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保健体系
医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系
【课外作业】
1、课外检索关于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方面的 建议的文献以及我国对卫生保健体系的相关 管理规定文件1~2份,并注明出处。 2、选择几种人群(公务员、教师、学生、 企业职工、医院职工、民工、农民等等), 深入访谈其对我国卫生保健的评价及改革建 议。
《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2005年7月 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 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006年2月10日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称:
中国城市卫生发展存在资源配 置不合理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 发展滞后问题。 中国将努力构建以社区卫生服 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 体系,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 题的突破口。
农村医疗卫生网
县政府 县卫生局
县医院、县中医院、卫生 防御站、妇幼保健站、 结核病防治所、药品检 验所、卫生学校
乡政府
乡(镇)卫生院
村民委员会
村卫生室
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身的三级(县、乡、村)卫生服务 网络。这个网络,1980年,除了51万正规医生外,拥有146万 不脱产的生产大队赤脚医生、236万生产队卫生员、还有63万 多农村接生员。中国农村这次卫生革命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 村、大病不出乡"的目标,
(三)原则
1.公平性
2.可获得性:社区中的人们对卫生保健体系
和健康信息的知情度。 3.充能:增加个人及社区的控制、政策的效 率、改善社区的生存质量及社会的公平性。 4.文化感受性 5.自我决策:
初级卫生保健
要素: 四个方面: 促进健康、 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 八个内容:
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供应足够的安全饮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预防和控制地方病; 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提供基本药物。
卫生保健制度
卫生保健制度一、引言卫生保健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保障人民健康以及防治传染病、非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问题而设立的制度。
而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卫生保健制度一般是由政府负责组织和实施。
对于中国,卫生保健制度是由中央政府组织和管理的,在各省市自治区中负责实施。
因此,本文将主要从我国卫生保健制度的发展历程、制度框架及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及在我国卫生保健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二、卫生保健制度发展历程我国的卫生保健制度可以追溯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就开始了对全国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实施了医疗卫生制度的大规模改革和建设工作。
在这一历程中,我国卫生保健制度的建设主要经历了以下重要阶段:1. 建国初期(1949-1966)建国初期,新中国在面对多年的战争和动荡局势后,国家体系基本上是空白的。
卫生保健制度也需要从零开始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实施了《天津津南区卫生条例》《国营医疗院所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初步建立起了“预防为主,治疗结合”的卫生保健制度框架。
在此过程中,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普及和国家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是当时卫生保健制度发展的主要目标。
2. 20世纪70-90年代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卫生保健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化改革。
为此,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了全国统一卫生保健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工作原则,建立了全国医疗卫生体系,加强了疾病预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3. 1990年代至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深化改革和加强卫生保健制度的重大战略,实行了“一个中心、三个基本”(即一个卫生保健中心,三类基本医疗服务)的管理模式。
同时,政府也组织了大规模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保健制度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强了卫生保健投资,并逐步实现了“公益性”和“商业性”两个重要功能的有机调和。
三、卫生保健制度框架卫生保健制度的框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基本元素卫生保健制度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国家卫生保健体系、城乡居民医保体系、基本药物制度和公共卫生体系等。
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涵盖了医疗服务、卫生保健、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卫生资源分配、健康教育等内容。
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人民的健康和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建立的一个系统。
在一个完善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医疗机构是最核心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医疗机构包括各级医院、诊所、卫生院等,它们提供各类医疗服务,包括基础医疗、专科医疗、急救服务等。
医疗机构的规模、设备、人员配置等决定了它们能够提供的服务水平。
当前,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通过建立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来分担医疗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核心力量。
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他们通过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工作,为人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为了保证医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各国都有相应的医学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并对医务人员进行执业注册和持续教育。
卫生资源的分配是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环节。
卫生资源包括医疗设备、药品、人力资源等,它们需要根据人口分布、需求和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
