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发展现状
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策略

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策略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石油工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高峰期。
对传统的二次采油技术进行了技术创新,理化双作用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石油产量,提高了石油生产效率,将对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解决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
在长期的技术实践中,中国的三次采油技术已经逐步完善。
按照对中国许多大型油田使用该技术的实际报道的分析,与传统的二次采油技术相比,在油田中使用三次采油技术可显著提高炼油效率。
关键词: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策略1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基本概述(1)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基本概念。
三次采油驱油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对储层剩余油进行开采,以提高石油资源开发效率的一种新技术。
(2)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
三次采油驱油技术通过向储层注水,压力达到平衡时,改变了水与油之间的粘度,将分散的油收集到油罐中,油藏注水提高了注水驱替效率。
(3)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几种基本类型。
目前,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三次采油驱油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混合输油技术,第二类三次采油驱油技术是增加注入水粘度,减小注入水与油的粘度差,增加注入水体积。
第三类三次采油技术在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2三次采油技术分析2.1热力驱采油石油开采中热力驱采油技术指的是通过能量的控制使原油的粘度降低,始终保持良好的流动性。
热力驱采油技术的热源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分别为井下点燃油层的方式以及注入热蒸汽的方式,通过现有的开采情况来看注入热蒸汽的方式应用更普遍。
2.2混相驱采油混相驱采油指的是通过介质的互溶性,对各介质间的张力进行控制,降低采油的毛细管效应。
如果界限的溶解比较小,会大大提升采油的效率。
结合不同驱油物质,一般可以分为氮气驱采油和二氧化碳混相采油两种方式,同时部分油田企业也尝试采用不同轻质烃类开展混相驱采油工作。
2.3微生物驱采油微生物驱采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采油方式,微生物驱采油技术比较常用的为有细菌代谢物技术和微生物的直接培养技术两种方式。
三次采油技术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

三次采油技术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摘要: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石油及原油衍生品。
原油虽然储量丰富,但是因形成时间漫长终将有枯竭的可能。
所以人类对现有油田的彻底开采、提高原油的开采率是对石油资源的最大尊重和利用。
在对油田进行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之后,就要面临三次采油作业。
三次采油面临的油田情况通常比较复杂,所以采油时可应用的技术种类较多。
本着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国内外对三次采油方法始终在持续探索之中。
那么,三次采油技术具体有哪些?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有何趋势?本文就如上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三次采油;技术分析;发展趋势,探讨一、我国三次采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我国油田多为高渗透性油田、低渗透性油田、稠油油田,在长庆油田部分地区还存在着特低渗透性油田。
尤其是我国东部的油田因连年的开采,导致开采率连年下降。
中后期油田的开采情况实在堪忧。
可是即使开采艰难、采油率低下,也如鸡肋般难以彻底放弃。
通过多年来对国外先进油田开采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我国石油开采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国外技术与国内油田情况的不断磨合、摸索中,中国的石油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逐渐摸索出了符合中国油田实际情况的开采技术。
尤其是对三次采油技术中化学驱采油技术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前列。
二、三次采油技术具体内容2.1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历程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科技的迅猛发展有直接关系。
日新月异的科技为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开拓了眼界,也为三次采油技术需要的物资和技术提供了支持。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热力驱油采油技术的一枝独秀,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热力驱油、化学驱油采油技术的并驾齐驱,再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多种三次采油技术的实验和应用,是科技和石油人的汗水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的不竭动力。
2.2三次采油技术我国目前的三次采油技术主要包括热力驱和化学驱,以及对油气层灌注各种气体的注气驱。
辅助的三次采油技术包括微生物驱和纳米MD膜驱等技术。
化学驱油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探讨

化学驱油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探讨摘要]:目前的三次采油技术中,化学驱技术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在化学驱方面,以大庆和胜利油田为代表,以聚合物驱技术最为成熟有效。
相比之下,表面活性剂驱、泡沫驱等方法仍处于小规模探索试验阶段。
本文综述了各类化学驱方法及其现场应用情况,并探讨和分析了化学驱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化学驱、聚合物驱、复合驱、表面活性剂驱、泡沫驱、碱驱引言化学驱是通过水溶液中添加化学剂,改变注入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流变学性质以及与储层岩石的相互作用特征而提高采收率的一种强化措施。
