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概论复习资料(一)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资料(新版)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资料(新版)第一章:就业和就业指导1、什么是就业?P82、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
P93、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就业的实质是劳动者为谋取生活资料而生产资料结合从事的社会劳动。
P84、心理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基础性环节。
思想观念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前提。
就业技能指导是就业指导的核心部分。
政策法律指导是就业指导的重点。
形势与信息分析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基本途径。
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P105、简述就业指导的内容。
P10第二章:就业观念1、什么是就业观念?P312、如何理解职业平等观?P353、如何理解能力观?P394、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P42第三章:就业心理1、简述现代大学生的就业观?P512、简述现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特点?P51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误区?P534、简述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冲突?P535、简述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P566、简述树立正确就业心理观的途径?P60第四章:职业与职业道德1、社会分工是职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职业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
P692、什么是职业?P693、职业往往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符号与最主要的特征。
P694、职业构成要素包括职业名称,职业主体,职业客体,职业报酬和职业技术。
P695、职业的特性包括社会性;经济性;稳定性;技能性;规范性;群体性;P696、什么是职业测验?P75,什么是能力倾向及职业能力倾向P757、什么是职业适应性测验P778、什么是职业选择?专业---人匹配理论的内容?P799、霍兰行的职业性向理论把劳动者划分为现实型,调研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P8010、能力是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与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需要。
能力是安身立命的首要条件,也是只要适应性的基本制约因素。
P8211、什么是职业道德?P8312、职业道德即有一种规范又有特殊规范,在职业活动中人们必须把职业责任放在首位。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资料(一)
第一章劳动概述A、劳动的含义、特征和分类1、识记:①劳动的含义。
P4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劳动的特征。
P5⑴劳动的人类专属性。
⑵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
⑶劳动的创造性。
③劳动的分类。
P6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⑵技术性劳动和非技术性劳动⑶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2、领会:①劳动含义的四个方面的分析。
P4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
其次,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
第三,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活动。
第四,人的劳动具有双重效果。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P7不论什么社会,也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劳动,只要是劳动,总要支出人类的脑力和体力。
但就这方面而看,似乎抽象劳动是各永恒范畴,适用于一切时代。
但是,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绝不单纯是个生理概念,而是个经济范畴,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通过物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只有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当人们的经济联系通过劳动产品的相互交换来实现的时候,耗费在这些劳动产品上的人类的脑力和体力,才能当作形成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而被社会“抽象”出来。
它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
③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区分。
P7-8人们在运用技术标准时,还习惯上将技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
人们通常将物质技术手段,即劳动资料,称为硬技术;而将与物质技术手段相适应的操作、控制和运用的方法、技巧和技术管理组合形式称为“软技术”。
从硬技术来看,物质技术手段大体可以分为手工工具、机器(包括劳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自动机等,于此对应的劳动为手工劳动、机械化劳动和自动化劳动。
从软技术来看,手工劳动只是一种朴素意义上的技术,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只有近现代的复杂的劳动才能称得上软技术。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公平竞争B. 按需分配C. 按劳分配D. 按资分配答案:A2. 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A. 市场调节B. 政府调控C. 企业自主D. 个人选择答案:A3. 劳动就业市场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一项?A. 资源配置B. 价格形成C. 信息传递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4. 劳动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就业率B. 减少失业率C. 保障劳动者权益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5. 劳动就业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职业指导B. 职业培训C. 就业援助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劳动就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哪些方面?A. 劳动市场的全球化B. 劳动形式的多样化C. 劳动关系的复杂化D. 劳动技能的专业化答案:ABCD2. 劳动就业中的合法权益包括以下哪些?A. 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B. 休息和休假的权利C. 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D.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答案:ABCD3. 劳动就业政策的实施手段通常包括哪些?A. 法律手段B. 行政手段C. 经济手段D. 社会手段答案:ABCD4. 劳动就业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经济发展水平B. 人口结构变化C. 教育和培训水平D. 技术进步答案:ABCD5. 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包括哪些?A. 提高就业服务的覆盖面B. 提升就业服务的效率C. 增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D. 保障就业服务的公平性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劳动就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劳动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而且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效率,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
此外,劳动就业还有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描述劳动就业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如何影响就业状况。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经济发展范畴界定1.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过程,不仅仅是指国民财富在规模上的增长,还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的逐步高级化,民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改善,文化水平的提高,分配的公平化,充分就业,人均寿命的延长,等等。
2.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包含三大方面:①一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和扩张,例如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的变化;②二是社会、经济结构性转变,例如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的深刻变化,并逐步走向合理化;③三是社会、经济质量的改善,例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增长注重效益性、人的素质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等。
3.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社会发展必须具备三个目标:①增加能够得到的诸如食物、住房、健康和保护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数量,并扩大它们的分配;②提高生活水平;③通过把人们从奴役和依附中解放出来,来扩大个人和国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选择范围。
