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基本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荡是内在精神的要求,即 精神振奋的意思。且这种振 奋是沉着的内敛的并不流于 形色,表现的是安逸的。
10.动如抽丝,步如猫行:
太极拳运动要象抽丝那样既缓慢又均匀,迈步要象猫走路那样,轻起轻落, 既稳又静,十分轻灵。
静是太极拳特点之一,练习时首先要做到心理安静,排除杂念,使精神完全 集中到运动中来。心静才能用意不用力,使动作象抽丝那样轻稳,均匀, 即保持匀速。
“门”:指某些人因对某种拳术的信仰和崇派,而结 合在一起共同学习的武术团体。(如少林门,八卦门)
“派”:又称流派。因武术家们不断研究实践,甚至 数代相承,在自己原有拳术基础上发展,创造出异于 同门或其他拳术的独具风格的拳术系统,但其基础未 变,形成了同门中的一支流派。“派”是就一个团体 的势力而言的。(如少林拳分武当-峨嵋派;太极拳)
7.沉肩坠肘:
练习太极拳时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两臂由于肩肘沉坠会有一种 沉重的内劲的感觉。即上肢内在的遒劲。这种遒劲,外似绵软,内实刚健, 犹如“绵里藏针”。两肩除沉坠之外还要有微向前合抱的意识,这样胸部 完全含虚,使脊背成圆形。两肘下坠之外,也要微向里裹。这样的沉肩坠 肘才能使劲力贯穿到上肢手臂。
70-80年代
国家体委组织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中华 武术,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 民健身、强体的重要手段先后专家整编了 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 极拳,规范了陈、杨、孙、武式太极拳; 开始进行推广和组织比赛。
90年代—至今
源于中国的太极拳,已经成为不同 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民健身、强体 的重要手段(100多个国家、约1亿人)
用意领悟与练养相结合
“用意”指意识主导动作,并将动作含义的理解贯注于 动作。使身体各部分协调配合,达到“内外合一”,以 意识控制气息,使内气循一定的经络路线流动,意气所 到即引动肢体按照意识的规范运动,展示动作的整体性 特色。“领悟”指用心揣摩动作精微,细心体验动作感 受,追求动作诀窍的豁然悟通,步入“拳无拳,意无意, 无意之中有真意”的境地。
太极拳的歌诀
1.棚在双臂要圆撑; 5.采在十指采要实; 2.捋在掌中手要轻; 6.列在双肱列要惊; 3.挤在手背挤要横; 7.肘在屈使肘要冲; 4.按在腰攻腰要弓; 8.靠在肩胸靠要崩;
9.进在云手进要封;10退在卷肱退要攻; 11顾在三前顾要全;12盼在七星盼要明; 13定在有隙定要疾。
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拳的歌诀
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 且附有《张真人传》。
张三丰创拳说
张三丰生于辽东懿州,身高七尺,能日行千里, 洪武初,至蜀大和山修道,二十七年入湖北武 当山诵经。一日,有鹊雀急呼于院中,张氏闻 之,由窗中窥见树上有雀,其目下视,地下幡 有长蛇,其目仰视,二物相斗,历久不止,每 当雀上下飞击长蛇时,蛇乃蜿蜒轻身摇首闪避, 未被击中,张氏由此悟通太极以静制动、以柔 克刚之理。”
5.圆裆松胯:
裆,这里指会阴部分。头顶百会穴的 “虚领顶劲”要与会阴穴上下相应,这 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血贯通的锻炼方法。 裆要圆要实。两胯撑开,两膝微向里合, 裆自然能撑圆。会阴处微微上提,裆自 然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使 下肢更有力,桩步更稳固。
6.尾闾中正:
“尾闾”即尾骨尖,是关系躯干,动作姿势“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的准 星。尾闾不正,身体必斜,中心偏离动作姿态必然歪扭。所以太极拳运动 非常重视尾闾中正,不论是直的动作还是斜的动作,都必须保持尾闾与脊 椎成直线,处于中正状态。更重要的是,尾闾中正还有助于下盘的稳固。 否则重心偏斜,使下盘与躯干劲力间断,这是太极拳的大忌。
连贯均匀 协调完整 心静意连 形松气缓
太极拳的技法
1虚灵顶劲 2含胸拔背 3圆裆松胯 4沉肩坠肘 5动如抽丝
气沉丹田 松腰敛臀 尾闾中正 舒指坐腕 步如猫行
太极拳技法
6虚实分明 7动静有常 8连绵不断 9心静体松 10内宜鼓荡
转换灵活 势势均匀 势正招圆 力由意生 外示安逸
1.虚灵顶劲
即“顶头悬”。头部是人身之纲领,拳 论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 虞”,“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 顶头悬”。可见,顶头悬在身法中很 重要。练习太极拳时讲究头部端正、 顶平、项直、颏收,要求百会穴轻轻 上提(提问教师的形象化讲解)。
