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合集下载

董氏奇穴72绝针

董氏奇穴72绝针

董氏72绝针是董氏不传之秘.以下只是简单的描述.以后再发详细的.还有32解针.及董氏掌诊.1.外三关一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

外三关二穴与外踝尖联机之中点。

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

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红鼻子〔特效〕。

青春痘、粉刺〔效佳〕。

瘰?〔特效〕。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效果卓著。

2.外三关二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线之中点。

3.外三关三穴为外三关二穴与膝盖外侧联机之中央点4. 双龙一穴: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胫骨外侧骨陷中。

解剖位置:外侧腓腹皮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

5.双龙二穴一穴下6分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6.双灵一穴: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横纹中央〔四缝穴〕内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侧神经皮下浅枝、心脏神经、肺分支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7.双灵二穴穴位: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横纹正中央偏外侧二分半处。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8木灵穴穴位: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之横纹中央点偏外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枝、肝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两?痛、胆囊炎、胆道蚵虫症。

痿症、半身不遂。

以三棱针刺出黄白色液体、或刺出黑血均效。

9.妇科五穴之一穴:手背大拇第一节外侧,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子宫神经、六俯神经。

主治:子宫癌、于癌瘤、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内风症〕。

董氏奇处方学

董氏奇处方学

目录目录 (1)第一章腦神經內外科、顏面神經疾病 (14)(一)頭痛 (14)(二)偏頭痛 (15)(三)後頭痛 (15)(四)前頭痛 (16)(五)頭頂痛 (16)(六)眉稜骨酸脹痛 (16)(七)眼眶脹痛 (17)(八)頭風痛 (17)(九)頭暈 (17)(十)暈車、暈船 (18)(十一)腦瘤、腦癌 (18)(十二)腦骨腫大 (18)(十三)腦膜炎 (18)(十四)腦神經衰弱 (18)(十五)腦神經不清 (19)(十六)失眠 (19)(十七)睡中咬牙 (19)(十八)心驚悸 (19)(二十)癲癇 (19)(二十一)四肢抖動(舞蹈症) (20)(二十二)帕金森氏症、四肢發抖 (20)(二十三)腦積水 (20)(二十四)腦震盪 (20)(二十五)頭及頸部顫抖 (20)(二十六)耳後頭部瘡瘤 (20)(二十七)腦嗚 (20)(二十八)三叉神經痛 (21)(二十九)顏面神經麻痺、口眼歪斜 (21)(三十)面麻 (22)(三十一)顴骨疼痛 (22)(三十二)頭昏眼花、臉部發燒 (22)(三十三)提神醒腦 (22)(三十四)解疲勞、精神疲勞 (22)(三十五)增加記憶 (22)(三十六)舌強難言 (22)(三十七)小兒高燒導致角弓反張、熱痙攣 (23)第二章腦中風、中風後遺症 (23)(二)半身不遂(偏枯、偏癱) (23)(三)中風昏迷不醒 (23)(四) 口眼喎斜、口眼歪斜 (24)(五)中風舌強不語、舌強難言: (24)(六)舌僵硬不適 (24)(七)中風手足拘攣 (24)(八)腦溢血管阻塞 (24)(九)腦溢血 (24)(十)四肢抖動(舞蹈症) (24)第三章眼睛疾病 (25)(一)治療眼睛常用穴道 (25)(二)眼睛疲勞 (25)(三)用眼過度導致頭暈噁心 (25)(四)眼睛乾澀 (25)(五)兩眼睜不開 (25)( 六) 眼酸脹 (26)(七)眼眶脹痛 (26)(八)眼角紅赤 (26)(九)眼紅腫痛 (26)(十)眼黃 (26)(十一)眼珠痛 (26)(十二)眼睛癢 (26)(十三)眼皮上長瘡 (26)(十四)近視眼 (27)(十五)假性近視 (27)(十六)老花眼 (27)(十七)弱視 (27)(十八)增強視力 (27)(十九)眼散光 (27)(二十)眼球歪斜 (27)(二十一) 青光眼(綠內障) (28)(二十二)白內障 (28)(二十三)視神經萎縮 (28)(二十四)飛蚊症 (28)(二十五)夜盲 (28)(二十六)麥粒腫、針眼 (28)(二十七)沙眼 (29)(二十八)中心性網膜炎(視一物如二物) (29)(二十九)目赤、角膜炎、結膜炎 (29)(三十)視力障礙、眼花 (30)(三十一)視力模糊(視物不清) (30)(三十二)眼皮炎 (30)(三十三)眼壓高之脹痛 (30)(三十五)目眩(眼花) (30)(三十六)眉稜骨酸脹痛 (30)(三十七)迎風流淚、見光流淚 (30)(三十八)怕光 (31)(三十九)眼跳 (31)(四十)甲狀腺眼突 (31)第四章耳朵疾病 (31)(一)治療耳朵常用穴道 (31)(二)中耳炎、聤耳 (31)(三)腮腺炎、痄腮、耳下腺炎 (32)(四)梅尼爾氏症之耳聾眩暈 (32)(五)耳鳴 (32)(六) 聽力減退、聽力差 (32)(七)耳聾 (33)(八)聾啞 (33)(九)耳痛 (33)(十)耳中神經痛 (33)(十一)耳內脹 (33)第五章鼻腔疾 (33)(一)治療鼻子常用穴道 (33)(二)鼻炎、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 (34)(三)鼻塞 (34)(四)鼻蓄膿症 (34)(五)感冒流鼻涕 (35)( 六) 鼻不聞香臭 (35)(七)鼻乾 (35)(八)酒皶鼻(紅鼻子) (35)(九)鼻衂、流鼻血 (36)第六章咽喉疾病 (36)(一)治療咽喉常用穴道 (36)(二)魚骨刺喉 (37)(三)喉癌、喉瘤 (37)(四)痰塞喉管不出 (37)(五)咽喉痛、喉炎 (37)(六)扁桃腺炎 (38)(七)喉蛾 (38)(八)咽腫水藥米粒不下 (39)(九)發音無聲、失音 (39)(十)喉癢 (39)(十一)喉痧 (39)第七章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39)(一)治療退燒常用穴道 (39)(二)感冒發燒 (40)(四)感冒流鼻涕 (40)(五)咳嗽 (41)(六)感冒引起腸胃不適 (41)第八章口腔、牙齒疾病 (41)(一)牙痛 (41)(二)口舌生瘡、口內生瘤 (42)(三)舌僵硬不適 (42)(四)舌下腺發炎 (42)(五)舌下腫 (42)(六)口舌腫 (42)(七)唇生瘡 (42)(八)唇痛 (42)(九)白口症 (43)(十)口乾 (43)(十一)口臭、口苦 (43)(十二)舌強不語、舌強難言 (43)(十三)舌闍不能言 (43)(十四)高燒不能言 (43)(十五)凡打傷、摔傷被點穴不能言語 (43)(十六)自高處下墜不語 (44)(十七)拔牙麻醉 (44)(十八)齒齦炎 (44)(十九)口腔癌導致口不能張、口內白斑吃刺激物則痛劇 (44)(二十)下顎痛(張口不靈) (44)(二十一)下頜骨痛(口不能張) (44)(二十二)顎關節炎 (44)第九章頸部疾病 (44)(一)治療頸項疾病常用穴道 (44)(二)項強、脖子痠痛 (45)(三)落枕 (46)(四)肩頸痛 (46)(五) 頸椎骨刺 (46)(六)頸項扭傷 (46)(七)項骨正中線痛 (46)(八)瘰癧(頸部淋巴結核) (46)(九)頸項部皮膚病 (47)(十)大頸泡 (47)(十一)腮腺炎、痄腮、耳下腺炎 (47)第十章肩部疾病 (47)(一)治療肩關節常用穴道 (47)(二)肩關節扭傷 (48)(三)肩凝症(含肩痛) (48)(四) 五十肩(肩不能舉) (48)(六)肩痛 (49)(七)肩頸痛 (49)(八)肩胛骨痛 (50)(九)鎖骨附近痛 (50)(十) 膏肓痛 (50)(十一)肩背痛 (50)第十一章上肢疾病 (50)(一)上肢疾病總治 (50)(二)手指麻痺 (50)(三)高血壓導致手腳麻痺 (51)(四)五指不能伸屈 (51)(五)手指疼痛 (51)(六) 鞬鞘炎 (51)(七)指關節痛、指關節炎 (52)(八)手指手背紅腫 (52)(九)手痛不能握物 (52)(十)食指痛 (52)(十一)中指、中趾麻 (52)(十二)手掌痛 (52)(十三)掌背紅腫 (53)(十四)腕關節痛、腕關節炎 (53)(十五)手痠痛 (53)(十六)手抽筋 (53)(十七)兩手拘攣 (53)(十八)肘關節痛 (54)(十九)上臂痛 (54)(二十)手下臂痛 (54)(二十一)手麻 (54)( 二十二) 手臂不能舉 (55)(二十三)肩關節扭傷 (55)(二十四)肩凝症、肩痛 (55)(二十五)五十肩(肩不能舉) (56)(二十六)肩峰痛(紅腫痛) (56)(二十七)肩背痛 (56)(二十八)肩臂痛 (56)(二十九)四肢骨腫 (56)(三十)全身骨腫 (56)(三十一)骨節酸痛 (57)(三十二)網球肘、肱外上髁炎 (57)(三十三)腕隧道症候群、腕管綜合症 (57)第十二章下肢疾病 (57)(一)下肢疾病總治 (57)(二)治療膝蓋常用穴道 (57)(三)治療坐骨神經常用穴道 (57)(四)治療腳踝常用穴道 (58)(五)治療小腿常用穴道 (58)(六)治療大腿常用穴道 (58)(七)膝蓋痛 (58)(八)膝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 (59)(九)退化性關節炎 (60)(十)尿酸關節炎 (60)(十一)關節炎 (60)(十二)膝內側發炎 (60)(十三)膝蓋冷痛: (60)(十四)腿冷痛 (61)(十五)膝膕窩筋緊伸屈困難,疼痛難行 (61)(十六)腳麻 (61)(十七)高血壓導致手腳麻痺 (61)(十八)腳痛 (61)(十九)兩腿痠 (62)(二十)大腿痛 (62)(二十一)小腿脹痛、痠痛 (62)(二十二)腳抽筯 (62)(二十三)霍亂抽筋 (63)(二十四)腿痛不能履地 (63)(二十五)下腿風濕痛 (63)(二十六)腹股溝痛(鼠蹊痛) (63)(二十七)股痛 (63)(二十八)腿部遊走性風濕痛 (63)(二十九)下肢浮腫 (63)(三十)足痠難行 (64)(三十一)腿軟無力兼心悸 (64)(三十二)痿症 (64)(三十三) 腿無力抬起 (64)(三十四)小兒麻痺 (64)(三十五)背連下腿痛 (64)(三十六)坐骨神經痛 (64)(三十七)足附內側發炎 (65)(三十八)腳跟痛 (65)(三十九)足踝扭傷 (66)(四十)腳扭傷 (66)(四十一)腳背面紅腫(草鞋風) (66)(四十二)腳背痛、腳掌痛 (66)(四十三)趾關節痛 (67)(四十四)腳趾痛 (67)(四十五)腳趾痙攣 (67)(四十六)中趾、中指麻 (67)(四十八)大趾生瘤 (67)(四十九)香港腳流黃水 (67)(五十)四肢麻痛 (67)(五十一)四肢骨腫 (67)(五十二)全身骨腫 (68)(五十三)骨節酸痛 (68)第十三章胸肋部疾病 (68)(一)治療脇肋常用穴道 (68)(二)胸痛、胸悶 (68)(三)胸膜炎 (69)(四)肋膜炎、肋間神經痛 (69)(五)兩脇肋痛 (69)(六)胸部挫傷 (69)(七)胸背痛、胸連背痛 (70)(八)雞胸 (70)(九)胸腹側痛、壓痛 (70)(十)胸腹區域任脈線上痛 (70)第十四章腹部疾病 (70)(一)腹膜炎 (70)(二)腹脹 (70)(三)腹痛 (71)(四)絞腸痧、腹中絞痛 (71)(五)肚臍周圍痛 (71)(六)臍痛 (71)(七)少腹痛 (71)(八)下腹脹痛 (71)(九)小腹側痛 (72)(十)胸腹側痛、壓痛 (72)(十一)胸腹區域任脈線上痛 (72)(十二)大腸區域脹痛 (72)(十三)腹膜炎 (72)(十四)下腹部炎症 (72)(十五)鼠蹊痛 (72)第十五章腰背部疾病 (72)(一)腰背疾病總治 (72)(二)治療腰部常用穴道 (72)(三)治療背部常用穴道 (73)(四)治療脊椎常用穴道 (73)(五)背痛 (73)(六)背痛屬膏肓線痛 (74)(七)背連下腿痛 (74)(八)肩背痛 (74)(九)骨刺(脊椎骨長芽骨壓迫神經痛) (74)(十一)脊背畸形、脊椎畸型 (75)(十二)脊椎閃痛、扭傷 (75)(十三)脊椎壓痛 (75)(十四)脊椎骨膜炎 (76)(十五)僵直性脊椎不能彎曲症 (76)(十六)閃腰岔氧、腰扭傷 (76)(十七)腰痠痛 (76)(十八)腰背轉筋強直 (77)(十九)腎虛腰痛 (77)(二十)腰椎骨疾 (77)(二十一)脊椎正中線痛 (77)(二十二)尾骶骨痛、尾椎痛 (77)(二十三)同上 (78)第十六章肺部疾病 (78)(一)肺經雜症總治 (78)(二)治療肺臟疾病常用穴道 (78)(三)治療感冒流鼻水疾病常用穴道 (78)(四)治療支氣管咳嗽疾病常用穴道 (79)(五)治療痰飲疾病常用穴道 (79)(六)治療氣喘疾病常用穴道 (79)(七)肺炎 (80)(八)肺癌 (80)(九)肺氣腫 (80)(十)肺結核 (81)(十一)氣喘、哮喘 (81)(十二)咳嗽、支氣管炎 (81)(十三)支氣管喘息 (82)(十四) 肺水腫 (82)(十五)支氣管擴張 (82)(十六)氣管不順 (82)(十七)肺部脹悶 (82)第十七章心臟血液、循環系統疾病 (82)(一)治療心臟疾病常用穴道 (82)(二)心絞痛 (83)(三)狹心症(心肌梗塞) (83)(四)血管硬化 (83)(五)膽固醇過多 (84)(六)冠心症 (84)(七)胸口兩旁痛悶 (84)(八)心悸 (84)(九)心跳過速 (84)(十)心律不整 (85)(十一)心臟麻痺 (85)(十三)心臟病 (85)(十四)心臟衰弱、心臟無力 (86)(十五)強心 (86)(十六)心下脹 (86)(十七)心臟瓣膜病 (86)(十八)心臟內膜炎 (86)(十九)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 (86)(二十)風濕性心臟病 (86)(二十一)高血壓 (87)(二十二)舒張壓過高 (87)(二十三)心臟擴大、心臟肥大 (87)(二十四)心臟性喘息 (88)(二十五)靜脈瘤 (88)(二十六)白血球過多(血癌) (88)(二十七)白血球過少 (88)(二十八)紅血球過少、再生障礙性貧血 (88)(二十九)止血 (88)第十八章肝膽疾病 (89)(一)治療肝臟疾病常用穴道 (89)(二)治療膽疾病常用穴道 (89)(三)肝炎 (89)(四)肝硬化 (89)(五)肝癌 (90)(六)肝昏迷急救 (90)(七)黃疸病 (90)(八)肝火旺 (90)(九)膽囊炎 (90)(十)膽結石 (91)(十一)膽結石痛止痛 (91)第十九章上消化道疾病(脾胃) (91)(一)治療脾胃疾病常用穴道 (91)(二)治療胃疾病常用穴道 (91)(三)胃病 (91)(四)胃潰瘍 (92)(五)胃酸過多 (92)(六)胃穿孔(胃潰瘍) (92)(七)胃出血 (92)(八)急性胃炎、急性胃痛 (93)(九) 反胃、嘔吐 (93)(十) 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 (93)(十一)腸胃不適劇吐(神經性妊振嘔吐) (94)(十二)中毒(含食物、藥物中毒) (94)(十三)胃脹氣 (94)(十五)消化不良 (94)(十六)食慾不振 (94)(十七)調胃腸機能、促進消化能力 (95)(十八)胃下垂 (95)(十九)胃癌(含胃腺癌) (95)(二十)十二指腸潰瘍 (95)(二十一)脾腫大(痞瑰) (95)(二十二)脾臟發炎 (96)(二十三)胰臟炎 (96)(二十四)打嗝、呃逆 (96)第二十章下消化道疾病(大腸、直腸) (96)(一)治療腸道疾病常用穴道 (96)(二)急性胃腸炎 (96)(三)急性腸炎 (97)(四)慢性腸炎 (97)(五)腸癌 (97)(六)腸出血 (97)(七)小腸脹氣 (97)(八)小腹脹 (97)(九)盲腸炎、闌尾炎 (97)(十)十二指腸潰瘍 (98)(十一)腹痛 (98)(十二)便秘 (98)(十三)痔瘡 (98)(十四)大便脫肛 (98)(十五)直腸炎 (99)(十六)五更泄 (99)(十七)絞腸痧 (99)(十八)疝氣、小腸疝氣 (99)第二十一章泌尿系統疾病(腎、膀胱、尿道) (99)(一)治療腎臟疾病常用穴道 (99)(二)治療泌尿道疾病常用穴道 (99)(三) 急慢性腎臟炎 (100)(四)尿蛋白過高 (100)(五)腎孟炎 (100)(六)水腫(腎炎引起) (100)(七)四肢浮腫 (100)(八)腎結石痛 (101)(九)小便癃閉 (101)(十)膀胱炎 (101)(十一)膀胱結石 (101)(十二)尿道結石 (101)(十三)尿道炎 (101)(十五)小便痛 (102)(十六)小便出血、血淋 (102)(十七)頻尿、尿意頻數 (102)第二十二章生殖系統疾病 (102)(一)補腎氣常用穴道 (102)(二)男子腎虧 (103)(三)遺精 (103)(四)陽萎早洩 (103)(五)前列腺腫大 (103)(六)攝護腺腫大 (103)(七)睪丸癌、睪丸炎 (103)(八)陰囊水腫 (104)(九)陰莖痛 (104)(十)龜頭炎 (104)(十一)隱睪症 (104)(十二)疝氣、小腸疝氣 (104)(十三)花柳病 (104)(十四)梅毒、淋病 (104)(十五)縱慾寒痺 (104)第二十三章婦科疾病 (105)(一)治療婦科疾病常用穴道 (105)(二)赤白帶 (105)(三)陰道炎 (105)(四)陰道癢痛 (106)(五)陰門腫、陰腫 (106)(六)子宮瘤(子宮癌、子宮炎) (106)(七)子宮痛 (106)(八)子宮病 (106)(九)卵巢炎 (106)(十)月經不調 (107)(十一)崩漏 (107)(十二)經閉 (107)(十三)經痛、痛經 (107)(十四)乳房腫痛 (107)(十五)乳腺炎 (108)(十六)乳癌、乳腺瘤 (108)(十七)性冷感 (108)(十八)女子腎虧 (108)(十九)不孕 (108)(二十)輸卵管阻塞 (108)(二十一)流產(含預防流產) (109)(二十二)安胎 (109)(二十三)難產 (109)(二十五)產後風、月內風 (109)(二十六)回乳 (109)(二十七)更年期婦女煩躁易怒 (109)第二十四章小兒疾病 (110)(一)小兒夜哭(膽虛所引起) (110)(二)小兒驚風 (110)(三)小兒流口水 (110)(四)小兒肺炎 (110)(五)小兒氣喘 (110)(六)小兒疳積、食多而瘦 (110)(七)小兒麻痺 (110)(八)小兒高燒 (111)(九)小兒高燒導致角弓反張、熱痙攣 (111)(十)小兒嘔吐發高燒(輪狀病毒感染、腸胃型感冒) (111)(十一)小兒重舌 (111)(十二)小兒痄腮(腮腺炎、耳下腺炎) (111)(十三)小兒痘瘡 (111)第二十五章內分泌疾病 (111)(一) 糖尿病 (111)(二)血糖過低 (112)(三)甲狀腺腫 (112)(四)甲狀腺機進亢進 (112)(五)甲狀腺眼突 (112)第二十六章皮膚疾病 (112)(一)各種皮膚病 (112)(二)過敏性皮膚炎 (113)(三)皮膚過敏、濕疹 (113)(四)蕁麻疹 (113)(五)皮膚騷癢 (113)(六)風疹 (113)(七)皮膚敏感 (114)(八)鵝掌風 (114)(九)手掌乾裂脫皮 (114)(十)富貴手 (114)(十一)手部皮膚病 (114)(十二)頸項部皮膚病 (114)(十三)瘰癧 (115)(十四)疔瘡(手背疔、腳背疔、人口疔) (115)(十五)腳上長疔瘡 (115)(十六)癰疳 (115)(十七)帶狀疱疹(皮蛇纏腰) (115)(十八)丹毒 (115)(十九)久年惡瘡 (115)(二十)惡瘤開刀、久不收口(傷口不收) (115)(二十一)切瘡瘍、刀傷、燙傷或手術後傷口潰瘍出水,久不收口 (116)(二十二)狐臭 (116)(二十三)多汗症 (116)(二十四)汗異症(盜汗、自汗) (116)(二十五)臉部腫癢症 (116)(二十六)酒皶鼻(紅鼻子) (116)(二十七)青春痘 (116)(二十八)牛皮癬 (117)(二十九)美容針灸 (117)(三十)黑斑 (117)(三十一)脂溢性掉髮 (117)(三十二)銀屑病 (117)(三十三)靜脈瘤 (117)(三十四)脂肪瘤 (117)(三十五)耳後之頭部瘡瘤 (117)第二十七章痧症 (118)(一)各種痧症 (118)(二)羊毛痧 (118)(三)猴痧 (118)(四)絞腸痧 (118)第二十八章其他雜病 (118)(一)乾霍亂 (118)(二)霍亂 (119)(三)霍亂轉筋、霍亂抽筋 (119)(四)調元氣、提神 (119)(五)解酒醉 (119)(六)解暈針、或針灸後感到不適 (119)(七)解經血錯亂 (119)(八)解食物中毒、解藥物中毒 (119)(九)解毒蟲中毒、解性病中毒 (120)(十)解尿酸 (120)(十一)解暈車、解暈船 (120)(十二)解邪祟、妖邪鬼迷 (120)(十三)解救穴、急救用穴 (120)(十四)解汗流不止 (120)(十五)中暑急救 (120)(十六)嘔吐不止急救、止吐 (121)(十七)解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 (121)(十八)解疼痛、止痛 (121)(十九)昏迷急救 (121)(二十)解流血不止、止血 (122)(二十一)解疲勞、精神疲勞 (122)(二十二)解睡中咬牙 (122)(二十三)解紅腫、腫大 (122)(二十四)降火氣 (122)(二十五)降肝火 (122)(二十六)減肥 (122)(二十七)增高 (123)(二十八)麻醉止痛 (123)(二十九)補腎氣常用穴道 (123)第一章腦神經內外科、顏面神經疾病(一)頭痛1血虛頭痛:針心靈一穴、心靈二穴、心靈三穴,配通關穴、通天穴效果甚佳。

