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2014高考真题解析 广东卷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广东卷(课标化学)
7.[2014·广东卷] 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B.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7.B[解析] 棉和麻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与淀粉的化学式都用(C6H10O5)n表示,但n值不同,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不锈钢是铁与铬、镍等形成的合金,B项正确;花生油是植物油,牛油是动物油,两者都属于油脂,两者都可发生皂化反应,植物油属于不饱和酯类,C项错误;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发生变性,但不会发生水解,因蛋白质只有在酶的作用下才能水解,D项错误。

8.B1[2014·广东卷] 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Ca2+、Cl-、SO2-4
B.Fe2+、H+、SO2-3、ClO-
C.K+、Fe3+、NO-3、SCN-
D.Mg2+、NH+4、Cl-、SO2-4
8.D[解析] Ca2+和SO2-4大量存在时能生成CaSO4沉淀,A项错误;H+和ClO-结合生成HClO,Fe2+、SO2-3均会与H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Fe3+和SCN-发生络合反应,C项错误;只有D项正确。

9.2014·广东卷]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9.B[解析]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的NaCl利用了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小的性质,叙述Ⅰ正确,叙述Ⅱ正确,但二者无因果关系,A 项错误;BaSO4是难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故可用盐酸和氯化钡溶液来检验溶液中的SO2-4,B项正确;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NH3溶于水后生成的NH3·H2O电离产生OH-,NH3用于喷泉实验利用了NH3极易溶于水的特性,二者无因果关系,C项错误;由于Ca(OH)2是微溶物,故无法配制2.0 mol·L-1的Ca(OH)2溶液,D项错误。

10.[2014·广东卷] 设n A为阿伏伽德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H2O含有10n A个质子
B.1 mol甲苯含有6n A个C—H键
C.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 A个NH3分子
D.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 A个SO2分子
10.A[解析] 18 g H2O为1 mol,1 mol H2O含有10 mol质子,A项正确;甲苯的分子式为C7H8,1 mol甲苯含有8 mol C—H键,B项错误;气体摩尔体积仅仅适应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 L氨水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C项错误;常温下,Fe在浓硫酸中钝化,D项错误。

11.[2014·广东卷] 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其他电极均为Cu,则()
图4
A.电流方向:电极Ⅳ―→电极Ⅰ
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
C.电极Ⅱ逐渐溶解
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2e-===Cu
11.A[解析]
阳极,电极Ⅳ为阴极。

电子流向为电极Ⅰ电极Ⅳ,故电流方向为电极Ⅳ电极Ⅰ,A项正确;电极Ⅰ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项错误;电极Ⅱ为正极,Cu2+在此被还原,C项错误;电极Ⅲ为阳极,活性阳极Cu在此被氧化,D项错误。

12.[2014·广东卷] 常温下,0.2 mol·L-1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A为强酸
B.该混合溶液pH=7.0
C.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
D.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12.C[解析] 0.2 mol·L-1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生成0.1 mol·L-1NaA溶液,由图知A-浓度小于0.1 mol·L-1,可知A-发生了水解,故HA为弱酸,A项错误;NaA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pH>7.0,B项错误;A-发生水解生成HA,溶液中除Na+、水分子外,各粒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为c(A-)>c(OH-)>c(HA)>c(H+),故X为OH-、Y为HA、Z为H+,D项错误;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A-)+c(HA)=c(Na+),即c(A-)+c(Y)=c(Na+), C项正确。

22.(双选) [2014·广东卷]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22.AD [解析] 由于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因而Na 2CO 3和NaHCO 3均能与盐酸反应,A 项正确;AgNO 3先与NH 3·H 2O 反应生成AgOH 沉淀,AgOH 沉淀再与NH 3·H 2O 反应生成
可溶性的[Ag(NH 3)2]OH ,Ag +
与NH 3·H 2O 不能大量共存,B 项错误; Cu 与稀HNO 3反应生
成Cu(NO 3)2、NO 和H 2O ,不属于置换反应, C 项错误;由于Fe 3+的氧化性强于I 2,故I

