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现象与本质试题
历史本质类问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例3: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有三分之 一以上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所反映的实质是
A. B. C. 展 D.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俄国的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俄国农奴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
例4:(2014全国一24.)中国古代,“天”被尊 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 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 天”而“子民”,官 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举例说明】 :
1.美国内战的性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内战的实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 奴隶主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战争 。 2.鸦片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 略战争; 鸦片战争的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 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农民对封建暴政和外国侵略的 激烈反抗。
B
例5:(2014全国一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 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 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 位在道教之上:后 来唐武帝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C
综合以上分析,此类选择题的解答思路和规律是: ①必须要明确本质(实质)的准确含义; ②要弄清题目中所给现象“是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 上设问“其反映了什么”,再结合其时代背景、阶段特 征、目的(或任务)等方面去思考; ③运用定性分析法,即分析历史现象的阶级性质、社会 性质。 揭示本质(实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②阶级社会里阶级利益的本质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③阶级社会中,每个人、每个集团在政治、经济、文化 和思想等方面的活动和观点,都表现和反映出他们的阶 级属性。历史上许多现象,统治阶级都是站在本阶级立 场上记录下来的,对此,必须从阶级分析角度着眼。
本质与现象举例
本质与现象举例本质与现象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属性或固有属性,是事物存在与特征的本质特性。
而现象是指事物表面呈现出来的形态或现状,是事物外部表象的表现。
本质与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反映本质。
下面以不同领域的例子来说明本质与现象的关系:1. 物理学领域:本质:物体的质量与引力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关系。
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而引力则是物体受到其他物体吸引的现象。
现象:物体在地球上受到重力作用而下落的现象。
2. 化学学领域:本质:化学反应中的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是化学反应发生的本质原因。
现象:化学反应中物质颜色的变化、气体的产生等现象。
3. 生物学领域:本质: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是决定生物体特征和功能的本质因素。
现象:生物体的外部形态、生长发育过程、行为特征等现象。
4. 经济学领域:本质: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
现象:市场上商品价格的波动和调整。
5. 心理学领域:本质:人的思维与行为是心理活动的本质表现。
现象:人的情绪变化、行为反应等现象。
6. 社会学领域:本质:社会结构与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
现象: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行为的演化。
7. 历史学领域:本质:历史事件的发生与社会矛盾的激化有密切的本质联系。
现象:历史事件的发展、变革与演进。
8. 计算机科学领域:本质:计算机程序的算法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本质方式。
现象: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运算处理等现象。
9. 文学艺术领域:本质:作品的主题与情感是文学艺术的本质内涵。
现象:作品的形式、风格、表现手法等现象。
10. 哲学领域:本质: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是哲学的本质问题。
现象:人的思维活动和存在形态的表现。
本质与现象是事物存在与特征的两个重要方面,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反映本质。
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从现象中寻找本质,并通过研究本质来解释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与特征。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01(湖南卷)
18分 16分 18分
分值
36分 9分 22分 3分 24分 6分
二、考情分析
题 考查知识点 号
对应课标
考查能力
学科素养
1 西周的分封制 选必1.1:了解政治体制 获取和解读信息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的特征
的在秦前后的的变化。
历史解释
2 秦汉政治体制 选必1.1:认识自秦起君 论证和探讨问题,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得出历史结论
15 十月革命对美 纲要1.22:通过了解十月革 根据社会情境,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国社会治理的 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 通过世界整体视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影响
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角,说明历史现
象
16 二战后民族民 纲要1.23:通过了解二战后 获取和解读历史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17、18题为纲要知识点考察。
7、注重考察全面的能力培养,简单靠时间和概念排除类 的选项几乎没有。
三、特点分析
8、落实核心素养,关注学科的学术性研究。试卷中,每一题题干 信息都包含具体时空下的历史事物,落实“时空观念”这一素养。 试题每一题都渗透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落实“历史解释”这一素养。试题注重以史料创设历史情境,运用 史料得出历史结论或印证历史事实等,落实了“史料实证”这一素 养,涉及史料实证的有1、2、3、5、7、9、11、13、15、17、18、 19等12题。重视利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现象,落实“唯 物史观”这一素养。涉及唯物史观的有第5、6、9、10、13、17、 18、19等8题。重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引导 学生张扬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落实“家国情怀”这一素养。涉及 家国情怀的有第4、10、11、12、15、16、17、18等8题。由此可见, 试题学科素养落实相当到位。
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三道试题说开去
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三道试题说开去王丽霞【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答题技巧的培养非常重要。
文章以现象、本质(实质)类选择题为例,探讨通过让学生正确区分所涉及历史问题的现象与本质来,寻找解答此类题目答案的教学方法。
【期刊名称】《中学教学参考》【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1页(P113-113)【关键词】答题技巧;现象;选择题【作者】王丽霞【作者单位】甘肃会宁县第二中学 7307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51《辞海》认为:“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本质是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方面,现象是事物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由事物的特殊矛盾构成。
本质是现象的本质,隐藏在现象背后并表现在现象之中;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依赖本质。
本质和现象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别和矛盾。
本质要靠思维才能把握,现象用感官即能感知。
”而实质是指事物所固有的性质和特点;事物、问题等的实际内容或关键所在,比如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一般情况下,在做历史试题时,我们把本质和实质当作意义相近的词语对待。
甘肃省兰州市2015年高三实战考试文综试题中的一道选择题(即下文的例题一)引起了教师和学生的争论。
无独有偶,笔者上网查了相关的试题,又有了新的发现,还有两道与其相关的题,题干一样,选项不同。
试题如下:题干“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
