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 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钻研教学大纲的心得体会

钻研教学大纲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大纲的重要性。

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它明确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钻研教学大纲的必要性。

以下是我对钻研教学大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指南针”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指南针”,它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钻研教学大纲,我认识到以下几点:1.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这些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

2. 理解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使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框架有了清晰的认识。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重点、难点。

3. 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大纲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为教师制定了教学进度表,使教师对教学过程有了明确的时间安排。

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钻研教学大纲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钻研教学大纲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教学大纲的学习,教师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 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有助于教师发现课程中的重点、难点。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核心知识。

3. 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大纲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通过钻研教学大纲,教师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实践课程二、课程性质:必修三、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实践专业知识;2.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课程安排1. 课程时间:每周两节课,共计36周;2. 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演练、案例研究等;3. 考核方式:平时表现占30%,期末项目占70%。

五、教学内容1. 理论学习- 介绍实践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2. 实践演练-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培养实践能力;- 安排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熟练掌握技能。

3. 案例研究- 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深入讨论案例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教学方法1. 实物展示:通过实物展示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 实践操作: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实践能力;4. 研讨课:开展研讨课程,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主要教材:《实践课程教材》-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八、考核方式-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 期末项目: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实际项目,并进行书面报告和口头答辩。

九、教学团队- 主讲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 助教教师:负责辅助教学及学生指导。

十、总结实践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践课程教学,不断提升自我,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如何编写教学大纲

教师如何编写教学大纲

教师如何编写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规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组织教学活动。

下面将介绍教师如何编写一份有效的教学大纲。

1. 确定教学目标
在编写教学大纲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与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相一致。

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 列出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列出教学内容,包括各个单元或主题的内容和顺序。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并且可以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

3. 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大纲中,教师应该设计各种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实践、案
例分析等。

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确保活动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4. 定义评估方式
教师应该明确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和标准。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小组讨论等。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当的评估方式,并确保评估方式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 完善教学大纲
教师应该对教学大纲进行完善和修改。

在编写大纲之后,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以获取反馈和改进意见。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大纲进行调整和更新。

编写教学大纲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大纲,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如何准备有效的教学大纲

如何准备有效的教学大纲

如何准备有效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指教学计划的纲要和总体安排,它对于教师而言至关重要。

一个优质有效的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准备有效的教学大纲。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准备教学大纲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所希望学生在学习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在编写教学大纲时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确定教学内容在编写教学大纲时,需要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结构、难易程度、逻辑顺序等进行分类和组织,确保教学内容的有序性和系统性。

三、分析学生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大纲应该考虑学生的先前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因素。

通过对学生需求的充分了解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调整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使教学大纲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

四、编写教学步骤教学大纲应该包含详细的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和安排。

教学步骤应该合理、具体,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

在编写教学步骤时,可以考虑使用图表、列表等形式,使其更具可读性和操作性。

五、评估和反馈有效的教学大纲应该包含评估和反馈的内容。

评估是指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和评价,来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掌握程度和问题所在。

反馈是指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促进其进步和提高。

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应该考虑如何进行评估和反馈,并合理设置相关教学活动和任务。

六、灵活调整和改进教学大纲并非一成不变,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灵活地调整教学大纲的内容和安排,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反馈意见,对教学大纲进行改进和完善。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范文(3篇)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范文(3篇)

第1篇一、课程简介农业专业实践教学是农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本大纲旨在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技术流程和管理方法,加深对农业科学知识的理解。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操作、农业试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技术实践- 农作物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 育种学实践:学习育种材料的收集、田间试验设计、遗传分析等。

- 农业机械化操作:学习各种农业机械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

2. 农业试验设计与分析- 试验设计原理与方法:学习田间试验设计、统计分析等基本原理。

- 数据分析实践:运用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实践:学习生态农业的原理、技术和模式。

- 环境保护实践:了解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技术措施。

4. 农业企业管理与营销- 农业企业管理:学习农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

- 农产品营销实践:学习农产品市场分析、营销策略、营销渠道等。

5. 农业政策与法规- 农业政策法规学习:了解国家农业政策法规,掌握农业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 农业政策案例分析:分析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与讨论:教师结合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 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农业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

