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音乐趣味教学法探究的研究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音乐趣味教学法探究的研究总结1
谢虹
一、研究背景:
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状态低迷,
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
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学习者的愉悦。却发现完全不能达到象他们那样完
满的课堂效果!细想,是是师生配合不密?自己教育教法不妥?是学生素质太低?……
在音乐常态教学中,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
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
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
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
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
革?为此我们据此,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
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
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从而大面积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
价值观,探究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
二、研究的设计思路。
(一)对关键概念界定
1、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音乐教学后,学生获得的音乐或与之相关具体
的进步或发展。
2、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音乐的所有行为。
3、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是
指通过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
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当前发展和终
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方法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
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
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
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小学音乐新课标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关注音乐
教学效益,建构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
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提高音乐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
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三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音乐课堂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着力于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考察,结合自己学校学生对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甚少,对歌曲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很差的特点,使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的音乐教师要想取得音乐课堂教学的真正实效,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学原素,就必须得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摸索出适合小学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方法,这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实依据: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和城市相结合的学校,近几年来由于我校生源问题,因此如何使我校的音乐教学在二期课改中得以提高和改善,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精神成为我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及研究的重要依据。
2、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创造性思维,并较好培养个体的学习风格。因而在研究中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3、创造教育的理论依据:
创造教育研究认为,凡是智力正常的儿童人人具有创造潜能,在支持的环境与适合的教育条件下,这种潜能就会转化为自我实现水平的创造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及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
4、音乐学科教学论依据: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研究中做到让学生学了音乐更有朝气;使学生更有智慧;使学生更有创意;使学生思维更活跃;使学生音乐素养更有内涵;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5、儿童心理学理论依据:
小学生感知事物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合作学习的热情。
(五)遵循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向学生展露新奇、有趣的音乐、律动,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需要与动力。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想办法保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然后,创设让学生“质疑”的问题和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养成习惯;再次,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自我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