4.发展观:是指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总体和系统的看法。
5.四种发展观:①发展就是经济增长(20世纪50年代);②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同步进行(20世纪60年代);③发展要追求合理性和可持续性(20世纪70年代);④发展既是一人为中心,又是社会综合发展(20世纪80年代)。
6.我国的发展观:①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7.增长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①区别:经济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包括增长在内的全面的经济现代化过程,特别是经济、社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国民经济量的动态变动过程,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商品、劳务总量和人均量的增长,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量增长表示。
劳动就业概论自考试题
劳动就业概论自考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劳动就业的定义,正确的是:A. 劳动就业是指供给单位向劳动力市场提供就业机会B. 劳动就业是指劳动者寻求工作的过程C. 劳动就业是指就业者在劳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报酬D. 劳动就业是指劳动者在单位被录用并开始工作2. 就业制度改革是指:A. 改革就业政策和管理机制B.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C. 改革企业用工制度D. 改革教育培训体系3. 下列关于劳动力市场的特点,错误的是:A.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交流平台B. 劳动力市场具有供需关系C. 劳动力市场不受经济周期影响D. 劳动力市场具有空间分布特点4. 下列关于劳动者职业生涯规划的说法,正确的是:A.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制定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B. 职业生涯规划只适用于大学毕业生C. 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价值观无关D. 职业生涯规划不需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5. 下列关于用人单位招聘流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 招聘流程包括岗位需求分析、招聘计划制定、招聘渠道选择、面试、录用等环节B.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不需要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C. 招聘流程应该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D. 招聘流程中需要对应聘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处理二、简答题1.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供给单位和需求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资源交流的平台。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通过求职找工作,用人单位通过招聘选择合适的劳动力,形成供需双方的交互作用。
2.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有哪些?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主要包括供需调节、信息交流、价值分配和劳动力流动等。
通过供需调节,劳动力市场可以平衡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通过信息交流,劳动力市场可以提供劳动市场信息和需求信息,帮助供需双方更好地对接;通过价值分配,劳动力市场可以根据劳动者的能力和贡献合理分配报酬;通过劳动力流动,劳动力市场可以实现劳动者的职业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3. 请说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辅导资料(共十九章)
上篇就业第一章就业概论就业具有特殊的规律性:1.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2.就业具有社会性3.就业既是劳动者个体的微观行为,也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第一节就业一、就业的概念从理论上讲: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凡在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都算是就业:1.在规定实际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或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工等原因而暂时没有工作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1/3以上,没拿报酬我国的就业者包括: 1.职工; 2.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3.私营业主; 4.个体户; 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农村从业人员;8.其它从业人员,其中包括现役军人二、就业的形式1.按城乡划分的就业形式2.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形式3.按行业划分的就业形式4.按经济类型划分的就业形式5.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6.充分就业与不充分就业第二节失业一、失业的概念在我国,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业的劳动者.下岗职工:指在本企业无工作岗位、没有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和在社会上没找到新的工作岗位的“三无”人员.二、失业的分类1.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造成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有:A.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B.信息的不完善、不对称性,使求职者与拥有空缺岗位的雇主之间相互寻找、洽谈需要时间.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结构性失业的产生是A. 劳动力内部的失衡.B. 产生于技术革命C. 产业结构调整D.产品结构调整时期.3.季节性失业:是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除夕季节性波动,从而形成季节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5.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力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6.自愿失业:是指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才能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爱好、工资、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原因自愿放弃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三、失业的度量对失业的度量要用失业率的概念.失业率是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在全部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员所占的比重有多大,从而反映失业问题的严重程度.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失业的平均周数/52周四、失业的影响1.经济资源浪费和产出减少2.消费需求减少3.失业津贴和社会救济支出增加4.大量社会问题产生5.失业者的精神损失和物质损失第三节历史沿革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就业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就业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对劳动力的计划配置、统包就业、行政调配、城乡分割.1.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一计划2.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包就业3.国家对单位用人实行统一招收4.国家对劳动力调剂实行统一调配5.城镇是国家劳动就业工作的重心二、对传统就业制度的改革1.把企业和劳动者推向市场2.从市场的角度重新认识劳动就业工作3.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并发挥积极作用第四节就业现状与问题一、中国就业的总体形势就业结构方面,从1980年到1998年,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比重由68.9﹪下降为49.8﹪,第二产业由18.5﹪增长到23.5﹪,第三产业由12.6﹪上升为26.7﹪.二、中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2.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而且存在结构性问题,严重影响就业的质量3.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就业的不充分和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同时并存4.就业能力较弱的特殊困难群体就业难度加大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日益明显6.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尚未完善第五节改革方向一、我国新时期的就业方针以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统筹安排城乡劳动力为出发点,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再就业,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劳动者自主择业,是指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通过各种渠道自谋职业市场调节就业,指通过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以市场机制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调节手段,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这的双向选择.