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麦22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济麦22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摘要:济麦22是一种高产量、易于栽培的小麦品种,该品种对灾害性气候的适应性比较强,增产潜力比较大,在我国山东地区应用广泛。
基于此,以济麦22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山东地区的小麦种植优势,分别从培肥地力、播种技术、施肥与浇水技术等方面阐述济麦22种植技术,并分析济麦22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济麦22;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0 引言济麦22是山东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小麦品种,该品种小麦具有高产量、强抗病的特点。
济麦22是半冬性小麦作物,株高可以达到72 cm,株型比较紧凑,茎秆的弹性强、韧性高,使济麦22具有抗倒伏能力。
2005年济麦22在黄淮北片水地种植,种植效果良好,同时济麦22通过了相关病虫害防控鉴定,是山东地区少有的抗吸浆虫品种。
1 山东地区小麦种植优势分析一直以来,山东省是小麦种植大省与产出大省,各地面粉加工原材料来自山东省。
济麦22是山东省小麦种植中最常见的品种之一,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济麦22种植质量也在增强。
济麦22的成功种植与山东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山东省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济麦22生长,土地中粗骨土、棕壤较多,这种土壤可以为济麦22提供优越的土壤环境。
山东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全面日照长,四季鲜明,年降水量最低550 mm,最高950 mm,小麦在生长中可以雨热同季[1]。
2 济麦22种植技术2.1 培肥地力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济麦22产量,实现培肥地力的效果。
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能够丰富土地内生物种群,实现农作物之间的营养循环,改善区域内土壤环境。
日照市东港区华粮小麦专业合作社自从种植了济麦22后,采用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提高了小麦产量。
为了提高土地肥力,华粮小麦专业合作社的种植人员在田间施用了氮肥、磷肥和钾肥等有机肥,最终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1.6%,速效磷42.15 mg/ kg,速效硫16 mg/kg,有效提高了济麦22种植的地理基础[2]。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济麦22号是一种新型优质中筋小麦品种,在冬季播种而春季收割,适宜于生长在华北、东北、黄淮海等地区。
它的外观特点是:植株高度适中、代表穗粒呈圆筒形、籽粒颜色白亮、均匀度好、穗形整齐、籽粒饱满、重量大。
在品质方面,它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面筋质量好、适宜于制作高级面包等各种面点。
在病虫害方面,济麦22号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可以在种植过程中减少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成本和劳动力投入。
高产栽培要点:1. 控制种植密度:济麦22号在栽培过程中,应控制种植密度,以确保植株之间的适当空间。
一般情况下,种植密度应在每亩280-300kg之间。
2. 选择适宜的耕作方法:济麦22号生长期较短,需在生长过程中精细管理,以增加收获量。
冬季闲置地可实行中耕,保持土壤松散通气,促进植物的吸收养分和水分。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证济麦22号高产的关键。
在春季开春播种时,应在耕地的基础上,配合施入复合肥和过磷酸钙,以满足早期生长时的营养需求。
同时在生长过程中适时补充氮、钾、磷等基础肥料,以帮助植物增长发育。
4. 确保充足的水分:济麦22号对水要求较高,且特别适合应用“积温换水”技术。
在移栽后的20-25天内进行一次深水灌溉,以保证植株快速合格。
5. 适时防治病虫害:济麦22号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但在生长过程中仍需适时预防和治理。
在生长初期,要加强对叶斑病和茎锈病的防治,以保证生长后期的正常发育。
同时,要定期喷洒农药,杀灭身上寄生的害虫。
总之,只有在注意以上的高产栽培要点,才能有效地提高济麦22号的产量和品质。
冬小麦新品种济麦2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新品种济麦2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粮食作物2009.11舭舛技城ll冬小麦新品种济麦2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信恒杰闫玉娟苏庆国(山东省汶上县农业局272500)小麦的高产,稳产是保证我国粮食供求平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由于受育种水平和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高产地块的产量长期徘徊在千斤左右,影响到小麦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总量的增加.同时面临我国人多,粮田面积逐年减少的现状,粮食供需矛盾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之时.我们选择冬小麦品种济麦22,根据品种特征特性探讨超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全县,全省乃至全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小麦高产上水平.1济麦22特征特性1.1长势长相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黄淮北片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050和国审麦2006018.适宜淮北地区和黄淮冬麦区北片种植.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中早熟,株高75cm左右,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抗寒性好,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干热风,熟相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饱满;亩有效穗45万~55万穗,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2~45g,容重800g/L左右.1_2适应性与抗逆性该品种适应性比较强,更适合水浇条件比较好的地块种植.2006年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中抗至中感条锈病,中抗白粉病,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1.3产量情况2004年一2006年度参加山东省区试,两年均列第一名,平均亩产536.81kg.比对照极显着增产10.79%,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9.1kg,比对照增产4.05%;2004年一2006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北片区试. 