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甘肃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重点:狂犬病

合集下载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5)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5)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5)1.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是:A.隔离期B .传染期C.最长潜伏期D .最短潜伏期E .平均潜伏期2. HBeAg 是HBV 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记,是因为:A. HBeAg 是HBV 的核心成分 B .它与 DNAp 和HBVDNA 密切相关C.仅见于HBsAg 时阳性血清中 D .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HBsAg 为长E .HBeAg 阳性者容易转为慢性3.关于狂犬咬伤后伤口处理,下列错误项是:A. 尽快用20%肥皂水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B. 尽快用0. 1%苯儿溴铵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C. 冲洗后用20%乙醇擦洗D. 缝合及包扎伤口E. 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8.重型肝炎、肝硬化时,早期腹水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 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导致钠潴留B. 门静脉高压C. 低蛋白血症D. 肝硬化时增生的结节压迫血窦,使肝淋巴液生成增多E. 营养不良性水肿9.流行性出血热刚进入低血压休克期的主要处理措施为:A. 补充血容量 B .纠正酸中毒D. 使用强心利尿剂或激素E .纠正DIC10.最有效的控制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为:A. 制霉菌素B .酮康唑C .两性霉素B11 .移位性蛔虫病及蛔虫病并发症最常见是:A.胆道蛔虫病 B.蛔虫性肠梗阻D .蛔虫性胰腺炎E.蛔虫性肝脓肿1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A.隐性感染B .显性感染C.重复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13.女, 16 岁,食欲不振,极度乏力,黄疸进行性加深 24 天,腹胀半个月,既往无肝病史。

体查:明显黄疸,皮肤有瘀斑,无蜘蛛痣,肝掌,腹胀,肝脾未扪及,腹水征阳性,血清总胆红素 342卩mol/L , ALT560U/L ,诊断应考虑:A.急性重型肝炎 B .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D .急性黄疸型肝炎E .淤胆型肝炎14.男,21岁,学生,3年前患乙型肝炎,病程迁延不愈,ALT 波动在50?150U ,无黄疸,近1年来多次查肝功能已恢复正常。

2024版传染病学狂犬病PPT课件珍藏版

2024版传染病学狂犬病PPT课件珍藏版

疫情监测体系不完善
狂犬病疫情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疫情 报告和监测工作存在滞后性,影响防 控效果。
野生动物带毒情况严重
野生动物带毒情况较为普遍,增加了 狂犬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难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疫苗接种率持续提高
监测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狂犬病防控工作的不断深入,未来疫苗 接种率有望持续提高,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数据可用性评估
分析疫情数据是否可用于指导狂犬 病防控工作。
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01
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疫情监测数据、病原学监 测结果等信息,对狂犬病疫情
进行风险评估。
02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狂犬病 疫情划分为不同预警级别。
03
预警信息发布
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狂犬病疫 情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防
护措施。
04
预警响应措施
针对不同预警级别,采取相应 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狂犬病防控意识不足 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程度和防控意识 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疫苗接种覆盖率不高
部分地区疫苗接种工作存在漏洞,导 致狂犬病疫苗接种覆盖率不高,易形 成疫情传播隐患。
病毒变异与耐药性
病毒变异
狂犬病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导致病毒毒力、抗原性、致病性等方面的 改变。
耐药性
目前尚未发现狂犬病病毒对任何药物产生耐药性,但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 病毒基因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
实验室检测方法
03
病毒分离与鉴定
采集患者唾液、脑脊液等样本,接种于易 感动物或细胞培养中进行病毒分离,通过 免疫学方法鉴定病毒。

传染病学教学课件:狂犬病

传染病学教学课件:狂犬病

简史
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传》上已有记载。 公元前322年,Aristotle认识到人狂犬病与动物狂 犬病的关系。 1804年,Zink第一次证明狂犬唾液有传染性。 19世纪80年代,Pasteur等研制出狂犬疫苗。 1903年,Negri发现Negri小体,使该病的快速镜 检诊断成为可能.
现状
若及时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后,发病率可降为 0.15%左右。
咬伤后是否发病的有关因素
① 咬伤部位 如头、面、颈和手指、会阴部粘 膜等末梢神经分布丰富部位因潜伏期短易发病;
② 咬伤的严重性 创口深而大者或被同一狂犬先 咬伤者较后咬伤者的发病机会多.
③ 局部处理情况:按要求、及时严格处理伤口 者的发病率低.
全世界均有狂犬病的报道。据WHO估计,每年 全世界死于狂犬病的有5万多人.
亚洲为狂犬病严重流行区,其中印度为发病率 最高的国家,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狂犬病流行已久。死亡人数仅次于印度而
居世界第二位.
病原学
病原学
狂 犬 病 毒 属 棒 状 病 毒 科 (Rhabdoviridae) 拉 沙 病 毒属(Lyssa virus),病毒中心为单股负链RNA.
bilayer.
病原学
狂犬病毒易被灭活(紫外线,乙醇,甲醛,碘酒. 病毒耐低温。 豚鼠接种能分离病毒,也能用地鼠肾细胞、人二 倍体细胞等细胞株增殖、传代.
病原学
野毒株的特点为致病力强,自脑外途径接种 后,易侵入脑组织和唾液腺内繁殖,潜伏期较长.
固定毒株的特点为毒力减弱,对人和犬失去 致病力,可供制备疫苗.
先在局部伤口附近的横纹肌细胞内小量增殖,通过 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侵入附近的末梢 神经.
从局部伤口至侵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围神经不短于72小时,最长可 达1—2周.