由上利归公而外权削矣。
”其实质是()例题一A.削弱兵权B.加强皇权C.权力制衡D.弱枝强干例题二A.防止“陈桥兵变”的再现B.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C.防止分裂割据D提高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例题三A.剥夺朝中大将的兵权B.防止分裂割据C.防止“陈桥兵变”重演D.加强中央集权题干的涵义: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自留一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控。
2020年全国高考真题(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
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图7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图8 五台山佛光寺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
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
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示。
图9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9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29.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
”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30.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31.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32.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
党校研究生马哲专业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概念解释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1、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2、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
3、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它构成了社会的政治结构。
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的物质附属物”,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它是通过人的思想而建立的社会关系,因而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①凭借于暴力的强制性来发挥作用;②在整个上层建筑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4、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
有三个显著特征: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肯定物质、自然界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思维、精神则是由物质、自然界所派生的、第二性的。
有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现象与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和反映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根据之间的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表面特征、外在表现;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文化结构:文化结构是指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的结构,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系统化的社会观念及其联结方式。
4、价值:价值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
1、唯心主义:认为思维、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
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物质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和表现。
怎样区分和解答历史选择题中的性质和实质
怎样区分和解答历史选择题中的性质和实质(本质)?方法指导: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征或指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或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有属性。
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有时是通过假象来表现出来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靠思维尤其是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
事物的性质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而本质则是比较稳定的。
掌握了这两个不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区别与联系,将会大大提高解答这类题目的成功率。
例题释疑:例1 (2000·全国卷)确切地说,西班牙内战是一场A.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法西斯势力的革命战争B.有外部力量参加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C.西班牙人民反对外国法西斯势力的民族革命战争D.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势力的公开较量【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班牙内战根本属性(本质)的认识。
内战是一种表面的现象,而内战的双方和双方的支援者却是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势力,内战的目的不是一般的争权夺利,而是为了建立一个法西斯的或非法西斯的政府。
透过历史的现象,通过综合分析和理性思考,我们才能得出B项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2 (2001·广东卷)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解析】俄国1861年改革,就其性质而言,属于资产阶级的改革。
因为这一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获得了人生自由,解除了封建生产关系束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其实质而言,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无耻的掠夺。
题干的要求就是寻找界定这一改革实质的主要依据。
正确答案为C项。
例3 (1997·全国卷)17世纪英国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下列各项最能够表明这一性质的是A.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打败王军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D.1649年宣布为共和国【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要求辨析表明历史事件性质的最典型的论据。
试述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及意义
1、试述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及意义答:(1)现象和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现象的纯粹的本质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现象也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得方面表现着本质。
现象和本质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2)掌握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因为现象不同于本质,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上。
其次,因为本质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表现着本质,所以我们要通过分析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决不能离开现象去凭空构想事物的本质2、试述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答:(1)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1思想领导方面。
社会主义革命要有正确思想的指导,要在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下进行广泛的思想动员,要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群众,这些任务都要由马克思政党来承担。
○2政治领导方面。
当革命的形势到来时,必须审时度势,提出符合实际要求的斗争目的,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和行动步骤。
在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变化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要能正确的判断形势,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指出明确的方向○3组织领导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身就是一个组织严密、有纪律、能战斗的新型政党。
