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晚期病人吃靶向药有用吗
胶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综述
![胶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a0731e5a32d7375a41780ff.png)
【关键词】 分子靶向治疗 胶质瘤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 5734(2013)07 50 03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上,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的)结构分子作为靶点,使用某 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配体等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一类疗法。分子靶向药物以某些肿瘤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特异性 表达的分子为作用靶点,从而能够更加特异性地作用于特定肿瘤细胞,阻断其生长、转移或诱导其凋亡,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控制肿瘤之 目的。胶质瘤起于神经胶质细胞,属于脑内肿瘤,发生率占全部颅内肿瘤40%,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 恶性胶质瘤是很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预后差,是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恶性肿瘤。其中,占恶性胶质瘤发病率50%以上的多形 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中位生存期仅10-12个月,由于其侵袭性生长的特征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及深部,使肿瘤难以全切,放化疗也不 能改变患者的总体预后,因此寻求和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十分迫切。近年来,随着对分子畸变理解的深入,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 分子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脑胶质瘤方面的应用和进展。 1 分子靶向疗法及脑胶质瘤的分子病理改变 分子靶向治疗是以在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及其蛋白产物或某些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为靶点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属于生物治疗范 畴。胶质瘤的分子病理改变是对其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和依据,近年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瘤常有抑癌基因TP53的突变和血小板生 长因子及其配体的过度表达,染色体10q 的杂合现象缺失也在高级别的星形胶质瘤中发现,而且在那些缺失染色体10q 的星形细胞瘤中, 有近40%能观察到张力蛋白(PTEN)的失活。而大部分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表现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放大扩充,依赖细胞周 期素激酶P16NK4A 的突变与缺失以及直周环状染色体10上磷酸酯酶和张力蛋白及其同系物的改变。在初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血管内皮因 子-A 过度表达,而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则是血小板生长因子-AB过度表达,这可作为二者的鉴别点之一,以上这些胶质瘤分子水平的 病理改变为分子靶向疗法应用于它本身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用于脑胶质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激酶抑制剂 等。 2 小分子激酶抑制剂 绝大多数激酶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与丝氨酸,苏氨酸, 酪氨酸激酶的激活相关联。激酶被激活后催化来自ATP 的磷酸基的 转移,然后通过第二信使的作用介导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目前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较多的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和血管内 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等。 2.1 EGFR 抑制剂:EGFR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的ErbB家族,其中EGFRⅧ是EGFR 一种特殊的变异体,它缺乏第二至第七个外显 子,是胶质母细胞瘤病人预后差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EGFR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比正常细胞高约50 %,在其它恶性胶质瘤中也有不 同程度的过度表达,且EGFR基因增强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往往很差,这些都为EGFR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提供了依据,针对EGFR的 靶向治疗主要有吉非替尼和埃罗替尼两种小分子抑制剂,吉非替尼在细胞内膜与底物中的ATP 竞争,抑制PTK 磷酸化,阻断肿瘤细胞信号 转导途径,抑制其增殖,诱导其凋亡,埃罗替尼作用与此类似。 2.2 VEG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脑肿瘤尤其是恶性胶质瘤中VEGFR呈过度表达,恶性肿瘤特征之一是瘤体内能形成新的血管,而 VEGF 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对瘤体内新血管的形成起关键作用。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至少有两种结构上有联系的VEGF 受体:即flt-1(VEGF 受体1)和flk-1(VEGF 受体2),分别为不同基因编码。胶质瘤细胞分泌VEGF 与相邻上皮细胞高水平表达的VEGFR-2 相结合,促进瘤体内血管发生,而小分子抑制剂可通过对VEGFR-2 的抑制而阻止血管生成和限制瘤周水肿,达到限制恶性胶质瘤生长的目 的。SU5416(semaxauib)是VEGF受体2 和PDGF 受体共同的抑制剂,能抑制胶质瘤移植瘤的生长,显著延长移植瘤小鼠生存期。 VEGER-2选择性强抑制剂PTK787(蛋白酪氨酸激酶787)能干扰VEGF和PDGF介导的相关血管形成,PTK787与放疗联用能显著抑制P53 基因缺乏,并对放疗耐受的移植瘤的生长进行抑制,主要副作用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肝功能受损等,单独应用PTK787能使66%的恶性胶 质瘤患者病情趋于平稳。 2.3 PDGFR 抑制剂:PDGF调控了血管的发生且在将近75 %的恶性胶质瘤中呈过度表达,伊马替尼是一种PDGFR 抑制剂,无论是 单一治疗或与羟基脲联合化疗或辅以放疗,被证明疗效一般。 2.4 多靶点激酶抑制剂主要对细胞内异常信号转导途径和肿瘤相关脉管系统起作用。ZD6474是一种对EGFR 和EGFR-2 起作用的双重 激酶抑制剂,动物实验表明其能提高胶质瘤荷瘤动物的生存率。AEE788作用机理与ZD6474类似,它能对EGFR 和EGFR-2产生效应。此 外,正在进行试验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还有:R115777,GW572016,CCI-779 等。 3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一般分子量较大,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特性,其应用于恶性胶质瘤主要受给药途径限制,此外还 与所构建单抗的无免疫源性及肿瘤抗原完整性等相关。瘤腔内注药或通过术后残留腔隙给药可改善其疗效,或采用系统的抗VEGF 疗法, 以瘤体内新生血管为靶点,可从根本上消除血脑屏障对药物弥散的阻碍。贝伐单抗是一种早在上世纪90 年代就开发出的一种人VEGF 单克 隆抗体的重组体,合,竞争性抑制VEGF 与其受体发 生作用,从而减少瘤体内新生血管的形成。Stark-Vance将贝伐单抗与依立替康联用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其中只有10%的病例继续恶化,
