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附:

建筑业施工企业技术进步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一、“七五”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年是我国建筑业生产力大发展的十年。“七五”期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3279亿元.净产值3530亿元.分别占社会总产值的10%.国民收入的6%。建筑业在完成国内建设任务的同时.积极发展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63亿美元。

“七五”期间.建成大中型项目589个.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416个。建成各类房屋64亿平方米.其中住宅50亿平方米。这些工程的建成投产和交付使用.大大增强了国民经济实力.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施工技术进步是促进建筑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七五”期间.有200余项施工技术成果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55个企业荣获建设部授予的“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企业”称号。我国施工企业已能独立完成技术复杂的各类大型工交和公共建筑项目。一些重点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许多具我国特色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在不少方面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七五”期间施工技术进步所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成一批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水利、能源、交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建设项目和大型公共建筑项目。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工程、葛洲坝水电站、扬子、齐鲁、大庆、上海四大乙烯工程、大秦铁路、秦皇岛煤码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北京图书馆、辽宁、天津、北京电视发射塔、国际贸易中心、亚运会建筑群等工程从整体功能看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出现一批水平较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

深基础和特殊基础工程技术发展迅速。地下连续墙、锚杆技术、逆作法深基础施工、一次顶进1120米的超长距离顶管技术、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涵顶进技术等在工程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和发展。在地基处理方面.立足于我国土质和技术条件.开发了强夯法、振冲法等近20种地基处理技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综合技术和应用范围有许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已从构件发展到结构.研制了大吨位预应力锚固体系.创立了多种类型的预应力结构体系.在大跨度建筑结构和桥梁上获得广泛应用.并在核电站安全壳、电视塔、锚桩和基础加固等领域开辟了新的应用途径。

开发了具我国特色的超高、超大设备和各种容器、构件的组合吊装、焊接组装、顶升安装等先进工艺。我国创造的大型塔、罐的整体安装技术和各类合金钢的自动焊接技术均接近

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复杂地质、险峻山区的筑路技术、长大隧道的施工技术、大面积高密度的土方压实技术、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技术、桥墩的大型深水基础施工技术、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混凝土面板堆石筑坝技术等均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

综合控制爆破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非电导爆管网格式闭合网路起爆系统等居世界领先地位。

3.推广了一批节材、节能、经济效益显著的成果。

组合钢模板得到推广。至1990年.全国钢模板拥有量达2740多万平方米.使用面积达65%左右.每年节约木材约400-500万立方米。

外加剂发展迅速.产品已有10余大类、200多牌号.生产厂家120多家.年产量11万吨。应用外加剂改善了混凝土性能.并节约水泥5-10%。

上海市粉煤灰综合利用达71.8%.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粉煤灰掺入混凝土、砂浆作工程材料.大量用于筑路和工程回填等。

城市商品混凝土从无到有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有35个城市拥有商品混凝土集中搅拌站100座。年商品混凝土产量达500万立米。

4.新技术、新工艺的成套性有所提高。

近十年来.模板、脚手架已更新换代.施工机具的技术性能大大改善.广泛使用大模板、滑模、倒模、爬模等先进的支模工艺.使现浇混凝土的工业化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90年各种工业化建设体系的竣工面积已达8000万平方米。许多新技术综合配套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工法。

5.技术装备有所加强.施工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截止1990年底.机械总台数已达1.472.543台.机械原值为3.145.385万元.净值为2.034.742万元.全民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人均技术装备率达到3277元.动力装备率达到4.9千瓦.分别比1985年增长31%和11%。企业机械装备的加强和施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操作条件.提高了劳动效率。

6.管理技术发展迅速。

全面质量管理、网络计划技术、价值工程、ABC分类控制法等现代管理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施工企业微机拥有量已超过5000台.微机的应用已从编制工程预算、机械管理、工资管理发展到成本管理、计划统计、网络计划与优化、质量管理等方面.并逐步从单个应用程序向企业综合信息系统程序发展。有些大、中型企业还建立了计算机联网系统。

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在我国施工技术进步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虽某些单项技术差距并不大.但从整体上衡量.我国施工技术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在量大面广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大量沿用传统工艺.技术水平低.手工作业比重大。

2.物耗高、质量差、工期长。我国建筑业的物耗率高达73.6%.民用住宅工程质量抽查合格率只有51%.质量通病长期得不到解决。工期完成率始终在70%左右。

3.施工企业技术装备性能差.老旧机械比重大。在现有技术装备中.技术性能比较先进的大约只占10-20%.相当于国外五、六十年代水平的约占一半左右.急需更新的约占30-40%。

4.管理水平仍然偏低。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未能完全按科学规律组织施工.现场管理比较混乱。电子计算机应用尚属开始阶段.软件开发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

5.人员素质差。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8%.在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只占1%.二级工以下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60%以上。

6.技术进步投入少。据估算.目前全国施工企业技术进步每年的总投入不超过8000万元.以国营施工企业每年完成800亿元计算为1‰.是经济发达国家的1/5。

7.劳动生产率偏低。我国每个职工的年产值约3000美元.而发达国家在30000美元以上.苏联、东欧国家也在10000美元左右.比我国高2-10倍。人均年峻工面积.我国在25平方米左右.国外高则80平方米.低亦在30平方米以上。

二、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工程建设任务及施工技术进步发展目标

(一)工程建设施工任务

1.九十年代.将加速城乡住宅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实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住房方面的目标.即城镇居民每户有一套经济实惠的住宅.全国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2平方米(居住面积8平方米)的目标。为此.“八五”期间年均城镇住宅峻工面积应达到1.5亿平方米。

2.九十年代.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城市改造任务增多。“八五”期间.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重庆、哈尔滨等城市均存在旧区改造和更新.有些建筑物需要改造.有些装修、设备需要更新.有些结构要加强.有的要拆除新建。

3.九十年代.将加强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有计划地新建、扩建和改建一批大中型电站、煤矿、油田、铁路和公路干线、港口、机场、水利等骨干工程.以及冶金、化工项目。“八五”期间.水利、能源、交通和重要原材料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