平均亩产518.08kg,比对照显着增产4.67%,生产试种植耐病品种是防止玉米茎基腐病和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3-2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对制种玉米在抽雄时及时将发病雌雄株拔除.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发病株,集中烧毁或结合深翻土地而深埋3.3合理轮作玉米茎基腐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是土传带菌,在玉米连作地,土壤中病原菌积累数量大,发病重.因此发病重的地块可与马铃薯,蔬菜作物实行2~3年轮作.3.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要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湿气滞留.要及时中耕松土,避免各种损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在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磷氮肥配合施用.3.5拔出病株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抗菌素.如农用链霉素,农抗120等,有一定的防效;在播种前,用抗菌素浸种,对于控制经种子传播的病原菌有显着效果.每亩用5O%多菌灵lOOg对水lOOkg或l%托布津溶液喷雾,另加40%辛硫磷lOOml或40%乐果乳油5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进行灌心效果更佳.另外要及时治虫防病,注意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一147—;舭枇龇2009.11粮食作物验平均比对照增产2.05%.2006年6月经山东省农业厅和科技厅联合专家组在兖州实打验收,4.56亩实收亩产727.43kg,创山东省历史最高记录.2009年在我县100亩示范田经县农业局专家组测产653.75kg.2亩产650kg以上超高产小麦栽培技术2.1秸秆还田培肥地力选择土体深厚,肥沃的土壤,培肥地力,平衡施肥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基础.济麦22对土壤条件及养分需求并不太严格,在中等偏上的土壤肥力条件下, 仍能获取高产.培肥地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玉米,小麦秸秆全部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为小麦生长提供了养分齐全的矿质元素,而且还增加了土壤空隙度.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蓄水保肥,根系下扎,增强小麦的抗旱,抗干热风能力.土壤中秸秆的腐熟,有利于田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这对增强超高产田小麦的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效果十分明显.这是该地块在各种养分指标并不是太高,追肥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而获取最高单产的关键.秸秆还田用还田机将玉米秸秆打碎,均匀地铺施于地表.用旋耕机耙一遍,然后亩撒施鸡粪2m3,50kg复合肥(复合肥的养分含量为氮16,磷14, 钾10).用深耕犁深耕25cm,将秸秆翻于地下,然后再用旋耕机耙一遍,使秸秆在土壤耕作层中分布均匀,地表平整,土壤疏松.2.2适期,适量,足墒播种该品种属半冬性品种.该高产田的播期为10月5日一1013.确定适官的播量.该品种属大穗型品种,亩穗数在45万左右.采用的超高产栽培途径为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亩播种量8kg,其基本苗达到l8.3万.为了达到苗齐,苗匀,苗壮,播前精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种子包衣,选用一级种子下地:整平畦面,凋齐耧角,播深一致,覆土3~4cm.采取等行距播种,使田间麦苗分布均匀,单株发育健壮,宜建立合理群体.畦宽2.OOm,畦埂30cm.坚持足墒播种,先播种,跟浇"蒙头水",出苗前及时划锄松土,破除板结.2.3科学运筹肥水.建造合理群体高产田全生育期共浇四水.冬水提前到11月2313前.由于播种期推迟,冬前群体偏小,为了进一步增加冬前分蘖,冬水时间相对提前,为获得较高的亩穗数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了增加春季分蘖,创造合理一148一的群体结构,春季第一肥水也相对提前,于3月下旬小麦拔节初期进行早春第一肥水管理,亩追复合肥15kg(其中氮24,钾l6,无磷).于5月上旬浇春季第二遍水.即孕穗水,结合浇水亩施尿素7.5kg,主要作用是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小麦后期吸收利用.于5月中下旬浇第三遍水,即灌浆水.主要作用是延缓后期小麦衰老,促进灌浆,提高粒重.2.4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等田间管理2.4.1中耕松土在小麦苗期雨后或浇水后,进行适时划锄中耕,目的是增温,保墒,除草,破板结,以促进根系和幼苗生长健壮.2.4.2防病治虫于小麦开花期喷施氧化乐果防治麦蚜,同时喷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2.4.3叶面喷肥在开花灌浆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目的是防止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千粒重.2.4.4叶面喷施天达2116为了增强小麦的抗逆性,提高千粒重,分别于5月中下旬每隔7天分三次喷施天达2ll6.3结论(1)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诸多综合优良性状.但也存在着基部第一节间较长,韧性较差等弱点.正因为这一弱点,其一在肥水运筹上应把握好时间.今年高产田虽然播期适中,冬前温度较低,冬前苗情不足,在浇封冻水和春季第一肥水上时间有所提前.小麦收获前没有大的降雨和干热风,没出现倒伏现象.如果正常年份,在冬前分蘖充足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后期倒伏,建议封冻水推迟到小雪一立冬期间,春季第一肥水推迟到拔节期进行.其二在施肥上要做到平衡施肥.应增加有机肥,磷,钾肥的用量,氮肥应推广后移技术.使60%以上的氮肥放在拔节后期使用,保证高产小麦整个生育期肥力合理充足,发挥更大的增产潜力.(2)济麦22小麦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今年小麦高产创建100亩高产示范田亩产达到653.75kg的产量,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给予较小的投入,仍能获取较高的产出,从而对传统的高产栽培理论提出新的挑战.这有待于我们进行新的研究和验证。
济麦22高产栽培技术

0 . 1 ~O . 1 5 % 拌种 防治苗期病 害。根病及 地下虫混发地块可选用 以上药剂 ( 杀菌剂+ 杀 虫 剂 )混 合 拌 种 ,用 药 量 按 单 独 使 用 的
剂量。
① 严格用 药剂 量 ;强筋麦 化学 除草 宜早不 宜 晚: ② 要在 晴朗无 风或微 风天 气 时进行 :
高产 要有肥 沃 的土壤 作保证 。
2 . 2 . 6 化 学 除草 :冬前 除草应 抓住 冬前 杂 草草 龄 小 、对 药 剂敏 感 且冬 前施 药对下 茬作物 安全 的有 利 时机 ,在 杂草 2 ~6 叶期 搞好化 学 除草 工作 。应于 1 1 月至 l 2 月初 日均温 I O  ̄ C以上 。麦苗 覆盖度 小 ,是 化学 除草 的有 利 时机 。对 以麦 蒿 、 荠 菜等 为 主 的双 子 叶 杂草 发 生 严重 的麦 田 ,施 用 苯磺 隆除草 剂为 主 。7 5 % 苯磺 隆用 l ~1 . 5 g / 6 6 7 m 。
