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设计]

合集下载

《磁共振成像》课件

《磁共振成像》课件

缺点
• 扫描时间较长 • 设备和维护成本较高 • 对金属患者和患有心脏起搏器等设备的
患者不适用
结语
磁共振成像在医学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 的工具。我们期待磁共振成像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3
频率编码
4
使用不同的频率编码来识别不同的组
织类型。
5
重建图像
6
通过计算和处理信号数据,将图像重 建出来。
静态磁场
通过产生强大的静态磁场对人体进行 磁化。
感应信号
检测和记录由磁共振现象引发的细微 信号。
空间编码
通过空间编码技术将信号对应到具体 的图像位置。
磁共振成像的应用
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
《磁共振成像》PPT课件
# 磁共振成像PPT课件 ## 一、概述 -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人体内部的详细图像。 - 本课件将介绍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发展前景以及与其他影像学的对比。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步骤
1
平行磁场
2
施加额外的平行磁场来磁化人体组织。
1 磁共振成像并发症
2 安全风险
虽然磁共振成像是一项相对安全的检查技 术,但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过敏反 应或晕厥。
由于磁共振成像使用强大的磁场,对于携 带金属和电子设备的患者,可能存在引起 伤害的安全风险。
磁共振成像与其他影像学对比
优点
• 无辐射,对人体无害 • 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 • 可以观察软组织和细节
科学研究
磁共振成像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帮助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磁共振成像基本知识PPT课件

磁共振成像基本知识PPT课件

波谱成像(Spectroscopic Imaging):通过分析组 织中的化学成分来提供分子层面的信息,有助于肿瘤 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
靶向成像(Targeted Imaging):通过使用特异性 标记的分子探针,对特定分子或细胞进行成像,为个 性化医疗和精准诊断提供了可能。
04 磁共振成像应用
医学诊断
成本与普及
磁共振成像设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其 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未来需要降 低设备成本,提高可及性。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利用组织磁敏感性 的差异进行成像,能够显示脑部微出血、铁沉积等病理变化。
分子成像技术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 CEST):利用特定频率的射频 脉冲来检测组织中特定化学物质的变化,对肿瘤和炎 症等疾病的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快速扫描技术
研究更快的扫描序列和算法,缩短 成像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减轻患 者长时间处于扫描腔内的压力。
多模态成像融合
结合磁共振成像与其他影像技术( 如CT、PET等),实现多模态成像 融合,提供更全面的医学影像信息 。
新应用活动和功能连接,深入 了解神经系统和认知科学领域。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
高软组织分辨率
MRI对软组织结构有高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脑、关节、肌 肉等组织的细微结构。
无骨伪影干扰
MRI不受骨骼的影响,能够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的结构。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
01
02
03
检查时间长
由于MRI需要采集大量数 据,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金属植入物限制

磁共振成像技术PPT课件

磁共振成像技术PPT课件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很大进 展:

1.回波平面成像(echoplannar maging,EPI),使MR 的成像时间大大缩短,可在100~200ms内得到高分 辨率的图像(像素宽度<1.5mm=。分辨率较低的 图像(像素宽度>3mm)只需50ms就可得到。
2.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不需要造影剂即可得到血管 造影像,优于CT和X线血管造影。还有磁共振的灌 注和渗透加权成像,不仅提供了人体组织器官形态 方面的信息,还提供了功能方面的信息。
磁场强度:0.1~0.4T 磁场均匀性:C≤10ppm 瞬时稳定性:≤(0.5~1.5) ppm/h 磁体孔径:1m×0.5m
磁场强度:0.5~9.4T,多为0.5~3T 磁场均匀性:10~15ppm 瞬时稳定性:≤0.1ppm/h 磁体孔径:0.9~1.0m 充磁时间:0.2~0.5h
梯度磁场系统
有效梯度场两端的磁
场强度差值除以梯度场施
加方梯向度场上强有示效意图梯度场的范 围(长度)即表示梯度场
强,即:

梯度场强(mT/M)=
梯度场两端的磁场强度差
值/梯度场的长度
• 切换率(slew rate)是指 单位时间及单位长度内的 梯度磁场强度变化量,常 用每秒每米长度内磁场强 度变化的毫特斯拉量 (mT/M.S)来表示,切换 率越高表明梯度磁场变化 越快,也即梯度线圈通电 后梯度磁场达到预设值所 需要时间(爬升时间)越 短
现代新型的发射线圈由高功率射频放大器供能所现代新型的发射线圈由高功率射频放大器供能所发射的射频脉冲强度增大因而所需要的持续时间发射的射频脉冲强度增大因而所需要的持续时间缩短加快了缩短加快了mrimri的采集速度的采集速度接收线圈接收线圈接收线圈离检查部位越近所接收到的信号越强接收线圈离检查部位越近所接收到的信号越强线圈内体积越小所接收到的噪声越低因而各产线圈内体积越小所接收到的噪声越低因而各产家开发了多种适用于各检查部位的专用表面线圈家开发了多种适用于各检查部位的专用表面线圈如心脏线圈肩关节线圈直肠内线圈脊柱线圈如心脏线圈肩关节线圈直肠内线圈脊柱线圈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射频发射射频线圈射频接收梯度形成梯度放大与线圈梯度控制计算机重建控制显示控制射频控制阵列机ap显示设备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cpu缓存器梯度驱动直接控制梯度存储器缓存器计算机间接控制rf地址计数器数据寄存器rf存储器rf数据锁存储器rfdacrf脉冲控制部分原理框图计算机系统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很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MRI技术》课件

《MRI技术》课件
3 MRI的成像过程
MRI的成像过程包括磁场对齐、脉冲信号激发、信号接收和图像重建等步骤,最终生成高 质量的人体图像。
MRI技术设备
MRI设备的组成
MRI设备由主磁场系统、梯度线 圈和射频线圈等部件组MRI设备的主要部件包括磁体、 梯度线圈和射频线圈,它们协同 工作来实现高质量的成像。
MRI设备的分类
MRI设备可以根据磁场强度、磁 体类型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分 类。
MRI技术操作
1
MRI技术的操作流程
进行MRI技术,需要准备患者、确定扫描范围、对患者进行定位,然后进行扫描 和图像处理等步骤。
2
MRI检查的准备工作
患者需要遵循一些准备步骤,如空腹、去除金属物品和穿着舒适的服装,以确保 MRI检查的顺利进行。
MRI技术相比于CT和X线成像技术,具有更好的对比度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MRI技术发展趋势
1 MRI技术的发展历程
MRI技术自从20世纪70年 代问世以来,经历了不断 的改进和发展,成为医学 影像领域的重要技术。
2 MRI技术的未来发展
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MRI技 术将更加智能化、高分辨 率、高速度和便携化,以 满足临床医学的需求。
3
MRI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MRI设备中的强磁场和无线电波需要注意安全,患者和医生需要遵循相关的安全 措施。
MRI技术优缺点
MRI技术的优点
MRI技术具有无辐射、对软组织有很好的对比度、可以多平面重建等优点。
MRI技术的局限性
MRI技术在成像时间、成本和对金属材料的敏感性上存在一些局限性。
MRI技术与其它成像技术的比较
3 MRI技术的应用前景
MRI技术将在神经科学、 肿瘤学、心脑血管疾病等 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 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 的支持。

MRI技术 PPT课件

MRI技术 PPT课件

纵向磁化的驰豫 Mzt M0
横向磁化的驰豫 Mxyt
Mzt=M0(1-exp- t/T1)
饱和
在射频脉冲激发后,纵向磁化由平衡态变 成激发态,称为磁饱和。纵向磁化完全消 失称为完全饱和,纵向磁化部分消失称为 部分饱和。
T1的物理学意义
其物理学意义相当于一个“弛豫周期”, 每 的6经3过%一。个由T于1时纵间向则弛纵豫向是磁高化能恢态复自其旋剩释余放值 能量恢复低能态的过程,所以高能态自旋 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将能量传递至周围环 境(晶格)中去,因此又称其为自旋――晶 格弛豫。
根据不同原子自旋量子数的不同,在磁场作 用下,产生不同的能级数,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 应。
如11H的自旋量子数I=1/2,其能级数n=2S+1=2。 即具有两种形式的量子化能级分布。
即为E(+1/2)和E(-1/2).
静磁场对样本的作用
E+1
E0
E+2
E-1 E-2
自旋磁矩的能量呈量子化分布。
这种运动方式称为进动或旋场中的自旋磁矩必然绕磁场进动,进动频率 与磁场强度成正比。

f=ω/2 π
,
ω= γB0
f为线频率(Hz),ω 为角频率(弧度/秒), 与磁场强度成正比,γ为旋磁比常数。

Larmor进动
上旋态 下旋态
进动磁矩的 空间效应
2,对应一个复数S=Sx+iSy,复数S的模 (Sx2+Sy2)1/2 对应于Mxy。矢量的相位=模角θ =arctangSy/Sx
3, 实部信号Sx、虚部信号Sy及其衍生的模信号 (Sx2+Sy2)1/2 和相位信号θ 都可作为图像模式,分 别称为实像、虚像、模像及相位图像。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MRI)