被Fe 3+
氧化为I 2,I 2溶于CCl 4显紫红色,D 项正确。

23.(双选) [2014·广东卷] 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性:甲>乙>丁
B .原子半径:辛>己>戊
C .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
D .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23.BC [解析]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单质,因而戊是C 、己是Si 、庚为Ge 、辛为Ga ;既然丁与辛同周期,则甲与戊同周期,二者原子序数相差3,所以甲为Li 、乙为Na 、丙为K 、丁为Ca 。

金属性:Li <Na <Ca ,A 项错误;原子半径Ga>Al>Si>C ,B 项正确;K 是19号元素,Ge 是32号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3,故核外电子数相差13, C 项正确;Na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Na 2O 2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D 项错误。

30. (15分)[2014·广东卷] 不饱和酯类化合物在药物、涂料等领域应用广泛。

(1)下列关于化合物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遇FeCl 3溶液可能显紫色
B .可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
C .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 .1 mol 化合物Ⅰ最多能与2 mol NaOH 反应
(2)反应①是一种由烯烃直接制备不饱和酯的新方法:
+2ROH +2CO +O 2――→一定条件
2 +2H 2O

化合物Ⅱ的分子式为________,1 mol 化合物Ⅱ能与________mol H 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饱和烃类化合物。

(3)化合物Ⅱ可由芳香族化合物Ⅲ或Ⅳ分别通过消去反应获得,但只有Ⅲ能与Na 反应产生H 2。

Ⅲ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写一种);由Ⅳ生成Ⅱ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

(4)聚合物 可用于制备涂料,其单体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利用类似反应①的方法,仅以乙烯为有机物原料合成该单体,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AC (2)C 9H 10 4
(3) 或
NaOH 的醇溶液,加热 (4)CH 2===CHCOOCH 2CH 3
CH 2===CH 2+H 2O ――→高温、高压
催化剂
CH 3CH 2OH 2CH 2===CH 2+2CH 3CH 2OH +2CO +O 2――→一定条件
2CH 2===CHCOOCH 2CH 3+2H 2O
[解析] (1)该化合物中含有酚羟基,故A 项正确;分子中没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 项错误;由于酚羟基的邻位和对位上都有H 原子,故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分子中的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C 项正确;化合物Ⅰ中的2个酚羟基和1个酯基都能与NaOH 反应,故最多消耗3 mol NaOH ,D 错误。

(2)根据化合物Ⅱ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 9H 10,化合物Ⅱ中苯环和碳碳双键都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故1 mol 该化合物能与4 mol H 2发生加成反应。

(3)化合物Ⅱ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该双键可由醇或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得到,醇能与Na 反应产生H 2,而卤代烃不能,故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为

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受热时发生消去反应。

(4)由聚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为加聚产物,故其单体为CH 2===CHCOOCH 2CH 3。

合成有机物采取逆推法,结合反应①的原理,反应物还需要乙醇,因而先用乙烯合成乙醇,即CH 2===CH 2+H 2O ――→高温、高压
催化剂
CH 3CH 2OH ,然后结合反应①的信息,利用反应 2CH 2CH 2+2CH 3CH 2OH +2CO +O 2――→一定条件
2CH 2CHCOOCH 2CH 3+2H 2O 来合成。

31. [2014·广东卷] 用CaSO 4代替O 2与燃料CO 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 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

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①1
4
CaSO 4(s)+CO(g)1
4
CaS(s)+CO 2(g) ΔH 1=-47.3 kJ·mol -
1
②CaSO 4(s)+CO(g)CaO(s)+CO 2(g)+SO 2(g) ΔH 2=+210.5 kJ·mol -
1 ③CO(g)
12C(s)+12
CO 2(g) ΔH 3=-86.2 kJ·mol -
1 (1)反应2CaSO 4(s)+7CO(g)CaS(s)+CaO(s)+6CO 2(g) +C(s)+SO 2(g)的ΔH =
________(用ΔH 1、ΔH 2和ΔH 3表示)。