或1 0 % 苯磺 隆用 l O  ̄1 5 g / 6 6 7 m 。 兑水 喷雾 。对 以看麦 娘 、野燕 麦等 为
2 栽 培技 术要 点 2 . 1 精选 良种
剔 除秕 小 、病 、弱 粒 ; 进行 种 子 包 衣 用 4 0 % 甲基 异 柳磷 乳油 按 种 子 的0 . 2 % 拌 种 防 治 地 下 害 虫 ;选 用 0 . 2 % 戊 唑 醇按 种 子 量 的
,
, i .  ̄2 1 L y l ZX. — . : f 习 E 旷
厶u 1‘ 士 t‘ , 厶,
济麦2 2 高产栽培技术
李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东明县 农业局 , 山东东明
摘要 :通 过济 麦的特 性 、栽培技 术要 点、及 病虫 草 的综合 防治技 术
济麦2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易感褐条病,抗黑穗病;该品种对甘蔗生产上常用除草剂二甲四氯钠盐、乙草胺、莠去津、蔗草灭等不敏感。
3.4 保持品种种性和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从遗传的角度来看,甘蔗品种的种性是不易退化的。
在生产上应注意保持品种的纯度,其措施有:不要在混杂严重的蔗地留种,如需从混杂的蔗地留种,应由熟悉品种的人去砍收,不同品种要分开堆放;留种时注意去杂,混杂植株不留种;剥叶砍种,对留种混入的杂种应另行堆放;播种时发现有混杂的种茎应拿出来不种。
甘蔗新品种原种生产(繁殖)可采用春植秋采苗、秋植夏采苗、夏植春采苗的2年3采苗快繁技术;或者采用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生产键康种苗,健康种苗种植至第2代可恢复品种种性。
(收稿日期:2013-06-13)济麦2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杨 沛1 周成刚2 颜 琴2 蒋学中1 王成举3 钱先国4 陈宗法1(1江苏省泗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3700;2泗阳县裴圩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223735;3泗阳县泗农种业有限公司,223700;4泗阳县新袁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223733)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2008年8月通过江苏省引种认定。
2012年被列为泗阳县小麦高产增效创建栽培及主体品种。
2012年在裴圩、新袁、高渡等6镇安排6个部级高产增效创建示范区共4400hm2,品种为济麦22。
经测产每hm2有效穗682.5万穗,穗粒数35.4粒,按千粒重41g计算,理论单产9905.8kg。
其中,6个万亩片中3亩以上核心方每hm2有效穗720万穗,穗粒数38粒,按千粒重41g计算,理论单产11217kg,已申报省农委专家验收组验收。
1 特征特性济麦22全生育期233d,较对照淮麦26迟熟1d;半冬性,幼苗半匍匐,株高75cm,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干热风,抗寒性好;熟相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子粒硬质饱满;每hm2有效穗720万穗,穗粒数38粒,千粒重41g,容重800g/L。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摘要】济麦22号是一种优质小麦品种,具有很多特征和特性。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是耐寒、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等。
其高产特点主要表现在适合高产栽培,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为了实现高产,栽培要点包括合理施肥、科学浇水、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济麦22号的生长环境要求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土壤疏松肥沃。
在管理技术方面,要注意及时除草、合理密植、定期翻耕等。
济麦22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对于农民来说具有很大的种植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济麦22号,特征特性,高产特点,栽培要点,生长环境要求,管理技术1. 引言1.1 引言济麦22号是一种优质小麦品种,具有很高的产量和品质,备受农民们的青睐。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济麦22号的种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本文将对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进行介绍,希望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信息。
济麦22号具有以下特征特性:1.植株矮秆,抗倒伏性强;2.耐候性好,适应性广;3.穗大粒多,产量高;4.品质优良,适合加工。
这些特征使得济麦22号在种植过程中表现出色,受到了广泛好评。
济麦22号的高产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栽培要点上:1.选用优质种子;2.合理施肥,科学浇水;3.及时防治病虫害;4.合理密植,适时拔节。
通过这些栽培要点的落实,农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济麦22号的产量和品质。
济麦22号需要在生长环境上具备一定的要求,并且在管理技术上需要精心照料。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济麦22号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产量潜力。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种植济麦22号的农民朋友有所帮助,使他们在生产中取得更好的效益。
至此结束。
2. 正文2.1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1. 优质产量:济麦22号是一种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稳定且高效,可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达到较高的收获量。
2. 耐倒伏性强:济麦22号的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不易被风雨摧毁,能够保证稳定的产量。
4. 味道浓郁:济麦22号的籽粒味道浓郁,口感鲜美,可供食用或加工成各种小麦制品。
小麦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小麦品种济麦22 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小麦是连云港市赣榆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左右。
2012 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达到54493hm2平均单产6210kg/hm2。
济麦22作为赣榆区小麦的主要种植品种之一,从2008 年开始示范引进,2013 年在全市种植面积达20000hm2该品种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在邳州市2011-2013 年度3个小麦高产增效万亩创建活动中作为主体品种,示范面积1866.7hm2。
据成熟期测产统计,示范片公顷成穗数724.5万穗,穗粒数34.2粒,千粒重42.0g,平均单产9366kg/hm2,即每亩624.4千克,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验收。
