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慕课近代史纲要主观题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近代中国历史是一段曲折而又充满活力的历史,它涉及到许多知识点。

以下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一、清朝灭亡: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灭亡是由于内部腐败、外部压力以及鸦片战争的失败而导致的。

二、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争。

三、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末期的一场改革运动,它的目的是改革清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适应外来文化的冲击。

四、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它是由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五、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运动,它是由学生发起的,旨在改革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推动中国的进步。

六、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运动,它是由鲁迅、胡适等人发起的,旨在改革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推动中国的进步。

七、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政治实体,它是在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它的宗旨是“为民族解放而斗争”。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政治实体,它是在中华民国建立后建立的,它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以上就是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中国近代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涵盖了从近代以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

为了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以下将对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于中国政府禁止鸦片贸易,导致英国发动战争。

1842年,中国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款等。

这次战争揭示了中国政府的腐败和封闭,也引发了对中国传统体制的反思。

此外,鸦片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

二、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改革的两次重要尝试。

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旨在引进西方技术和制度,加强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然而,由于腐败和封建观念的阻碍,洋务运动未能取得重大成果。

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是光绪帝下令的改革尝试。

变法旨在推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力图振兴中国。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变法终告失败,这也引发了义和团运动和庚子赔款等一系列事件。

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

然而,在辛亥革命后,中国面临着政治混乱和领土问题,这时又发生了北洋政府与冯玉祥等军阀的斗争,削弱了新生的中华民国的权威。

四、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五四”是指五月四日,是由于对《凡尔赛条约》签订的愤怒抗议活动。

这次示威活动导致了一系列的抗议运动,激起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解放思想和民主运动。

五四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契机,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抗日战争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发生在1937年到1945年期间。

中国人民展开了艰苦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为中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期末备考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观题八素材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期末备考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观题八素材

期末备考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观题(八)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历史,经验了以下的发展阶段:(1)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

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成功之后,中国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冲突:国内的,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冲突;国外的,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冲突。

中国起先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全国人民集中力气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并进行复原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工作,同时也适时地起先进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工作。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途,起先进行有安排的经济建设,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安排,并在1956年创建性地基本完成了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宏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在1955年夏季以后,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变更过快、形式过于简洁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当地实现了如此困难、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宏大的历史性成功。

(2)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起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冲突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气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须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起先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起先对适合中国状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究。

在这十年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气和他们的工作阅历,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育和积累起来的。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主观题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主观题

说明:海盟老师选了28道简答,29道论述。

简答题只有4页,已做精简,要背。

论述题10页。

因为论述题是3选2,加上很多需要自己发挥,所以大致有答题思路即可。

一、简答题1.中国近代工人阶级的特点☆☆☆1804170415101504(1)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

(2)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

(3)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2.《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171011041804(1)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监督官员(2)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3)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新闻馆;主张革除社会陋习;提倡兴办社会福利事业。

(4)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

(5)《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16041210(1)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61014101207(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5.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140112011107(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6.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及革命派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17041604(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

2024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2024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2024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19年时中国无产阶级人数约有()。

A.100万人B.200万人C.300万人D.400万人2.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3.抗日战争时期,依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B.实行“三三制”原则C.开展整风运动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4.揭开全国性抗战序幕的是()A.一二八抗战B.长城抗战C.卢沟桥抗战D.八一三抗战5.规定外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章程》C.《黄埔条约》D.《天津条约》6.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推翻了封建帝制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7.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旧民主主义社会8.革命及现代化的关系是()。

A.革命及现代化水火不相容B.革命和现代化互为前提C.革命为现代化开拓道路D.现代化是革命后的必定结果9.在近代中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日本C.沙俄D.法国10.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11.土地革命的目的是歼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使土地归()全部。

A.农民B.政府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12.被称为“中国不败而败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13.在近代不是对国家出路进行早期探究的是()。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洋务运动C.维新运动D.新文化运动14.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观题大全复习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观题大全复习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观题大全复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有哪些?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是什么?(1)来源上的特点:诞生于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2)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