其基本原理有两个,一是扩大波及系数,二是提高微观驱油效率[1-2]。
自20世纪80年代,化学驱达到高峰以后的近30多年内,化学驱在国外的运用越来越少,但在中国却得到了成功应用。
国外三次采油方法大都以气体混相驱为主,而国内却大都以化学驱为主。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储层为陆相沉积非均质性较强,陆相生油原油粘度较高,在提高采收率方法中更适合于化学驱。
另一个原因是恢复地层能量的方法不同,从气源、制造业水平和设备等条件来看,国外主要是靠注气,因而发展成混相、非混相技术;而国内主要靠注水,因而必然发展成化学驱。
1聚合物驱聚合物驱是指高粘度聚合物水溶液注入地层后,改善水油流度比、降低水相渗流率,扩大驱替液波及体积。
油田应用比较广泛的聚合物主要有三类,即普通水解聚丙烯酰胺类、黄原胶类和耐温抗盐等特殊聚合物类。
黄原胶类主要应用在高盐油藏,由于产量较低,现场试验不多。
我国油田主要分布在陆相沉积盆地,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储油层砂体纵横向分布和物性变化均比海相沉积复杂,油藏非均质性严重,而且原油粘度高,比较适合聚合物驱。
1.1矿场试验研究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指出低渗透油藏可以开展聚合物驱,但须充分考虑聚合物注入性能及不可及孔隙体积(IPV)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同时需综合考虑其他的诸如启动压力梯度、油藏温度、矿化度、剪切和热降解作用等因素。
三次采油技术现状及展望

三次采油技术现状及展望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三次采油的产生背景、基本原理以及主要的驱油方法,并对三次采油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三次采油表面活性剂驱油剂石油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石化等各行各业,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黑色黄金”、“经济血液”。
石油作为当今最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化工原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能源和国防安全,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就目前的石油开采技术而言,通过所谓的一次(自喷)和二次(注水)采油,只能采出总储量的30%左右。
如果应用最新的强化采油技术(Enhanced Oil Recovery )技术,也称三次采油技术,将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5-20% ,继续保持我国石油的稳定高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三次采油的基本原理经过一、二次开采后的原油称为残余油,通常以簇状﹑孤岛状﹑膜状以及柱状等非连续相形式被束缚于多孔性的地下孔隙网络中。
残余油能否流动理论上取决于毛细管数(Ne)的大小:Ne=Uw×Vw/σ=△P/(L×σ)式中:Uw、Vw分别为注入水的粘度和流速;△P/L为压力梯度;σ为油/水界面张力。
该式表征了二相渗流过程中动力(粘滞力)和阻力(毛细管力)的相对影响,显然毛细管数的大小决定着毛细管中油滴的运动状态、滞留位置和滞留液滴的大小。
一般说来,残余油量(通常称为饱和度)随毛细管数增加而减小。
因此,要驱动残余油,方法有两种:(1)提高驱替相流速和粘度,(2)降低界面张力。
前者通常受到技术条件限制,而后者可以通过向高含酸原油中加入碱或直接加入表面活性剂来实现。
实验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生成或加入的表面活性剂能使界面张力从几十mN.m-1降到10-3mN.m-1以下,即可以使毛细管数上升105倍,残余油饱和度接近于零。
这就是表面活性剂驱和三元复合驱的理论基础,而具体的机理则包括:(1)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2)原油的乳化,(3)岩石润湿性的改变(从油润湿转变为水润湿)等。
石油开采三次采油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探析

石油开采三次采油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探析随着油藏资源的不断开采,石油开采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发展。
三次采油技术作为目前采油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开采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势。
本文将从三次采油技术的概念和分类、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及展望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三次采油技术的概念与分类常规的石油开采方式只能开采出油井周围的原油,而难以开采到岩石缝隙中的原油,这就需要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使原本难以开采的岩石缝隙中原油被采集。
三次采油技术三个阶段,即水驱、气驱和聚合物驱的联合协同作用,采用化学物质或者物理手段促进岩石中残余原油的流动,从而实现石油的再生产。
三次采油技术根据驱油介质的不同分为水驱三次采油、气驱三次采油和聚合物驱三次采油。
其中,水驱三次采油是指锁藏在岩石中间的原油被水冲刷而被驱出来,通过井口采集。
气驱三次采油是指通过注入天然气或二氧化碳等气体来驱动岩石中的残余原油,使其流入油井,达到采油目的。
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是利用聚合物在岩石中墙面结合的特性,使残余原油形成微粒,流动性增强,更易于提取,从而实现采油。
二、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现状三次采油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应用于我国石油产业,至今已在大量油田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据统计,目前我国开采原油的三次采油技术以上的采油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水驱占48%,气驱占25%,聚合物驱占17%。
水驱三次采油技术是三次采油技术的主要方式之一,自1979年在长庆油田成功应用后,连续取得一系列的成功应用。
例如,水驱三次采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福山油田、大同油田、庆东油田等油田中。
在应用过程中,水驱三次采油技术主要包括水泵驱动、注水管具、自动控制装置等工具的协同使用,从而实现原油的提取。
气驱三次采油技术也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应用场合多样。
例如,氦气、亚气等非常效气体采用于致密油、油页岩等难以采集的地层中,提高了采油效率。
二氧化碳气体采用于黄骅油田、海拉尔油田等油田,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随着采油过程的深入,开采难度逐渐增大, 需要采用更高级的技术和设备,导致技术成 本不断攀升。
注入剂损害地层
环保问题
在注入过程中,部分注入剂可能会损害地层 ,影响采油效果。
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 成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 施。
解决方案一:提高注入剖面
1 2 3
采用多段塞注入剖面调整技术
