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管理程序
检测项目管理程序
检测项目管理程序1 目的为促进检测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满足合同及法律法规要求的工程检测项目,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承担的无损检测工程的项目管理,除遵循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3 职责3.检测部人员、设备和消耗材料的统一调配,负责检测设备、物资的发放、使用和管理的归口管理。
3.2 技术质量部部负责公司体系文件、技术标准、规范的提供,负责工程竣工资料的归档验收和存档管理。
3.3 检测部负责整个检测工程项目实施运作管理。
3.3.1 项目经理职责1)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的组织者,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运作管理,对检测现场管理、技术、质量、经营和HSE等活动负全面责任。
2)负责工程项目有关的工作联系,参加业主、监理等有关组织的有关活动。
3)负责督促参与项目工程各项管理职能的正确履行和检测工作质量。
4)负责项目工程现场检测工作的按期完成,组织编制竣工资料。
5)负责组织培训项目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安全施工和技术交底,负责督促检测人员遵纪守法和遵守职业道德方面的行为。
6)负责项目开工前现场踏勘工作,对项目实施风险识别,并根据建设方的要求组织编制项目工艺技术方案、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负责组织工程的全面实施,及时合理调配人力设备资源,确保整体工程进度处于有效控制状态;7)根据合同条款要求,切实督促做好增减工作量的审报、记录等控制工作。
3.3.2项目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的技术管理和检测方案、检测作业和应急措施等作业文件的批准工作。
3.3.3项目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
全面负责按照公司质量体系管理要求有效运行,基于工程实施状况,按照业主的需求,适时组织工程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审,落实检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结果,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有效运行。
NDE(无损检测)管理程序
总承包分公司安全管理文件编号:EPC-SM-GZ-028NDE(无损检测)管理程序(A版)20XX年12月25日发布20XX年12月25日实施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分公司 NDE(无损检测)管理程序NDE(无损检测)管理程序EPC-SM-GZ-028版本A批准:XX审核:XXX、XXX、XXX编制:XX、XX、XX、XXNDE(无损检测)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控制好NDE检验活动,确保NDE检验质量,特制订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华电工程项目部施工区域内所有的NDE检验活动。
3 定义NDE指在不损坏被检对象的情况下,利用声、光、电、磁等方法来检测工件或材料内部及表面缺陷的方法,英文缩写为NDE(无损检测)。
4 职责4.1 从事NDE检验的人员,须经过培训考核,并持有公认机构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且资格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
4.2 NDE检验证书共分三级,分别是Ⅰ、Ⅱ、Ⅲ级,Ⅰ级最低、Ⅲ级最高。
Ⅰ级NDE 人员可在Ⅲ级或Ⅱ级NDE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检验操作,NDE检验报告由进行检验的Ⅲ级或Ⅱ级NDE人员负责填写,由其他Ⅲ级或Ⅱ级NDE人员负责审核。
4.3 NDE检验主要分为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和渗透探伤四种,持有资格证书的NDE检验人员只能从事相应检验方法、级别的检验工作。
4.4 NDE检验证书有效期为五年,证书到期后应及时向原发证机构申请换证。
4.5 从事射线探伤的NDE人员资格还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定。
4.6 质量管理部和安全管理部负责NDE检验人员资格的审查和控制。
5 程序5.1 检验准备5.1.1 进行NDE检验前,应按照有关检验标准、要求、及检验环境等编制工作程序,并报请批准。
5.1.2 使用的NDE检验仪器应符合有关标准、程序的要求。
5.1.3 必要时,现场做好封闭及警示,做好防护,严谨无关人员误入。
5.2 检验委托5.2.1 所有的NDE检验由被检单位使用NDE报告单进行委托,并根据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NDE报告单中填写好工件编号、材质规格、探伤比例、验收标准、检验位置等内容。
无损检测中心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中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无损检测中心的管理,提高无损检测中心的质量和效率,保证无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无损检测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其它相关人员。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宗旨是: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为依据,以规范化管理、创新发展和持续改进为目标,全面提高无损检测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第四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当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保证无损检测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第五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当建立规范的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无损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当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保证无损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七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当积极参与行业交流和技术竞赛,不断提高无损检测技术的水平和水平。
第八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当加强对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保证无损检测工作的持续改进。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九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当设立负责人,负责领导和管理无损检测中心的日常工作。
第十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当设立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和落实无损检测工作的技术方案。