射频发射器与MR信号接收器为射频系统, 主要由线圈组成。射频发射器是为了产生 不同的脉冲序列,以激发体内氢原子核, 产生MR信号。射频发射器很像一个短波发 射台及发射天线,向人体发射脉冲,人体 内氢原子核相当一台收音机接收脉冲。脉 冲停止发射后,人体氢原子核变成一个短 波发射台而MR信号接受器则成为一台收音 机接收MR信号。
质子吸收RF脉冲的能量,由低能级(指向上) 跃迁到高能级(指向下)。指向下质子抵消了 指向上质子的磁力,于是纵向磁化减小。 与此同时,RF脉冲还使进动的质子不再 处于不同的相位,而作同步、同速运动,即 处于同相位(inphase)。这样,质子在同一时 间指向同一方向,其磁矢量也在该方向叠
加起来,于是出现横向磁化
附:名词解释
晶格: MRI中原子核周围的 环境称为晶格。
平衡态:质子在温度 与磁场强度不变的情 况下充分磁化后,磁 化矢量保持衡定,这 种稳定状态为平衡态。 激发态:质子吸收能 量(RF)后的不稳定状 态为激发态。

四、病人(质子)进入外加磁场时 会发生什么情况
1、质子在正常情况下是 随意排列的 (杂乱无章),宏观磁化 矢量和为零. “自由态” 2、质子进入外加磁场时 会发生二种情况:顺、 逆外加磁场的方向。(磁
脉冲序列
如何获得选定层面中各种组织的T1、T2或 Pd的差别,从而得到不同的MRI图像,首先 要了解脉冲序列。
施加RF脉冲后,纵向磁化减小、消失, 横向磁化出现。使纵向磁化倾斜900脉冲为 900脉冲,而倾斜1800的脉冲则为1800脉冲。 施加900脉冲,等待一定时间,施加第二个 900脉冲或1800脉冲,这种连续施加脉冲为脉 冲序列。
原子核由中子与质子组成,但氢核只有一个质 子,没有中子。在人体内氢核丰富,而且用它进 行MRI的成像效果最好。因此,当前MRI都用氢核 或质子来成像。质子有自己的磁场,是一个小磁 体。 人体进入外磁场前,质子排列杂乱无章, 放人外磁场中,则呈有序排列。质子作为小磁体, 同外磁场磁力线呈平行和反平行的方向排列。平 行于外磁场磁力线的质子处于低能级状态,数目 略多。反平行于外磁场的质子则处于高能级状态。

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第三版pdf(3篇)

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第三版pdf(3篇)

第1篇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第三章磁共振成像技术参数第四章磁共振成像常见疾病解读第五章磁共振成像读片技巧第六章磁共振成像报告解读第七章磁共振成像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第八章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第九章磁共振成像常见问题及解答第十章总结第一章引言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临床诊断和科研的重要手段之一。

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旨在帮助影像科医生、放射科医生、临床医生以及医学生等读者,掌握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常见疾病解读、读片技巧、报告解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应用水平。

第二章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射频脉冲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人体内部成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以下是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1. 强磁场:MRI设备产生强磁场,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排列整齐。

2. 射频脉冲:射频脉冲使氢原子核产生共振,释放能量。

3. 质子回波:释放的能量使氢原子核重新排列,产生质子回波信号。

4. 成像:计算机处理质子回波信号,形成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第三章磁共振成像技术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越高,成像分辨率越高。

2. 激励脉冲序列:包括自旋回波(SE)、梯度回波(GRE)、反转恢复(IR)等。

3. 回波时间(TE):指射频脉冲停止后到质子回波信号出现的时间。

4. 反转时间(TR):指射频脉冲重复发射的时间间隔。

5. 翻转角度:射频脉冲对氢原子核的激发角度。

6. 层厚、层间距、矩阵:影响成像分辨率和扫描时间。

第四章磁共振成像常见疾病解读以下是磁共振成像在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脑部疾病:如脑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积水、脑炎等。