在革命中通过党组织把广大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形成一支宏大的革命队伍,才能同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行有效的抗争(2)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1思想领导方面。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善于总结经验,探索创新,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方向。
○2政治领导方面。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在对社会各项事业进行政治领导的实践中,党要起到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3组织领导方面。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学期高考专家联测卷(四)丨文综答案
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文科综合思想政治参考答案双向细目表参考答案及解析12.【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命题解析】用外币结算时,需要冉换成人民币才能在国内继续生产和消费,这需要付出一定的汇兑费用,也要承担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用人民币结算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故②④正确。
①③与题意无关。
13.【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命题解析】②④能直接反映材料的意思。
①的“生产方式”错误,③的“新动能”错误。
14.【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命题解析】本题比较简单,①②明显错误。
15.【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命题解析】注意设问是“三者的共同作用”,三个工程并不都与能源问题相关,也不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④不符合题意。
②的“优化”明显不符合题意。
16.【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命题解析】①的“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说法错误,政府既要管理,也要服务,就注册制改革而言,政府的管理依然重要,只是管理方式变化了。
④的“推进政务公开”明昱与题意无关。
17.【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命题解析】②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材料讲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与人民政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②。
同样,材料也不涉及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排除③。
18.【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命题解析】①的“立足”是错误的,②的“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与题意没有关系。
19.【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命题解析】③的“促进文化融合统一”说法错误,④的“增进彼此的文化认同”说法错误。
高三历史 通过设问区分的不同类型选择题 类型1 本质型
题型分类第一篇 选择题
专题二 通过设问区分的不同类型选择题
类型1
本质型
PART 1
1 题型分析
2 刷高考改编题
3 刷最新模拟题
题型分析
这类选择题要求学生能够透过材料的表象,深入地揭示历史发展进程的本质(或实质)。不 能用简单直观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透过现象掌握事物的本质。
解题方法 :概括历史事件本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 本质属性。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求答项中的“表明”“体现”“反映”“说明”等关键词。“说 明”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表明”含有求答历史现象本质之意,“反映”是对材料内容的理 解,“体现”多用于获取历史结论或寻找支撑题干结论史实的题目。这是透过历史事件本身认 识历史本质,归纳和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题型。 (1)一般规律和思路:①先弄清题干所给现象“是什么”,然后在这个现象上问个“反映了什么”, 最后结合其背景、阶段特征、目的(任务)等进行思考;②定性分析法(分析现象的阶级、社 会性质)是解答历史本质类选择题的重要方法。 (2)需要注意的理论问题:①人类社会五种形态更替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②在 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本质是阶级利益;③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每个集团在 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活动和观点,都表现和反映出他们的阶级属性。
答案
解析
刷最新模拟题
3.(2018·重庆三模,26)据史载,唐代后期皖南山地的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 七八矣”。四川九陇人张守珪,有茶园在仙君山,“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工
B 者杂处园中”。这说明当时( )。
A.茶叶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事活动 B.茶叶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 C.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表明”“说明”类选择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表明”“说明”类选择题"表明""说明"类选择题1、题型特点:"表明"、"说明"类试题也是现象-本质题中的本质题。
"表明"是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
表明、说明的含义相似,但也有所不同,"表明"多含有求答历史现象本质之意,"说明"含有分析、阐述之意。
从历年全国卷高考试题来看,此类试题中的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在三种情况:一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因果关系,二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三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判断关系。
需要具体试题具体分析。
2、解题思路:对此类题目的选项应该首先排除错误说法,然后再看哪个选项能够更深层次地反映材料信息;在正向选择的前提下,哪个选项离材料更远,哪个更接近本质。
"表明"是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确切的来说,"表明"题的选项应该只有对错,没有程度关系(现象-本质关系)。
不过,全国卷大多数"表明"的正确选项是指向本质的。
此外,"表明"是对事物本身的清楚表达,选项中对这一事物的原因分析或影响分析基本上不是正确答案。
高考试题中"反映""表明"是有一定的区别。
用命题教师的话来说,"反映"一般指的是表面背后的东西,是一个可深可浅,深触及本质、浅可接近表面,但不是纯表象,具体要看题的要求。
"表明"一般指的是表象,一般来讲,考查的程度比"反映"低。
具体的也要根据题意决定,不是僵化的。
这些年的高考题来看(全国卷),"反映"的考察力度还是比较准的,基本是上面的说法,但是"表明"就不太一样了,有的接近"反映",有的是表象。
历史现象与本质试题
历史现象与本质试题Let's learn positive psychology to make our life happier.透过历史现象说明历史本质专项训练试题题型分析:此类试题在高考试题尤其是选择题中出现的比率越来越高,如“反映了”、“揭示了”、“说明了”等题型.此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史学认知能力,即通过某个历史事件、历史活动、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等知识点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从近几年高考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正确率较低.概念解释: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现象是人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按照是否有自然属性来分,现象可分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如月亮东升西落、刮风下雨、苹果落地、太阳是圆的、狗长四条腿、人长两只手、人类的产生与灭亡、人的生死,都是自然现象;如战争、犯罪、起义、资本主义的产生与灭亡、国家的产生与灭亡、贫富分化、通货膨胀,都是社会现象.表象representation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假象是指不符合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解题思路:在解答这类试题时,我们一定要审情题意,明确材料所围绕的中心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结合历史背景及其特点来分析,从而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和干扰项,透过现象看本质,选出正确的选项.例如.08上海综合能力,9宗教改革前,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 .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 .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 .