(2)反应①~③的平衡常数的对数lg K 随反应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结合各反应的ΔH ,归纳lg K ~T 曲线变化规律:
a .________;
b .________。

(3)向盛有CaSO 4的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 ,反应①于900 ℃达到平衡,c 平衡(CO)
=8.0×10-5mol ·L -
1,计算CO 的转化率(忽略副反应,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为减少副产物,获得更纯净的CO 2,可在初始燃料中适量加入________。

(5)以反应①中生成的CaS 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经原子利用率100%的高温反应,可再生CaSO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CO 2可与对二甲苯反应,在其苯环上引入一个羧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1.(1)4ΔH 1+ΔH 2+2ΔH 3
(2)a.放热反应, lg K 随T 增大而减小;吸热反应, lg K 随T 增大而增大 b .焓
变越大,lg K 随T 的变化程度越大
(3)99%
(4)Ca(ClO)2(或KClO 3、KMnO 4等氧化性物质)
(5)CaS +2O 2=====一定条件
CaSO 4
[解析] (1)将给定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按照①×4+②+③×2相加可得目标方程式,故ΔH =4ΔH 1+ΔH 2+2ΔH 3。

(2)反应①为放热反应,由图可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放热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在减小,故曲线Ⅰ表示反应③,曲线Ⅱ表示反应②。

(3)设开始时c (CO)=a ,转化的c (CO)=x ,则a -x =8.0×10-5 mol·L -
1。

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的c (CO 2)= x ,平衡常数K =
c (CO 2)c (CO )=x a -x =x
8.0×105 mol·L 1。

由图示可知,在
900 ℃时,lg K =2,K =100,则x =8.0×10-3
mol·L -1
,故CO 的转化率=8.0×10-
3
8.0×10-3+8.0×10-
5×100%≈99%。

(4)由于CO 2气体中主要含有SO 2气体,该气体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故可加入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来除去,该氧化性的物质有Ca(ClO)2、KClO 3、KMnO 4等。

(5)由于要求原子利用率为100%,故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可将CaS 在高温下与O 2反应制取CaSO 4,反应的方程式为CaS +2O 2=====一定条件
CaSO 4;对二甲苯的结构简式为
苯环上只有一类氢原子,故在苯环上引入1个羧基,产物仅有1
种,
其结构为
32.[2014·广东卷] 石墨在材料领域有重要应用。

某初级石墨中含SiO 2(7.8%)、Al 2O 3(5.1%)
(注:4(1)向反应器中通入Cl 2前,需通一段时间N 2,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温反应后,石墨中氧化物杂质均转变为相应的氯化物。

气体Ⅰ中的碳氧化物主要为________。

由气体Ⅱ中某物得到水玻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①为:搅拌、________。

所得溶液Ⅳ中的阴离子有________。

(4)由溶液Ⅳ生成沉淀Ⅴ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 kg 初级石墨最多可能获得Ⅴ的质量为______kg 。

(5)石墨可用于自然水体中铜件的电化学防腐,完成如图防腐示意图,并作相应标注。

32.(1)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2)CO SiCl 4+6NaOH===Na 2SiO 3+4NaCl +3H 2O
(3)过滤 AlO -2和Cl -
(4)AlO -
2+CH 3COOCH 2CH 3+2H 2O ――→△
CH 3COO -
+CH 3CH 2OH +Al(OH)3↓ 7.8
[解析] (1)通入N 2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特别是氧气),防止在高温时石墨与氧气反应。

