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耳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讲义
合集下载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耳部解剖及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MRI of a normal left inner ear.
the left inner ear of a Meniere’s patient
Jeremy Hornibrook,et al. Otol Neurotol. 2015 July; 36(6): 1109
面听神经先天发育异常
面神经 前庭上神经
慢性中耳乳突炎
• 临床症状:耳内长期或间歇性流脓、鼓膜穿孔及 听力下降等
• 分型: (1):单纯型:病变位于鼓室粘膜层 (2):肉芽型:鼓室粘膜上皮破坏,局部形成肉芽
组织,邻近骨质吸收破坏
(3):胆脂瘤型:鼓室内形成囊性结构,骨质吸收
破坏明显
• 单纯型:CT上征象不显著 鼓室及乳突气房粘膜轻度增厚,无明显骨质破 坏,听小骨正常
• 肉芽型:以炎性肉芽增生和骨质吸收为主 肉芽组织呈等密度;鼓窦入口和鼓窦密度增 高,边缘骨质吸收、模糊,窦腔无明显扩大 增强扫描肉芽组织呈明显强化
• 胆脂瘤型: 骨质破坏更明显,听小骨破坏尤其明显,窦腔 扩大,软组织影,无强化
右侧慢性中耳乳突炎-肉芽型
女,18岁,反复右耳耳闷、耳痛伴听力下降11年,加重4天
• 临床上少见, 其部位隐蔽、深在,其症状往往与局 部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 故极易误诊
本病具有以下特点:
(1) 中年女性多见
(2) 进展缓慢, 病程长。颈静脉球瘤绝大多数为良性, 极少数恶性, 故进展相对缓慢
(3) 临床表现:
发生于颈静脉窝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味觉减 退等后组颅神经受累症状, 并可以侵犯颞骨出现相应 症状)
面神经
前庭上神经
前庭下神经 耳蜗神经
耳蜗神经?? 前庭下神经
L
R
耳部CT解剖及疾病诊断PPT课件
先天性内耳道狭窄<3mm
+ 耳痛、耳漏、听力下降、可有面瘫;耳道
分泌物及肉芽组织;鼓膜充血、膨隆;内 陷或穿孔 + 乳突气房透过度减低,无明显骨破坏 + 骨疡型:骨质破坏,边缘模糊,游离死骨; 可累及面神经管膝并可累及岩尖
中耳乳突炎
右侧乳突炎
左侧骨疡型乳突炎
+ 中耳炎后遗症 + 鼓室内纤维组织、肉芽组织及玻璃样变组织与
耳蜗
+ 横断扫描
+ 冠状扫描
颞骨观察WW3500HU,WL600HU;骨算法
颈动脉管层面
•颈动脉管
•咽鼓管
•颈静脉窝
•鼓室 •外耳道 •颞颌关节
<1cm为乙状窦前位
蜗窗层面
•蜗窗 •面神经管 (乳突段)
耳蜗层面 •cochlea •锤骨颈
•匙突
•砧骨长脚 •pyramidal eminence
+ 原发:epidermoid cyst,无耳部炎症史,鼓
膜正常;胚胎外胚叶残遗迷芽或中耳黏膜上 皮化生形成。先天:出生不久即发现或与先 天性外中耳畸形并存 + 继发:有耳部炎症史并有鼓膜穿孔者 + 病理组织学不能区分原发与继发
+ 膨大骨质破坏:胶原酶
+ CT值:-35—+68HU,负值有参考价庭窗下缘水平; 横外侧鼓室内见前后走行面神经或其管道影 + 乳突段前位:冠见于蜗窗层、前庭窗层、甚至 耳蜗层;横鼓室后部狭窄,亦可见乳突段断面 前移 + 管壁缺损HRCT可视,敏感性66 %
+ 胚胎第3周末前内耳停止发育
+ 无迷路形态可见(Michel畸形)
+ 内耳道也发育不良
医学-耳颞的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61.寰椎侧块 31.后骨半规管
62.面神经降段 39.乳突窦
63.茎乳孔
40.外骨半规管
正常MRI表现(横断T1加权)
内听道上部层面
1.面神经 2.膝状神经节 3.耳前庭 4.前庭上神经