3. 实验与实习:在实验室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在实习基地进行实际操作。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_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_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2016年第1期(总第342期)GLOBAL EDUCATIONVol.45 No1,2016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陈彩虹赵琴汪茂华汪晓慧吁思敏向荣摘要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已于近期举行,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

与会者就其概念、意义和实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和基本诉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教学作者简介陈彩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赵琴/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62)汪茂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汪晓慧/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62)吁思敏/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向荣/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2015年12月2日,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举行。

这次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普陀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普陀区教育学院协办,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承办。

会议分为上午分论坛和下午总论坛两个部分。

据统计,上下午参会人数达843人次,其中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教研专家41人,普陀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154人,上海市课改学校和市九年制学校等的领导老师91人,还有来自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湖南、广东、陕西、吉林、甘肃、四川、江西、河南、云南、广西、天津、新疆等16个省市的教育科研单位、中小学,华师大课程与教学所基地学校的182人,等等。

上午分论坛包括语言类学科、数理类学科、人文艺术类学科三个板块,分别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历史学科教研员於以传、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化学学科教研员徐睿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音乐教研员席恒主持。

获得首届上海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特等奖、一等奖的教师在上午的分论坛上深入交流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基本概念有效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

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相互关系有效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指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

有效教学理论是“在某种意义上的约定俗成的通例,它阐明有关最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规则。

从规范性和处方性角度考虑,有效教学理论关心的是促进学习而不是描述学习。

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理论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学习理论主要是在描述和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的问题。

①大教学小课程:苏联、中国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是包含于其中的,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从而有效教学理论包含课程理论。

课程是教学内容的代名词,属于教学的一部分;课程也往往被具体化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三部分,课程理论主要研究教学内容的设计、编制和改革。

②大课程小教学北美课程涵盖的范围要宽于教学,教学只不过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教学只是课程的实施与设计,有效教学理论只是课程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理论形成有效教学理论的形成:有效教学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教学经验总结,到教学思想成熟再到有效教学理论的形成。

这一进程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认识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和不断系统的过程,其中系统化是有效教学理论形成的标志。

发展脉络《学记》是最早论述有效教学理论的专著。

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 "教学论" 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 W.Ratke , 1571---1635 )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们用的词是 "Didactica" ,并将其解释为 "教学的艺术" 。

大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理论与方法

大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理论与方法
流互动 的教学情境 。
中图分类号 : G 4 2 文献标识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3 . 1 9 . 1 2 3
1 问题 的提 出
学理 论与方法 , 并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 , 将为大学生 的学 习、 发展 创造 一个 良好 的环境 与空间。
师、 大学生 的积极要素 调动起来 , 教学相 长 , 共 同提高 。从有效教
学理论上看 , 教师不能 只关 注“ 教” , 更要关注 “ 教” 的效 率和效果 , 针对 学生特点选 择教学方 法 , 努力提升 教学效率 和效果 ; 从大学 生角度来看 , 要在教师指导下主 动学习 , 主动提 问 , 与教师形成交
论 为基 础 , 提 出 了学 习 的 相 Wo o d w o n h ) 认为, 当学 习情境 和迁移测 验情境存在 共同成分 时 ,

2 . 1 有效教学是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我 国今 年将毕 业 6 9 9 万大学 生 , 史称 “ 最难就业 季” , 但 另一 方面, 企 业却求贤 若渴 , 这种矛盾 反映 出我 国高校人才 培养质量 与结构 同社会 、 企业需求之 间的矛盾 。要从 根本上解决这种人才 培养与人才使用 过程中的矛盾 , 就要 求高校 、 社会 、 企业共 同做 出 努力 。作为 高校来说 , 要努力提 高人才培养质 量 , 注重方法学 习 , 为学生 进入企业后 工作奠定 良好 的方 法基础 , 同时 , 也要 为学生 今后 的持续学 习提供 发展动力。另一方面 , 高校要 调整人才培养 结构 , 积 极 主动 了解 企业 需求 , 把 握人才 培养 动态 , 主 动适应 社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课程说明:根据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全校师范生中开设《有效教学》这一课程。