“太极”一词源于《周易·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混沌状态 无极
乾(天)
太极
坤 (地)
太极拳的发展历史(从起源到
建国前)
太极拳的创始 太极拳的演进 太极拳的传播
太极拳的起源
于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 陈家沟的陈王庭所创。
(其他各大流派均源于陈派)
太极拳的创始
(1)唐朝的许宣平 (2)唐朝的李道子 (3)张三丰创拳说 (4)陈王庭创拳说
3 太极拳的发展现状(建国后至今)
50-60年代
毛主席指示:“凡能做到的,都要 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 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 的体育运动。”在毛主席的关怀和 指示下,太极拳运动进一步得到了 开展。
国家体委组织专家整编了二十四式 太极拳,为太极拳以后的发展奠定 了广泛的基础。
邓小平为日本友人提词
太极拳“十三势”是何意?
十三势,指“五行”---金-木-水-火-土; 比喻太极拳的五种步法;
“八卦”---乾-坤-坎-离-巽-震-兑-艮; 比喻太极拳的八种手法 ;
五种步法:进-退-定-顾-盼(两者是眼法) 八种手法:棚-捋-挤-按-采-捩-肘-靠;方向分别
东南-西南
为东-南-西-北-东北-西北-
陈王廷创拳说
武术家唐豪考察了陈家沟,依据陈王的遗诗: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 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 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 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 便……”。
陈氏家谱是在陈王庭旁注“在山东称名手”。
张三丰创拳说
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 “先大父更诏之曰,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


杨建候 杨澄浦
陈有本 陈青萍 武禹襄
孙禄堂
陈鑫
(太极传承简图)
故事1
陈王庭将拳技传给第14代的陈长兴,租地主家 后院教拳,被地主家童工杨露禅偷学,见杨勤 奋好学为人正直,感动,收杨为徒。 杨露禅回河北教儿子杨班候-杨建候,后父子 到王府授拳,为留一手,也为简单易学创了杨 式,班候传给吴全佑,全佑传给儿子吴鉴泉 (吴式);建候传给儿子杨澄浦(杨式定型)

古传太极并无套路,原始骨架就是十三式,
分别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
采、列、肘、靠十三字组成,它概括了太极拳
的主要法则。
张三丰创拳说
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 “先大父更诏之曰,太极拳创自宋末
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 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 且附有《张真人传》。
8.舒指坐腕:
手指自然伸展,手腕关节向手背、虎口一侧自然屈起。掌 的动作是整体动作的一部分,许多掌法都是和身法动作连 成一气的。因此,舒指坐腕实际上是将全身劲力通过“其 根在脚,发力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即“起于根, 顺于中,达于稍”节节贯穿,势势顺达的,才能完整一气, 上下合一。
9.内宜鼓荡,外示安逸:
棚捋挤按须认真, 上下相随难进人, 任他巨力来打我, 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 沾连粘随不丢顶。
太极拳的歌诀
棚捋挤按须认真,采列肘靠就屈伸, 进退顾盼与中定,沾连粘随虚实分, 手脚相随腰腿整,引进落空妙入神,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学习要自然性与渐进性结合
要创造一种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到环境优美宜人的 地方学练太极拳。要解除身心紧张。学习的规律是 “循序渐进”,先简后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急于求成,欲 速则不达,功夫要逐渐长进,水到渠成。
太极拳基本功
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轻灵、缓慢的拳术。 太极拳是综合了明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和吐纳之术,吸取了古典哲学
和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的,柔和、轻灵、缓慢的拳术。它以棚-捋挤-按-采-冽-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势为基本技法。其动作轻柔圆活、连绵 不断、势势相承,处处带有弧形。