正常MRI表现(横断T1加权)
内耳道下部层面
1.蜗神经 2.耳蜗 3.岩浅大神经 4.面神经水平段 5.耳前庭 6.前庭下神经
20.耳蜗
27.鼓膜上隐窝
21. 镫骨
28.卵圆窗
22.鼓膜张肌 29.锥隆起
23.锤骨
30.筛窦气房
31.后骨半规管
CT正常表现(横断扫描)
内听道、前庭层面
32.内听道 38.鼓窦入口 33.膝状神经节 39.乳突窦 34.前庭 40.外骨半规管 35.前庭 41.面神经 36.砧骨 42.岩大神经
胆脂瘤伴发乙状窦前壁破坏
右侧上鼓室、鼓窦入 口和邻近的乙状窦壁 骨质破坏,破坏腔内 的软组织呈不均匀高 密度影。乙状窦轻度 后移。
同一图象的骨窗清楚 显示了上鼓室、鼓窦 入口、鼓窦和乙状窦 壁的骨质破坏。
胆脂瘤并发脑板破坏
右乳突硬化型,上鼓 室鼓窦入口鼓窦及整 个乳突巨大膨胀性骨 质破坏腔,边缘光滑 锐利,向下达乳突尖 部,向后超越乙状窦。 乙状窦壁尚可见(箭 头1)。窦硬膜三角 区脑板吸收破坏。 (箭头2)
右外耳道生理 曲度加强,耳 道狭小,鼓室 发育小。左侧 骨性外耳道近 外端处缝状狭 窄。
内耳发育畸形
左侧水平半规管壶 腹部与前庭腔均扩 大。左耳蜗螺旋管 发育不全。右侧内 耳结构亦有同样畸 形。
急性中耳乳突炎
急性中耳乳突炎
双乳突气化型, 右乳突气房透亮 度减低,鼓窦区 无骨质破坏。
耳部CT解剖与常见病鉴别诊断护理课件
耳部淋巴结
收集耳部淋巴液回流至颈部淋巴结 。
02
常见耳部疾病
外耳道炎
总结词
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外耳道红肿、疼 痛和分泌物增多。
详细描述
外耳道炎的症状包括外耳道疼痛、红肿、瘙痒、分泌物流出等,有时还伴有发热 和听力下降。该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外耳道 炎的护理包括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过度掏耳、使用抗菌药物等。
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 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治疗方式选择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康复治疗等。
护理与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按时服药和进行护理,同时注意康复 训练和心理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观察药物反应
注意观察用药后是否有不良反应 ,如过敏、恶心等,及时向医生
报告。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与护理
术前准备
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术前准备,如禁食、备皮等 。
术后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耳部引流物的颜色、量和性状,保 持引流管的通畅,定期更换引流袋。
功能锻炼
根据手术情况,适时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耳部功 能的恢复。
耳鸣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神经性耳鸣
表现为高调、尖锐的耳鸣声,多与听 力损失同时出现。可能与精神压力、 药物使用等有关。需与其他耳鸣进行 鉴别诊断,如传导性耳鸣、搏动性耳 鸣等。
其他疾病
耳鸣可能与其他疾病同时出现,如高 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治疗时应 综合考虑全身状况,针对病因进行治 疗。