胶质瘤靶向药物有哪些
![胶质瘤靶向药物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d97916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6.png)
胶质瘤靶向药物有哪些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那么你知道胶质瘤靶向药物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胶质瘤靶向药物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胶质瘤靶向药物常用的有靶向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 PDGFR)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imatinib)、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重组人单克隆IgG1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等。
由于信号传导通路的复杂性以及不同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单一靶向药物治疗恶性胶质瘤作用有限。
针对多个靶点的药物,或有互补作用的不同靶向药物的联合,靶向药物和细胞毒类药物如替莫唑胺,以及放疗的联合治疗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胶质瘤的临床表现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多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
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
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
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
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
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吃靶向药物注意事项
![吃靶向药物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72483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d.png)
吃靶向药物注意事项靶向药物是一类专门作用于肿瘤细胞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其具有高效、强力和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其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靶向药物可以通过精准作用于癌细胞特定的驱动基因突变、信号路径或靶蛋白,从而抑制或阻断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能力。
但是,吃靶向药物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首先,吃靶向药物前需要确诊肿瘤患者是否适合靶向药物治疗,因为靶向药物治疗对肿瘤靶点的选择是非常精准的,必须要明确癌细胞是否存在相关特定突变或信号异常才能决定是否使用靶向药物。
因此,在开始靶向药物治疗之前,医生通常会通过肿瘤基因检测或分子诊断等方法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靶向药物治疗。
其次,吃靶向药物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
靶向药物的剂量是按照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患者个体情况来确定的,与传统化疗药物不同,靶向药物的用药剂量较低,但仍然能发挥较好的疗效。
因此,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用药,并在用药期间定期复诊,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再次,吃靶向药物期间需要注意健康饮食和增强免疫力,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非常重要。
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应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脂、糖分和高盐食物。
此外,适量的运动和外出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免疫功能,对增强药物的疗效也有积极作用。
另外,吃靶向药物期间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和副作用,并及时告知医生。
靶向药物因其较强的选择性作用,对正常细胞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副作用相对较轻。
但是,靶向药物仍然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皮肤干燥、腹泻、疲劳等。
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身体的变化,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最后,吃靶向药物期间需要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靶向药物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的发生。
靶向治疗药物对肿瘤治疗的影响
![靶向治疗药物对肿瘤治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79f3d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2.png)
靶向治疗药物对肿瘤治疗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治疗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已经在癌症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那么,靶向治疗药物对肿瘤治疗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靶向治疗药物是什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靶向治疗药物。
靶向治疗药物指的是针对肿瘤细胞抑制生长信号通路或者靶向细胞分裂特定靶点的药物。
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靶向治疗药物具有针对性更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靶向治疗药物的分类按照其作用机理,靶向治疗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1.靶向细胞表面分子的药物这类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目前流行的HER2靶向抗体药物,就能够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2.靶向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药物这类靶向治疗药物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内部的信号通路,抑制细胞自身的增殖和转移。
例如,靶向酪氨酸激酶的药物,就能够抑制EGFR,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