2. 脊柱疾病: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等。

3. 骨关节疾病:如骨折、关节退行性病变、骨肿瘤、关节积液等。

4. 肌肉、软组织疾病:如肌肉损伤、肌肉肿瘤、脂肪瘤、滑囊炎等。

磁共振成像实验技术的使用指南

磁共振成像实验技术的使用指南

磁共振成像实验技术的使用指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诊断技术,它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通过获取人体组织的信号产生高清晰度图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MRI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MRI的基本原理、操作指南以及注意事项。

一、MRI的基本原理MRI技术基于核磁共振原理,通过对人体内部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进行检测,获取有关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具体来说,当人体处于强磁场中时,原子核在一定范围内会受到磁场的影响,进而产生共振信号。

接下来,通过对这些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就可以生成高清晰度的图像。

二、MRI的操作指南1. 预约与准备:在进行MRI之前,需要提前向医院或诊所预约检查。

为了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需要遵守以下准备措施:- 根据医生建议,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尽量保持空腹,以防止食物残渣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确保身上没有金属物品,如钥匙、手机、手表等;- 在穿着舒适的衣物之前,可能需要将硬币、银行卡等金属物品取出。

2. 检查过程:MRI检查通常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操作,而你则需要遵守以下指导:- 在进入MRI室之前,可能会被要求更换医疗服装,并佩戴金属探测器过检;- 耐心等待并听从技术人员的指示,保持身体静止,不要随意移动;- 在检查过程中,你将躺在一张宽敞的的床上,床会进入一个长方形的封闭空间,身体的一部分会进入磁场中;- 在进行图像采集时,需要静止不动,尽量放松身体,以确保图像质量。

3. 注意事项:在进行MRI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如果你对封闭空间有恐惧症或患有重度焦虑症,应提前告知医生,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不适感;- 如果你患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心脏瓣膜或其他植入物,应提前告知医生,以避免潜在风险;- 孕妇在进行常规MRI检查时并无明显危险,但原则上尽量避免在怀孕早期进行检查,以免对胚胎造成不良影响。

MRI磁共振扫描技术PPT课件

MRI磁共振扫描技术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5
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值得注意的是,MRI的影像虽然也以不同的灰度 显示,但其反映的是MRI信号强度的不同或弛豫 时间T1与T2的长短,而不像CT图像,灰度反映的 是组织密度。
一般而言,组织信号强,图像所相应的部分就亮, 组织信号弱,图像所相应的部分就暗,由组织反 映出的不同的信号强度变化,就构成组织器官之 间、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之间图像明暗的对比。
用于显示病灶
精选PPT课件
33
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2Flair)
精选PPT课件
34
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2Flair)
精选PPT课件
35
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1矢状位)
精选PPT课件
36
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1矢状位)
精选PPT课件
37
五、磁共振图片展示(DWI)
用于急性脑梗赛或淋巴瘤等
21
四、中枢神经系统MRI常用序列
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GRE)序列
其方法与SE中频率编码方向的去相位梯 度及读出梯度的相位重聚方法相同。由于小 翻转角使纵向磁化快速恢复,缩短了重复时 间TR,也不会产生饱和效应,故使数据采 集周期变短,提高了成像速度。
精选PPT课件
22
四、中枢神经系统MRI常用序列
整理课件目录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二磁共振常见物质的信号特点三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四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常用序列五磁共振图片展示整理课件五磁共振图片展示定位相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定位相整理课件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1wi横轴位整理课件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1wi横轴位整理课件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1wi横轴位整理课件五磁共振图片展示t2wi横轴位整理课件五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检查。

它具有非侵入性、不放射性的特点,成为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

本文将对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

一、原理MRI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相互作用的原理,可以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非侵入性的成像。

磁共振成像的核心是利用人体组织中水分子的自旋运动,通过感知和记录水分子周围电子云环境的变化来生成影像。

当人体放入磁场中时,水分子的自旋将会与磁场方向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磁化强度。

然后通过外加一系列无线电波脉冲,使得水分子的自旋发生共振,此时可以感应到恢复的无线电波信号,进而构建出人体内部的三维结构。

二、应用1. 临床诊断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在神经学中,MRI可以清晰可见脑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辅助诊断脑卒中、脑肿瘤等疾病。