方法来降低成本。
05
三次采油技术的前景展望
提高采收率的前景展望
01
技术发展
02
矿场实践
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如化学驱、热力驱、微生物驱等技 术的进步,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采收 率。
已经在一些油田中成功应用了三次采 油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为 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
03
其他三次采油技术
化学驱油技术
化学驱油技术是通过向油层中注入化学剂,改变原油的化学 性质,降低其粘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向油层中注入特定的微生物,分解原 油中的大分子物质,降低其粘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03
三次采油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挑战
注入剖面不均匀
技术成本高
在三次采油过程中,由于地层条件的复杂性 ,常常会出现注入剖面不均匀的问题,导致 部分油层得不到充分的开发。
研发低成本高效率的注入剂
通过研究新的配方和制备方法,降低注入剂的成本,同时提高 其在地层中的扩散性和流动性。
引入新型采油技术
例如微生物采油、CO2驱油等,这些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 优势,可以有效降低采油成本。
优化生产工艺
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减少维护成本, 实现采油过程的降本增效。
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发展现状

・
整套技术都将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而发生变
化 。油 田开 发要 建立 在更 广泛 的多 学科 综合 应用 基
础上 , 从宏观和微观上更深化对地下流体渗流的认
识, 深化 对油 田的认识 。 三次 采油 将把 油 田开 发带 入
次采油 要求 更精 细地 掌握 分散 原油 在地 下油 层 中的 分布 , 究新 的驱油剂 与 十分复 杂 的岩 石矿 物 、 研 流体
识 到制 约 二次 采 油 采 收率 提 高 的 原 因 , 而 提 出 了 从
三次 采油 新方 法 。
的物理一化学作用 ; 探索并掌握非牛顿流体多相渗
次采 油 。 它反 映 了早 期 的油 田开 发技 术水平 较 低 ,
使9 %左右的探 明石油储量留在地下被废弃 。 o 随着
渗 流理 论 的发展 , 西定律 应 用于 油 田开发 , 们认 达 人
识 到 油井 产 量 与压 力 梯 度 呈正 比关 系 , 一次 采 油 采 收率 低 的主 要 因 素是 油 层 能量 的 衰 竭 , 从而 提 出了
12 4
8 00 期
三 次 采 油 化 学驱 油 技 术 发 展 现 状
庞 丽 丽 , 宇清 宁
(. 国 石 油 大学 ( 东 ) 油工 程 学 院 , 东 东 营 2 7 6 ; 1中 华 石 山 50 1 2 中 国 石化 胜 利 油 田 分公 司 东 辛采 油 厂 , 、 山东 东 营 2 7 9 ) 5 04
2 世 纪 4 年 代 以前 , 田开发 主要 是依 靠天 然 O O 油 能量 消耗 开 采 , 一般 采 收率 仅 5 ~1 % , 们称 为 O 我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应用探讨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应用探讨油田三次采油是指油田在初次开采和二次采油之后,为提高原油采收率而实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采油技术。
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油田的采油效率,增加油田产量,延长油田的可采储量,对于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三次采油技术的定义和原理三次采油技术,又称EOR(Enhanced Oil Recovery),是指在油田初次开采和二次采油之后,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剩余石油资源进行再利用和再开发,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改变原有的驱油方式,促进原油在储层中的流动,提高原油采出率,从而增加原油生产量。
常见的三次采油技术包括水驱、聚合物驱、聚合物-水驱、油气驱、化学驱等。
水驱是指通过注入水来推动原油向井口流动,增加原油采收率;聚合物驱是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来改变储层渗透性,提高原油向井口移动的能力;油气驱是利用油气的驱出压力推动原油流向井口;化学驱则是通过注入各种化学物质改变原油和岩石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原油采收率。
二、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我国在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各大油田公司积极开展了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探索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三次采油技术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水驱技术为例,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和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开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优化注采参数、改善注采方式、增强调剖效果等手段,提高了水驱油田的采收率和生产率。
我国在油气驱和化学驱等方面也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与试验,不断推动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三次采油技术的问题与挑战尽管三次采油技术在提高油田采收率和延长油田寿命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不同的油田地质条件和油藏性质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设计和调整三次采油技术方案,这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试验数据支持。
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由于采用三次采油方法能大大提高采收率,增加的可采储量相当于全国目前剩余储量56%,若把这种潜力挖掘出来,相当于我国的可采储量增加一倍以上。
为此,发展三次采油是我国石油开采的必经之路。
一、三次采油方法分类三次采油方法很多,根据不同油层开采的特点,前世界广泛使用的主要有四类,即化学法、气驱、热力和微生物采油。
1.化学法使用化学方法进行三次采油亦可分为很多类,主要为以下几种:1.1碱驱碱驱油的原理是使用碱与原油中的石油酸发生反应生成表面活性剂,改变油水界面张力,从而达到驱油的目的。
碱驱油技术是三次采油中应用较早的方法,但在碱驱油后期含油量很低,油相不连续,油珠被滞留成为碱驱残余油,不易开采,并且使用碱的同时对地层破坏很大。
由于其采油缺陷,因此不能形成规模。
1.2聚合物驱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主要驱油剂是聚合物,它通过提高水的波及系数来提高采油采收率。