政府促进就业,是指政府促进宏观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发展,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和发展就业服务体系;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其它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二、就业体制改革的方向与道路1.确立主体2.更新机制3.建立规则4.宏观调控5.载体建设第二章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第一节影响就业的因素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是来自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三个方面.一、人口人口是供给方面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人口因素从桑方面影响就业,即人口规模、结构和劳动力参与率.1.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结构:增长型、老龄型和均衡型人口基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人口迁移对就业产生即时影响,使就业压力在不同地区之间发生转移.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和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中所占的比率.A.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偏高B.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较高,且不受婚姻、生育等的影响C.青年劳动力参与率偏高二、教育培训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主要途径.教育按教学目的可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按教学层次分:基础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员或技术工人类的操作型人才的教育职业培训按目的可分为: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转岗培训就业前培训:是为了新成长劳动力提高必要的观念、技能准备,使之能够顺利地实现由就学向就业的身份转变;在职培训是为了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而进行的培训转岗培训是指劳动这为转换职业或工作岗位而进行的培训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决定劳动力需求的根本因素.经济发展体系在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方面.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表现在总量和结构上.1.就业弹性:是衡量经济总量对就业的影响的指标.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2.经济周期波动与就业:经济发展是不断波动的,投资和经济结构调整是波动的主要原因.失业率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一个判别标准.3.经济结构:A.就业结构的一般变动趋势 B.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空间四、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从两个方面影响就业: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增加就业总量; 改变就业结构五、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及其类型经济体制是一系列经济制度的有机集合,通过在这一体制中活动的人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因而是权利结构、运行机制和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目标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经济体制分为:商品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产品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的是行政计划就业体制).2.经济体制对就业的决定作用A.在产品经济体制下,包括劳动力在内的所有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中B.在商品经济体制下,权利结构必须是一种产权结构,运行机制必须是市场机制,所有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目标都是在其所拥有的资源限度以内追求利益最大化.第二节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指通过制定具体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金融政策等,刺激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扩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实现增加就业岗位的目的.一、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中央政府制定的用来调整经济增长速度、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参考资料1
劳动就业概论》名词: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
2.职业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活动。
3.就业前培训:指为帮助初次求职人员或其他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而进行的必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活动,是职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再就业培训:指对有过一次工作经验的职工失业或是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职业指导,职业再就业培训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创业培训:对具有创造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所进行的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
5.国家职业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基础上,对某一职业所需的能力水平所做的规定,是从业资格的主要依据.6.职业资格:是指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
7.就业准入制度:是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 8.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
它是由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作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
9.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10.公共就业服务:指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社区公共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服务内容.填空:1.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于:1999.5.202.职业培训改革的方向:社会化、市场化3.我国职业培训机构主要包括: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民办培训机构、中外合作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机构4. 按照《职业教育法》规定,一般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其比例为:1.5 %5. 《2004-2005年再就业培训计划》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再就业能力”6. 再就业培训的对象包括: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7.再就业培训的培训期限是:长期:1年以上年;中期: 3个月至1年;短期:3个月以下。
胡先凡教授《劳动就业概论》复习考试要点
劳动就业概论自学考试提要第一章就业概论考试要求:一、名词解释1、就业2、就业类别概念: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充分就业、不充分就业;3、失业、4、失业分类概念: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
二、简答1、失业的影响;2、中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三、论述题1、就业体制改革的方向与道路(或举措)四、注意:1、就业的形式;2、失业的分类;第二章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考试要求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参与率2、宏观经济政策3、劳动力市场政策4、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二、简答1、影响就业的因素2、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三、注意:1、就业弹性的计算公式;2、劳动力年龄阶段人口分类;3、我国劳动力就业特点。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考试要求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市场2、劳动力价格规律二、简答题1、劳动力流动的四个条件2、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劳动力市场三化的四个方面?三、论述题1、试论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四、注意:1、劳动力市场的特点;2、劳动力流动方式分类;第四章职业介绍考试要求一、名词解释1、职业介绍二、简答题1、职业介绍的内容2、职业介绍的基本原则3、职业介绍的服务程序(如果你是职业介绍人员,你该如何向求职者提供服务?)4、对就业困难求助者的服务程序三、注意1、职业介绍的作用;2、职业介绍的服务标准;3、宏观和微观信息的收集方式第五章职业指导考试要求一、名词解释1、职业指导二、简答1、职业指导的原则和职业指导的内容2、求职指导和用人指导的基本程序;3、职业指导人员的条件。
