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疾病-蛔虫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作用
辨证论治
肠虫证 证候 脐腹部疼痛,轻重不一,乍作乍止;或不思食,或嗜异
食;大便不调,或泄泻、或便秘,或便下蛔虫;面色多萎黄, 可见面部白斑,白睛蓝斑,唇内粟状白点,夜寐齘齿。甚者, 腹部可扪及条索状物,时聚时散,形体消瘦,肚腹胀大,青 筋显露。舌苔多见花剥或腻,舌尖红赤,脉弦滑 辨证 本证为蛔虫病最常见证型。以脐腹疼痛,饮食异常,大便 下虫或粪检见蛔虫卵为主要特征 治法 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主方 使君子散
治法 通腑散结,驱虫下蛔 主方 驱蛔承气汤
其他疗法
1.中药成药 化虫丸:每服2-8g,1日1-2次,空腹或睡前服。用
于肠蛔虫证。 复方鹧鸪菜散:每服1周岁0.3g,2-3岁0.45g,4-6
岁0.6g,7-8岁0.9g,10-14岁1.2g,1日1次,清 晨空腹温开水送服,连服3日。用于肠蛔虫证 使君子丸:每服6-10g,1日1次。用于肠蛔虫证
西医疗法 甲苯咪唑:200mg,顿服 2岁以下小儿禁用。用于驱虫 阿苯哒唑(丙硫咪唑):200mg,顿服 2岁以下小儿禁用
有蛋白尿、化脓性皮炎、癫癎及各种急性疾病者,不宜用于驱虫 枸椽酸哌哌嗪(驱蛔灵):每日100-160mg/kg,最大量不超过
3g。有肝、肾功能不良及癫癎史者禁用。用于驱虫
预防与调护
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食入虫卵
蛔虫病
虫踞肠腑 脾胃失调
虫入胆腑
虫聚成瘕 肠腑阻塞
肠道虫症
蛔厥
肠梗阻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病史:可有吐蛔、排蛔史
主要症状:食欲异常,形体消瘦,可见挖鼻、咬指甲、睡眠磨 牙、面部白斑
主要体征:反复脐周疼痛,时作时止,腹部按之有条索状物或 团块,轻揉可散
合并蛔厥、虫瘕:可见阵发性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甚或吐 出蛔虫。蛔厥者,可伴有畏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虫瘕者, 腹部可扪及虫团,按之柔软可动,多见大便不通
残胃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 图注: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刺激胃壁,引起胃窦部蠕动增强,图中
可见强烈的环形蠕动波,此时病人有剧烈的腹痛。
胆道蛔虫症 图注:图中可见虫体嵌顿在乳头开口部。
概述
二、发病情况 季节: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地区:农村感染率高于城市,这与粪便污染和卫生习
惯不良有密切关系 年龄:小儿由于脾胃薄弱,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故感染率高于成人,尤多见于3~10岁的儿童 预后:蛔虫寄生肠道可出现不同表现,轻者可无症状,
或仅见脐周时有疼痛;重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其中 以蛔厥证、虫瘕证多见,应积极救治
病因病机
病因 主因——饮食不洁,吞入虫卵 病位 主要在肠腑
涉及脾胃 内窜胆道 基本病机——虫踞肠腑,扰乱气机,甚至虫 窜入膈、虫聚成团
大便病原学检查:应用直接涂片法或厚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浮聚 法检出粪便中蛔虫卵,即可确诊,但粪检未查出虫卵者也不 能排除本病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轻证与重证辨别 以六腑辨证为纲
肠虫证最为多见,虫踞肠腑,多为实证 以发作性脐周腹痛为主要症状,一般多属轻证
蛔厥证蛔虫入膈,窜入胆腑 腹痛在剑突下、右上腹,呈阵发性剧烈绞痛 痛时肢冷汗出,多有呕吐,常呕吐胆汁和蛔虫
其他疗法
二、单方验方
1.使君子仁,文火炒黄嚼服。每岁1-2粒,最大剂量 不超过20粒,晨起空腹服之,连服2-3日。服时勿进 热汤热食。平素大便难排者,可于服药后2小时以生 大黄泡水服,以导泻下虫。用于驱蛔
2.鹤虱丸:南鹤虱180g,吴茱萸150g,橘皮120g,桂 心90g,槟榔120g。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蜜汤下,1日2次,渐加至30丸,以虫出 为度。用于蛔虫腹痛