《有效教学》是教师教育基础类课程的重要模块之一,课程总学时32,获得2个学分。

使用教材为孙亚玲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效教学》,辅助教材为孙亚玲著《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余文森主编《有效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在于使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了解我国基础教育中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使学生具有观察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师范生应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或活动目标,能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中小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学会创设支持性与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并形成问题意识和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课程提倡善、真、美的教学理念,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播放影像资料、论文撰写、课堂演讲辩论等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贯彻研究型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坚持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内容力求融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使课程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终生受益的课程。

考核方式与要求: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判。

过程性评价为学生的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笔记情况等课堂情况评分,占总成绩的50%。

总结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有效教学理论掌握与实践运用能力,采取笔试形式,包括20%闭卷和80%开卷。

其中开卷主要为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两部分考核结果所占比例为5:5。

以百分制计算。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切入点,按照课堂教学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分为绪论、课前、课中、课后大四个模块,十三章。

如何编写有效的教学大纲

如何编写有效的教学大纲

如何编写有效的教学大纲编写一份有效的教学大纲是教师在规划和组织课程时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一个好的教学大纲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编写有效教学大纲的一些建议:1. 确定教学目标在编写教学大纲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且可衡量,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

2. 列出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列出包括知识点、技能要求等在内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有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验实践、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活动。

4. 安排教学顺序和时间在编写教学大纲时,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时间。

教学顺序应该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学习规律,逐步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同时,需要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 设计评估方式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评估方式的设计。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小组项目等形式,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有效性。

评估方式应该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匹配,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6. 不断反馈和修订编写教学大纲只是一个起点,教师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修订。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方式,及时调整教学大纲,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以上是编写有效教学大纲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教师在教学规划方面有所帮助。

编写一份有效的教学大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育背景,并且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如何编写有效的教学大纲

如何编写有效的教学大纲

如何编写有效的教学大纲1. 明确编写目的在开始编写教学大纲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的目的是什么。

一般来说,教学大纲的目的包括:- 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 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整体结构和学习要求- 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和依据2. 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教学大纲的核心部分,它们应该具有可衡量的特点。

确定课程目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课程目标应符合教育部门或学校的要求- 课程目标应具体、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和衡量- 课程目标应涵盖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3. 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它应包括:- 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概念- 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需要注意:- 内容应按照逻辑顺序排列,保持知识的连贯性- 内容应与课程目标紧密相连,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内容应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4. 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特点: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水平等因素- 资源条件:根据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传授知识- 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实验等方式展示知识-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习等方式体验知识5. 设定评估方式评估方式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设定评估方式时,应注意:- 评估方式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应公平、公正,避免出现主观臆断- 评估方式应多样化,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常用的评估方式包括:-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如出勤、作业、小测验等- 考试成绩:通过笔试、口试、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实践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成果,如实习报告、项目作品等6. 教学大纲的格式和结构教学大纲应具备清晰的格式和结构,便于教师和学生阅读和使用。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学生行为的引导与纠正
观察学生行为
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及时发现不良行为或问题。
积极引导
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及时纠正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或问题,教师 应及时予以纠正,提供必要的帮
助和支持。
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尊重、关心学生,积极与学生沟通交 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 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发展 能力。
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合作关系 ,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实现教学相长。
3
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应持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 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由表达,形成师生互动 的良好局面。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实践 ,促进师生互动的深入开展。
注重课堂反馈与评价
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师生互动的有效 性和针对性。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XXX
PART 03
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
REPORTING
激发学生兴趣与动机的策略
01
02
03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 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
联系学生经验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相联系,使学 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 值。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理论与实践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理论与实践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理论与实践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小学科学教学大纲的理论与实践指南。

通过本大纲,教师可以了解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有效地进行科学教学。

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科学伦理和科学发展的基本认识。

课程内容1. 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 学生将研究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物体和现象,如天空、植物、动物等。

- 学生将了解物体的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

2. 科学实验与探究- 学生将参与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测量、比较和记录数据。

- 学生将研究使用科学工具和仪器,如显微镜、计时器等。

3. 科学知识的研究- 学生将研究基本的科学知识,如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换、生物的特征等。

- 学生将了解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 科学思维与解决问题- 学生将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以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

- 学生将研究分析和解释观察结果,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5. 科学伦理与科学发展- 学生将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伦理规范。

- 学生将认识到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情景教学:利用真实生活情境或模拟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提高研究的可持续性和实用性。