第十一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当设立质量负责人,负责监督和检查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
第十二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当设立市场负责人,负责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
第十三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当设立安全负责人,负责检查和维护无损检测中心的安全设施和安全制度。
第十四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当设立文秘负责人,负责无损检测中心的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第十五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当设立财务负责人,负责无损检测中心的财务管理。
第十六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当设立统计负责人,负责无损检测中心的统计工作。
第十七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当设立人力资源负责人,负责无损检测中心的人事管理。
第十八条无损检测中心的各个负责人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履行各自的职责。
第十九条无损检测中心的各个负责人应当定期组织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9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9.1无损检测控制程序9.1.1总则本标准规定了无损检测(包括RT、UT、MT、PT)人员的资格,无损检测的工作程序,无损检测设备条件和资料管理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的无损检测工作9.1.2职责无损检测工作由质管部归口管理,其工作质量实行无损检测责任人负责制9.1.3损检测人员资格9.1.3.1从事无损检测(包括RT、UT、MT、PT)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参加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机构组织的考试,取得资格证书,才能担任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9.1.3.2无损检测报告的签发资格9.1.3.2.1无损检测报告必须两级签字方可发出。
9.1.3.2.2射线检测应有Ⅱ级射线检测资格人员初评并记录检测结果,无损检测责任人复评并签发射线检测报告。
9.1.3.2.3超声波、磁粉、渗透检测,应由各专业Ⅰ级以上(含Ⅰ级)资格人员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各专业Ⅱ级资格人员复查确认并签发检测报告。
9.1.3无损检测责任人应由同时取得RT、UTⅡ级,并有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
9.1.4无损检测工艺9.1.4.1无损检测通用工艺由各相应专业的Ⅱ级人员编制(包括修订),经无损检测责任人校核,质保工程师审核后颁布执行。
9.1.4.2射线检测专用工艺由射线检测Ⅱ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责任人审核后实施。
9.1.5无损检测工作程序9.1.5.1无损检测的委托9.1.5.1.1原材料和焊接工艺评定试板的检测,探伤室分别根据检验员和焊接工艺员开出的“无损检测委托单”安排无损检测工作;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根据检验员开出的“无损检测委托单”安排工作。
9.1.5.1.2对“无损检测委托单”和待检工件的要求。
a) 射线检测①“无损检测委托单”上应有产品编号或生产令号,工件名称或产品图号和材质,规格、焊接方法、坡口形式和尺寸,焊缝编号,焊缝长度、探伤比例、焊工钢印号,以及验收标准等。
还应提供“检测部位示意图”②待检工件应经外观检查合格,工件上应有产品编号或工作令号,产品图号,焊缝编号,材料标记、焊工钢印、检验印记等各种标识和标记。
单位无损检测质量管理
单位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引言无损检测是工程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对材料、构件和设备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检测和评估。
无损检测的质量管理是保证无损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单位无损检测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单位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无损检测工作按照规范、可靠进行的管理体系。
在建立和运行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结构单位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应合理清晰。
通常情况下,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监管政策和流程,并与各个无损检测部门合作协调。
同时,还应设立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核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工作。
2.制度和规范单位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规范,以确保无损检测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
这些制度和规范包括:•无损检测质量管理手册:具体规定无损检测质量管理的宗旨、目标、要求以及工作流程。
•无损检测工作程序:明确无损检测的工作流程和步骤,包括人员配备、仪器设备校准和校验、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无损检测标准和规范:与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保持一致,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人员培训和资质认证无损检测工作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单位应通过培训和考核的方式,确保无损检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无损检测技术和相关的规范要求。
同时,还要注重无损检测人员的资质认证工作,确保他们具备相关的资质证书。
4.设备和仪器校验无损检测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保证无损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
单位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和仪器校验制度,包括校验周期、校验方法和校验记录的管理。
同时,还要确保设备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以保证其性能稳定。
5.数据管理和分析单位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确保无损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管理系统应能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档和查询,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评估工作。
