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举例说明汽化与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思考如何利用汽化与液化的知识为生活带来便利,提高生活质量。
3.开展小组研究性学习,深入探讨以下主题:
-汽化与液化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汽化与液化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汽化与液化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合作的科学精神,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4.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常见的液化方法有降低温度、压缩体积等。
(3)汽化与液化的热量变化: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汽化与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数据分析不准确等,教师需给予耐心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针对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能出现的误区,教师应及时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4.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小实验,如制作简易的空调、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等,亲身体验汽化与液化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与心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6.课后反思,持续改进:教师课后进行反思,了解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7.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强调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讲解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表面积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讲解沸腾的条件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如气泡产生、温度变化等。
5.介绍液化的概念、方法及液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实验探究,深入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深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3.分组讨论,互动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
4.归纳总结,巩固知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2)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沸腾的条件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以及液化的概念和能量变化。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汽化的概念,掌握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表面积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7.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复习,提高教学效果。
8.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将环保、节能等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查找资料,了解汽化与液化在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拓展阅读报告;
-推荐阅读一篇与汽化与液化相关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实践应用题和小组成果展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
3.分析思考题要注重逻辑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
3.分析思考题:
-分析生活中的一个汽化与液化现象,探讨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思考如何利用汽化与液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节能、减排等。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汽化与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例,制作成PPT或手抄报,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
5.拓展阅读:
9.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烧水时水壶嘴冒出的“白气”,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如何产生的。
2.提出问题: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提出问题:“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汽化与液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计算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能减排的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水烧开、冰块融化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生活中还有哪些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2)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有哪些?
(3)如何区分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形式?
2.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可以补充或提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1.知识梳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汽化和液化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现象。
2.归纳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PPT:包含课程主要内容、重要概念和实例图片。
-教学视频和动画:演示汽化和液化过程,热量变化等。
3.课程平台:
-课堂管理系统:发布课程通知、作业和教学资源。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后复习资料和扩展学习资源。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版。
-教学APP:支持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即时反馈。
3.设立生活实例分析环节,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认识和区分蒸发和沸腾,提高应用能力。
4.设计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5.课后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实物模型或实验器材:蒸发和沸腾实验装置、液体加热器、温度计等。
-投影仪或智能黑板:展示教学PPT、视频和动画等。
例题4:沸腾条件与气压的关系
题目: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压较低,水的沸点会降低。假设某地区海拔为2000m,求该地区水的沸点相对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降低多少度。
解答:
每上升1000m,气压下降大约10kPa。因此,2000m的海拔高度导致气压下降大约20kPa。
水的沸点与气压成反比,气压下降,沸点降低。根据比例关系,沸点降低的温度约为:ΔT = (20kPa / 10kPa) * 1℃ = 2℃
①汽化吸热:在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
②液化放热:在液化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使周围温度上升。
4.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实例
①蒸发制冷:如冰箱、空调中的制冷剂蒸发吸收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②沸腾烹饪:如煮水时,水加热至沸腾,热量使食物熟透。
③蒸汽机:利用水蒸气的热量推动活塞,转化为机械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反馈
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六、课后作业
1.设计具有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二、学情分析
(四)课堂练习,500字
1.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3.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影响相变的因素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6.评价反馈,促进成长: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跨学科整合,提高综合素质:将物理知识与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入新课,如烧水时水壶嘴冒出的白气、冰块融化成水等,引发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好奇心。
2.设计一道关于汽化和液化的实验方案,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学生需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结论,字数不少于200字。
3.完成课后练习题,针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以下问题:如何利用汽化和液化原理为生活带来便利?请举例说明。要求每组提交一份不少于300字的报告,内容包括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和实施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4.通过学习汽化和液化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变化的普遍性,培养他们的自然观和科学世界观。
教学设计具体安排:
(2)新课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规律,理解能量变化;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应用:介绍汽化和液化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强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3.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中观察和思考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设计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能量变化等方面。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总结汽化和液化的重点知识。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其创新思维;
最新-《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汽化、液化可逆2、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沸点3、知道蒸发可致冷4、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5、结合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1、水的沸腾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3、液化的方式教学难点: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熔化过程中,要吸热还是放热?2、晶体熔化条件、特征各是什么?3、凝固,要吸热、放热?4、由三态变化引入汽化、液化新课。
探究新知一、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分类:沸腾、蒸发(一)沸腾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剖析:①发生部位:液内和液表②发生温度:一定温度(沸点)③程度:剧烈2、水的沸腾实验:⑴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沸腾温度⑴装置:注意:器材;组装等⑴沸腾前的现象:少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小,未到水面消失。