但聚合物溶液通常为假塑性流体,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且有可能堵塞地层孔道,因此在很多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并不适用。
1.3复合驱油法多种驱油方法的组合是由于各种驱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很难完全满足不同环境下油层的驱油。
因此近年来,提出了各种驱油法组合的新型采油技术,有二元复合驱和三元复合驱。
其中三元复合驱技术由于引入了廉价的碱替代以往昂贵的表面活性剂,既减少了活性剂的用量,又降低了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吸附滞留损耗,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
2.混相法混相法是将一种流体注入油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通过复杂的相变关系与油藏中的石油形成一个混相区段,混相驱在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可以使排驱剂所到之处的油百分之百的采出。
当这种技术与提高波及系数的技术结合起来时,实际油层的采收率就有可能达到90% 以上。
3.热力采油法一般是通过提供热量、升高油藏温度、降低原油粘度来减小油藏流动阻力。
国外三次采油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三次采油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世界对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石油作为有限非再生能源,再发现较大储油油田的机遇减少,已开发油田正在老化,未开采的油田多为稠油油田,这就迫使人们把注意力投向提高老油田采收率技术。
三次采油(EOR)技术是一项能够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新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油田开发技术。
在过去数十年内,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等石油大国都把如何提高原油采油率作为研究工作的重点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对油气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因此,运用三次采油技术来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减缓我国多数油田产量递减速度、维持原油稳产的战略需要。
一、世界三次采油发展历程世界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这是蒸汽吞吐项目的高速发展时期。
50年代后期,蒸汽在委内瑞拉首次用于重油开采,从此在世界范围内打开了重油这个资源宝库。
60年代中期,美国蒸汽项目数和产量激增,实施中的蒸汽项目达到了132个,其中蒸汽吞吐项目达94个,蒸汽驱项目38个。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化学驱的发展达到高峰期。
据1971年调查,美国EOR项目共有133个,其中蒸汽驱53个,火烧油层38个,化学驱19个,气驱23个。
虽然蒸汽项目仍是主要的,但其他项目的数量加起来已超过蒸汽驱项目数。
80年代,美国化学驱项目数从1980年的42个剧增至1986年的206个,但到1988年却快速降到了124个,此后逐年下降,直到现在的2个。
造成化学驱发展变缓的原因主要是化学注剂比热采和注气的成本高,且化学驱后对地下情况认识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尽管在此期间化学驱项目数量要多于气驱,但产量却远低于气驱,如1986年化学驱产量为16901桶/日,而气驱产量却高达108216桶/日。
第三次飞跃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混相注气驱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最早获得成功利用的气驱技术是烃类混相驱,加拿大运用该技术在许多油田获得成功。
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及其发展探索

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及其发展探索摘要:化学驱油技术在三次采油的实践工作中占有显著的技术运用地位,化学驱油技术目前已经被普及运用在三次采油的工程实施过程。
化学驱油技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演变以后,目前已经表现为良好的技术成熟程度,现有的化学驱油技术种类也较为丰富。
因此,本文探讨了化学驱油技术手段运用于三次采油实践的基本操作要点,探析化学驱油的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发展趋势三次采油的化学驱油技术主要依靠于指定的化学物质来达到驱油目标,确保经过化学驱油处理后的石油资源开采效率得到显著的优化。
现阶段的三次采油工艺方法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采用实施,三次采油的良好实践技术指标如果要获得完整的实现,那么关键前提就在于正确运用化学驱油的工艺技术手段。
具体在实施三次采油的实践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准确界定化学驱油的工艺流程以及操作方法要点,通过实施综合性的化学驱油技术方案来保证三次采油的效率提升优化。
一、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的常见类型化学驱油技术就是借助化学物质来达到驱油效果,从而辅助实现全过程的石油开采目标。
三次采油的工程实践规模比较庞大,对于石油资源在进行各个环节的开采操作过程中,通常都会用到相应的驱油技术方法[1]。
相比而言,现阶段的化学驱油工程技术手段已经较为完善成熟,化学驱油的工程设施也逐步实现了合理的优化。
由此可见,运用化学驱油的采油工程技术方法更加可以达到优良的采油实践效率目标,同时对于采油全过程的成本资源予以显著的节约。
对于三次采油的常用技术方法在进行分类实践中,通常可以将其分成混相驱的采油技术手段、热力驱的采油技术、化学驱的采油技术、微生物驱的采油技术等。
其中,运用化学物质作为驱动的三次采油技术方案更加可以确保良好的采油综合实践效果,确保综合运用多种类型的驱油化学物质来达到复合物的驱油实践目标。
但是与此同时,采油工程的具体实施人员应当严格重视维护采区附近的生态环境平衡,防止由于过度排放污染性的有毒化学物质,从而对于采区附近的土壤以及水质造成较为显著的破坏污染影响[2]。
世界三次采油现状及发展趋势

火 蠹 屠
烃3 混 f 帽
图 l 20 0 7年 度 EOR 项 目数 分 类 百 分 比
业化 应用 ;“ 五” 期 间 大庆 油 田形成 了 以烷 基苯 十 磺 酸盐 为主剂 的 “ +聚合 物 +表 面活性 剂 ”三元 碱 复合 驱技 术 ,胜 利 油 田形 成 “ 合 物 + 表 面 活 性 聚 剂” 的无碱 二元 复合 驱 技术 ; 目前 ,已开 展 “ + 碱 聚合 物 +表面 活性剂 +天然气 ” 泡沫 复合 驱室 内研
究和 矿场试 验 。
由 图 1看 出 , 2 0 0 7年 世 界 范 围 内 E(R 项 目 )
中 ,项 目数 排 第 一 位 的 是 蒸 汽 驱 , 占 总 项 目数 3 . ;第二 位 是 CO 混 相 驱 , 占 2 . ;第 三 93 99
位 是 烃 混 相 /1混 相 驱 , 占 1 . % 。 : I  ̄ O5 从 图 2看 出 ,2 0 0 7年 底 世 界 E OR 产 量 约 1 2 8 ×1 b ld ( b/ 一0 1 9m。 ,产 量 主 要 来 自 0 b/ 1b ld . 5 )
重 要 油 田 开 发 技 术 。 在 过 去 数 十 年 内 , 美
1 2 热 力 驱 .
