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SPSS操作

合集下载

spss聚类分析方法选择

spss聚类分析方法选择

SPSS聚类分析方法选择引言在数据分析中,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用于将一组数据点分成不同的类别或群组。

聚类分析有助于揭示数据中的模式和结构,并帮助我们理解数据集中的关联性。

SPSS是一个流行的统计软件,提供了多种聚类分析方法供用户选择。

本文将介绍SPSS中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并讨论如何选择适合的方法。

聚类分析方法SPSS提供了多种聚类分析方法,包括K-means聚类、层次聚类和模糊聚类。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简要介绍:K-means聚类K-means聚类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方法,将数据点分为K个不同的类别。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计算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

K-means聚类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择初始聚类中心、计算每个数据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并重新计算聚类中心的位置。

K-means聚类的结果可以用于发现类别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

层次聚类层次聚类是一种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聚类方法,通过构建一个层次化的聚类结构来组织数据。

在层次聚类中,数据点被逐步合并形成更大的聚类,直到所有数据点都被合并为一个聚类或达到预定的停止条件。

层次聚类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自动确定聚类的个数,并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聚类结构。

模糊聚类模糊聚类是一种基于隶属度的聚类方法,将数据点分配到多个不同的聚类中心,并为每个数据点计算其属于不同聚类的隶属度。

与传统的硬聚类方法不同,模糊聚类允许数据点属于多个不同的聚类,反映了数据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模糊聚类的结果可以用于描述数据点在不同类别之间的相似性。

方法选择在选择聚类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数据类型首先需要考虑数据的类型。

如果数据是连续变量,则可以使用K-means聚类或层次聚类方法。

如果数据是分类变量,则可以使用层次聚类方法。

如果数据既包含连续变量又包含分类变量,则可以使用模糊聚类方法。

聚类个数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聚类的个数。

K-means聚类和模糊聚类需要在分析之前确定聚类的个数。

SPSS聚类分析加具体案例

SPSS聚类分析加具体案例

六、聚类分析(一)概述1.聚类分析的目的根据已知数据,计算样本或者变量之间亲疏关系的统计量(距离或相关系数)。

根据某种准则(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使同一类内的差别较小,而类与类之间的差别较大,最初达到的就是将样本或变量分成若干类。

2.聚类分析的分类3.距离与相似性为了对样本或者变量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本之间的关系,最常用的方法有两个。

(二)系统聚类1.系统聚类的步骤距离的具体定义及计算方式计算n各样本两两之间的距离将距离接近的数据依次合并为一类,再计算,再合并 画聚类图,解释类与类之间的关系2.亲疏程度度量方法3.系统聚类的分类4.SPSS操作及实例SPSS采用的是凝聚法。

案例:根据30个省的23个主要行业的平均工资情况,通过聚类分析来判断哪些地区平均工资水平高。

SPSS操作及结果:打开SPSS上方菜单栏中的分析->分类->系统聚类选择变量->勾选统计量->在绘制里选择树状图和冰柱图勾选方法(通常使用组间联接)->度量区间->选择标准化方式(全距从0到1)下图为近似矩阵表,标注了相关系数,数值越大,距离越接近下图为聚类分析结果表,第一类表示这是聚类分析的第几步,第二三列表示该步中那几个样本或者小类聚成一类,第四列表示距离,第五六列表示本步骤中参与的是个体还是小类(0表示样本,非0表示第n步生成的小类),第七列表示本步骤的聚类结果将在以下第几步中用到。

下面是冰柱图和树状图的结果,根据树状图可以看出,如果分为三类的话,第一类包括北京上海,第二类包括天津、广东、浙江、江苏、西藏,剩下的归为一类。

(三)快速聚类(适合大样本聚类)1.快速聚类的步骤指定聚类数目K确定K个初始类的中心(自定义或者根据数据中心初步确定)根据距离最近的原则进行分类根据新的中心位置,重新计算每一记录距离新的类别中心的的距离,并重新分类重复步骤4,直到达到标准2.SPSS操作及实例打开SPSS上方菜单栏中的分析->分类->K-均值聚类选择变量->勾选统计量->定义变量值选择迭代次数->选项(勾选初始聚类中心、每个个案的聚类信息)->定义变量值->保存(勾选聚类成员、聚类中心距离)下图为输出的初始聚类中心下图为最终距离中心,第一类平均工资最高,第二类次之,第三类最低下图为每个聚类中的案例数和聚类成员。

