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学重点-全部解释讲解学习
控制测量重点讲解
控制测量第一章1.大地测量的任务和作用:a.为地形测图和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控制;b.为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其他科学问题提供资料;c.为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需要提供保障。
2.工程控制测量的任务和作用:a.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b.建立服务于施工放样的施工控制网;c.建立服务于变形监测的变形控制网。
3.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统称为专用控制网。
4.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边测量法、边角同测法。
5.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第二章6.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a.分级布设,逐级控制;b.具有足够的精度;c.保证必要的密度;d.应有统一的布网方案、精度指标和作业规格。
7.国家三角网:我国现有的国家平面控制网包括新型的国家卫星大地测量网和传统的用三角测量及天文测量法建立的国家天文大地网,简称国家三角网。
8.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控制点按精度分类有三个层次:a.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中的连续运行基准站,其坐标精度为毫米级。
b.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除CORS站外的所有站,地心坐标的精度平均优于±3cm。
c.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天文大地网成果,地心坐标的精度平均优于±10cm。
9.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a.分级布网、逐级控制;b.要有足够的精度;c.要有足够的密度;d.要有统一的规格。
10.工程三角网具有如下特点:a.各等级三角网平均边长较相应等级的国家网边长显著缩短;b.三角网的等级较多;c.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d.三四等三角网起算边相对中误差,按首级网和加密网分别对待。
11.技术设计书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作业目的和任务范围;b.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c.测区已有的测量成果及精度分析;d.测区实地调查和踏勘的结果——一般应写出测区调查报告;e.最佳布网方案的论证;f.图上设计结果及其有关图表;g.技术补充规定;h.业务技术领导部门的批示及审核意见。
控制测量学第一讲PPT课件
LB
第21页/共28页
我国的参考椭球
1、1954北京坐标系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定位:从前苏联远东控制网引入。 2、 1980西安坐标系 IAG1967椭球,
定位:由我国的天文大地网数据。
第22页/共28页
• 大地原点:参椭考球定椭位球中与选取总的地相球切点椭球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 推荐的椭球参数,称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80 系),大地原点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第5页/共28页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
• 确定点的位置 • 位置怎么描述?
第6页/共28页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
• 位置怎么描述?
• 用文字 • 用图形(示意图、地图) • 用数字(坐标)
• 坐标系怎么确定?
• 原点放在哪里 • 坐标轴怎么定向
第7页/共28页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
• 必然涉及怎么认识我们论
[知识点] 1.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作用; 2.铅垂线与大地水准面的概念与定义; 3.参考椭球与总地球椭球的概念与定义;
第4页/共28页
1.1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 容
控制测量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按测量任 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地面标志点 (控制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位置,建立控 制网,这种测量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
第26页/共28页
1.4 控制测量新进展
• 卫星定位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各种类型工程控制网。特别是随着 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深入开展,控制网从二维发展到三维,彻底 改变了传统工程控制网的缺陷。
• 我国新一代地心坐标系统的建立和维护。我国2000 国家大地坐 标系( CGCS2000) 已经启用。
控制测量知识要点
控制测量知识要点羂2012肈•取盘左和盘右读数的中数,可以消除袁•任一照准点的垂直角与天顶距之和是90°。
水平轴倾斜误差对观测方向值的影响。
膆•望远镜的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莂•照准部旋转中心与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称为照准部偏心差。
蚂•微动螺旋、测微螺旋的最后操作应一律旋进。
袆•用三角高程法获得的高差观测值的权与边长的平方成反比。
芄•6°带第20 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117°。
螁•一厘米分划的精密水准尺的基辅差为 3.0155 。
莂•导线直伸时,纵向误差主要由测距误差引起,横向误差主要由测角误差引起。
羇•对于短边导线三角高程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经验取K 值。