04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收集耳部淋巴液回流至颈部淋巴结 。
02
常见耳部疾病
外耳道炎
总结词
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外耳道红肿、疼 痛和分泌物增多。
详细描述
外耳道炎的症状包括外耳道疼痛、红肿、瘙痒、分泌物流出等,有时还伴有发热 和听力下降。该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外耳道 炎的护理包括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过度掏耳、使用抗菌药物等。
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 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治疗方式选择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康复治疗等。
护理与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按时服药和进行护理,同时注意康复 训练和心理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观察药物反应
注意观察用药后是否有不良反应 ,如过敏、恶心等,及时向医生
报告。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与护理
术前准备
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术前准备,如禁食、备皮等 。
术后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耳部引流物的颜色、量和性状,保 持引流管的通畅,定期更换引流袋。
功能锻炼
根据手术情况,适时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耳部功 能的恢复。
耳鸣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神经性耳鸣
表现为高调、尖锐的耳鸣声,多与听 力损失同时出现。可能与精神压力、 药物使用等有关。需与其他耳鸣进行 鉴别诊断,如传导性耳鸣、搏动性耳 鸣等。
其他疾病
耳鸣可能与其他疾病同时出现,如高 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治疗时应 综合考虑全身状况,针对病因进行治 疗。
04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耳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
• 耳痛、耳漏、听力下降;耳道分泌物及肉芽组织;鼓 膜充血、膨隆;内陷或穿孔
CT • 乳突气房密度增高,气房间隔骨质吸收,密度减低 • 鼓室、乳突窦内积脓:密度高,有时见液平 MR • 乳突气房信号高:点片状等T1长T2信号 • 更好显示颅内并发症
右侧乳突炎
炎症
(二)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chronic suppurative otomastoiditis)
面神经瘤
• 少见 • 多发生于乳突段,其次为鼓室段,极少发
生于内耳道 • 临床:渐进性面瘫或面肌抽搐 • 病理:多数神经鞘瘤,少数神经纤维瘤
面神经瘤
CT
• 面神经走行区占位病变,局部面神经管管腔扩大、 骨质破坏
• 肿瘤边缘光滑,可突破骨轮廓,进入中颅窝 • 肿瘤突入鼓室或外耳道,可表现肿块 • 增强强化 MRI • 可显示肿瘤强化及肿瘤全貌,尤其是向茎乳孔以
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
鼓膜完整,与外耳道无连续,缺乏耳感染病史,鼓 膜与锤骨颈之间