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③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中国大学慕课近代史纲要主观题考点总结

中国大学慕课近代史纲要主观题考点总结
首先,自从西学东渐以来屡遭失败的事实,也使人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毛泽东说过: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一)从文化角度看,“中体西用”背离了中国“体用一源”的文化精神。“体用一源”是中国哲学的一贯原则,它告诉人们,一切事物的功能都只能从其本源派生或演化出来,离开本源后其功能是没用的。它同时又告诉人们,有什么“体”,就有什么“用”;一定的“用”只能来源于一定的“体”,“体”与“用”是相互不可分离的。文化是指人类的内在精神和这种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是人的群体或人类借以相互区别或与他类区别的依据。它由低到高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科技文化、制度文化和人文文化。它们互相制约,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以封建主义思想体系为“体”、以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为“用”的“中体西用”割裂了体用之间的关系,是不会成功的。而且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内容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必须全方位学习和借鉴。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在开展洋务运动时仅仅学习和吸取西方的一些科技文化,抵制其制度文化和人文文化,其结果只能使中国旧有的制度文化和人文文化极力排斥异己,保护原来的科技文化,阻碍洋务运动的开展。
3.洋务运动为什么不能使xx走上富强?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因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制度,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必定走上失败.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中国近现代史主观题九大重点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主观题九大重点知识

历史科中国近现代史主观题九大重点知识一、中国近代各阶级各阶层的抗争和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及结果和影响或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面对深重的内忧外患,不甘沉沦的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和阶层一直在进行着各争的原因、结果的异同。

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一)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明治维新期间,明治政府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并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1936年出台了《国策基准纲要》。

把侵略中国作为基本国策。

整个近代史上的中日关系就是以日本的这种侵华为主要特征的,其侵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军事上:多次发动侵华战争。

1874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实质上也属于侵略中国的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逐步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在侵华战争中,日军对中国南京的军民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

2、政治上:(1)先后同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淞沪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等。

(2)支持中国反动实力,扶植在华代理人。

先后支持袁世凯、张作霖、段祺瑞等军阀,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支持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推行“以华制华”政策。

3、经济上:(1)勒索巨额赔款。

1874年勒索白银50万两;《马关条约》清政府赔款日本白银2.3亿两;《辛丑条约》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一起勒索中国白银4.5亿两。

(2)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取得开设工厂权,大规模资本输出开始。

(3)商品输出。

一战期间,日本乘机扩大商品输出,成为对华经济掠夺德三个主要国家之一。

(4)全面侵华期间掠夺沦陷区。

4、思想文化上:全面侵华期间,日本在沦陷区推行愚民同化政策,企图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反抗意志,实现同化政策。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日关系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经历了两个时期1、冷战对立时期(1949-1972年)。

2024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2024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2024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为动身点。

A.捍卫中华文明B.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C.把外国侵略者赶出中国D.推翻封建统治制度2.被誉而“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A)。

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康有为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记是()。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接受B.民主及科学口号的提出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成功》4.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缘由是()。

A.列强之间的冲突B.国际舆论的指责C.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D.清政府的妥协5.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持续了()。

A.一千多年B.二千多年C.三千多年D.四千多年6.南京临时政府中占据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保皇派C.资产阶级立宪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7.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指()。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被反动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C.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8.有人说,英国是用三样武器打开中国大门的,其运用的先后顺序是()。

A.商品→鸦片→炮舰B.鸦片→商品→炮舰C.商品→炮舰→鸦片D.炮舰→鸦片→商品9.全面内战爆发的标记是国民党()。

A.撕毁《双十协定》B.进攻中原解放区C.进攻上党地区D.撕毁停战协定10.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11.937年8月,陕北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正,副总指挥分别是()A.朱德,彭德怀B.叶挺,项英C.朱德,刘伯承D.朱德,贺龙12.从总体上看,近代中国人民救国方案的探究()A.是失败的,但这种探究的精神是值得颂扬B.尽管最终是失败,但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C.以反帝反封建为号召,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进攻下失败D.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13.1915年,()在云南领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A.黄兴B.段祺瑞C.蔡锷D.孙中山14.()不是西方列强发动殖民扩张的目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观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观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观题总结一、简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英国与其他列强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特权。