(2)高温反应后,SiO 2、Al 2O 3、Fe 2O 3、MgO 分别转化为SiCl 4、AlCl 3、FeCl 3、MgCl 2。

因为石墨是过量的,故高温条件下,C 和SiO 2、Fe 2O 3反应生成的是CO 。

由于SiCl 4的沸点为57.6 ℃,低于80 ℃,故气体Ⅱ为SiCl 4,在NaOH 溶液中水解生成Na 2SiO 3和NaCl: SiCl 4+6NaOH===Na 2SiO 3+4NaCl +3H 2O 。

(3)AlCl 3、FeCl 3、MgCl 2的沸点均高于150 ℃,在80 ℃下变为固体Ⅲ, AlCl 3、FeCl 3、MgCl 2和过量NaOH 反应后生成NaAlO 2、Fe(OH)3、Mg(OH)2和NaCl ,通过过滤将沉淀Fe(OH)3和Mg(OH)2滤出,得到的溶液Ⅳ主要含NaAlO 2
和NaCl 。

(4)NaAlO 2发生水解导致溶液显碱性:NaAlO 2+2H 2O
Al(OH)3+NaOH ,加入
乙酸乙酯后,发生水解:CH 3COOCH 2CH 3+NaOH ――→△
CH 3COONa +CH 3CH 2OH ,促使NaAlO 2彻底水解生成Al(OH)3沉淀。

溶液Ⅳ转化为沉淀Ⅴ的反应为NaAlO 2+2H 2O +CH 3COOCH 2CH 3――→△
Al(OH)3↓+CH 3COONa +CH 3CH 2OH 。

根据Al 原子守恒,可知100 kg 初级石墨可得m [Al(OH)3]=
100 kg×5.1%102 g·mol
-1×
2×78 g·mol -
1=7.8 kg 。

(5)水体中铜件的电化学防腐利用了电解保护法,该方法中石墨作阳极,铜件作阴极,
即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若将石墨与铜件直接相连,形成原电池,则铜作负极被氧化,所以不可采用。

33. [2014·广东卷] H 2O 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 3+
的催化下,探究H 2O 2浓度对H 2O 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选试剂与仪器:30%H 2O 2溶液、0.1 mol·L -
1Fe 2(SO 4)3溶液、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

①写出本实验H 2O 2分解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H 2O 2浓度下,测定________(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③设计实验装置,完成图中的装置示意图。

④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
(2)利用图(a)和(b)中的信息,按图(c)装置(连通的A 、B 瓶中已充有NO 2气体)进行实验。

可观察到B 瓶中气体颜色比A 瓶中的__________(填“深”或“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图21
33.(1)
②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O 2的体积

(2)深 H 2O 2分解放热,使得B 瓶中温度高,升高温度, 反应2NO 2(g)N 2O 4(g)的
平衡逆向移动,NO 2浓度增大
[解析] (1)①H 2O 2分解生成H 2O 和O 2,②由于不同浓度的H 2O 2的分解速率不同,故相同时间内,分解速率越大,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O 2就越多,故需要测定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O 2的体积;③根据O 2难溶于水这一性质,可用倒置于水槽中的装满水的量筒收集O 2,即通过排水法收集O 2,通过量筒的刻度读出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④本实验中需测定的数据有:用秒表测定相同的时间,通过量筒测出生成O 2的体积,用量筒测出第一次所需30%H 2O 2溶液的体积,第二次所需30%H 2O 2溶液的体积以及蒸馏水的体积(保证两次溶液总体积相同,从而保证H 2O 2溶液浓度不同)。

(2)由图(a)可得热化学方程式H 2O 2(l)===H 2O(l)+1
2
O 2(g) ΔH <0,2NO 2(g)
N 2O 4(g)
ΔH <0。

由于H 2O 2的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注意Fe 2(SO 4)3作催化剂],故右边烧杯中液体温度高于左边烧杯中液体温度,则B 瓶中气体的温度高于A 瓶中气体的温度,升高温度,2NO 2(g)
N 2O 4(g) 的平衡逆向移动,c (NO 2)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