薇•在进行水平角观测时,各测回将起始方向的读数均匀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上是为了削弱度盘和测微器分划误差对水平方向观测值的影响。
蒄•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叫大地体。
袈•我国6°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由69°起每隔6°而至135°,共计12 带。
聿•地面点沿正常重力线方向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正常高。
螅•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正高袄•地面点沿法线方向到参考橢球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大地高。
虿•水准测量时要求每个测站的前后视距离相等,可以消除或减弱i 角、大气垂直折光等与距离有关的误差影响。
螆•高斯投影分带的原因就是限制长度变形。
袃•计算2C 并规定其变化范围可以作为判断观测质量的标准之一。
莃•一测回中不得变动望远镜焦距是为了避免因调焦引起视准轴变化。
荿•选择测站零方向的条件之一是,该方向的边长与本测站其它方向的边长相比长度适中。
袇•将平均海洋面向陆地内部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这个曲面就叫水准面。
膆•我国的水准原点位于青岛的观象山。
螂•在进行等级水准时,一测段的测站数应安排成偶数。
聿•我国在将参考椭球上的测量元素归算到平面时采用的是高斯投影的方法。
测量学-2版97第六章控制测量学
目的: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之用。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 点,则用罗盘仪施测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 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附合导线外业:
已知数据:AB,XB,YB;CD,XC,YC。点1、2、3、4为 新建导线点。
C CD
AB
B
B
1 DB1
1
D12
2 D23
2
3 D34 4 D4C
1、小区域平面控制:
国家城市控制点—首级控制—图根控制 图根平面控制:常采用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前方交会、 后方交会等方法。
2、小区域高程控制:
国家或城市水准点—三、四等水准—图根点高程(图根水准)
测图比例尺
图根点密度 (点/km2 )
1:500 150
1:1000 1:2000
50
15
1:5000 5
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 地面坚实,视野开阔,便于安置仪器; (2) 相邻点要通视,便于测角和量距; (3) 导线点应均匀分布于整个测区; (4) 同等级导线相邻各边长度相差不宜过大。
2.量边:测量各导线边的距离
光电测距或钢尺量距
3、测角:观测导线各转折角(左角、右角)
测回法测角 附和导线和支导线一般观测左角 闭合导线一般观测内角
国家高程控制网:由一、二、三、四等水准网 (leveling network)组成。
国家控制网的特点:高级点逐级控制低级点。
国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布置形式
一等三角网
二等三角网
三、四等三角网和导线网
根据测区的需要,在二等三角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基 本图形如下:
三角网或三边网
导线网
三、小区域(10km2以内)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学要点
控制测量学要点控制测量学考试要点一、名词解释:1、1985国家高程基准: 1985年,国家测绘部门以青岛验潮站1953年至1979年的观测资料为依据,重新确定修正后的水准零点高程(72.2604 米),称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2、正高高程系:正高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点的正高为:点沿铅垂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3. 控制测量学: 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4、水准面: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表面重力场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因此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5、大地水准面的差距: 从大地水准面沿法线到地球椭球体面的距离6、水准标尺分划面弯曲差:通过分划面的两端点的直线中点至分划面的距离7、方向观测法:在一测回内把测站上所有观测方向,先盘左位置依次观测,后盘右位置依次观测,取盘左、盘右平均值作为各方向的观测值8、电子经纬仪:利用光电技术测角,带有角度数字显示和进行数据自动归算及存储装置的经纬仪9、测站偏心:有时为了观测的需要,如觇标的橹柱挡住了某个照准方向。
仪器也必须偏离通过标石中心的垂线进行观测。
10、水准面的不平行性: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的,在赤道g较小,而在两极g 值较大,因此水准面相互不平行,且为向两极收敛的、接近椭圆的曲线。
重力异常,不规则的变化。
二、简答:1、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①在设计阶段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②在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③在工程竣工后的运营阶段,建立以监视建筑物变形为目的的变形观测专用控制网。
(2)控制测量学的重要作用:①控制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基础保证作用。
②控制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③控制测量在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中,在丰富和发展当代地球科学的有关研究中,以及在发展测绘工程事业中,它的地位和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控制测量学考试重点
控制测量学考试重点在控制测量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重点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准确测量和控制各种工程和科学实验中的变量。