3.靶向细胞周期的药物这类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例如,针对抑制细胞分裂的Taxol,能够停滞癌细胞的有丝分裂。
靶向治疗药物与肿瘤治疗的关系靶向治疗药物作为新型肿瘤治疗方法,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具有更显著的优势。
首先,靶向治疗药物对肿瘤细胞有更强的选择性,只作用于肿瘤细胞内特定的蛋白质或者化学物质,不会对健康细胞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这样可以避免传统化疗药物产生的化疗毒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其次,靶向治疗药物还可以降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传统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时,由于药物的剂量不够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方式单一,可能造成肿瘤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
而靶向治疗药物确定了特定的补救途径,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最后,靶向治疗药物还可以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靶向治疗药物在特定的疗法下,可以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靶向治疗适合什么人
![靶向治疗适合什么人](https://img.taocdn.com/s3/m/8a6d6caaec3a87c24028c48a.png)
靶向治疗适合什么人一直以来对于肿瘤的治疗都是比较传统的治疗方式,靶向治疗方法的出现,好像给很多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靶向治疗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不是所以的肿瘤患者都适合进行靶向治疗的,并且靶向治疗的费用比较高,很多的患者是承受不了的,当然靶向治疗也是有一些副作用的。
★靶向治疗适合什么人靶向治疗对于早期和晚期癌症患者都有效,但是并不是所有癌症患者都适合靶向治疗,仅三分之一的肿瘤患者适合靶向治疗,这3分之1的人是有基因突变的患者,换句话说,就是这些患者体内某些基因发生了突变。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靶向药物只对有相关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有效,所以说,不存在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是不适合使用靶向药物的,传统的化疗药物仍是他们的首选用药。
★靶向治疗是缺点★1.靶向治疗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它的效果也不是百分百,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耐药性,耐药性,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所谓耐药性,就是指肿瘤患者身体内的肿瘤对靶向药物不敏感了,慢慢的效果越来越差,甚至到最后都没有效果了。
★2.靶向药物价格很贵一般的家庭难以承受,如果靶向治疗一段时间后居然没有效果,那么岂不是浪费了大量的钱,浪费钱不要紧,耽误生命的挽救,那真是后果严重啊。
所以建议在靶向治疗期间,可以利用抗肿瘤中药人参皂苷rg3增效减毒,提高免疫力,提高靶向治疗的效果。
人参皂苷rg3让患者活得更长一点,活得更好一点,效果提高了,治疗的费用也会相应的减少一些。
当然,人参皂苷rg3也是肿瘤医保目录产品。
★3.靶向治疗不是完美的治疗方式所以不用给予百分百的信任,在治疗期间,还是要多注意提高免疫力,好好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饮食上要多注意,别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也可以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适量运动散散步。
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有哪些
![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bb0888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b.png)
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有哪些肿瘤,一直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在与肿瘤抗争的漫长岁月中,医学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其中靶向治疗的出现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那么,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究竟有哪些呢?靶向治疗,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靶点进行精准打击的治疗方式。
这些靶点可以是肿瘤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基因变异或者细胞内的信号通路等。
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相比,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能够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从而降低治疗的副作用。
在肺癌治疗中,靶向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 EGFR 信号通路,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此外,对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的肺癌患者,ALK 抑制剂(如克唑替尼、阿来替尼等)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乳腺癌也是靶向治疗应用较为广泛的肿瘤之一。
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HER2 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联合化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这些药物通过与 HER2 受体结合,阻断其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在胃肠道肿瘤中,靶向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如果肿瘤细胞存在 KRAS 基因野生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如贝伐珠单抗)或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或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发挥抗肿瘤作用。
除了实体瘤,靶向治疗在血液系统肿瘤中也有应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由于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恶性血液病,其致病关键是BCRABL 融合基因。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能够特异性地抑制 BCRABL 融合蛋白的活性,使患者的病情得到长期控制,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优势与不足分析
![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优势与不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d2009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6.png)