SPSS聚类分析具体操作步骤spss如何聚类

SPSS聚类分析具体操作步骤spss如何聚类

算法步骤:初始 化聚类中心、分 配数据点到最近 的聚类中心、重 新计算聚类中心、 迭代直到聚类中 心不再变化
适用场景:探索 性数据分析、市 场细分、异常值 检测等
注意事项:选择 合适的聚类数目、 处理空值和异常 值、考虑数据的 尺度问题
定义:根据数据点间的距离或相似性,将数据点分为多个类别的过程 常用方法:层次聚类、K-均值聚类、DBSCAN聚类等 适用场景:适用于探索性数据分析,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结构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方法、确定合适的类别数目等
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包括层次聚类、Kmeans聚类、DBSCAN聚类等。
聚类分析基于数据的相似性或距离度量, 将相似的数据点归为一类,使得同一类 中的数据点尽可能相似,不同类之间的 数据点尽可能不同。
聚类分析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市场细分、 模式识别等领域。
K-means聚类:将数据划分为K个簇,使得每个数据点到所在簇中心的距离之和最小
聚类结果的可视化:通过图表展示聚类结果 聚类质量的评估:使用适当的指标评估聚类效果的好坏 聚类结果的解释:根据实际需求和背景知识,对聚类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解读 聚类结果的应用:探讨聚类结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SPSS聚类分析常 用方法
定义:将数据集 划分为K个聚类, 使得每个数据点 属于最近的聚类 中心
聚类结果展示:通过图表或表格展示聚类结果,包括各类别的样本数和占比
聚类质量评估:采用适当的指标评估聚类效果,如轮廓系数、Davies-Bouldin指数等
聚类结果解读:根据业务背景和数据特征,解释各类别的含义和特征 聚类结果应用:说明聚类分析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如市场细分、客户分类等
SPSS聚类分析注 意事项
确定聚类变量:选 择与聚类目标相关 的变量,确保变量 间无高度相关性。

SPSS聚类分析具体操作步骤-spss如何聚类

SPSS聚类分析具体操作步骤-spss如何聚类

精选2021版课件
10
• 注意
1. 聚类分析主要用于探索性研究,其分析结果可提供多 个可能的解,最终解的选择需要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和 后续分析
2. 聚类分析的解完全依赖于研究者所选择的聚类变量, 增加或删除一些变量对最终解都可能产生实质性的影 响
3. 不管实际数据中是否存在不同的类别,利用聚类分析 都能得到分成若干类别的解
精选2021版课件
5
SPSS中聚类分析分类
(一)按分类对象 对变量的聚类称为R型聚类 对观测值聚类称为Q型聚类 这两种聚类在数学上是对称的,没有什么不同。
(二)按聚类的方法分类 分层聚类或系统聚类分析 快速聚类分析 两步聚类分析:新型的
精选2021版课件
6
事先不用确定分多少类:分层聚类
分层聚类或系统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开始 时,有多少点就是多少类。
• 假定你说分3类,这个方法还进一步要求你事先确定3个点 为“聚类种子”(SPSS软件自动为你选种子);也就是说,把 这3个点作为三类中每一类的基石。
• 然后,根据和这三个点的距离远近,把所有点分成三类。 再把这三类的中心(均值)作为新的基石或种子(原来的 “种子”就没用了),重新按照距离分类。
• 如此叠代下去,直到达到停止叠代的要求. • 适合处理大样本数据。
精选2021版课件
9
• 特点
1. 聚类分析前所有个体所属的类别是未知的,类别个数 一般也是未知的,分析的依据只有原始数据,可能事 先没有任何有关类别的信息可参考
2. 严格地,聚类分析并不是纯粹的统计技术,不象其他 多元分析,需要从样本去推断总体
• 一般不涉及统计量分布,也不需显著性检验
3. 聚类分析更象是一种建立假设的方法,而对相关假设 的检验还需要借助其他统计方法

SPSS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SPSS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SPSS聚类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找出样本数据中的相似性,并将样本划分为不同的群体。