以下是控制测量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一、测量基础知识:1. 测量的定义和概念;2. 测量的目的和意义;3. 测量的准确性与精度;4. 测量误差及其类型;5. 误差的来源和影响因素;6. 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二、测量仪器与设备:1. 多种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如卡钳尺、千分尺、游标卡尺、测量仪表等;2. 高级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如电子计量仪、光学测量仪器、气动测量仪器等;3. 常见测量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如量规、千分表、坐标测量机等。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1. 数据收集、记录与处理的方法和技巧;2. 常用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偏差、方差等;3.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如直方图、散点图等。
四、测量系统与控制:1. 测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 测量系统的特性参数,如灵敏度、线性度、稳定性等;3. 测量系统的校准与调试方法;4. 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等。
五、质量管理与过程控制: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质量控制图、过程能力分析等;2. 过程控制的方法和技巧,如控制限的设定、工程容量的确定等;3. 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如六西格玛、质量函数展开等。
六、实验设计与优化: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完全随机设计、因子水平设计等;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读,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3. 优化方法和技巧,如响应面法、遗传算法等。
以上是控制测量学考试的重点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在工程和科学实验中正确进行测量和控制操作,并能够分析和解释测量结果。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测量准确性和精度,为实验和生产过程的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并在控制测量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六章 控制测量
6.2.3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 导线测量的外业主要包括选点、埋石、 量边、测角等工作。
• 1.选点:作业前应根据控制点的用途和 要求、测区的地形情况和已有控制点的 分布,拟定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好先在 小比例尺地形图上进行规划,然后到野 外实地踏勘,选定导线点的位置。
• 选定导线点位置时,应考虑以下要求:
• 在平面控制测量中,除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外,还有电磁波三边测量、电磁波测距导线 和边角网测量。在解析交会测量中,除测角 交会外,还有测边交会。这些方法,在测绘 事业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6.2 导线测量外业
• 导线测量是建立局部地区平面控制网的一 种常见方法,它主要用于城镇区、建筑区、 通视条件较差的隐蔽区和地下工程等的控 制测量。由直线连接相邻控制点所形成的 连续折线称为导线,转折点称为导线点, 相邻导线点的连线称为导线边,相邻导线 边之间的水平夹角称为导线转折角。导线 测量通过外业的选点、埋桩、测角、量边 及内业的导线点坐标计算,从而建立起测 区控制点。
观测数据:连接角B;
4
闭合导线图
导线转折角0,1,……,5;
导线各边长DB1,D12,……,D51。
2.附合导线
2.附合导线图
AB、CD为已知边,点1、2、3、4为新建导线点。
已知数据:AB,XB,YB;CD,XC,YC。
C CD
B
1 DB1
D12
2 D23
AB B
1
2
2.控制测量分类
按内容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 二级、三级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测量、导 线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定位测量
3.有关名词
控制测量学PPT课件
22工.2程.1测工量程水测平量控水制平网控建制立网的的基分本类原理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 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 形图和房地产管理测量而建立的控制网,叫 做测图控制网;
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 观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 为专用控制网。
5. 非独立网:网内有多余起算数据。
控制测量学
2.4 工程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测量控制网的分类 按范围
全球控制网 国家控制网 工程控制网
控制测量学
2.4 工程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测量控制网的分类 按用途
测图控制网 施工(测量)控制网
变形监测网 安装(测量)控制网
控制测量学
2.4 工程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测量控制网的分类 按网点性质
控制测量学
常规大地测量法
3)工程测量中三角网起算数据的获得 起算边长 当测区内有国家三角网(或其他单位施测的三角网) 时,若其精度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则可利用国家三 角网边长作为起算边长。 若已有网边长精度不能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或无已 知边长可利用)时,则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仪直接测量 三角网某一边或某些边的边长作为起算边长。
独立导线网的起算数据需要几个?