数据分析工作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模板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无损检测的部门和个人。
三、职责与权限1. 无损检测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2. 无损检测人员需遵守本制度,并按照规定执行检测工作。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无损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和记录。
四、无损检测人员资格1. 无损检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 定期参加复训和知识更新,以保证检测技术与时俱进。
五、无损检测设备管理1. 所有无损检测设备必须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
2. 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使用后进行清洁和保养。
六、无损检测程序1. 检测前,明确检测目的、范围和方法。
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并对检测过程进行记录。
3. 检测结果应由两名以上检测人员共同确认。
七、检测结果处理1. 检测结果应详细记录,并由质量管理部门审核。
2. 对于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应立即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八、记录与档案管理1. 无损检测的所有记录应详细、准确,并保存至少五年。
2. 建立无损检测档案,包括检测报告、设备校准记录等。
九、安全与环保1. 无损检测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
2. 检测设备使用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十、持续改进1. 定期对无损检测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和更新。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检测流程和方法。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无损检测部门负责解释。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内容,确保其符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
无损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无损检测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无损检测人员人身安全及设备设施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相关人员及设备设施。
三、安全责任1. 无损检测工作负责人对本单位无损检测工作的安全负全面责任。
2. 无损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工作场所安全负责。
3.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无损检测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安全教育培训1. 无损检测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 无损检测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知识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 无损检测工作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无损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
五、安全操作规程1. 无损检测人员上岗前应检查设备设施,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2. 无损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改变操作程序。
3. 无损检测过程中,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4. 无损检测过程中,应保持工作场所整洁,不得随意堆放物品。
5. 无损检测过程中,应遵守消防、用电、防雷等安全规定。
六、设备设施安全管理1. 无损检测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无损检测设备设施应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测、检验,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3. 无损检测设备设施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设备管理部门。
七、事故处理1. 发生无损检测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2.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3. 事故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八、附则1. 本制度由无损检测工作负责人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对影响无损检测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企业需无损检测的材料、试件、产品、零部件的无损检测工作。
3.职责3.1 质检科负责无损检测的实施及质量控制。
3.2 无损检测工程师负责审核无损检测工艺方案和报告,签发无损检测竣工资料,并负责无损检测专业系统的质量控制。
3.3 无损检测人员负责编制工艺方案,进行无损检测报告,对无损检测结果负责。
3.4 相关单位负责按本程序要求进行无损检测工作的配合。
4.工作程序4.1 无损检测控制工作流程图:见附图。
4.2 无损检测依据:GB150《钢制压力容器》、JB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及施工验收规范、图纸及设计技术文件、工艺文件等。
4.3 无损检测人员必须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培训及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进行工作。
具体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规定执行。
4.4 无损检测设备及器具的管理按QP/SDPMW/15-2005《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执行。
同时还应遵守下列各项规定。
a. 无损检测探伤设备应能满足无损检测要求;b. 无损检测设备、仪器、器材应有专人保管、保养、严格按规程操作,并定期进行检修、检定;c. 射线透照室、操作室、暗室、评片等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保持清洁;d. 要完善射线探伤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4.5 无损检测的委托4.5.1 原材料、外购件的无损检测由生产经营科按QP/SDPMW/07-2005《采购控制程序》及QP/SDPMW/10-2005《压力容器用材料控制程序》规定委托。