结论通过本文档提供的小学科学教学大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科学教学内容和活动。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了解科学伦理和科学发展的基本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专业实习教学大纲一、引言专业实习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为了确保实习活动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制定一份详细的专业实习教学大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会介绍专业实习教学大纲的编写,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原则和内容。

二、编写目的专业实习教学大纲的编写目的在于明确实习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以及评估方式,为实习教学提供明确的指导,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指导原则1. 紧密结合课程目标:实习教学大纲应与相应的课程目标紧密结合,反映课程目标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从而保证实习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 确定实习任务和内容: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明确实习活动的任务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3. 明确实习要求和评估方式:明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要求和能力,同时制定相应的评估方式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

4. 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和资源:根据实习任务的具体要求和时间限制,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和资源,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实习机会进行学习和实践。

四、内容要点1. 实习目标:明确实习活动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实习任务和内容:具体描述实习任务和内容,包括实习工作的内容、工作流程、所需技能和知识等。

3. 实习要求:列出学生在实习中需要达到的要求和能力,包括学习方法、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

4. 实习评估方式:明确对学生的评估方式和标准,包括实习报告、实习总结、实习成果等内容的评估。

5. 实习时间和资源:确定实习的时间安排和需要的资源支持,包括实习的起止时间、实习地点、实习导师等。

五、总结与展望专业实习教学大纲的编写对于实习教学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明确实习目标、任务、要求以及评估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提高实习活动的学习效果。

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备的重要工具。

它们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技巧。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蓝图。

下面是一些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的步骤和建议。

1. 确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学目标要具有明确性、可测量性和实际可行性,以便后续的教学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

2. 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访谈等方式,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其学习需求。

3. 制定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具和教材,以及确定评价方式和教学时长。

教学策略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积极的学习体验。

4. 制定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制定具体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应该包括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课堂组织,确保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设计评价方式教学计划中应包含合适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以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测试、作业评定、小组讨论和个人报告等形式,既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促进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价。

二、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将教学计划中的各项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和安排。

下面是一些制定有效教学大纲的步骤和建议。

1. 设定教学单元根据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划分为多个教学单元。

每个教学单元应该以一个主题或一个概念为中心,围绕该主题或概念展开学习活动。

2. 制定教学目标在每个教学单元中,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毕业论文实践教学大纲(3篇)

毕业论文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概述毕业论文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本实践教学大纲旨在明确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指导思想1.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 坚持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1. 毕业论文选题与论证- 选题原则与要求- 选题方法与技巧- 论文题目确定与论证2. 文献综述与资料收集- 文献检索方法与技巧- 资料收集与整理-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选择与适用- 技术路线制定与实施- 数据分析与处理4. 论文撰写与修改- 论文结构安排与撰写规范- 语言表达与逻辑推理- 论文修改与完善5. 毕业论文答辩与评价- 答辩准备与技巧- 答辩过程与注意事项- 论文评价标准与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毕业论文案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参与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修改等环节,提高实践能力。

六、考核方式1. 选题报告:学生提交选题报告,教师进行评审。

2. 论文初稿:学生提交论文初稿,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3. 论文定稿:学生提交论文定稿,教师进行评审和答辩。

4. 综合评价:根据学生选题、写作、答辩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大纲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教学大纲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教学大纲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教学大纲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合理且可操作的教学大纲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分析教学大纲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并探讨如何编写一份合理且可操作的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的合理性教学大纲的合理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明确:一个合理的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对于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明确的规定。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 内容科学: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即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科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合理的内容安排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连贯性强:教学大纲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和连贯性,各个教学环节之间应该有明确的联系和衔接。

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形成知识的系统认知。

二、教学大纲的可操作性教学大纲的可操作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具体明确的教学步骤:教学大纲应该明确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方法,包括教学的导入、展示、讲解、练习、巩固和拓展等环节。

这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有序的教学组织,提高教学效率。

2.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大纲应该针对具体的学生群体,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

教学大纲不应过于单一和僵化,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3. 合理的评价方式:教学大纲中应该考虑评价的方式和手段,以及评价结果对后续教学的指导作用。

评价方式要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编写一份合理且可操作的教学大纲的建议1. 明确教学目标:在编写教学大纲时,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目标要具体、可衡量,能够引导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大纲)本课程大纲内容共由五个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课程概要;第二部分是课程内容构成与学时分配;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纲目与教学方法运用;第四部分是参考文献,第五部分是网站推荐。