最早 于 2 O世 纪 5 0年代 运用 于委 内瑞 拉稠 油开 采 的热力 驱技术 为蒸 汽吞 吐 ,因蒸 汽吞 吐效 果逐 渐 降低 ,蒸 汽驱 和火烧 油层 成 为主要 接 替方法 。 目前 蒸汽 驱技 术 已成 为世 界上 大规 模工 业化 应用 的热 采
大 三 次 采 油 技 术 中 ,有 的 已形 成 工 业 化 应 用 ,有 的
三次采油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次采油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热采气驱化学驱是目前规模化应用的三大提高采收率技术。
大规模应用的热采技术主要为蒸汽吞吐,蒸汽驱和SAGD,规模化应用的气驱技术主要为CO2混相驱和烃混相/非混相驱,化学驱技术主要在中国应用,聚合物驱已进入工业化应用。
关键词:三次采油热采气驱化学驱生物驱发展趋势P、三次采油技术应用现状1.1化学驱化学驱包括碱驱、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和复合驱。
近年来,高油价刺激化学驱再度升温,美国、加拿大、印度、巴西、阿根廷、德国和印度尼西亚均有新的化学驱项目。
仅2008年计划实施的化学驱项目就有13个,其中8个是交联聚合物驱,5个是复合驱。
针对黏土含量高、原油酸值较低、单独用碱水驱无法获得较高产油量的油田,美国怀俄明州Cambridge Minnelus油田实施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在经济和技术上都获得了成功。
该油田1993年开始复合驱,注入剂组分为1.25%Na2CO3、0.1%磺酸盐和1 475 mg/L的聚合物,1996年注入聚合物后续溶液,2000年后续水驱。
注入顺序为先注入0.307 PV的复合驱溶液,随后注入0.297 PV聚合物后续溶液,最后水驱到经济极限。
复合驱使该油田采收率达到52%,每桶原油的生产成本为2.42美元我国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是聚合物驱,已在大庆、胜利等大油田工业性推广。
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二元复合驱和三元复合驱先导试验,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庆油田从1993年开始至今已先后开展了5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其中4个已经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
胜利油田二元复合驱已取得重大进展。
1.2热力驱针对超稠油(沥青、油砂),加拿大发展了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多种强化SAGD技术,如多泄油通道SAGD、膨胀溶剂-SAGD等,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超稠油开发技术的飞跃。
部分强化SAGD 技术已经进行了先导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快速SAGD方法,是常规SAGD与蒸汽吞吐技术的集成技术,能使产能提高35%,已在加拿大的冷湖油田实施。
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在油田二次采油达到经济极限后,向地层中注入化学流体或能量,通过引起地层物理化学变化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通常被称为“三次采油”,包括化学驱、气相溶剂驱和热驱等。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都处于水驱(二次采油)开发后期,水驱后仍有大约65%的矿藏原油留在地下。
面对我国能源短缺和世界石油价格不断高涨的不利局面,对我国现有油田进行三次采油(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技术的开发应用己势在必行。
关键词:三次采油技术现状发展我国最早的EOR技术研究是新疆克拉玛依油田,1958年开始研究火烧油层。
大庆油田在投入开发时就开展了EOR技术的研究,是我国EOR项目研究最多的油田。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外研究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
其实质是利用化学碱与原油中的有机酸反应生成具有表面活性的石油酸皂,石油酸皂与外加的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可大幅度降低油/水IFT[解释清楚],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我国的大庆油田进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lkaline/surfactant币olymer,ASP)三元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结果表明,ASP三元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胜利油田先导性矿场试验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5%以上;美国在West Kiehl和Cambridge等油田也进行了先导性试验,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5%左右。
因此,ASP三元复合驱被认为是继聚合物驱之后的一种更有潜力的三次采油新方法,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我国三次采油现状1我国三次采油概况我国非常重视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
1979年,我国将三次采油列为油田开发十大科学技术之一,揭开了我国三次采油发展的序幕。
随后的“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对三次采油技术不仅重视室内研究,还安排许多现场试验,使得我国部分三次采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由于缺乏足够的气源和我国油藏具体特征,我国主要发展了化学驱和热力采油,气驱和微生物驱基本处于室内研究和先导试验阶段。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应用探讨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应用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油田是地球上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油田的开采,原油的产量会逐渐下降,这就要求采用一些高效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三次采油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通过在原油开采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引入不同的驱油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原油的产量。
研究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背景在于对于油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随着我国原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油田的开采难度也在逐渐增加,为了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利用三次采油技术进行驱油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推动油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不同驱油技术在三次采油过程中的优劣势,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三次采油方案,提高油田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对不同驱油技术的应用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各种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效果,为油田开发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改进和实践提供参考,推动我国油田行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油田三次采油技术概述油田三次采油是指在油田初次开采和二次采油后,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采油方式。