现结合高产创建情况将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品种介绍济麦22 是山东省农业科技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和2007年1 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黄海北片审定,2008年通过江苏省引种认定。
适宜淮北地区和黄淮冬麦区北片种植。
1. 特性特征。
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中早熟,株高75cm左右,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抗寒性好,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干热风,熟相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饱满;公顷有效穗600万-675 万穗,穗粒数36-38 粒,千粒重42-45g,,容重800g/L 左右。
2006 年经中国农科院质保所抗病性鉴定:中抗至中感条锈病,中抗白粉病,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
2005-2006 年两年经农业部谷物品种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平均籽粒蛋白质14.27%、湿面筋33.1%、出粉率68%、吸水率62.2%、形成时间4.0min ,稳定时间3.3min.2. 产量表现。
2007年夏收,济麦22 在淮北各市居所有参试小麦品种产量之首,徐州市平均单产7900.5kg/hm2 、宿迁市平均单产7992 kg/hm2 、盐城市平均单产8068.5 kg/hm2 ,各市均比对照烟农19和淮麦18显著增产,各地普遍反映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突出、稳定性好。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济麦22号是一种优质小麦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抗病等特点,是目前我国小麦种植中的重要品种之一。
下面就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特征特性
1. 优质高产:济麦22号具有很高的产量和品质,株高适中、穗型紧密、籽粒饱满,
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在广大农民和食品加工业中受到了高度认可和广泛应用。
2. 抗逆性强:济麦22号对环境适应性强,不仅耐寒、耐旱、耐倒伏,而且抗逆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具有很好的稳产性。
3. 抗病性好:济麦22号对于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常见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够有效减少病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提高小麦产量。
4. 生长周期短:济麦22号生长周期短,成熟期短,适应于不同的种植区域和气候条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二、高产栽培要点
1. 土壤选择:济麦22号适宜生长的土壤为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
疏松,pH值适中的土壤。
2. 良好的田间管理: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松和耙地处理,提前施入适量有机肥,保持土壤湿润,保证小麦的良好生长。
3. 合理施肥:济麦22号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因此在返青孕穗期进行追肥,尤其是氮肥和钾肥的及时补充,能够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
4. 控制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小麦常见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避免对小
麦产量的影响。
5. 合理密植和适时灌溉:对于济麦22号来说,合理的密植和适时的灌溉是提高小麦
产量的关键,需要在播种时进行合理的密植和适时的灌溉。
济麦22号品种简介及种植技术

济麦22号品种简介及种植技术 济麦22是一种适应性广、易于栽培和获得高产的小麦品种,对于灾害性气候的适应性尤其好,各地普遍反应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突出、稳产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为大家介绍了济麦22的品种简介及种植技术,详情如下: 1、济麦22号品种简介 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品系935024为母本、935106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的超高产、广适、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于2006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2010年在安徽省认定,并于2009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安徽皖垦种业有限公司独家买断该品种安徽生产与经营权。
济麦22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
幼苗半匍匐,分蘖成穗率高。
旗叶深绿、上举,抽穗后茎叶有蜡质层;株高72 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韧性好、弹性强,抗倒伏;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商品性好;2005年和2006年黄淮北片水地组区试中,平均穗数600万穗/h㎡,穗粒数36粒,干粒重40 g,产量三要素协调。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为,免疫至中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实验室鉴定,济麦22是黄淮麦区主推品种中少有的抗小麦吸浆虫的品种。
2、济麦22种植技术 2.1 培肥地力 依靠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施用有机肥等技术措施培肥地力。
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具有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重要作用。
而且能够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丰富土壤生物种群,加速土壤一作物之间的营养转移回。
2009年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济麦22实打验收产量11 848 .5 kg/h㎡的田块一直采用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钾肥的方法培肥地力。
该地块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6%,全氮0.12%、水解氮130.43 mg/kg、速效磷42.15mg/kg、速效钾129. 5 mg/kg、速效硫16 mg/kg,这是创建超高产小麦的地力基础。
