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国制造》简介

合集下载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3创新地世界观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3创新地世界观

本文由jonathon68奉献dx文档可能在WAP 阅读体验不佳。

逹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査看。

共建伟大公司一致力于中国成长型企业的正规化、国际化、持续化!第三集《创新的世界观》跨越中国制造第三集《创新的世界观》讲解词:讲解词: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CT、是医院里的稀罕物,因为价钱昂责,患者的诊疗费用也出奇的高,因此一些在国外巳经淘汰的二手CT, 一样能够在中国卖高价,在那叭全世界的CT市场被六家公司垄断,即即是维修的费用在今天看来都是天价。

那时候、在东北大学研究计算机成像的郑全禄老师、因为会修CT,常常会有医院找他帮忙。

采访郑全录东软集团副总领导采访郑全录一一东软集团副总领导郑全录:郑全录:过去都是专用运算机,你像GE、西门于、Toshiba,人家都有运算机的能力,都是专为CT设计一个运算机…一家医院的CT机坏了,东艺找他要12万人民币,而那时一个2G的硬盘是多少?1000多人民币。

所以那个医院找到我,说郑老师你就把那个2个G的硬盘绐我使上40兆就行。

后来我说不行,它是专用的,不是通用的,口都不对,接口程序都没有,没办法,只能任他拉上车来宰。

讲解词:讲解词:这件情形以后不久,郑全禄和李甲递、江根苗这三位东北大学的老师,接到丁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发中国自己的CTo而在此之前,他们仅仅是帮忙沈阳的几家医院修复过几台入口的CTo采访江根苜(东软飞利浦公司总领导)采访江根苗(东软飞利浦公司总领导)江根苗:江根苗: 在修复CT的会议上,有些专家学者面对咱们国家庞大的市场需求提出课题,一个是解决CT维修难的问题,第二个是能不能造自己的CTo那么一开始的技术线路是完全走仿造,就是有一个原型机,仿造。

可是咱们在那个项目进展四五年以后,发觉那个思路往下走比较费力,表现的一个是原来有些核心技术并无真正地转化,原来仿造的原始的机型也存在技术逐渐掉队。

因为他的设计是80年代初期,70年代末期的技术,如此很难有一个冲破。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精选文档】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精选文档】

《跨越中国制造》以故事化的手法,从竞争力、品牌、创新、国际化、升级中国制造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该片以“全球比较”的视野,将中国的实践进程嵌入全球经济格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让人们在观看之余,面对对中国制造的褒贬不一,冷静下来思考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未来。

《跨越中国制造》开篇就明确,改革开放以后, 在以广东、浙江为代表的沿海开放地区, 中国企业开始为欧美及港台企业进行接单生产及原件组装, 贴有 Made in China标识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明显, 很快便走向了世界各地, 中国制造的概念也因此产生。

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洪流中,带有"中国制造"的标签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的同时,传播着中国的形象和影响力。

中国制造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首先,中国制造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为中国GDP 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吸纳了大量的劳动者就业, 在有效解决失业问题的同时, 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赢得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中国制造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美国, 位居世界第一。

根据联合国世界经济报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其次, 中国的出口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 出口一直是重要的驱动力量。

中国制造为中国及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诸多的困惑和隐忧严重地威胁和阻碍着中国制造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

《跨越中国制造》中没有提及的是,在中国制造业依靠人力资源的优势使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充斥着大量的负面新闻,过去廉价优良的中国制造变成了现在的低价劣质的代名词。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跨越中国制造》读后有感在观看了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中国制造》之后,共有五集,从第一集解释制造业的竞争力,到品牌的逐步发展,再到第三集创新世界观,第四集国际化之路,最后到中国制造业的升级。

每一集都浓缩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

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我立刻想到了一些我以前看过的经济视频或其他书籍,例如“大国崛起”,我刚刚看过的电视连续剧,以及香港和台湾的“无与伦比的商业骄傲”。

虽然是香港和台湾的一系列不太边缘,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那就是创新。

还有《牛奶可乐经济学》和《经济学传奇》,它们很好地表达了中国和外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相似性、差异性和距离。

《中国制造》是另一部意义深远的视频。

我是在广东成长的,广东省的清远市,离广州市仅仅只有不足1小时的车程的城市,从2000年到目前,2000年的时候刚刚是中学的时候,可以说是懂事的年代,一直目观着世界的发展,尤其是在房地产,it产品,还有很多一些物品的变化。

