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库库区及周边地区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植被恢复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植被恢复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植被恢复李思悦;张全发【期刊名称】《中国农村水利水电》【年(卷),期】2008()3【摘要】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引水渠,其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的发挥。

与工程实施相关的水质保障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水源地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将成为水库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目前库周边支流如老灌河、滔河等的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库区水质整体有逐年恶化趋势。

2004-2005年库区断面监测结果表明:As、Cd、Cu、Pb和Zn的最大值已分别达到0.120 7、0.006、0.056 3、0.048、0.012 4 mg/L,均超出了Ⅱ类水标准限值,总氮范围为0.73-2.22 mg/L,其最大值达劣Ⅴ类。

同时,严重的植被毁损及水土流失已危及库区安全。

通过分析水源地面临的水质、植被损坏、水土流失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以异龄复层的乔灌混交林和草相结合为主的植被恢复和库岸带生态屏障建设等方式,来改善库区脆弱生态环境的途径和策略,并对植被合理搭配及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探讨。

【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跨流域调水;水质;水土流失;植被恢复【作者】李思悦;张全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4;X524【相关文献】1.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开发* [J],2.沿丹江口南水北调水源库区农业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J],3.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省道S335线主要工程问题 [J], 付琛;冯运涛;罗飞4.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十堰市生态蔬菜实证 [J], 王永重5.丹江口库区湿地植被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响应研究 [J], 刘文治;卜红梅;刘贵华;张全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江口水库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概述

丹江口水库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概述

丹江口水库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概述作者:李闯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8期摘要:丹江口水库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当中的重要水源地。

库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建设工作十分重要。

本文对丹江口水库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讨论了其水质情况、污染现状以及管理与保护措施。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长期而艰巨,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进行。

关键词:丹江口水库水质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1.前言丹江口水库位于河南省与湖北省,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当中的重要水源地。

丹江口水库水园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等工作一直是我国重点研究的热点内容。

因此吗,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我们需要对丹江口水库进行积极的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以及对当地库区内的领域进行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

另外,在保护当地水环境的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丹江口水库地区的生态经济,例如生态工业的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及生态服务行业的发展等等。

近年来,清洁资源成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重要资源,因此,也可以在丹江口水库发展清洁生产的理念,在农村乡土地区实施节能环保的生态工程,在污染的地区要尽快实行污染治理的工作,在林业地区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在养殖区域实行人畜的分别饮水工程,以求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发展生态经济。

丹江口水库库区的水质条件良好,是天然的好水。

一般情况下,丹江口水库的水质能够长期维持在二类水质标准,因此,这种高质量的水源能够轻易地满足人类对各行各业用水的需要。

即使是天然的宝地,也存在着水资源受到污染的风险和情况,丹江口水库水源地内,在不同的流域面积以内水资源受到污染的程度和形式都各不相同。

因此,在进行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政策时,要从丹江口水库库区的不同污染地的污染机制以及污染类型和周边环境、民生影响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对丹江口水库库区的水资源的保护和水土的保持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长期性的工作,因此要有系统性地认知和准备。

丹江口水库水环境问题研究

丹江口水库水环境问题研究

生态水利学结业论文指导老师:宋林旭姓名:黄辉学号:2012101204网选班级:2班院系:水环学院水利水电工程2015年6月14日丹江口水库水生态环境分析摘要: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从丹江口水库的自然状况出发,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丹江口水库的水环境现状与变化趋势。

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但由于流域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存在着水质恶化的潜在风险。

因此从宏观上提出了加强流域内水环境保护与管理等相关措施。

关键词:水环境问题;保护措施;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是20世纪初我国水资源调整的一项伟大战略性基础工程,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而且还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生态环境工程。

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库区跨越鄂、豫、陕3省,总干渠将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向北引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这将大大改善用水区水环境和投资条件,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此,输水水质安全保障极为重要,对水源供水质量的要求既要有相对的高标准,又要有长期的稳定。