三、论述题1、职业指导的意义和作用四、注意:1、对求职者的指导方法和对用人单位的指导方法2、职业指导人员的等级证书第六章就业岗位开发考试要求一、名词解释1、劳动就业服务企业2、社区服务业3、非正规部门就业二、简答题1、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3、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政策措施三、四、注意:1、劳服企业的企业改革和发展2、发展社区服务业的特点及对促进就业的作用第七章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再就业考试要求一、名词解释1、下岗职工2、再就业工程二、简答题1、下岗职工产生的原因2、再就业工程的做法三、论述题1、解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基本思路和政策2、试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成效四、注意:1、三条保障线;2、社区服务业的基本内容。
劳动就业概论自考试题
劳动就业概论自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劳动就业的基本含义是指:A. 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寻找工作并从事工作的活动B.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招聘员工并进行管理的活动C. 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制定就业政策并实施的活动D. 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提供就业机会和条件的活动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劳动就业的主要因素?A. 经济发展水平B. 教育水平C. 个人兴趣爱好D. 产业结构调整3. 劳动市场的典型特征不包括:A.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B. 工资水平的市场竞争C. 政府对劳动力的直接配置D.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自愿选择4. 劳动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 提高工资水平B. 促进充分就业C. 增加企业利润D. 减少劳动争议5. 劳动力市场中的“摩擦性失业”是指:A. 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B. 由于劳动者技能与工作需求不匹配导致的失业C. 由于劳动者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暂时性失业D. 由于劳动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失业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就业、________和自主择业。
2. 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通常是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
3. 政府为了促进就业,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提供职业培训、创造公共就业岗位和实施________。
4. 在劳动就业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其中包括工资、工时、________和职业安全健康等方面。
5. 劳动就业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劳动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 描述当前我国劳动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四、论述题(20分)请论述政府在促进劳动就业方面应采取的政策措施,并分析其可能的效果和挑战。
五、案例分析题(20分)某地区近年来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大量劳动力闲置,失业率居高不下。
该地区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就业,包括提供职业培训、建设工业园区、鼓励创业等。
劳动就业概论及材料第一章就业概论_2023年学习资料
劳动就业概论-第一章就业概论-杨松青**********************.cn前言-FOREWORD-新世纪,劳动保障事业面临三大任务:-1.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2.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3.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社会保障体系。
-完成三大任务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目录/Contents-02-就业-历史沿革-04-改革方向-失业-01-03-就业现状-与问题-05就业规律性-不盾5凡桃俗李在套克中争绝,而是在天第快库、-未予整第风附,化自做然接主,本大令中开出禁艺漏构-就业具有特殊的规律性:-幽出冷各。
随风人。
-1.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2.就业具有社会性-3.就业既是劳动者个体的微观行为(就业巫-念、择业意识、劳动技能等决定就业的关键因-素,也是一个观层面的问题(社会经济-教育科技、就业体制、就业政策对就业起决定-作用第一节-就业-就业的概念-从理论上讲: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第一节就业-在实际操作中,凡在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1-之一的都算是就业:-在规定实际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醚-劳争议、度假、旷工或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工等原-因而暂时没有工作-●●●●●●●●●●●-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经-明-营企业或工,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1/3以上,没拿报酬第一节就业-不以获得收入或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1-童工-2-不属于就业第一节就业-私营业主-3-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4-个体户-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职工-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8-其它从业人员,中包括现役军人第一节就业-·就业的形式-1.按城乡划分的就业形式(城镇乡村就业)-2.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形式-第一、二、三产业-3.按行业划分的就业形式(农林渔..)-4.按经济类型划分的就业形式-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乡镇企业、联营、股份、外资、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5.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劳动关无劳动关系的小规模经营)-6充分就业(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并不是失业率等于零,而-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与不充分就业(劳动力利用不饱满不是完-全失去工作02-第二节失业-从理论上讲: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获得劳动报酬的机。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和特点,最终要通过劳动关系来体现,这指的是劳动关系的A.直接性B.具体性C.普遍性D.本质性2.不必经过特别训练、每个正常的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叫做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3.以下哪一个表述是正确的?A.劳动是人的主观物质活动B.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C.劳动从来都不是社会活动D.人的劳动不具有双重效果4.评估人在领导者或权威人士的暗示下限容易接受他们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看法,这可能造成绩效评估的A.近因误差B.晕轮效应误差C感情效应误差D.暗示效应误差5,工作绩效评估中—指的是评估者在判断员工所具有的特质以及其执行工作的绩效时,对每项特质或绩效表现,在评定量表上每一点的相对基准上予以定位,以帮助评估者作评价。
A.绝对标准B.相对标准C∙客观标准D.主观标准6.人所具有的劳动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得以积累、延续、增强和提高,这指的是劳动力资源的A时效性B.能动性C.继承性D.社会性7.“”型模式的特点是资源配置既受制于市场机制,又受制于行政机制。
A.行政配置8.市场配置C.混合配置D.经济配置8.按照流动原因标准,劳动力流动可以分为结构性流动和A.岗位间流动9.企业间流动C.城乡流动D.个别性流动10关于劳动力需求边际生产理论的假设,表述错误的是A.利润最大化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企业将尽量减少工资支出,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B.为了便于采用图标分析,假设企业收入的生产要素只有资本和技术C.企业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性的D,工资是劳动力的惟一成本11.对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的计件工资收入予以一定的限制,指的是A.分段单价计件工资制B.计时计件混合工资制C.有限计件工资制D.无限计件工资制12.是用来反映居民收入差距大小的统计指标。
A欧希玛指数B.洛伦兹曲线C.基尼系数D.市场价格指数12.一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是指A.“统分统配”模式B.“供需见面”模式C.“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D.“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模式13.“充分就业”是—就业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劳动就业概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劳动就业的基本特征?
