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生平及其历史功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垂青史光耀罗田
一、生平及其历史功绩
王韶,字子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祖籍江西德安,为王氏家族迁罗三世祖。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二月二十八日生于蕲阳郡义州,后析为罗田。

王韶十五岁举神童取秀才,始为塾师,乡试中湖北第四名举人,嘉祐二年与苏轼同科,中章衡榜进士。

初,为新安县主簿,建昌军司理参军。

复游历陕西,考察边防。

熙宁元年,西夏猖獗,屡犯边境,王韶上《平戎策》三篇,谓西夏可取。

受神宗召见,任王韶为秦凤经略,王建议于渭源等地设置市易司,以经商所获之利,治理该地方万顷荒田,得到宰相王安石赞许,神宗升王韶为著作郎,后改任太子中允,秘阁校理。

此时,神宗欲收复河洮等地,曾创建通远军,命王韶管理军事。

王韶于熙宁五年七月,帅师一举击败西夏,威名大震临洮,进而又大败西夏援兵。

次年又占据河洲,夺取露骨山,直抵洮洲,行军五十四日,步行一千八百里,获得辉煌战果,神宗升王韶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

次年回京受封,为资政殿学士。

后,西夏再度强盛,夺去不少失地,神宗欲放弃熙河,曾多次下诏命王韶“持重勿出”,而王韶于撤军之际,转而攻取定羌城,切断西夏通路,则转危为安,
大获全胜。

神宗大喜,升王韶为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继而又升王韶为枢密副使。

后因转运公粮及行政区划建制事与王安石有隙,遂上疏请求归家养母,神宗准奏,命王韶知洪州。

边疆气候恶劣,军务繁重,王韶积劳成疾,于元丰四年(1081)六月二十四日病逝于罗田家宅,享年52岁。

御葬大河岸双河口西岸东嶽庙前。

朝廷追封王韶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号襄敏。

王韶以一介书生,任将帅之职,击败叛逆,为国收复边土,可谓一代民族英雄,千载以来,各垂青史,光耀罗田。

其墓原为雨淋碑,时越八百馀载,至清光绪二十四年,族人王多才重修公墓,并将王韶生平事迹撰为《墓表》勒石以志:
宋枢密副使王公讳韶墓表
予幼尾塾师游里之观音寺,师指曰:“此宋枢密王公第也,捷步东岳庙左复示见墓零落山丘,咸抱憾焉。

及长,读《宋史》,始悉公讳韶,字子纯,祖籍江州德安人,由进士客秦熟边事,上《平戎策》受神宗知,开熙河击吐番,取岷岩洮,叠降玛尔戬,开河湟,除谏议,入枢密,生平位绩,载本传纲目。

为其党荆公多贬词,后之读史者亦遂少。

予独以为不然,何者?公之建策用奇,在荆公以为不及。

荆公之变法复起,在公与之有隙,是公有以服荆公,非荆公有以服公也。

其勤王远略。

睐曲朝廷,固神宗之夏於有为,公岂任咎。

每战必捷,不辱君命,纲目亦美其功。

当时,尤服其量,较今日纸上谈兵者,西辱於
红海,东辱於岛夷,犹复孜孜为不变法是咎,顾何如也。

予生公八百年后,西居隔墓位里许,见公之祖墓与第,咸在越信,公籍江州,而居於斯,没於斯也,无疑借公之志为读史者泯。

因公后裔重新公墓时,表其沉诬。

其词曰:韬伟略雄,半山误公。

庆隆边穆,奏武铭庸。

由今视昔,谁克比隆。

云礽继绳。

水长山崇。

同里后学张寿之谨撰时到今日,又过百年,墓碑文字经风雨漶漫,字迹难于辨识。

但王韶之墓,罗田县人民政府于2002年1月28日发文,定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政协罗田县委员会于2005年1月14日发文,将王韶定为罗田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今逢盛世,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王氏家族人丁兴旺。

王韶在罗田的后裔倡议举阖族之力,筹措资金,重修茔墓。

2011年清明节前夕,新墓修成,由罗田县、大河岸镇两级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到场,举行盛大揭碑庆典。

前来参加庆典的有安徽金寨、湖北通山、红安,罗田王氏族人及周围群众共500余人。

其盛况可见2011年4月15日《黄冈日报》专题报导。

二、王韶家族世系
王韶祖父王令极,字举,江西德安县锹溪镇人。

北宋真宗年间(998—1022)迁来蕲阳义州,再迁多云乡净瓶寨王家屋基(今大河岸许家湾),王令极殁后,葬寨前右侧狮子摇铃地形,
为王氏迁罗始祖。

原有墓志,经风雨侵蚀,字迹已全不可辨认。

王韶之父王世规,当年随父从江西迁来,住凤山西麓,后因子贵赐进士第,封燕国公。

一代功臣名将王韶去世了,燕国公王世规仍住在凤山他所仿建的“三槐堂”,沉浸在老年丧子、寂寞悲愁的苦境中。

元丰五年(1082)初夏,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从蕲水来到罗田官渡河畔,拜访当朝枢密副使王韶公之父世规公。