二、实验步骤1.数据准备:在SPSS软件中导入样本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等。

2.聚类分析设置:在SPSS软件中选择聚类分析方法,并设置分析参数,如距离度量方法、聚类方法、群体数量等。

3.聚类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对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并生成聚类结果。

4.结果解释:分析聚类结果,确定每个群体的特征,观察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

三、实验数据本实验使用了一个包含1000个样本的数据集,每个样本包含了5个变量,分别为年龄、性别、收入、教育水平和消费偏好。

下表展示了部分样本数据:样本编号,年龄,性别,收入,教育水平,消费偏好---------,------,------,------,---------,---------1,30,男,5000,大专,电子产品2,25,女,3000,本科,服装鞋包3,35,男,7000,硕士,食品饮料...,...,...,...,...,...四、实验结果1. 聚类分析设置:在SPSS软件中,我们选择了K-means聚类方法,并设置群体数量为3,距离度量方法为欧氏距离。

2.聚类结果:经过聚类分析后,我们将样本分为了3个群体,分别为群体1、群体2和群体3、每个群体的特征如下:-群体1:年龄偏年轻,女性居多,收入较低,教育水平集中在本科,消费偏好为服装鞋包。

-群体2:年龄跨度较大,男女比例均衡,收入中等,教育水平较高,消费偏好为电子产品。

-群体3:年龄偏高,男性居多,收入较高,教育水平较高,消费偏好为食品饮料。

3.结果解释:根据聚类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每个群体都有明显的特征。

这些结果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不同群体的消费习惯,为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参考。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对样本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得出了3个不同的群体。

SPSS数据的聚类分析

SPSS数据的聚类分析

如何实现聚类?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 1、什么是聚类分析?
• 聚类分析: 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样品或指 标进行分类,使得同一类中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比与其 他类的对象的相似性更强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 聚类分析的目的:把相似的研究对象归成类;即:使类 内对象的相似性最大化和类间对象的差异性最大化。
2023/5/3
4
zf
以系统聚类法为例
凝聚式
分解式
2023/5/3
5
zf
二、相似性度量
➢ 1、相似性的度量指标:
• 相似系数:性质越接近的变量或样品,它们的相似系数 越接近于1或-1,而彼此无关的变量或样品它们的相似系 数则越接近于0,相似的为一类,不相似的为不同类;
• 距离:变量或样本间的距离越近,说明其相似性越高, 应归为一类;距离越远则说明相似性越弱,应归为不同 的类。
为什么这样 分类?
20有23何/5/好3 处?
因为每一个类别里面的人消费方式都不一样,需要针对不同的 人群,制定不同的关系管理方式,以提高客户对公司商业活动的 参与率。 挖掘有价值的客户,并制定相应的促销策略:对经常购买酸奶 的客户;对累计消费达到12个月的老客户。
针对2潜在客户派发广告,比在大街上乱发传单命中率更高 ,成本z更f 低!
Dpq min d (xi , x j )
2023其/5/中3 ,d(xi,xj)表示点xi∈
Gp和xj
1∈4
zf
Gq之间的距离
以当前某个样本与 已经形成的小类中 的各样本距离中的 最小值作为当前样 本与该小类之间的
距离。
例1:为了研究辽宁省5省区某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 分布规律,根据调查资料做类型划分

spss聚类分析步骤

spss聚类分析步骤

spss聚类分析步骤什么是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通过将相似的样本数据进行分组的方法,以便于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中的模式和结构。

在聚类分析中,研究者希望将数据样本划分为若干个互不重叠的群体,每个群体内的样本相似度较高,而不同群体之间的样本相似度较低。

spss的聚类分析功能spss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功能。

在spss中,可以使用聚类分析功能来进行数据样本的分组和分类。

聚类分析功能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数据中的模式、规律和群体。

使用spss的聚类分析功能,可以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似性将样本分成若干个组,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

spss聚类分析步骤以下是使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的基本步骤:1.打开数据文件:首先,需要打开包含要进行聚类分析的数据的spss数据文件。

可以通过点击菜单栏的“文件”选项打开数据文件,或者通过键盘快捷键“Ctrl + O”。

2.转换变量类型: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需要将数据中的所有变量转换为合适的类型。