A.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B.劳动报酬是劳动就业的必要条件(正确答案)
C.劳动就业具有社会性
D.劳动就业受法律法规保护
2.劳动就业市场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劳动力供求的调节器
B.劳动力价格的决定者
C.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者
D.劳动力政策的制定者(正确答案)
3.下列哪项是影响劳动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A.经济发展水平(正确答案)
B.个人兴趣爱好
C.天气变化
D.时尚潮流
4.关于劳动就业政策,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旨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平衡
B.包括职业培训和教育政策
C.主要由企业自行制定和实施(正确答案)
D.涉及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5.劳动力市场歧视主要不包括以下哪种形式?
A.性别歧视
B.年龄歧视
C.种族歧视
D.学历歧视(正确答案,通常指能力或经验的歧视,而非学历本身)
6.以下哪项不是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有效策略?
A.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
B.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C.限制外来劳动力竞争(正确答案)
D.促进创业和自我就业
7.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以下哪项描述最为准确?
A.两者相互独立,无直接关联
B.劳动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答案)
C.社会保障是劳动就业的唯一目的
D.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都是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但无直接联系
8.在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就业面临的挑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跨国公司的劳动力流动
B.技术进步导致的职业结构变化
C.国际贸易壁垒的减少(正确答案,这实际上是机遇)
D.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劳动就业市场的特征?A.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平衡B. 劳动力流动性高C. 高质量的劳动力D. 劳动力市场的竞争2. 以下哪项不属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A. 失业人员B. 在职员工C. 劳动力农户D. 应届毕业生3. 下列不属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因素是?A. 企业用人需求B. 政府政策导向C. 人口规模与结构D. 就业机会的分布4.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计算方法是?A. (毕业生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 100%B. (毕业生就业人数/劳动力总人数)× 100%C. (毕业生就业人数/人口总数)× 100%D. (毕业生就业人数/就业人员总数)× 100%5. 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会导致下列哪项问题?A. 劳动生产率提高B. 失业率下降C. 劳动力过剩D. 薪资水平上涨二、简答题1. 请简述劳动力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
答:劳动力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价格。
劳动力供给指的是劳动力参与并愿意供给市场的总量,它受到人口规模、就业率、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和组织购买劳动力的总量,它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指标,即劳动力的报酬,它由供求关系决定。
2. 简述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答: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就业压力大、岗位就业需求与学生专业不匹配、就业信息不对称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政府加大就业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招聘大量高校毕业生。
- 高校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 加强就业信息的公开和传递,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提高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
- 鼓励和支持创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和资金扶持,激发毕业生的创业热情。
三、论述题劳动力市场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情况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A. 自由选择- B. 平等就业- C. 竞争就业- D. 所有选项都是2. 以下哪项不是劳动就业中的歧视行为?- A. 性别歧视- B. 年龄歧视- C. 学历歧视- D. 根据个人能力选择工作3. 劳动就业中的“三合一”原则指的是什么?- A.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B. 劳动、就业、培训- C. 劳动、培训、社会保障- D. 就业、培训、社会保障4. 劳动就业中的“五险一金”具体包括哪些?- A.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B.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企业年金- C.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大病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D.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大病保险和企业年金## 二、简答题1. 简述劳动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
2. 描述劳动就业中的“三合一”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 三、论述题1. 论述当前劳动就业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 答案### 一、选择题1. 答案:D2. 答案:D3. 答案:A4. 答案:A### 二、简答题1. 劳动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劳动条件、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保障。