⑴沸腾时的现象:大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⑴记录表格时间/min温度/⑴⑴图像:(描点作图;图像分析)⑴沸点: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影响因素:液体种类;液表的气压(由学生阅读教材P60的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归纳)③水的沸点:1标压下,是100⑴补充:液体温度计中液体选用要求凝固点<被测液体温度<沸点3、沸腾条件:①温度条件:温度达到沸点②热量条件:不断吸热练习: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谁沸腾后,试管中的水是否沸腾?4、沸腾的特征:①温度特征:温度不变(保持在沸点)②热量特征:不断吸热学生讨论:教材P60想想议议(如下图)——纸锅如何将水烧开的?⑴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上的纸⑴水沸腾而纸锅不燃烧:纸的最高温度为水沸腾时的温度,达不到纸的沸着火点。
(二)蒸发1、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气化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掌握气体和液体状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3.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实质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增强或减弱。
4.拓展思维,培养观察、实验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物质的三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
3.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拓展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用具、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简要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比如:你们曾看到过哪些液体蒸发成气体的现象?液化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条件?2. 学习新知(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上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认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三态变化中,气体是如何转化为液体的?”“液体又是如何转化为气体的?”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实质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增强或减弱。
3. 实验探究(30分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液体蒸发成气体和气体冷凝成液体的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结束后,小组之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和讨论,总结液体蒸发和气体冷凝的条件和规律。
4. 概念解析(15分钟)根据学生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对液体蒸发和气体冷凝的条件进行系统的概念解析,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蒸发需要克服液体表面的吸附力,气体冷凝需要克服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
5.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汽化和液化现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如:“为什么热水比冷水更容易蒸发?”“天气湿度高时,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能够给出科学的理论依据。
6. 小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和归纳,梳理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复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3.3 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生甲]毛玻璃片变干了. [生乙]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生丙]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 [师]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二、进行新课[师]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生甲]塑料袋鼓起来了. [生乙]酒精到哪里去了?[生丙]凉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 [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 1 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 [生甲]滴进的酒精是液体,放入热水中变成气体,所以看不见了. [生乙]擦入皮肤上或放在盘子里的酒精,慢慢变干了,我们也没看见酒精的气态,所以气态酒精无色、透明、是看不见得.[生丁]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生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 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liguefaction 2.沸腾(boiling)[探究]水的沸腾[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生甲]水开了为什么要冒气?[生乙]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生丙]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生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生戊]水熬干了,水去哪里了?[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生甲]水熬干了,水变成了水蒸气. [生乙]我们组的方案是:如课本图4.3—2按装器材.把冷水倒在烧杯里,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杯上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玻璃泡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当水温至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 [生丙]我们组的方案和上一组基本相同,只是我们把热水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 [师]两种方案都很好,也可行,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并说出这两种方案的缺点. (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生甲]我们组是用冷水做实验的.开始给水加热时,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后来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这时水就沸腾了,在沸腾前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是不改变的,把酒精灯撤掉以后,沸腾停止. [生乙]我们组是用热水做实验的.开始给水加热时,水温上升.水沸腾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气泡越来越大,上升到水面破裂,汽泡里的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水的温度不变,把酒精灯撤去,沸腾停止. [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这里边关于压强和浮力我们以后要学到.现在根据观察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 2 [生甲]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生乙]根据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生丁]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生戊]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boiling point)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师]根据记录数据,在图4.3—3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然后看课本80页小数据. [生甲]为什么表上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要记住酒精的沸点78 ℃、水银的沸点357 ℃.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师]这是为什么?[生甲]水100 ℃就沸腾,而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 ℃,所以水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师]湿衣服无论是在温度高的夏天,还是在温度低的秋天,都能变干,这说明什么?为什么晾晒衣服要把衣服展开并放在通风处?[生甲]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生乙]蒸发是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生丙]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快慢有关.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生丁]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师]如果温度计玻璃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生甲]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不变. [生乙]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先下降后上升. [生丙]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使周围和它接触的物体温度降低,所以,温3.蒸发(evapration)(板书)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想想做做][师]把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或用手扇,有什么感觉?[生甲]滴上、擦上酒精的地方有凉的感觉,用手扇感到更凉. [生乙]这说明蒸发过程需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生丙]滴在手背上的酒精,比擦在手背上蒸发的慢. [生丁]用手扇酒精蒸发更快.说明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生戊]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师]同学们回答地非常好.影响蒸发快慢有三个因素,并且蒸发有致冷作用.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板书)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3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师]看课本图4.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生甲]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人身体上有水,皮肤上的水分蒸发,水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就要从人的皮肤吸收热量,使体温下降,所以感觉特别冷. [生乙]天热时,由于狗没有汗腺,不能靠出汗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 [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前面我们看到,把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凉一会儿,塑料袋变瘪,并且有酒精液滴,这过程说明了什么?大家思考,并相互讨论. [生甲]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生乙]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酒精被液化. [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这我们也不陌生.我们家中用的液化气罐,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后装入钢罐的.还有我国长城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的燃料,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装在火箭里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使气体液化有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生甲]液化过程要放热. [生乙]100 ℃水蒸气的烫伤比100 ℃开水烫伤更严重.100 ℃水蒸气要液化就要放热.