记得以前看到的书,都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是多么发达,哪些牌子的东西特别特别的好,像是日本的sony,美国的微软,像是神一样的描述,周围的人都说买电视啊肯定是买索尼的好,质量有保证,视像够清晰!买sony的都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其他的一般都是始终回到康佳,长虹,tcl等的牌子家庭,为什么买sony的就是要贵一点?而康佳,长虹,tcl等就偏偏如同要低劣一等?是的,为什么全球的牌子排行在国内是找不到的?《跨越中国制造》或许已经很好的把这个现象拍摄出来了,第一集说到的中国代工,madeinchina,说到byd,这些是在制造上的技术,中国是代工国,不是技术的所在国,这个是一大重点,重中之重。

中国现在能拿出来的,除了四大发明,还是四大发明。

我这里在想,其他国家,会把技术卖给中国吗,更加不会说共享这个成果,因此,不仅仅需要的是madeinchina,而应该再加上creatinchina!creat,创新,一个词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人才?技术?教育???创新就需要人才,人才需要的是技术,技术来源于开发教育等,中国需要的是一连串一系列的改革升级??也是那里的比尔盖茨billgate说的话:假如让我带走微软的团队,我就可以创建另一个团队。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3创新的世界观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3创新的世界观

本文由jonathon68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阅读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共建伟大公司——致力于中国成长型企业的正规化、国际化、持续化!第三集《创新的世界观》跨越中国制造第三集《创新的世界观》讲解词:讲解词: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CT、是医院里的稀罕物,因为价钱昂贵,患者的诊疗费用也出奇的高,因此一些在国外已经淘汰的二手CT,一样可以在中国卖高价,在那时,全世界的CT 市场被六家公司垄断,即即是维修的费用在今天看来都是天价。

那时候、在东北大学研究计算机成像的郑全禄老师、因为会修CT,常常会有医院找他帮忙。

采访郑全录————东软集团副总领导采访郑全录——东软集团副总领导郑全录:郑全录:过去都是专用计算机,你像GE、西门子、Toshiba,人家都有计算机的能力,都是专为CT 设计一个计算机…一家医院的CT 机坏了,东芝找他要12 万人民币,而那时一个2G 的硬盘是多少?1000 多人民币。

所以这个医院找到我,说郑老师你就把这个2 个G 的硬盘给我使上40 兆就行。

后来我说不行,它是专用的,不是通用的,口都不对,接口程序都没有,没办法,只能任他拉上车来宰。

讲解词:讲解词:这件事情以后不久,郑全禄和李甲递、江根苗这三位东北大学的老师,接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发中国自己的CT。

而在此之前,他们仅仅是帮忙沈阳的几家医院修复过几台入口的CT。

采访江根苗(东软飞利浦公司总领导)采访江根苗(东软飞利浦公司总领导)江根苗:江根苗:在修复CT 的会议上,有些专家学者面对咱们国家庞大的市场需求提出课题,一个是解决CT 维修难的问题,第二个是能不能造自己的CT。

那么一开始的技术线路是完全走仿造,就是有一个原型机,仿造。

可是咱们在这个项目进展四五年以后,发现这个思路往下走比较费力,表现的一个是原来有些核心技术并无真正地转化,原来仿造的原始的机型也存在技术逐渐掉队。

因为他的设计是80 年代初期,70 年代末期的技术,这样很难有一个冲破。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跨越中国制造》是一部关于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的纪录片。

该片通过对多位企业家和工人的访谈,讲述了中国制造业从1950年代的萌芽期到如今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事、物。

本片采取了线性叙事的方式,先是将焦点放在了毛泽东时代的国营企业和手工业者,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崛起与跨越,也呈现出了由低端制造转向高端品牌与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

整部纪录片自始至终,贯穿着国家发展背景与制造业的演变历程。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感触颇深。

我个人认为,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的多方面角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一开始的仅仅能够生产一些简单的餐具,改革开放后的转向轻工业、中等技术制造业,以及现在的高科技领域,颇见其步履不停的进化过程。

同时,许多企业已逐渐转向国际竞争领域,通过创新、升级等方式进军市场,以占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中国惊人的制造能力已经成为了全球的所有国家所看重的。

本片影像所展现的国内制造业的环境和场景,以及讲述的一系列制造过程,让我重新认识到了手工艺环节、机器生产流水线等制造现状,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工人对他们的工作的热爱和自豪感。