后天继发性胆脂瘤
胆脂瘤cholesteatoma
病理:
本病为鳞状上皮通过鼓膜穿孔处长入鼓 室、鼓窦及乳突腔内。角化鳞状上皮脱堆 积引起压迫,同时在炎症的作用下导致邻 近骨质破坏,听骨破坏,鼓窦及鼓窦入口 扩大,周边伴有骨质硬化。
骨迷路与膜迷路
20岁女性,双侧听力减退加重
前庭水管扩大症
TR=4000,TE=241.6
<1cm为乙状窦前位
颈静脉球高位标准:颈静脉球窝顶部达耳蜗底圈下缘 和圆窗下缘为标志,为一种变异。
耳部炎症
炎症
(一)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acute suppurative otomastoiditis)
内耳的外侧壁,又称迷路壁,中部偏下呈近似圆形丘状隆起,称为鼓 岬,系由耳蜗基底转的起始部向外隆起所形成。鼓岬后上方有一凹陷,称 为前庭窗龛。鼓岬后下方也有一向内的凹陷,称为圆窗龛。
CT • 乳突气房密度增高,气房间隔骨质吸收,密度减低 • 鼓室、乳突窦内积脓:密度高,有时见液平 MR • 乳突气房信号高:点片状等T1长T2信号 • 更好显示颅内并发症
右侧乳突炎
炎症
(二)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chronic suppurative otomastoiditis)
面神经瘤
• 少见 • 多发生于乳突段,其次为鼓室段,极少发
生于内耳道 • 临床:渐进性面瘫或面肌抽搐 • 病理:多数神经鞘瘤,少数神经纤维瘤
面神经瘤
CT
• 面神经走行区占位病变,局部面神经管管腔扩大、 骨质破坏
• 肿瘤边缘光滑,可突破骨轮廓,进入中颅窝 • 肿瘤突入鼓室或外耳道,可表现肿块 • 增强强化 MRI • 可显示肿瘤强化及肿瘤全貌,尤其是向茎乳孔以
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
鼓膜完整,与外耳道无连续,缺乏耳感染病史,鼓 膜与锤骨颈之间
后天继发性胆脂瘤
胆脂瘤cholesteatoma
病理:
本病为鳞状上皮通过鼓膜穿孔处长入鼓 室、鼓窦及乳突腔内。角化鳞状上皮脱堆 积引起压迫,同时在炎症的作用下导致邻 近骨质破坏,听骨破坏,鼓窦及鼓窦入口 扩大,周边伴有骨质硬化。
骨迷路与膜迷路
20岁女性,双侧听力减退加重
前庭水管扩大症
TR=4000,TE=241.6
<1cm为乙状窦前位
颈静脉球高位标准:颈静脉球窝顶部达耳蜗底圈下缘 和圆窗下缘为标志,为一种变异。
耳部炎症
炎症
(一)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acute suppurative otomastoiditis)
内耳的外侧壁,又称迷路壁,中部偏下呈近似圆形丘状隆起,称为鼓 岬,系由耳蜗基底转的起始部向外隆起所形成。鼓岬后上方有一凹陷,称 为前庭窗龛。鼓岬后下方也有一向内的凹陷,称为圆窗龛。
最新 耳部CT解剖及疾病诊断 课件
(三)面神经管异常(anomalies of the
facial nerve canal)
多见外耳道畸形,少单独 面神经管鼓室段低位:面神经遮盖前庭窗,不 能行此部手术;冠下缘等低于前庭窗下缘水平; 横外侧鼓室内见前后走行面神经或其管道影 乳突段前位:冠见于蜗窗层、前庭窗层、甚至 耳蜗层;横鼓室后部狭窄,亦可见乳突段断面 前移 管壁缺损HRCT可视,敏感性66 %
外
内
一 、耳系统解剖
(三)内耳(迷路)
骨迷路
膜迷路
骨迷路
前庭 骨半规管(前后外)
耳蜗
二、正常耳CT表现
(一)扫描方法 横断扫描 冠状扫描
颞骨观察WW3500HU,WL600HU;骨算法
二、正常耳CT表现
(一)横断层面
颈动脉管层面
•颈动脉管
•咽鼓管
•颈静脉窝
•鼓室 •外耳道 •颞颌关节
耳痛、耳漏、听力下降、可有面瘫;耳道 分泌物及肉芽组织;鼓膜充血、膨隆;内 陷或穿孔 乳突气房透过度减低,无明显骨破坏 骨疡型:骨质破坏,边缘模糊,游离死骨; 可累及面神经管膝并可累及岩尖
中耳乳突炎
右侧乳突炎
左侧骨疡型乳突炎
四、炎症
(二)鼓室硬化症(tympanosclerosis)