董氏奇穴72绝针

董氏奇穴72绝针

董氏72绝针是董氏不传之秘.以下只是简单的描述.以后再发详细的.还有32解针.及董氏掌诊.1.外三关一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

外三关二穴与外踝尖联机之中点。

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

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红鼻子〔特效〕。

青春痘、粉刺〔效佳〕。

瘰?〔特效〕。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效果卓著。

2.外三关二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线之中点。

3.外三关三穴为外三关二穴与膝盖外侧联机之中央点4. 双龙一穴: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胫骨外侧骨陷中。

解剖位置:外侧腓腹皮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

5.双龙二穴一穴下6分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6.双灵一穴: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横纹中央〔四缝穴〕内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侧神经皮下浅枝、心脏神经、肺分支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7.双灵二穴穴位: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横纹正中央偏外侧二分半处。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8木灵穴穴位: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之横纹中央点偏外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枝、肝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两?痛、胆囊炎、胆道蚵虫症。

痿症、半身不遂。

以三棱针刺出黄白色液体、或刺出黑血均效。

9.妇科五穴之一穴:手背大拇第一节外侧,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子宫神经、六俯神经。

主治:子宫癌、于癌瘤、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内风症〕。

董氏针灸一病一穴奇穴60个配方大全

董氏针灸一病一穴奇穴60个配方大全

董氏针灸一病一穴奇穴60个配方大全一病一穴,穴准病退1、救命穴——人中2、万能穴——合谷3、长寿穴——足三里4、消气穴——太冲、强胃穴——足三里6、腰痛穴——飞扬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9、补肾穴——太溪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11、补血穴——血海12、止咳穴——极泉、尺泽13、皮肤病穴——曲池14、消炎穴——商丘15、耳鸣穴——少海16、颈椎病穴——天窗17、膝痛穴——内关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19、打嗝不止、呕吐穴——涌泉、内关20、鼻炎穴——丰隆、手三里21、护膝穴——曲泉22、手脚麻木穴——复溜、环跳23、糖尿穴——地机24、牙痛穴——合谷、肩井25、胆结石穴——中渎26、失眠、遗尿遗精穴——然谷、太冲27、恐惧病穴——太溪28、治痘穴——太冲、曲池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孔最30、雀斑穴——丝竹空31、眼袋穴——承泣32、鱼尾纹穴——瞳子髎33、噩梦穴——厉兑34、肚子痛穴——下巨虚35、胃肠炎穴——天枢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37、嗓子失声穴——大钟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39、减肥穴——带脉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脉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42、糖尿病穴——腕谷43、扭伤穴——大包44、厌食、脱发穴——太溪45、便秘穴——带脉46、过敏性鼻炎穴——迎香47、脑血管穴——瘛脉48、网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泽49、手麻穴——支正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51、腰椎盘突出穴——筋缩52、美容穴——天容53、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56、咳喘穴——中府57、夜间咳嗽穴——鱼际58、补气穴——经渠、气海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60、明目穴——中渚61、乳腺炎穴——天池62、白发穴——浮白63、胆囊炎穴——日月、肝俞64、晕车穴——关冲65、疲劳穴——液门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67、高血脂穴——环跳68、腰酸穴——风市69、化痰穴——丰隆70、慢性肝炎穴——三阴交71、抽筋、扭筋穴——阳陵泉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73、荨麻疹穴——太冲、风池74、鼻出血穴——内庭75、痛经穴——蠡沟、带脉76、口腔溃疡穴——间行77、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78、腰背痛穴——委中79、肌肉萎缩穴——大都80、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81、痛风穴——复溜、筑宾82、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83、性功能穴——会阴、地神84、老花眼穴——光明85、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86、冠心病穴——云门87、肾结石穴——筑宾88、落枕、偏头痛穴——外关89、电脑病穴——天窗90、甲亢穴——天柱91、中风穴——百会92、精神病穴——涌泉93、水肿穴——承浆94、口眼歪穴——颊车95、痴呆穴——老人穴96、静脉曲张穴——太渊97、黄褐斑穴——天容98、耳炎穴——前谷99、中暑穴——十宣、人中100、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101、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102、发热穴——膻中、大椎、肺俞103、瘫痪穴——环跳、阳陵泉、委中排寒方:手三火、四花、火主、火硬升阳方:手三火、脚三火、上三黄、下三皇、通胃、通背、通肾、三顶、灵骨、大白调气血,补阳气,手脚冰冷症神奇组合方:手解、手千金、手五金止血:六完、水曲、制污、止诞退烧:灵骨、大白、重魁、重子、重仙、木穴、四花,大椎刺血头部病手六白主治一切脑病,三顶、头晕眼花特效穴处方:手六、三顶、火连、火菊、火散、三重中风急救:木斗、木留、火菊、火连、火散、手六、肩六、三顶白发:手六、三顶、下三皇左右轮流扎20次,效果不错掉脱发:肩六、手六、腕顺、三其、三神、镇静、三重、四花、肾关、火主、火硬 15次长出头发头晕、头痛、头胀、头昏目眩、梅尔尼氏症:手六白、三顶、火菊、火连、火散、木斗、木留失眠症:通山、通关、通天、心灵、五花(可以艾灸)下三皇、镇静、肝郁加肝灵或上三皇帕金森综合症:肩六、三顶、足三火,三重、三会、镇静、火主、火硬、木斗、木留抑郁症:心灵、肝灵、上三黄、火串、火陵、火山、木斗、木留对侧取穴面瘫、甲状腺肿大:侧三里、侧下三里、三泉、四花、三重癫痫病:肾关、土昌、心灵、肝灵、火陵、火串、火山、上三黄、木斗、木留颈椎病颈椎压迫引起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双手发麻胀痛处方1:腕顺、火串、火陵、火山、二角明、正筋、正宗、正士对侧取穴处方2:火串、火陵、火山、腕顺、上三皇调颈椎,胸椎,腰椎颈椎被扳错位倒地:手解、膻中如抢救不及时,5分钟后会变成植物人颈项筋扭伤:对侧七虎穴、同侧火串、火陵、火山配合导引行气针法,立效。

董氏奇穴特效配穴

董氏奇穴特效配穴

董氏奇穴特效配穴作者:董景昌胡文智1 正会穴治流鼻血尤具(卓效)。

流鼻血2 州圆、州崙、州昆等三穴配合正会、前会、后会等穴为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之(特效穴)。

半身不遂3 上瘤穴治疗脑瘤(特效)脑瘤4 上瘤穴治疗脑癌(奇效)脑癌5 灵骨穴治疗肺癌、肺气肿、肺积水时配大白穴(奇效)。

肺癌、肺气肿、肺积水6 灵骨穴治疗半身不遂时配大白穴、上三黄穴、通肾穴、通关穴、通背穴、通山穴、通天穴、正会穴(奇效)。

半身不遂7 耳圆穴治疗解酒醉(特效)解酒醉8 灵骨穴治疗经痛配门金穴、四花上穴特效。

经痛9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通肾、通胃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有(奇效)。

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10 正筋、正宗、正士三穴同时取用为治疗坐骨神经痛、骨刺之(特效穴)。

坐骨神经痛、骨刺11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地宗穴治心律不整(神效)。

心律不整12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心灵一穴二穴治狭心症(特效)。

狭心症13分金穴治疗过敏性鼻炎、鼻蓄震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咳嗽14 正筋穴、正宗穴为治嵴椎痛、耳鸣之(速效)。

嵴椎痛、耳鸣15 正会、前会、后会、镇静四穴为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之(特效穴)。

也是治疗四肢颤抖(舞蹈症)之(特效穴)。

神经衰弱、失眠、四肢颤抖(舞蹈症)17 大白治急性肺炎(特效)急性肺炎18 大白穴以三稜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肺炎(特效)。

小儿气喘、发高烧、肺炎 9019 侧间穴(肠炎特效)肠炎23 合金穴治疗过敏性鼻炎、鼻蓄震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咳嗽24 三圣穴治疗高血压(特效)、低血压过高症(特效)高血压、低血压过高症26侧间穴以三稜针扎出血(有特效)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28 大白穴配灵骨穴治疗范围甚广,凡属气滞血淤之症均有(奇效)。

气滞血淤之症31 治疗梅毒、淋病时需配分技上、下穴(奇效)。

梅毒、淋病33 重子穴治小儿疾患以三稜针刺出血(特效)。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上一)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上一)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上一)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1、血虚头痛: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配通关穴、通天穴效果甚佳。