(2)政治上,中国的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为了国家政权形式上仍然存在,而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社会。

(3)经济上,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农业经济也日益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并成为其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了。

所以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资产阶级的双重特点和性格是什么?(1)民族资产阶级上层资本雄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比较紧密,中下层规模较小,资金较少,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较少且矛盾较大。

(2)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目的是要维持行将毁灭的清朝封建统治。

然而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是不能相容的,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只是在封建制度的母体上,嫁接西方近现代生产技术的枝芽,其结果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洋务派官员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观题(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观题(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观题(全)一、简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大方面的变化,导致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由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独立变为半殖民地(领土割让、主权分割—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封建变为半封建(商品输出,卷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2。

上题○3.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一定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5中国地域广大,近代一直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下,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导致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支持不同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6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加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不断演变,某些时期某些地区甚至已沦为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4.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有哪些?1军事侵略。

包括: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政治控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观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观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观题汇总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磨难和挑战,才走到了今天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

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面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主题进行综述。

第一,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内忧外患交织。

清王朝的统治日益腐朽,国家面临着分裂和割据的危险。

在这个时候,兴起了一系列维新变法的运动,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这些变革运动试图改革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以求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然而,这些变革运动往往因为内外因素的干扰和阻碍而未能成功,中国社会变革的道路充满坎坷。

第二,近代中国的民族抗争。

在近代,中国面对着列强的入侵和侵略,国土受到了严重的侵蚀。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让中国人民深受痛苦和屈辱。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地的爱国义士和抗争斗士们纷纷挺身而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鲁迅等人都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的代表,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第三,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

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西方的科学、文化和思想,他们试图用现代的观念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康有为的义和团、鲁迅的白话文运动等,都是中国思想启蒙的重要代表。

这些思想启蒙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拓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视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四,近代中国的革命斗争。

近代中国的革命斗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都是中国近代革命斗争的重要篇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领导,是中国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最终实现了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简答题)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简答题)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国衰落的原因):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处主导地位。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利:曾经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弊: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除力与抵抗力。

严重的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治: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利: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弊: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互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利:在封建社会前期、中期,曾起过稳定和规范封建社会秩序的作用。

弊:但在后期,其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与佛家、道家思想互相吸收,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

通过各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并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2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遂步变成了半殖民的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原因:一方面,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诸多主权(领土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进一步地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已丧失完全的独立地位。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地、持久地反抗,同时由于列强间无法调和的矛盾,使得它们中任何一个都无法单独征服中国,只能通过其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

因此,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3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遂步变为了半封建的中国?(生产方式的角度)原因:首先,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把中国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商品的倾销,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遂渐分离,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手工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主观题)5篇

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主观题)5篇

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主观题)5篇第一篇: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主观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相互关系:这两大任务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

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

前者是前提,后者是行动。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3.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其内容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功,按价收买。

4.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①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5.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

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

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特点是什么?①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 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 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抗争、探索与变革的历史。

从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经了无数的磨难和挑战。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纲要中一些必考知识的整理。

一、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由于这一制度具有空想性,未能真正实施。

1859 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也未能付诸实践。

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三、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汇总绪论重点: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是什么?2、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主要任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难点:1、近代中国能不能绕过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呢?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亦是中国近代社会一切灾难的根源。

帝国主义侵略的目的是要攫取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利益,而这种利益的获得又是以最大限度的破坏中国的主权完整、甚至是以灭亡中国为前提的。

因此,中华民族要生存,中国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不仅因其与帝国主义的密切结合而成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障碍,而且因其维护其统治利益而必然采取的反动的政治取向而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滞碍。

从清末的洋务派到北洋军阀、国民党蒋介石,尽管他们在经济上曾经引进了一些先进的东西,进行了一些近代化的经济建设,但在政治上莫不极力的维持封建主义之“体”,尽管有时他们也将这种封建的政治挂上资产阶级民主之表。