耳蜗螺旋少于两周 Mondini畸形:仅有基底螺旋,缺中 螺旋及顶螺旋,耳蜗空心囊状 “empty cochlea” 耳蜗扁平状变形,或小 常并前庭及半规管发育不良
A
B
右侧Mondini畸形 A.耳蜗只有基底螺旋 B.右前庭扩大与外半规管形成共腔
A
B
A.左耳蜗螺旋不及两周 B.左内耳道狭窄,与扩大的前庭相通,形成CSF鼻漏
耳部CT解剖及疾病诊断.pptx
<1cm为乙状窦前位
蜗窗层面
•蜗窗 •面神经管 (乳突段)
耳蜗层面
•cochlea •锤骨颈 •匙突 •砧骨长脚 •pyramidal eminence •tympanic sinus(pymidal recess) •facial recess •面神经后膝
前庭窗层面
•锤骨头 •砧骨体 •内耳道 •vestibule •前庭窗 •镫骨底板 •窦入口 •mastoid antrum •petrosquamosal septum(Korner septum)
前庭及半规管畸形(malformation of the
vestibule and semicircular canals)
前庭窗封闭(obliteration of fenestra vestibuli)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内耳道畸形(malformation of the internal
耳蜗螺旋少于两周 Mondini畸形:仅有基底螺旋,缺中 螺旋及顶螺旋,耳蜗空心囊状 “empty cochlea” 耳蜗扁平状变形,或小 常并前庭及半规管发育不良
A
B
右侧Mondini畸形 A.耳蜗只有基底螺旋 B.右前庭扩大与外半规管形成共腔
A
B
A.左耳蜗螺旋不及两周 B.左内耳道狭窄,与扩大的前庭相通,形成CSF鼻漏
中耳乳突炎
右侧乳突炎
左侧骨疡型乳突炎
四、炎症
(二)鼓室硬化症(tympanosclerosis)
中耳炎后遗症 鼓室内纤维组织、肉芽组织及玻璃样变组织与 鼓膜或鼓岬相连,可伸入上鼓室,固定听小骨 可钙化 症状:传导性聋 鼓室内针状及点状软组织影,与鼓膜及骨岬连, 其中可有钙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淋巴管内为内淋巴液,高钾低钠。从膜迷路依次通 过内淋巴管到达后颅窝的囊端,通过硬脑膜内侧面渗 透到脑脊液内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前庭导水管形成了内淋巴管的狭窄部分,起着限制管 内液流动和压力传导作用,确保了膜迷路规避脑脊液 压力的影响
迷路内的外淋巴液的压力直接受后颅窝内的脑脊液压 力的影响,尤其该管径过于宽大时,运动或屏气等促 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都可以直接挤压膜迷路的 前庭平衡感受器出现眩晕症状
镫骨小头后方、鼓室后 壁的嵴状骨突起为锥隆 起,其内、外侧各有一 小凹陷分别为锥隐窝和 面隐窝,面神经管垂直 段在此层面向前上转折 移行为水平段。
耳部先天发育异常
先天性耳发育畸形
发病率1.46/万,包括外耳畸形、中耳畸形和内耳畸形; 外、中耳畸形较多见、常同时存在,可当侧或双侧同时
发生; 内耳畸形较少见,多为双侧,常单独发生,也可同时伴
面神经
内耳道段:内耳孔至内耳道底。 迷路段:耳蜗外上,达膝状神经节,长4-5毫米,
后转100度。 鼓室段:外半规管下、鼓室内侧壁,长约1厘米。 乳突段:中耳后壁内转向下,近垂ຫໍສະໝຸດ 下达茎乳孔,长1.5-2厘米。
轴位 外耳道底 层面
外耳道后方多房含气腔为乳突气房 群;气房群前部可见有完整薄层骨环 的小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为面神经管 垂直部;
☆
大者,居鼓室后壁上,它沟
通鼓室与乳突小房。二者内
面衬贴的黏膜与鼓室黏膜相
续,在中耳炎时可蔓延至此,
形成乳突炎,严重者可形成
乳突瘘。
三、内耳
耳蜗,前庭,半规管:
耳蜗形似蜗牛,有2又1/2圈至2又3/4圈, 耳蜗的底圈位于中耳鼓室的内壁,形成 中耳的骨岬。