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肥地力、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及时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该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济麦22;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济麦22,原代号984121,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994年以自育品系935024为母本、935106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
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050号和国审麦2006018。
2006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受理号20060015.X。
1特征特性1.1生理特征半冬性,中晚熟。
幼苗半匍匐、浓绿,叶片较窄,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
旗叶深绿、上举,抽穗后茎叶有蜡质。
茎秆韧性好,株型紧凑,株高72cm左右,抗倒伏。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
穗粒数36粒,千粒重40g。
济麦22免疫至中抗白粉病,中抗至慢感条锈病,中抗至中感秆锈病,中感至高感纹枯病。
1.2高产稳产2005年国家黄淮北片区试平均产量7 755.9 kg/hm2,较对照石4185增产5.03%,增产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的首位。
国家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分析表明,与其他参试品种(系)相比,济麦22适应性、动态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性均较好。
生产实践也证明该品种这一优良特性,2006年山东省滕州市70hm2济麦22测产为8 853kg/hm2,7hm2示范方9 166.5 kg/hm2;兖州市3 000m2济麦22实打平均产量10.6t/hm2。
1.3优质中筋2006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籽粒蛋白质14.1%,湿面筋35.2%,沉淀值31.2mL,出粉率68.5%,面粉白度74.3,吸水率60.3%,形成时间4.1min,稳定时间3.5min。
1.4适宜性广济麦22号适宜山东全省及苏北、豫北、冀中南、晋南等地区的中高肥力和水浇条件良好的地块种植。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济麦22号是一种优质小麦品种,具有良好的特性和高产的栽培潜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一、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1. 产量高:济麦22号是一种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稳定且高于普通小麦品种,适合广大种植户进行栽培。
2. 抗病性强:济麦22号对一些常见的小麦病害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如叶锈病、白粉病等,能够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3. 优质品质:济麦22号的小麦籽粒质量优良,蛋白质含量高,面包、面条等加工制品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4. 适应性强:济麦22号适应性广,适合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进行栽培,可广泛种植。
二、济麦22号的高产栽培要点1. 土壤选择:济麦22号适应性广,但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可利用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
2. 种植时间:济麦22号适合春季播种,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进行播种,利用较高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
3. 施肥管理:在济麦22号的生长发育期,要合理施肥,尤其是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施氮肥,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4. 病虫害防治:在济麦22号的生长期,要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采取农药防治和轮作种植的方法,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6. 收获时间:济麦22号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进行收获,要选择在气候晴朗、天气干燥的时候进行收获,有利于小麦的成熟和收获。
在济麦22号的栽培过程中,以上要点是关键的,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济麦22号的高产。
种植户在栽培过程中也要注意及时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济麦22号的产量潜力。
济麦22号是一种具有良好特性和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种植户可以获得丰收的果实。
希望本文介绍的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对种植户们有所帮助,可以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的发展。
高产广适高抗小麦品种济麦22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

wi e a a tb l y I i d s u s d t ef a u e n i d a t g so ma 2 An ea c r i g c l v t n t c n q e f i i d d p a i t . t s ic s e e t r sa d man a v a e fJ i h n i i . d t c o d n u t a i h i u so ma 2 h i o e J 2 a e u o wa d u h s 2 r p t f r r ,s c a ma i g h ed s i mo e n t e t s wi g sa d r i e l ,p o e l a p y n f ri z r k n te f l o l i r u r n , o n tn a d z dy r p ry p l i g N e t i e , i l sr n t e i g f l n g me t n av si g t l t . O t a a r v d o e r t a a i n r c ia u d c s te g h n n ed ma a e n d h r e t i y ec S h t tc n p o i e s me t o e i l ssa d p a t l i a e i a n me i h c b c g n
f rJ m a o i i 22. ‘
Ke r s h g il h g ssa c ; c l v t nt c n q e y wo d : i hy ed; i h r it n e e ut ai h iu i o e