1.水库概况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汉江与其支流丹江汇合口下游800 m处,坝顶高程162m( 吴淞高程,下同) ,正常蓄水位157 m,相应库容174.5 亿m3,水面面积745 km2。

大坝加高后,坝顶高程176.6 m,正常蓄水位170 m,相应库容290. 5 亿m3,水面面积1 050 km2。

丹江口水库具有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

丹江口水库自河源至丹江口为汉江上游河段,河谷狭长,长925 km。

丹江是汉江的主要支流,全长378.6 km,是丹江口水库的重要集水区。

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582 亿m3,丹江口以上为388亿m3,占全流域的66.7%。

汉江两岸支流密布,其中较大者自上而下有:褒河、子午河、任河、旬河、甲河、堵河、丹江等。

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水域水土保持规划方案

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水域水土保持规划方案

水土保持现状
水土保持以往经验(四坚持):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 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坚持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 坚持政府推动为主
水土保持规划依据、原则与总体目 标
• 编制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水土流失特点 量大面广 面蚀为主 季节性强 入库泥沙量小
• 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成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水土保持现状
• 进展情况 截至2000年底,水源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 积1.11万km2。其中,坡改梯1551.57km2, 水土保持林4344.20km2,经果林1528.94km2, 种草860.39km2,保土耕作333.22km2,封禁 治理2449.54km2。 与此同时,各地还普遍加强了水土保持预防监 督工作,初步完善了监督管理体系,大力开展 监督执法,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取得很大成效
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水域水土 保持规划方案
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水域水土保持 规划方案
• • • • • •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基本概况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水土保持规划依据、原则与总体目标 水土保持区划 水土流失监测方案 效益分析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基本概况
• 自然条件
• 自然资源
• L 335-2006)

陕西省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生态保护与重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陕西省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生态保护与重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陕西省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生态保护与重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赵光耀;赵兴华;王答相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
【年(卷),期】2003(000)007
【摘要】陕西省境内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总土地面积6.27万km2,占水库总控制面积的65.86%.水库水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森林过度采伐,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水库,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农民生活贫困;水质受到污染,给当地群众生活和南水北调工程造成影响.其对策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丹江口水源区的生态保护与重建;保护与重建相结合,对水源区进行综合治理开发;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提高项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创新机制,多方筹资,加快水源区生态保护与重建进程.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赵光耀;赵兴华;王答相
【作者单位】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21;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21;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量估算 [J], 王国重;李中原;左其亭;屈建钢;李晓宇
2.基于气候弹性模型的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径流模拟及预测 [J], 胡丹晖;王苗;高正旭;秦鹏程;任永建
3.河南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情况及建议——以丹江口水库库区生态保护补偿建设情况为例 [J], 赵德友; 常冬梅; 杨琳
4.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 [J], 龚世飞;丁武汉;肖能武;郭元平;叶青松;王巍;李虎
5.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 [J], 李明蔚;马方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江口水库支流库区的淤积特点与问题