2、气血两虚、身体赢弱之头痛:针神耳上穴、外耳穴,特效。

3、神经衰弱之头痛:针正会穴、前会穴、镇静穴,效果佳。

4、脑部疾病所引起之头痛:(1)针火菊穴、火散穴,有效。

(2)针土顶穴、水顶穴,有卓效。

(3)针正筋穴,正宗穴,有奇效。

(4)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效果卓著。

5、高血压之头痛:针三圣穴特效。

6、发高烧头痛:在五岭穴点刺出血,再针重魁穴,有卓效。

7、肾亏头痛:针通肾穴配水通穴、水金穴,有卓效。

8、头顶痛:针正筋穴、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有奇效。

9、舒张压过高头痛:在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0、心脏病头痛:先点刺镇静穴、再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特效11、久年头痛、习惯性头痛、脑神经衰弱头痛:在三重穴、四花穴、火羚穴、火通穴、金羚穴、金通穴、木通穴、木羚穴、上溪穴、下溪穴、内溪穴、水溪穴、外溪穴、水溪穴、解溪穴点刺出血,特效。

12、久年头痛、高血压头痛:在上俞、下俞穴、双奇穴、委中穴、三灵穴、三权穴、三弼穴、正阳一、正阳二、正阳三穴、火山穴、木棱穴、木陵穴、水生穴、火灵穴、火陵穴点刺出血,有奇效。

13、重感冒头痛:在金口穴、金北穴、金曲穴、金斗穴、火球穴、金吉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4、脏腑引起之头痛:可针火主穴、火硬穴配灵骨穴、大白穴。

或针水曲穴、门金穴、火主穴。

15、外感引起之头痛:在总枢穴、耳上穴、耳中穴、耳下穴放血、针神耳穴配灵骨穴。

16、临时性头痛:针四腑一穴、四腑二穴,配合上星穴放血或五岭穴放血。

17、感冒头痛:先于十八星穴放血,再针灵骨穴、大白穴。

18、头痛: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19、头痛:(1)针灵骨穴,立可缓和疼痛。

(2)背部五岭穴点刺,可立止头痛。

20、感冒头痛:三商穴点刺放血、十八星穴点刺放血21、头痛常用通用穴:灵骨穴配大白穴、神庭穴透上星穴、灵骨穴配火主穴、外耳穴、神耳上穴、神耳中穴、神耳下穴22、感冒头痛性头痛:风池穴+灵骨穴,特效23、过度疲劳性头痛:上营穴,特效24、紧张性、压力性头痛:丘墟穴+关元穴+太冲穴,特效25、气虚头痛:针灵骨穴、大白穴,有奇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二)偏头痛1、针七华穴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有效,直刺效果相同。

董氏奇穴针灸学基础全套

董氏奇穴针灸学基础全套

董氏奇穴针灸学基础全套★一、头部疾病★(一)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书)2、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二)偏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三)前头痛:1、针火菊立止头痛。

(己验证)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

(己验证)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六)眉棱骨痛: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寸处)(视频)(七)感冒头痛: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配灵骨大白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

(书)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取穴:(77-1)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4.5寸,也就是距正筋穴上1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寸。

★二、眼部疾病★(一)视力模糊:1、高血压引起的眼花,先点刺五岭,再针下三皇。

2、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

配复溜效更佳。

(二)麦粒肿: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次即愈。

2、脾俞、胃俞点刺出血亦佳。

(三)目赤:1、耳尖放血,效果甚佳。

【董氏奇穴-针灸配方】全集珍藏版!(一)

【董氏奇穴-针灸配方】全集珍藏版!(一)

【董氏奇穴-针灸配方】全集珍藏版!(一)第一章头面颈项一.头部(一)头痛:1.木火加肺心;妇科;富顶;后枝;火主(心脏病引起);天皇;火散;针灵骨立可缓解2.背部五岭点刺(二)偏头痛:指三重;妇科;六完;三重(特效);四花外点刺;[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 4~5次,头痛即不复发];九里;耳背刺加足解穴(三)前额痛:二角明加中白;火菊加火连;水相加中白;五虎四(四)后项痛:指三重加人皇(五)头顶痛:妇科(六)巅顶痛:门金(七)巅头痛:火主(八)眉棱骨痛:二角明;花骨一;肾关(九)鼻骨痛:二角明;花骨一(十)后头痛:指三重;火菊加火连;水相加正筋加正宗;冲霄点刺出血(十一)太阳穴部位:门金二.眼疾病(一)眼角痛:大、小间;海豹;火散;花骨一(二)眼角发红:上白;花骨一;驷马(三)眼花:火腑海;火散(四)眼晕:火菊(五)眼散光:肾关;中白(六)眼球歪斜:肾关加三皇(七)眼暴癢:上白加上三黄;花骨一(八)眼癢:上白;火硬刺(九)眼发干:木穴;明黄;复溜(光明)(十)流泪:木穴(十一)火眼病:腕顺一、二(十二)青光眼:肾关加复溜加行间(十三)白内障:水相加肾关加人皇;四花中;光明(十四)针眼: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十五)角膜炎:耳尖、肝俞、五岭点刺出血;加针上白穴,效果更佳;驷马穴(十六)眼跳: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风市,复溜三.鼻疾病(一)鼻炎:指驷马;火腑海穴;分金;四花上加驷马;马金水(过敏性鼻炎:印堂)(二)鼻衄:腕顺二穴;肩中;博球(三)鼻塞:火硬(四)感冒鼻塞:肩中特效,门金;侧三里一针通四.耳疾病(一)耳鸣:;指驷马;灵骨(肺经虚者);火硬;六完;花骨一(二)耳聋:灵骨;花骨一;驷马;三泉;先三重放血,再驷马穴;总枢穴放血(三)耳中神经痛:木留(特效)(四)耳炎:指驷马(五)中耳炎:外三关;外踝四周散刺出血(六)美尼而:六完;上三黄加百会(留针二小时,特效)(七)耳痛:三重,四花外同时点刺出血五.口舌齿疾病(一)下颌痛、张口不灵:火硬(二)口内生瘤:四花上,四花中点刺(三)牙痛:浮、外间;四花外刺;侧三里加侧下三里加灵骨(四)唇喎:火主加灵骨;一、二、三重(五)唇生疮:犊鼻点刺(六)牙龈出血:上三黄(七)舌根较大而言语不清者:失音(八)舌强言语困难:三重加木留;肩中,商丘(九)唇痛、白口症:上、下唇六.咽喉疾病(一)喉咙生疮、咽炎:足千金、五金;外三关(二)慢性咽喉炎觉喉中痒而欲咳者:灵骨加大白加手心喘咳点(三)咽喉肿痛:火主加曲池;通肾胃背;三重、足千金点刺出血(四)鱼刺鲠喉:手五金、千金;三重(特效);足千金、五金(特效)(五)口干:指肾(或三重放血,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六)发音无力:背面穴(七)咽感异常:劳宫穴下一寸(八)咽喉炎:曲陵点刺。

【董氏奇穴-针灸配方】耳聋、网球肘、牙痛、痛风、踝关节炎

【董氏奇穴-针灸配方】耳聋、网球肘、牙痛、痛风、踝关节炎

【董氏奇穴-针灸配方】耳聋、网球肘、牙痛、痛风、踝关节炎耳聋耳鸣1.风邪外袭:症见卒然耳鸣、耳聋,头痛恶风或有发热,骨节酸痛,或耳内作痒。

治宜祛风解表。

2.肝胆火盛:症见卒然耳鸣、耳聋,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或夜寐不安,大便秘结。

治宜清肝泄热。

3.痰火郁结:症见两耳蝉鸣,有时闭塞如聋,胸闷,痰多。

治宜化痰清火,和胃降浊。

4.瘀阻宗脉:症见耳鸣、耳聋如塞,面色黧黑,耳流陈血。

治宜通窍活血。

5.中气不足:症见耳鸣,或如蝉噪,或如钟鼓,或如水激,久则耳聋,面色黄白,倦怠乏力,神疲纳少,大便易溏。

治宜益气健脾,升提中气。

6.阴血亏损:症见耳鸣嘈嘈,甚则耳聋,面色无华,唇甲苍白。

治宜补益气血。

7.肝肾亏损:症见耳鸣、耳聋,兼有头晕目眩,腰酸遗精;或兼有肢软腰冷,阳痿早泄。

治宜补益肝肾。

1.耳聋耳鸣针灸方【腕顺,驷马,火菊火连火散】临床上单侧取穴,一天扎一次。

患侧乳突区放血,病情严重3天放一次,并根据病情缓解情况,延长放血时间。

网球肘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髁处局限性疼痛,并向前臂放射,尤其是在内旋时。

患者常主诉持物无力,偶尔可因剧痛而使持物失落。

静息后再活动或遇寒冷时疼痛加重。

临床检查时可发现肱骨外上髁处有压痛点;Mills征阳性,即屈腕并在前臂旋前位伸肘时可诱发疼痛。

此外,抗阻力后旋前臂亦可引起疼痛。

2.网球肘针灸方【肾关、四肢、侧三里侧下三里】临床上全部健侧取穴。

牙痛中医认为:风热侵袭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气穴不通,瘀阻脉络而为病。

并且,手、足阳明经脉分别为下齿、上齿,大肠、胃腑积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而发牙痛。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引起牙痛。

亦有多食甘酸之物,口齿不洁,垢秽蚀齿而作痛者。

因此,牙痛主因是气穴的通畅与否,次之与手足阳明经和肾经有关。

3.牙痛针灸方【三肩,灵骨大白重魁、侧三侧下、三齒穴】临床上全部对侧取穴痛风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

董氏奇穴——常见妇科病处方

董氏奇穴——常见妇科病处方

董氏奇穴——常见妇科病处方1、单纯乳腺增生【临床】:临床上有乳腺增生的人几年后一定有子宫肌瘤,有子宫肌瘤的不一定有乳腺增生。

子宫肌瘤与内分泌有关系,乳腺增生也和内分泌有关系,但是很多乳腺增生是从气、肝上得的。

这里指的是单纯的乳腺增生,不是腺体瘤。

【处方】:驷马穴、三重穴。

斑和扁平疣等属于肝的问题,为阴木,像乳腺增生鼓出来实质存在的属于阳木,阳木就得从胆上去调。

驷马穴几乎在胃经与胆经之间,治疗皮肤病的时候,针垂直于皮肤面斜刺进去,寓意是向胃经上透;治疗乳腺增生的时候,针垂直于皮肤面立起来进去,接近于胃经是时候向胆经上透。