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优势与不足分析肿瘤靶向药物治疗是一种新型、个体化的癌症治疗方法,它通过特异性地干扰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而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与传统的化疗方法相比,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具有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潜力。
首先,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具有针对性强的优势。
传统化疗主要通过杀死所有迅速增殖的细胞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同时也对正常细胞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相反,肿瘤靶向药物治疗能够精确作用于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靶点,从而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降低了治疗的毒副作用。
其次,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由于肿瘤靶向药物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靶点,能够更有效地杀灭癌细胞,从而降低了药物耐药性的风险。
此外,靶向药物治疗还能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等联合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
此外,肿瘤靶向药物治疗还具有个体化的优势。
每个病人的肿瘤都具有不同的分子变异和表达模式,因此靶向药物治疗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特征和分子标记来设计治疗方案,以实现个性化的治疗,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然而,肿瘤靶向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肿瘤的分子异质性和复杂性,一个特定的靶向分子标记不适用于所有的病人,因此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无法从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
其次,肿瘤靶向药物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目前靶向药物治疗的研发和上市时间相对较短,对于长期疗效和潜在的副作用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另外,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费用较高,进一步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普及。
由于靶向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使得靶向药物的售价也相对较高,而目前大部分靶向药物还没有被医保机构纳入报销范围,使得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时面临着较大的经济负担。
虽然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潜力仍然不可忽视。
脑胶质瘤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胶质瘤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940828ce53a580216fcfe6e.png)
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d6005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9.png)
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靶向药物作为肿瘤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病人的关注。
相比于传统的化疗方式,靶向药物能够更加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对身体健康造成的负担,具有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本文将结合各种研究成果,探讨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一、靶向药物的基本概念所谓靶向药物,是指能够对肿瘤细胞特定靶点产生作用的药物化合物,其作用机制为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侵袭等过程,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治疗各种恶性肿瘤。
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靶向肿瘤细胞的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2等),拦截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另一种是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分子标记,通过配体与这些标记的结合来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其中典型的代表是PD-1抑制剂。
二、靶向药物的种类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靶向药物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Monoclonal Antibody(MAb)、抗血管生成因子药物(Anti-VEGF)及PD-1抑制剂等。
I类药物TKI是靶向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的药物,常用于治疗细胞表面存在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如HER2,EGFR等)的癌症。
目前已经有多种TKI类药物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如伊马替尼(Imatinib,Glivec)、厄洛替尼(Erlotinib,Tarceva)和吉非替尼(Gefitinib,Iressa)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从而有效地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2.MAb类药物MAb类药物是通过从人体中提取的白细胞中克隆出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地结合癌细胞表面的抗原,促使肿瘤细胞凋亡或者通过免疫系统杀灭癌细胞。
典型的MAb靶向药物有赫赛汀(Herceptin)和钛单抗(Rituximab)等,它们已经在乳腺癌、结直肠癌和淋巴瘤等多种癌症中有了广泛的应用。
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d25f1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0.png)
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除了传统的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外,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靶向治疗是指利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以靶向肿瘤细胞特有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信号通路实现个性化的治疗技术。
目前,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中重要的一种方法。
一、靶向治疗的优点相较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靶向治疗具有更为个性化的治疗特点。