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四、布置作业P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1.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型,下面浸入盒里的水中,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放在通风处效果更好.因为纱布能沿着自身的纤维结构将盒内的水吸上来,随着水的蒸发,周围的温度就会降低,饭菜就不容易变馊了.2.以一般家庭用液化气罐为例,罐内的液化气重15 kg,容积35.5 L,汽化后体积增加16倍.3.把一块金属放在冰箱中冷冻一会儿,取出后发现变湿了.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擦不干.这是因为从冰箱中取出的物体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凝结,由于液化附着金属的表面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发生液化.所以擦不干. 4.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它的温度不变.五、板书设计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教科版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3 3汽化和液化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什么是汽化现象,汽化现象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什么是蒸发现象;(3)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理解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并能用蒸发吸热知识解释一些现象三、教学分析本节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这门课程之后,经历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此之前有晶体熔化的实验作为基础,学习本节时应该不是特别困难,在数据处理方面,也与前面所学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图象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本节设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讨论,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设计中渗透科学思想和方法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
着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从中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演示: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内有酒精)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师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师请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了,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点拨,引出汽化和液化(在这个演示实验中,并不先告诉学生内有酒精,而是让学生观察“鼓起”“变瘪”的现象,再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3节汽化和液化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生活中至少三个涉及汽化和液化的实例,并分析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4.了解并掌握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实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本质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3节汽化和液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它们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学会使用物理学术语,准确地表达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验观察,掌握影响蒸发速率和沸腾温度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学内容: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和简答题,涵盖汽化基本概念、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沸腾条件等方面。
3.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蒸发速率与液体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等因素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布置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课后实践任务,如观察并记录家中热水器的工作过程,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早晨荷叶上的露珠消失、热水壶中的水沸腾等,引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好奇心。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它们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疑惑。
-难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重点: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学会收集、处理数据。
-难点:指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提炼规律,形成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蒸发的水迹、热蒸汽冷凝成水滴等,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空调、冰箱等设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沸腾过程,收集数据并分析,探讨影响汽化和液化的因素。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汽化和液化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实验现象。
教学策略:布置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为什么会感到冷?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会干得更快?”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现象,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4.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策略:实施差异化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任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5.合作学习,提高沟通能力: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状态变化的知识,如熔化和凝固,强调汽化和液化也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这种联系旧知识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明确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解释它们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和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我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图示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4.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上3.3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直观认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小组合作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温度对蒸发速度的影响。要求:描述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及预期结果。
3.讨论题:液化的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优缺点。
4.选择题(以下每题5分,共计25分):
(1)以下哪个现象属于蒸发?(A.冰融化B.水沸腾C.酒精挥发D.水结冰)
(2)下列哪个因素会加快沸腾的速度?(A.提高温度B.增大压力C.减小液体表面积D.降低温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点:汽化的两种形式及其特点,液化的方法及其应用。
2.技能重点: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重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难点解析:
(1)学生对汽化过程中蒸发和沸腾的区分理解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进行直观展示。
(3)下列哪个物质在常温下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实现液化?(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术语和表达方式;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原理;2.难点:深入理解气体分子运动的规律,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课件:相关图片和动画,以便更好地展示和解释概念;3.实验材料:透明玻璃容器、温度计、水、冰块、火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瓶水和一袋冰块,请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 冰块为什么会慢慢融化? - 水为什么会慢慢蒸发?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分子运动的角度,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简明清晰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区分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点。
同时,介绍常见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例子,并请学生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材料:透明玻璃容器、温度计、水、冰块、火柴等。
实验步骤: 1. 学生先用温度计测量室温,并记录下来; 2.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透明玻璃容器中,并观察水的状态; 3. 教师点燃几根火柴,放入容器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4. 学生将一些冰块放入容器中,并观察冰块的变化; 5. 学生再次用温度计测量容器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 火柴燃烧后,容器内的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 冰块放入容器后,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引出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4. 深入学习(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对气体分子运动规律的进一步理解程度,适时展示一些相关的实验视频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了解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2.能力目标:能够解释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和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进行探究。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验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物理过程。
2.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黑板笔、录像设备。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实验记录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或白板,给学生讲解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并通过实例解释气态分子在液态和气态之间跃迁的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图示或实验视频进行辅助讲解。