他们所付出的汗水、努力和斗争,凝结出了对国家和制造业的信仰。

这种拼搏用世界上共同的语言讲述了制造业的荣耀。

电影人挖掘知识历史并进行展示,周到的文化细节和精致的制作让我很高兴。

这部纪录片中的配乐和画面都完美地符合着它的主题,并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最显著的是它展示了中国制造业的底层,通过考虑工作和坚实的手工艺术,强调并慷慨地承认了一个制造国家的需要。

在我的心中,本片的最大成功,就是它激发了我对制造业的热爱,并思考着如何在这个领域做好我的工作。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促进,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过程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并呈现出由低端转向高端的趋势。

作为一名观众,我更应该会从这部纪录片中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要把握机遇,创新求变,从而不断超越自己。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2》-品牌在缝隙中渐进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2》-品牌在缝隙中渐进

第二集《品牌、在缝隙中渐进》视频第二集:《品牌、在缝隙中渐进》这是苹果公司开发设计的一个容量为30G的播放器,市场售价299美元,在这个价格里面,苹果的品牌、及其设计拿走了114美元,市场营销商、零件配套商拿走了181美元,中国的组装生产企业在299美元中获得4美元。

然后在上面打上made in China,“为了这4美元,中国需要面对贸易顺差和倾销的指责,因为299美元都要进入中国的出口统计。

而“顺差在中国,利益在美国”事实被人忽略了。

在21世纪的全球市场,没有品牌比没有技术更尴尬。

尽管中国制造拥有170多类产品的全球产量冠军,但中国制造在“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以及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方面、呈现出了极大地不对称性,在2007年的世界品牌500强的榜单上,只有12个中国品牌入围,在所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只有20%的各类进出口企业拥有自己的商标,自有品牌出口的比重、不足10%,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在一天天蔓延,一个个曾经高大的巨人接连倒下,重新洗牌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制造需要在国际金融动荡的危机中、开始新的追求:创造全球市场商业价值的身份证。

《跨越中国制造》今天的主题是——品牌、在缝隙中渐进片花:出片名——《跨越中国制造》第二集——《品牌、在缝隙中渐进》——太空看地球——福建晋江解说:从1993年开始,丁志忠家的鞋厂开始以OEM的代加工方式为跨国公司生产运动鞋,那时候来自海外稳定的订单让晋江的很多企业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丁志忠不仅做鞋、而且也做批发,但他感觉这两条路走下去将来会有问题。

采访丁志忠——安踏集团总经理丁志忠:那么我们当初有两条路可以考虑:一条路安踏做内销做批发,但越做越难;一条路就是跟我们当地很多企业一样去做OEM。

但是我们发现两条路,对我们来讲其实都是蛮困难的。

OEM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你一双鞋利润是相当低的,还要受别人的控制,人家说给你单就给你单,说不给你就不给你,我们感觉这条路我们是走不通的。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嘿,哥们儿,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叫《跨越中国制造》,那感觉,简直就像坐了一趟时空穿梭机,从老北京的胡同直接飞到了深圳的科技园,再一眨眼,又跑到了江南水乡的纺织厂,那叫一个精彩纷呈,让人感慨万千啊!一开始,我还以为这片子就是讲咱们中国咋造东西的,什么冰箱彩电、汽车飞机,结果一看,嘿,远不止这些。

它讲的是咱们中国人,从手工小作坊到现代化工厂,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还有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记得有个镜头,是讲一家做玩具的小厂,老板是个大叔,满脸沧桑但眼神里透着光。

他说:“咱这玩具,要出口到全世界去,得让孩子们玩着开心,家长放心。

”那语气,就像是在说给自己孩子挑礼物一样认真。

看着他们一针一线,仔仔细细地检查每一个细节,我心里头那个暖啊,感觉这就是咱们中国制造的温度,不冷冰冰,有情有义。

还有一段,是讲江南水乡的纺织厂。

那画面,美得跟画儿似的,古色古香的建筑,流水潺潺,女工们穿着传统的服饰,在机器前忙碌着。

但你别看她们手法娴熟,背后可是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啊。

她们说,以前都是手工织布,现在虽然机器代替了部分工作,但那份对质量的坚持,对美的追求,一直没变。

听着她们的话,我仿佛能闻到那布匹上淡淡的草木香,感受到那份来自古老文化的传承和坚守。

最让我震撼的,是深圳科技园那段。

那简直就是未来世界的缩影啊!高楼大厦林立,年轻人穿着时尚,手里拿着最新的科技产品,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创新的光芒。