传染病学狂犬病已培训课件

传染病学狂犬病已培训课件

1/10/2021
传染病学狂犬病已
2
第十四节 狂犬病
一.概述 ◆定义: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以侵
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临床特征:
◇四恐:恐水、恐声、恐风、恐惧不安 ◇咽肌痉挛 ◇进行性瘫痪等 ◆病死率几乎100%
1/10/2021
传染病学狂犬病已
3
二.病原学 1.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 2.有4个血清型,病毒中心为单股负链RNA;
及时、全程、足量 ◇被咬伤者免疫功能强弱
1/10/2021
传染病学狂犬病已
12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一)发病机制:
狂犬病毒对神经细胞有强大亲和力
1/10/2021
传染病学狂犬病已
13
致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组织内病毒小量增殖期: ◆狂犬病毒小量繁殖 ◆再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 ◆停留1-2周或更久
1/10/2021
传染病学狂犬病已
14
2.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期:
病毒 3mm/h 神经的轴索浆向中枢神经作向心 性扩展 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再大量繁殖 入侵脊髓并很快到达脑部。
主要侵犯:
◆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
1/10/2021
传染病学狂犬病已
15
3.向各器官扩散期: 狂犬病毒
沿着神经通道向周围播散 从分泌液中排出,常见于唾液中
2.声、光、风等剌激 喉部有紧缩感 3.已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
痒、痛、麻木 4.四肢有蚁行感
1/10/2021
传染病学狂犬病已
24
(二)兴奋期:1-3d 1.高度兴奋 ◆极度恐怖 ◆恐水 ◆怕风 恐水为本病特征,但不一定都有 2.高热 3.风、光、声剌激 咽肌痉挛 四恐:恐水、恐声、恐风、恐惧不安

《狂犬病》ppt课件课件

《狂犬病》ppt课件课件

2021/5/18
仁寿运长医院院感科
13
伤 口 处 使理用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自来水)冲伤口
用20%的肥皂水或其它弱碱性清洁剂清洗伤口
交替至少20分钟
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然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 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
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 到全面彻底
20%肥皂水配制:20g肥皂加蒸馏水或自来水至100ml。 2021/5/也18 可用普通肥皂清洗伤仁寿口运长,医院但院感要科 避免共用肥皂交叉污染 14
2021/5/18
仁寿运长医院院感科
21
接种程序
( 3)接种时间
一般情况下暴露后预防必须严格按照“0、3、7、 14、28天”的程序进行接种。
0、3和7天针次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 关键,所以接种时间必须严格执行。
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14和28天针次适当延迟或 提前也可接受,后续针次仍按原免疫程序接种。
2021/5/18
仁寿运长医院院感科
6
暴露后分级
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接触或喂养动物 完好的皮肤被舔
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提示: 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 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
伤及真皮层,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用);
2021/5/18
仁寿运长医院院感科
22
再次暴露后处置
再次暴露后的伤口处理 无论前次暴露是否(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也不管距离 前次免疫时间长短,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首先及时彻底地 进行伤口处理。
再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 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 至少1年。