济 麦 2 是 山东 省农业 科 学院作物 研 究所 以 自 2 育 品系 9 5 2 3 0 4为母本 ,9 5 0 3 1 6为父 本进行 杂交 , 通 过 系谱 法选 育 的超 高产 、广 适 、高抗 、优 质 小 麦新 品种 。该品种 于 2 0 0 6年通 过 山东省 品种 审定 委 员会 审定 ,2 0 0 7年 通过 国家 审定 ,2 1 0 0年在 安 徽省 获得认 定 , 于 2 0 并 0 9年 获 国家 植物 新 品种 保 护权 。该品种 于 2 0 0 9年 在 山东省滕 州市 级索镇 取 得 的 1 4 . k /m 18 8 gk 的成绩 ,刷 新 了我 国冬 小麦 5
冬小麦新品种济麦22高产栽培技术

2012年6月11日,山东省农业厅邀请省内小麦专家,对齐河县焦庙镇周庄村种植的济麦22高产攻关田进行了实打测产。
该地块长150m 、宽15.8m ,面积2370.01m 2,共收获鲜子粒3228.25kg ,杂质率1.5%,子粒含水量27%,折合667m 2产量750.5kg ,创下了鲁西北冬小麦最高产量纪录。
1 培肥地力,夯实基础培肥地力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基本措施是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实行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
齐河县焦庙镇周庄村的高产攻关试验田,常年实行秸秆还田并增施优质有机肥,其速效养分含量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3%,碱解氮137mg/kg ,有效磷74.5mg/kg ,速效钾213mg/kg ,能持续均衡地供给作物养分,保证小麦生长期间不脱肥、不早衰,正常成熟。
2 平衡施肥,满足小麦生育需求在常年秸秆还田并施用优质有机肥3000kg/667m 2以上的基础上,平衡施肥,特别是氮、磷、钾三要素平衡施用。
总施肥量为氮(N )21.0kg 、磷(P 2O 5)18.4kg 、钾(K 2O )15.0kg 。
其中底肥施肥量为每667m 2施尿素10kg 、磷酸二铵(N 含量18%,P 2O 5含量46%)30kg 、氯化钾15kg ,硼肥、锌肥各2kg 。
春季小麦拔节期追肥,每667m 2施尿素20kg 、磷酸二铵10kg 、氯化钾15kg 。
总体来说,小麦整个生育期所需氮肥的40%~50%用于底肥,剩余的50%~60%用于拔节后追施;钾肥底施、追施各50%。
应用氮肥后移和分期施钾技术,满足小麦生育后期对氮、钾养分的需求,利于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延长绿叶功能期,促进子粒灌浆,提高千粒重,提高产量。
3 适期适量播种,建立合理群体结构3.1 精细整地,打好播种基础 玉米秸秆还田后,施足底肥,将有机肥和化肥撒匀,先用深耕犁深耕一遍,再用旋耕犁旋耕两遍,使表层土与秸秆混匀,然后再细耙两遍。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济麦22号是一种优质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良好的产量表现,受到了广大农民和农业专家的青睐。
在实际生产中,济麦22号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保障品质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来了解一下济麦22号的特征特性。
济麦22号是一种半矮秆、中糯中筋的小麦品种。
其生长期适中,成熟期较短,抗倒伏性和抗逆性较强。
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济麦22号的产量可达到每公顷700公斤以上,品质较好,拥有较高的粉色素含量,适合加工制作面食和烘焙食品。
济麦22号对土壤的适应性也较广,对于轻度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都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
济麦22号在品种特性上具有生长适中、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济麦22号的高产栽培要点。
首先要注意的是济麦22号的选址问题。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尽量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并且要避开连作地和轻度酸性土壤。
其次是济麦22号的适时播种。
一般来说,应在春季气温回升、土壤适温适湿的时候进行播种。
播种前,应将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再者是注意济麦22号的基肥和追肥。
在播种前应进行充分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生长期间,还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追肥,从而保证作物的养分供给。
还要合理利用水源,保证济麦22号的生长需要水分。
在病虫害防治上,也要做好相应的工作。
济麦22号对于健康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发现并防治各种病虫害,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保证农作物的生长。
还要注意及时收获和储藏。
在农作物成熟后,应及时进行收获,避免出现麦实过度成熟、裂纹和脱粒等问题。
在储藏期间,还要注意通风透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霉变。
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肥地力、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及时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该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济麦22;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济麦22,原代号984121,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994年以自育品系935024为母本、935106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
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050号和国审麦2006018。
2006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受理号20060015.X。
1特征特性1.1生理特征半冬性,中晚熟。
幼苗半匍匐、浓绿,叶片较窄,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
旗叶深绿、上举,抽穗后茎叶有蜡质。
茎秆韧性好,株型紧凑,株高72cm左右,抗倒伏。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
穗粒数36粒,千粒重40g。
济麦22免疫至中抗白粉病,中抗至慢感条锈病,中抗至中感秆锈病,中感至高感纹枯病。
1.2高产稳产2005年国家黄淮北片区试平均产量7 755.9 kg/hm2,较对照石4185增产5.03%,增产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的首位。
国家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分析表明,与其他参试品种(系)相比,济麦22适应性、动态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性均较好。
生产实践也证明该品种这一优良特性,2006年山东省滕州市70hm2济麦22测产为8 853kg/hm2,7hm2示范方9 166.5 kg/hm2;兖州市3 000m2济麦22实打平均产量10.6t/hm2。
1.3优质中筋2006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籽粒蛋白质14.1%,湿面筋35.2%,沉淀值31.2mL,出粉率68.5%,面粉白度74.3,吸水率60.3%,形成时间4.1min,稳定时间3.5min。