丹江口水库支流库区的淤积特点与问题
用 时 , 为消 落死 套 或 消 落死 湖 。汉 江 库 区支 流 库 容 占 3 .% , 成 9 8 支流 拦 门 沙 问题 值 得 重 视 与 研 究 。 关 键 词 : 积 ;拦 门沙 ;消落 套 ;消 落 湖 ;支 流 库 区 丹 江 口水库 淤
中图 分 类 号 : V 9 . T 672 2
悬移 质 输 沙量 1 1 .5亿 t其 中汉 江 库 区 占 7 % ; 江 库 区 占 , 9 丹 2 %。据丹江 口水库建库前 的 15 15 l 93 99年 的入、 出库水文 控 制站的水文泥沙资料统计 , 汉江库 区内的支流总来沙量 ( 即区间 来沙量 ) 占汉江 干流 白河站 及支 流堵 河黄龙 滩站 总来 沙量 的 , 1 .2 65 %。汉 江库 区内最大支 流堵 河 , 年平 均来水 量 6 . 多 o 3亿 r, n 悬移质输沙量年平均 72万 t15 ~1 3 ) 3 7 (9 1 9 年 。距 堵河 口 2 7 6 k 建有黄龙滩水库 , 17 r n 于 94年投入 运用。表 1中, 汉江库 区内 的神定河 、 门河 、 龙 远河 、 曾河及浪河等 5条较大支流 , 年来水 其 量都小于或远小于库容量 , 其库容 主要靠 汉江干 流汛期倒灌 水 量 , 曾河库 区库容 1 . 如 9 5亿 m , 3 而平 均年 来水 量 只 1 r 亿 n 3左
右。
小支 流河 汊众 多 , 约有 4 0 0 余条 。据详细统计 , 布在 10—17 分 5 5 m 库水位间的三级以下小支汉共 3 8 4条。汉江库 区几 条较大支
流的分布及淤 积特 征可见 表 1 。汉江 库 区最大 的支流 , 距坝 是 址 18 7k 2 . m的堵河 , 库容 260万 r , 0 n 回水长 2 m; 3 3k 库容最大 的 是距 坝 3 . m 的曾河 , 9 8k 库容 1 . 9 5亿 , 回水长 3 . m; 26k 其次 是距 坝 1 . m的浪河 , 9 4k 库容 5 1 r , . 亿 n 回水长 3 . m。表 1 3 4 4k 中列出的汉江库区 6 条较大支流 , 总库容 2 .7 r , 6 9 亿 n 占汉江库 r 3 区支 流总库容 的 7 .%。丹江库 区总库 容 8 . 47 0 5亿 r , 要支 n 主 3 流有库尾 的滔河 , 库容甚小 ; 大支流 是距坝 6 r 的淅河 , 最 4Il 【 I 库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2.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示意图(1)“西气东输”主体工程:是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____铺设管线到________,全程4 167千米。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该工程外连____________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____________,南至广州、深圳和________,是世界上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

(3)意义:对于改善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__,有效防止____________,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拉动西部地区的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别提醒]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并非没有污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价格比较低等优势。

但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

4.西电东送我国“西电东送”线路示意图5.北煤南运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可靠的________,资源调配________,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可能引发的________问题。

【知识体系构建】)感悟: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答题思路精讲点拨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理解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带来的影响主要涉及三大区域、三大效益这两大方面。

(1)三大区域3.真题感悟[典例][2020·浙江1月卷]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工程Ⅰ、Ⅱ分别是()A.南水北调西气东输B.南水北调西电东送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D.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有()①减轻大气污染②缓解能源短缺③减轻水土流失④缓解洪涝灾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题能力培养][答案](1)(2)变式演练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完成1~2题。

丹江口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丹江口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上游旬河及丹江上游铁 河的氰化 物倾 人事故 等等 , 都造 成了恶
劣的影响 。
来水 量 占总来水量 的 7%以上 , 5 汉江全长 1 7 k 。根据 3 多 7m 5 0 年的水质监测资料 的分析 , 特别是对近 1 来 的水质 监测 资料 0a
分析表 明 , 汉江上游 ( 丹江 1 3水库 以上) 的水质 除个 别项 目个 别
质评价 , 江 口水库 水质 达 I一Ⅱ类 的监 测断 面 占 8%,I 丹 6 U类 的监测断面 占 1 %, 类 的监测 断面 占4 可 以看 出总体水质 0 1 V %,
是优 良的 。丹江 口水库 是亚 洲第一 大人 工湖 , 巨大的库容有 较
1 自然概况
丹江 口水库是南水北 调 中线 工程 的水源地 , 主要 分布 于湖 北、 河南两省境内 , 行政 区域隶属 于两省 6个县市 , 域面积 7 0 水 5
2 1 1 水 质评价 ..
丹江 口水库 的主要水 源为汉 江和丹 江及 主要支流 , 而汉江
地方污染企业超标排 放污水 , 屡禁不止 , 这与地方利益有着
密切关 系 , 由于丹江 口水库上游 及周边大 多为 山区 , 交通不便 , 人们环保意识淡薄 , 致使 污染 事故 经 常发生 , 比如 20 00年汉 江
丹江 口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 护现状
赵 文 耀
( 长江水利委 员会 汉江环境监测 中心 ,湖北 丹江 口 420 ) 470
摘要 : 丹江 口水库水域面积为 7 , 年 平均入库 水量为 35 , 5k 多 0 9亿 正常蓄 水位 1 5 m时库容 为 15 7 7 亿 。 从 丹江 口水库 的 自然状 况 出发 , 分析 了流域 内水质 、 水量 、 水土保持 、 林业 、 农业 、 业及 工业发展 等生 态环境的 渔