2. “三合一”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体现在:通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为劳动者提供全面的保障。
例如,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通过就业服务帮助劳动者找到合适的工作,通过社会保险减轻劳动者因失业、疾病等带来的经济压力。
### 三、论述题当前劳动就业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就业结构性矛盾、劳动力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歧视等。
解决策略包括:-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适应性。
劳动就业概论模拟题及答案(一)
劳动就业概论试卷第 1 页(共 9 页)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劳动就业概论 试卷(课程代码 00165)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香港地区劳动参与率一般都在【】A .60%以上B .55%以上C .50%以上D .45%以上2.用人单位违法使用童工,劳动行政部门按每名童工每月处罚款【】A .3500元B .4500元C .5000元D .6000元 3.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目标之一是【 】A .增加投资B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 .减少浪费D .增加设备4.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用何种要素利用方式实现【】A .经济增长B .技术进步C .经济学发展D .科技发展5.经济粗放型增长是指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值在【 】A .30%以下B .35%以下C.50%以下D.61%以下劳动就业概论试卷第2 页(共9 页)6.就业弹性系数为正值时,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就【】A.低B.持平C.无影响D.高7.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是实现【】A.经济稳定增长B.经济波动增长C.经济负增长D.经济零增长8.建立工资的动态均衡机制能使劳动力的【】A.总量不平衡B.总量平衡C.总量提高D.总量减少9.市场经济就业体制下,政府的职能在于【】A.直接干预B.微观调控C.具体指导D.宏观调控10.社会客观存在的就业问题形成【】A.劳动观念B.就业观念C.家庭观念D.教育观念11.对就业观念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A.就业方式B.就业规模C.就业制度D.社会生产方式12.现阶段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最大的制度障碍是【】A.户籍制度B.工资制度C.社会保险制度D.医疗制度13.2020年,我国城市化将提高至【】A.49%以上B.55%以上C.65%以上D.71%以上14.劳动力价格和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对应关系构成【】A.劳动力工资机制B.劳动力流动机制C.劳动力供给机制D.劳动力保险机制劳动就业概论试卷第3 页(共9 页)15.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前提条件是【】A.劳动力流动B.劳动力配置C.劳动力管理D.劳动力素质16.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看,高等级技能人才【】A.供需平衡B.供大于求C.供不应求D.供需接近平衡17.人力政策是任何国家提高竞争力的【】A.一般因素B.非关键因素C.关键因素D.次要因素18.台湾地区劳动就业呈现出新的特征之一是【】A.劳动力流动性加强B.就业歧视C.低龄化D.老龄化19.在澳门地区就业人口中,女性劳动者占【】A.58% B.50%C.48% D.38%20.上海促进就业措施之一是【】A.加强就业规划B.加强就业指导C.加强就业培训D.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城乡统筹发展22.劳动关系劳动就业概论试卷第4 页(共9 页)劳动就业概论试卷第 5 页(共 9 页)23.人力政策24.广义的就业制度25.劳动就业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劳动与就业复习资料
第一章劳动概述一、劳动:指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名词)首先: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其次: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第三,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劳动;最后,劳动不仅改变了劳动对象,同时在劳动中也改变了人本身及其人类的社会状况。
(了解)二、劳动的分类:(多选)(1)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经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4)技术性劳动与非技术性劳动(劳动在技术上的复杂程度不同)注意后面两个的区别,容易考单选题三、劳动的特征:1.劳动的人类专属性、2.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3.劳动的创造性(简答)劳动方式: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也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劳动者)和客体(劳动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一、劳动者行为与劳动行为的区别:(多选)(1)首先,劳动者行为不等于劳动行为(2)劳动者行为指劳动者所发生的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劳动行为和非劳动行为。
(3)劳动行为指劳动者改造自然、实现其物质能量转换的具体过程。
是劳动者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劳动者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
二、劳动行为具有系统性:包含动机系统、(包括需要,冬动机、目标三个因素)行动系统、(包括劳动计划、劳动准备、劳动实施、劳动行为)结果系统、(劳动结果、影响)制约系统(微观社会环境、宏观社会环境)(多选)三、劳动行为的类型:(简选)(1)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就是将完整的劳动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岗位,使不同的劳动者固定地承担不同岗位的劳动职位。
(分工形式): 1.按工艺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2.按对象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3.按劳动者技术水平高低原则进行分工(2)劳动协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劳动者或劳动群体,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而在行为上相互配合的行为方式(3)劳动竞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力不相上下的劳动者或劳动群体为争夺同一个目标而发生的行为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劳动概述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劳动的特征。