前庭系统位于耳蜗的后方和稍上方,包 括前庭和半规管。
二、中耳
鼓室各壁
上壁:鼓室天盖。
☆
下壁:颈静脉壁。
后壁:乳突壁,包括 鼓窦入口和鼓窦。
前壁:颈动脉壁,上 部有鼓膜张肌,其下 为咽鼓管的鼓室口。
二、中耳
乳突:初生时尚未发育,仅见
鼓窦,1岁时乳突开始发育,
3岁时气化较明显,按其气化
情况可分为气化型、板障型、
混合型和硬化型。
乳突窦☆ :是乳突小房中最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前庭导水管中段最大前后径均>1.5mm,前庭导水管 外口的直径 >1.5mm,作为LVA的轴位CT诊断标准
CT扫描发现的前庭导水管的存在和异常仅仅表明骨性 管腔的宽大,并不能够反映出前庭导水管内膜性内淋巴 管的实际状况
岩骨内缘,有半周或大半周骨壁环绕 的较大的软组织密度孔为颈静脉孔;
在外耳道内端可见自后外向前内方 延伸的线状高密度影为鼓膜纤维软 骨环;其内方含气腔为下鼓室;下鼓 室前方与含气的耳咽管外口相通连;
耳咽管前内侧,自后外向前内走行的 粗大管状软组织密度影为颈动脉管。
轴位 中上鼓室交界部及锤骨颈 层面
二、中耳
鼓室各壁
外侧壁 分为膜部和骨部,主要部分为膜部即为鼓膜,将鼓室与外耳道分开。
鼓膜周边的骨性外侧壁为骨部,主要由骨性鼓环和鼓室盾板构成。 内侧壁
内耳的外侧壁,又称迷路壁,中部偏下呈近似圆形丘状隆起,称 为鼓岬,系由耳蜗基底转的起始部向外隆起所形成。鼓岬后上方有一 凹陷,称为前庭窗龛。鼓岬后下方也有一向内的凹陷,称为圆窗龛。
其听力多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渐进性、一 步步下降
听力损失程度从接近正常到极重度聋,双耳 听力可不对称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前庭导水管是连接骨迷路与后颅窝脑脊液的骨性通道, 使得骨迷路内的外淋巴液直接流向脑脊液,外淋巴液 的成分高钠低钾,与脑脊液完全相同
前庭导水管的管腔内容纳着膜性的管道---内淋巴管。 把内淋巴管可视为膜迷路向大脑延伸的部分,但是, 该管伸向脑侧的终未是盲端,与脑脊液不直接相通
左侧听小骨发育不良
内耳畸形 前庭导水管扩张
正常前庭导水管中段宽度小于1.5mm,超过则为扩大,临 床表现为先天性感音性聋或波动性感音性聋。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是一种听力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前庭水管扩 大并感音神经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可在出生后至青春期任何年龄发病, 发病突然或隐匿
之前常有感冒、发烧、轻微颅外伤、气压性 创伤或其他使颅内压增高的诱因
三个半规管是外、后和上半规管,相互 垂直,与冠状面之间的夹角是45°。上 半规管及后半规管的非壶腹端合并成总 脚,故有5个开口与前庭想通。
面神经解剖
面神经按其走行部位: (1) 颅内段 (2) 内听道段 (3) 颞内段,又分为三段
l迷路段:面神经由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外于前庭与耳 蜗之间到达膝神经节 l鼓室段:又名水平段,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经鼓室内壁的骨 管,行在前庭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 l乳突段:又称垂直段,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下达茎乳孔 (4) 颅外段 出颅后入腮腺内。
外、中耳畸形;
先天性外耳畸形
外耳道闭锁: 1、骨性闭锁,常见; 2、膜性闭锁,较少见。
外耳道狭窄:前后径或上下径<4mm应视为 狭窄。
外耳道骨性闭锁
轴面
冠状面
外耳道膜性闭锁
余奕