临床医学《传染病学》题库

临床医学《传染病学》题库

临床医学《传染病学》题库1、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2、传染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流行的扩散有其积极意义()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B、病原携带状态;C、隐性感染;D、潜在性感染;E、显性感染;3、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A、潜在性感染;B、病原体被消灭;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带菌者;4、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A、咽拭或大便培养等获得病原体;B、临床轻症损害的体征发现;C、非特异性免疫,如补体、溶菌酶等检测;D、特异性免疫的检查;E、病理检查;5、隐性感染增加时,其临床主要意义是()A、显性感染增加;B、轻症病人增加;潜在性感染增加;D、病原携带状态增加;E、免疫人群扩大;6、传染或感染过程中可出现的表现,最易识别的是()A、潜在性感染;B、亚临床感染;C、显性感染;D、慢性病原携带者;E、恢复期病原携带者;7、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多”的是()A、乙型脑炎;B、麻疹;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白喉;E、脊髓灰质炎;8、在没有人工免疫的情况下,下列传染病中,何者发病率最高()A、脊髓灰质炎;B、麻疹;C、百日咳;D、白喉;E、病毒性肝炎;9、潜在性感染的意义是()A、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B、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状态,不出现疾病表现,但当人体防御功能减退时,则可引起疾病过程;C、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永久平衡状态;D、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不引起症状;E、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可引起轻微症状;10、若干寄生虫感染引起宿主对重复感染具有免疫,但宿主体内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消灭,而是维持免疫低水平,这种免疫状态称为()A、消除性免疫;B、带虫免疫;C、伴随免疫;D、获得性免疫;E、保护性免疫;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B、特异性免疫功能;C、预防用药;D、注射疫苗;E、增强体质;12、IgA、IgD、IgE、IgG、IgM分别约占人血清抗体的()A、13%、80%、1%、6%、极少;B、8%、6%、13%、极少、1%;C、13%、80%、1%、极少、6%;D、13%、1%、极少、80%、6%;E、13%、1%、6%、80%、极少;13、有关IgG,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IgG是人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抗体;B、IgG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体;C、IgG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D、凝集试验是抗原抗体反应,其抗体主要是IgG;E、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的抗体主要是IgG;1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IgG、B、IgA;C、IgM;D、IgE;E、IgD;15、传染病早期诊断中,凝集试验主要测定血清中的()A、IgA;B、IgM;C、IgG;D、IgD;E、总抗体;16、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哪一型变态反应()A、第Ⅰ型;B、第Ⅱ型;C、第Ⅲ型;D、第Ⅳ型;E、第Ⅴ型;17、第Ⅳ型变态反应出现高峰时间是()A、立即;B、6~12h;C、12~24h;D、24~36h;E、36~48h;18、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是指()A、以虫媒为传染媒介的传染病;B、所有地方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C、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动物性传染病;D、以家畜、家禽为主要传染源的传染病;E、凡是动物源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19、保护易感人群采用各种免疫措施中最重要的是()A、转移因子等免疫激活剂;B、减毒疫苗或疫苗;C、丙种球蛋白;D、高价免疫球蛋白;E、中草药预防;20、甲类传染病是指()A、鼠疫、狂犬病;B、黑热病、鼠疫;C、炭疽、狂犬病;D、鼠疫、霍乱或副霍乱;E、霍乱和副霍乱、狂犬病;21、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A、隔离治疗病人;B、隔离治疗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疫苗预防接种;E、接触者预防服药;22、人工被动免疫后,其免疫力()A、立即出现,持续多久~3周;B、立即出现,持续1个月;C、立即出现,持续2个月;D、在1周左右出现,持续多久~3周;E、在2周左右出现,持续1个月左右;23、人工主动免疫,其免疫力()A、立即出现,持续多久~3周;B、立即出现,持续数月~数年;C、在1周内出现,持续数月;D、在1~4周出现,持续数月~数年;E、在1~4周出现,持续多久~3年;24、为了预防的目的,降低人群易感性主要通过()A、病后免疫;B、隐性感染免疫;C、人工主动免疫;D、免疫人群移入;E、病原体的变异;25、传染病临床发展的严格规律性是指()A、潜伏期、前驱期、显症期、恢复期;B、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C、发热、皮疹、毒血症、菌血症;D、免疫力低下,特异性免疫产生、疾病痊愈;E、病原体入侵、定位、损害、恢复;26、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A、有助诊断;B、预测疫情;C、确定检疫期;D、估计病情严重程度;E、推测预后;27、确定一种疾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A、最短潜伏期;B、平均潜伏期;C、最长潜伏期;D、传染期;E、前驱期;28、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限是根据()A、该病传染性的大小;B、病程的长短;C、病情的严重程度;D、潜伏期的长短;E、以上都不是;29、一般来说,第1~6天出疹性传染病的次序是()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