P5⑴劳动的人类专属性。
⑵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
⑶劳动的创造性。
③劳动的分类。
P6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⑵技术性劳动和非技术性劳动⑶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
其次,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
第三,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活动。
第四,人的劳动具有双重效果。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P7不论什么社会,也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劳动,只要是劳动,总要支出人类的脑力和体力。
但就这方面而看,似乎抽象劳动是各永恒畴,适用于一切时代。
但是,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绝不单纯是个生理概念,而是个经济畴,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通过物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只有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当人们的经济联系通过劳动产品的相互交换来实现的时候,耗费在这些劳动产品上的人类的脑力和体力,才能当作形成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而被社会“抽象”出来。
它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
③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区分。
P7-8人们在运用技术标准时,还习惯上将技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
人们通常将物质技术手段,即劳动资料,称为硬技术;而将与物质技术手段相适应的操作、控制和运用的方法、技巧和技术管理组合形式称为“软技术”。
从硬技术来看,物质技术手段大体可以分为手工工具、机器(包括劳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自动机等,于此对应的劳动为手工劳动、机械化劳动和自动化劳动。
从软技术来看,手工劳动只是一种朴素意义上的技术,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只有近现代的复杂的劳动才能称得上软技术。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硬技术”和“软技术”是不能绝对分开的,其发展越来越相互依靠。
因此硬技术和软技术的标准也是相对的。
④其它分类标准。
P9依据其他分类标准,还可以将劳动分为:⑴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⑵生产性劳动和劳务性劳动;⑶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等。
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也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劳动者)和客体(劳动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
②主要的劳动行为。
P11⑴劳动分工⑵劳动协作⑶劳动竞争③影响劳动行为的社会因素。
P14⑴社会传统文化因素⑵社会经济环境因素⑶社会政治环境因素⑷社会大众心理氛围⑸社会人际关系⑴首先,劳动方式取决于劳动的目的、对象。
⑵其次,劳动方式与劳动资料(工具)的属性相关。
⑶再次,劳动方式是劳动过程中所有当事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②劳动分工的三种分工形式。
P12劳动分工一般具有三种分工形式:⑴一是按工艺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
即将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工艺阶段或工种岗位,集中同类型的机器设备和同工种的劳动者来完成同一工艺阶段或同一岗位的生产任务。
⑵二是按对象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
即把同一劳动对象的加工全过程划分为若干先后相继的工序,安排不同类型的机器设备和不同工种的劳动者分别完成不同工序上的生产任务。
(例:生产流水线)⑶三是根据劳动者技术水平高低原则进行分工。
即在同一工种部,根据工种岗位和技术的复杂程度划分等级,分配给具有相应等级水平的劳动者去承担。
③劳动协作的不同类型。
P13⑴根据劳动者的主观愿望,可分为自愿协作和非自愿协作。
⑵根据劳动协作所发生的空间,可以分为直接协作和间接协作。
⑶根据协作行为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有组织协作和非组织协作。
④劳动竞争的不同种类。
P14根据不同标准,劳动竞争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⑴根据被竞争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精神竞争和物质竞争;⑵根据竞争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劳动者之间的竞争与劳动群体之间的竞争;⑶根据竞争的社会制度背景不同,可以分为资本主义竞争和社会主义竞争。
⑤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区分。
P14影响劳动者行为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劳动者自身的因素,如生理、心理、年龄等;客观因素是指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劳动竞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力不相上下的劳动者或劳动群体为争夺同一个目标而发生的行为方式。
①劳动制度的含义。
P16劳动制度:是从属于经济制度之下的一个制度系统,是人类在一定社会生活中为满足劳动关系发展需要而建立的有系统、有组织、并为社会所公认的劳动行为规体系。
②劳动制度的一般特征。
P18⑴存在的普遍性⑵组织实施的强制性⑶构成的系统性⑷相对的稳定性。
③劳动关系的含义和特征。
P19劳动关系: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部分的社会关系,即劳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特征:⑴直接性⑵普遍性⑶具体性⑷本质性④劳动关系的类型。
P21⑴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⑵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⑶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⑴自发形成。
劳动制度中的某些容和规定并不是出自哪个管理者的发明创造,而是来源于民俗、民风和民德,来自于民间的约定俗成。
⑵人为制定。
管理者出于达到某种管理目的的需要或为了维系正常稳定的劳动秩序,依据一些法律法规,人为地制定了一些条例。