一个起算点坐标及一方向方位角 或两个点坐标
控制测量学
常规大地测量法
导线网与三角网相比,主要优点在于: 1 网中各点受通视要求的限制较小,易于选点 和降低觇标高度,甚至无须造标。 2 导线网的图形非常灵活,选点时可根据具体 情况随时改变。 3 网中的边长都是直接测定的,因此边长的精 度较均匀。
控制测量学
22..11.国1 建家立水国平家控水平制大网地建控制立网的的基方本法 原理
第1节控制测量概述讲解课件
考虑反映地形要素相对位置关系表现(即地形图) 真实性, 对控制点会提出一些相关要求。
对控制点的要求: 1)精度方面,要能真实按比例反映地形情况。 2)密度方面,以此为依据,能测量出相应地形的碎部点。 控制点的作用:控制全局,限制误差积累。 好的测量方案:使用上满足上述要求(精度与密度), 在效率上(不能为片面追求精度而不顾效益,造成不必要的准标石埋设示意图
城市一、二级小三角点标石埋设示意图
* 控制测量所遵守的作业规范有: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国家水准测量规范》 《城市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许多行业、部门执定的相关规范。
测量照准觇标示意图
四、平面控制点坐标计算基础
(一)坐标方位角和正反坐标方位角的概念
P P
s1
s2
A
B
P
A
B
边角交会
测角交会
s1
s2
A
B
测边交会
4. 天文测量控制网
5. GPS控制网
二、高程控制测量
水准高程网:精度高。 三角高程网:用于较困难地区建网,精度相对 水准控制要低。图根高程控制一般用这种方法。 附国家水准网(见教材P177)。
三、控制测量作业的一般步骤
主要包括: 1 前期准备(资料收集、风俗了解,资料的有效性调查 等); 2 技术设计(技术方案、相关仪器设备等); 3 实地选点; 4. 标石埋设; 5. 外业观测; 6. 数据处理(数据换算、平差计算等等)
测量控制网的分类:
1)按目的: (供测图)图根控制网; (供工程施工及放样)施工控制网; (研究与其它控制依据)国家控制网。
2)按空间关系:平面控制网;(确定平面坐标) 高程控制网;(确定点的高程) 三维控制网。(如GPS网等)
工程测量课件:控制测量
2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工作内容
标志的形式
点之记
2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测角要求:
• 附合导线和支导线全线统一测左角或测右角,闭合 导线测内角。
• 角度测量应满足规定的测回数、半测回角差等指标 要求。
2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量边要求:
•
•
钢尺: 往、返丈量,相对中误差不大于限差时, 取平均值即可。
前 后 180 左
前
后
180
右
最后推算出的已知边坐标方位角,应与已知值相比,以此作为 计算检核。
2 导线测量-导线内业
(3)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及其调整
坐标增量计算 xi, i 1 Di,i1 cosi,i1 yi, i 1 Di,i1 sin i,i1
坐标增量总和理论值
1.控制测量概述
图根控制网
1.控制测量概述
国家高程控制网
分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每公里高差中 数的权中误差为 ± 1、± 2、 ± 6、 ± 10mm (《工程测量规范 50026-2007》); 一、二等水准测量:精密水准测量。
13
国家高程控制网示意图
14
1.控制测量概述
城市、工程高程控制网
,yA=4537.66
现结合本例说明闭合导线计算步骤如下:
xA=5032.70
确定推算路线
2 导线测量-导线内业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内角和理论值:
Σβ理=(n-2)×180°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fβ=Σβ测 — Σβ理 =Σβ测 —(n-2)×180°
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限差可查规范)
图根导线: F = 60 n =±120″
控制测量学复习重点
45、重力垂线偏差:重力方向线与正常重力方向线之间的夹角称为重力垂线偏差。
46、测定垂线偏差的方法有:天文大地测量方法;重力测量方法;综合天文大地重力测量方法;GPS方法。
48、测定地球形状的基本方法:天文大地测量方法、重力测量方法、空间大地测量方法
23、大地方位角A: 过P点和另一地面点Q点的大地方位角A就是P点的子午面与过P点法线及Q点的平面所成的角度,由子午面顺时针方向量起。
24、大地坐标系又叫参心(参考椭球中心)坐标系
25、地心坐标系:建立大地坐标系时,如果选择的旋转椭球为总地球椭球,椭球中心就是地球质心,再定义坐标轴的指向,此时建立的大地坐标系叫做地心坐标系。分类:地心大地坐标系与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 应用:空间技术和卫星大地测量中
18、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和大地纬度B表示。
19、大地高:若地面点不在椭球面上,它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称为大地高H大。
