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4545c43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2.png)
材料1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摘自恩格斯:《恩格斯致威•桑巴特》材料2从马克思的理论是客观真理这一为马克思主义者所同意的见解出发,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越来越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荒谬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材料3《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这一理论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如何总体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哪里?答:(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进一步概括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2b1846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c.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
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内部矛盾。
- 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剩余价值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 资本积累: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替代者,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
- 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社会主义建设: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逐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共产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自由发展的社会。
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邓小平理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5.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为理解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 时代价值: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https://img.taocdn.com/s3/m/5a991fc90508763231121230.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世纪伟人”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1、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3、英国于1825年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危机4、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对象的变化:最初,资产阶级联合无产阶级对抗封建地主阶级;之后无产阶级→资产阶级5、工人运动科学理论6、三大理论来源: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路.费尔巴哈(1804-1872)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创造了唯物主义。
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亚当.斯密(无形的手),大卫.李嘉图** 但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公正性”就荡然无存**他们极力掩饰资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7、乌托邦*的含义:1)道德上,福地乐土2)历史上,乌有之乡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共产主义)*相信人性本善柏拉图《理想国》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托马斯.康帕内拉《太阳城》欧文:对乌托邦的实践。
特征:1)天才人物的思想和愿望(决定性因素)。
2)通过道德示范、典型试验,向社会呼吁来实现。
3)为未来描绘详尽周密图景的嗜好。
8、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施旺、施来登)、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焦耳)、进化论(达尔文)9、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个人主观条件:有双重优点,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10、“不创新,就不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1、1848年,共产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辩证观(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列宁主义的产生和形成:1917年10月,无产阶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https://img.taocdn.com/s3/m/166276768e9951e79b892714.png)
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相关概念的解读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阐述。
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小康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和重大创新。
第一,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以经济为基础,唯发展经济为大。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全面而又统一的整体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从而克服了以往的发展观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与人全面发展的片面性。
第二,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标志的协调发展观,这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统筹区域发展,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到经济、社会同步和均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力争外援,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第三,可持续发展。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积极扬弃,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不应破坏资源、污染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着想。
第四,以人为本的发展。
这是我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和新观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人”是指人民群众,“本”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同志对此作了深刻论述:“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b863a4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0.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绪论1、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中共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不仅包含由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并由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有联系中国社会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3、三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及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中最核心的内容。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集中概括。
5、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批判地吸收、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6、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1845《关于费尔巴哈的批判》,1844-1846《德意志意识形态》公开问世:1847《哲学的贫困》,1848《共产党宣言》问世的意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时代问题提供了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最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②具有革命性,彻底的批判性;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人民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③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8、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特征: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②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决定的;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③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这是人们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435e68c208a1284ac850438b.png)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大家要把握这么几点: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这是狭义主义;2.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各国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是广义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列宁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4.马克思主义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代表无产阶级....;5.马克思主义包括三大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严密的科学体系......................。
考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固有矛盾的激化,频频爆发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种种弊端,激化了阶级矛盾,促成了未来社会革命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是历史上的各种优秀思想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的发现、进化论....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了坚实的自然科学....是日益激化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19世纪上半叶的三大工人运动有:1831....年英国工人宪................1838....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章运动、.............,这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e190b30f46527d3250ce03f.png)
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克斯创立,为他们后继者发展的,法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我们把承认这一类观点的成为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我们把承认这一类观点的称为唯心主义。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能被认识或者不能完全被认识,否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富哦人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们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实践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征。
联系:质食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对的关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规律: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的意识活动受其制约。
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统一分别体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又称统一性,使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包括两个反面的含义:矛盾着的对立方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f4d5e7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a.png)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核心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具有内在矛盾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建设,又要注重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矛盾运动的结果。
科学发展观强调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穿了中国发展进程的始终。
它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导。
科学发展观强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注重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相互促进。
它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展全民福利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它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科学发展观还提出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它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推进党建设,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民主化水平和法治化水平,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22621445be23482fb4da4cdf.png)
目录绪论 (6)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6)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6)第一章 (7)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7)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8)3、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8)4、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9)5、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要意义。
(10)6、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7、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立场?118、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矛盾和和谐的关系 . 12第二章 (12)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2)2.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123.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13)4.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5.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
(13)6.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 14第三章 (14)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 14 2.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15)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15)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15)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c0c02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9.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性?(1)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任何⼀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产⼒同⽣产关系的⽭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产社会化同⽣产资料资本家私⼈占有之间的⽭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产⼒发展的桎梏,同时它还引发了劳资之间的⽭盾和⽃争。