这种政治上的反动取向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最大敌人。

因此,反帝反封建成为清除中国社会发展障碍的必然选择和必经途径。

近代以来,不少人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作出过努力。

他们的努力,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些贡献。

但是,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这些主张并不能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

由于这些良好的愿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许多爱国者终于抛弃了这些幻想,而毅然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道路。

结论: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帝国主义列强决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封建主义势力也决不肯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

在中外力量联合起来控制中国人民的社会条件下,实业的发展缺乏根本的条件,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更加无法由此导致民族独立和社会的改变进步。

中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大一近代历史纲要知识点

大一近代历史纲要知识点

大一近代历史纲要知识点近代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其知识点涉及广泛而深刻。

本文将从近代历史的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大一学生提供一个纲要性的综述。

以下是大一近代历史纲要的几个重点知识点:第一,近代历史的背景与特点:近代历史时期主要指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与封建社会截然不同,具有许多显著特点。

首先,工业革命的爆发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生产力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次,帝国主义扩张成为近代历史的一大特点,殖民地的形成和殖民体系的建立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最后,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为近代历史带来了新的政治文化风气。

第二,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1. 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789年,是近代最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

法国大革命宣告了封建主义的终结,提出了人权、民主和平等的理念,对于后来世界各地的政治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催生了现代工业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

3. 世界两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冲突和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持续到1945年,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4.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战争的时期。

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动乱和改革,最终导致了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

第三,近代历史的影响和启示:近代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刻反思,也是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重要依据。

在经济领域,工业革命的经验启示我们,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在政治领域,民主和人权的理念是近代历史最重要的遗产,我们需要坚守并不断推进。

在国际关系领域,帝国主义带来的殖民和剥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我们需要强调平等和合作,维护和平与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在近代时期(1840年至1949年)的历史发展的纲要。

以下是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点梳理和总结:1. 鸦片战争(1839-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发生的第一次正面军事冲突。

战争的结果是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赔偿大笔赔款,并承认外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次民主革命运动,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由一系列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抗议活动组成的,起因是对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背叛。

这次运动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倡导民主、科学、民主、科学、民族主义和反对封建传统等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国共合作(1924-1927年):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临时合作,旨在推翻北方军阀政权并实现国家统一。

这一时期的合作最著名的是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方军阀政权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战略胜利。

5.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共产党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 二战期间的中国(1931-1945年):二战期间,中国成为盟军对抗日本侵略的重要战场。

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队的斗争,成为团结一致的象征,也是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

二战结束后,中国取得了对台湾和东北的控制权,为中国内战奠定了基础。

7. 新中国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内战的胜利,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国家。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的社会。