例如,如果有一些分类变量,需要将其转换为因子变量。

可以通过点击菜单栏的“数据”选项,然后选择“转换变量类型”来进行变量类型的转换。

3.选择变量: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需要确定要使用的变量。

可以选择所有的变量,也可以只选择特定的变量。

选择变量可以通过点击菜单栏的“数据”选项,然后选择“选择变量”来进行。

4.进行聚类分析:选择好变量之后,可以进行聚类分析。

可以通过点击菜单栏的“分析”选项,然后选择“聚类”来进行聚类分析。

5.配置聚类分析参数: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需要配置一些参数。

例如,确定要使用的聚类方法和相似性测度。

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参数。

6.运行聚类分析:配置好参数之后,可以点击“确定”按钮来运行聚类分析。

spss会根据选择的变量和参数,对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并生成相应的结果。

7.分析聚类结果: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后,可以对聚类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SPS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面分析

SPS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面分析

SPSS聚类分析过程聚类的主要过程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1.数据预处理(标准化)2.构造关系矩阵(亲疏关系的描述)3.聚类(根据不同方法进行分类)4.确定最佳分类(类别数)SPSS软件聚类步骤1. 数据预处理(标准化)→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从Transform Values框中点击向下箭头,此为标准化方法,将出现如下可选项,从中选一即可:标准化方法解释:None:不进行标准化,这是系统默认值;Z Scores:标准化变换;Range –1 to 1:极差标准化变换(作用:变换后的数据均值为0,极差为1,且|x ij*|<1,消去了量纲的影响;在以后的分析计算中可以减少误差的产生。

);Range 0 to 1(极差正规化变换/ 规格化变换);2. 构造关系矩阵在SPSS中如何选择测度(相似性统计量):→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常用测度(选项说明):Euclidean distance:欧氏距离(二阶Minkowski距离),用途:聚类分析中用得最广泛的距离;Squared Eucidean distance:平方欧氏距离;Cosine:夹角余弦(相似性测度;Pearson correlation:皮尔逊相关系数;3. 选择聚类方法SPSS中如何选择系统聚类法常用系统聚类方法a)Between-groups linkage 组间平均距离连接法方法简述:合并两类的结果使所有的两两项对之间的平均距离最小。

(项对的两成员分属不同类)特点:非最大距离,也非最小距离b)Within-groups linkage 组内平均连接法方法简述:两类合并为一类后,合并后的类中所有项之间的平均距离最小C)Nearest neighbor 最近邻法(最短距离法)方法简述:用两类之间最远点的距离代表两类之间的距离,也称之为完全连接法d)Furthest neighbor 最远邻法(最长距离法)方法简述:用两类之间最远点的距离代表两类之间的距离,也称之为完全连接法e)Centroid clustering 重心聚类法方法简述:两类间的距离定义为两类重心之间的距离,对样品分类而言,每一类中心就是属于该类样品的均值特点:该距离随聚类地进行不断缩小。

SPSS19.0之聚类分析

SPSS19.0之聚类分析

1.1 系统聚类本次实验的系统聚类都是凝聚系统聚类,为了控制变量,都采用平方Euclidean距离。

1.1.1 最短距离聚类法最短距离法聚类步骤如下:1.规定样本间的距离,计算样本两两之间的距离,得到对称矩阵。

开始每个样品自成一类。

2.选择对称矩阵中的最小非零元素。

将两个样品之间最小距离记为D1,将这两个样品归并成为一类,记为G1。

3.计算G1与其他样品距离。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所有样品合并为一类。

我们在SPSS中实现最短距离分析非常简单。

单击“”-->“”-->“”。

将弹出如图1-1所示的对话框,设置相应的参数即可。

图1-1 最短距离法我们的数据已经做过标准化,在“转化值”-->“标准化”选项上选无。

在统计量的聚类成员中选择“无”,因为这是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指定最终分出的类个数。

在绘制中选择绘制“树状图”。

单击确定,得到以下结果。

聚类表阶群集组合系数首次出现阶群集下一阶群集1 群集 2 群集 1 群集 21 21 28 .211 0 0 102 12 24 .465 0 0 63 2 27 .491 0 0 54 13 20 .585 0 0 95 2 14 .645 3 0 66 2 12 .678 5 2 77 2 7 .702 6 0 88 2 25 .773 7 0 99 2 13 .916 8 4 1110 21 29 1.085 1 0 1211 2 18 1.106 9 0 12表1-2 聚类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更加形象直观的树状图来观察整个聚类过程和聚类效果。