3. 实验探究(40分钟)3.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和从气态变为液态过程。
3.2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一瓶水平放置于桌面上。
步骤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步骤三:利用水壶或电热杯将水加热到100℃,保持一段时间。
步骤四:观察并记录加热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步骤五:关闭加热设备,并再次观察和记录加热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3.3 实验讲解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水蒸气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和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4.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或白板,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概括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过程,并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这些概念和过程。
3.3汽化和液化(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3节汽化和液化素养目标1.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汽化和液化。
2.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
3.能区别沸腾和蒸发。
4.知道蒸发有制冷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难点:能区别沸腾和蒸发及制冷作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实验导入:按照教材中的的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这些变化?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课堂探究探究点一汽化和液化问题1:在上面的实验中物质的状态是如何变化的?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问题2:还有哪些汽化的实例?往教室的地面洒水,一会儿水不见了。
烧开水时,锅内水烧开后,会产生大量白气。
地面上水变干的汽化属于蒸发,水烧开时的汽化方式属于沸腾。
探究点二沸腾问题1:烧开水时怎么判断水烧开了?水烧开前声音较小,水内的气泡在容器底产生,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小;烧开后声音较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
水烧开了在物理上叫作水沸腾了。
在物理学中,把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
实验1 探究水沸腾的温度变化特点(1)提出问题: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会不会继续沸腾?(2)猜想和假设:水沸腾时,温度可能会上升。
(也可以猜想可能保持不变)(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实验器材:铁架台、温度计、水、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硬纸板、停表等。
(4)进行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进行实验时,注意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等,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物理世界》杂志中关于汽化和液化现象的专题报道。
- 《生活中的物理》一书中关于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章节。
- 《初中物理教学参考》中关于汽化和液化教学策略和案例分析的文章。
- 讲授: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及热量变化。
-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观察和思考。
-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实际应用。
- 项目导向学习: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蒸发和沸腾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汽化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八年级物理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章节内容:第三章《物质的状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 汽化的概念与类型(蒸发、沸腾)
- 液化的概念与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汽化和液化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汽化和液化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水蒸发、沸腾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简短介绍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汽化和液化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原理。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本质区别上,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特别是对于能量转化的细节部分。此外,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释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于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和数据记录,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细致的观察能力而遇到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内容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明白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预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表达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进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一个,表达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要紧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什么是汽化、液化,明白得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明白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明白蒸发能够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看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
现象,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
纸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
同学们的摸索。
二、进行新课
活动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
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晰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赶忙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
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什么缘故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什么缘故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咨询,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的沸腾〞那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纳探究物理咨询
题所经常采纳的方法:
[提出咨询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讲讲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由于烧开水是我们生活中常做的事,因此同学们能够讲出较多
的沸腾时的现象〕
[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伙儿都专门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摸索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咨询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
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可不能沸腾……
[制定打算与设计实验]:通过教师给出的器材,同学们讨论、摸索,学会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明白其作用: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烧杯受热平均〕。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了分工合作,如计时、观看气泡的变化情形、温度的变化,且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看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和论证]: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温度随时刻的变化图象〔如以下
图〕。
收集同学们填在表格的数据,进行分析讲明,使同学们较好地了解沸腾的特
点,明白了沸腾的条件。
[评估]: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操作,评估探究的各个环节,你认为这些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点,请提出来,最好能讲出改进的措施本实验使用的学生温度计因为质量咨询题,以及本地的大气压阻碍使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结合小数据括号中的〝在标准大气压
下〞作简单讲明。
[合作与交流]:由于有许多探究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促使同学们之间要明白得相互合作,在交流过程不知不觉使同学们之间形成一种默契配合关系融洽的友好气氛。
活动3:〝纸锅烧水〞,它的实验现象出乎学生意料,能够专门好地讲明由于水的蒸发吸热,使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纸锅也能够烧开水。
活动4:课文里的〝想想做做〞,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让学生手背感受
到〝凉〞而亲躯体验蒸发吸热的成效。
2.用沾了酒精的棉花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并用扇子扇,让学生看到温度的降低而感受到的蒸发吸热过程,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有蒸发致冷的成效。
活动5:再一次重复活动,让学生观看什么是液化,如何使气体液化,体会
液化的一种途径──温度〝降到足够低〞的含义,而利用压缩体积进行液化这种方式学生不熟悉,能够举液化石油气的例子,还能够让学生自己找例子。
活动6:指导学生阅读〝STS电冰箱〞的内容,让学生逐步适应用所学
的知识认识生活,讲明实际咨询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和把握新的知识,
注意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本节教学后感
新的课程目标与«九年义务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知识目标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意识目标有所提高。
按«九年义务教学大纲»的要求,旧教材将汽化和液化的内容分为3节课进行:蒸发、观看水的沸腾、液化,通过三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准确表达所学到的知识。
而新教材那么把它们放在一节课,正是遵照新课程标准精神:在义务教育时期,只是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
只要抓住它们的最明显的特点,让学生好明白得和经历,使他们能
够更多地用心于探究的过程。
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科学知识,还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都有专门大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