作一项措施,每年削减抚仙湖流域纯氮约4870吨、削减88.5%,削减纯磷约2050吨,削减89.1%。
抚仙湖水质持续保持湖泊Ⅰ类标准,在全国81个水质良好湖泊保护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储备的淡水资源量占国控重点湖泊I类水的91.4%,相当于为每位中国人储备了15吨Ⅰ类水。
二是用地结构持续优化。
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实现“一增一减”,成功实施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项目,恢复湿地34块2820亩,建成湖滨缓冲带7425亩、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
7.85公里,共向抚仙湖补水950.65万立方米,实现了入湖水体的自然净化,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径流区森林覆盖率和生态承载力显著提高;2018-2035年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从
10.2万亩减少到3.5万亩,开发强度大幅降低。
三是促进一二三产业和谐发展。
严格按照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和种植标准,发展生态苗木、荷藕、蓝莓、水稻、烤烟、小麦、油菜等节水节药节肥型高原特色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工矿企业全部退出抚仙湖径流区,重新布局在径流区之外的工业园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稳定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和物流产业;打造集“医、学、研、康、养、旅”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集群,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从农业劳动向旅游服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