方法2:后背刮痧,从大椎到肩胛骨下缘的区域,从上往下刮(依次从里往外),刮处痧后选择最青最淤处点刺放血。

方法3:肩胛骨区域反应点:挑针挑刺方法,选择黑点、褐色点,尤其适合疼痛期摸起来硬的患者见效特快。

2、月经不调【临床】:月经不调在临床上分气与血,气虚、气郁、血虚、血瘀都会造成月经量减少,月经期推后,只有加上血热,月经量才会增大(提前或推后)。

【处方】:第1天第一套方法,第2天第二套方法,交替使用。

(1)第一套方案:传统十四经组合曲池、合谷、女老十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向涌泉深刺)女老十针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天枢、双子宫穴(2)第二套方法:奇穴组合妇科、还巢、平衡针的痛经穴(膻中穴)、下三皇、曲池、血海、太冲【加减】:(1)痛经——艾灸关元穴,15~20分钟,平衡针的痛经穴(膻中穴向下平刺)(2)子宫内膜异位——加木妇穴(3)闭经或子宫内膜增厚——承浆穴(针尖垂直向下扎)(4)吃减肥药造成闭经——吃减肥药导致的是刺激了脑垂体造成没有月经不孕,加风池、腕骨、天柱(双侧)【注明】:不是今天扎完一个疗程就立马来,它有自己的月经周期,只是忘了而已。