如图1-2所示,最短距离法组内距离小,但组间距离也较小。

分类特征不够明显,无法凸显各个省份的能源消耗的特点。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省能源消耗组成和其他省份特别不同,在其他方法中也显现出来。

12 2 21 1.115 11 10 13 13 2 17 1.360 12 0 14 14 2 26 1.564 13 0 15 15 2 22 1.627 14 0 16 16 2 5 1.649 15 0 17 17 2 8 1.877 16 0 18 18 2 16 3.027 17 0 19 19 2 30 3.543 18 0 20 20 2 11 4.930 19 0 21 21 2 4 5.024 20 0 22 22 2 10 6.445 21 0 24 23 1 9 8.262 0 0 26 24 2 15 10.093 22 0 25 25 2 23 10.096 24 0 26 26 1 2 10.189 23 25 27 27 1 6 11.387 26 0 28 28 1 3 13.153 27 0 29 2911932.36728图1-2 最短距离法聚类图1.1.2 组间联接聚类组间联接聚类法定义为两类之间的平均平方距离,即。

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

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

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随着统计分析软件的进步,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软件作为一款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统计分析工具受到广泛欢迎。

它能援助探究人员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其中包括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并针对每个分析方法提供详尽步骤和操作示例。

一、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在数据维度缩减和相关变量结构分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的步骤:1. 数据筹办起首,需要将原始数据导入SPSS软件中。

可以通过选择“文件”>“打开”>“数据”,然后选择合适的数据文件进行导入。

确保数据是以矩阵的形式存储,每个变量占据一列,每个观察单位占据一行。

2. 因子分析设置在SPSS软件中,选择“分析”>“数据筹办”>“特殊分析”>“因子”。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进行因子分析的变量,将它们挪动到“因子”框中。

然后,选择所需的因子提取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并指定所需的因子个数。

可以选择默认值,也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3. 统计输出完成因子分析设置后,点击“确定”按钮开始分析。

SPSS软件将生成一个因子分析结果报告。

报告中将包含因子载荷矩阵、特征值、诠释的方差比例等统计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对变量和因子之间的干系、每个因子的诠释能力进行分析。

4. 结果解读对于因子载荷矩阵,可以依据因子载荷的大小来裁定变量与因子之间的干系。

一般来说,载荷肯定值大于0.3的变量与因子之间具有显著关联。

诠释的方差比例表示每个因子能够诠释变量总方差的比例,一般来说,越大越好。

在解读结果时,需要综合思量因子载荷和诠释的方差比例。

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用于数据分类的统计方法。

它依据观测值之间的相似性将数据对象分组到不同的类别中。

IBM SPSS MODELER 实验一、聚类分析

IBM SPSS MODELER 实验一、聚类分析

IBM SPSS Modeler 实验一、聚类分析在数据挖掘中,聚类分析关注的内容是一些相似的对象按照不同种类的度量构造成的群体。

聚类分析的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类。

IBM SPSS Modeler提供了多种聚类分析模型,其中主要包括两种聚类分析,K-Mean 聚类分析和Kohonen聚类分析,下面对各种聚类分析实验步骤进行详解。

1、K-Means聚类分析实验首先进行K-Means聚类实验。

(1)启动SPSS Modeler 14.2。

选择“开始”→“程序”→“IBM SPSS Modeler 14.2”→“IBM SPSS Modeler 14.2”,即可启动SPSS Modeler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启动SPSS Modeler程序(2)打开数据文件。