②劳动制度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P17积极作用:⑴首先,劳动制度对于维护劳动者个人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
⑵其次,劳动制度也为用工单位获得适当的劳动力资源提供了比较合理的、有规则的途径,加强了用工单位组织活动的秩序。
⑶再次,劳动制度有利于形成稳定有序的社会劳动环境。
消极作用:⑴一是劳动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存在缺陷。
⑵二是劳动制度的模式化。
⑶三是劳动制度为利益集团所操纵。
③决定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最基本因素。
P21所有制的性质(不同的所有制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也有所不同,因为不同的所有制性质,直接表现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运用的形式和要求也不同,这就必然会影响到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方式——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章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①劳动力。
P24劳动力:是指达到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②劳动力资源。
P30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标准。
2、领会:①开发的双重性特征和原因。
P25劳动力的可教化性决定了它的可开发性。
在开发上,劳动力表现为即是被开发对象、又是开发主体的双重性特征。
首先,在劳动力作为被开发对象时,社会是开发主体,劳动力的开发深度和广度取决于社会政治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经济发展状况等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条件好,劳动力开发水平就高,反之则低。
而劳动力开发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反之,就抑制劳动力开发,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对于劳动者来说,先天因素虽不能选择,但通过在后天的主观努力,可以改善和增强其劳动力素质,提高其劳动技能,这是劳动力自我开发。
在劳动力的自我开发中,受教育程度和个人能动性、主动积极性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②劳动力人口质量的主要包括容。
P29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人口质量,实际上是全体劳动力人口的平均质量。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⑴劳动者的身心素质⑵劳动者专业技能水平⑶劳动者智力结构状况3、综合应用:联系我国实际,由于低素质人口群体的出生率居高不下导致的“逆淘汰”现象对我国劳动力素质提高的不利影响。
B、劳动力人口的数量指标计算P261、识记:①劳动力人口数计算公式:劳动力人口数=劳动适龄人口数-非自立人口数+超过劳动年龄的在业人口数②劳动力人口率计算公式:劳动力人口率=×100%2、领会:①劳动力就业率=×100%②劳动力参与率=×100%⑴投资超前、效益滞后⑵投资的产出特殊⑶投资的表现形式特殊⑷阶段性和连续性②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P39⑴教育开发①一体化开发②教育手段的现代化③国际化目标⑵使用开发如公选制、交流制、竞争制、轮换制、聘用制、辞职制等⑶管理开发①加强立法②建立机构③制定计划④筹措经费⑷政策开发①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政策②培训、能力与待遇挂钩的分配政策③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归的优惠政策“向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向教育投资。
我们可以向教育投资的容进一步细分:⑴国民教育投资⑵在职教育投资⑶职业技术教育投资⑷终身教育投资②在职教育的主要形式。
⑴文化教育⑵职业培训⑶新技术、新工艺培训③劳动力资源投资与物质生产资料的相同之处。
P35劳动力资源投资与物质资料投资有着相同之处。
首先,劳动力资源投资是一种经济性的投资,也要受到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投资的围就可以越广,投资数量就可以越大,同时,投资的效益一般也就越高。
其次,物质资料投资的方式和劳动力资源投资的方式都会受到一定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制约。
④人们在从事劳动力资源投资时须注意的问题。
P36 (效益滞后)首先,要注意衔接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其次,要注意劳动力资源投资中的知识技能跟新问题。
再次,要注意劳动力资源投资的层次。
⑤世界上教育开发的趋势。
P40①一体化开发②教育手段的现代化③国际化目标⑥管理开发和政策开发的途径。
管理开发①加强立法②建立机构③制定计划④筹措经费政策开发①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政策②培训、能力与待遇挂钩的分配政策③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归的优惠政策容分析: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劳动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容,概括起来就是:一要选对人;二要育好人;三要用准人;四要留住人。
这四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互相渗透。
②工作绩效评估。
P52工作绩效评估:就是指对企业部员工的工作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过程。
③晕轮效应误差。
P61评估人在对被评估人作绩效评估时,把绩效中的某一次要方面甚至与工作绩效无关的某一方面看得过重,从而影响了整体绩效的评估。
④近因误差。
P61一般来说,人们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印象比较深刻,而对远期发生的事情印象比较淡薄。
⑴案例研究⑵研讨会⑶授课⑷游戏⑸电影⑹计划性指导⑺角色扮演⑻T小组②劳动力配备的主要原则。
P47⑴因事择人原则⑵因材用人原则⑶人事动态平衡原则③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
P52⑴获得人事决策信息⑵为职员提供信息反馈⑶有利于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④工作绩效评估的标准和主要方法。
P53标准:⑴绝对标准⑵相对标准⑶客观标准主要方法:⑴常规方法①排序法②两两比较法③等级分配法⑵行为评价法①量表评等法②关键事件法③行为评等法④混合标准评等法⑤行为观察评等法⑶工作成果评价法①绩效目标评估法②指数评估法⑤减小误差的措施。
P63⑴对工作中的每一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只作笼统评价;⑵评估人的观察重点应放在被评估人的工作上,而不要太注重其他方面;⑶在评估表上不要使用概念界定不清的措辞,以防不同的评估者对这些词有不同的理解;⑷一个评估人不要一次评估太多员工,以免评估先松后紧或前紧后松;⑸对评估人和被评估人都要进行必要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