20、子午圈:子午面与椭球面的交线称为子午圈或子午线。
21、大地坐标: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和大地高H。
22、我国位于赤道以北的东半球,所以各地的大地经度L和大地纬度B都是正值。
:1大地控制网应分级布设、逐级控制2大地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精度3大地控制网应有一定的密度4、大地控制网应有统一的规格和要求.。内容包括:具体的布网方案、作业方法、使用的仪器、各种精度指标等,全国各测绘部门,再进行测量作业时都必须以此为技术依据而遵照执行
6、一等锁在起始边的两端上还精密测定了天文经纬度和天文方位角,在锁段中央处测定了天文经纬度。测定天文经纬度的目的是为计算垂线偏差提供资料,测定天文方位角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锁段中方位角的传递误差。作用:1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2建立统一的坐标系框架3控制低等级三角网的建立4为研究地球形状大小提供资料
控制测量基础知识课件
第六章 控制测量 学习要点 ◆控制测量概述 ◆平面控制网定位和定向 ◆导线测量与导线计算 ◆交会定点计算 ◆GNSS基本概念和操作
*
93
§6-1 控制测量概述
一. 平面控制测量 二. 高程控制测量 三. 全球定位系统
93
*
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全球测时与测距导航定位系统”(navigation system with time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是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一种用卫星支持的无线电导航和定位系统。由于能独立、快速地确定地球表面空间任意点的点位,并且其相对定位精度较高,因此,从军事和导航的目的开始而迅速被扩展应用于大地测量领域。起先仅用于控制测量,目前已能推广应用于细部测量(地形测量和工程放样)。 GPS的空间系统由分布于6条绕地球运行轨道上的24颗卫星所组成,卫星离地面高度为20200km,这样的分布和运行,可以保证在全球各地在任何时刻用GPS接收机能观测到4~8颗高度角在15°以上的卫星,使能据此进行定位和导航。
观测数据: 连接角B,线转折角0 ,1 ,… 5 导线各边长DB1,D12,…,D51*93(二) Nhomakorabea合导线计算
93
*
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及角度的调整
多边形内角之和的理论值:
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 而产生角度闭合差:
对于图根导线,按照误差理 论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
如角度闭合差小于限差,则将 f β 按 “反其符号,平均分配”的原则改正各内角。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地面接收机
*
93
1.接收天线 2.信号处理器 4.接收天线和信号处理器 5.可伸缩标杆 6.控制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测量学重点-全部解释《控制测量学》重点第一章1、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是什么?①在设计阶段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②在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③在工程竣工后的运营阶段,建立以监视建筑物变形为目的的变形观测专用控制网2、控制测量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研究建立工程和国家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的原理和方法②精密仪器的使用③测量成果向椭球面及平面的转换计算④各种网型的平差计算正高:地面点沿实际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正常高:地面点沿正常重力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大地高:地面点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
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
大地水准面:把地球总的形状看成是被海水包围的球体,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
似大地水准面:从地面点沿正常重力线量取正常高所得端点构成的封闭曲面。