这种采油方式主要针对已经开发过程中的油田,通过不同的驱油技术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在油田三次采油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油田进行详细的评价,确定油藏的地质特征、油层性质,以及采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然后根据油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驱油技术,常见的驱油技术包括浸出驱油技术、水驱技术和聚合物驱油技术等。
浸出驱油技术是指通过向油层中注入化学浸出剂,使原油与岩石表面的油相互作用,改变原油的粘度和表面张力,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石油开采三次采油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探析

石油开采三次采油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探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的开采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和延长油田的产能,人们逐渐采用了三次采油技术。
本文将探讨石油开采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三次采油技术是指在初次采油(即常规采油)和二次采油(即水驱、气驱等采油方式)之后,对油藏施加外部能量来提高原油产量并改善采油环境的一种采油方法。
三次采油技术主要包括热采、化学驱和微生物驱。
热采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三次采油技术之一、这种方法通过注入高温物质,如热水或蒸汽,来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热采技术可以分为蒸汽吞吐、蒸汽驱和热润滑减阻等形式。
蒸汽吞吐是通过注入蒸汽热解油砂中的油来提高原油产量。
蒸汽驱是将蒸汽注入油藏中,使油液蒸发并流动到井口。
热润滑减阻则通过注入蒸汽或热水来降低原油的粘度,以提高生产效率。
热采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原油产量,但也存在能源消耗大、操作复杂等问题。
化学驱技术是通过注入化学剂改善原油流动性和驱替效果的一种采油方法。
化学驱主要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等形式。
聚合物驱主要是通过在注入水中加入聚合物,使水增稠,并提高化学剂的驱替效果。
表面活性剂驱则是通过注入表面活性剂改善油水分离性质,以提高原油产量。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则是将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驱替效果。
化学驱技术具有驱替效果好、能源消耗低等优点,但也存在化学剂回收困难、环境污染等问题。
微生物驱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来改善原油流动性和降低粘度的一种采油方法。
微生物驱主要是通过注入含有活性微生物的水溶液,使微生物在油藏中生长繁殖,并降解原油中的高分子物质,从而提高原油产量。
微生物驱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微生物生长难控制、抗药性微生物的产生等问题。
目前,石油开采三次采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约有60%的油田采用了三次采油技术。
在国际上,热采技术和化学驱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加拿大的油砂开发中,热采技术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国三采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趋势

浅谈我国三采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趋势【摘要】目前在我国,石油的开采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开采难度变得越来越大,三采技术作为石油开采的一项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稳定老油田的产量。
因此本文就总结了我国三采技术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三采现状趋势石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三采技术作为我国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采油技术,其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原油的采收率、稳定原有老油田的产量。
1 三采技术的概念与机理三采即为三次采油,其具体指的是油藏经过了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之后,采取物理-化学的方法,改变流体的相态、性质以及气液、液液、液固的相界面作用,使得注入水的波及范围变大,提高了驱油效率,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提高驱油效率的方法有化学驱、热力驱、气驱以及微生物驱这四种。
2 我国三采技术现状2.1 总体概况我国非常重视三采技术的发展,自1979年将三采技术列入到油田开发的十大科学技术中,三采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便拉开了序幕。
随后的“七五”、“八五”以及“九五”期间,国家不仅重视三采技术的实验室研究,还安排了多场现场的试验,取得了许多领先的突破。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气源,我国主要发展了化学驱与热力驱,气驱与微生物驱基本还处于理论研究与先导性矿场试验的阶段。
2.2 化学驱技术不断发展对于稀油油藏,所采用的一般为化学驱。
化学驱包括了聚合物驱、表面活性驱、碱驱和这三种任意复配的复合驱。
目前我国的聚合物驱技术已经形成了完整配套的技术,应用在了大庆、胜利等油田的生产中;复合驱的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获得了先导性的成功。
1992年在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和孤东小井距分别开始了ng3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的先导试验,1998年胜一区进行了ⅱ类高温高盐油藏的聚合驱先导性试验,至“九五”末,ⅰ类油藏聚合物驱的工业化已经得到基本的推广应用。
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于各类资源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
其中石油则为主要的需求能源之一,石油资源的稳定开采与供应,确保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也提升了石油企业的实际收益。