欣闻旷世奇才的苏轼来访,王世规亦倍感荣幸,当即到三槐堂迎接。

晚餐后,两人到堂外散步,苏轼无意中发现老槐树下一口井快要荒废了,感到十分惋惜,连叹息了几声。

王世规全看在眼里,第二天即吩咐人全力清淤疏浚。

当王世规陪同苏轼到城西巫蛮潭俗称“乌马潭”钓鱼归来,再邀苏轼到井边散步,苏轼见井被疏竣,井水极为清澈,便取水烧开沏茶,香气浓郁,回味绵长,十分兴奋,当即欣然命笔,写下五言古风《浚井》诗一首,送给王世规,诗曰:
古井没荒莱,不食谁为恻。

瓶罂下两绠,蛙蚓飞百尺。

腥风被泥滓,空响闻点滴。

上除青青芹,下洗凿凿石。

沾濡愧童仆,杯酒暖寒栗。

白水渐泓渟,青天落寒碧。

云何失旧秽,底处来新洁,井在有无中,无来亦无失。

纯朴忠厚的罗田民众,十分仰慕苏轼的文采,使这首诗不胫而走,广为传诵,人文气象获得了一次莫大的激发和提升。

《罗田县志》多次登录。

难能可贵的是,这口井历千年而不废,
并被称为“东坡井”。

如今,井边立有“罗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碑。

同样,苏轼这次到罗田抚慰世规公,还留有另一千古不朽的名迹。

环绕流经罗田县的官渡河从城西流出水势直激土门坳对岸的乌马潭,潭上有一伸入河中的平坦巨石,就是当日世规公陪同苏轼到此钓鱼而得名的“东坡钓鱼台”。

旧时《罗田县志》曾有较详细的记载。

据传,为纪念苏轼,钓台旁曾建有亭阁。

“东坡钓鱼台”亦为罗田古八景之一。

古今诗人咏东坡钓鱼台留不少的名篇佳句。

如民国时罗田名士罗谷存有诗云:
坡公豪放本多才,游览罗田共几回。

留得钓台千古在,青山不为白云埋。

二0一0年春,罗田县诗词学会重新议定“罗田新十二景”,认为苏轼和王世规是宋代名人,虽然钓台被废,但这一历史名迹仍应保留,诗社曾向县领导建议,恢复钓台。

咏东坡钓台的诗联作品很多,现录几首(幅)如后:
胡荣希:

危岸深潭曲,长河至此回。

天高飞鸟去,饵厚饿鱼来。

忘我忘它了,乐山乐水哉?
东坡何处去,惟剩钓鱼台。

徐国琳:

漫道无由访昔贤,登临观钓也悠然。

云根可是当年石,潭影仍涵去日天。

鹤戾鸣皋时掠水,鱼矜得所莫忘筌。

流连不觉归城晚,堤柳丝丝绾暮烟。

蔡炳文:

九百年留古钓台,依稀风物浪花开。

东坡去后无消息,若个渔翁敢再来!

三千里外苏夫子;九百年来古钓台。

燕国公暨妣殁后合葬于大河岸祝氏祠后月形,有石碑。

王韶有子十三人,长子王厚、继承父志,亦是抗西复将领,殁后谥号荘敏,其家先在罗田,后同他众弟抪迁全国各省各地,惟第十三子即《今古奇观》所载“十三郎五岁朝天子,礼严虎拜,智伏枭徒”的王寀住在罗田。

王寀字辅道,自号南陔先生,生于宋熙宁元年(1068),
登宋崇宁二年(1103)进士第,聪明绝顶,历官校书郎、翰林学士、汝州知州、兵部侍郎,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善辞令,为邪教道士林灵素所构陷,宣和元年(1119),下大理寺狱,“狱成弃市”,至南宋绍兴五年(1135)才得平反昭雪。

平生著作有《南陔集》、《岷山百境诗》,任汝州知州时编刻有《汝帖》(书法集)行世,《宋史》有传。

王寀殁后,遗体被运回罗田,葬眠牛地后杨家塆猛虎跳涧地形。

按罗田县志载:公好学,工词章,登进士第至校书郎,敬宗信佛,而邑有观音寺,环宅田山数百亩,乃韶公住宅,有石碑详载,且肖其像,事类公所为,至今王氏子孙奉祀不绝云。

王寀殁后八百年,由王多才经手,同其令尊王韶同年修墓,并撰写《墓志铭》勒石:
王氏四世祖考宋翰林院学士讳寀公暨妣汪夫人墓志铭
具今古之奇才,斯建今古之奇业,亦寓今古之奇观。