丹江口水库水沙淤积特性分析

丹江口水库水沙淤积特性分析

丹江口水库水沙淤积特性分析胡安焱【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09(16)5【摘要】丹江口水库是由汉江库区和丹江库区组成的并联水库。

根据多年平均入库水沙资料,分析了水库的水沙特性和淤积变化。

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入库水沙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汉江库区来水量和来沙量占绝大多数。

入库水沙年内分布也极不均匀,来水来沙量均集中于汛期。

水库干流库区淤积量占全库的85%左右,支流库区淤积量在15%左右。

在干流库区中,汉江库区淤积量占全库的70%左右,淤积主要发生在汉江库区。

汉江库区泥沙颗粒组成常年回水区以泥土为主,占81.9%~100%;变动回水区以泥沙为主,占46.8%~98%。

汉江干流库区纵向淤积特点是常年回水区淤积多,变动回水区少;从库容变化上来看,中间库段库容损失大;两头库段库容损失小。

横断面淤积特点主要分布在两岸边滩。

最后,对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变化进行了预测分析。

【总页数】4页(P237-240)【关键词】水量;沙量;泥沙淤积;丹江口水库【作者】胡安焱【作者单位】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5【相关文献】1.丹江口水库汉江干流库区近期淤积规律分析 [J], 林云发;罗媛;叶志雄;赵义军2.丹江口水库汉江干流库区淤积分析 [J], 章厚玉;林云发;杨德安;高玉杰;毕勇;魏琼3.蒲石河水沙特性及已建成水库泥沙淤积概况 [J], 王铁锋4.洞庭湖水沙特性和泥沙淤积分析 [J], 张祥志5.漫湾水库泥沙淤积发展规律及对下游水沙情势影响分析 [J], 石雨亮; 何成荣; 梅志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江口水库及入库河流水质影响因素研究

丹江口水库及入库河流水质影响因素研究

丹江口水库及入库河流水质影响因素研究水环境调查是开展污染控制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其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表明,丹江口水库库内水质总体良好,库内各监测断面水质无明显空间分布差异;纳入研究的大部分入库河流水质较好,少部分河流水质较差,特别是犟河、神定河、泗河等河流,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水化学污染指标是主要超标因子。

与相关水质管理目标相比,大部分入库河流水质与管理目标尚有一定差距。

水源区只有不断加大治污力度,扎实推进各项防污工作,才能确保水源区水质安全。

标签:水环境;污染控制;水化学前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优化水资源配置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工程。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流域面积9.52万km2。

区域内主要河流为汉江、堵河和丹江,流域面积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21条,100km2以上的河流约220条。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承担着向京津及华北地区130多个城市供水、同时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的任务,其水质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中线工程的效率和效益,而且密切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确定了水源区水质保护目标,即:(1)2014年中线通水前: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要求(总氮保持稳定);主要入库支流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汉江干流省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要求;(2)2015年末: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要求(总氮保持稳定);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各主要支流水质不低于III类(现状优于III 类水质的入库河流,以现状水质类别为目标,不得降类),入库河流全部达到水功能区划目标要求。

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演变的开题报告

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演变的开题报告

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演变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丹江口库区是中国长江中游最大的水电建设、水利枢纽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大坝之一。