1.4适宜性广济麦22号适宜山东全省及苏北、豫北、冀中南、晋南等地区的中高肥力和水浇条件良好的地块种植。
济麦22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应用探讨

河津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西北角,汾河和黄河汇流的三角地带。
东迎汾水与稷山县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相望,南有台地与万荣县毗连,北依吕梁山与乡宁县接壤。
河津市主要种植冬小麦、夏玉米、蔬菜、水果、药材等,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47.9万亩,总产量1.88亿kg。
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3.78万亩,总产量8769万kg,常种品种有济麦22,鑫麦296等。
济麦22具有产量高,优质中筋的优点。
如今在河津市种植范围比较广泛,可以有效给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一、济麦22的简述济麦22小麦属于多穗型、中晚熟的小麦,幼苗时期时,为半匍匐状,苗势较壮,起身拔节时间偏晚,冬天之前分蘖能力较强,植株最终的成穗率较高;济麦22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为233天,株型比较紧凑,高度一般在75cm左右,幼苗为半匍匐状态,半冬性,整个叶片比较小向上冲。
在抽穗之后,茎叶的蜡质比较明显,且茎秆的弹性较好,长相比较清秀。
具有极好的抗倒伏、抗寒性以及干热风,同时具有较高的成穂率、熟相比较好。
抽穗后麦穗的形状为长方形,白壳、白粒和长芒,颗粒比较饱满且硬质。
每亩适宜基本苗12-15万,亩有效穗40-45万穗,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2-45g,容重800g/L左右。
其中抗白粉病的能力中等,而抗赤霉病和纹枯病的能力比较差。
二、气候对济麦22产量的影响济麦22容易因为天气变化而出现倒春寒,这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容易导致其减产,所以为了预防倒春寒的危害,需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在降温之前进行灌水。
若是在早春时节出现冻害,则需要按照受害情况抓紧时间施加速效化肥,正常来讲,每亩地施加10kg的尿素,促进麦苗早发。
此同时,还需要及时进行中耕储水提升温度,这样能有效提升其生长环境,最大化弥补株茎的损失。
小麦在受冻之后还需要及时在其叶面上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分蘖快速生长,增加小麦最终的成穗数,以此保证达到高产。
三、济麦22高产配套栽培技术1、整地施肥为了提升济麦22的产量,在播种之前需要进行秸秆还田,给土地带来更多的有机肥。
济麦2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济麦 2 2属 半冬 性 , 中晚 熟品种 。 苗 半匍 匐 , 蘖成 穗 幼 分
率高 。 叶深 绿 、 举 , 穗后 茎 叶有 蜡 质层 ; 高 7 m左 旗 上 抽 株 2c 右 , 型 紧凑 , 秆 韧 性 好 、 性强 , 倒 伏 ; 长 方 形 , 株 茎 弹 抗 穗 长
芒, 白壳 , 白粒 , 质 , 粒 饱满 , 品 性 好 ;0 5年 和 2 0 角 籽 商 20 06 年黄 淮北 片水 地 组 区试 中 , 均 穗 数 6 0万 穗/m 穗 粒 数 平 0 h , 3 6粒 , 干粒 重 4 , 量 三 要 素协 调 。 国农 业科 学 院植 物 0g 产 中
加 尿素 75k /m . gh 对水 7 0k 5 g喷雾 , 可以提 高粒 重和籽粒 蛋 白质 含量 , 具有 预 防干 热 风 的作 用 。 了简化 操 作 , 施 并 为 喷 叶 面 肥 可 与 防 治 病 虫 害 同步 进 行 。 用 4 %多 菌 灵 乳 剂 如 0 7 0 1 0 _ m25 %辛 硫 磷 乳油 7 0 11 5m ]m 5 ~ 0mlh 0 2 / 5 ~ 2 Lh 2磷 酸 二 氢钾 1 gh 加 尿 素 75k/m 对水 7 0k . k/m , 5 . gh 2 5 g配 成混 合 液 , 行 叶 面喷 施 , 同时 起 到防 病 、 进 可 防虫 、 防干 热 风等 “ 一 喷三 防 ” 效果 。
保 护 研 究 所 抗 病 性 鉴 定 结 果 为 , 疫 至 中 抗 白 粉 病 , 抗 条 免 中 锈 病 ; 家 小 麦 产 业 技 术 体 系 病 虫 害 防 控 实 验 室 鉴 定 , 国 济
传 统 的施 肥 方法 是 基施 化肥 用量 过 大 , 由于小 麦 苗 期
济麦22在淮安市的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济麦22在淮安市的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摘要总结了济麦22在淮安市的种植表现,并从播种、田间管理、平衡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该品种在淮安市的高产栽培技术,为济麦22在淮安市乃至苏北五市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济麦22;种植表现;栽培技术;江苏淮安济麦22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半冬性、多穗大粒、多抗、广适高产的中晚熟小麦品种,200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50号),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小麦引种试验,2008年江苏省批准引种(准引编号:苏引麦200801)。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平原腹地,耕作制度是以稻麦轮作为主的一年两熟制,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8.67 hm2,平均产量5 850 kg/hm2以上。
现将济麦22在该市的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济麦22在淮安市的种植表现1.1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长势健壮,越冬期抗寒性好,春季生长稳健,抗倒春寒能力强。
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多,平均成穗密度570万~630万穗/hm2,穗层整齐,穗型中等,结实性好,平均每穗结实34粒左右。
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半角质,千粒重42 g左右;成熟期与同期播种的主体品种烟麦19相当,比淮麦20迟熟1~2 d,熟相较好;株型紧凑,长相清秀,株高85 cm左右,旗叶短宽、上冲,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强;中后期根叶活力较强,耐旱、耐渍、耐高温的能力较强。
1.2产量及抗性2009—2010年度在淮安市稻麦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品种集中展示区、高产攻关区济麦22分别种植247 m2、1.10 hm2,在2010年较为不利的情况下实收产量分别达到7 980、8 430 kg/hm2。
田间表现白粉病轻、中感纹枯病和赤霉病[1]。
可见,济麦22在淮安市种植表现为高产稳产、综合抗性优,适宜在淮安市早中茬口种植,是替代烟农19(目前年种植近6万hm2,占淮安市小麦总面积的20%以上)的理想品种,值得在淮安市乃至苏北五市推广。
济麦22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济麦22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济麦22是一种新型小麦品种,适合在中国北方种植。