3、月经淋漓【处方】:(1)月经淋漓不下——妇科穴、还巢穴、膻中(2)月经淋漓不止,没完没了半月来一次——艾灸百会、血海、隐白穴4、阴道炎【临床】:西医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糖尿病阴道炎【处方】:妇科穴、还巢穴、肩中、云白、李白穴【加减】:(1)白带有异味或赤白带,加制污穴。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内部资料)建议收藏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内部资料)建议收藏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内部资料)建议收藏第一章头面颈项一.头部(一)头痛:1.木火加肺心;妇科;富顶;后枝;火主(心脏病引起);天皇;火散;针灵骨立可缓解2.背部五岭点刺(二)偏头痛:指三重;妇科;六完;三重(特效);四花外点刺;[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 4~5次,头痛即不复发];九里;耳背刺加足解穴(三)前额痛:二角明加中白;火菊加火连;水相加中白;五虎四(四)后项痛:指三重加人皇(五)头顶痛:妇科(六)巅顶痛:门金(七)巅头痛:火主(八)眉棱骨痛:二角明;花骨一;肾关(九)鼻骨痛:二角明;花骨一(十)后头痛:指三重;火菊加火连;水相加正筋加正宗;冲霄点刺出血(十一)太阳穴部位:门金二.眼疾病(一)眼角痛:大、小间;海豹;火散;花骨一(二)眼角发红:上白;花骨一;驷马(三)眼花:火腑海;火散(四)眼晕:火菊(五)眼散光:肾关;中白(六)眼球歪斜:肾关加三皇(七)眼暴癢:上白加上三黄;花骨一(八)眼癢:上白;火硬刺(九)眼发干:木穴;明黄;复溜(光明)(十)流泪:木穴(十一)火眼病:腕顺一、二(十二)青光眼:肾关加复溜加行间(十三)白内障:水相加肾关加人皇;四花中;光明(十四)针眼: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十五)角膜炎:耳尖、肝俞、五岭点刺出血;加针上白穴,效果更佳;驷马穴(十六)眼跳: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风市,复溜三.鼻疾病(一)鼻炎:指驷马;火腑海穴;分金;四花上加驷马;马金水(过敏性鼻炎:印堂)(二)鼻衄:腕顺二穴;肩中;博球(三)鼻塞:火硬(四)感冒鼻塞:肩中特效,门金;侧三里一针通四.耳疾病(一)耳鸣:;指驷马;灵骨(肺经虚者);火硬;六完;花骨一(二)耳聋:灵骨;花骨一;驷马;三泉;先三重放血,再驷马穴;总枢穴放血(三)耳中神经痛:木留(特效)(四)耳炎:指驷马(五)中耳炎:外三关;外踝四周散刺出血(六)美尼而:六完;上三黄加百会(留针二小时,特效)(七)耳痛:三重,四花外同时点刺出血五.口舌齿疾病(一)下颌痛、张口不灵:火硬(二)口内生瘤:四花上,四花中点刺(三)牙痛:浮、外间;四花外刺;侧三里加侧下三里加灵骨(四)唇喎:火主加灵骨;一、二、三重(五)唇生疮:犊鼻点刺(六)牙龈出血:上三黄(七)舌根较大而言语不清者:失音(八)舌强言语困难:三重加木留;肩中,商丘(九)唇痛、白口症:上、下唇六.咽喉疾病(一)喉咙生疮、咽炎:足千金、五金;外三关(二)慢性咽喉炎觉喉中痒而欲咳者:灵骨加大白加手心喘咳点(三)咽喉肿痛:火主加曲池;通肾胃背;三重、足千金点刺出血(四)鱼刺鲠喉:手五金、千金;三重(特效);足千金、五金(特效)(五)口干:指肾(或三重放血,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六)发音无力:背面穴(七)咽感异常:劳宫穴下一寸(八)咽喉炎:曲陵点刺(九)喉咽:分金加镇金(十)喉瘤:通肾胃背(十一)瘰疬:三重、六完(均取患侧)(十二)发音无力:背面穴(十三)食道癌:三重七.颜面疾病(一)三叉神经痛:木留加足三重(特效)(二)脸面神经麻痹:指三重;灵骨;富顶加后枝;四花外刺;侧三里加侧下三里加风市;三重点刺出血;(三)面神经紧张:驷马;上中下泉八.颈项疾病(一)甲状腺肿大:一、二、三重加通天、关、山(往外、内长者);三反(往内);驷马(眼突出)(二)颈部胸索乳突肌痛:心门(三)扁桃腺炎、甲状腺肿:足千金、五金;外三关(四)脖颈痛:肺心穴;上白;富顶加後枝;火菊;三皇;四肢穴;九里第二章四肢躯干九.上肢疾病(一)手腕手臂痛:水愈刺;三重;九里中(二)手臂及手指痛:天地人士;花骨二(三)手抽筋:火陵;火山(四)手下臂痛:火串(五)手足麻木:大间;五虎一、二;火菊;肾关;九里(六)手指拘挛不伸:重子加重仙加泻尺泽;姐妹一、二、三(七)手腕挠侧扭伤:上白(患侧);驷马(八)手大指痛:中白加下白;海豹;胆穴(九)手痛:人宗;火主(十)中指无名指不能弯曲:木留(十一)手腕无力:水曲(特效)(十二)手指无力:花骨一(十三)上臂痛:四花副刺;外三关;上曲(十四)手三里附近麻痛:四肢加天皇(十五)肘以下至腕之手臂臂外侧痛:上三黄(特效)(十六)肘关节炎:曲陵刺(十七)手腕痛:临泣、地五会、侠溪(倒马)(十八)两手拘挛:泻尺泽,针肾关(十九)肘关节痛:灵骨特效;风市;四花中(二十)手指麻:对侧门金、束骨、再针大间;肾关、复溜特效(二十一)中指(趾)麻:通关、通山(二十二)指关节痛:五虎一;人士(二十三)腕关节痛:侧山里、侧下三里(二十四)腱鞘炎:五虎一特效(二十五)手麻:手三里(二十六)肩背痛(膀胱经第二行外侧痛):足千金、五金;马金水加快水(二十七)肩痛:肾关(但下针不贴胫骨,离胫骨五分);七虎(二十八)肩冷:四花外强刺激(二十九)肩胛骨下端痛:腕顺一、二(三十)肩胛骨痛:心膝(三十一)肩关节痛:灵骨加大白加上白;三重(三十二)肩臂痛:天地人士;外三关(三十三)肩胛骨痛:重子加重仙(未有不效者);心膝(三十四)肩后侧痛:六完加驷马(三十五)肩背痛:重子、重仙;通肾、通胃、通背特效(三十六)肩峰痛(发肿):三通;九里;侧下三里(三十七)锁骨及肩髃部瘤肿:木留(特效);外三关(三十八)肩臂不举属心者:火膝(三十九)肩痛:肩中(四十)缺盆上下痛:木留(四十一)锁骨炎:七虎十.下肢疾病(一)四肢痛:四肢穴(二)腿肌痉挛:搏球(三)脚痛、麻:手五金、千金;人宗;大主;火菊;九里(四)腿碰伤或委中外侧筋紧难伸:灵骨加尺泽(五)腿酸:火腑海穴;水愈;背面穴点刺出血;水金、水通;七里、九里(六)脚掌不能弯曲:腕顺一、二(七)脚无力:上白;肾关(八)膝盖痛:大小中间;心膝;火膝;胆穴;五虎四五加(肩中特效);重仙;土水;火硬刺;三金点刺出血(九)膝无力:心膝(十)膝内侧痛:心门(十一)曲泉穴痛:心膝(十二)小腿肚胀痛及曲泉穴一带筋紧:木火(十三)小腿胀痛:肺心穴;手五金、手千金;云白加肩中;李白;上曲;次白;精枝点刺出血最佳(十四)下肢无力:肩中加上曲、云白或加下曲、李白(十五)一切下肢痛:灵骨加大白加中白(十六)足三里至足外踝痛或麻:中白加下白(十七)下踝关节扭伤(胆经部分):上白(双侧);驷马(特效)(十八)外踝痛:胆穴;五虎四、五加小节;上白加二间;中白(肾性);云白加上白(十九)内、外踝痛:五虎四、五;中、下白(二十)足跟痛:肺心穴;五虎四、五;火全;灵骨(二十一)足跟腱痛:胆穴(二十二)足趾麻痛:五虎二、三(二十三)足背麻痛:五虎三、四(二十四)足冷:四花外(轻刺激)(二十五)大腿痛:叉三特效;金林点刺出血特效(二十六)脚抽筋:正筋;次白(二十七)腿软无力(兼心跳):肩中;通天特效(二十八)腿麻:驷马、肩中(二十九)趾麻:下三皇(三十)腿冷痛:双凤点刺出血;再针通天、通肾(三十一)膝盖冷痛:针单侧通天;肩中十一.胸腹病(一)胸痛:妇科(二)胸下心侧痛:上白(三)胸部打伤:灵骨加大白;驷马(四)胸部发闷:小中间;火陵;火山(禁用双手);手五金、千金;曲陵刺(五)胸骨痛及肿胀:七虎(六)打伤中气呼吸困难:灵骨加大白(七)开疏胸次:四花外刺(八)胸腹侧痛(压痛):驷马(九)胸腹膜炎:四花中点刺出血,再针驷马(十)胸腹部任脉线上痛:水相(十一)胸连背痛:驷马,然后承山;肾关;上白(十二)小腹侧痛:驷马、通天、通胃(十三)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指驷马;四花中、副、外刺;七虎穴;驷马(十四)腹痛:指五金;千金;手五金;花骨四(十五)腹胀:灵骨加大白加土水;背面穴;水晶;四花下;腑快(十六)腹膜炎:肠门(特效)(十七)腹部肿瘤:外三关(特效)(十八)上腹部胀大易罹中风:三重(可使上腹变小,并预防中风)(十九)小腹胀:腕顺一、二(二十)肋胁痛:火串(二十一)胁下痛:三重(二十二)胸胁痛:下都十二.腰背痛(一)坐骨神经痛:上白;火腑海穴;手五金;手千金;花骨三、四;灵骨、大白特效;鼻翼特效(二)肺机能引起之坐骨神经痛:上白、灵骨;火陵;上、下曲;温溜、下廉;肩贞、臑俞(三)肾脏性之坐骨神经痛:中白;腕顺一、二;肾关(四)少阳经坐骨神经痛:上白;中白;火陵(五)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之坐骨神经痛:四花副、下加腹肠穴;上三黄(特效)(六)心经之坐骨神经痛:天府、侠白;通里、大陵、内关、间使(七)背痛:指肾;重子、重仙;腕顺一、二(由肾亏引起);天地人士;九里(八)阔背肌痛:(膏肓痛):指肾;重子加重仙;腕顺一、二;搏球(50%有效);肾关(肾亏所致)(九)腰痛:灵骨;後椎加首英(若他法全无效时,此法可意想不到之功);水愈;水曲;花骨三、四(十)背椎痛:肺心穴;水相;花骨三、四;正筋、正宗;火全;四花外加肾关;马快水(十一)背脊畸形:上三黄下针即见效(十二)正中线痛:委中点刺出血,再针昆仑(十三)背连下腿痛:马快水(特效)(十四)腰酸:火腑海穴;支通、落通;火散;搏球;肾关(十五)脊椎骨弯曲痛、手脚痛:消泺(十六)脊椎骨脱臼:後椎加首英(十七)腰脊痛:腕顺一、二;三皇(十八)第一、二胸椎两侧筋紧:天皇(十九)腰椎强不能弯曲:;灵骨加叉一(二十)髂骨後上脊两侧痛:肺心穴;腕顺一、二(二十一)背痛:火散(二十二)闪腰岔气:二角明;马金水(二十三)膀胱经外髂骨痛:中白(二十四)脊柱痛:心膝;中白(二十五)腰眼痛:二角明(二十六)尾骶尖端痛:心门;後会第三章脏腑疾病十三.心脏疾病(一)心脏病:大间;心常(慢性擴大特效);四花上;四花里;天地人士(心跳过速)(二)心脏炎:心门;四花中上(三)心脏衰弱:指肾;天地人士加灵骨(四)心脏性之风湿病:火膝;心常;三通(五)心脏二尖瓣血管阻塞之胸痛:灵骨加大白(六)心痛:火膝;四花中副刺;火包;肾关(七)心跳:小间;中间;心常;火串;心门;肩中;火菊;四花上里;伏兔(八)心惊:胆穴(九)强心(昏迷时使用):火硬(十)心下胀:心门;通关、通山(十一)心跳过快:心门特效;通关、通天;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十二)心肌炎:心门(十三)血管硬化:四花中、副点刺出血十四.肺脏疾病(一)肺炎:重子(特效);大白刺(二)肺积水:四花中(特效)(三)肺结核: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再针驷马(四)肺瘤:四花中(五)肺气肿: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六)支气管炎:小间(七)肺癌、肺气肿:心常加灵骨、大白(特效)(八)咳嗽、气喘:重子(小孩最有效);大白刺;火腑海穴;天地人士配灵骨(特效);人宗;曲陵;四花外强刺激;土水穴(特效)(九)哮喘:四花上中;驷马(十)痰咳不出:重子重仙十五.肝胆疾病(一)肝火旺:木穴;木炎(二)肝炎:木炎;肝门;上曲刺;火包;火主(三)肝肿大硬化:木炎;上曲刺;再针肝门,明黄;肝俞点刺,再针上三黄(四)肝炎之肠炎:肠门;木斗;木留;三重(五)肝弱:富顶(六)口苦睡不着:木炎(七)慢性黄疸:眼黄加三黄;火枝加火全加其黄(八)急性黄疸:眼黄加肝门;火枝加火全加其黄(九)面黄四肢浮肿:人宗(十)胆病:木斗;木留(十一)胆结石:木枝(十二)胆囊炎:火枝;火全十六.脾胃疾病(一)脾肿大:脾肿;上三黄;三重;木斗;木留;人宗(二)反胃(倒食):天皇;肾关(三)胃酸过多:天皇;肾关(四)胃痛:浮、外间、肠门;火主;门金;花骨四;四花中、上、下、里(五)胃下垂:脾肿加足三里加内关加中脘,并灸神阙、气海、关元(六)胃炎,久年胃病:土水;门金十七.肾、膀胱病(一)肾脏病之腰痛、腰酸:中白;腕顺一、二;水相(二)肾脏病之背痛:中白(三)肾亏:指肾;地士;搏球加四花中(四)肾痛:二角明(五)肾募穴京门处痛:二角明(六)肾脏炎:後椎加首英;水愈刺(特效);水相;天地人皇;通肾胃背;马金水加快水;腕顺一、二(七)肾结石:水愈;马金水(八)膀胱结石、膀胱炎:马快水(九)蛋白尿:天地人皇;通肾胃背十八.大小肠病(一)肠炎:指五金;千金;肠门;门金;四花下;腑肠加门金;四花外刺;足千金;五金;通肾加通胃(二)肠痛:灵骨;四花里(三)肠胃慢性出血:姐妹一、二、三(四)肠风下血:中白(五)痔疮出血:委中刺加中白(六)大便脱肛:其门(七)顽固性便秘:其门(八)便秘:火串(九)肚脐周围及腰痛:腕顺一、二(十)大肠部胀痛:肠门;门金(十一)肠出血:四花中、外点刺,再针姐妹穴第四章其他疾病十九.妇科疾病(一)子宫瘤:凤凰巢加妇科;重子加重仙;火硬;火主;水晶;姐妹一、二、三(二)子宫炎:凤凰巢;妇科;木妇;火硬;火主;水晶(三)子宫不正:凤凰巢加妇科(四)卵巢炎:重子加重仙(五)输卵管不通:木妇;凤凰巢加妇科(六)妇科产后风:水相(七)妊娠呕吐:三通(双足取穴,特效)(八)月经不调:凤凰巢;妇科;灵骨;其门;木妇;上三黄;姐妹一、二、三(九)经痛:灵骨;木妇;三泉(十)赤白带下:凤凰巢;妇科;灵骨;其门;天宗(特效);云门;木妇(特效);姐妹一、二、三;通肾、通背、通胃(十一)安胎:凤凰巢加妇科(十二)不孕:凤凰巢加妇科(十三)难产:灵骨;火包;火主(十四)胎衣不下:火包;火硬(十五)回乳:指驷马(十二年乳水不收)(十六)乳癌:外三关(十七)乳肿大:指三重(十八)乳房硬块:三重(20次左右可消)(十九)阴道痒:天宗;云白(二十)阴道炎:云白;海豹(二十一)阴门发肿:凤凰巢(二十二)女人性冷淡:其门(二十三)难达高潮:其门(二十四)原发性痛经:合阳,承山(二十五)宫寒痛经:至阴,承山(二十六)回乳:光明,足临泣(二十七)急性乳腺炎:内关;肩井;太冲、梁丘二十.前后阴病(一)尿道痛(非细菌性):火主;灵骨(二)尿道炎:浮、外间;六快(三)尿道结石:马快水加六快加七快(四)小便不通:火硬刺;下三皇;肩中、云白、下曲(五)小便出血:三皇(六)小便过多:凤凰巢(七)阴茎痛:六快(八)龟头长红点:六快(九)尿意频数:海豹、木妇特效;马快水;肾关(十)淋浊:通肾、通胃、通背;马快水(十一)睾丸坠痛:大间(十二)疝气:大小中外浮间;海豹;腹快(十三)性病:上、下唇(十四)阳痿、性能力不够:三皇(十五)遗精、滑精:三皇(十六)尿石所致绞痛:太溪;精灵(十七)急性睾丸炎:灸阳池二十一.疑难病(一)糖尿病:天宗;天地人三皇;四肢穴(二)血糖过低:上三黄加肾关(三)感冒后四肢酸痛:三通任取二穴加四肢穴(四)感冒:木穴(又名感冒穴);火腑海穴加分金;人宗(五)感冒流清涕:木穴(六)头晕眼花:中间;指驷马;火腑海穴;四花上;三通(针对脑贫血)(七)头晕脑胀:灵骨;富顶;後枝;支通;落通;火菊;火散(八)血压高:富顶;後枝;上曲;下曲;支通;落通;五岭刺加火硬(九)血压高引起之头晕眼晕,心跳,心衰:火连(十)血压高(肝阳亢进),中风後神志不清:火连(十一)血管硬化:後枝;肩中;地宗;支通;落通;火菊;四花中、副(十二)脑神经不清:正会、镇静、三重(十三)伤之流血不止:火包刺;六完(十四)止血:花骨四(十五)全身关节痛、神经痛:水曲(十六)妇人美容要穴:三皇(十七)妇人黑斑:上三黄(十八)骨头胀大:复原穴(十九)骨骼肿大:中白;火硬;消骨穴(二十)四肢骨肿:腕顺一、二;水曲;水相(二十一)扎针数日后麻觉未除者:木留(二十二)白血病:木留(二十三)白血球过多:上三黄;火枝加火全(二十四)丹毒:心门(特效)(二十五)抽筋:曲陵(二十六)狐臭:天宗;李白(二十七)减肥:水曲(二十八)小儿睡中咬牙:三重、四花下(二十九)特大号青春痘:腑肠加外三关(三十)癫痫:三通(天、关、山)任取二穴加上三黄(久扎必好);火枝加火全加土水(一个月断根);肺俞,厥阴俞点刺(三十一)雄胸:金前上、下穴(三十二)灰指甲:水愈附近刺(手指甲週期性溃烂、脫甲、似可参考)(三十三)皮肤病:指四马;木穴;後枝;四馬(用中心四馬不便時,可用指四馬)(三十四)牛皮癬:四馬(三十五)頸項皮肤病:肩中(此穴治頸項皮肤病,頗奇特)(三十六)手掌心脫皮:木穴(三十七)手掌皮肤硬化(鵝掌風):木穴(三十八)外感風邪不宣之皮肤騷癢:木穴(神效)(三十九)臉面黑斑:指四馬(四十)小兒夜哭:瞻穴小兒夜哭、小兒發驚風:血海(四十一)驱风:指三重(四十二)睡中咬牙:四花下特效(四十三)脂肪瘤:明黄特效;外三关(四十四)失眠:下三皇;镇静(四十五)高血压:五岑、委中、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四十六)暴瘖:失音(四十七)半身不遂:木火;灵骨加火白;肩中;上曲;下曲;六完加三重;驷马;九里(四十八)半身麻痹:肩中;夹宗;云白;上曲;下曲(上曲云白肩中;下曲李白肩中)木斗;木留(四十九)肌肉萎缩:指三重;水曲(五十)生气而痰迷心窍:火膝(五十一)难产:火包(五十二)子宫炎(经痛):木妇;妇科;门金穴(特效)(五十三)发汗、止汗:木穴(五十四)痞块:三重(五十五)发寒熟:木穴(五十六)阳症起死回生:地宗(五十七)脑部各种病变:上瘤(五十八)脑瘤、脑膜炎:四散加火菊加火连(单脚);上瘤;三重;州磮(五十九)脑骨胀大、脑积水:正筋、正宗、正士;配上瘤(六十)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三重(六十一)外感风邪不宣之皮肤骚痒:木穴(神效)(六十二)各种瘤:外三关(与三重交替使用)(六十三)帕金森:上三黄加百会加镇静加肾关;复溜、明黄(六十四)舞蹈病:上三黄(六十五)游走性痛:上三黄;中九里(六十六)精神紧张引起之失眠:上三黄(六十七)神经性呕吐:三通(六十八)呕吐:心门(六十九)全身麻木属气血不通者:木留(特效)(七十)全身之骨痛、酸麻:列缺透太渊;鱼际透劳宫(七十一)消化不良:脾肿穴加通山、关、天(特效);木斗;木留(七十二)干霍乱:心门(七十三)霍乱转筋:搏球加四花上、里(七十四)疲劳:富顶;支通;落通;木留;木斗(七十五)全身疲劳:背面刺、落通(七十六)西药中毒面呈黑色:解穴(七十七)痿症:正会加三通:正会加下三皇加肾关加足三里加阳陵泉加肩中(七十八)一切气逆(肺气、胸胀、腹胀、肾不纳气):水金、水通(七十九)呃逆:水金、水通(八十)腰围大由於胀气者:水金加水通加灵骨加大白(八十一)胆绞痛:太冲(八十二)注射后臀部疼痛:阳陵泉(八十三)过敏性鼻炎:印堂(八十四)胃肠型感冒:胸背部反应点灯心草点治(八十五)急性黄疸型肝炎:足三里,合谷,三阴交(或中封)(八十六)急性细菌性痢疾:阴陵泉,外陵,高热者配内关。