伤寒、斑疹伤寒;B、水痘、天花、麻疹、猩红热、斑疹伤寒、伤寒;C、水痘、猩红热、天花、斑疹伤寒、麻疹、伤寒;D、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E、猩红热、水痘、麻疹、天花、伤寒、斑疹伤寒;30、病原体不断侵入血流并在血中繁殖产生毒素,表现出严重中毒症状时,应诊断为()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变应性亚败血症;E、脓毒血症;31、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或死亡时产生的毒素,不断进入血流引起全身功能失调及中毒性病理变化的是()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变应性亚败血症;32、下列哪一种细菌感染症的临床表现最严重()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变应性亚败血症;33、传染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增高几倍以上才有诊断价值()A、增高1倍以上;B、2增高倍以上;C、增高4倍以上;D、增高6倍以上;E、增高8倍以上;34、肥达反应属于()A、沉淀试验;B、直接凝集试验;C、间接凝集试验;D、补体结合试验;E、中和试验;35、凝集试验可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该试验主要是测定病人血清中哪种抗体()A、IgG;B、IgM;C、IgA;D、IgD;E、总抗体;36、使用抗毒血清治疗时,台发生过敏性休克,首先应用的药物是()A、氢化可的松;B、去甲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D、异丙肾上腺素;E、麻黄素;37、转移因子属于()A、特异性免疫血清;B、类毒素;C、抗毒素;D、细胞免疫促进剂;E、细胞免疫抑制剂;38、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后,引起葡萄球菌肠炎或真菌性肠炎,称为()A、重复感染;B、隐性感染;C、潜在性感染;D、二重感染;E、再感染;39、乙型肝炎属于()A、RNA病毒;B、DNA病毒;C、巨细胞病毒;D、EB病毒;E、肠道病毒;40、可挑选作为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是()A、小白鼠;B、家兔;C、山羊;D、黑猩猩;E、豚鼠;41、在电镜下所见代表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者是()A、管形颗粒;B、特异的DNA多聚酶;C、小球形颗粒;D、Dane颗粒;E、HBeAg;42、我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主要的亚型是()A、adr;B、adw;C、ayr;D、ayw;E、以上都不是;43、下列血清学指标中,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是()A、抗-HBc;B、HBeAg;C、HBsAg;D、抗-HBc;E、抗-HBe;44、能用以制备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是()A、HBcAg;B、HBeAg;C、HBsAg;D、抗-HBc;E、抗-HBe;45、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A、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B、获得免疫,疾病已治愈;C、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D、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E、血清中可同时检出HBsAg;46、能保护人体防止感染乙型肝炎的是()A、抗-HBs;B、抗-HBc;C、DNA抗体;D、DNA多聚酶;E、HBsAg;47、关于抗-HBs与抗-HBc,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两者均为自身抗体;B、两者均为保护性抗体;C、抗-HBs为自身抗体,抗-HBc为保护性抗体;D、抗-HBs为保护性抗体,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E、抗-HBs不是保护性抗体,抗-HBc是保护性抗体;48、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恢复期应该出现的两种高效价抗体是()A、Dane颗粒抗体与抗-HBs;B、抗-HBs与抗-HBc IgG;C、抗-HBc与δ抗体;D、δ抗体与抗-HBe;E、抗-HBe与抗-HBc;49、乙型肝炎病人血中HBeAg阳性,一般认为()A、病人进入恢复期,无传染性;B、病人血中Dane颗粒较少,感染性较小;C、病人血中Dane颗粒较多,感染性较大;D、病人易演变为肝癌;E、病人易发展为肝硬化;50、下列哪组血清学检查结果提示乙型肝炎有较大的传染性()A、抗-HBC阳性;B、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c阳性;C、HBsAg阳性,抗-HBe阴性;D、HBsAg 阳性,HBeAg阳性;E、抗-HBs阳性;51、当病人血清中抗-HBs、抗-HBe、抗-HBc阳性,其他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阴性时,应考虑是属于()A、急性乙型肝炎;B、慢性乙型肝炎;C、重型乙型肝炎;D、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E、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52、HBsAg阳性,HBeAg阳性说明此病人()A、无传染性;B、具有免疫力;C、病情比较稳定;D、乙型肝炎恢复期;E、具有传染性;53、指出下列何种是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A、注射、输血;B、飞沫传播;C、唾液传播;D、粪-口传播;E、垂直传播;54、有关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的流行病学表现,哪项是错误的()A、甲型肝炎可呈食物型或水型暴发流行;B、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C、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可见于各型肝炎;D、母婴垂直传播主要见于乙型肝炎;E、HBsAg阳性者呈家庭集聚现象;55、注入含乙型肝炎病毒及微量的血液即可使人感染,其血液量为()A、0.004ml;B、0.00004ml;C、0.04ml;D、0.0004ml;E、0.4ml;56、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A、碘酒消毒;B、注射转移因子;C、注射丙种球蛋白;D、应用干扰素;E、注射高价免疫血清;57、用作预防乙型肝炎人工被动免疫用的高价免疫血清应含有高效价的抗体,此抗体是()A、抗-HBs;B、Dane颗粒;C、δ抗体;D、抗-HBc;E、抗-HBe;58、乙型肝炎可采用下列哪一种生物制品人工被动免疫()A、抗毒素;B、丙种球蛋白;C、胎盘球蛋白;D、特