虫瘕者虫团聚结肠腑,腹部剧痛不止,阵发性加重 腹部可扪到条索状或团状包块 伴剧烈呕吐,大便多不通为重症
辨证论治
蛔虫病的治疗原则,不外驱虫,安蛔、调理脾胃 具体应用应根据患儿体质强弱而区别对待 体壮者,当先驱虫,后调脾胃 体弱者,驱虫扶正并举 体虚甚者,应先调理脾胃,继而驱虫 如病情较重,腹痛剧烈,或出现蛔厥、虫瘕等并发症者,根据
肠道虫证
第一节 蛔虫病
概述
一、定义: 蛔虫病是感染蛔虫卵引起的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
以脐周疼痛,时作时止,饮食异常,大便下虫,或粪便 镜检有蛔虫卵为主要特征
蛔虫又称长虫,古字“蛕”、“蚘”亦通“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虫 寄生小肠,劫夺水谷精微,妨碍正常的消化吸收,严 重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名 称:蛔虫卵
名 称:蛔虫
辨证论治
2.蛔厥证
证候 有肠蛔虫证表现。突然腹部绞痛,弯腰屈背,辗 转不宁,肢冷汗出,恶心呕吐,常吐出胆汁或蛔虫。 腹部绞痛呈阵发性,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剑突下,疼 痛可暂时缓解减轻,但又反复发作。重者腹痛持续而 阵发性加剧,可伴畏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舌苔多 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辨证 本证以腹部绞痛阵作,疼痛在右上腹或剑突下, 呕吐,肢冷为特征
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及未洗
净的瓜果,不饮用生水,以减少虫卵入口的机会 (2)不随地大便,妥善处理好粪便,切断传染途径,
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减少感染机会 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炙煿及肥腻之品,以免
助热生湿 (2)服驱虫药宜空腹,服药后要注意休息和饮食,保
持大便通畅,注意服药后反应及排便情况 (3)蛔厥时,口服食醋60~100ml,有安蛔止痛作用
蛔“得酸则安,得辛则伏,得苦则下”的特性,先予酸、 辛、苦等药味,以安蛔止痛,待急症缓解,再择机驱虫。 本病腹痛,可配合外治、针灸、推拿等法 如并发症严重,经内科治疗不能缓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辨证论治
• 2.药理研究表明: • 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症主要有以下作用 • ①麻痹虫体,抑制蛔虫活动 • ②使胆囊收缩增强,胆汁分泌增加 • ③使胆汁趋于酸性,破坏蛔虫生存条件 • ④使奥狄括约肌弛缓扩张,达到解痉止
(2)用掌心以旋摩法顺时针方向按摩患儿脐部,手法 由轻到重。如虫团松动,但解开较慢,可配合捏法帮 助松解。一般经过30~40分针按摩后,虫团即可开解, 腹痛明显减轻,梗阻缓解。若推拿前1小时口服植物 油50~100ml,则效果更好。用于虫瘕证
其他疗法
针灸疗法 迎香透四白、胆囊穴、内关、足三里、中脘、人中 强刺激,泻法,用于蛔厥证 天枢、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 强刺激,泻法。用于虫瘕证
治法 安蛔定痛,继之驱虫
方药 乌梅丸加减
辨证论治
虫瘕证 证候 有肠蛔虫证表现。突然阵发性脐腹剧烈疼痛, 部位不定,频繁呕吐,可呕出蛔虫,大便不下或量少, 腹胀,腹部可扪及质软、无痛的可移动团块。病情持 续不缓解者,见腹硬、压痛明显,肠鸣,无矢气。舌 苔白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辨证 本证以脐腹剧痛,伴呕吐、便秘,腹部条索或 团状柔软包块,可移动为特征
这是从一个成年人结肠取出蛔虫蠕虫球。此处是重度感染。 尽管这些幼虫看起来很恶心,它们在大多数被感染对象身上只产 生轻度病变。
图注:受精蛔虫卵在外界适宜温度与湿度下,卵细胞迅速发育,约在
两星期内可发育成含幼虫的虫卵,卵内幼虫经一次蜕皮后,即具有感染 性,称为感染性虫卵。(Infective eggs of A.lumbricoides)(×420)
3.椒目6g,豆油150ml。油烧开后入椒目,椒目以焦 为度,去椒喝油,分1-2次喝下。用于虫瘕证
其他疗法
药物外治
推拿疗法
(1)按压上腹部剑突下3~4cm处,手法先轻后重,一 压一推一松,连续操作7~8次,待腹肌放松时,突然 重力推压一次,若患儿腹痛消失或减轻,表明蛔虫已 退出胆道,可停止推拿。如使用1~2遍无效,不宜再 用此法。用于蛔厥证