董氏奇穴常见病配穴

董氏奇穴常见病配穴

董氏奇穴常见病配穴(二)董氏奇穴特效美容针拨朮1. 原理:(1)气血流注‧经络环理论(2)同气相求原理(3)皮部理论2. 主治:黄褐斑、面色晦暗无光泽、痤疮、急慢性皮肤病、调整内分泌功能、治疗多种妇科病。

3. 取穴:正会、妇科穴、制污、指驷马、火腑海、四花上、人皇4. 针具:特制的美容专用针或一次性注射针头。

5. 操作方法:按照特定的顺序,穴位皮部轻轻挑拨6. 疗程:每周2—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

(三)董氏奇穴治疗妇科病妇科杂症, 变化多端, 病机总不出肝郁脾虚﹑肾亏血瘀。

妇科病常用董氏奇穴:妇科穴、还巢、火主、木妇、正会、木穴、上三黄、下三皇、足三重。

1.痛经2. 闭经3. 月经不调4. 乳腺小叶增生症5. 卵巢囊肿6. 慢性盆腔炎7. 不孕症8. 更年期综合症(四)董氏奇穴治疗疑难病一、头部(一)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

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2.针灵骨,立可缓和疼痛。

(二)偏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果甚佳。

2.针中九里,效果亦佳。

3.三重、四花外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亦可立止疼痛。

4.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效果甚佳。

(三)后头痛:1.冲霄放血,立止疼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四)前头痛:1.针火菊立止疼痛。

2.四花中点刺,效果亦佳。

3.五虎四。

(五)头晕:1.血压高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降血压,止眩晕。

2.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二、眼疾病(一)高血压引起的眼花:五岭穴放血,再针下三皇。

(二)偷针眼: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

(三)目干涩:1.针明黄有效。

2.配光明效更佳。

(四)迎风流泪:1.针木穴特效。

2.针下三皇,效果亦佳。

3. 久年老病,可于三重穴先行点刺。

三、鼻疾病鼻部各病,驷马穴皆有特效。

(一)鼻塞:1.感冒鼻塞,针肩中,有卓效。

2.针门金亦有效。

(二)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驷马、通天、通关。

董氏奇穴治疗学

董氏奇穴治疗学

董氏奇穴治疗学第一章头面颈项一、头部(一)头痛1.大白穴甚效,配中白或三叉穴更佳。

2.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治慢性久年头痛甚好。

3.针灵骨、合谷,立可缓和疼痛。

4.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亦可立止头痛。

5.太阳穴刺血最特效,久年头痛轻则一、二次,重则三、四次痊愈。

⑥脚面血管放血,立止头痛。

(二)偏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果佳。

2.针七里穴、九里穴、中九里(风后)、偏头穴,效果亦佳。

3.三重、四花外穴点刺出血,亦可立止疼痛。

4.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甚佳。

5.太阳穴点刺特效,久年偏头痛轻则一次,重则二、三次可愈。

6.水曲穴。

⑦脚面偏头区血管放血,效果甚佳。

(三)后头痛1.冲霄放血,立止疼痛。

2.针后头穴、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3.委中刺血甚效,治久年后头痛尤佳。

④后头区点刺放血,立即止疼痛。

(四)前头痛〈眉棱骨痛、鼻骨高、阳明头痛〉1.天皇穴或肾关穴皆甚效。

2.针通天、火菊、前头效果良好,立止疼痛。

3.四花中穴、印堂部位点刺放血,效果亦佳。

4.五虎一、五虎三亦效。

⑤脚面前头区点刺放血,立即止疼痛。

⑥四腑一、二穴配上里点刺放血,也可止疼痛。

(五)头晕1.灵骨治头晕甚效。

2.血压高的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立降血压,并止晕眩。

血压低的头晕亦效。

3.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④后头区点刺放血。

*针双合谷,涌泉后二寸半,立降血压,曲池丁字刺亦可。

*脑贫血、头晕、针列缺透太渊,配灵骨特效(水通、水金、配通山、通天效果亦佳)。

(六)脑神经不清〈神衰弱〉1.针正会、前会、后会、镇静效果良好。

镇静,再在三重穴放血。

2.针上三黄与下三皇效果亦佳。

③心脏区、前头区、偏头区、三重穴,点刺放血,效果甚佳。

(七)脑膜炎1.三重,用倒马针法。

2.四花外点刺,再针正筋。

③针正筋、正宗、三重、效果佳。

④脚面及膝以下点刺放血,效果良好。

⑤后头区点刺放血,效果卓著。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上一)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上一)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上一)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1、血虚头痛: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配通关穴、通天穴效果甚佳。

2、气血两虚、身体赢弱之头痛:针神耳上穴、外耳穴,特效。

3、神经衰弱之头痛:针正会穴、前会穴、镇静穴,效果佳。

4、脑部疾病所引起之头痛:(1)针火菊穴、火散穴,有效。

(2)针土顶穴、水顶穴,有卓效。

(3)针正筋穴,正宗穴,有奇效。

(4)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效果卓著。

5、高血压之头痛:针三圣穴特效。

6、发高烧头痛:在五岭穴点刺出血,再针重魁穴,有卓效。

7、肾亏头痛:针通肾穴配水通穴、水金穴,有卓效。

8、头顶痛:针正筋穴、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有奇效。

9、舒张压过高头痛:在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0、心脏病头痛:先点刺镇静穴、再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特效11、久年头痛、习惯性头痛、脑神经衰弱头痛:在三重穴、四花穴、火羚穴、火通穴、金羚穴、金通穴、木通穴、木羚穴、上溪穴、下溪穴、内溪穴、水溪穴、外溪穴、水溪穴、解溪穴点刺出血,特效。

12、久年头痛、高血压头痛:在上俞、下俞穴、双奇穴、委中穴、三灵穴、三权穴、三弼穴、正阳一、正阳二、正阳三穴、火山穴、木棱穴、木陵穴、水生穴、火灵穴、火陵穴点刺出血,有奇效。

13、重感冒头痛:在金口穴、金北穴、金曲穴、金斗穴、火球穴、金吉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4、脏腑引起之头痛:可针火主穴、火硬穴配灵骨穴、大白穴。

或针水曲穴、门金穴、火主穴。

15、外感引起之头痛:在总枢穴、耳上穴、耳中穴、耳下穴放血、针神耳穴配灵骨穴。

16、临时性头痛:针四腑一穴、四腑二穴,配合上星穴放血或五岭穴放血。

17、感冒头痛:先于十八星穴放血,再针灵骨穴、大白穴。

18、头痛: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19、头痛:(1)针灵骨穴,立可缓和疼痛。

(2)背部五岭穴点刺,可立止头痛。

20、感冒头痛:三商穴点刺放血、十八星穴点刺放血21、头痛常用通用穴:灵骨穴配大白穴、神庭穴透上星穴、灵骨穴配火主穴、外耳穴、神耳上穴、神耳中穴、神耳下穴22、感冒头痛性头痛:风池穴+灵骨穴,特效23、过度疲劳性头痛:上营穴,特效24、紧张性、压力性头痛:丘墟穴+关元穴+太冲穴,特效25、气虚头痛:针灵骨穴、大白穴,有奇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二)偏头痛1、针七华穴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有效,直刺效果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一、头部疾病(一)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书)2、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二)偏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三)前头痛:1、针火菊立止头痛。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

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六)眉棱骨痛: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 寸处)(七)感冒头痛: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配灵骨大白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

(书)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取穴:(77-1)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4.5寸,也就是距正筋穴上1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寸。