在心脏学中,MRI可以观察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病变的情况。

此外,MRI还能用于诊断乳腺癌、肺部疾病、骨关节损伤等。

2. 科学研究磁共振成像不仅在临床诊断中有广泛应用,还在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利用MRI技术可以观察大脑活动、神经连接等,探索人类认知、情感等复杂心理过程。

此外,MRI还被用于研究动物行为、植物生长等不同领域的科学问题。

三、发展前景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磁共振成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正不断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可以观察更微小的结构和病变。

今后,随着硬件技术和算法的提升,MRI的分辨率将进一步提高。

2. 功能成像除了观察静态的解剖结构,MRI还可以实现功能性成像。

通过观察特定信号变化来研究大脑功能活动及异常情况。

这使得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更为重要。

3. 快速成像目前MRI成像需要较长的时间,容易受到运动伪影等因素的影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_MRI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_MRI

主磁体〔Magnet
• 主磁体是MRI的核心部分,它提供一个具有一定场强的均匀稳定的静磁 场.磁体性能的优势取决于其磁场的均匀度、稳定度和磁场强度.
• 永磁体使用磁性材料产生磁场.不用液氨液氮冷却,也无逸散磁场,系统 构造简单,运行成本低,不产生热,维护费用低.安装场地小、寿命长.场 强一般只能达到0.3T,且磁场均匀度受一定限制,稳定度受环境影响较 大.
• 超导型磁体是利用超导现象产生一个稳定的均匀的静磁场.在相应低的 温度下呈现超导现象,可允许通过非常大的电流而耗电极小,一般2T稳 定均匀的磁场强度在超导条件下很易实现.超导型磁体是目前最先进的 设备.
• 特性:高磁场、稳定性好、均匀性好
利用超导构成的磁共振可进行单核 成像〔氢核密度像,也可进行人体组 织多核成像.还能对人体组织进行功 能性诊断和生理生化分析.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XX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简称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其利用核磁共振对人体采集信号并给出二维或三维的重建图像,在临床医学诊
断上有独特优点.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又一重大进步. • MRI对比度高于XCT,而空间分辨率一般来说低于新型XCT,但对于中枢神经系
低.高强度的磁场MRI设备空间分辨率高,但图像对比度分辨率较低.对 于中强度磁场的MRI设备各项性能介于两者之间.
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组成
• 主磁体
——Magnet
• 梯度系统
——Gradient system
• RF系统
——RF system
• 计算机系统
——Computer system
MR工作流程图
统诊断,MRI无论在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都超过XCT. • 基本原理:生物体组织能被电磁波谱中的短波成分穿透,而中波成分紫外线、

磁共振成像技术简介与操作指南

磁共振成像技术简介与操作指南

磁共振成像技术简介与操作指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在现代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借助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可以产生高质量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参考。

本文将简要介绍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指南。

磁共振成像技术源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原理,利用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的行为特性来获得图像。

当人体处于强大的磁场中时,原子核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共振,释放出特定的能量。

通过探测这些能量的变化,磁共振成像系统可以得到人体各个部位的高分辨率图像。

相比于传统的X射线摄影,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在于无辐射、无创伤、对软组织显现更好。

在进行磁共振成像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需要将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钥匙、饰品等)取下,避免磁场对其产生影响。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患者,如孕妇和心脏起搏器患者,需要特殊的考虑和安排。

随后,患者需要进入磁共振成像机,该设备通常呈环形,内部配备有强大的磁体和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备。