参考椭球: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并且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的旋转椭球高程异常:似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之间高差垂线偏差:地面上一点的重力向量g与相应椭球面的法线向量n之间的夹角大地水准面差距:从大地水准面沿法线到地球椭球体面距离测量外业工作的基准面、基准线:大地水准面,铅垂线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基准线:参考椭球面,法线第二章1、建立水平控制网的方法有哪些?①常规大地测量法:1)三角测量法,2)导线测量法,3)边角网和三边网②天文测量法(推求大地方位角A=α+(L-λ)sinα称为拉普拉斯方程式)③现代定位新技术:1)GPS测量,2)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VLBI),3)惯性测量系统2、各种起算数据获得的方法。
起算边长:当侧区内有国家三角网(或其他单位施测的三角网)时,若满足工程测量精度要求,可利用国家三角网边长作为起算边长。
若不满足工程测量精度要求或无已知边长可利用时,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仪直接测量三角网某一边或某些边的边长作为起算边长起算坐标:当侧区内有国家三角网(或其他单位施测的三角网)时,则由已有的三角网传递坐标。
若测区附近无三角网成果利用,则可在一个三角点上用天文测量方法测定其经纬度,再换算成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作为起算坐标。
起算方位角:当测区附近有控制网时,克有已有网传递方位角。
若无已有成果利用,可用天文测量方法测定三角网某一边的天文方位角再把它换算为起算方位角。
3、导线测量的优缺点。
优点①网中各点上的方向数较少,除节点外只有两个方向,因而受通视要求的限制较小,易于选点和降低觇标高度,甚至无须造标。
②导线网的图形灵活,选点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改变。
③网中的边长都是直接测定的,因此边长的精度较均匀。
缺点导线网的缺点主要是,导线网中的多余观测数较同样规模的三角网要少,有时不易发现观测值中的粗差,因而可靠性不高。
因此,导线网特别适合于障碍物较多的平坦地区或隐蔽地区。
4、建立国家和工程控制网的基本原则。
①大地控制网应分级布设、逐级控制;②大地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精度;③大地控制网应有一定的密度;④大地控制网应有统一的技术规格和要求5、工程控制网的分类。
①测图控制网②施工控制网③变形观测专用控制网6、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分类。
A.零类设计(基准设计);B.一类设计(图形设计);C.二类设计(观测权设计);D.三类设计(原网改进设计)7、工程控制网应满足的标准。
A.精度标准;B.可靠性标准;C.可测定性标准;D.灵敏度标准;D.费用标准8、控制网图上设计的主要步骤。
①展会已知点②按要求从已知点扩展③判断点间通视④精度估算⑤拟定水准联测路线⑥根据设计成果,写出文字说明,并拟定作业计划9、控制网技术设计书应包括哪些内容?①作业的目的及任务范围②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③测区已有测量成果,标志保存情况,已有成果的精度分析④布网依据的规范,最佳方案的论证⑤现场踏勘报告⑥各种设计图标(包括人员组织、作业安排等)⑦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起算数据:若要得到所有三角点的坐标,必须已知三角网中某一点的起算坐标、起算边长和坐标方位角,将它们统称为起算数据。
独立网:在三角网中只有必要的一套起算数据时,这种网称为独立网非独立网:如果三角网中具有多于必要的一套起算数据时,则这种网称为非独立网。
第三章1、经纬仪三轴误差影响及其削弱方法。
与水平轴正交所产生的误差;αcosCC=∆产生原因:望远镜的十字丝分化板安置不正确;望远镜调焦镜运行时晃动;气温变化引起仪器的缩涨,特别是仪器受热不均匀使视准轴位置变化;影响:读数指标线是和照准部的位置相一致的,视准轴偏离正确的位置但是读数是对于正确位置的读数;如果没有视准轴误差,照准部旋转一个角度才能瞄准目标,此时读数为正确读数,旋转的这个角度为视准轴误差的影响。
消弱方法:由盘左和盘右的观测方向值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视准轴误差对水平方向观测的影响,而得到正确的方向值;计算2c值轴不与垂直轴正交,所产生的误差。
水平轴在垂直度盘一端下倾为正。
ααtancot⋅==∆iii产生原因:仪器制造、安装校正不完善(仪器两端的支架不等高;水平轴两端轴径不相等)影响:⑴ 仪器水平轴正确位置,视准轴OZ 划出的是个垂直平面 。
⑵ 仪器水平轴倾斜了i 角后的不正确位置,此时视准轴也跟着倾斜。
以O 为球心,OH 为半径作单位球面。
水平轴水平时,正确视准轴OZ 照准目标P 点时,视准面为OZPM ,即在水平度盘上的正确读数为M 。
当倾斜了i 角的视准轴OZ/照准目标P 点时,视准面为,在水平度盘上相应的读数为M ′ 。
消弱方法:由盘左和盘右的观测方向值求平均值,可以消除水平轴倾斜误差对水平方向观测的影响,而得到正确的方向值。
使用高低点法测定i 角/c 角垂直轴不严格铅直,而是在某一方向偏离测站铅垂线一微小角度。