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 .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解析:D.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也适应了王权加强的要求.“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说明教皇的权力大于皇帝的权力;宗教改革后“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说明权力已经有了明确划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应是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08江苏,13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8海南历史,8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3. 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4.08年宁夏文综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定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5.08上海历史,B组1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6.07海南单科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7.海南08三校联考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8.08年广东理基,6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9.08天津卷,1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10. 2009福建文综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11.08年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12.08年山东文综,24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右图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13.08年广东单科,17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14.08海南历史,1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14、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15.08江苏,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16.07广东单科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17.08海南历史,16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18.2009高考四川文综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19.2005年天津文综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B 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C 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D 鸦片贸易合法化20.08年宁夏文综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人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21.03上海历史24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诊断揭示了资产阶级A.曾经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B.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C.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 D.将来是世界经济的霸主22.07全国I 23.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23.02上海历史24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A 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B 为近代化扫除障碍C 对外殖民方面取得相当的成功D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24.04广东历史20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25.04天津2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A.经济走向全球化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6.08年宁夏文综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27.2009高考上海单科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28.2009高考海南单科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29.08海南历史,19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 D.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30.2009高考广东单科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31.08年广东文基,28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这反映我国当时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32. 2009高考四川文综1973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A 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B 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C 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D 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33.08年广东单科,14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着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34.08江苏,1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35.2009高考江苏单科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36.08海南历史,24图1、图2为某着名画家的两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图1局部图2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37.2007全国文综一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38.2007广东文科基础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9.2007天津文综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40.2007上海文综上海是个移民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户籍资料中增加了令狐、拓跋、鲜于、约翰、史密斯等新姓氏,这种情况意味着上海①增进了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②加强了对外学术交流③接待了许多外国游客④出现了涉外婚姻现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②④41.04上海单科“宋女士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投身全民抗战…….”引自汪道涵致宋美龄女士亲属唁电这段话表明了对A.国民党政府片面抗战的谅解 B.宋美龄反对日本侵略的赞扬C.宋氏三姐妹毕生事业的赏识 D.蒋介石推行亲美政策的肯定42.2007广东单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43.07广东单.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44.07天津综合.1970年的一个冬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被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神色凝重地跪下了.这一举动的内涵表明德国A.曾经占领波兰B.深刻反省历史C.实行非军事化D.奉行和平外交45.07海南历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46.2006年上海1989年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此景反映A.两极格局形成 B.两个德国出现 C.两德统一在望D.美苏冷战结束47.03上海历史21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48.07广东文基欧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反映了A.各国间的经济竞争基本消失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美国被排斥在区域集团化之外 D.全球贫富差距明显缩小。
历史的现象和本质
历史的现象和本质
现象是历史的外部表现和联系,它从各个方面表现历史的本质。
历史的现象是复杂纷纭的,有些和本质相一致,这类现象叫做真象;有些和本质不相一致,或者与本质恰恰相反,这类现象叫做假象。
历史本质是历史的根本属性或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它是由历史内部所包含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决定的。