辨证论治
肠虫证 证候 脐腹部疼痛,轻重不一,乍作乍止;或不思食,或嗜异
食;大便不调,或泄泻、或便秘,或便下蛔虫;面色多萎黄, 可见面部白斑,白睛蓝斑,唇内粟状白点,夜寐齘齿。甚者, 腹部可扪及条索状物,时聚时散,形体消瘦,肚腹胀大,青 筋显露。舌苔多见花剥或腻,舌尖红赤,脉弦滑 辨证 本证为蛔虫病最常见证型。以脐腹疼痛,饮食异常,大便 下虫或粪检见蛔虫卵为主要特征 治法 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主方 使君子散
治法 通腑散结,驱虫下蛔 主方 驱蛔承气汤
其他疗法
1.中药成药 化虫丸:每服2-8g,1日1-2次,空腹或睡前服。用
于肠蛔虫证。 复方鹧鸪菜散:每服1周岁0.3g,2-3岁0.45g,4-6
岁0.6g,7-8岁0.9g,10-14岁1.2g,1日1次,清 晨空腹温开水送服,连服3日。用于肠蛔虫证 使君子丸:每服6-10g,1日1次。用于肠蛔虫证
西医疗法 甲苯咪唑:200mg,顿服 2岁以下小儿禁用。用于驱虫 阿苯哒唑(丙硫咪唑):200mg,顿服 2岁以下小儿禁用
有蛋白尿、化脓性皮炎、癫癎及各种急性疾病者,不宜用于驱虫 枸椽酸哌哌嗪(驱蛔灵):每日100-160mg/kg,最大量不超过
3g。有肝、肾功能不良及癫癎史者禁用。用于驱虫
预防与调护
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食入虫卵
蛔虫病
虫踞肠腑 脾胃失调
虫入胆腑
虫聚成瘕 肠腑阻塞
肠道虫症
蛔厥
肠梗阻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病史:可有吐蛔、排蛔史
主要症状:食欲异常,形体消瘦,可见挖鼻、咬指甲、睡眠磨 牙、面部白斑
主要体征:反复脐周疼痛,时作时止,腹部按之有条索状物或 团块,轻揉可散
合并蛔厥、虫瘕:可见阵发性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甚或吐 出蛔虫。蛔厥者,可伴有畏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虫瘕者, 腹部可扪及虫团,按之柔软可动,多见大便不通
残胃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 图注: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刺激胃壁,引起胃窦部蠕动增强,图中
可见强烈的环形蠕动波,此时病人有剧烈的腹痛。
胆道蛔虫症 图注:图中可见虫体嵌顿在乳头开口部。
概述
二、发病情况 季节: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地区:农村感染率高于城市,这与粪便污染和卫生习
惯不良有密切关系 年龄:小儿由于脾胃薄弱,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故感染率高于成人,尤多见于3~10岁的儿童 预后:蛔虫寄生肠道可出现不同表现,轻者可无症状,
或仅见脐周时有疼痛;重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其中 以蛔厥证、虫瘕证多见,应积极救治
病因病机
病因 主因——饮食不洁,吞入虫卵 病位 主要在肠腑
涉及脾胃 内窜胆道 基本病机——虫踞肠腑,扰乱气机,甚至虫 窜入膈、虫聚成团
大便病原学检查:应用直接涂片法或厚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浮聚 法检出粪便中蛔虫卵,即可确诊,但粪检未查出虫卵者也不 能排除本病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轻证与重证辨别 以六腑辨证为纲
肠虫证最为多见,虫踞肠腑,多为实证 以发作性脐周腹痛为主要症状,一般多属轻证
蛔厥证蛔虫入膈,窜入胆腑 腹痛在剑突下、右上腹,呈阵发性剧烈绞痛 痛时肢冷汗出,多有呕吐,常呕吐胆汁和蛔虫
其他疗法
二、单方验方
1.使君子仁,文火炒黄嚼服。每岁1-2粒,最大剂量 不超过20粒,晨起空腹服之,连服2-3日。服时勿进 热汤热食。平素大便难排者,可于服药后2小时以生 大黄泡水服,以导泻下虫。用于驱蛔
2.鹤虱丸:南鹤虱180g,吴茱萸150g,橘皮120g,桂 心90g,槟榔120g。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蜜汤下,1日2次,渐加至30丸,以虫出 为度。用于蛔虫腹痛
虫瘕者虫团聚结肠腑,腹部剧痛不止,阵发性加重 腹部可扪到条索状或团状包块 伴剧烈呕吐,大便多不通为重症
辨证论治