第一部分课程概要课程名称: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ffective Teaching)课程对象:教师教育四年制本科学生课程类型:教师教育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主持教师:陈晓端教授教学团队:陈晓端张立昌刘鹂龙宝新任凯白浩周植辉刘珺(部分研究生将作为教学助理参与本课程的学习辅导与资源建设)课程目标:《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ffective Teaching)是根据我国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为教师教育四年制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中学教育基础公共必修课。

开设此课程旨在使学生对有效教学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准确把握有效教学的相关概念及其特征,形成较为系统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明确有效教学的价值和目标追求,确立通过教师有效的教促进学生有效的学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追求的基本理念;学会从效能、效益、效率和效果的角度来认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成有效设计教学目标、有效进行教学实施和有效进行教学评价以及有效从事教学反思等方面的基本意识和能力。

为毕业后尽快成为一名有效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课程内容:着眼于上述课程目标的达成,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有效教学的一般理论与实施方略两大部分,前者按照研究的逻辑安排课程学习内容,后者按照教学活动全程的自然开展顺序安排课程学习内容。

具体包括:有效教师的素质特征;有效教学的内涵、概念、特征;有效教学基础;有效教学条件;有效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设计;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方法;有效教学行为;有效课堂管理;有效作业批改;有效听课评课;有效学习指导;有效教学评价;有效教学反思等。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基于网络资源与教师的课堂讲授,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包括课堂讨论、学生小组探究、课堂微型讲演、典型课堂教学视频赏析、专家小组法以及聆听中学优秀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分析等,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师教育课堂“教教”与“学教”的本质特点。

本课程的部分章节内容尝试用英文文本(即部分PPT会用英文呈现),教师在部分课堂教学中将尝试“渗透式”双语教学,以便体现本领域的国际性专业术语与基本观点。

学习评价:本课程学习评价由四部分构成:1.平时课程学习:包括课堂学习参与、互动交流与实践环节表现等20% (0-20分);2.作业一:以有效教师或教师素质为关键词撰写自拟题目小论文(1500字左右):10%(0-10分);3.作业二:以有效教学、有效课堂或有效学习为关键词撰写自拟题目小论文(1500字左右):10%(0-10分);4.期末闭卷考试:60%(0-60分);第二部分课程内容构成、学时分配及主讲教师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由五个单元十三个专题构成。

具体课程内容构成、学时分配及主讲教师如下:第一单元导论导论:课程介绍与有效教学研究概要(2课时陈晓端)第二单元有效教学理念专题一:有效教师素质特征(2课时陈晓端)专题二:有效教学行动表现(2课时陈晓端)专题三:有效教学先决条件(2课时龙宝新)专题四:有效教学目标定位(2课时龙宝新)专题五:有效教学方案设计(2课时刘鹂)第三单元有效教学实践专题六:有效教学实施方略(4课时张立昌)专题七:有效教学行为艺术(2课时陈晓端)专题八:有效课堂组织管理(2课时陈晓端)专题九:有效课堂教学案例(4课时周植辉刘珺)第四单元有效教学评价专题十:有效课堂学习评价(2 课时陈晓端)专题十一:有效说课听课评课(4课时陈晓端)第五单元有效教学发展专题十二:有效学生学习指导(2课时任凯)专题十三:有效教学反思路径(2课时陈晓端)课程学习总结(2课时陈晓端)总计:课内36课时,2学分;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间至少应保证54课时。