首先选择窗口底部节点选项板中的“源”选项卡,再点击“可变文件”节点,单击工作区的合适位置,即可将“可变文件”的源添加到流中,如图2所示。

右键单击工作区的“可变文件”,选择“编辑”,打开如图3的编辑窗口,其中有许多选项可供选择,此处均选择默认设定。

点击“文件”右侧的“”按钮,弹出文件选择对话框,选择安装路径下“Demos”文件夹中的“DRUG1n”文件,点击“打开”,如图4所示。

单击“应用”,并点击“确定”按钮关闭编辑窗口。

图2 工作区中的“可变文件”节点图3 “可变文件”节点编辑窗口图4 文件选择对话框图5 工作区中的“表”节点(3)借助“表(Table)”节点查看数据。

选中工作区的“DRUG1n”节点,并双击“输出”选项卡中的“表”节点,则“表”节点出现在工作区中,如图5所示。

运行“表”节点(Ctrl+E或者右键运行),可以看到图6中有关病人用药的数据记录。

该数据包含7个字段(序列、年龄(Age)、性别(Sex)、血压(BP)、胆固醇含量(Cholesterol)、钠含量(Na)、钾含量(K)、药类含量(Drug)),共200条信息记录。

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报告和聚类分析报告的方法

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报告和聚类分析报告的方法

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一、方法原理1.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因子分析是从多个变量指标中选择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指标的一种降维的多元统计方法。

我们在多元分析中处理的是多指标的问题,观察指标的增加是为了使研究过程趋于完整,但由于指标太多,使得分析的复杂性增加;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指标间经常具备一定的相关性,使得观测数据所放映的信息有重叠,故人们希望用较少的指标代替原来较多的指标,但依然能放映原有的全部信息,于是就产生了因子分析方法。

2.聚类分析(ClusterAnlysis)聚类分析是根据事物本身特性来研究个体分类的统计方法,是按照物以类聚的原则来研究的事物分类。

3.市场细分方法的流程图二、实证分析已调查35个城市的总人口、生产总值、消费总额、人均年工资、年度储蓄总额、年度财政总收入等数据,试对上述城市进行分类研究。

1.因子分析:·选用Analyze→DataReduction→Factor……·引入因子分析的6个变量(总人口、生产总值、消费总额、人均年工资、年度总储蓄额、年度财政总收入)·提取公因子的方法(Method):主成分分析法·提取(Extract)可选: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旋转(Rotation)的方法: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因子得分(FactorScores):作为新变量存入表 1 方差解释表(Total Variance Explained)表 2 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Rotated Component Matrix)2.聚类分析:·选用Analyze→Classify→K-MeansCluster……·引入聚类分析的2个变量(即上面的2个公因子)·聚类的数目(NumberofClusters):3类·聚类方法(Method):仅分类·储存新变量(SaveNewVariables):聚类成员表 3 各类数量分布表(Number of Cases in each Cluster)3.均值多重比较:·选用Analyze→CompareMeans→One-WayANOVA……·将2个因子移入因变量,3个类移入“Factor”·多重比较方法(MultipleComparisons):邓肯法Duncan 表 4 3个类对于因子1的重视程度比较表 5 3个类对于因子2的重视程度比较4.综合。

spss聚类分析例题

spss聚类分析例题

1.打开数据文件后,在数据编辑窗口中,从菜单栏中选择“分析”—“分类”—“k-均值
聚类”命令。

2.在该对话框中选择变量城市进入“个案标记依据”文本框,作为标签变量。

把聚类数标
记为4次。

3.选择变量一至十二月份的日照时数进入“变量”列表框作为观测变量。

4.单击“迭代”按钮,迭代次数为10次,收敛性标准为0.
5.单击“保存”按钮,选择“聚类成员”。

6.单击“选项”按钮,选择“初始聚类中心”和“ANOVA表”,要求输出方差分析表,单
击“继续”。

7.单击“确定”按钮,执行快速聚类分析。

[数据集1]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ch9\主要城市日照时数.sav
每个聚类中的案例数。

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

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

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数据降维和分组。

SPSS是一款常用的统计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分析工具和函数,可以方便地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一、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可以将一组相关的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互相独立的综合变量,称为因子。

因子分析可以用于降低数据的维度,提取主要的因素,并分析因素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的步骤:1.打开SPSS软件,并导入要进行因子分析的数据集。

2.菜单栏选择“分析”-“降维”-“因子”。

3.在弹出的因子分析对话框中,选择要进行因子分析的变量,将其添加到“因子”框中。

4.在“提取”选项中,选择提取的因子个数。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经验进行选择。