当前,很多国家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卫生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比如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设,加大对偏远地区的资源投入等。
健康教育是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健康教育包括对人民进行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教育,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到如何正确使用医疗服务、预防疾病的方法和策略等。
当前,很多国家都将健康教育纳入到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来进行健康教育。
疾病防控是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疾病防控包括对传染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
通过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
为了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各国都建立了疾病监测、报告和应急预案等机制,并加强了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
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 2. 可获得性 • 可获得性是指社区中的人们对卫生保健体系和健康信息的知情度。卫
生保健的可获得性常常受到阻碍,受阻的原因多是人们不知道进入卫 生保健体系的途径,甚至也有地理性或文化性的隔离等。 • 3. 充能 • “充能”是指一个社会过程,是当人们感受到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之 后,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动员必需的资源以加强自己的能力,解决 自己的问题,最终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充能包括增加个人 及社区的控制、政策的效率、改善社区的生存质量及社会的公平性。
会等。学术性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部门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行政主 管部门是卫生部。 • 3. 群众团体 • 由广大群众卫生工作者、群众卫生积极分子组成的团体,如中国医师 协会、中华护理学会、农村卫生协会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方针
• 二、城乡三级医疗卫生网
• (一)农村医疗卫生网 • 我国人口80%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事业的建设一直是国家卫生工作
理环境,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并促进精神卫生。 • (10)人人都得到基本的药物。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 二、初级卫生保健
• 197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苏联阿拉木图召开 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此宣言把发展 初级卫生保健作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 保健”这一宏伟战略目标的关键措施。此外,还确定了人人参与卫生 保健,加强各国之间积极的技术合作,平等互利,成果共享的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不再以援助为主要手段去救济有困难的国家,而是以汲 取合作中的经验教训,使之成为有用的信息向全世界传播以帮助各成 员国。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制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指导原则, 其重点是面向发展中国家以及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3.23.1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指的是各类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各类医院和护理 院,主要为民众提供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服务。其关注的重点是民众 现在的健康状况,即以疾病为中心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第三章 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一、卫生服务体系
(二)预防保健服务机构 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主要由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
二、卫生保障体系
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 志。卫生保健保障体系直接影响卫生服务的质量、公平和效率以及民众 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最终影响民众的整体健康水平。因此,它体现 政府管理卫生事业和保障民众健康的公共职责。
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第三章 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二、卫生保障体系
(一)卫生资源的配置 卫生资源是保障各种卫生服务顺利开展的基础,包括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
规划和建设、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建设、卫生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规划 与建设、卫生经济的投入等。卫生资源的配置是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应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配置卫生资源必须以提高民众健康水平为中心,以满 足社会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卫生服务公平性为原则,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特别要考虑到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 公平性。
谢 谢!
(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基层卫生保健服务机构是指在城市街办、农村乡镇及工矿企业为居 民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整合医疗卫生服 务机构和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的职能,为民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预防、 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这六位一体的服务。
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第三章 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我国卫生保健制度
我国卫生保健制度我国卫生保健制度总则为加强保健食物的监督管理,保证保健食事物量,按照《中华群众民-主国食物卫生法》(下称《食物卫生法》)的有关划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保健食物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物。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治有机体功能,不以疗治疾病为目的的食物。
