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的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的阅读
————————————————————————————————作者:————————————————————————————————日期:
自然科学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的阅读-科学论文
自然科学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的阅读
【技法指津】
一、概念阐释
自然科学小论文是指通过对自然科学领域某些现象、原理等进行专门考察、分析、研究后所写成的小论文。内容涉及生物工程、考古学、天体物理、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的新发明、新发现、新成果。自然科学小论文覆盖面广,思维量大,是用科技知识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大部分学生感到阅读难度较大。
二、设题思路
选项的设置一般不照抄原文语句,而要换一种说法。通过转换,正确说法变得似非而是,错误说法又显得似是而非。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关于自然科学小论文阅读设干扰项的方法主要有:
1.对象或概念混淆。表面上,一些陈述内容在原文中也能找到相关的依据,但暗中将两个对象或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或混淆等处理。
2.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从原文中截取两句看似有因果关系的信息句,巧妙地合在一起,由已知结果所推断的原因或由原因所推出的结论有悖逻辑。如焦油滤清器的研制,使柴草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灰分远远少于原煤。原文说焦油滤清器能解决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问题,和柴草燃烧后的灰分完全没有关系。
3.无中生有。选项中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如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由原文可
知,只有直燃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完全没提到气化发电的规模化。
4.答非所问。(1)偏离本质。指选项偏离主要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只罗列其表象、内容、背景、事例或直观认识等。该类型主要出现在对文中某一概念进行理解的题目中。(2)推断和想象随意。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推断和想象一类题中。选项故意不顾文中信息的实际,胡乱编造一些若有若无的信息,以此干扰我们答题。
5.修饰限制不当。命题者有意删改或添加原文中的修饰语,设置理解陷阱,造成选项表述与原文不符。常见的有三类:(1)程度、范围、语气有意混淆。命题者故意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的词语,如凡是都几乎除之外等,缩小或者扩大范围。有时忽视原文中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表示揣测语气的修饰限制语,将或然语气改为必然语气。(2)夸大或缩小。它往往表现为故意夸大或者故意缩小某方面的内容,如对优点、作用、前景等方面的评价。(3)已然未然混淆。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者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然,造成以假当真。如我国农户、村镇、县市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原文最后一段说,目前农村生物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还很多,但无疑具有广阔前景。选项中所谓的已取得重要成果是典型的已然未然混淆。
6.主次混淆。设置干扰项时,将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三、解题技巧
阅读自然科学小论文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我们可以按以下五个步骤来阅读。
1.通读全文,认真揣摩。
2.筛选关键词句。包括重点术语、关联词语、修饰限制语及中心句、要点句。
3.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内容相对应的句子。若对应句不止一处,一般只有一处是对的,要仔细辨别。
4.注意题干和选项内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要特别注意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偶然性、可能性变为了必然性,预见性变为了现实性,将来时变为了完成时,等等。
5.排除干扰项,验证答案。
【阅读训练】
神农尝百草的基因解读(节选)
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虽然史书和民间传说都在证明神农尝百草的真实性,但还是有很多人表示怀疑。不过,现代基因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神农尝百草。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李辉的研究小组通过基因研究在分子水平上初步证明神农尝百草的事情可能是中国先民生存的一种真实情况。
在对中国人的DNA检测分析后,李辉等人发现,中国人体内有一种苦味基因,称为TAS2R16。它能辨识出哪些苦味的植物是有毒的。李辉等人利用DNA 技术对基因片段进行分析,推测出中国人的苦味基因TAS2R16大约是在5000~6000年前受到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而且功能很强。
从基因来看,所有人都有TAS2R16基因。TAS2R16基因编码的苦味受体专门针对植物中常见的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该基因功能不强的人很难尝出这类毒素。世界上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不会觉察出这种毒素特有的苦涩味道,而另一
部分人则对这种苦味十分敏感。
人的功能独特且有多种变体的基因一般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受到自然选择后会在基因组中留下痕迹。被选择的基因的弱势类型容易被淘汰,但强势类型会被保留,虽然是少数。被自然选择的强势基因附近的邻居基因,也会连带着只有少数类型被保留下来,称为搭车效应。搭车的基因越多,功能越强,意味着自然选择的历史越短。
李辉等人发现,中国人苦味基因TAS2R16的增强功能基因变体有比较长的搭车区段,应该是在1万年内受到过自然选择。研究人员检测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群的样本,只在中国人的基因组中发现了有很强功能的苦味基因,即搭车效应很强,而非洲人和欧美人的苦味基因TAS2R16不如中国人的苦味基因功能强。
在5000~6000年前,中国正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期。这一时期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靠狩猎和采集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所以,一方面人们必须从森林中走出,从狩猎和采集转为农耕,这便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的历史根据;另一方面人们又必须大量采集食物,这便是神农尝百草的历史根据。而面对各种可能充饥的植物,人们不能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是否有毒,只能靠口尝。当然,尝百草并非只是尝食物,而是既鉴别食物,也识别药物。对于前者要鉴别其是否安全可食用,对于后者要鉴别其是否安全和有疗效。在尝百草的这个时期,苦味感灵敏和强烈的人会生存下来,而苦味感不灵敏和不强烈的人则会被毒死,就像神农吃了断肠草一样。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神农尝百草并非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中国先民许多人和一代又一代人的行为。在尝百草中生存下来的群体就会保留功能强大的辨识苦味的灵敏TAS2R16基因,并遗传下去。因此,从基因角度可以解释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