传统的放疗和化疗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杀伤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这样不仅容易导致患者的不良反应,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
但是靶向治疗则利用药物或其他手段,直接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征,避免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而且,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治疗准确性,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肿瘤治疗的风险。
由于靶向治疗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的特定靶标结构,可精准打击肿瘤目标,减少肿瘤治疗中的副作用。
二、靶向治疗的类型当前,靶向治疗主要包括基于肿瘤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靶向药物、RNAi等。
1.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直接作用于肿瘤或其他病变细胞表面膜上的免疫蛋白,由单一免疫细胞克隆产生,可以对特定的受体进行特异性识别和结合,从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或其他机制的抑制,迅速和有效地攻击不正常的细胞。
2. 小分子靶向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是一种利用化学手段对靶点结构进行修饰,从而实现肿瘤治疗的药物。
通过对不同的生物学通路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得疾病患者接受更加有效的治疗。
3. RNAiRNA干扰(RNAi)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维持基因表达稳态的机制。
RNAi技术可以针对某些基因的特定序列进行靶向酶解,从而达到对该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有效的阻断了无数的多基因疾病的发生。
三、靶向治疗的未来以往的癌症治疗是比较困难、代价高昂的过程,这是因为每位患癌症的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种癌症也都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和机器学习来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以实现更加个性化的癌症治疗。
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c0a14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5.png)
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肿瘤是一种常见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但是也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
为了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降低毒副作用,靶向药物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靶向药物的概念和分类靶向药物是指通过特异性与癌细胞或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抑制或阻断某些特定分子、通路或信号转导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分子靶点的不同,可以将靶向药物分为几个类别。
抑制细胞增殖及分化的靶向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进分化来起到抗肿瘤作用。
例如,白血病的治疗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能够选择性地抑制BCR-ABL融合基因产生的异常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断了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转化过程。
阻断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肿瘤生长和转移离不开血管生成过程,因此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关键调节因子,与肿瘤血管新生密切相关。
目前已经开发出很多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抑制剂,如贝伐单抗(Bevacizumab)等。
抑制信号转导通路的靶向药物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细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肿瘤具有异常激活的信号通路,如RAS/MAPK路径、PI3K/AKT/mTOR路径等。
针对这些异常激活的信号通路开发出了一系列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Gefitinib)。
靶向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例子目前靶向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其中几个成功案例。
奥曲肽(Octreotide)奥曲肽是一种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抑制剂。
IGF-1R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有高表达水平,并与肿瘤细胞增殖、存活、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密切相关。
奥曲肽通过抑制IGF-1R的激活,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且还可以通过诱导凋亡促进肿瘤细胞死亡。
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针对HER2/neu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脑胶质瘤晚期切勿轻易放弃治疗 否则后悔莫及
![脑胶质瘤晚期切勿轻易放弃治疗 否则后悔莫及](https://img.taocdn.com/s3/m/c4255df04afe04a1b071de83.png)
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
脑胶质瘤发病部位特殊,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的情况,当患者确诊时已经到了晚期。
脑胶质瘤到了晚期不少患者因康复无望,不愿意再拖累家人,从而选择放弃治疗。
此外,对一些失去治疗价值的患者,某些医生往往也会暗示其家属放弃治疗,以免最后“人财两空”。
那么,脑胶质瘤晚期真的只能放弃治疗吗?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轻易放弃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因此,脑胶质瘤晚期切勿轻易放弃治疗,否则后悔莫及。
近年来,脑胶质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由于癌症早期发现困难,临床上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甚至是晚期。
此时,治疗的最佳时机已经错失,患者康复几率往往较低,加上很多治疗往往会令患者更加痛苦,甚至加速死亡,因此,脑胶质瘤晚期是否应该放弃治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患者和家属的关注。
一些人认为,晚期脑胶质瘤治愈几率较低,而且患者此时非常痛苦,就不应该让患者再多受苦,家属多花钱,因而支持放弃治疗;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应该轻易放弃,即使到了晚期也要积极治疗,以尽可能延长生命。