他们在这里创业、追梦,把一个个想法变成现实。

我记得有个小伙子,他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已经能够代替工人完成很多复杂的工作了。

他兴奋地跟我说:“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明天,充满了无限可能。

看完这片子,我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喝了瓶冰镇可乐,透心凉,心飞扬!咱们中国人,就是有这么一股子劲儿,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能咬牙挺过去,然后还能笑着跟你说:“看,咱们做到了!”这种精神,这种力量,才是咱们中国制造的真正魅力所在。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1》-制造的竞争力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1》-制造的竞争力

第一集《制造的竞争力》跨越中国制造(一)《制造的竞争力》纪实段落上班前、班长的训话:大家每天开工的时候大家都应该知道,我们每天都有一个产量,但是我们的时间只有8个小时,所以在真正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大家做的过程中也需要大家互相帮助,不能够使任何一个人掉队。

我们的口号是:“确保质量,提高效率!开工!”解说:这一个个年轻的中国人和这一双双手、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呈现过的中国表情,他们看上去太普通、太不引人注目,他们似乎不过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收入状况而工作,但事实是、就是他们的双手、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大约是每小时16美元,而在中国只是0.50美元。

中国每小时的劳动力成本只是美国的4%,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当时是显而易见的。

采访刘积仁(东北大学副校长、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事实上中国如果从它拥有的对全世界都有吸引力的地方,我认为就是我们中国的人力资源,这个人力资源大概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数量足够;第二个,学习能力特别快,就是他学的东西很快。

还有一个每个人都有梦想,这个是和许多国家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这个特点,应该成为我们国家一个很重要的竞争能力。

解说:中国制造竞争力最初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候、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些华侨企业家把加工基地逐步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千千万万个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开始自筹资金和设备,从纽扣、拉链以及小螺丝做起,努力成为这些海外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

开放和竞争、让这些家庭作坊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使外资企业不仅能享受到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给他们带来的利润,而且可以逐步实现零部件的本地低价采购,他们的价格竞争力也因此超越了他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手。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雏形、在中国东南沿海逐渐成长起来,中国制造也因此拥有了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意义和内容。

片花:太空看地球——广州时间:2007年8月解说:这里是香港联亚制衣设在广州番禹的工厂,典型的出口加工型的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市场,他们生产的女式套装占美国总进口量的25%。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4》-国际化之路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4》-国际化之路

第四集《国际化之路》解说: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直试图通过向西方学习的方式,已重新获得自己应有的位置,到21世纪改革开放让这个古老的国家通过与世界的融合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理想,在2004年一些在国内市场具备实力的中国企业开始用海外并购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实力,希望将世界先进的商业文化和中国人的智慧实现全面对接,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打造世界级的中国企业,然而这却是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

采访李东生——TCL集团董事长李东升:压力太大,因为碰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没有碰到过的问题。

解说:我们没有理由用一时之得失来衡量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远景,无论这个结果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将是中国的财富。

采访杨元庆——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别说外面的人替我们捏把汗,我们自己都替我们自己捏把汗。

解说:没有人会把盈利状况很好的企业卖掉,中国企业巨额的投入是不是能够让新的企业组合、继续成为有强大竞争能力的企业?毕竟拥有和经营是两回事!采访刘积仁东北大学校长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我觉得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过程,对我们最大的约束不是我们的资本,而是我们文化的融合,或者在全球化过程中我们的融合的能力…需要我们更多的是改变我们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

全球经济衰退正在给中国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在2008年中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比2007年翻了一倍,达到521亿美元,制造类企业在其中尤其活跃,2009年3月16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境外投资管理办法》,鼓励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国际化的方式与世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中国企业国际化先行者们的经历,无疑将会让后来者少走很多弯路。

《跨越中国制造》今天的主题是:以全球应对全球——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冲突与融合第四集《国际化之路》出片名:《跨越中国制造》第五集——《以全球应对全球》片花:太空看地球——北京黑底字幕:2004年6月北京国贸饭店解说:杰克•韦尔奇来了,他曾经一度是中国企业家的楷模,也是这个群体衡量人生成就的一个标准。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跨越中国制造》以故事化的手法,从竞争力、品牌、创新、国际化、升级中国制造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该片以“全球比较”的视野,将中国的实践进程嵌入全球经济格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让人们在观看之余,面对对中国制造的褒贬不一,冷静下来思考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未来。