4.5.2 外协件的无损检测由生产经营科按QP/SDPMW/09-2005《压力容器产品外协控制程序》规定委托。
4.5.3 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经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员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并与“受压元件工艺过程记录卡”交质检科。
无损检测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无损检测管理办法为理顺XXX分公司各项目部无损检测的管理程序,把好焊接质量关,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无损检测的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无损检测项目队(以下简称A队)及委托方项目队(以下简称B队)的无损检测管理。
一、项目部管理职能1、无损检测在项目部工程管理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质量检验工程师或焊接工程师或有关的专业工程师有权在质量管理规定的工作范围内对A队或B队进行检查,质量检验工程师对现场有一般争议的问题进行裁决,项目总工程师对重大争议的问题予以裁决(如返修超过二次的、探伤比例等)。
项目部工程管理部及时办理奖罚手续,按时兑现。
2、项目部的无损检测任务必须有合同约定。
3、对制造安装过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控制评定或进行复验。
4、参加有关技术文件制定、会签以及产品检验鉴定工作。
5、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无损检测的环境安全的确认及上报程序,并及时办理奖罚手续,按时兑现。
6、焊接工程师监督无损检测项目的技术工作。
7、B队的探伤任务委托单未经项目部专职质检员的签字认可,不得进行探伤,否则该单无效。
8、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现场大面积无损检测的工作安排和协调。
9、B队要安排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焊接管理经验的人担任焊接联络员,并将联络员名单报工程管理部质量检验工程师和焊接工程师。
10、B队探伤口应具有代表性、随机性,项目部视情况进行抽片检查。
二、A队责任A队负责工程项目范围内的无损检测任务及按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对施工现场无损探伤底片、原始资料及交工资料的收集整理。
1、各级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将资格证件的复印件交项目部专职质检员备案。
2、A队和B队的工作联系均以书面的形式签发和签收。
3、无损检测人员接受任务后在调查的基础上做好检测器具的准备工作。
4、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应编制检测方案或工艺卡、绘制布片图并向检测人员交底。
5、无损检测人员在操作、评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规程以及检测方案或工艺卡。
6、A队负责人根据已批准的委托单,认真核实检测工作量、工期、材质、规格,执行标准无误后安排持二级证及以上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承担该项任务。
无损检测工作流程及管理
无损检测工作流程及管理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是一种用于检测材料和构件内部缺陷或表面缺陷的技术。
它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包括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核电等。
无损检测工作流程及管理是确保无损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1.制定检测计划:根据检测对象、检测需求以及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检测计划。
计划包括检测方法、仪器设备选择、检测技术指标等内容。
2.制定检测文件:根据检测计划编写检测文件,包括检测工艺、操作规程、检测条件、检测记录表等。
3.准备工作:准备检测设备和材料,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资质认证,确保检测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进行检测:根据检测计划和检测文件,在检测对象上进行相应的无损检测。
检测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注意安全事项,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分析评价: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合格项。
如果检测结果正常,则可以进一步处理或进行下一步工作;如果存在缺陷或不合格项,则需要进行缺陷评价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替换。
6.生成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和评价,生成检测报告。
报告包括检测对象的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评价和建议等内容。
报告应具备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读性。
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资料管理等。
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设备管理: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准确度。
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购置、维护、检修和出借情况。
3.人员管理: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和技能。
建立人员档案,记录人员的资格证书、培训记录和工作经历等。
4.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质量检查、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等。
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文件管理:建立检测文件管理制度,统一编写、存档和使用检测文件。
无损检测规章制度范本最新
无损检测规章制度范本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无损检测工作,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稳定,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无损检测相关工作的人员及单位,包括但不限于无损检测技术人员、无损检测设备、无损检测单位等。
第三条无损检测是利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对被检测物体的内部缺陷、病态进行检测、评定和诊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第四条无损检测的目的是提供客观、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为设备维护、产品质量控制、故障诊断等提供依据。
第五条无损检测工作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遵循科学、谨慎、客观、公正的原则,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第六条无损检测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和设备,进行有效的检测。