在此过程关于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引起了行业研究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发展趋势;研究方向;现状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石油开采的难度愈来愈大,致使石油开采的成本也日益增高。
为此研究出了三次采油技术,通过化学注入、气体注入、微生物注入、超声波刺激等方法来实现的采油技术,三次采油技术的出现为石油采油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提高了油田原油采收率,而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油成本。
1三次采油技术的概要石油与我国经济、人民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也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石油资源上使石油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是重要问题。
石油的开采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次采油,是指在达到油层原始的能量之后使油田自喷;二次采油,油田自喷之后,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式,例如注气、注水等,加强维持油层的原始能量;三次采油,在二次采油之后,石油中水分居多,通过微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降低石油的含水量。
2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当前世界范围内关于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整体的发展较为成熟,其中涉及的应用技术也较多。
其中常见的应用技术为:化学驱油技术、热力驱油技术、注气驱油技术、微生物驱油技术。
各类驱油技术在应用中,因油藏内部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地质差异性等原因,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三次采油技术发展中的技术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2.1化学驱油技术化学驱油技术为常见的一类应用技术,该类应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混合一类化学物质并注入油田,以实现驱油提升三次采油质量的目的。
具体分析当前在实际应用中,关于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主要的应用特点为降低原油黏度,提升原油的流动性,最终达到提升三次采油效率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写作提纲 (2)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一、三次采油技术 (3)二、我国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 (4)三、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 (6)(一)聚合物驱油技术 (6)(二)复合驱油技术 (7)(三)新型化学驱油剂的研制 (7)1、石油磺酸盐 (8)2、石油羧酸盐 (8)3、改性木质素成酸盐 (8)4、烷基苯磺酸盐 (8)四、中国的三次采油技术发展趋势 (9)五、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3)写作提纲1、三次采油技术介绍。
2、我国三次采油技术现状。
3、主要的三次采油技术:化学驱采油技术。
1)聚合物驱油在采油中的应用。
2)复合驱油在采油中的应用。
3)新型化学驱油及新型驱油技术在不同岩石种类的底层中应用。
4、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分析三次采油技术在我国采油行业中发展的趋势。
内容摘要:三次采油是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与二次采油相比,它借助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提高驱油的波及体积和效率。
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国的化学驱油在技术、规模、效果等方面均已走在世界前列。
近30个矿场的表明,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10%,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5%-20%。
1997年,中国聚合物驱增油量303×104t,“九五”期间增油1500×104t.中国的油田多为陆相沉积和陆相生油,预测二次采油的平均采收率为34.2%,近百亿吨储量留在地下。
这一条件为中国的三次采油提供了巨大潜力。
今后,中国的三次采油要在驱油机理、深化对油藏的认识、降低驱油剂成本和用量、先期深度调剖、提高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等诸方面加强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三次采油化学驱复合驱经济效益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一、三次采油技术石油是一种非再生的能源, 是发展石化工业的基础原料, 同时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 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石油采收率不仪是石油工业界, 而且是整个社会关心的问题。
石油开采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次采油是依靠地层能量进行自喷开采, 产量约占蕴藏量的一。
在地层能量释放以后用人工注水或注气的方法, 增补油藏能量, 维持地层压力, 使原油得到连续开采, 称之为二次采油, 其采收率约为巧一。
当二次采油开展几十年后, 剩余油以不连续的油块被圈捕在油藏砂岩孔隙中, 此时采出液中含水一卯, 有的甚至高达, 这时开采已没有经济效益。
为此约有印一的原油只能依靠其它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开采, 这样的开采称之为三次采油, 国外亦称田祀甲技术。
20世纪40年代以前, 油田开发主要是依靠天然能量消耗开采, 一般采收率仅5%~10%, 我们称为一次采油。
它反映了早期的油田开发技术水平较低,使90% 左右的探明石油储量留在地下被废弃。
随着渗流理论的发展, 达西定律应用于油田开发, 人们认识到油井产量与压力梯度呈正比关系, 一次采油采收率低的主要因素是油层能量的衰竭, 从而提出了人工注水( 气) , 保持油层压力的二次采油方法, 使原油采收率提高到30%~40%。
这是至今世界上各油田的主要开发方式, 是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大飞跃。
但二次采油仍有60%~70%的油剩留地下。
为此, 国内外石油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逐步认识到制约二次采油采收率提高的原因, 从而提出了三次采油新方法。
大量实践和理论研究证明, 油层十分复杂,具有非均质性, 油、水、气多相流体在油层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过程十分复杂。
不仅注入水( 气) 不可能活塞式驱油, 不可能波及到全油层, 而且在多相渗流过程中, 受粘度差、毛细管力、粘滞力、界面张力等的影响, 各相流量将随驱油过程中各相饱和度的变化而变化。
只有进一步扩大注入水( 气) 波及体积, 提高驱油效率, 才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由此, 人们在非均质性的油层提出了多种三次采油方法, 一种是旨在提高注入水粘度、降低油水粘度差、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的聚合物驱; 第二种是旨在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注入水驱油效率的表面活性剂驱、碱驱、混相驱; 第三种是8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既可扩大波及体积又可提高驱油效率的复合驱。