《跨越中国制造》开篇就明确,改革开放以后, 在以广东、浙江为代表的沿海开放地区, 中国企业开始为欧美及港台企业进行接单生产及原件组装, 贴有 Made in China标识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明显, 很快便走向了世界各地, 中国制造的概念也因此产生。

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洪流中,带有"中国制造"的标签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的同时,传播着中国的形象和影响力。

中国制造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首先,中国制造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为中国GDP 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吸纳了大量的劳动者就业, 在有效解决失业问题的同时, 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赢得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中国制造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美国, 位居世界第一。

根据联合国世界经济报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其次, 中国的出口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 出口一直是重要的驱动力量。

中国制造为中国及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诸多的困惑和隐忧严重地威胁和阻碍着中国制造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

《跨越中国制造》中没有提及的是,在中国制造业依靠人力资源的优势使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充斥着大量的负面新闻,过去廉价优良的中国制造变成了现在的低价劣质的代名词。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5》-升级中国制造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5》-升级中国制造

/article/ARTI1249633954811841第五集《升级中国制造》1.序言在1978年之后,中国经济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正在筹备之中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使人们非常容易地联想到上个世纪的日本奇迹,正是通过1964年东京奥运会、1970年大阪世博会之后崛起的经济强国。

但是人们很容易忽略的是在1973年的全球石油危机,日本经济所遭受的重创,但日本企业却利用了这次危机,全面提升了日本制造的品牌价值,并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构建和强化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地位。

在2009年全球市场的低迷比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还要严峻,摆在中国面前的是:如何实现中国经济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推动、向技术进步和效率推动的转变,中国制造能成功吗?中国制造的升级能够实现吗?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发展观必须成为引领未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今晚《跨越中国制造》的主题是:升级中国制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片头:《跨越中国制造》《升级中国制造》解说:这里就是深圳比亚迪工业园区,人与机器完的美结合是它最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个拥有14万人的中国制造团队,是全世界各大品牌手机的电池供应商,这一双一双手、一块块小小的电池、构筑了比亚迪电池王国最初的神话。

王传福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又有高的品质又有低的成本因为这些竞争点客户才看重这种顶级的客户他们也有成本的压力他要寻找具有这样竞争力的供应商才能是他真正的伙伴比亚迪就是他所希望的这么一个供应商这就是我们企业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这一点解说:早在2002年的时候、比亚迪的锂电池年产量达到3亿块规模,王传福意识到必须在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之外、创造新的竞争力。

“技术为王”的经营理念,使比亚迪在十年间、构建起了1万多人的工程师团队,做到了每12个员工、就有一个工程师。

当优质的低成本人力资源、和足够数量的智力资源组合起来的时候,新的竞争力就凸显出来了,在电池行业的竞争处于低价血拼状况的时候,王传福已经成功地把业务延伸到手机和IT部件制造领域,其品质很快就获得了来自全球一线手机大品牌的稳定订单,……王传福不仅把1万多名工程师团队的人海智慧发挥到极致,而且将代工的性质、从初级的卖体力不断向卖技术的高附加值领域进行推进。

日本制造业复生

日本制造业复生

《跨越中国制造》是一部大型现实题材纪录片,它记录了中国制造业在新的国际制造业的格局下,中国企业在面临新的挑战、新的变化下如何实现自身的跨越。

“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遍布着为世界而生产的企业,它们和它们生产的产品看上去都普普通通,但却造就了中国制造的一个时代。

”这是《跨越中国制造》开篇的一句话。

中国入世以来,中国制造业凭借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将标签打到了世界各地,的确,开创了中国制造的新时代。

但现实告诉我们,我们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比如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没有直接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销售渠道,我们做的仅仅是贴牌生产,处在微笑曲线的最低端,依靠心血和汗水获得最低的利润。

此外,中国制造在欧美人的眼中是量多质差。

这样的隐忧在发展过程中一点一点呈现出来,国人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中国制造业,中国的企业家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也在积极的做出变革,用自己的努力提高中国民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些华侨企业家把加工基地逐步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众多的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他们从纽扣、拉链以及小螺丝做起,努力成为这些海外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