第二章无损检测人员管理第七条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国家认可的无损检测人员资质证书,熟悉无损检测方法和设备的操作规程。
第八条无损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保守职业秘密,不得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和信息谋取个人私利。
第九条无损检测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保持专业能力的水平。
第十条无损检测人员在无损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检测方案和程序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无损检测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严守纪律,禁止擅自调整检测方案或使用不合格的设备进行检测。
第三章无损检测设备管理第十二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具备国家认可的无损检测设备,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确运行。
第十三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制定详细的设备管理制度,规范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十四条无损检测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测量精度和准确度符合要求。
第十五条无损检测单位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四章无损检测工作程序第十六条无损检测工作应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包括检测目的、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等内容。
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无损检测管理程序1.适用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项目工程建设、检修的无损检测管理。
2.目的明确本项目对无损检测的质量管理要求,规范无损检测的实施,并确保其结果的真实、公正。
3.定义3。
1 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在本项目特指由总承包项目部直接委托,并通过业主单位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无损检测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为按总承包项目部指令对各施工承包商委托的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
3。
2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在本项目特指各施工承包商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委托,并通过项目认可的无损检测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承担委托方承包范围内内的无损检测工作。
4.职责4。
1 公司项目部:4.1。
1 负责制定项目无损检测管理规定,并贯彻执行;4。
1.2 负责项目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和控制;4。
1。
3 负责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绩效考核;4。
1.4 负责向项目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发出工作指令;4.1。
5 负责受理各施工承包商对无损检测单位和人员的投诉,组织仲裁无损检测的技术性争议。
4。
1.6 负责组织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准入审查;4.1.7 负责无损检测人员资质的审查;4。
1。
8 负责敦促施工承包商为无损检测工作创造有利条件;4。
1.9 负责协调全项目范围内施工与无损检测的交叉作业. 4。
2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4。
2.1 建立满足项目要求的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制度、规程,编制无损检测施工方案和相应工艺;4.2.2 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无损检测人员和设备,尽量保证检测与施工进度同步,质量、工期、服务并举;4.2.3 强化自身管理,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和出具检测报告,并确保其准确性;4.2.4 积极配合总承包项目部、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无损检测作业中出现的问题;4。
2。
5 根据项目HSE要求,妥善保管放射源,严格履行放射作业管理的相应手续;4.2。
6 按项目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交无损检测统计报表。
检测安全管理程序
检测过程安全管理程序1目的为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护人身安全、设备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无损检测过程中人身和设备财产安全的控制。
3职责3.1总经理对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3.2技术负责人对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3 安全员a) 负责对现场检测作业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b)负责现场检测作业票的办理;c) 负责与环保、卫生、公安等管理部门建立联系、办理相关事宜。
3.4技术服务部a) 对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b) 负责安全生产需要的仪器、设备和用具的质量监督。
c)负责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3.5 综合办公室a) 负责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b) 负责安全生产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劳保用品发放。
3.6 商务部a) 负责安全生产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劳保用品采购;b) 负责在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双方安全管理的权利与义务。
4控制要求4.1 总则公司应加强人员安全培训,强化安全管理程序,以持续对危及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其风险并且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
4.2 人员培训4.2.1公司应制定员工的安全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