2.气沉丹田
上“丹田”,眉心;中“丹田”,心窝;下“丹田”,脐下三寸。气沉 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使膈肌下降,胸腔扩大,容纳更多气体, 以意导气,意在丹田。太极拳运动时一般采用腹式呼吸,达到“身动, 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腹式呼吸可使气息深长,自然,匀细,配 合动作的开合,屈深,起落,进退,虚实等变化,使太极拳练习更协调, 圆活,轻灵,沉稳。
3.含胸拔背
胸部微向内含,胸廓有宽舒的感觉。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合,两肋微敛 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增大,这样有助于腹式呼吸。含胸与拔背是互相 联系的,拔背是在含胸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大椎穴向后上方拔,这样,背 部肌肉就有一定的张力和弹性,皮肤有绷紧的感觉。凡是运用化劲的手法, 都离不开含胸的辅助,而拔背则是为了有利于发放劲。
11.虚实分明,转换灵活:
虚实,即上下肢的虚实,支撑重 心多的为实,少的为虚,前打出 拳是实,后坐回收为虚;进攻为 实,防守为虚……虚实分明有利 于动作转换,重心移动清晰,步 法转换不拖拉。
12.动静有常,势势均匀:
动作相对结束的一瞬间有 静,架势不忽高忽低,在 出步的瞬间应下降重心, 步定型时重心微起,然后 下落,但看不出来,应该 隐于内。
推行太极拳段位制,编写八式、十 六式太极拳
每年5月定为太极拳活动月,后来 定为国际太极拳活动月。
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国际太极拳 年会(邯郸、焦作)
请看外国人练太极拳
4 太极拳的功能
强身健体 延年益寿 辅助医疗 社会交友 娱乐观赏
5 太极拳的技术特点
轻松柔和 圆活自然 刚柔相济 步柔圆整
“家”:指某人对某一门派的拳术学习、继承已具规 模,并有所发展,功夫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如河南少林派分红、孔、俞三大家)
“式”:一是指每一个武术动作;另一含义是指某 一武术家因对某一门派的拳术具有较深的研究和 独特的创造,演变出一种在外形上不同于本门派 中风格特点的拳术,但其内涵于本门派拳术是相 通的。式是对某一拳术外形而言的。
故事2
陈王庭还将拳传给同族人陈有本(练的架子较小称赵堡太极拳),陈有本传 给陈清萍
武禹襄与杨露禅是同乡,有才学,先跟杨学拳,后襄找杨的师傅学,到赵堡 镇听说陈长兴年老,便随陈清萍学拳,并将其创新为武式;武禹襄将拳技传 于孙禄堂改进之后成为孙式(孙是形意-八卦名家)
武术中“门”-“派”-“家”-“式”的含义?
“练养结合”指动练与静练结合运用。拳理认为 “气”是人体运动的物质基础,气有赖阴液的滋 养。运动时阳生,气属阳,故肢体运动能导引气 的运行。但,若一味运动不休,阳气过多消耗, 阴液也随汗流失过多,不仅不会促进技能提高, 还会给身体带来损害。因此,动练须有静养。以 静养来调养气血,滋生阴液。“静养”并不是绝 对的静,而是相对动练而言的修养。这一点,是 必须遵循的训练原则,只有做到“用意领悟与练 养相结合”才能达到太极拳的更高境界。
13.连绵不断,势正招圆:
连贯绵软,自始至终贯穿一 气,中间无明显停顿;架势 中正,不拘谨不僵硬,劲力 连贯,不断劲,处处带弧形, 有弧不见弧。
14.心静体松,力由意生:
心理安静,排除杂念,使精 神完全集中到运动中来。练 习时用意不用力心静才能用 意不用力,以意导气,以气 催力。“我的力可以穿过大 山,地球……”
4.松腰敛臀
练习太极拳在含胸,沉气时,须松腰,腰松沉, 背向外略呈弧形,这样会使坐身或蹲身的姿势更 稳健。更主要的是松腰对动作的进退走转,腰带 四肢的活动以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敛 臀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内收, 主要作用是在“气沉丹田”的要求下能使腹部充 实团聚。敛臀时,应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 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后轻轻向前、向内收敛, 好象用臀把小腹托起来似的。
张三丰的思想体系
张三丰真人受明朝历代皇帝之推崇不 可谓不厚,然而,他却有自己的人生 思想:“盖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 金液分人主励精图治之思。古来方士 酿祸,皆因游仙入朝,为利之修真”。
道教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淡泊无争 精神,实为后世修炼家之模范。
2 )太极拳的演进
杨班候
吴鉴泉

陈长兴 杨露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