骨性外耳道狭窄,其中充以软组织影
先天性中耳畸形
常伴随先天性外耳畸形,少数也可单独存在,主要包括 鼓室狭小 听小骨畸形(缺如、融合等) 卵圆窗、圆窗封闭 面神经管行程异常,骨壁裂缺
☆
耳部
二、中耳
鼓室分部
鼓膜紧张部上、下缘的水平面将其分为上、中、下鼓室三个部分。 上鼓室又名鼓隐窝或鼓室上隐窝,它的顶为一骨片,名鼓室盖,将鼓
室与颅中窝分开。 中鼓室与上鼓室分界在鼓膜上以锤骨短突为标记,于鼓室内壁则以水
平面神经为标记。中鼓室包含锤骨短突、柄、砧骨长突及其豆状突、 镫骨及鼓室肌等。 下鼓室为鼓室腔的最下部,由颞骨岩部的骨片及颈静脉壁结合而成。
•医学影
像耳的影
像解剖及
常见疾病 诊断
耳的影像解剖
耳的组成
耳为听觉和平衡觉的终末器官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窦,乳突蜂房 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
正常影像解剖
二、中耳
鼓膜:X线不易显示,CT和 MRI合适的窗宽可见线状 结构。
咽鼓管☆:由软骨部和骨部 组成,X线平片和CT检查 可显示近鼓室侧 1/3骨部。 (向内前下直到咽口。)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前庭导水管形成了内淋巴管的狭窄部分,起着限制管 内液流动和压力传导作用,确保了膜迷路规避脑脊液 压力的影响
迷路内的外淋巴液的压力直接受后颅窝内的脑脊液压 力的影响,尤其该管径过于宽大时,运动或屏气等促 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都可以直接挤压膜迷路的 前庭平衡感受器出现眩晕症状
镫骨小头后方、鼓室后 壁的嵴状骨突起为锥隆 起,其内、外侧各有一 小凹陷分别为锥隐窝和 面隐窝,面神经管垂直 段在此层面向前上转折 移行为水平段。
耳部先天发育异常
先天性耳发育畸形
发病率1.46/万,包括外耳畸形、中耳畸形和内耳畸形; 外、中耳畸形较多见、常同时存在,可当侧或双侧同时
发生; 内耳畸形较少见,多为双侧,常单独发生,也可同时伴
面神经
内耳道段:内耳孔至内耳道底。 迷路段:耳蜗外上,达膝状神经节,长4-5毫米,
后转100度。 鼓室段:外半规管下、鼓室内侧壁,长约1厘米。 乳突段:中耳后壁内转向下,近垂ຫໍສະໝຸດ 下达茎乳孔,长1.5-2厘米。
轴位 外耳道底 层面
外耳道后方多房含气腔为乳突气房 群;气房群前部可见有完整薄层骨环 的小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为面神经管 垂直部;
☆
大者,居鼓室后壁上,它沟
通鼓室与乳突小房。二者内
面衬贴的黏膜与鼓室黏膜相
续,在中耳炎时可蔓延至此,
形成乳突炎,严重者可形成
乳突瘘。
三、内耳
耳蜗,前庭,半规管:
耳蜗形似蜗牛,有2又1/2圈至2又3/4圈, 耳蜗的底圈位于中耳鼓室的内壁,形成 中耳的骨岬。
前庭系统位于耳蜗的后方和稍上方,包 括前庭和半规管。
二、中耳
鼓室各壁
上壁:鼓室天盖。
☆
下壁:颈静脉壁。
后壁:乳突壁,包括 鼓窦入口和鼓窦。
前壁:颈动脉壁,上 部有鼓膜张肌,其下 为咽鼓管的鼓室口。
二、中耳
乳突:初生时尚未发育,仅见
鼓窦,1岁时乳突开始发育,
3岁时气化较明显,按其气化
情况可分为气化型、板障型、
混合型和硬化型。
乳突窦☆ :是乳突小房中最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前庭导水管中段最大前后径均>1.5mm,前庭导水管 外口的直径 >1.5mm,作为LVA的轴位CT诊断标准
CT扫描发现的前庭导水管的存在和异常仅仅表明骨性 管腔的宽大,并不能够反映出前庭导水管内膜性内淋巴 管的实际状况
岩骨内缘,有半周或大半周骨壁环绕 的较大的软组织密度孔为颈静脉孔;
在外耳道内端可见自后外向前内方 延伸的线状高密度影为鼓膜纤维软 骨环;其内方含气腔为下鼓室;下鼓 室前方与含气的耳咽管外口相通连;
耳咽管前内侧,自后外向前内走行的 粗大管状软组织密度影为颈动脉管。