异性高价免疫丙种球蛋白;E、乙型肝炎疫苗;59、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及病毒携带者,而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B、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注射途径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而传播,甲型肝炎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C、病后均可产生免疫力,甲、乙两型之间无交差免疫;D、甲型肝炎以儿童发病率高;乙型肝炎无年龄差别,多为无黄疸型,且常有家庭集聚现象;E、胎盘球蛋白对甲、乙型肝炎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60、目前预防乙型肝炎最佳措施为()A、隔离病人;B、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及输血员检查;C、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D、搞好粪便管理及水源保护;E、消灭蚊、蝇;61、从乙型肝炎发病原理的观点来认识,与病情轻重有密切关系的因素是()A、血清中HBsAg阳性效价的高低;B、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C、肝肿大的程度;D、黄疸的深浅;E、丙氨酸转氨酶高低的程度;62、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发病原理是()A、感染病毒的数量;B、感染病毒的毒力强弱;C、机体免疫麻痹;D、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E、自身免疫紊乱;63、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型与无黄疸型实质上的区别主要在于()A、病原体不同;B、基本病理改变不同;C、基本病理改变的程度不同;D、预后不同;E、病程经过不同;64、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广泛性肝细胞水肿及嗜酸性变性;B、肝细胞呈点状或小灶性坏死;C、肝小叶呈广泛的坏死及形成再生结节;D、肝组织广泛坏死及淤胆,未见再生;E、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及肝小叶被纤维组织分割;65、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毛细胆管淤胆;B、肝细胞灶性坏死;C、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D、肝小叶及汇管区单核细胞浸润;E、肝细胞广泛性坏死;66、淤胆型肝炎黄疸产生的原因可为()A、有较多肝细胞坏死;B、肝前性胆红素增多;C、肝细胞排泄胆红素障碍;D、肝小管阻塞;E、汇管区炎症浸润肿胀压迫所致;67、郁胆型肝炎的黄疸属于()A、肝细胞性黄疸;B、溶血性黄疸;C、体质性黄疸;D、肝内梗阻性黄疸;E、肝外梗阻性黄疸;68、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出血倾向最重要的原因是()A、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B、凝血因子合成障碍;C、毛细血管脆性增加;D、Ⅹ、Ⅶ因子减少;E、维生素K吸收障碍;69、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A、血小板减少;B、凝血因子减少;C、Ⅹ、Ⅶ因子减少;D、毛细血管脆性增加;E、维生素K吸收障碍;70、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降低,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诊断有一定价值,这是因为体内()A、有机磷物质增加;B、肝脏解毒能力降低;C、产生胆碱酯酶抑制物增加;D、肝脏合成此酶减少;E、肝脏对抑制胆碱酯酶物质的清除率降低;71、重症肝炎,肝性脑病发生的原理比较复杂,因素较多,但以下哪一项一般不是常见原因()A、血氨增高;B、短链脂肪酸,色氨酸等蓄积;;C、假神经递质作用;D、脑水肿;E、颅内出血;72、假神经递质学说认为下列哪种物质占据了正常神经递质的位置,使神经突触传递发生障碍而导致昏迷()A、苯丙氨酸与酪氨酸;B、左旋多巴与多巴胺;C、苯乙胺与酪氨;D、苯乙醇胺与羟苯乙醇胺;E、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73、病毒性肝炎腹水产生的原因,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减少;B、门静脉高压;C、醛固酮增高;D、低钠;E、肝内静脉窦充血和高压;74、以下哪一项不是重症肝炎的昏迷原理()A、血氨增高;B、低血糖;C、脑水肿;D、假神经递质作用;E、休克;75、在甲型肝炎病程中哪期传染性最强()A、潜伏期;B、黄疸前期;C、黄疸期;D、恢复期;E、慢性期;76、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慢性迁延性肝炎多发展为肝硬化;B、甲型肝炎无慢性带病毒状态;C、慢性活动性肝炎均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D、非甲非乙型肝炎不会发展为肝硬化;E、肝细胞癌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无关;77、乙型肝炎潜伏期为()A、1~2周;B、2~3周;C、3~4周;D、4~5周;E、6周~6个月;78、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A、食欲减退、恶心;B、乏力;C、消瘦;D、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E、部分病例出现黄疸;79、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的突出症状()A、全身乏力;B、食欲高度不振;C、皮肤瘙氧;D、厌油腻食物;E、恶心呕吐;80、甲型肝炎传染性最大的时期是()A、发病前4天至发病后4~6天;B、发病后4~12周;C、在整个病程中;D、与肝功能损害程度一致;E、仅在黄疸期中;81、对急性重症肝炎最突出、最有诊断意义的症状是()A、黄疸迅速加深;B、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出血倾向;D、腹水;E、恶心、呕吐;82、关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黄疸型多发生于甲型肝炎,无黄疸型多发生于乙型肝炎;B、慢性重症肝炎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重症肝炎;C、慢性活动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D、慢性迁延性肝炎可伴有肝外系统损害;E、淤胆型肝炎表现为以肝内淤胆为主;83、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如关节炎、皮疹、肾炎等是由于()A、第Ⅰ型变态反应;B、第Ⅱ型变态反应;C、第Ⅲ变态反应;D、第Ⅳ型变态反应;E、第Ⅴ型变态反应;84、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复合物所引起的肝外系统症状是()A、呼吸道症状;B、关节疼痛;C、剧烈腹痛;D、血红蛋白尿;E、发热;85、小儿病毒性肝炎的特点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恶心、呕吐较明显;B、腹泻才较多;C、很少发生肝硬化;D、年龄越小预后越好;E、慢性肝炎病儿可影响发育;86、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程一般为(0A、<2个月;B、2~4个月;C、4~6个月;D、半年左右;E、>半年;87、对于突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食欲不振,乏力和肝肿大的男性病人,为尽快作出诊断,应立即作下列哪项检查()A、血清胆红素;B、血清ALT;C、血清碱性磷酸酶;D、血清胆碱酯酶;E、血清胆固醇;88、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最早出现的肝功能改变是()A、丙氨酸转氨酶值升高;B、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升高;C、血清胆固醇值升高;D、凝血酶原时间延长;E、血清白蛋白值减少;89、下列检查中对重症病毒性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B、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降低;C、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D、凝血酶原时间及其活动度明显异常;E、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90、起病2周的病毒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与下列哪一项最有关系()A、丙氨酸转氨酶活性;B、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程度;D、肝肿大程度;E、脾肿大程度;91、下列项目中对急性重症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A、丙氨酸转氨酶升高;B、肝性脑病;C、浓度黄疸;D、肝脏迅速缩小;E、腹水、鼓肠;92、下列哪项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有帮助()A、丙氨酸转氨酶增高;B、HBsAg阳性,白蛋白/球蛋白倒置;C、HBsAg阳性,DNA多聚酶阳性及丙氨酸转氨酶增高;D、HBsAg阳性,抗-HBc及HBeAg阳性;E、HBsAg阳性,抗-HBs及抗-HBc阳性;93、对慢性活动性肝炎诊断有参考价值的主要化验检查是()A、丙氨酸转氨酶上升;B、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C、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D、凝血酶原时间延长;E、γ-球蛋白升高;94、一男性病人突然出现无其他原因的明显食欲不振和乏力,为早期作出诊断,应立即作下列哪一项检查()A、血清胆红素;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C、HBsAg;D、血清胆碱酯酶;E、血清碱性磷酸酶;95、甲型肝炎早期诊断依据是()A、血清中查出甲型肝炎抗体;B、血液中检出甲型肝炎抗原;C、粪便中检出甲型肝炎抗原;D、血清中检出抗原-抗体复合物;E、排除乙型肝炎;96、关于甲型肝炎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甲型肝炎病毒是单链RNA病毒;B、甲型肝炎病毒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能增殖和传代;C、在黄疸出现前,粪便中排除病毒已达高峰;D、早期诊断可测定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E、早期诊断用免疫电镜查粪便中的甲型肝炎病毒抗原;97、有些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最后诊断傍靠()A、临床症状;B、生化改变;C、蛋白电泳;D、免疫学检查;E、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98、慢性活动性肝炎主要诊断依据是()A、病程超过半年;B、絮状试验异常;C、球蛋白升高;D、肝小叶碎片状坏死;E、肝细胞有嗜酸性小体;99、出现自身免疫现象(如抗核抗体阳性)及多系统肝外损害(关节炎、肾炎等)常支持下列哪一型肝炎的诊断()A、慢性迁延性肝炎;B、慢性活动性肝炎;C、淤胆型肝炎;D、亚急性重症肝炎;E、慢性重症肝炎;100、对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是()A、丙氨酸转氨酶升高;B、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C、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D、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E、γ-球蛋白升高;101、患者为重型肝炎,伴有腹水3天来发热,腹泻及腹痛,使用有压痛及反跳痛,抽出黄色微混液体,应尽快作哪项检查以指导合理用药治疗()A、血培养;B、腹水培养;C、腹水常规及腹水沉渣涂片找细菌;D、腹部平片;E、腹部 B型超声波扫描;102、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A、卧床休息;B、保肝药物;C、肾上腺皮质激素;D、苯丙酸诺龙;E、转移因子或免疫核糖核酸;103、给重症肝炎肝昏迷患者口服新霉素是为了()A、杀灭肠道致病菌,以免引起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B、新霉素对细菌产生的内毒素有解毒作用;C、新霉素除有抗菌作用外,尚有排除血氨作用;D、抑制肠道细菌,使肠内氨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形成减少,从而减少氨及肠中其他有毒物质的吸收量;E、用新霉素治疗可能存在感染的合并症;104、重型肝炎时应用“乳果糖”的目的是()A、增加肝脏营养;B、补充能量;C、减少氨吸收;D、减少肝细胞坏死;E、增加肝细胞增生;105、肝昏迷时,为减少肠道有毒物质的产生,首选的抗菌药物是()A、青霉素;B、氯霉素;C、新霉素;D、磺胺嘧啶;E、黄连素;106、使用左旋多巴治疗肝昏迷,其原理是()A、降低脑细胞内氨离子浓度;B、降低血液内苯乙胺浓度;C、降低血泪内酪氨浓度;D、提高肝脏的单胺氧化酶活性;E、对抗与解除脑内羟苯乙醇胺的假性神经递质作用;107、肝昏迷应用左旋多巴治疗时不能同时应用下列哪种药物()A、谷氨酸钠;B、维生素K;C、维生素C;D、新霉素;E、维生素B6;108、D-青霉胺用于治疗()A、伤寒;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慢性肝炎;D、乙型脑炎;E、细菌性痢疾;109、40岁,男性,1周来发热(体温38℃)、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隐痛入院。