那么,脑胶质瘤晚期到底是否应该积极治疗,还是应该放弃治疗,坐以待毙呢?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有很多不愿意放弃的晚期患者和家属,其中更有已被医生判为“死刑”的晚期患者。
经医院特色“三联平衡疗法”的治疗,多数患者都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晚期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因此,虽然脑胶质瘤晚期患者的康复几率较低,但却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甚至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患者和家属切勿轻易放弃,否则后悔莫及。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位于河南省会郑州,是由抗癌三联平衡疗法创始人、中华名医、著名肿瘤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教授创办的一家以中医治疗肿瘤和疑难病症为主,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医院。
胶质瘤靶向MGMT增敏替莫唑胺治疗
![胶质瘤靶向MGMT增敏替莫唑胺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39d7522aa00b52acec7ca3d.png)
胶质瘤靶向MGMT增敏替莫唑胺治疗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作为一种新型烷化剂药物对各种实体性肿瘤有着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中在胶质瘤的治疗中,其作为一线用药更是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替莫唑胺能够对基因组DNA造成损伤,从而杀伤肿瘤细胞,但是这种损伤能被O6-甲基鸟嘌呤-DNA 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ferase,MGMT)所修复,从而造成化疗耐药,直接影响替莫唑胺的杀伤肿瘤的作用。
本综述主要叙述了近期在本领域中最新的针对MGMT增敏替莫唑胺的研究。
[Abstract] Alkylating agents such as temozolomide(TMZ)are effective anticancer drugs for treating a variety of solid tumors. What’s more,it has an irreplaceable position in glioma treatment as a first-line drugs.TMZ exerts its effects mainly via a cytotoxic DNA lesion. Unfortunately,this damage may be repaired by the DNA repair enzyme 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a key player in the resistance of cancers to TMZ. In this review,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recent advances about improving the killing of tumor cells by TMZ,with inhibition of MGMT being the most promising.[Key words] Glioma;MGMT;TMZ;Sensibilization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原发颅内肿瘤的33.7%,主要治疗方式是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胶质瘤奥拉帕利治疗方案
![胶质瘤奥拉帕利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75c8e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0.png)
一、引言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脑或脊髓胶质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所有脑肿瘤的40%以上。
胶质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奥拉帕利作为一种新型靶向药物,在胶质瘤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胶质瘤奥拉帕利治疗方案进行详细解析。
二、奥拉帕利的作用机制奥拉帕利(Olaparib)是一种PARP抑制剂,通过抑制PARP酶活性,阻断DNA损伤修复途径,从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在胶质瘤治疗中,奥拉帕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修复,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三、胶质瘤奥拉帕利治疗方案1. 适应症奥拉帕利适用于以下胶质瘤患者:(1)复发性胶质瘤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2)遗传性BRCA突变相关胶质瘤患者;(3)基因检测结果显示PARP酶活性降低的胶质瘤患者。
2. 剂量与用法奥拉帕利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150mg。
患者可空腹或与食物同服,服药期间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 治疗周期奥拉帕利治疗周期为28天,每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每个周期内,前21天为服药期,后7天为休息期。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联合治疗奥拉帕利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如替莫唑胺、替加氟等。
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5. 治疗注意事项(1)在开始治疗前,患者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认是否适合使用奥拉帕利;(2)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等,并及时告知医生;(3)患者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评估治疗效果;(4)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
6. 不良反应及处理奥拉帕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1)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2)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3)皮肤:皮疹、瘙痒等;(4)其他:乏力、头痛、脱发等。
脑胶质瘤怎样治疗?
![脑胶质瘤怎样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de7550710661ed9ad51f3fe.png)
脑胶质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治疗脑胶质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脑胶质瘤应该吃什么药。
*脑胶质瘤怎么治疗?*一、西医药物治疗替莫唑胺胶囊蒂清(替莫唑胺胶囊)是目前唯一治疗脑胶质瘤的口服胶囊制剂,针对性强、特异性高,可透过血脑屏障,是治疗脑胶质瘤及转移瘤的特效药。
两年多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工作显示,蒂清治疗脑胶质瘤效果显著,同时具有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是治疗脑胶质瘤,特别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一线用药。
它的上市改变了尚没有针对胶质瘤疗效较好的化疗药、特别是口服药的现状。