第三条政务院卫生行政部分(以下简称卫生部)对于保健食物、保健食物申明书实施报批制度。
第二章保健食物的报批第四条保健食物必须符合下面所开列要求:(一)经必要的动物和/人群功能试验,证实其具有明确、不变的保健效用;(二)各种原料及其产物必须符合食物卫生要求,对于人体不孕育发生不论什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三)方子的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能身分。
如在现存技术前提下不克不及明确功能身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首要原料名称;(四)标签、申明书及告白不患上宣传疗效效用。
第五条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物必须经卫生部检查核对于明确承认。
研制者应向地点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分提出声请。
经初审同意后,报卫生部报批。
卫生部对于检查核对于及格的保健食物发给《保健食物核准证书》,核准文号为“卫食健字( )第号”。
患上到《保健食物核准证书》的食物准予施用卫生部划定的保健食物标记(标记图案见附件)。
第六条声请《保健食物核准证书》时,必须提交下面所开列资料:(一)保健食物声请表;(二)保健食物的方子、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四)保健功能评价报告;(五)保健食物的功能身分名单,以及功能身分的定性和/或定量查验要领、不改变性别试验报告。
因在现存技术前提下,不克不及明确功能身分的,则须提交食物中与保健功能相关的首要原料名单;(六)产物的样品及其卫生学查验报告;(七)标签及申明书(送审样);(八)国内外有关资料;(九)按照有关划定或产物特征应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七条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分应分别成立评审委员会负担技术评审工作,委员会应由食物卫生、营养、毒理医学及其它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士构成。
我国医疗保健体系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医疗活动的出现和产生来源于 人类的劳动过程
医学的形成及发展
古代医学的发展 –原始社会是医学开始萌芽时代
• • • • 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 人类活动形成“原始群” 唯心的医学思想 朴素的唯物思想
–奴隶社会是医学历史较大的转折期
• • • • 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医学进步提供基础 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为医学进步提供经验 人们开始完全摆脱唯心的医学观 初步知道疾病与各种生活因素的关系
我国财政资源现状
我国财政资源现状
从图4 (资料来源于卫生部网站《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可以看出, 在卫生经费支出方面,虽然我国财政对卫生方面的支出 绝对额是逐年增加的,但在整个政府财政预算中对卫生 的支出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而个人卫生支出比重则明 显上升,居民个人承担卫生经费支出加速的幅度则大大 高于政府增资的速度。 从国际上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等收入水平国家, 甚至很多低收入国家,政府及社会卫生支出都占卫生总 经费的绝大部分。 这也就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卫生财力物力资源
财力资源(财政资源)
– 货币形式的经费(卫生经费) – 资源主要来于以下几个方面:
• 政府: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拨付 • 社会:包括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医疗卫生机构支付的卫 生经费 • 个人筹集的卫生经费 • 其他:国际援助、个人捐款等
物力资源
– 物化形式的卫生资源,包括卫生机构和卫生物资
– 医学科学研究日新月异
医生的地位和作用
古代医疗活动过程
– 医生与巫相通,医者巫也
• 巫术 • 乞求神的呵护
– 医生的活动是主动出击
• 云游 • 走村串乡 • 病人在家等候
中国的卫生保健与医疗改革
中国的卫生保健与医疗改革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卫生保健和医疗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改革。
这一发展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疾病负担加重以及公众对卫生保健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中国卫生保健和医疗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仍然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改革的背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且不断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然而,在改革之前,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存在许多问题,如公立医院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城乡差距等。
因此,为了提高公众的福利和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中国政府开始了全面的医疗改革。
二、医疗改革的成就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了全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这项制度为中国的居民提供了低廉的医疗保险,减轻了医疗费用的负担。
2. 基层卫生服务的推进中国大力发展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提高了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培养和引进医疗人才,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能够为居民提供及时和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
3. 药品流通管理的改革中国通过改革药品流通系统,减少了医药领域的不合理利润和高昂药价,使民众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到必需的药品。
4. 国家卫生计划的实施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大力发展公共卫生领域,如艾滋病预防、儿童免疫等,提高了公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三、存在的挑战尽管中国的医疗改革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国的医疗资源仍然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导致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2. 医生资源短缺中国的医生人数相对较少,且集中在城市地区,导致医生资源严重不足。
这进一步加剧了医疗服务的不平等。
3. 医疗费用过高虽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减轻了部分费用负担,但医疗费用仍然较高,特别是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患者仍然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卫生保健和医疗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院