狂犬病课件

狂犬病课件
狂犬病知识讲座
201又叫疯狗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 病。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 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 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 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狂犬病是 致命性疾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如 不及时处置,发病后病死率100%。
我县的狂犬病规范化处置门诊有哪些?

• 我县在县医院建立规范化犬伤处置门诊,在陈村 、柳林、田家庄及虢王卫生院建立了规范化狂犬 病疫苗接种点,方便群众及时得到规范处置。县 上准备将狂犬疫苗注射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均实行24小时值班。


狂犬病是怎样传染的?
• 狂犬病是通过患病动物咬伤人而传染的, 患病动物主要为病犬,其次为病猫及病狼 。
被狗咬伤怎么办?
被犬咬伤后,只要通过规范化处置,可以 最大限度的减少狂犬病的发生。因此,一 旦被狗或者猫等动物咬伤,要及时、规范 的进行伤口处置。
被狗咬伤怎么办?
• 首先要用清水及肥皂水彻底的冲洗伤口,冲洗时 间不低于15分钟,再用碘酒、碘伏等消毒剂对伤 口进行消毒;如果伤口较深,应使用大容量的不 带针头的注射器对伤口深部进行反复冲洗并消毒 ;其次接种狂犬病疫苗。伤口处理及接种最好在 受伤后24小时内进行。此外,小儿若与狂犬有密 切接触,即使无明显咬伤或抓伤,也应当注射狂 犬疫苗。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培训课件:2.10狂犬病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培训课件:2.10狂犬病

处理伤口
预防接种
加强犬的管 理,捕杀野 犬,家犬进 行登记与预 防接种
①冲洗伤口 ②消毒伤口 ③暴露伤口
①主动免疫 ②被动免疫
(二)身体状况
患者男性,37岁,宠物饲养爱好者。两星期 前帮狗洗澡时被狗咬伤脖子,皮肤黏膜有破损, 未出血,伤口未做特殊处理。今晨感咽喉部紧缩 感,饮水无法吞咽,恐光恐声。体格检查:T 39.1℃,P125次/分,神清,面色潮红,心肺腹 无异常。
(二)身体状况
局部感 觉异常
前驱期
极度恐惧、 恐水、怕风 怕声、怕光 兴奋不安
护理措施
(三)对症护理 1.减少肌肉痉挛:保持病室安静,使光线暗淡,
避免风、光、声的刺激。 2.呼吸衰竭的护理 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
物,呼吸肌麻痹者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循环衰竭的护理 及时补充循环血量,应用血
管活性药物及强心剂和兴奋剂。
护理措施
(四) 健康教育 1.宣传预防知识
管理传染源
痉挛期
全身弛 缓性瘫痪
麻痹期
(三)辅助检查
常规 检查
脑脊液
免疫学 检查
病毒 分离
病理学 检查
(四)心理、社会状况 狂犬病患者内心恐惧不安,家庭成员对于狂犬 病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亦恐慌。
(五)治疗要点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防 止各种并发症
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体液不足 与饮水、进食困难、多汗有关
传染病护理学
第十节 狂犬病
狂犬病
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
1 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
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 以恐水怕风、畏光、流涎、
2 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为
特征
3 病死率几乎100%

传染病学狂犬病

传染病学狂犬病

传染病学狂犬病关键信息项:1、狂犬病的定义与病原学2、狂犬病的传播途径3、狂犬病的症状与分期4、狂犬病的诊断方法5、狂犬病的预防措施6、狂犬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7、责任与义务8、争议解决方式1、狂犬病的定义与病原学1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