通过临床研究表明,蒂清毒副作用低,可有效保护患者靶器官,更为重要的是,蒂清在体内不需经过肝脏代谢即可分解为药物活性物质,作用强、安全性好。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粉末。
【适应症】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用法用量本药每一疗程28天,最初剂量为按体表面积口服一次150mg/㎡,一日1次,在28天为一治疗周期内连续服用5天。
如果治疗周期内,第22天与第29天(下一周期的第一天)测得的绝对中性粒细胞数(ANC)1.5109/L,血小板数为100109/L时,下一周期剂量为按体表面积口服一次200mg/㎡,一日1次,在28天的治疗周期内连续服用5天。
在治疗期间,第22 天(首次给药后的21天)或其后48小时内检测病人的全血数,之后每星期测定一次,直到测得的绝对中性粒细胞数(ANC)1.5109/L,血小板数 100109/L时,再进行下一周期的治疗。
在任意治疗周期内,如果测得的绝对中性粒细胞数(ANC)1.0109/L或者血小板数50109/L时,下一周期的剂量将减少50mg/㎡,但不得低于最低推荐剂量100mg /㎡。
【不良反应】药物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
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但可恢复,病人应定期地检测血常规。
其他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惫、便秘和头痛、眩晕、呼吸短促、脱发、贫血、发热、免疫力下降等。
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
![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616d2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e.png)
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脑胶质瘤是一种主要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
它的治疗方法通常涉及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多种方法。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
1.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组织,减少肿瘤对健康脑组织的侵袭。
手术通常采用显微镜辅助技术进行,可以通过切除肿瘤组织来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然而,脑胶质瘤通常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手术往往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术前辅助治疗,以减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也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杀死手术切除后残留的肿瘤细胞。
放射治疗有时也可以单独应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然而,放射治疗也会对正常脑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因此在剂量和治疗计划的确定上需要谨慎。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的方法。
化学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进入全身循环,可以杀死远离肿瘤灶的转移细胞。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卡矽平、替莫唑胺、长春新碱等。
化学治疗通常与手术和/或放射治疗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脑胶质瘤对化疗药物的抵抗性较强,因此化疗的效果有限。
4.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逐渐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中。
靶向治疗是基于研究发现脑胶质瘤细胞中存在特定的致病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的蛋白质,通过选择性地抑制这些致病基因或蛋白质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前,已经开发出一些针对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药物,例如透明质酸合成酶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和基因突变抑制剂(如特罗瑞必妥)。
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较少的毒副作用。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身体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靶向性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靶向性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15beb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7.png)
靶向性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的进步,肿瘤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良。
在过去,对于肿瘤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化疗和放疗,但是化疗和放疗对于患者来说有很大的不适和副作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在肿瘤治疗中出现了靶向性药物,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靶向性药物是指通过特定的分子机制或者靶点,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发展的药物。
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靶向性药物的优点在于对肿瘤细胞的靶点选择更为精准,能够更好地保护正常细胞,从而减少治疗副作用。
目前常用的靶向性药物主要有单克隆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特异性非常高的抗体,它能够特异性地结合肿瘤表面分子,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等关键环节进行精准打击,并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生长。
例如,曲妥珠单抗(Herceptin)是一种能够靶向HER2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抑制HER2信号通路,并使肿瘤细胞死亡。
因此,Herceptin已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药物。
另外,靶向性药物中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
酪氨酸激酶通常是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和生存,因此,对抑制这些激酶也可以实现对能量的控制。
例如,伊马替尼(皮下注射剂)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靶向药物,它的作用是抑制BCR-ABL激酶,同时也可以在其他白血病和淋巴瘤中使用。
虽然靶向性药物有着很多优点,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靶向性药物的作用方式比较单一,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靶向药物主要是针对HER2、EGFR、VEGF等。
而一些复杂的疾病如肺癌、结直肠癌等具有明显异质性,因此靶向药物的选择尚未完全覆盖所有的癌症类型。