三次采油远不同于二次采油。
二次采油是依靠人工补充油层能量的物理作用提高采收率, 而三次采油方法是在注水保持油层压力基础上, 又依靠注入大量新的驱油剂, 改变流体粘度、组分和相态, 具有物理化学的双重作用, 不仅进一步扩大了注入水波及范围, 而且使分散的、束缚在毛细管中的残余油重新聚集而被采出。
因此, 三次采油要求更精细地掌握分散原油在地下油层中的分布, 研究新的驱油剂与十分复杂的岩石矿物、流体的物理- 化学作用; 探索并掌握非牛顿流体多相渗流的基本规律。
从而正确合理地进行油田开发部署- - 井网、井距、层系划分、注采关系、注采工艺、动态监测、相应的地面集输系统和净化处理等。
总之,一整套技术都将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而发生变化。
油田开发要建立在更广泛的多学科综合应用基础上, 从宏观和微观上更深化对地下流体渗流的认识, 深化对油田的认识。
三次采油将把油田开发带入一个更高技术水平的新阶段。
二、我国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根据对我国个主要油田的个注水开发区进行的调查, 目前产出液含水量达卯以上, 开展三次采油迫在眉睫。
近十年来, 我国石油消费年均递增以上, 而同期石油产量年均增长率仅为, 从而导致石油出口量不断下降, 进口量大幅增加, 于卯年重新变为石油净进口国。
如果今后巧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 石油消费增长率约为, 而我国石油产量年均增长率仅能达到左右, 更多地利用国外石油资源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已不可避免。
实践证明, 采用三次采油方法能提高采收率, 增加的可采储量相当于全国目前剩余储量的。
若把这种潜力挖掘出来, 相当于我国的可采储量增加一倍以上。
为此, 发展三次采油是我国石油开采的必经之路。
自年以来, 三次采油技术已列人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 既重视了室内研究, 又安排了现场试验, 并在很多油田大规模实施, 使得我国的三次采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七五”期间, 主要研究中相微乳液聚合物驱油的可行性, 并将之应用于玉门油田老君庙油矿, 考察了各种因素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八五”期间完成了大庆油田聚合物驱的现场试验, 在经济和技术方面都获得了成功同时, 平三元复合驱在大庆、胜利、辽河和新疆油田都开展了先导性现场试验, 其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到卯年底, 提高采收率项目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个, 每年增加的产量达到, 基本抵消了每年自然递减的产量。
研究表明洒三元复合驱不仅能通过提高流度比来提高波及体积, 而且可以通过两类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显著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一类是由碱和原油中的酸性物质作用而成, 另一类是添加的表面活性剂。
“九五”期间的任务是开发驱所需的廉价表面活性剂来更大程度地降低三次采油的费用。
三元复合驱的组成在人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是注人段塞的主要组成, 由于不同的化学试剂组成的驱油剂,其作用有互补性和复配增效性, 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
使用缓冲性碱免马和乌复配不仅使原油中石油酸转变为具有表面活性的石油皂, 而且也不会与地层岩石反应而消耗碱和破坏地层。
若外加表面活性剂与石油皂之间有协同效应, 则不仅使原油和水的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值, 而且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可小于, 使成本大大降低。
在化学驱段塞中直接注人聚合物可显著提高其粘度, 提高水油流度比, 大大增加波及系数。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在一起使用还可显著降低油砂对三者的吸附损失。
三元复合驱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石油磺酸盐及其衍生物, 还有一些其它的表面活性剂如天然梭酸盐、石油梭酸盐、造纸黑液、木质素磺酸盐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也用于不同的油田中。
寻找驱油体系配方的方法是比较复杂的, 它随着人们对驱油机理的认识的深人而不断地发展。
介阮产和田苗〕提出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应达到一’一一‘月玩司等人用相态体积扫描方法, 认为当中相微乳液与剩余油相和剩余水相的界面张力相等时的驱油体系为最佳花等人根据驱油体系与原油形成乳状液的颜色和乳化程度来决定其优劣。
这些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寻找配方的普遍方法, 但它们都具有费时、人力物力消耗大等缺点, 不足以揭示驱油体系配方的内在规律, 这就要求人们探索新的方法。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是一种科学方法。
它在试验安排上尽可能减少实验次数, 但能获得较全面的有用的信息。
通过科学分析, 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以便掌握事物变化的内在规律, 得到明确的结论。
这种方法经过人们长期实践, 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一)聚合物驱油技术1979 年, 原石油部将三次采油列为我国油田开发十大科学技术之一, 进行了技术调研, 并组织与国外的技术合作, 揭开了我国三次采油高速发展的序幕。
1982 年, 对国外五个主要石油生产国十余种三次采油方法筛选标准进行了综合分析, 对我国23 个主力油田进行了三次采油方法粗筛选。
1984 年开始在大港、大庆、玉门等油田进行聚合物驱油、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国际技术合作, 为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吸收和掌握80 年代国际三次采油先进技术创造了条件。
“七五( 1986~1990) 、“八五" ( 1991~1995) 期间, 三次采油技术连续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遵循“立足国情, 着眼三次采油转化为生产力, 加快快实现工业化应用步伐" 的指导思想, 根据我国探明气源不足, 油田混相压力较高, 不具备广泛混相驱条件的国情, 确定化学驱油为我国三次采油的主攻技术。
首先将机理清楚、技术较简单、成本较低的聚合物驱作为重点。
严格遵循科学试验程序不超越, 实施步伐必须加快的原则, 仅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 聚合物驱油技术已基本掌握, 并完善配套了十大技术。
即注水后期油藏精细描述技术; 聚合物筛选及评价技术; 合理井网井距优化技术; 数值模拟技术; 注入井完井、分注和测试技术; 聚合物驱防窜技术; 聚合物配制、注入工艺和注入设备国产化; 采出液处理及应用技术; 高温聚合物驱油技术; 聚合物驱方案设计和矿场实施应用技术。
使聚合物驱先导性和工业性矿场试验均取得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以上的好效果。
至今大庆油田已经在25 个区块进行了工业化应用, 从已完成聚合物驱全过程的工业化聚合物驱区块看, 平均含水下降幅度达到了24.8 个百分点, 其中北二区西部东块含水下降幅度达到了35.2 个百分点; 受效高峰时的单井平均日产油量达到了40t , 与注聚前相比, 日产油增加了30t 以上。
聚合物驱与水驱相比, 大幅度地减少了注水量, 提高了注水利用率。
25 个工业化区块总计少注水1.93×108m3, 按每方清水3.5 元计算, 可节约费用6.76×10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