蛔虫病的治疗原则,不外驱虫,安蛔、调理脾胃 具体应用应根据患儿体质强弱而区别对待 体壮者,当先驱虫,后调脾胃 体弱者,驱虫扶正并举 体虚甚者,应先调理脾胃,继而驱虫 如病情较重,腹痛剧烈,或出现蛔厥、虫瘕等并发症者,根据
肠道虫证
第一节 蛔虫病
概述
一、定义: 蛔虫病是感染蛔虫卵引起的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
以脐周疼痛,时作时止,饮食异常,大便下虫,或粪便 镜检有蛔虫卵为主要特征
蛔虫又称长虫,古字“蛕”、“蚘”亦通“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虫 寄生小肠,劫夺水谷精微,妨碍正常的消化吸收,严 重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名 称:蛔虫卵
名 称:蛔虫
辨证论治
2.蛔厥证
证候 有肠蛔虫证表现。突然腹部绞痛,弯腰屈背,辗 转不宁,肢冷汗出,恶心呕吐,常吐出胆汁或蛔虫。 腹部绞痛呈阵发性,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剑突下,疼 痛可暂时缓解减轻,但又反复发作。重者腹痛持续而 阵发性加剧,可伴畏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舌苔多 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辨证 本证以腹部绞痛阵作,疼痛在右上腹或剑突下, 呕吐,肢冷为特征
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及未洗
净的瓜果,不饮用生水,以减少虫卵入口的机会 (2)不随地大便,妥善处理好粪便,切断传染途径,
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减少感染机会 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炙煿及肥腻之品,以免
助热生湿 (2)服驱虫药宜空腹,服药后要注意休息和饮食,保
持大便通畅,注意服药后反应及排便情况 (3)蛔厥时,口服食醋60~100ml,有安蛔止痛作用
蛔“得酸则安,得辛则伏,得苦则下”的特性,先予酸、 辛、苦等药味,以安蛔止痛,待急症缓解,再择机驱虫。 本病腹痛,可配合外治、针灸、推拿等法 如并发症严重,经内科治疗不能缓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辨证论治
• 2.药理研究表明: • 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症主要有以下作用 • ①麻痹虫体,抑制蛔虫活动 • ②使胆囊收缩增强,胆汁分泌增加 • ③使胆汁趋于酸性,破坏蛔虫生存条件 • ④使奥狄括约肌弛缓扩张,达到解痉止
(2)用掌心以旋摩法顺时针方向按摩患儿脐部,手法 由轻到重。如虫团松动,但解开较慢,可配合捏法帮 助松解。一般经过30~40分针按摩后,虫团即可开解, 腹痛明显减轻,梗阻缓解。若推拿前1小时口服植物 油50~100ml,则效果更好。用于虫瘕证
其他疗法
针灸疗法 迎香透四白、胆囊穴、内关、足三里、中脘、人中 强刺激,泻法,用于蛔厥证 天枢、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 强刺激,泻法。用于虫瘕证
治法 安蛔定痛,继之驱虫
方药 乌梅丸加减
辨证论治
虫瘕证 证候 有肠蛔虫证表现。突然阵发性脐腹剧烈疼痛, 部位不定,频繁呕吐,可呕出蛔虫,大便不下或量少, 腹胀,腹部可扪及质软、无痛的可移动团块。病情持 续不缓解者,见腹硬、压痛明显,肠鸣,无矢气。舌 苔白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辨证 本证以脐腹剧痛,伴呕吐、便秘,腹部条索或 团状柔软包块,可移动为特征
这是从一个成年人结肠取出蛔虫蠕虫球。此处是重度感染。 尽管这些幼虫看起来很恶心,它们在大多数被感染对象身上只产 生轻度病变。
图注:受精蛔虫卵在外界适宜温度与湿度下,卵细胞迅速发育,约在
两星期内可发育成含幼虫的虫卵,卵内幼虫经一次蜕皮后,即具有感染 性,称为感染性虫卵。(Infective eggs of A.lumbricoides)(×420)
3.椒目6g,豆油150ml。油烧开后入椒目,椒目以焦 为度,去椒喝油,分1-2次喝下。用于虫瘕证
其他疗法
药物外治
推拿疗法
(1)按压上腹部剑突下3~4cm处,手法先轻后重,一 压一推一松,连续操作7~8次,待腹肌放松时,突然 重力推压一次,若患儿腹痛消失或减轻,表明蛔虫已 退出胆道,可停止推拿。如使用1~2遍无效,不宜再 用此法。用于蛔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