其次,靶向性药物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部分患者无法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一方面,可能和患者基因的差异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也和药物对靶点的缺陷有关。
因此,开发多靶点、多途径的靶向性药物变得越来越重要。
胶质瘤治疗选手术、放化疗、靶向药还是临床实验
![胶质瘤治疗选手术、放化疗、靶向药还是临床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45b08a6b307e87100f6965b.png)
胶质瘤治疗选手术、放化疗、靶向药还是临床实验当今世界,谈瘤色变,脑瘤更是如此。
据全球最大规模脑瘤统计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发病及死亡人数双双第一。
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按死亡率顺序排位,脑瘤中非常常见的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
时间就是生命,“死亡恶魔”脑瘤当前,到底优选手术还是放化疗?国际上的新药物、新疗法、新的临床试验是否应该去尝试?这些成为摆在脑瘤患者面前的“终极拷问”。
如何在这场战争中赢得胜利,如何获得最佳临床生存周期?一般需要根据具体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低、手术切除程度、危险因素高低来个性化制定。
而不同的选择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效果偏差,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也大相径庭。
实例:优选在美国放化疗,病情却加重临床上不乏很多脑胶质瘤病人或因肿瘤位置复杂难以切除,或因担心手术不成功引发其他并发症而首先寻求放化疗控制肿瘤,但结果并不理想。
以28岁的胶质母细胞瘤叶女士为例,两年前她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检查发现右顶枕、右侧丘脑、右侧中脑占位,活检最终确定为极高级别胶质瘤。
后病程进展迅速,以致无法行走、站立困难、癫痫反复发作。
随后家人带其前往美国MD安德森医院先进行脑室外引流,然后接受放化疗,因为引流、放化疗无法解除颅内肿瘤引起的严重占位效应,患者症状仍是进一步加重,差点危及生命。
其家人随后意识到瘤体切除的重要,但是因为瘤体在深部,手术难度较大,各个渠道寻找领先的手术团队,后通过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前往德国INI 国际神经学研究中心,并由世界颅底肿瘤手术大师巴特朗菲教授亲自主刀,最终得到完整切除,术后第一天患者清醒,可用英语正常对答(患者早年留学美国)。
术后ICU观察二天,术后一周可家属两人掺扶下床进行康复锻炼。
术后一个月,自行步行出院,左侧肢体肌力5-级,已可持筷夹取食物。
未再有癫痫发作。
手术后,巴特朗菲教授告诉她,后续放化疗以肿瘤全切为基础将达到效果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疾病,病发率颇高而且治疗难度大,很容易复发,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当脑胶质瘤到了晚期时,很容易出现其他脏器组织的扩散转移,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药物治疗成了重要的治疗方法,如靶向药,那脑胶质瘤晚期病人吃靶向药有用吗?
对于一些晚期病人来说,吃靶向药是有一定作用的,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抑制肿瘤生长,控制病情发展。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靶向药虽然对脑胶质瘤治疗有效,但靶向药至今仍无法摆脱耐药难题,且随着靶向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往往会产生耐药性。
另外,靶向药也有其特定使用人群,使用靶向药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有相应的“驱动基因”突变才能使用相应的靶向药,不可盲目使用。
袁希福老中医曾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靶向药物的原理不同于传统化疗药好坏细胞都杀,而是找到致癌突变基因后进行‘精确攻击’,这就像打鸟一样,你想打鸟,首先得知道鸟的位置,瞄准鸟。
假如你连树上有没有鸟都不知道,想着先凭运气盲打两枪试试,真把鸟打下来的概率自然是非常低的!”“不做基因检测,不知道有没有基因突变就吃靶向药说白了也就是盲吃!用药的时候药物副作用、耐药性,都是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没有经过基因检测就吃靶向药,万一没有靶点,药在身体内怎么可能不影响病人身体呢?”
当然,对于那些不能进行靶向药治疗的患者来说,可以选择其他方式的治疗,比如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脑胶质瘤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和宝贵案例。
在中医看来,脑胶质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需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脑胶质瘤讲究辩证论治,注重整体治疗,一方面有助于抑杀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调理患者机体,增强患者免疫力。
除此之外,还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袁希福出身于中医世家,祖上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行医,到嘉庆年间已经远近闻名。
同治十年、光绪元年,皇帝先后颁发圣旨,诏封袁希福祖上名医袁积德为“奉直大夫”。
而袁希福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中医名著。
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水平,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并师从多位名家。
后提出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已帮助众多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部分患者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河南新乡人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
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
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
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2012年4月26日,赵俊义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仅用药1个月,胳膊疼痛减轻了;2个月后,胳膊能缓慢抬起了。
看到治疗希望后,赵俊义此后一直坚持服用中药。
用药至2014年年底时,复查结果一切正常,随后按照袁希福院长建议定期服用即可。
2017年9月24日,赵俊义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他的身体一切如常,平时打打牌,出去转转,为家人做做饭,生活怡然自得。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
脑胶质瘤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患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即使不适合进行靶向药治疗,也要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提示:脑胶质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
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脑胶质瘤有靶向药|脑胶质瘤有靶向药吗|治疗脑胶质瘤的靶向药|胶质瘤有靶向药吗|胶质瘤靶向治疗费用|一级胶质瘤用靶向药|胶质瘤靶向药物是什么|治疗胶质瘤的靶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