不同范围,不同阶段的历史过程,其内部所包含的主要矛盾是不一样的,因而其现象反映的本质也就各不相同。
历史现象和历史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现象是本质的,本质是现象的,没有无本质的现象,也没有无现象的本质。
现象和本质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
透过现象来认识本质。
现象和本质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这主要表现在:(1)现象是表面的、外露的、具体的,可以直接为我们感知;本质则是隐蔽的、内在的、抽象的,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在历史研究中可以通过各种史料看到很多历史的表象、隐藏在这些史料现象后面的历史的本质是什么,就不是凭直感所能掌握的了,必须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才能解决。
(2)本质是通过现象来表现,但现象常表现为历史的某一个或某一些侧面,历史现象是无法全部掌握的。
要掌握任何一个历史过程的本质,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历史的主要材料,综合考察全面的历史现象,只听到片言只语,只抓到一鳞半爪的史料就下断语,绝对深入不到历史的本质;(3)历史现象往往是多变易逝的,历史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如何认识历史事物的实质(本质)与性质
如何认识历史事物的实质(本质)与性质作者:沈建军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09年第05期近几年各地中考历史试卷中有较多考查历史事物实质(本质)号性质的试题,并且这类试题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
因此我们要提高解答此类试题的能力。
历史事物的本质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不易改变的阶级性和社会性质,是历史事物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
实质,是指被表面现象掩盖着的本质。
实质(本质)往往具有隐蔽性,需要透过现象去分析、把握。
例如:要正确认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就要先分析协约国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
协约国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为分赃、称霸而互相争夺;其二是为了共同利益而互相勾结c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性质则是一利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分析一个历史事物的性质,必须抛开表面现象,看它的特征和实质,挖掘它产生的原因和目的。
例如:俄国1861年改革虽然由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主持,但它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它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改革让获得“自由”的农民花高出当时地价3倍的钱赎买一块份地,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有时候性质和实质会合二为一,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无论性质还是实质,都是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集团。
分析历史事物的关键就在于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弄清历史事物的内涵和外延。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三个历史事件,它们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结果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三者的本质特征有不同之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带有妥协性,革命不彻底;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人民群众在革命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使这次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斗争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3卷(解析版)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3卷(解析版)2016高考历史试卷(全国3卷)绝密?启封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24(【答案】B【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汉字?西周的宗法制【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本题以中国古代青铜器铭文的材料为切入点,对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综合考查,命题手法高超,具有相当的难度。
材料已被翻译成白话文,比较容易理解,迷惑性最大的是D项,需要考生快12016高考历史试卷(全国3卷)速理解“青铜器的功用”的含义:盛装物件和陈设布列。
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一定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综合理解主干知识。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5(【答案】B【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高考历史专项训练:表明说明类选择题
高考历史专项训练:表明说明类选择题说明类【题型特点】表明说明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其“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以考查推理能力为主,兼有考查记忆、提取信息、比较等能力,重点考查的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分析判断能力的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的基本设问的标志性细化词语有“说明”“表明”“表明了”“可见”“看出”等。
此类试题中的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一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因果关系;二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三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判断关系。
【用语阐释】说明表明类试题也是现象—本质题中的本质题。
“表明”是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
表明、说明的含义相似,即都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能得出的历史结论,但也有所不同,“表明”多含有求答历史现象本质之意,“说明”含有分析、阐述(以说明方式来证明结论的对错)之意。
【解题技巧】作答时要首先排除错误说法,然后再看哪个选项能够更深层次地反映材料信息;在正向选择的前提下,哪个选项离材料更远,哪个更接近本质。
“表明”是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确切的来说,“表明”题的选项应该只有对错,没有程度关系(现象—本质关系)。
不过,全国卷大多数“表明”的正确选项是指向本质的。
此外,“表明”是对事物本身的清楚表达,选项中对这一事物的原因分析或影响分析基本上不是正确答案。
高考试题中“反映”“表明”是有一定的区别。
“反映”一般指的是表面背后的东西,是一个可深可浅,深触及本质、浅可接近表面,但不是纯表象,具体要看题的要求。
“表明”一般指的是表象,一般来讲,考查的程度比“反映”低。
具体的也要根据题意决定,不是僵化的。
从这些年的高考题来看(全国卷),“反映”的考察力度还是比较准的,基本是上面的说法,但是“表明”就不太一样了,有的接近“反映”,有的是表象。
故要具体试题具体分析。
表明说明类典例及解析1. (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
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种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它要求我们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细致观察,以了解事件背后的根本原因和本质特征。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研究历史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过去和现在。
然而,历史现象常常是多样而复杂的,我们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来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方法恰恰能够满足这个要求,它能帮助我们去除表面的干扰,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真正意义和影响。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本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有一个基本原理,即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
首先,我们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观察历史事件,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政治经济条件。