在进行磁共振成像时,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指导。

首先,医生会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身体运动对成像结果产生干扰。

同时,患者需要呼吸自然放松,避免深呼吸或憋气,以保持呼吸运动对影像的清晰度影响最小。

进行磁共振成像时,医生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扫描方式。

其中,常见的扫描方式包括T1加权扫描、T2加权扫描和增强扫描。

T1加权扫描主要用于显示不同组织的结构和形态,T2加权扫描则更适用于显示组织的病理性变化。

在增强扫描中,医生会在患者体内注入一种对比剂,以提高影像的对比度和灵敏度。

同时,医生可以调整扫描参数,如扫描层数、分辨率等,以获得更准确的图像信息。

在磁共振成像的过程中,患者通常会听到一些噪音,这是由于磁共振系统中的磁体产生的。

为了减少噪音对患者的影响,现在的磁共振设备已经配备了噪音减轻装置,如噪音屏蔽耳机和音乐播放器等。

《MRI技术》PPT课件

《MRI技术》PPT课件
• VENC选择大于血精流选p时pt ,血管中心信号增37
流速编码梯度
精选ppt
38
各部位血管内血液流速
精选ppt
39
PC MRA的优缺点
优点:
• 对各种流速的血流均敏感 • 对FOV内流动的血流敏感 • 减小了失相位的影响 • 增大了背景的抑制 • 可作血流测定
缺点:
• 3D需较长的成像时间 • 对湍流更为敏感
临床应用:
➢ 颈动脉成像 ➢ 颅内静脉系统成像 ➢ 作为CEMRA的定位像
参数设置和定位:
➢TE = min; TR = min
➢ 翻转角=50~60 ˚
➢层面定位方向逆血流而行以减小饱和效应
精选ppt
20
3D TOF法
利用流入增强效应来增强血流信号采 用了无间隔的容积扫描,分辨力好, 但是由于是容积采集,血流在成像容 积内要经过较长的距离,而流入增强 效应持续的距离较短,在血液流出成 像容积前,血液的信号减弱 。
SAT脉冲 :在扫描容积和 不需要的血管源之间放置 SAT脉冲。
在进入扫描块前接收到 SAT脉冲的血流被饱和 掉。
17
TOF家族
2D TOF GRE/SPGR 3D TOF GRE/SPGR 2D FAST TOF GRE/SPGR 3D FAST TOF GRE/SPGR
精选ppt
18
2D TOF法
临床应用:
➢ 颅内动脉成像
参数设置和定位:
➢TE = min or outphase; TR = 30ms+
➢ 翻转角=20 ˚
➢采用斜坡脉冲使厚块内血流信号强度均一
➢可加磁化对比转移增加背景抑制
➢多块采集时厚块之间须有至少1/4的层面重叠