医
二、医院的类型与分级 医院的类型 医院的分级
一级医院 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
院
医
三、医院的组织结构 医院的机构组成:
医疗部门 医疗辅助部门 行政后勤部门
院
医院的人员构成
卫生技术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 行政管理人员 后勤保障人员
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和护理工作
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 体系
Company LOGO
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一.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二. 我国城乡卫生保健服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 三. 医院 四. 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和护理工作
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一、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预付保健服务机构 基层卫生保健服务机构
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和护理工作
三、病区 病区的设置和布局 病区的护理工作
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二、卫生保障体系 卫生资源配置 卫生保障制度
社会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 保险、新型农村和医疗、社会医疗救助。 商业医疗保险
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三、卫生监督与执法体系
我国城乡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一、农村卫生保障体系 村卫生室 乡镇卫生院 县级卫生网
县医院 县中医院 县妇幼保健机构 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县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我国城乡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二、城市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区域医疗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医
一、医院工作特点和功能 医院的工作特征 医院的功能
医疗工作 教学工作 科学研究 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
一、门诊部 门诊部的设置和布局 门诊部的护理工作
中国的卫生保健体制改革与医疗事业发展
中国的卫生保健体制改革与医疗事业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中国的卫生保健体制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卫生保健体制改革,并促进了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了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目标,中国政府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这个制度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构成,旨在提供全民基本医疗保障。
通过这个制度,人们可以享受到医疗费用的报销和医保支付的服务。
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的推进为了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中国政府推行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将医疗机构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
通过建立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政府能够更好地引导人们就医选择,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三、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为了促进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中国政府进行了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
这个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加强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推行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完善医疗服务流程等。
通过这些改革,政府希望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人民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为了加快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国政府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政府加大对医学科研的投入,鼓励医疗机构加强科研合作和创新实践。
同时,政府还鼓励医学院校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
五、中西医结合的推广与发展中国有着悠久的中医药传统,政府注重中西医结合的推广与发展。
通过发展中医药服务,政府希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加强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
六、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为了实现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
政府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培训,鼓励居民就近就医,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同时,政府还建立了医疗资源统一分配机制,确保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中国的卫生保健体制改革与医疗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卫生保健体系
3.8
743.0
1351.9
14.3
4.0
65.0
1991 21617.8 36852.1
9.2
888.6
1514.8
12.0
4.1
76.7
1992 26638.1 42099.6
14.2
1090.7
1723.8
13.8
4.1
93.1
1993 34634.4 47778.4
13.5
1370.4
1890.5
表1
中国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时间序列表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年份 名义值
实际值 增长速度
卫生费用筹资总额
(CTEH)
名义值
实际值
增长速度
卫生总费用 人均卫生费用 占GDP%
(1999=1) (上年=100)
(1999=1) (上年=100)
(亿元) (亿元)
%
元
1990 18547.9 33749.2
(二)改制转型、深化改革(1992—)
1992.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医疗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 (调整医改领导小组) 1994.4 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关于职工医疗 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的通知(镇江、九江两市试点) 1996.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改委等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 度改革扩大试点意见的通知