课程基本知识点:(1)有效教学的内涵、价值与特点(2)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现条件(3)有效教学的目标取向与设计要旨(4)有效备课、有效提问与有效作业(5)有效教学策略的意义与类型(6)有效教学方法的特点与选择标准(7)有效教学行为的分类与特征(8)有效课堂管理的意义与方法(9)有效说课与评课的意义与方法(10)有效教学反思的内涵、价值与途径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纲目及教学策略和方法运用第一单元导论导论课程介绍与有效教学研究概要(教师讲授、讨论分享)一、有效教学的内涵解读二、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三、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四、有效教学研究的展望第二单元有效教学理念专题一: 有效教师素质特征(教师讲授、讨论分享)一、西方的有效教师特征研究举要二、关于有效教师素质特征的概括三、评价有效教师素质的基本框架专题二: 有效教学行动表现(教师讲授、讨论分享)一、有效教学的特征举要二、有效教学的行动表现三、评价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专题三:有效教学先决条件(问题引领、讨论分享、视频赏析)一、认识学生特点二、科学加工教材三、利用教学环境四、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专题四:有效教学目标定位(问题引领、教师讲授、讨论分享)一、有效教学目标的内涵二、教学目标制定的四种取向三、有效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四、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操作性要求五、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框架六、有效教学目标设计实践七、有效教学目标设计范例专题五:有效教学方案设计(问题引领、教师讲授、案例分析)一、为什么需要有效教学方案设计?二、有效教学方案设计模式有哪些?三、有效教学的方案设计怎样展开?第三单元有效教学实践专题六:有效教学实施方略(问题引领、教师讲授、学生实践)第一节有效的课前准备一、有效课前准备的内容与作用二、如何达到有效的课前准备第二节有效的课堂教学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二、预设性教学与生成性教学的统一第三节有效的课外作业一、有效课外作业的目的二、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三、有效课外作业的内容四、有效的课外作业反馈第四节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一、自主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二、合作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三、讨论交流策略的有效运用四、探究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第五节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一、有效选择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二、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三、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专题七:有效教学行为艺术(问题引领、讨论分享、课例分析)第一节教学行为概述一、教学行为的意义与特征二、教学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三、教学行为的一般分类四、教学行为的具体化第二节有效教学行为及其特征一、有效教学行为的定义二、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价标准三、具体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特点四、影响有效教学行为的因素专题八:有效课堂组织管理(问题引领、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要一、课堂管理的意义与功能二、课堂管理的理论取向与影响因素三、课堂管理的发展变化四、课堂管理的五个维度第二节有效课堂环境管理一、课堂环境的分类二、有效的课堂物理环境创建三、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四、恰当的学生课堂座位排列第三节课堂纪律与时间的有效管理一、课堂纪律的有效管理二、课堂时间的有效管理第四节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与预防一、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类型二、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处理三、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预防专题九:有效课堂教学案例(问题引领、视频赏析、师生交流)第一节一、有效课堂教学案例(一)分享二、英语课堂(案例一)的设计与实施评析三、有效课堂教学案例(二)分享四、有效课堂教学案例(二)评析第二节一、有效课堂案例评析二、怎样去听课?三、怎样评析课?四、有效课堂的特点五、如何上好一节常规课?第四单元有效教学评价专题十:有效课堂学习评价(问题引领、教师讲授、讨论分享)第一节学习评价概要一、学习评价及其功能二、学习评价的类型第二节有效课堂学习评价一、有效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二、有效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要求三、有效课堂学习评价的实施策略专题十一:有效说课听课评课(教师讲授、学生实践、经验分享)第一节说课与有效说课一、说课的定义和作用二、说课的特点与类型三、说课的内容与评价四、有效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第二节听课与有效听课一、听课的目的和作用二、听课的类型及特点三、有效听课的策略和要求第三节评课与有效评课一、评课的定义和作用二、评课的内容与形式三、有效评课的原则第五单元有效教学发展专题十二:有效学生学习指导(问题引领、教师讲授、经验交流)一、有效学生学习指导的内容二、有效学生学习指导的实现三、有效学生学习指导的案例:“学习能量”项目专题十三:有效教学反思路径(问题引领、教师讲授、经验分享)第一节有效教学反思的意义与特征一、有效教学反思的意义二、有效教学反思的特征第二节有效教学反思的内容与路径一、教学反思的层次二、教学反思的类型与方法三、有效教学反思的内容四、有效教学反思的过程五、基于行动研究的有效反思性教学六、有效教学反思的路径第三节有效教学反思案例特别说明:此大纲仅为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程学习提供了一个预成的框架,授课教师可以基于此大纲进行具体内容的创生,以便形成自己的讲授思路和内容体系,进而展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同学们也可以在此框架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拓展性学习。