随着丹江口库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试运行,库区内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土壤侵蚀的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演变和扩大。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演变的关系,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库区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二、研究目的
1.了解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趋势等方面的信息;
2.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并确定影响因素;
3.探索有效的土壤侵蚀控制措施,保护库区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研究内容
1.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野外调查和空间分析;
2.土壤侵蚀程度和规模的量化分析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
3.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
4.有效的土壤侵蚀控制措施研究。

四、研究方法
1.野外实地调查法,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信息;
2.遥感影像分析法,实现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定量与扩展分析;
3.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法,定量分析土壤侵蚀程度和规模的空间分布和特征;
4.回归分析法,分析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并确认影响因素;
5.多种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估和优化选择。

五、预期成果
1.明确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和规律,并提出改进建议;
2.深入探究土地利用变化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程度和规模,并确认影响因素;
3.探索有效的土壤侵蚀控制措施,并为实施土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撰写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演变的论文或报告,并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

南水北调中线水土流失的研究范文文稿

南水北调中线水土流失的研究范文文稿

南水北调中线水土流失的研究前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南水北调工程“四纵三横”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水质好、全线基本自流、受益面广等特点,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1],但是,调水活动不可避免的会改变丹江口库区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情况。

1.区域尺度景观格局水土流失特征研究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过程具有紧密的相互关系,其复杂的相互作用机理也成为了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前沿[2,3]。

按照水土流失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可以将水源区涉及到的乡镇水土流失类型划分为若干个区域。

相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比较一致,而同一类型下各区之间又存在差异性。

因此,在进行研究时就可以根据所划分的区域探讨每个区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分布及规律,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各类型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分区原则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水源区水土保持类型分区就是要真实、全面、客观的反映出区域单元的分异规律。

因此,在进行分区时要采取以下原则:(1)遵循差异性原则:水土流失现象的组成因素在地域上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特征的差异,就可以划分出不同水土流失类型,这样一来就可以揭示水土流失地域分布规律。

(2)遵循区内相似性与区间差异性原则:任何区划中都必须遵循区内相似性最小和区间差异性最大的重要原则,即在同一个分区内,各个区域的判别指标具有非常大的相似性特征,特别是综合性特征,而在不同的分区中,各因素应相差很大。

即水土流失类型分区即要做到区内差异性最小,又要做到区间差异性最大。

(3)遵循不同强度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同的原则:上面的表格显示,水土流失在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外,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就会导致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也不同,由此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都不同。

所以人类活动的影响必须作为水土流失类型区划的重要考虑因素。

(4)遵循行政区域完整性原则:在考虑水土流失类型区划时必须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目标的一致性,遵循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整体性,保证水土流失类型系统的完整性。

丹江口市库区水土保持工作探讨

丹江口市库区水土保持工作探讨

作者: 郑文君
作者机构: 丹江口市水务局
出版物刊名: 学习月刊
页码: 121-12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8期
主题词: 丹江口市 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流失面积 库区 丹江口水库 秦巴山区 江汉平原 社会发展
摘要:丹江口市地处汉江中上游,是江汉平原与秦巴山区的结合部。

全市总人口50.11万人,国土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

据2002年湖北省新的遥感资料统计.全市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645.8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2.7%.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对丹江口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直接和间接危害.而且对丹江口水库稳定保持优质水质构成威胁。

浅析丹江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中的水土流失问题

浅析丹江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中的水土流失问题

浅析丹江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中的水土流失问题本文在介绍了淅川县丹江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的背景和基本概况,详细论述了工程的实施情况,同时分析了丹江库区“移土培肥”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标签:丹江库区;移土培肥;水土流失自2005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水库正常蓄水位由157.00m提高到170.00m,淅川县将新增淹没国土面积144km2,占整个库区新增淹没面积的47.6%,将被淹10个乡镇的13.1万亩良田,占整个库区总淹没耕地的51.1%,庫周肥沃良田几乎淹没殆尽;淹没后172.00m水位线以上的库周乡镇生活着新老移民近20万人,库周群众27.6万人仅有耕地21.92万亩,人均0.81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09 hm2,有效灌溉面积仅有1.96万亩,占8.94%,且主要是山岗梯田和山坡薄地,生产条件十分恶劣。