9.7
4.0
115.6
1994 46759.4 53828.5
12.6
1768.6
2036.0
7.7
3.8
147.6
1995 58478.1 59483.3
1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总支出(亿元)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5
1997
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措与分立帐户
用人单位 年工资总额的6%左右 30% 职工个人 本人年工资的2%
4.2%
1.8%
2%
社会统筹基金 约4.2%
个人帐户基金 约3.8%
“统帐结合”付费方式
(大体分块 部分节通)
医 疗 费 用 额
补充 保险
社会统筹 与个人共 付
补充 保险
社会统筹 支付为主 个人配比
年工资4倍 封顶线
个人 自付
共付
起付费
个人帐 户支付
个人帐户 支付或 共付
年工资10%
门诊
住院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某些发展中国家,为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卫 生保健进行的筹资,通常是筹资与保健组织相 结合。筹资依靠一种混合方式,包括地方税收、 参保费用、直接付费、来自地方企业或集体的 支持、以及省级或国家政府的补助,这种在某 个地区为其人群筹集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的方式 通常称为社区筹资。如中国的合作医疗。
农村
合作医疗 合作化时期 农村居民
人数 资金来源 费用支出(1997)
约1亿人 农民集资为主
中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
一、初创阶段(1951-1965)
1951.2 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1修 订) 1952.6 政务院发布《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 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1953.1扩 大到干部和大专院校在校学生)
表3
指 标 单位 元 元 元 US$ 1990 158.82 38.81 64.98 13.6 1991 187.56 45.06 76.72 14.4 城市人均卫生总费用 乡村人均卫生总费用 全国人均卫生总费用 Per capita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县医院 县中医院 卫生防疫站 妇幼保健站 卫校 和专科防治机构
卫生保健筹资
政府(财政) 企业卫生筹资 自费医疗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
城市
公费医疗 建立年代 对象 1952年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革命残废军人 大学生 约3200万人 财政拨款 585亿 劳保医疗 1951年 国有企业职工及家属 部分集体企业职工 约1.2亿人 企业福利费提取 160亿
(二)改制转型、深化改革(1992—)
公费、劳保医疗支出状况
年份(年) 总支出(亿元) 占 GDP 的比例(%) 占工资总额的比例(%) 人均支出(元) 保险人口(百万)
1978 31.6 0.88 5.82 34.2 92 1980 41.5 0.93 5.8 39.7 105 1982 50.5 0.97 6.26 44.1 114 1984 66.8 0.96 6.33 54.4 123 1986 102.7 1.06 6.59 76.1 135 1988 182.1 1.29 8.37 124.8 145.9 1990 268.6 1.52 9.74 174.6 153 1995 653 1.12 10.8 426.2 153.2 1997 773.7 1.03 9.14
年份
名义值
增长速度 (上年=100) % 3.8 9.2 14.2 13.5 12.6 10.5 9.6 8.8 7.8 7.1
注: 1. GDP名义值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0》 ,卫生总费用名义值来源于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 2.GDP与卫生总费用各年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1999=100) 。
中国卫生保健体系
城市 农村
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பைடு நூலகம்
三级医院(高层次医疗服务机构) 二级医院(向多个社区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 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 一级医院(直接向具有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医 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 疾病控制中心 卫生监督所 妇幼保健站
中国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时间序列表
卫生费用筹资总额 (CTEH) 名义值 实际值 (1999=1) (亿元) 743.0 888.6 1090.7 1370.4 1768.6 2257.8 2857.2 3384.9 3776.5 4178.6 (亿元) 1351.9 1514.8 1723.8 1890.5 2036.0 2296.6 2743.7 3225.2 3686.8 4178.6 卫生总费用 增长速度 (上年=100) % 14.3 12.0 13.8 9.7 7.7 12.8 19.5 17.6 14.3 13.3 % 4.0 4.1 4.1 4.0 3.8 3.9 4.2 4.5 4.8 5.1 元 65.0 76.7 93.1 115.6 147.6 186.4 233.5 273.8 302.6 331.9 占GDP% 人均卫生费用
表1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实际值 (1999=1) (亿元)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18547.9 21617.8 26638.1 34634.4 46759.4 58478.1 67884.6 74462.6 78345.2 81910.9 (亿元) 33749.2 36852.1 42099.6 47778.4 53828.5 59483.3 65186.1 70948.7 76483.7 81910.9
二、维持阶段(1966—1978)
中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
三、改革阶段(1978——)
(一)治理整顿、局部改革(1978—1992)
1978.8 财政部、卫生部关于整顿和加强公费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 1988 国务院建立公费医疗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四平、珠洲、黄石、 丹东四市试点) 1989.8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2.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医疗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 (调整医改领导小组) 1994.4 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关于职工医疗 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的通知(镇江、九江两市试点) 1996.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改委等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 度改革扩大试点意见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