其次,我们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细节,深入研究和分析,理解其内部的运作机制和本质特征。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具体方法1. 研究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要求我们去除历史事件表面的现象和偶然因素,追寻其根本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细研究和比较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根源和动因。
例如,对于美国独立战争,我们不仅要了解战争的具体过程和结果,还要深入研究美国殖民地经济和政治体系的问题,找出其矛盾与冲突,从而揭示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
2. 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还要求我们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本质特征。
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文献和证据的搜集研究,了解事件的各个方面和细节,从而形成对事件本质的准确评价。
例如,对于法国大革命,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其社会基础、政治动因和思想理论等方面的问题,揭示其阶级斗争和政治改革的本质特征。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历史现象,通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事件。
首先,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观察改革开放。
通过研究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是要适应国际环境和加入世界经济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过历史现象说明历史本质专项训练试题题型分析:此类试题在高考试题尤其是选择题中出现的比率越来越高,如“反映了”、“揭示了”、“说明了”等题型。
此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史学认知能力,即通过某个历史事件、历史活动、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等知识点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从近几年高考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正确率较低。
概念解释: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
现象是人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
按照是否有自然属性来分,现象可分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如月亮东升西落、刮风下雨、苹果落地、太阳是圆的、狗长四条腿、人长两只手、人类的产生与灭亡、人的生死,都是自然现象;如战争、犯罪、起义、资本主义的产生与灭亡、国家的产生与灭亡、贫富分化、通货膨胀,都是社会现象。
表象(representation )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
假象是指不符合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
解题思路:在解答这类试题时,我们一定要审情题意,明确材料所围绕的中心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结合历史背景及其特点来分析,从而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和干扰项,透过现象看本质,选出正确的选项。
例如.(08上海综合能力,9)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 .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 .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 .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 .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解析:D 。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也适应了王权加强的要求。
“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说明教皇的权力大于皇帝的权力;宗教改革后“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说明权力已经有了明确划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应是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08江苏,13)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8海南历史,8)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
这表明(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3. (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4.(08年宁夏文综)《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定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5.(08上海历史,B组11)“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6.(07海南单科)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
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7.(海南08三校联考)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8.(08年广东理基,6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9.(08天津卷,1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10.(2009福建文综)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11.(08年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12.(08年山东文综,24)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
右图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13.(08年广东单科,17)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14.(08海南历史,1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
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14、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15.(08江苏,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16.(07广东单科)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17.(08海南历史,16)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18.(2009高考四川文综)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
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19.(2005年天津文综)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B 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C 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D 鸦片贸易合法化20.(08年宁夏文综)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人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21.(03上海历史24)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诊断揭示了资产阶级A.曾经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B.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C.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 D.将来是世界经济的霸主22.(07全国I 23.)《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
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
这段描述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23.(02上海历史24)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
这个“事”的实质是A 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B 为近代化扫除障碍C 对外殖民方面取得相当的成功D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24.(04广东历史20)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这段话表明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25.(04天津2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A.经济走向全球化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6.(08年宁夏文综)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27.(2009高考上海单科)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28.(2009高考海南单科)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