5. 在“旋转”选项中,选择旋转方法。

常用的旋转方法有方差最大旋转(Varimax),斜交旋转(Oblique)等。

6.点击“确定”按钮,进行因子分析。

7.SPSS会生成因子载荷矩阵、解释方差表、因子得分等结果。

可以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和解释方差表来解释因子的含义和解释度。

8.根据具体需求和分析目的,可以进行因子得分的计算和因子分组的分析。

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可以将一组样本数据自动分成若干互不相交的群组,称为簇。

聚类分析可以用于数据的分组和群体特征的分析。

以下是使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的步骤:1.打开SPSS软件,并导入要进行聚类分析的数据集。

2.菜单栏选择“分析”-“分类”-“聚类”。

3.在弹出的聚类分析对话框中,选择要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将其添加到“变量”框中。

可以选择多个变量进行分析。

4.在“距离”选项中,选择计算样本间距离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等。

5. 在“聚类方法”选项中,选择聚类算法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K均值聚类(K-means)等。

聚类分析方法和SPSS

聚类分析方法和SPSS

热量 144.00 181.00 157.00 170.00 152.00 145.00 175.00 149.00 99.00 113.00 140.00 102.00 135.00 150.00 149.00 68.00 136.00 144.00 72.00 97.00
钠含量 19.00 19.00 15.00 7.00 11.00 23.00 24.00 27.00 10.00 6.00 16.00 15.00 11.00 19.00 6.00 15.00 19.00 24.00 6.00 7.00
“None”不生成冰柱图 “Orientaton”图形取向: 竖直旳Vertical和水平旳Horizontal
按钮“Method”为聚类措施选择
定义样本点间旳相同度。
选择对变量作原则化处理旳措施
Cluster Membership
Case 1:Budweise 2:Schlitz 3:Ionenbra 4:Kronenso 5:Heineken 6:Old-miln 7:Aucsberg 8:Strchs-b 9:Miller-l 10:Sudeiser 11:Coors 12:Coorslic 13:Michelos 14:Secrs 15:Kkirin 16:Pabst-ex 17:Hamms 18:Heileman 19:Olympia20:Schlite-
了解聚类分析旳关键
(1)首先不懂得数据究竟是来自几种类; (2)第二不懂得每个数据究竟是那一类; (3)第三也不懂得类和类旳界线是什么; (4)所谓亲疏程度就是两个数据(变量)综 合考虑各指标后旳接近程度;
2. 聚类分析中旳“亲疏程度”旳度量措施
数据中,个体之间旳亲疏程度是非常主 要旳,因为我们正是依托这种亲疏程度 来将进行类旳合并和分化;

第十讲聚类分析SPSS操作

第十讲聚类分析SPSS操作

第十讲聚类分析SPSS操作聚类分析是一种数据挖掘的方法,用于将样本数据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组。

SPSS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软件,提供了丰富的聚类分析功能,下面将介绍如何使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

首先,打开SPSS软件,并导入要进行聚类分析的数据文件。

可以通过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开”选项,选择相应的数据文件进行导入,或者直接将数据拖拽到SPSS软件界面上。

导入数据之后,在SPSS软件的数据视图中,可以查看数据的各个变量和观察值(样本)。

接下来,点击“分析”菜单中的“分类”选项,然后选择“聚类”。

在聚类分析对话框中,首先需要选择要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

可以将所有要分析的变量移动到“变量”列表中,或者点击“添加全部”按钮,将所有变量添加到“变量”列表中。

在聚类分析对话框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配置选项,如“距离测度”、“规范化方法”、“分散度”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其中,距离测度指的是计算样本间相似性的方法,常用的有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等;规范化方法用于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分散度用于定义聚类的紧密度。

配置好相关选项之后,可以点击“聚类”按钮开始进行聚类分析。

SPSS会根据所选的变量和配置选项,对样本进行聚类,并在输出视图中呈现聚类结果。

聚类分析的输出结果包括聚类分布表、聚类变量表、聚类映射表等。

聚类分布表显示了每个聚类中的样本数量;聚类变量表显示了每个聚类中各个变量的均值;聚类映射表显示了每个观察值所属的聚类。

分析完毕后,可以根据聚类的结果对样本进行分类。

可以基于聚类分布表和聚类映射表,将样本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对每个类别进行描述和解释。