而淹没的耕园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生产条件好,产出率高,是丹江库区的主要作物产出地,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工程实施情况1、覆土工程根据移土培肥项目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在丹江水库蓄水位达到170m前,将170m淹没线以下具有工程项目潜力的5615.51 hm2肥沃园地耕作层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剥离取土,取土区包含直接取土区和先期取土区。

按照“取土和覆土土方总量平衡、土质合理搭配、运输成本经济合理”的原则,将剥离的肥沃耕园地耕作层土壤搬迁到库区淹没线以上瘠薄耕园地上,对瘠薄耕园地进行覆土培肥改造,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中低产田。

2、配套坡改梯工程对于坡度较大、水土流失较严重、缺乏道路系统和农田水利系统的覆土区耕园地实施配套“坡改梯“工程。

坡改梯工程包含水平梯田和坡式梯田,15°以下坡耕地通过坡改梯工程,整理为水平梯田,种植粮食作物,均为土坎梯田,工程内容主要为坡耕地梯田化改造,15°~20°坡耕地通过坡改梯工程整理为坡式梯田,为土坎或石坎梯田,工程内容包括梯田化改造、抽槽整地。

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_1

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_1

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一、自然和经济社会概况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即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亦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期水源区(以下简称水源区),地处我国南北过渡、东西交替的秦巴山区,土地总面积为9.73万km2,涉及陕西、河南、湖北、甘肃、四川、重庆6省(直辖市)12个地(市)48个县(市、区)。

其中陕、鄂、豫3省的水源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89%,而甘、川、渝则都只有1个县的一部分在其中。

水源区地貌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一般高程为500~2000m。

地质构造复杂,褶皱强烈,岩体风化层较厚,主要有石灰岩、片麻岩、石英岩、花岗岩和页岩。

土壤主要有黄棕壤、棕壤、黄褐土、水稻土等,土层一般厚20~40cm。

气候温和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2.2℃,多年平均降水量987mm,年内分配不均,5~10月占全年的8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植被以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为栎树、松树、柏树、杨树和刺槐。

占土地总面积的13.96%,其中,水田面积17.87万hm2,梯平地29.56万hm2,两者占耕地总面积的34.94%。

区内森林覆盖率为23.15%,但分布不均;适宜生长的经济林果种类多,但名优品种少。

矿产种类较多,但分布零散且品位低。

多年平均径流量286.6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

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1284.53万kW,已开发165.61万kW,占总蕴藏量的12.89%;其中小水电蕴藏量为613.48万kW,已开发57.44万kW,占小水电蕴藏量的9.36%。

水源区总人口1293.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2.2%。

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据2000年统计,区内农业总产值17农民人均纯收入1198元,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值一半;财政总收入为28.03亿元,人均财力为216.71元,48个县中,有32个县为国家级贫困县,有7个县为省级贫困县,是相当贫困的地区。

二、水土流失及其特点1.水土流失现状据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资料,水源区水土流失面积51653.75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3.11%,强度以上流失面积为1.57万km2,占流失面积30.41%。

丹江口水库水质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李中李春晖)

丹江口水库水质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李中李春晖)

丹江口水库水质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李中李春晖)摘要:水库水质变化是湖泊水库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的重要方面,可以为水库生态安全监控与预警、生态安全保障和湖库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本文选取了高锰酸盐、氨氮、总氮和总磷作为主要的环境因子,对丹江口水库进行了水质变化进行分析,并分析丹江口水库水质变化与库区水量、上游来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的关系,探索丹江口水库水质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水库水质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丹江口水库,水质变化,影响因素1前言《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把“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三峡水库库区及上游,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及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太湖、滇池、巢湖作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的水源地,同三峡水库、小浪底水库以及太湖、巢湖、滇池、洞庭湖、鄱阳湖和洪泽湖等被列为影响我国水环境安全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决定性作用的九大湖泊水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水库水质变化是湖泊水库生态安全与评估的重要方面,可以为水库生态安全监控与预警、生态安全保障和湖库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006年以前关于丹江口水库水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氮的控制和分析方面[1,2]。