他们以中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上制造业市场上逐步拥有的较强的竞争力,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雏形在中国东南沿海逐渐的成长起来,中国制造业也因此拥有了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意义和内容。

王传福领导的比亚迪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池生产厂商之一,在此之前,中国市场上90%的电池都是进口的,三洋、松下的电池也是出奇的贵,但是我们没有自己的电池生产商,我们不得不依靠进口。

虽然我们自己估算我们自己做的成本很低,依然不得不花费高价进口。

王传福看到了这些,他要做中国人自己的电池。

没有足够的资金,他就自己设计制造生产线,依靠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以“半自动化+人工的生产方式”生产中国的电池。

1995年比亚迪成立,1997年开始生产锂离子电池,2001年镍镉电池产量达到2.5亿支,2003年达到4亿支,达到了世界第一。

跨越中国制造

跨越中国制造

*****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 号:专 业:学生姓名:任课教师:2012年11月《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最近我观看了《跨越中国制造》这部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以故事化的手法,从竞争力、品牌、创新、国际化、升级中国制造等方面,探讨“中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看到了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奋斗过程,也看到了在国际制造业的新格局中,中国制造正面临着的挑战以及深刻的变化。

“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遍布着为世界而生产的企业,它们和它们生产的产品看上去都普普通通,但却造就了中国制造的一个时代。

”这是《跨越中国制造》开篇的一句话。

的的确确,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中国制造”的标签也走向了全世界。

中国制造竞争力最初的萌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那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些华侨企业家把加工基地逐步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千千万万个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开始自筹资金和设备,从纽扣,螺丝等作起,努力成为这些海外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

开放和竞争让这些家庭作坊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制造业的产业链和各产业集群的出现,在中国东南沿海逐渐成长起来,中国制造也因此拥有了跟过去完全不同的意义和内容。

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存在着大批这样的企业,他们自己不做设计,只为海外的客户生产产品,生产的产品包罗万象,从服装家电到高科技产品,几乎所有与人类生活相关的产品都可以生产。

他们都拥有一流的制造能力和产品交付能力,但他们当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因为没有品牌,没有研发,没有直接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消费者渠道,他们只能按照采购方提供的款式和规格的要求,靠优秀的品质,低廉的价格和劳动力的成本优势,通过产品的数量积累利润。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制造开始向全球市场表达自己的能力,中国东南沿海逐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跨越中国制造解说

跨越中国制造解说

第一集《制造的竞争力》跨越中国制造(一)《制造的竞争力》纪实段落上班前、班长的训话:大家每天开工的时候大家都应该知道,我们每天都有一个产量,但是我们的时间只有8个小时,所以在真正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大家做的过程中也需要大家互相帮助,不能够使任何一个人掉队。

我们的口号是:“确保质量,提高效率!开工!”解说:这一个个年轻的中国人和这一双双手、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呈现过的中国表情,他们看上去太普通、太不引人注目,他们似乎不过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收入状况而工作,但事实是、就是他们的双手、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大约是每小时16美元,而在中国只是0.50美元。

中国每小时的劳动力成本只是美国的4%,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当时是显而易见的。

采访刘积仁(东北大学副校长、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事实上中国如果从它拥有的对全世界都有吸引力的地方,我认为就是我们中国的人力资源,这个人力资源大概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数量足够;第二个,学习能力特别快,就是他学的东西很快。

还有一个每个人都有梦想,这个是和许多国家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这个特点,应该成为我们国家一个很重要的竞争能力。

解说:中国制造竞争力最初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候、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些华侨企业家把加工基地逐步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千千万万个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开始自筹资金和设备,从纽扣、拉链以及小螺丝做起,努力成为这些海外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

开放和竞争、让这些家庭作坊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使外资企业不仅能享受到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给他们带来的利润,而且可以逐步实现零部件的本地低价采购,他们的价格竞争力也因此超越了他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手。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雏形、在中国东南沿海逐渐成长起来,中国制造也因此拥有了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意义和内容。

片花:太空看地球——广州时间:2007年8月解说:这里是香港联亚制衣设在广州番禹的工厂,典型的出口加工型的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市场,他们生产的女式套装占美国总进口量的25%。

跨越中国制造

跨越中国制造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最近观看了《跨越中国制造》系列纪录片 深有感触。