此外,可以对每个类别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如对不同类别的平均值进行比较,以了解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

聚类分析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操作,比如对聚类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可以使用SPSS的图形功能,绘制散点图或热力图,将样本点按照聚类分组进行呈现,以便更直观地了解聚类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为m-n类时 案例对应的类
生成树形图 生成冰柱图
显示所有 聚类步骤 显示几个 聚类步骤
不生成冰柱图
冰柱图柱轴 显 示 方 向
确定聚类过程中 采用的具体方法、 距类的具体方法
设置距离和相似 系数的确定方法 设置对数据进行 标准化的方法
组间联结法
组内联结法
最短距离法
最长距离法
重 心 法 中间距离法 离差平方和法
欧 氏 距 离 平方欧氏距离 夹 角 余 弦 马 氏 距 离 相 关 系 数 切比晓夫 距 离 明可斯基距离
自定义距离
不进行标准化 转换到(-1,1)范围 转换后均值为0 标 准 差 为 1 转换到(0,1)范围 用数据除以最大值
用数据除以均值
用数据除以标准离差
综述表 聚结表 冰柱图 树状图
有效个案
缺失个案
某步合并 的 个 案
距离或者 相似系数
参与合并的个案 项中,若有新类, 该类在哪一步第 一 次 生 成
对应新类将在 第几步与其他 个 案 合 并
个案或者新类在 第n步合并,则第 (m-n+1)以上合并 项对应列之间用 “ X ” 填 充
列表框
箭头键 按钮
从左边列表框中选择变量名 并用箭头键按钮转移到变量列 表框中作为聚类分析的变量
变量 列表框
个案 聚类
变量 聚类
选择输出 统 计 量
选择输出 统计图表
生成聚结表(每一个聚类步骤 的 聚 类 成 员 合 并 显 示 )
生成组 间距阵 不 显 示
聚为n类时案 例对应的类
变量与聚类步骤 之 间 的 关 系
聚类分析 聚类以物 分群以人 SPSS操作 SPSS操作
研究对象的分类
分 析 对 象 聚 类 原 则 分 析 目 标 分 析 步 骤
案例 X1 1 2 3 4 5
变量 X2 X3
X4
探测性研究
产生分类结果 产生假设 证实
上 机 操 作
开 始 系 统 聚 类 指定参与聚类的变量 指 定 聚 类 对 象 选 择 输 出 结 果 指定聚类和测度方法 生 成 新 变 量 输 出 内 容
清楚地显示了聚 类 的 全 过 程
所有个案 分为两类
所有个案 分为三类
所有个案 分为四类
不 保 存 新 变 量 生成新 变量保 存聚为 n 类 时 各案例 对应的 类
生成新变量保存聚为n-m 类时各案例对应的类
解 释 证 实
给出类的特征准确的描述( 名称 ) 给出类的特征准确的描述 ( 名称) 计算各个类在各聚类变量上的均值 均值的比较分析
SPSS
聚类分析步骤
选 择 变 量 距 离 与 相 似 聚 类 过 程 解 释 与 证 实
选择变量原则
符 合 分 析 的 目 的 反 映 对 象 的 特 征 不同对象的变量有显著差异 变量之间不能高度相关
SPSS系统聚类的参数选择 系统聚类的参数选择 聚类类别: ㈠聚类类别: ㈡统计 ㈢图:树型谱系图 冰柱谱系图 ㈣聚类方法 1.Between-groups linkage 类间平均法 两类距离为两类元素两两之间平均平方距离 2.Within-groups linkage 类内平均法 两类距离为合并后类中可能元素两两之间平均平方距 离 3.Nearest neighbor 最短距离法 4. Furthest neighbor 最长距离法 5.Centroid clustering (欧式距离 欧式距离) 重心法 欧式距离 6.Median clustering 欧式距离) 中间距离法 (欧式距离 欧式距离 7.Ward Method 欧式距离) 离差平方法 (欧式距离 欧式距离
使用聚类变量以外的其他变量
保 证 聚 类 结 果 的 可 信 性
ë同一总体的不同样本的聚类分析的比较 ë同一样本的不同分组的聚类分析比较 ë同一数据的不同方法的聚类分析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