例如,陈静等通过对丹江口水库库区、河南省辖入库河流及其它水体含氮类指标的对比,对水库总氮偏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1]。

殷明等通过分析丹江口水库近20a的水质总氮年变化趋势和库区上游来水、农业面源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因素的关系,针对总氮超标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2]。

本文收集近年来的水质监测数据,选取了高锰酸盐、氨氮、总氮和总磷作为主要的环境因子,对丹江口水库进行了水质变化进行分析,并分析丹江口水库水质变化与库区水量、上游来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的关系,探索丹江口水库水质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水库水质改善的建议。

2丹江口水库概况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60%的流域面积,流域面积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江口水库库区及周边地区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作者:李学敏文力刘琛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8年第09期摘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修正后的通用水土流失流失方程(RUSLE),获得丹江口水库及其周边区域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较大的4种主要影响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侵蚀性因子K、地形和坡度因子LS、植被覆盖和经营管理因子CP。

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及其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以微度和轻度为主,分别占该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7.35%和66.16%;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较大,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坡度大于8°的区域内;同时水土流失主要发生于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的灌木和草地两种地类上,这两种地类水土流失面积占到研究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1.39%,因此对灌木和草地区域的水土保持加强保护和管理,进一步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丹江口水库;水土流失;RUSLE模型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8)09-0054-06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a and Surrounding AreaLI Xue-min1,WEN Li1,2,LIU Chen1,WEI Peng-fei3,WANG Li-xuan1,TIAN Wen-ting1(1. 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 441053, PRC; 2.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PRC; 3. Eigh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Hubei, Xiangyang,441002, PRC)Abstract: Based on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RS) and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and water loss equation (RUSL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Danjiangkou Reservoir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nd four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ing rainfall erosion factor R, the soil erosion factor K, terrain and slope factor LS, vegetation cover and management factor CP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water and soil loss in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a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s mostly mired and mild, respectively 27.35% and 66.16% of the total area of water and soil loss in the region. The slope is a greater influence on soil and water loss and where the slope is greater than 8°. At the same time, soil and water loss mainly occurs in shrubs and grasslands which are strongly disturbed by human activities. The area of soil and water loss accounts for 61.39% of the total area of soil andwater loss in the study are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shrub and grassland areas and further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s.Key words: Danjiangkou reservoir; soil and water loss; RUSLE model水土流失是指在自然條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由于水力、风力和重力等外力作用造成的水土资源破坏和损失[1-3]。

区域水土流失现象是目前很多流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4-6],很多环境与生态问题随之而来,如土壤退化、生产力降低、可利用土地减少、陆地生态环境恶化等,如何有效的评价区域水土流失特征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7-10]。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地位十分重要,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良好的状态,是保障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功的关键。

由于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成为丹江口水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丹江口水库开始库蓄水后的时段里,淹没面积逐渐扩大,水文情况也将随之改变,流速变缓,泥沙淤积严重,不仅会造成水质的污染,也会减小水库库容。

因此分析研究丹江口水库及其周边地区水土流失区域的面积大小、水土流失强度等级以及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的特征及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治理库区水土流失问题与退耕还林政策落实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数据基础。

1 研究区概况丹江口水库是汉江中下游最重要的纽带,其地理位置位于湖北省县级市丹江口市的北部区域以及河南省淅川市的南部广大区域,跨度较大,分别占据了湖北省和河南省的两片区域。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逐步推进,2012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项目完工,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达到已经逐渐达到1 022.75 km2,蓄水量已经达到2.9×1010 m3。