二、眼部疾病(一)视力模糊:1、高血压引起的眼花,先点刺五岭,再针下三皇。

2、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

配复溜效更佳。

(二)麦粒肿: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次即愈。

2、脾俞、胃俞点刺出血亦佳。

(三)目赤:1、耳尖放血,效果甚佳。

2、背后肝俞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亦佳。

加针上白,效果更佳。

(四)目干涩:针明黄有效。

配复溜效更佳。

(五)两眼睁不开:1、针叉三、火菊即可睁开。

2、针光明、人皇。

(六)沙眼:1、睑骨皮上的红点用针点刺出血效果很好。

(七)白内障:1、针下三皇,长期治疗有效。

2、针肾关、光明。

(八)迎风流泪:1、针木穴特效。

2、针下三皇效果亦佳。

3、久年老病可点刺三重穴。

4、花骨一穴之四穴(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叉口下每隔5分一穴)5、眼发干、流泪:木穴(食指掌侧第一节D线,四分法取三穴)(九)角膜炎,眼痛、眉棱骨酸痛:三叉一穴(十)偷针眼:灵骨(交刺)(十一)眼跳: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

2、针风市、复溜。

(十二)青光眼:针下三皇、光明有卓效。

(十三)眼睛诸疾:分白、上白(食指、中指掌骨间上5分、1寸5分各一穴)(十四)飞蚊症:肾关(天皇下1.5寸)光明(内踝尖后1寸,直上2寸)(书指即复溜穴)三、鼻部疾病(一)鼻膜炎:1、骡马、通天、通关2、驷马三穴(膝膑骨外上缘直上分别7.5、9.5、11.5寸)同时取6穴3、指驷马(食指背侧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三穴)火腑海(前臂背侧肘下三寸,火山后二寸)迎香(鼻翼旁)(二)酒糟鼻:1、三棱针或七星针点刺正本穴,三四次即愈。

2、灵骨穴:(穴位见上)深刺一寸五分。

3背部脾俞、胃俞点刺出血有卓效。

(书)(三)鼻出血:针肩中立止。

(四)感冒多涕:木穴。

(食指掌侧第一节D线,四分法取三穴)配重子四、耳部疾病(一)中耳炎:外踝四周散刺出血。

(二)耳痛:三重、四花外同时点刺出血。

(三)耳鸣:1、泻驷马补肾关即可停止。

2、泻曲陵补明黄,亦可停止。

3、正宗(足底后跟正中,距足底5.5寸是穴)(四)耳鸣、耳聋、重听:腕顺二穴(手掌小指侧,距腕横纹 1.5-2.5寸)配火串穴(手背两筋间,距腕横纹2.5寸)五、口舌齿疾病(一)下颌骨痛:1、针火硬,配解溪穴效更佳。

2、点刺耳背。

(二)口眼歪斜:1、四花外点刺,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2、三重点刺,再针驷马、通肾。

3、三重穴(足外踝尖直上向前外开1寸,三穴分别为距外踝尖3寸、5寸、7寸)(三)中风失语:1、针肩中,配商丘更佳。

(四)牙痛:1、针灵骨,交刺侧三里、侧下三里。

2、灵骨(在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左病针右,右痛针左,下针立止。

)大白若痛不止加心灵一穴,(前臂腕横纹上1.5寸。

)[巳经验证,疗效确实](五)拨牙麻醉:重魁(大白穴下2.5分)(六)口唇痛、口腔炎:上唇下唇(膝盖下缘膑骨韧带上)六、颜面疾病(一)颜面神经痉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中九里有效。

2、针腕顺一、二穴。

(二)面麻:1、三重放血,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2、针风市、侧三里。

(三)三叉神经痛: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外膝眼。

(四)面神经麻痺:(口眼歪邪)1、足三重穴(足外踝尖直上向前外开1寸,三穴分别为距外踝尖3寸、5寸、7寸)2、腕顺二穴(手掌尺侧,腕横纹后1.5-2.5寸)七、咽喉疾病(一)鱼骨刺喉:1、针足千金有特效。

2、喉痛、鱼骨刺喉:足千金(侧下三里穴直下2寸,往后5分)足五金(足千金穴直下2 寸)(二)喉痛:1、耳后青筋放血。

2、三重放血。

3、足千金放血。

八、颈项疾病(一)项强(颈痛)针正筋、正宗立效。

(二)痄腮:耳背放血。

(三)肩颈痛:针肾关上、髀关。

(四)落枕:1、针重子、重仙。

2、针正筋、正宗。

3、针重子、承浆。

4、针后溪、束骨。

5、失枕穴:(掌面小指第二节中央偏内侧二分上二分处{尺侧})6、重子穴配承浆穴(手掌面,重子与合谷相对,重仙与灵骨相对)落枕时颈项强硬涌左右转动者取后溪,不能前后俯仰则取束骨,或刺正筋、正宗亦有殊效。

[巳经验证,疗效确实](五)颈椎病:1、正筋(脚后跟筋上,距脚底3.5寸)正宗(正筋上2寸)配人中或承浆(赤脚郞中经验方)2、水源三穴(小指掌面第一节尺侧D线,四分法取三穴)中白(手背无名指、小指的指掌关节下5分)手麻加肺灵(外关下0.5寸)(山村一夫验方)九、上肢疾病(一)手指麻:针肾关、复溜特效。

(二)食指痛:1、针四花中穴特效。

2、针五虎一特效。

(三)手酸: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四)指关节痛:针五虎一特效。

(五)腕关节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特效。

2、手腕扭伤:侧三里侧下三里(六)腱鞘炎:1、针五虎一特效。

2、手指痛、腱鞘炎:五虎一(拇指手掌第一节外侧赤白肉际,两指纹间六分法取五穴)(七)肩关节扭伤、手臂不举:1、针肾关特效。

(对侧)2、针四花中亦特效(同侧)。

3、针足千金、足五金。

(八)手痛不能握物:1、针对侧侧三里、侧下三里。

2、针重子、重仙。

3、针肾关。

手抽筋:火串穴(前臂掌侧腕横纹上3寸)配火陵(火串上2寸)火山(火串上4寸)(九)上臂痛、手臂麻痺:1、针对侧侧三里、六完有效。

2、神肩穴(肩峰与云白连线的中点)(十)肩凝症、肩臂不举、肩痛:1、针肩中有效。

2、补肾关、泻尺泽。

3、火膝穴(小指甲外侧角后二分即小泽下一分)指驷马(食指背侧第二节外侧,四分法三穴)4、重子重仙(手掌面,重子与合谷相对,重仙与灵骨相对)5、足千金足五金配肾关6、三肩穴(手背大拇指掌骨正中央下三穴)7、肾关(对侧)(即天皇副穴,阴陵泉下1.5寸)指三重(健侧)(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个)外关阳溪后溪(健侧)8、八关穴(四指指掌关节下2.5分处,共8穴)(十一)肩肿痛:1、肾关、九里、侧下三里,2、通肾、通胃、通背。

3、针肩中(上臂肱骨之外侧,肩骨缝下二寸五分。

(十二)肘关节痛:1、灵骨特效。

2、针四花中亦特效。

(十三)手抽筋:针对侧火山。

手脚扭伤:外陵(承山外侧1.5寸)内陵(承山内侧1.5寸)(十四)两手拘挛:针肾关、泻曲陵。

十、下肢疾病(一)坐骨神经痛:1、针灵骨、大白特效。

2、委中青筋点刺放血特效。

3、骨关(手掌面腕横纹正中央下五分偏外侧{拇指侧}五分处)木关(手掌面腕横纹中央下五分偏内侧{小指侧}五分处)配灵骨(第一、二掌骨结合处,即拇指、食指叉骨间之终端)下白(中白下1寸处)4、火府火梁火昌木府木梁木昌金府金梁金昌(府、梁、昌在大腿后侧分三行成三排,火居中,木居内侧;金居外侧,两侧距中线各2寸。

从上至下距承扶3、7、10寸)。

5、三叉三穴(握拳取穴,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三个叉骨间)6、正筋(足后跟正中央、距足底3.5寸)正宗(正筋上2寸)正士(正宗上2寸)(二)大腿痛:1、针叉三特效。

2、金林点刺亦特效。

3、腿痛无力:八关穴(四指指掌关节下2.5分处,共8穴)4、大腿内侧痛:针神肩5、小腿胀痛:木华二穴(中指掌面第二节中央两侧五分各一穴)任选一穴立解。

(视频)6、胀痛抽筋:木华二穴倒马,左右交叉取穴(掌面中指第二节中央两侧A线和E线)(三)脚抽筋:针正筋、次白。

(四)足跟痛:1、委中青筋点刺特效。

2、针五虎五。

3、足踝、足背酸痛:五虎四(拇指手掌第一节外侧赤白肉际,两指纹间六分法取五穴)4、足跟酸痛:五虎五(用上四穴治疗均以五虎二作倒马针)(五)腿软无力:1、针肩中、通天特效。

2、针木枝亦佳。

(六)脚麻:针外驷马、对侧肩中。

(七)趾麻:1、针下三皇。

2、足趾酸痛:五虎三(拇指手掌第一节外侧赤白肉际,两指纹间六分法取五穴)(视频)(八)腿冷痛:1、双凤点刺出血,再针通天通胃。

2、腿弯痛:腕顺二穴(手掌尺侧,腕横纹后1.5-2.5寸)(九)膝盖冷痛:1、针单侧通天、通山。

2、针肩中。

3、三金点刺对久年膝痛尤有特效。

4、胆穴(中指第一节两侧正中)5、肩中(上臂肱骨之外侧,肩骨缝下二寸五分。

6、火膝(小指甲外侧角下2分)膝灵(中指甲内外角下2分)7、心膝(中指背面第二节两侧处各1穴)配膻中8、膝关节炎:肩中(两臂自然下垂,在肩骨正中肩峰穴直下2寸)建中(两臂自然下垂,在肩骨正中肩中穴直下2寸)火府火梁火昌9、风湿性关节炎:膝灵(中指甲内、外角下各二分是穴)火膝(小指甲下2分)10、痛风:骨关木关(十)足踝扭伤:1、委中点刺出血特效。

2、针五虎四。

1、针小节穴尤其特效。

3、小节(大拇指指掌关节黑白肉际上)云白(肩中穴内2寸)(十一)脚痛不履地:1、针对侧九里,下针即愈。

(十二)小腿酸胀痛:1、针次白特效。

2、针肩中亦佳。

3、精枝放血尤佳。

(十三)两腿酸:1、水通、水金。

2、针对侧七里、九里。

(十四)脚掌(背)痛:1、针五虎三、四。

(十五)足趾痛:针五虎三。

十一、胸腹疾病(一)胸腹侧痛(压痛):针驷马。

(倒马针法)(二)小腹侧痛:针驷马、通天、通胃。

(三)胸闷:1、火山、火陵同时下针(禁用双手)2、花中点刺甚佳。

(四)小腹痛:1、针门金特效。

(五)肚脐周围痛及腰痛:1、针腕顺一、二穴。

(六)腹胀:1、针曲陵、门金。

2、针灵骨、大白。

(七)胸部跌打伤:1、针驷马穴。

2、四花中、外点刺亦佳。

(八)胸连背痛:针驷马、承山、肾关、上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