4.2.2 检测工作开始前应对进入检测现场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公司对新员工应进行安全培训,介绍检测工作的特点、现场情况、安全要求、必备的劳保用品及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4.2.4通过教育培训使员工了解:a) 检验检测活动中实际的和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后果;b) 在执行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程序,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应急措施)方面的作用和职责;c) 偏离职业健康安全程序的潜在后果;d) 检验检测现场所有实际的和潜在的危险源以及采取的控制和应急措施。
4.3危险源辨识4.3.1 公司应当根据所开展检测工作的特点(如检测场所、环境、设备、人员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具体执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程序》。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无损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涉及无损检测的部门和人员。
二、管理职责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无损检测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2. 无损检测工程师负责具体的检测操作,编写检测报告,并对检测结果负责。
3. 相关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设备和材料管理1. 无损检测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满足检测要求。
2. 检测材料应当妥善存放,防止受潮、污染或其他可能导致性能变化的情况。
3. 使用前后应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四、检测程序1. 根据检测对象和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
2. 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方法和标准等。
3. 在检测前对被检测对象进行表面清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五、质量控制1. 无损检测工作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或国际标准,确保检测质量。
2. 对于关键部件或关键检测项目,应实行双重或多重检测,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3. 定期对无损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其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
六、记录和报告1. 无损检测的所有数据和结果应当实时记录,并保存在规定的期限内。
2. 检测报告应由有资质的工程师编写,内容应完整、准确、清晰。
3. 对于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提出整改建议。
七、不合格品的处理1. 对于检测出的不合格品,应立即隔离并进行标记,防止其流入下一生产环节。
2. 根据不合格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返工、返修或报废处理。
3. 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应记录并归档,作为后续改进的依据。
八、持续改进1. 定期对无损检测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持续提升无损检测的效率和质量。
无损检测规章制度
无损检测规章制度无损检测规章制度是指对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简称NDT)工作进行管理的一套规范和制度。
无损检测是一种利用物质的声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物理特性对物质进行检测的技术手段,其目的是在不破坏被检测物件的前提下,发现物件内部或外部的缺陷、病害、劣化等。
一、无损检测组织和管理1.组织设置:设立无损检测部门,负责无损检测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支持,包括人员配备、设备购买和维护等。
2.管理责任:制定无损检测的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高效进行。
二、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要求和培训管理1.资格认证: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包括相关的教育背景和培训经历。
2.培训计划:制定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计划,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3.证书管理:对无损检测人员的证书进行管理,包括证书的登记、更新和维护等,确保证书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三、无损检测设备和工具的管理1.设备购买:根据无损检测的需求,制定设备采购计划,选择适当的设备和工具,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满足要求。
2.设备维护:建立设备维护制度,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3.工具使用:规定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准确和安全。
四、无损检测工作的程序和标准1.检测方案:根据被检测物件的要求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参数和步骤等。
2.检测报告: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并制作检测报告,包括测试数据、结果分析和评价等。
3.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制度,确保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对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检查,以及对人员的持续培训和评价。
五、无损检测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1.质量保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无损检测的工作质量,包括对工作流程和程序的规范和监控。
2.监督管理: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文件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文件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和加强无损检测工作,提高无损检测质量和水平,保证设备和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任务和职责无损检测部门的主要任务是:1. 组织和实施对设备、工程的无损检测,提供准确可靠的无损检测数据;2. 组织和实施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3. 组织和开展无损检测质量管理,确保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损检测部门的主要职责是:1. 制定无损检测方案;2. 组织、部署和监督各类无损检测工作;3. 编制和管理无损检测技术文件和档案;4. 做好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审核工作;5. 做好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6. 对无损检测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7. 参与无损检测方案编制和评审。