它以《制造的竞争力》、《品牌在缝隙中渐进》、《创新的世界观》、《国际化之路》、《升级中国制造》五级纪录片深刻讲述和分析了中国制造的产生发展以及中国制造面临的一系列国内和国际危机并以我国转型成功企业为例 探讨我国制造业转型的途径和成功方法。

众所周知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经济以每年9.8%的速度飞速发展 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的到极大提升。

在这之中 以廉价劳动力为竞争优势制造业可谓功不可没 然而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提升 能源危机以及国际经济危机的多重冲击之下 中国制造的优势已非常微小。

传统的只依靠加工订单 赚取加工费用的粗放经营的生产加工模式已经不再适应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

中国制造必须改变方式 加快转型才能在未来生存和发展。

中国制造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通过价格优势 冲击国际对手创造和拉动需求 取得了大量的原始积累。

在新的国内外的局势下中国企业应该形成技术和品质为依托以低成本为手段的新方式形成竞争力创造效益。

因此我们必须发挥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快 质量好 速度快的优势 努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 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创新 做自己的品牌。

虽然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占有重大地位 但是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利润 以美国售价290多美元苹果产品为例 仅品牌就创造了160多美元的利益然而作为生产商的我们最多拿到4美元的利润 这还受到美国和西方国家反倾销制裁的威胁。

这种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的格局必须要改变 而实现着一目标的途径就是建立自己的品牌 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我国现有的经济格局与1973的日本很相似 面临经济危机以及汇率不断升值的双重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成功经验 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获得很大的生存空间。

我们可以一方面加快企业创新 一方面进行海外投资。

比亚迪电池领导人王传福依托丰富的人力资源 自己创造生产线 改变电池配方 以高品质低成本 成功击垮国际对手 把比亚迪电池做大。

跨越中国制造之一-制造的竞争力

跨越中国制造之一-制造的竞争力

第一集《制造的竞争力》跨越中国制造(一)《制造的竞争力》纪实段落上班前、班长的训话:大家每天开工的时候大家都应该知道,我们每天都有一个产量,但是我们的时间只有8个小时,所以在真正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大家做的过程中也需要大家互相帮助,不能够使任何一个人掉队。

我们的口号是:“确保质量,提高效率!开工!”解说:这一个个年轻的中国人和这一双双手、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呈现过的中国表情,他们看上去太普通、太不引人注目,他们似乎不过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收入状况而工作,但事实是、就是他们的双手、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大约是每小时16美元,而在中国只是0.50美元。

中国每小时的劳动力成本只是美国的4%,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当时是显而易见的。

采访刘积仁(东北大学副校长、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事实上中国如果从它拥有的对全世界都有吸引力的地方,我认为就是我们中国的人力资源,这个人力资源大概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数量足够;第二个,学习能力特别快,就是他学的东西很快。

还有一个每个人都有梦想,这个是和许多国家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这个特点,应该成为我们国家一个很重要的竞争能力。

解说:中国制造竞争力最初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候、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些华侨企业家把加工基地逐步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千千万万个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开始自筹资金和设备,从纽扣、拉链以及小螺丝做起,努力成为这些海外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

开放和竞争、让这些家庭作坊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使外资企业不仅能享受到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给他们带来的利润,而且可以逐步实现零部件的本地低价采购,他们的价格竞争力也因此超越了他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手。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雏形、在中国东南沿海逐渐成长起来,中国制造也因此拥有了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意义和内容。

片花:太空看地球——广州时间:2007年8月解说:这里是香港联亚制衣设在广州番禹的工厂,典型的出口加工型的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市场,他们生产的女式套装占美国总进口量的25%。

跨越中国制造有感

跨越中国制造有感

《跨中国制造》观后感《跨越中国制造》是一部介绍如何升级中国制造,如何把中国制造进行国际化、如何使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纪录片。

谈及中国制造,相信许多人对制造业的概念还是不甚清楚。

何为制造业,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进行了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进行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按其用途属性,大体可分为轻纺制造业、资源加工工业和机械电子制造业三大部分。

早在50多年前的建国初期,中国已经开始发展中国自己的制造业。

年轻的共和国制定了最快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赶超目标。

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能够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群众激情,在短期的时间内疚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我们很快建成了自己的纺织、机械、机床设备等基础制造业体系,在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自主建起了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社会主义大工厂”。