αβtan cos ⋅=∆V V产生原因:○1照准部水准管轴不严格垂直于垂直轴(水准气泡校正的残余误差);○2在测量中,仪器整平不够精确(格值精度有限:mm 2/02~7''''=τ);○3测量过程中外界环境影响;(温度变化,风力影响,以及人为因素)。
影响:垂直轴偏斜误差对水平方向观测值的影响是通过水平轴倾斜量而表现出来的。
但是与水平轴倾斜误差的影响性质完全不同,(水平轴倾斜误差大小不变;但是由于纵轴倾斜引起的水平轴倾斜随着照准部的旋转而变化)因为水平轴倾斜量是变化的。
削弱措施:○1观测前应校正好仪器纵轴与水准管轴的关系;○2观测时要精确置平仪器,观测中注意气泡是否居中;○3各测回重新整平,使垂直轴误差带有偶然性; ○4加倾斜改正;—垂直角;—格值—αττα)(;''''⋅=⋅=∆n i tg i v v v2、精密测角过程中每种因素的影响。
① 外界条件的影响:1)大气层密度的变化和大气透明度对目标成像质量的影响 2)水平折光的影响3)照准目标的相位差 4)温度变化对视准轴的影响5)外界条件对觇标内架稳定性的影响② 仪器误差的影响:1)水平度盘位移的影响2)照准部旋转不正确的影响3)照准部水平微动螺旋作用不正确的影响4)垂直微动螺旋作用不正确的影响③ 照准和读数误差的影响 3、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
晰、稳定的有利于观测的时间进行。
以提高照准精度和减小旁折光的影响。
② 观测前应认真调好焦距,消除视差。
在一测回的观测过程中不得重新调焦。
以免引起视准轴的变动。
③ 各测回的起始方向应均匀地分配在水平度盘和测微分划尺的不同位置上。
以消除或减弱度盘分划线和测微分划尺的分划误差的影响。
④ 在上,下半测回之间倒转望远镜。
以消除和减弱视准轴误差、水平轴倾斜误差等影响,同时可以由盘左、盘右读数之差求得两倍视准轴误差2c ,借以检核观测质量。
⑤ 上,下半测回照准目标的次序应相反,并使观测每一目标的操作时间大致相同。
目的在于消除或减弱与时间成比例均与变化的误差影响。
⑥ 要求每半测回开始观测前,照准部按规定的转动方向先预转1-2周。
为了克服或减弱在操作仪器的过程中带动水平度盘位移的误差。
⑦使用照准部微动螺旋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⑧为了减弱垂直轴倾斜误差的影响,观测过程中应保持照准部水准器气泡居中。
4、不同情况下方向观测法的观测过程。
方向观测法一测回观测方法步骤:(1).以O点设站,盘左位置顺时针旋转照准部1-2周,按要求瞄准起始方向A,配置度盘,对径分划先后重合两次读取两次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
(2).顺时针转动照准部,按要求依次瞄准B、C、D各点(不准调焦),分别按1的方法读取数据并记录。
(3)顺时针方向再次瞄准目标A,读取读数并记录,此次称为上半测回归零。
(4)纵转望远镜成盘右位置,逆时针旋转照准部1-2周,按要求逆时针方向分别瞄准A、D、C、B、读取数据并记录。
最后再按逆时针方向回到起始点A,读数并记录数据,此次称为下半测回归零。
5、精密测角过程中重测和取舍观测成果的原则。
①重测一般应在基本测回(即规定的全部测回)完成以后进行②因对错度盘、测错方向、碰动仪器、气泡偏离过大、上半测回归零差超限以及其他原因未测完的测回可以立即重测,不计重测方向数。
③一测回中2c互差超限或化归同一起始方向后,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与原测回相同)。
因测回互差超限重测时,除明显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测结果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测回。
④一测回中超限的方向数大于测站上方向总数的1/3时(包括观测3个方向时,有一个方向重测),应重测整个测回。
重测的测回数为超限的方向数⑤若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应重测整个测回。
重测的测回数为n-1⑥在一个测站上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测站上方向测回总数的1/3时,需要重测全部测回。
测站上方向测回总数=(n-1)m,式中m为基本测回数,n为测站上的观测方向总数。
重测方向测回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基本测回观测结果中,重测一个方向,算作一个重测方向测回;一个测回中有2个方向重测,算作2个重测方向测回;因零方向超限而全测回重测,算作(n-1)个重测方向测回。
6、分组方向观测法测站平差方法。
(P110)先将两组方向观测值分别进行测站平差,分别得出属于两组的测站平差方向值,然后比较两组观测的联测角,如差数小于限差,则联合两组的测站平差方向值再进行平差,最后求出一组以共同起始方向为准的方向观测值。
第四章1、脉冲式测距仪对光脉冲的要求。
①具有足够强度。
②具有良好的方向性③具有良好的单色性④具有很窄的脉冲宽度2、概念:周期误差:指按一定的距离为周期重复出现的误差。
仪器常数:仪器常数包括加常数和乘常数加常数是由于仪器电子中心与其机械中心不重合而形成的。
乘常数是由于测距频率偏移而产生的六段解析法的基本原理。
(P165)不需要预先知道测线的精确长度而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本身的测量成果,通过平差计算求定加常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