第三章无损检测人员管理1. 无损检测人员的选拔(1)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无损检测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并且具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2)无损检测人员应具有奋发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正确执行无损检测方案和技术标准。
2. 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1)无损检测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无损检测技术;(2)无损检测人员应定期参加无损检测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
3. 无损检测人员的安全保护(1)无损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工作;(2)对无损检测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职业伤害事故,要给予及时救治和妥善处理。
第四章设备管理1. 无损检测设备的采购和验收(1)无损检测设备的采购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产品;(2)对新购或调拨的无损检测设备应进行验收,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2. 无损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1)无损检测设备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2)对无损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要做好记录和追踪,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 无损检测设备的定期检验(1)无损检测设备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检验,确保设备的工作性能和精度;(2)对无损检测设备的检验工作要做好记录和有效期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管道焊接施工中焊缝无损检测的管理要求。
1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焊接施工工程中无损检测的管理。
11.编制依据
11.1.劳动部1996年4月23日颁布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11.2.国家质监局锅发[2000]99号《压力管道安装资格认可实施细则》
11.3.国务院2003年3月11日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1.4.GB3323 — 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11.5.《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V卷第2章《射线照相检验》
12.无损检测人员要求
12.1.所有从事探伤的人员均应经过培训,并按照《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考
核,获取相应的初、中或高级资格证书,各技术等级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13.探伤质量控制程序
探伤质量控制程序见图1。
14.检测
14.1.检测时间
14.1.1.焊后24小时且表面检验合格后。
焊缝内外表面的波痕与不平度与底片缺陷影像混淆时,则应
采用适当的方法去除。
14.2.设备及器材的选择
14.2.1.设备:选用TS-100(Ir192源)1台。
14.2.2.胶片:AGFA C4胶片,用片规格80×180mm。
14.2.3.象质计:ASME 透度计。
14.2.4.增感屏:选用铅箔增感屏,规格80×180×0.1-0.2mm。
14.2.5.暗袋:人造革暗袋,背后贴附“B”铅字标记。
14.2.6.标记带及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布置规则,见图2。
图1
××(3) ××(4) ××(5) ××(6)
(2)+(1)(2)
(1)中心标记(2) 搭接标记(3) 管线号(4) 焊工号(5) 焊口号(6) 片号注:象质计金属丝横跨焊缝并垂直于焊缝方向,细丝置于外侧。
图2
14.3.排片编号和摄片方向
14.3.1.由质检员现场编号,并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交于检测单位。
14.3.2.如遇拍片焊缝不合格:应增加该焊工焊口拍片数量,加拍编号为K。
14.3.3.返修片号:编号为-R1或-R2。
14.3.4.拍片分割表(划线表),见图1。
14.3.5.摄片方向:以介质流向顺时针方向,12点为A片号。
14.3.6.拍片数量:见表1。
14.4.透照工艺条件的选择
14.4.1.透照方式:双壁单影。
表1 拍片数量
14.5.操作步骤
14.5.1.施工前,按实际规格参照图1等分。
14.5.2.采用磁铁将胶片(暗盒)固定在被检位置上,胶片应与工件表面紧密贴合。
胶片背面必须衬上
厚度为3mm的铅板。
14.5.3.将探伤源安放在适当位置,射线中心对准被检区域中心,并垂直于被检表面。
14.6.暗室处理
14.6.1.显影、停显、定影的药液,按天津胶片厂推荐的配方配液,并经常测试PH值,不断增加添加
液。
14.6.2.胶片处理的条件和操作要点,见表2。
表2 胶片处理的条件和操作要点
14.6.3.暗室操作过程中,发现底片质量问题及时反馈,操作完毕做好记录。
14.6.4.为避免水迹,水洗毕的底片应放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的水中浸过,最后晾起后自然干燥。
14.6.5.每显影一平方米面积的胶片,应加补充显影液320ml ,累计补充液加入至原显影液体积的3
倍后,该显影液应废弃,另配制新的显影液。
显影液放置一个月后,即使不用也应重新配制。
14.7.底片质量
14.7.1.黑度:γ射线为2.0~4.0;
14.7.2.象质计指数:以底片焊缝影相上能看到不少于10mm长的钢丝影象为准。
其相应象质指数应满
足GB3323-87标准。
14.7.3.底片上焊缝影相清晰,各种铅字符号应符合标准要求。
14.7.4.底片上焊缝及热处理区等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应出现妨碍底片评定的伪缺陷。
14.8.底片焊缝缺陷评定及报告
14.8.1.合格级别:按ASME及GB3323-87 II级评定。
14.8.2.报告内容:射线拍片全部结束(包括返修)后填写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管线号、焊工号、日
期、规格、材质、级别、厚度、评定结果、检测人员的姓名与级别。
15.安全及防护
15.1.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穿好防护衣、带好报警器及射线个人剂量仪,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15.2.工作前检查好脚手架、扶梯等是否安全,消除安全隐患。
15.3.拍片前划定安全禁区,在现场放置示警牌、安全带,防止射线伤人。
15.4.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种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