《磁共振成像》课件

《磁共振成像》课件
穿着要求
穿着舒适、无金属纽扣或拉链的衣 服进行检查。
检查中的安全问题
保持静止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保持静止不动,以免影 响成像效果。
遵循医生指导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如保 持正常呼吸、不要憋气等。
观察身体反应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观察身体是否有不适反 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避免携带电子设备
02
磁共振成像系统
磁体系统
01
磁体类型
磁体系统是磁共振成像的核心 部分,主要分为永磁型、超导
型和脉冲型三种类型。
02
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是衡量磁体性能的重 要指标,通常在0.5-3.0特斯拉
之间。
03
磁场均匀性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磁场 的均匀性必须得到保证,通常
要求在±0.01ppm之内。
梯度系统
• 技术挑战: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需要更高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解决磁场均匀性、信噪比和安全性等问题。
快速成像技术
总结词
快速成像技术能够缩短成像时间,提高成像效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发展趋势
随着快速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应用范 围也将不断扩大,未来可能会成为磁共振成像技 术的主流之一。
02
详细描述
多模态成像技术是当前研究的 热点之一,它能够综合利用多 种成像模式的信息,如磁共振 成像、超声成像、X射线成像 等,从而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
的诊断结果。
03
发展趋势
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将 不断扩大,未来可能会成为医
学影像技术的主流之一。
04
技术挑战
多模态成像技术需要解决不同 模态之间的兼容性和同步性问 题,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80年,阿勃亭(Aberdeen)领导的研究 小组发表了利用二维傅立叶变换对图像进行 重建的成像方法。该成像方法效率高、功能 多、形成的图像分辨力高、伪影小,目前医 用MRI设备均采用该算法。
• 1983年,MRI设备进入市场。
• MRI设备具有对软组织成像好的优点。把大 量的波谱分析技术运用到医用MRI设备上, 使MRI设备不仅可获得解剖学信息,而且可 获得其他方面的信息,如生理和生化方面的 信息。
决定水与脂肪的分离成像,能引起化学位移伪 影。组织参数v和波动可用来进行血管成像, 能引起运动伪影。
• 2.设备参数 它是成像所依赖的设备及成像过程 的测量条件参数。设备参数主要有磁场强度、梯 度磁场强度和切换率、线圈特性(包含发射和接 收)、测量条件。根据诊断目的的不同,可以选 择不同的参数来产生所需要的MRI图像。
表1-5-1a 人体正常与病变组织的T1值(ms)
表1-5-1b 正常颅脑组织的T1值和T2值(ms)
四 磁共振信号的产生
射频脉冲停止后,纵向磁化矢量转向横向磁化矢量。正如一个XY平 面内的旋转磁体可以在接收线圈内产生感应电压,这个随时间波动的电 压即MR信号。
Z
Z
MZ Y
B0
M0
M
MX
X
X
Y
激发后在线圈内感应出的信号,是自选 信号的总和,无空间位置信息,不能形成图像,必须对其进行空间编码 及图像重建才能得到MR图像。MRI的空间编码技术是采用梯度磁场, 以达到选层和体素编码的目的。
梯度在物理学上是指在一定方向上强度随空间的变化率,梯度是一 个矢量。在MR技术上,梯度磁场是指在一定方向上磁场强度的变化情 况,即在一定方向上场强与位置成正比例变化。
时间
Mxy 100%
37%
脂肪
白质
脑脊液
时间
MXY=MXYmaxe-t/T2
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T1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它们之间有一定 的差别,T2也是如此(表1-5-1a、b)。这种组织间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MRI的 成像基础。有如CT时,组织间吸收系数(CT值)差别是CT成像基础的道理。但 MRI不像CT只有一个参数,即吸收系数,而是有T1、T2和自旋核密度(P)等几 个参数,其中T1与T2尤为重要。因此,获得选定层面中各种组织的T1(或T2)值 ,就可获得该层面中包括各种组织影像的图像。
在MRI基础上,梯度磁场是指在一定方向上磁场强度的变化情况及在一定方向 上场强与位置呈正比例变化。
为了得到任意层面的空间信息,MRI系统在X、Y、Z三个坐标方向均使用梯度 磁场,它们分别被称为GX梯度、GY梯度、GZ梯度,其作用是完成梯度磁场对 自旋的空间编码。
Z
梯 度 磁 场
X Y
六、MRI图像的重建
Z
B0
Mxy
M
Mz
X Y
(1)纵向驰豫及纵向驰豫时间
当射频脉冲关闭后,在静磁场的作用下,组织中的宏观纵向磁化矢量将逐 渐恢复到激发前平衡状态,把这一过程称为纵向驰豫,即T1驰豫。
Mz=M0(1-e-t/T1)
令t=T1,则Mz=0.63M0. 由此,定义T1是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态的63%所经历的驰豫 时间,或者说,每经过一个T1时间则纵向磁化恢复其剩余量的63%。
MRI设备已成为最先进、最昂贵的现代化诊断设备之一。MRI设备既 是评价医院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医院现代化程度和诊断水平 的标志。
核磁共振扫描现在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医学检查,全球估计共有 22000台全身核磁共振扫描仪投入使用,每年扫描总数超过6000万次。 本章将以临床应用型永磁开放式MRI设备为例,系统地介绍MRI设备的 构成和工作原理。
MXY=MXYmaxe-t/T2
式中,Mxymax是驰豫过程开始时横向磁化矢量Mxy的最大值。令t=T2,则 Mxy=0.37M0. 由此,定义T2是射频脉冲停止后,横向磁化矢量衰减至最大值的37%所经历的 时间,也就是说,每过一个T2时间,横向磁化减少至其剩余值的37%。
Mxy 100%
37%
T2 2T2 3T2 MXY=MXYmaxe-t/T2
第一节 概 述 一、发展简史

MR现象于1946年第一次由布洛赫(
F.Bloch)
• 领导的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和伯塞尔(E.Purcell )
• 领导的哈佛大学研究小组分别在水与石蜡中独
• 立地观察到。因此,布洛赫和伯塞尔共同获得
• 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随后,人们利用 MRI技术进行了多领域的应用。MRI设备早期
第七章 磁共振成像(MRI) 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
•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射频脉冲对置于磁场中 的含有自旋非零原子核的物质进行激发,产 生核磁共振,利用感应线圈采集磁共振信号 ,按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处理而建立图像的一 种成像技术。
•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设 备是利用生物体的磁性核(主要是氢核)在 磁场中所表现出的MR特性来进行成像的设备 。随着超导技术、磁体技术、电子技术、计 算机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进步,MRI设备得到 飞速的发展。
MRI设备的缺点为: ①成像速度慢 ②对钙化灶和骨皮质病灶不够敏感 ③图像易受多种伪影影响 ④禁忌症多 ⑤定量诊断困难
三、主要技术参数