第四部分参考文献书籍著作类[1] 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2]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3]威廉·威伦,贾尼丝·哈奇森,玛格丽特·伊什勒·博斯.有效教学决策[M].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4]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州市: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5]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6]蔡慧琴,饶玲,叶存洪.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重庆市: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7]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M].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8]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9]徐建敏,管锡基.国内外当代教学理论简明读本[M].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10]陈海滨,徐丽华.有效教学66个经典案例[M].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Orlich, Donald C.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余文森,黄国才,陈敬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13]宋运来.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教师最需要掌握的问课品课艺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4]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许芳芳.有效教学:站在教育原点的诗情守望[M].北京市: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6]赵亚夫.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Morrison, Gary R.设计有效教学 [M].北京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8]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 [美] Rief, S.F. & J.A.Heimburge,著;牛芳菊译.全纳课堂的有效教学:满足不同需求的方案、课程及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21]Silberman, Mel.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2]Marzano, Robert J.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M].北京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3]Weinstein, Claire Ellen.终身受用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找到有效[M].北京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4] 马兰等编著.课堂教学设计:整体化取向[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6.[25] [美] Stephenson, F.主编;周渝毅,李云译.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26] [美] McIntyre, D.J. & M.J.O’Hair,著;丁怡等译.教师角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27] [美] Brookfield, S.D.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28] [美] Parsons, R.D. & K.S.Brown,著;郑丹丹译.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29] [美] DuFour, R. & R.Eaker,著;聂向荣等译.有效的学习型学校:提高学生成就的最佳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30] [美] Brookfield, S.D. & S.Preskill,著;罗静,褚保堂译.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31] [美] Sagor,R.著;陈晓霞,李剑鲁译.标准时代教与学的激励:激发师生的教学动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32] [美] Rogers,B.著;蔡艳芳等译.课堂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2.[33] [美] Hale, M.S. & E.A.City,著;刘雅译.全纳课堂的有效教学:满足不同需求的方案、课程及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34] 盛群力,马兰主编.意义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11.期刊论文类[1]皮连生,吴红耘. 两种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11(5).[2] 钟启泉. “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3]宋秋前.有效教学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4]陈晓端,Stephen Keith. 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8).[5]陈晓端,马建华.试析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研究,2006(2).[6]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7]陈晓端,马建华.有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条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6).[8]龙宝新,折延东. 辨识有效课程,重建课程的“轨道” [J].当代教育科学,2006(4).[9]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10]姚利民.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8).[11]成尚荣.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批判性思考[J].人民教育,2010(3).[12]王鉴,申群英.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研究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8(10).[13]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14]王彦明.“有效教学”的社会学追问[J].教育科学,2011(4).[15]姚梅林,王泽荣,吕红梅. 从学习理论的变革看有效教学的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6]文喆.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J].人民教育,2009(5).[17]吴先强,韦斯林.国外认知负荷理论与有效教学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2).[18]周兴国.论有效教学的正当性[J].教育研究,2008(11).[19]刘万海.“有效教学”辩[J].全球教育展望,2007(7).[20]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21]卢尚建.我国有效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2]陈晓端,龙宝新.回归事件:后现代有效教学的使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3]原青林.美国有效教学方法简介[J].比较教育研究,2004(6).[24]吴刚平.价值层面的有效教学观念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7(4).[25]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7)[26]黄显涵,李子建.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反馈理论[J].教育发展研究,2011(4).[27]何善亮.教学的本质:基于有效教学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8]欧阳文.教育理论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9).[29]王斌华.关于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7(1).[30]林少杰.有效教学的评价、理念与策略[J].教育导刊,2007(3).[31]李军靠,李延.基于有效教学管理理论的课堂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2).[32]彭豪祥.