这可以说,中国制造业从无到有实现了第一次跨越。

而真正的跨越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上个世纪末加入WTO组织以来,经济主体由“工厂”向“企业”的转变,市场经济概念的引入即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利润原则、价格发现和竞争规律使得中国制造业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在8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雏形在中国东南海沿海地区逐渐成长起来,中国指在也因此有了新的意义和内容。

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制造业的有哪些竞争力呢?正如纪录片上所说的,除对东南沿海地区一些财政政策上的优惠外,中国制造业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刚刚起步的中国制造业,中国有充足的劳动力,充裕的劳动时间和具有相当学习能力的劳动者。

显然,初期的中国制造形象是廉价的、低品质的。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现在依然没有形成一个具有中国品牌的制造体系,还停留在“代理加工厂”这样的层面上。

随着世界经济受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也渐渐陷入了低潮,而世界三大经济主体美国、日本、欧洲的需求量也因此大幅度减少,自然中国出口制造业的外贸订单也随之减少,中国的制造业也渐渐走入了困境,仅凭接受订单已经使一些企业无法继续生存。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

《跨越中国制造》观后感

《跨越中国制造》以故事化的手法,从竞争力、品牌、创新、国际化、升级中国制造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该片以“全球比较”的视野,将中国的实践进程嵌入全球经济格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让人们在观看之余,面对对中国制造的褒贬不一,冷静下来思考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未来。

《跨越中国制造》开篇就明确,改革开放以后, 在以广东、浙江为代表的沿海开放地区, 中国企业开始为欧美及港台企业进行接单生产及原件组装, 贴有 Made in China标识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明显, 很快便走向了世界各地, 中国制造的概念也因此产生。

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洪流中,带有"中国制造"的标签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的同时,传播着中国的形象和影响力。

中国制造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首先,中国制造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为中国GDP 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吸纳了大量的劳动者就业, 在有效解决失业问题的同时, 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赢得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中国制造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美国, 位居世界第一。

根据联合国世界经济报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其次, 中国的出口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 出口一直是重要的驱动力量。

中国制造为中国及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诸多的困惑和隐忧严重地威胁和阻碍着中国制造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

《跨越中国制造》中没有提及的是,在中国制造业依靠人力资源的优势使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充斥着大量的负面新闻,过去廉价优良的中国制造变成了现在的低价劣质的代名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越中国制造》简介
中文名: 跨越中国制造
英文名: Across made in China
资源格式: RMVB
发行时间: 2009年8月3日
制作发行: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国际制造业的新格局中,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正发生着怎样的深刻变化?中国制造将如何实现自身的跨越?
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专题部制作的大型现实题材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于8月3日起隆重推出。

该片历时两年拍摄,共分为5集,每集一个主题,以故事化的手法,从竞争力、品牌、创新、国际化、升级中国制造等方面,探讨“中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节目以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企业的故事为载体,分析中国制造企业如何拥有长久竞争力等内容,解析“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以及国家竞争优势的提升路径。

同时,该片以“全球比较”的视野,将中国的实践进程嵌入全球经济格局中去观察、比较,努力达到客观、全面、有效的传播效果,将复杂的观点和经济理论故事化、通俗化,深入浅出,吸引力强,使观众在收视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启发。

该片共分为《制造的竞争力》、《品牌在缝隙中渐进》、《创新的世界观》、《国际化之路》、《升级中国制造》等五集。

第一集:《制造的竞争力》,叙述了中国制造是如何从不具备竞争力继而在30年的过程中转化为全球市场上低成本高效率的楷模,通过各种类别制造业中的典型案例,表达了中国制造的兴起怎样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

同时为中国制造在下一步的转型升级破题——中国企业的价值取向: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
第二集《品牌在缝隙中渐进》,通过几个不同类别的企业案例揭示了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全球市场,为打拼自己的品牌而进行的艰苦探索,为正在全球市场低迷过程中的中国制造企业开启了一扇可供借鉴的窗口。

第三集《创新的世界观》,其核心是“让创新开拓市场,让市场维系创新”,通过东软、吉利、龙芯等案例,揭示了在全球化时代的创新思维逻辑——“以我为主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这样一个引领中国制造未来的思维方式。

第四集:《国际化之路》,全面分析了TCL、联想和东软在国际化过程中的不同境遇和不同结果,并以此透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径——实力与价值的交换的信任,以及企业文化的全面融合。

第五集:《升级中国制造》,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收到了了空前的挑战,中国企业如何建立高技术含量的低成本,放弃单一的低价优势构建未来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