与其它影像设备相比,影响MRI图像的信
号强度或图像密度的参数较多。这些参数大体
可分为组织参数和设备参数两大类。
• 1.组织参数 它是人体的内在信息参数。组 织参数主要有质子密度(ρ)、纵向驰豫时间 (T1)、横向驰豫时间(T2)、化学位移(σ )、液体流速(v)和波动。其中,组织参数 ρ、T1和T2决定图像信号的密度。组织参数σ
将所选择地层面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X轴,Y轴)分别将其分割为相 同间隔的若干行及相同间距的若干列,形成具有相同体积的若干小立方体 ,即体素。
MR图像是由众多不同灰度值的矩形基本像单元组成,每个基本单元称 为一个像素。
构成整幅图像的像素的行数与列数的积称为图像的显示矩阵。
从每个体素的MR信号中获得与像素灰度值有关的数据并产生MR图像, MR图像重建是采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原理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生物体内特定原子磁体性核在磁场中表现出核磁共振 作用而产生信号,经空间编码、重建而获得图像的一种技术。其物理基础为核磁共 振理论,其本质是一种能级见跃迁的量子效应。
一、磁场对样体的磁化作用
样体经磁场作用后在磁场方向上产生磁矩的过程称为磁化,其大小称为磁化强度 (M)。
• 1974年,曼斯菲尔德(Mansfield)研究出 脉冲梯度法选择成像断层的方法。
• 1975年,恩斯特(Ernst)研究出相位编 码的成像方法。
• 1977年,爱特斯坦(Edelstein)、赫切逊 (Hutchison)等研究出自旋扭曲(Spin Warp)成像法。
• 1977年,达马丁完成了首例动物活体肿瘤 检测成像,并获得首张人体活体MRI设备 图像。
Χ=M/B或M= Χ·B
式中, Χ 为磁化率, B为磁场强度。 物质M的大小取决于其原子 结构。 X的正负表示物质的顺磁性。
(一)原子核的磁特性 原子是由原子核绕核运动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
子组成。原子核绕其特定轴旋转的特性称为自旋。自旋过程中所产生的动量称为原 子核磁矩。
• 集中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用来确定化学成分、
• 1971年,达马丁(Damadian)发现了MRI 的一个重要参数—T1。肿瘤组织的T1值远 大于相应正常组织的T1值。此结果预示着 MRI设备在医学诊断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 1973年,受CT图像重建的启示,纽约州立 大学的劳特布尔(Lauterbur)在《Nature 》杂志上发表了MRI设备空间定位方法(均 匀静磁场上迭加梯度磁场)。利用MRI模型 (两个并排在一起的充水试管)的四个一 维投影,成功的获得了第一幅MRI模型的二 维图像。
µ=γhI
式中,γ称为旋磁比常数,1H的γ=42.58MHZ/T h表示自选大小的物理单位,1h=1.054589×10-3 J·S I为自选量子数
(二)磁场对原子核磁矩的作用
在无外加磁场时,核磁矩是随机排列的。在外加磁场(B0)的作用下,磁矩沿着 外加磁场方向成平行或反向排列。沿着B0方向为低能态(上旋态),反向则为高能 态(下旋态)。
=100000/100006
二、核磁共振的量子物理学理论
由于磁场对自旋系统的量子化作用,使自旋系统产生低能态与高能态的级差△E。 若射频的能量△Er恰好等于该能级差△E,则低能态自旋可吸收其能量跃迁至高能态 ;射频停止后,自旋系统将释放出能量并恢复至平衡态。
三、驰豫
驰豫是指自旋系统由激发态恢复至其平衡态的过程,也就是纵向磁化恢复和横向 磁化衰减的过程。
幅度
幅度
时间
频率
二、主要特点及临床应用

MRI与CT各有优点,可以互相补充。通
过MRI设备与CT扫描机的性能比较和临床应
用比较,可以看出:MRI设备的优点为:
• ①多参数成像,可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 ②多方位成像
• ③大视野成像
• ④组织特异性成像
• ⑤人体能量代谢研究
• ⑥无电离辐射,即无创性检查
• ⑦无骨伪影干扰
其能级差为: ΔE=γhB0 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
在温度和外加磁场不变的情况下,两种能态:低能他E(+1/2)和高能态 (E-1/2)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态质子自旋磁距遵循波尔兹曼分布:
N(-1/2)/ N(+1/2)=e-ΔE/kT
对于质子ΔE=γhB0,令 T=300K,B0=1Tesla,则: N(-1/2)/ N(+1/2)=e-ΔE/k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