惟我祖考四世祖讳寀公,固燕国公之孙,襄敏公之幼子也。

生资颖悟,秉性神聪。

公五岁时朝天子礼严虎拜,智伏枭徒,神宗赞谓神童矣。

及长好学工词章,策对天人,擢居翰苑。

校书秘阁,表著经文。

非奇才而能之乎!晚益好善,将府第改作宗词并观音寺,环寺田园四百亩,贻为春秋祭祀之需。

不惟荣施一世,而且殂豆千秋。

公之建业不亦奇业乎!公尤善书,苍劲中复饶
姿媚,山门宋碣,手泽犹丰,士大夫咸珍重之,不亦奇观乎!
德配汪夫人,内则可风,母仪是式。

公妣卒葬於兹,形容溯当年翰苑,蜚馨望隆,虎观至今日,石台晦迹,冷落虎溪。

后人凭吊,咸为之泣涕而嘘欷焉。

爰合族重新公墓,多吉旺,承修厥功,命贤植作志,植怀谫肤。

曷克表扬公德,亦就史传所载,累志而铭之曰:
惟公之才,今古鲜偕。

惟公之业,今古不灭。

惟公之观,今古异班。

又铭曰:翰苑风清兮,累世簪缨,观邱钟灵兮,万载椒馨。

裔孙贤植敬撰并刊
第五世
寀公长子俨,岁贡生,官浙江武康县知县,妣氏周恭人,子一,汉举。

公妣合葬傅家庙下祝家嘴畈尾螺蛳地窝中,艮山坤向,本山来龙过峡处,曰龙颺坳。

次子伟,举人,妣氏汪,公迁南京水犀门,妣殁葬观音寺青龙嘴戌山辰向。

三子俊,举人,迁居大冶县。

妣氏姚,殁葬观音寺白虎嘴金星亥山巳向。

第六世
俨公之子汉举,举人,妣氏余,子一,韶凤。

公殁葬观音寺下首闵氏祠后,戌山辰向,妣葬观音寺后蛇形,戌山辰向。

第七世
汉举之子,韶凤,奉政大夫,妣氏胡淑人,子一,之浃。

公妣后葬观音寺下畈祝氏祠后月形,申山寅向。

第八世
韶凤之子之浃,举人,妣氏廖恭人,子二:德裕、德光。

公妣俱葬傅家庙下龙颺坳下螺蛳地,艮山坤向。

第九世
之浃之长子德裕,妣氏徐,子三:思礼、思义、思忠。

公妣俱葬四世祖寀公墓下。

次子德光,失考。

第十世
德裕长子思礼,庠生,妣氏童,子二:道重、德重,公妣俱葬观音寺祠后蛇形,戌山辰向。

次子思义,庠生,妣氏熊,子二:任重、文重,公妣俱葬傅家庙下龙颺坳螺蛳地,坤山艮向。

三子思忠,以人才授分宜知县。

妣氏姚,子二:信重、智重。

公妣葬观音寺祠后蛇形戌山辰向。

第十一世
思礼公子道重,光禄寺署正,妣氏陈,子一员舞。

公妣俱葬观音寺祠后蛇形戌山辰向。

次子德重,思义长子任重、次子文重,思忠长子信重、次子智重等俱外迁。

第十二世
道重之子员舞,奉政大夫,妣氏龚夫人,子一庸富,公妣俱葬净瓶寨狮子摇铃下湾,今许家屋后,戌山辰向,有郭有碑。

第十三世
员舞之子庸富,国子监学正,妣氏李夫人,子一光履。

公妣葬观音寺祠白虎嘴,辰山戌向。

第十四世
庸富之子光履,贡生。

妣氏陈,子四:原方、绍方、仲方、永方。

公妣俱葬净瓶寨下狮子摇铃下首,今许家屋白虎嘴,辰山戌向,有石碑注考王君四官人墓内有小石碑一面。

第十五世
光履长子原方,国学生,妣氏、余氏、闵氏,子一必楫。

公同二妣俱葬月山庙上畈老人仓王家中湾屋后,亥山巳向。

次子绍方,国学生,妣氏晏,俱葬观音寺祠后蛇形,戌山辰向。

三子仲方,湖广辰州府教授,妣氏肖,公妣合葬蓝家山王家嘴屋后虎形,庚山甲向,墓有三门石柱。

四子永方,子必显,配秦氏,显子植,随母族居黄安(今红安)秦王二家是也。

公妣仍合葬故籍獭赶鲤中,庚山甲向。

原方、绍方、仲方以下到今已蕃衍至三十五世,人丁数万,遍及鄂、皖。

三、古文化建筑观音寺的兴废
宋神宗熙宁七年,王韶击败西夏,收复失地,军功卓著。

班师回朝,被神宗升为枢密副使,在京城开封赐崇仁坊住宅及丰硕物品。

是年七月,回故乡大河岸西,仿建崇仁坊。

此时,值城东王道山寺庙修复,王韶应寺僧邀请,为庙亭撰写对联一幅云:
嶙峋远岫千层拥;浩瀚长流九曲来。

此联后翻刻成木质黑底金字,保留到解放时由当时农民协会收藏,现时健在的税务干部卢进良亲眼见过。

据民间传说,王韶任洪州知州时,经常回家看望老母。

一次乘船过鄱阳湖遇大风浪,舟行浪口十分危急,他坐在舟中双手合十,心中默念观音大士咒语,并许下心愿:此次如能平安回家,日后愿将家宅一半捐赠给寺庙供奉观音。

顿时风平浪静,平安归梓。

到元丰三年先是犯一般疾病,第十三子王寀,闻讯即从京城告假归家,专门侍奉父亲。

元丰四年(1081)夏,王韶身患癰疽(俗名背花),洞见五脏,个性异常,烦躁不安。

王寀精心料理,直至父亲逝世。

原为王韶府邸,熙宁七年(1074)所建的崇仁坊。

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还不包括两侧的厢房。

前后三重三孔,檐高丈五,脊高三丈。

大门顶端有七件精制石材作“门当”,石柱门下有“户对”。

前厅戏楼木刻精雕“文王访贤”及“八仙过海”图画,油漆剔透晶莹;绕宅三重四周檐下墨绘图画,为王寀亲笔绘制王韶抗击西夏故事。

虽历千年,
墨色如漆。

王韶殁后,王寀根据令尊遗嘱,将府邸左侧捐赠作寺庙,供奉观音,即“观音寺”;右侧捐给家族作王氏享堂。

门当之上左右两侧之擘窠大字“观音寺”与“王氏享堂”为韶公、寀公父子所书。

其书法朴茂雄强、雄浑豪迈。

后悬挂在观音殿石柱上的木质黑底金字楹联,为前清翰林院编修、罗田周锡恩撰联书写。

联曰:
野寺越千年,天以慈航来渡世;
山门供一览,我无宝带只留名。

名人名作,交相辉映,佛殿生光。

王韶家产420亩田、山分成对半,立下约据,作为寺庙与享堂维修祀产,一直维持到1949年解放,田、山分给当地农民,寺庙、享堂归公作粮仓、办学校。

到“文化大革命”的1975年,县革委会领导在磙石坳住点,将寺庙、享堂一并拆除,连同寺后坟场一起铲为平地种棉花,石基、砖瓦作猪场材料。

这座历经千载沧桑的古文化建筑毁于一旦,造成千古无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无需浓墨重彩渲染,单凭确凿事实,完全可圈可点的是,这座千年古建筑物,曾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还有着一段辉煌历史:
据《罗田县志》(P673)所载:“民国二十五年,正式成立中国佛教协会罗田分会,会址设在观音寺。

……民国二十八年
八月二十日,僧众代表在观音寺召开会议,向县境被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的地方捐献100元银元。

……寺僧周孝仪,曾为民国三十三年罗田慈善委员会委员。


1947年11月16日刘邓大军抵达英山县城,次日转驻罗田石桥铺,在叶氏祠召开了晋冀鲁豫野司令部第六纵队团以上干部会议。

会议由邓小平主持,分析了战争形式,部署了战斗任务。

刘伯承司令员作了重要讲话。

为传达贯彻叶氏祠会议精神,刘邓大军某部首长及时组织罗田临时县委会、县政府领导,于11月28日,在观音寺秘密召开县、区两级干部会议。

当时罗田临时县委、县政府设立在李家楼,县委书记姜一、县长廖鹏,李家楼区区长汪彬(离休前任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林业部副部长)、八路军连长苗德勤等三十余人参加会议。

由部队首长传达叶氏祠会议精神,具体部署了罗田解放的战略战术和搞好解放区打土豪分田地如何发动群众等工作。

综上所述,这座千年古文化建筑物,还为民族抗战救亡和人民解放事业作过临时战略阵地,在千年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王韶后裔哲膑敬撰(此文根据《宋史》及《王氏宗谱》与民间传说所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