111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为单股负链 RNA 病毒。

112 病毒具有嗜神经性,主要通过感染神经细胞进行传播和复制。

2、狂犬病的传播途径21 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而传播。

211 常见的感染动物包括狗、猫、狐狸、狼、蝙蝠等。

212 人传人极为罕见,但在器官移植等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

3、狂犬病的症状与分期31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 1-3 个月,短则不到 1 周,长则可达 1 年以上。

311 前驱期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同时伴有伤口部位的疼痛、麻木、瘙痒等异常感觉。

312 急性神经症状期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313 麻痹期患者逐渐进入安静状态,出现肢体软瘫、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等症状,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4、狂犬病的诊断方法41 主要依据患者的暴露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411 暴露史包括明确的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史。

412 临床症状典型者易于诊断,但对于症状不典型者,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

5、狂犬病的预防措施51 暴露前预防:对于高危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狂犬病研究人员等,可提前接种狂犬病疫苗进行预防。

511 暴露后预防:包括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接种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

512 伤口处理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 15 分钟,然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

513 狂犬病疫苗应在暴露后尽快接种,一般于第 0、3、7、14 和 28 天各接种 1 剂。

狂犬病临床知识培训(2018-08)第二版

狂犬病临床知识培训(2018-08)第二版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与猎手易感。
流行特征
温血动物传染病,分布广泛,以家犬密度大地方多见; 全年发生,冬季发病率略低。
狂犬病发病机理(三阶段)
第一阶段:狂犬病毒局部病毒小量繁殖期。 第二阶段:狂犬病毒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 第三阶段:狂犬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复制后播散至身体
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蛇等不感染病毒。 啮齿类、兔形目极少感染,未发现引起人间狂犬病证据。
3
流行病学
传染源
发展中国家主要传染源是病犬,由病犬传播者约占80~90%, 其次为猫和狼。
发达国家野生动物如狐狸、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 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经伤口或粘膜:咬伤、抓伤;舔粘膜、伤口。
静型)狂犬病,也称哑狂犬病。
狂犬病诊断标准(WS281-2008)
临床诊断(Probable case)
典型临床症状如恐水、怕风、咽喉肌痉挛、怕光、怕声音、多
汗、流涎以及咬伤处麻木、感觉异常等,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被病兽或可疑病兽咬伤、抓伤史 ,同时有麻痹型临床表现。
确定诊断(Proven case)
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
临床表现
麻痹期:一般持续 6--18小时
痉挛减少或停止,患者逐渐安静,出现全身弛缓性瘫痪,尤以 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及咀嚼肌亦可受累;
由安静进入昏迷,反射消失,呼吸变慢及不整,心搏微弱,可 迅速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整个病程一般在6日以内,超过10日者极少见。 除典型狂犬病外,还有以瘫痪为主要表现的麻痹型(
(四)进一步跟踪观察
根据专家组会诊意见,对进一步需要观察、诊断和治疗 的接种者,转定点医疗机构。对情况复杂的接种者,需 请省级专家组会诊,明确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甘肃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重点:狂犬病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时间在8月25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临床助理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

临床表现是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

【流行病学】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传染源,一般情况下狂犬病人不是传染源,不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
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多在三个月以内,最长可达十年以上。

本病全程一般不超过6天。

前驱期:早期症状是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持续2~4天。

兴奋期:表现为高度兴奋、极度恐怖、恐水、怕风,体温升高38~40C。

恐水为本病特征。

典型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水,见水闻水声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常因声带痉挛二出现声嘶,严重时有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

有流涎多汗心率快血压高等交感神经亢奋症状。

神智多清晰。

1~3天
麻痹期: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迟缓性瘫痪,患者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

6~18小时。

【实验室检查】
(一)血、尿常规及脑脊液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增多,中性粒细胞一般占80%以上。

尿常规有轻度蛋白尿,偶有透明管型。

脑脊液压力稍高,细胞数轻度增高,一般不超过2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二)病原学检查(抗原检查、病毒分离、核酸测定、内基小体检查)。

【预防】
管理传染源:以犬的管理为主。

管理和免疫家犬,进出口动物检疫等。

病死动物应予焚毁深埋处理。

处理伤口:立即将伤口内的血凝吸出,随之将毒素亦吸出、应迅速以20%肥皂水或0、1%的新洁尔灭冲洗伤口,或清水反复清洗伤口至少30分钟,并用3%碘酒处理伤口周围,切忌缝合伤口、
预防接种:暴露前预防:0、7、21日进行,1~3年加强注射一次。

暴露后预防:接种五次0、3、7、14、30完成;若咬伤严重,可全程注射使针,于当日至第6日每日一针,随后于10、14、30、90日各注射一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