库区地形以较低矮山地为主,库区及其周边地貌类型主要是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大,山中的沟和岔分布相对广泛(如图1)。

库区气候类型比较单一,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要气候类型,据多年平均数据统计显示,该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 000 mm,降水时段相对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6~8月,其中7月为一年内降水量最多的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五分之一,土壤类型以黄棕壤、水稻土、石灰土为主,土层较薄。

2 数据材料与方法2.1 数据材料研究区内高程栅格数据,如流域的范围、河流分布和高程分布等数据主要基于地理空间数据云提供的ASTER GDEM V2 30M 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河流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河流分类数据。

库区影像基于Landsat TM系列影像,采用地理空间数据云数据库内的Landsat 5、Landsat 7和Landsat 8系列影像。

降水数据主要采用英国East Anglia 大学环境科学学院气候研究中心提供的世界10弧分经纬度降水数据通过Matlab脚本处理后的结果。

土壤数据来源于中国土壤数据库,为1∶100万土壤属性数据以及该属性土壤的分布情况的相关数据;土壤类型编码采用《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土纲、亚纲、土类和亚类分类与代码》[11]。

2.2 RUSLE模型参数计算对土壤侵蚀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改进后的通用水土流失模型RUSLE,该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A=ƒ×R×K×LS×CP (1)式中,A所代表的是土壤的年均侵蚀量,其单位为 t/(hm2·a);R代表降雨侵蝕力因子[12],其单位为MJ·mm/(hm2·h·a);K代表土壤可蚀性因子[13],其单位为 t·hm2·h/(hm2·MJ·mm);LS是坡长和坡度因子;CP代表作物覆盖与管理因子及水土保持措施因子[14]。

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广RUSLE在土壤侵蚀中的研究成果,美国农业部将模型及其影响因子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及推广,形成RUSLE手册[15],R因子、LS因子、K因子和CP因子插值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

2.2.1 R因子 R表示降雨侵蚀力因子,其反应的是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能力以及气候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6],可以做为定量监测与评价某地区水土流失基础性的因素。

基于一些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选取周伏建等提出的福建省降雨侵蚀力因子值R的估算公式进行分析计算[17-20],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S在公式中是表示坡度因子;ε的值是通过DEM数据提取的坡度值,其单位为°;L 数据值,一般是通过DEM数据进行坡长分析计算;λ为坡长指数同样是在DEM数据进行坡长分析计算。

2.2.3 K因子 K为土壤可侵蚀性因子,通过土壤属性进而所判断出的土壤是否容易被侵蚀的性质,计算过程中依据土壤有机质、不同机械组成划分渗透级别与土壤结构等体系[19-21],促使K值进一步符合应用区域的实际。

K=[2.1×10-4M1.14(12-M0)+3.25(S-2)+2.5(I-3)]/100 (4)式中:K值表示土壤可侵蚀性;M值表示土壤除去黏粒后的百分含量和粉砂与极细沙的百分含量之积;式中M0值所代表的是在土壤中有机质存在的相关情况;S的值所表示的是土壤结构系数;I值所表示的是渗透性等级的相关数据。

这种方程一般在通常在温带土地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因此比较适用于丹江口库区及其周边地区。

2.2.4 CP因子植被覆盖因子和经营管理因子受较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与植被覆盖情况、管控相关措施有关,并且与降雨量也有很大关系。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参照美国农业部手册以及黄金良等在九江流域土壤侵蚀研究中P因子取值的研究成果[22-24]。

3 结果与分析3.1 丹江口水库库区及其周边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特征降雨侵蚀因子R值图、坡长坡度因子LS值图、土壤可侵蚀性因子K值图、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值图、植被与经营管理因子CP因子值图(如表1),把各因子空间分布值图进行同一坐标系转化,每个像元大小为30 m分辨率,采用ArcGIS软件叠加相乘运算分析,计算得到丹江口库区及其周边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图(如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