这些知识点涉及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阶段,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近代史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角度看,“中体西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具有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封建社会是“体”,它对应着相应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对应着相应的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如此。“中体西用”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生产关系,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手段来巩固清朝的封建政治上层建筑,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不可能成为封建主义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也绝对达不到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其结果只能是日益肢解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冲击着“中学为体”。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区别是一个是武力,一个是学术.但是,不代表武力不含学术。“西力东侵”与“西学东渐”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前者偏重于武力侵略,后者偏重于学术及文化的渗透,虽前者烈,后者绵,但二者绝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相互有所包含。“西力东侵”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西学东渐”,推动了我国及周边国家的近代化。
(一)从文化角度看,“中体西用”背离了中国“体用一源”的文化精神。“体用一源”是中国哲学的一贯原则,它告诉人们,一切事物的功能都只能从其本源派生或演化出来,离开本源后其功能是没用的。它同时又告诉人们,有什么“体”,就有什么“用”;一定的“用”只能来源于一定的“体”,“体”与“用”是相互不可分离的。文化是指人类的内在精神和这种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是人的群体或人类借以相互区别或与他类区别的依据。它由低到高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科技文化、制度文化和人文文化。它们互相制约,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以封建主义思想体系为“体”、以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为“用”的“中体西用”割裂了体用之间的关系,是不会成功的。而且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内容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必须全方位学习和借鉴。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在开展洋务运动时仅仅学习和吸取西方的一些科技文化,抵制其制度文化和人文文化,其结果只能使中国旧有的制度文化和人文文化极力排斥异己,保护原来的科技文化,阻碍洋务运动的开展。
马克思主义与xx传统文化的相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间存在着必然关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理论结晶。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同化力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相通和精神实质的一致,使二者有了融合的可能。而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使二者融合走向必然。
总之,试图通过吸取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之“用”来捍卫中国传统之“体”的“中体西用”割裂了体用之间的关系,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其自身的局限性在所难免。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再次,洋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了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国策,尽管西学的输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长期以来民族发展的惯性,使很多中国人仍然按照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去看待世界和社会,这就妨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xx传统文化的影响:
自近代以来,中国由于落后于西方国家,不断受到侵略,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后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和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了复兴道路,然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就。这些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相关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指引中国传统文化前进的方向。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不仅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还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封建文化,取代了儒家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还将共产主义社会代替大同思想成为人民最终的理想;用科学观否定了传统的家族观;将世界观取代了封建权威崇拜观;主张“义”“利”辩证统一;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取代感性思维;用民主集中制取代人治。
重要原因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在西方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开始怀疑资本主义。1914年到1918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中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以致出现了全球性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陈独秀早在1915年就写道:
“近世文明之发生也,欧罗巴旧社会制度,破坏无余,所存者私有财产制耳。……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害遂演而日深:
事物具有两面性,是对立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阴阳圈就能很好地表达这个观点。再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Leabharlann 发展变化的,但也是有规律的。道家说:
道可道,就是万物都有规律。再比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事物在发展变化中,好坏是可以转化的。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与xx传统文化的结合:
2.从“中体西用“思想看洋务运动的局限
“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史学界一般认为它最先是由冯桂芬在《校庐抗议》中提出的:
“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中体西用”就是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根本,在此基础上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这就是企图把中国封建的三纲五常旧伦理与近代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结合起来,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塞进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牢笼。“中体”与“西用”之间存在体与用的矛盾,决定“中体西用”具有自身无法解决的局限性,注定了洋务运动悲惨的命运。“中体西用”自身具有的矛盾性表现为几点。
客观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结果: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未能挽救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命运和阻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首先,自从西学东渐以来屡遭失败的事实,也使人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毛泽东说过: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4.“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是片面的
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打倒军阀、赶走帝国主义者,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因此它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且其胜利果实也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可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但从辛亥革命取得的功绩和整个中国革命来看,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法令、制度,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为之一变,人民获得了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得民主共和观念从此深入人心,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它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并且,之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其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从这个意义上看,辛亥革命又是成功的,并不是不结果实的。5.谈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政治之不平等,一变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欲去此不平等与压制,继政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者,社会主义是也。”随之,一股反思、怀疑、批判、否定甚至超越资本主义的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同时,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先进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幻想彻底破灭了。一战过后1921年的巴黎和会上,列强不仅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义要求,而且把德国在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都转给了日本。这样不公正的结局令中国人民认识到,所谓“公理战胜强权”都是骗人的鬼话,一战后仍然是强权跋扈的世界。“与战争前原无什么区别,他们所做的,不过是把地图上的颜色改变;把德意志逐去强权之列,换了一个东方崛起的日本,把有名无实的海牙平和会,换了一个五大专制的国际联盟。把‘战败’国家的富源地,瓜分给各大强国,更把此次战争所损失的大部分负担,都加在‘战败’国民的身上。”
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每个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都必须穿起本民族的“服装”。这就鲜明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结合在一起。而能体现一个国家特点的,莫过于它的传统文化,那不会因为改革开放和进行国际文化的交流就失去自己特色的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有着无法磨灭的作用。要成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向中国文化学习,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能否在中国的土壤上扎根、开花、结果,能否得到中国人民的认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需要、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从传播和接受方式来说,它也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以及新式教育等作为媒介,以澳门、香港、其它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