资本主义固有⽭盾的发展,预⽰着未来社会⾰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盾引发了⽆产阶级的反抗。
19世纪30⾄40年代发⽣在法、英、德的三⼤⼯⼈起义标志着现代⽆产阶级作为独⽴的政治⼒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起义的失败从反⾯说明,没有⾰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产阶级的解放⽃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千年来⼈类思想和⽂化发展中的⼀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和发展起来的。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类⽂明成果,⽽且他们⾸先是⾰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运动,他们毕⽣的使命都是和争取⽆产阶级和⼈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总之,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创⽴新的科学理论的任务,⽽且也从各个⽅⾯为创⽴这种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性:马克思主义诞⽣150多年来,指引各国⽆产阶级和劳动⼈民进⾏了艰苦卓绝的⽃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民群众的实践,⼈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bec5f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0.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梳理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2)具体说明:1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2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3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4.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2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客观条件: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促进社会化大生产。
2.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渐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3.人文科学基础:十九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美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科学理论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梦想伟大:为人类的福利而工作。
.献身科学:为人类工作的重要途径。
终身学习:成就伟大的基本条件。
意志超强:创造辉煌的必备素质。
朋友相助:没有恩格斯就没有马克思。
3、发展过程(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列宁宝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并不断中国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逐渐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与鲜明特色1、理论主题(对现代性有原则高度的批判)现代性:现代世界赖以成立的本质根据。
(产业革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这三件大事标志着现代社会的降临)2、鲜明特征(1)科学性: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2641cb910661ed9ad51f3df.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aeed524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f.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一﹑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当前严重的环境问题(2)请用马克思相关原理分析如何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体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答案:(1)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
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还认为,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自然界有其自身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但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
否则,最后受伤的还是人类本身。
(2)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有限,人类可以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唯物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
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话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失败。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24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24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ab9fd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2.png)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A、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B、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的理论C、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方法D、人类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群众路线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它强调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但它们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因此,正确答案是C。
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必然”是指: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B. 资本主义必然繁荣和社会主义必然衰落C. 资本主义必然衰落和社会主义必然繁荣D. 资本主义必然胜利和社会主义必然衰落答案:A解析:《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这一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必然性,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e6bd5f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f.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克斯创立,为他们后继者发展的,法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我们把承认这一类观点的成为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我们把承认这一类观点的称为唯心主义。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能被认识或者不能完全被认识,否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富哦人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们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实践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征。
联系:质食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对的关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规律: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的意识活动受其制约。
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统一分别体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又称统一性,使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包括两个反面的含义:矛盾着的对立方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5286406caaedd3382c4d316.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归纳(参考):1、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的含义是什么?答: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列宁对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
答:(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这一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运动的含义。
答: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答:(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5、实践的范畴、特征、形式和作用。
答: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bf1b9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f.png)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a1ba0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e.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等。
下面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总结。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其最基本的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运动发展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反对片面、片段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认识,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反对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反对空想、主观的历史观。
再次,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其重要的社会理论。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对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认识,反对和谐主义的社会观,强调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的认识,反对改良主义的社会观。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其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应该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共同富裕的社会。
社会主义理论强调对社会制度的变革,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强调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
这些理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e6ee719b6648d7c1c7464e.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16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④ 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P2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P23-25内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发展的实质。
①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运动。
②发展凝结着事物运动、变化的成果,反映着事物的新陈代谢的规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在社会领域,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发展过程。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坚持历史唯物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所决定的。
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首先要解决好生产力的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又好又快)。
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所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正是回答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参见十七大报告)。
(3)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科学的发展观的哲学依据就是矛盾学说。
本质上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②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③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④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过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体体现了辩证法的过程论。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创造性应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关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原理(建设生态文明)
①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而也必须协调发展。
②社会和自然界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
③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参见十七大报告)。
3.科技社会作用的两重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理
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人类开辟了广阔前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球问题。
②“全球问题”的实质。
“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科学与价值的矛盾。
“全球问题”不仅是自然问题、科技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
③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内容: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资源环境。
④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它也表明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4、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原理(第四章第三节)
(1)两大主题。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
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2)两大原则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各有侧重点:真理原则强调主观符合客观,价值原则强调客体满足主体。
而主体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对不合理的需要的满足便会与真理相悖。
(3)三个内在:
①真理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
②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求。
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能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追求真理和价值统一的体现(参见十七大报告)。
③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真理与价值在当代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