该品种生育力强,抗逆性好,口感佳,受到了广大种植户的欢迎。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适合济麦22的配套栽培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土地选择和备耕济麦22适宜在肥沃、排水良好、土壤pH值在6.0~7.0之间的平原地区种植。
在选择种植土地时,优先考虑距离水源和交通的便利性,以及土地的高产性和稳定性。
在耕地前,应该进行深翻和碎土,松土深度要达到30厘米以上。
同时,进行土壤检测以确定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
若发现缺失,应补充相应的肥料。
全年施肥方案济麦22在生育期内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快速生长和发育。
因此,全年施肥方案至关重要,其中包括基肥和追肥两种。
基肥基肥主要在秋季或冬季进行,目的是为幼苗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以促进其生长。
可以采用农家肥料、氮肥、磷肥和钾肥等复合肥进行施肥。
推荐使用的比例为:氮肥50%、磷肥30%和钾肥20%。
每公顷用量约为200~300千克,覆盖在土地上后进行轻微的深翻。
追肥追肥是在生长季节中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为麦穗提供充分的营养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般分为两次施肥:第一次是在幼苗期之后,倾向于使用复合肥,在每公顷用量约为150200千克;第二次是在拔节期之后,倾向于使用高氮肥,在每公顷用量约为100150千克。
每次施肥时,直接在植株旁边均匀散布,然后稍微浅耕,以利于肥料渗透入土壤中。
灌溉方案济麦22需要充足的水源来快速生长和发育。
如何进行适当的灌溉是高产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全年需要灌溉5~6次,在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秋季或冬季基肥施肥后,浇上选好的种子2.幼苗期后的追肥3.拔节期后的追肥4.开始灌浆的时候,也就是到了麦穗颗粒开始变大的时候5.颗粒膨大期后的追肥在灌溉前,请确认土地所在地的降雨量和地下水位。
并在灌溉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出现湿旱交替,造成水分的浪费和产量的损失。
病虫害防治方案济麦22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尘螨、蚜虫、叶枯萎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的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开叶时每亩追施穗肥碳铵5 公 O
右 ,7 月底玉米收获 ;立秋前后播种秋 斤 ,并在大喇叭 口期及时用菊酯类农药 刀豆 ,行t 0 米 ,穴距02 E. 6 .米左右 ,每 灌心防治玉米螟 ; ( 秋刀豆。选用 3)
8 — 或地 星王 。 玉米 收获 后去茬 整地 适 16
1 .产量与效益
矗曾农资 l 1 5
左右 ,亩效益2 5 元。 1O
棵 ;4 0 月2 B前后亩施 蒜头膨大肥尿素
( 苏省启 东市农技 推广 中心 ) 江
济麦2 配套 高产栽培技术 2
文 瞅 立新
济麦2 是 山东省农科 院育成的超高产 、多抗 、优 质中 孕穗肥 以6:1: 为宜。大力推广 分期施肥 、氮肥后 移技 2 3 筋小 麦新品种 。沛县2 0 年 引进该 品种试验 、示范 ,2 0 术 。一般在 小麦拔节 中期 ,3 5 07 09 月1 日左右每亩追施尿素8~ 0 年秋播沛县粮作站在省级万亩示范片张寨镇于楼村安排 1 个 1 公 斤 ,可有效防止小穗小花退化 ,促 进结实。叶面肥的
种 姐 铂 方
》 / t、 lJ l ’ _ 、 :
豆 ,1 3 组 合 种植 2 。穴 距 3 .米 3 行 0~3 3
2 茬 口配 置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每 13 米 为 一 组 1 公 斤 。 ( 玉 米 。选 用 苏玉 9 ,4 .3 5 2) 号
厘米 ,每穴2 株。基肥每亩施复合肥 1 合 ,秋播4 5 行大蒜,行距03 .米,株距01 月初套播于大蒜的04 米空幅问。基肥 . 3 公 斤 ,初花期每亩追施尿 素75 .公斤。 米 ,每亩密度2 万株 左右 ;每4 行大蒜 亩施玉米专用复合肥5 公斤;_ r O -D 期亩 -
效益高。一般亩产大蒜头5 0 0 公斤 ,蒜 每亩施复合肥5 公斤 ;苗肥每亩施人畜 保苗。防治豆英螟用2 %溴氰菊酯乳油 O . 5 0 公斤;翌年 1 月中旬在大蒜行间 删 薹10~2 O 5 O 公斤,春玉米5 0 0 公斤 ,秋 粪肥5 O
音液,从现蕾开始每隔7~1天喷1 O
刀豆10  ̄斤左右 ,全年亩产值30 元 开沟亩施腐熟优质有棚 巴 O 0G 20 10 公斤促发 次 ,连 喷2 次 。 5 ~3
该模式大蒜植株 穴3 4 ,每亩密度2 ~粒 万株左右。
矮小 ,下茬玉米通风透光条件好 ,提高
3 栽培 技术 ( 大 蒜。 选用 太 墒播种 ,基肥亩施复合肥5 公斤,初花 . 1】 O
了玉米单产。秋刀豆生长季节短 ,经济 仓 白皮蒜 ,于每年1 月上旬播种 ,基肥 期 亩施 尿 素2 公 斤 ,遇 干旱 要及 时抗 旱 O O
或土壤墒情较差时 ,必须造墒播种。要改变连年浅 ( ) 旋 耕 可 选 用 三 唑 酮 ( 亩 有效 成 分 8~1 克 ) 多茵 灵 ( 亩 有 每 0 加 每 的习惯 ,实行隔年深耕 ,耕深2 ~2 厘米 ,每亩播种量6~ 0 5 效成分5 克 ) 其复配剂如 多福酮等 ;防治麦蚜可选用快 0 及
5 等地下害虫 ,可选 用2 %- 唑酮可湿性粉N5 克和5 %辛 期 干 旱 ,灌 浆 水应 在 花 后 1 天 内 灌溉 结 束 。 5 - o 0
硫磷乳油5 O~1 0 毫升对水4~5 斤 ,用喷雾器拌 麦种5 0 公 0
五 、综合 防治病 虫草害 对 未拌种 、地 下害 虫发 生严
用 水 量不 少 于 2 公 斤 。 0
四 、科 学用 水 在 秋旱 、底 墒不足 的条件 下 ,造 墒播 种 ,确保 一播全苗。冬季低温干旱 ,要冬灌保苗安全越冬。
斤 ,也可每亩施三元或多元复合肥6 O~7 公 斤。 O
二 、适期 播种 ,合理密植
防治蛴螬 、蝼蛄 、金 针虫 春季持续 干旱 ,要结合施拔节肥 ,灌好拔节孕穗水。生育后
7 公斤 ,基本苗 1 万 ~1 万。采用机条播 ,行t2 厘米 ,播 杀灵 、吡虫啉 、蚜氰灵等 ;防治穗蚜、灰飞虱可选用吡蚜酮 3 6 E5 深3~ 厘米。 4 ( 每亩有效成分5~75 ) . 克 。
( 苏省 沛县 粮食 作 物 栽 培技 术 指 导站 ) 江
三、合理运筹肥料 肥料运筹 比例为基肥 : 苗肥 : 拨节
在青毛豆挂牌期用菊酯类农药防治大豆 问留空幅04 米 ,春播4 . 3 行玉米 ,单行 施 人畜 粪肥 5 0 O 公斤 或碳 铵 1公 斤 ;在9 5 食 虫 ;防治蜗 牛每亩用蜜达5 0 , 0克 每隔2 米放置3~ 克诱杀。 5
三 、大 蒜 、春玉 米 、秋 刀豆
双株 ,株距O 3 . 米,每亩密度4 5 株左 2 3O
公斤 ;防治土传病害 ,可用2 %有效成分的立克秀可湿性粉 重 的地 块 ,用辛硫磷 与细土拌匀 ,撒在小麦 基部 或对水成 0 5 剂1 0 5 克对水5~6 公斤 ,拌种 1 0 0 公斤。药剂拌种后应增加 1 0 倍 液顺 垄浇灌 ,确保 全苗。在小麦起身前后进行化控
1 %的播种量 ,并在4~ J 时内播完 ,不可隔夜再播。播种 和除草 ,防止后期倒伏每亩用2 %壮丰安乳油3 0 8j 0 O~4 毫升 0 0 克 时确保土壤耕层相对持水量保持在7 % ~8 %。在 干旱年份 对水3 公斤 ,加入 1 巨星混合喷施 。防治 白粉病、赤霉病 0 0
千亩 高 产创 建示 范 方表 现 突 出 。
一
最佳施用期 为小麦抽穗期和籽粒灌浆期 ,种类主要有兴欣肥
、
培肥地力 耕前每亩施优质 土杂 ̄5 o 公 斤或优 力 素 和 磷酸 二 氢 钾 ,对 于 脱 肥 严 重 的 田块 ,每 亩 还 需 加 入 Eo o
质腐熟鸡粪肥 1 0 公斤。在培肥地力 的基础 上仍 要补施化 5 0 0 0 0 克尿素 。手动喷雾亩用水量不少于5 公斤 ,机动 弥雾亩 0 肥作基肥 ,一般亩 施标准氮肥1 ~2 公斤、过磷酸 钙5 0 6 0~ 6 公 斤或磷酸二铵2 0 5~3 公 斤、硫酸钾或氯化钾 1 O 0 5~2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