有效教学反馈的主要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9(4)[33]刘雅林,杜尚荣,李森.论悟性认识论观照下的有效教学[J].教育导刊,2012(8).[34]杨钦芬,滕衍平.意义生成:有效教学的价值追寻[J].教学与管理,2012(29).[35]刘万海.教学质量观重建:有效教学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2(10).[36]于长立,户清丽.有效教学追求下的教师教学能力探析[J].教育探索,2012(8).[37]王翠琴,杨芳莹.优化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的基础[J].上海教育科研,2010(12).[38]朱文学.实践有效教学的教育意蕴[J].上海教育科研,2010(10).[39]朱文辉.有效教学:实然诊断与应然追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40]梁文明,高肖丽.教改语境中有效教学的解读及认识误区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1(6).[41]许崇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4).[42]潘超.有效教学概念重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7).[43]吴增强.论有效教学的心理学支持-----信息加工学习论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1(4).[44]姜玮,邓艳红.对国内有效教学的含义及评价标准的反思[J].教育探索,2011(6).[45]刘兴然.有效教学研究的知识生态学分析[J].教育导刊,2011(7).[46]许华琼,胡中锋.对有效教学研究的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1(9).[47]王彦明.“有效教学”的社会学追问[J].教育科学,2011(4).英文资料2. Bennett, S.N.(1976). Teaching Style and Pupil Progress. London: Open Books.3. Berliner, D.C. and Tickenoff, W.J. (1976) The California Beginning Teacher Evaluation study: Overview of Ethnographic Study,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7,24-304. Brown, S.and McIntyre, D.(1993). Making Sense of Teaching,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5. Burns, R.B. (2000),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6. Chen, Xiaoduan. (2002) Research on effective teaching: what methods have been used? Hong Kong: Modern Educational Research, No.12.7. Clark, C.M. (1995) . Thought of teaching , Cassell, London.8. Cooper, P. and McIntyre, D. (1996).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Perspectives,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9. Dean.J (2000). Improving Children’s Learning: Effective teach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First Edition.London:Routledge.pp24-37.10. Flanders, N.A.(1970) Analyzing Teaching Behaviour, Addison-Wesley; Reading ,MA11. Garrison, J.W. and Macmillan, C.J.B. (1994). Process-Product Research on Teaching: Ten Years Later, Educational Theory (on the web), 1994, Fall, Vol.44. No.412. Green, B.P.ect.(1999). Perspectives on implementing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effective teaching. First Edition.Boston: Journal of Accouning Education No.17. pp71-9813. Harris.A. (1998) Effective teach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Vol.18, No.2, pp169-183.14. Harris, A. (1999).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Effective School, Ashgate Publisher Company.15. Killen,R. (1996)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lesson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 Australia: Social Science Press.16. Kyriacou, C.(1997). Effective Teaching in Schools: Theory and Practice, StanleyThornes (publishers).17. Marriott, G. (2001), Observing Teachers at work, Heinemann Educational Publishers, Oxford.18. Moyles, J. R. (1988). Self - evaluation: A Primary teacher’s Guide, The NFER-NELSON Publishing.19. OECD (1994).Quality in Teaching, Paris: OECD20. Oser, F.K. Andreas Dick and Jean-Luc Party (1992). Effective and Responsible Teaching: The New Synthesis, Jossey-Bass Publishers. San Fransisco.21. Perrott, E.(1987) Effective teaching: a practical guide to improving your teaching, Longman , London and New York.22. Rosenshine, B. and Furst, A.F. (1973) The use of direct observation to study teaching , inTravers, R.M.(ed) , secon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 Rand McNally, Chicago.23. Ryan, D.(1960).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24. Simpson, M. and Tuson, J. (1995), Using Observations in Small-Scale Research: A beginner’s Guide, SCRE, Scottish.25. Strong, R. (2002). Qualities of Effective Teacher, ASCD products.26.Thiagarajan. A.P.ect.(1995). Factors influencing effective teaching.Progress of education V ol.70. No.5. pp116-11727.Taylor, P.H. (1962). Children’s evalua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teacher,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V ol. 32.pp. 258-66.28. Turner-Bisset, Rosie. (2001), Expert Teaching: Knowledge and Pedagogy to Lead theProfession,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29] James H. Stronge. Qualities of Effective Teachers [M]. Alexandr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002.第五部分网站推荐 (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图书馆)(学术论文网)/sru/(社会科学研究网)/exec/obidos/ASIN/0415277337/managemetraini09/026-8234431-6342867/ (知识问答网)/teachingreforms/(英国教学改革)(英国官方教育网站之一)/tsmain.html//ces/(一所小学的课堂照片等)/video/049vale/7 (教学录象网站)/video.html/ (一个学区的学校各年级)/teachlearn/new/char_effect_tch.html(关于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http://edu.georgianc.on.ca/teaching/teaching/learningstyles/ (关于有效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http://www.Teaching (关于有效教学实践指南) (美国督导与课程开发学会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