轴位 中上鼓室交界部及锤骨颈 层面
二、中耳
鼓室各壁
外侧壁 分为膜部和骨部,主要部分为膜部即为鼓膜,将鼓室与外耳道分开。
鼓膜周边的骨性外侧壁为骨部,主要由骨性鼓环和鼓室盾板构成。 内侧壁
内耳的外侧壁,又称迷路壁,中部偏下呈近似圆形丘状隆起,称 为鼓岬,系由耳蜗基底转的起始部向外隆起所形成。鼓岬后上方有一 凹陷,称为前庭窗龛。鼓岬后下方也有一向内的凹陷,称为圆窗龛。
其听力多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渐进性、一 步步下降
听力损失程度从接近正常到极重度聋,双耳 听力可不对称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前庭导水管是连接骨迷路与后颅窝脑脊液的骨性通道, 使得骨迷路内的外淋巴液直接流向脑脊液,外淋巴液 的成分高钠低钾,与脑脊液完全相同
前庭导水管的管腔内容纳着膜性的管道---内淋巴管。 把内淋巴管可视为膜迷路向大脑延伸的部分,但是, 该管伸向脑侧的终未是盲端,与脑脊液不直接相通
左侧听小骨发育不良
内耳畸形 前庭导水管扩张
正常前庭导水管中段宽度小于1.5mm,超过则为扩大,临 床表现为先天性感音性聋或波动性感音性聋。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是一种听力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前庭水管扩 大并感音神经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可在出生后至青春期任何年龄发病, 发病突然或隐匿
之前常有感冒、发烧、轻微颅外伤、气压性 创伤或其他使颅内压增高的诱因
三个半规管是外、后和上半规管,相互 垂直,与冠状面之间的夹角是45°。上 半规管及后半规管的非壶腹端合并成总 脚,故有5个开口与前庭想通。
面神经解剖
面神经按其走行部位: (1) 颅内段 (2) 内听道段 (3) 颞内段,又分为三段
l迷路段:面神经由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外于前庭与耳 蜗之间到达膝神经节 l鼓室段:又名水平段,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经鼓室内壁的骨 管,行在前庭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 l乳突段:又称垂直段,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下达茎乳孔 (4) 颅外段 出颅后入腮腺内。
外、中耳畸形;
先天性外耳畸形
外耳道闭锁: 1、骨性闭锁,常见; 2、膜性闭锁,较少见。
外耳道狭窄:前后径或上下径<4mm应视为 狭窄。
外耳道骨性闭锁
轴面
冠状面
外耳道膜性闭锁
余奕
骨性外耳道狭窄,其中充以软组织影
先天性中耳畸形
常伴随先天性外耳畸形,少数也可单独存在,主要包括 鼓室狭小 听小骨畸形(缺如、融合等) 卵圆窗、圆窗封闭 面神经管行程异常,骨壁裂缺
☆
耳部
二、中耳
鼓室分部
鼓膜紧张部上、下缘的水平面将其分为上、中、下鼓室三个部分。 上鼓室又名鼓隐窝或鼓室上隐窝,它的顶为一骨片,名鼓室盖,将鼓
室与颅中窝分开。 中鼓室与上鼓室分界在鼓膜上以锤骨短突为标记,于鼓室内壁则以水
平面神经为标记。中鼓室包含锤骨短突、柄、砧骨长突及其豆状突、 镫骨及鼓室肌等。 下鼓室为鼓室腔的最下部,由颞骨岩部的骨片及颈静脉壁结合而成。
•医学影
像耳的影
像解剖及
常见疾病 诊断
耳的影像解剖
耳的组成
耳为听觉和平衡觉的终末器官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窦,乳突蜂房 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
正常影像解剖
二、中耳
鼓膜:X线不易显示,CT和 MRI合适的窗宽可见线状 结构。
咽鼓管☆:由软骨部和骨部 组成,X线平片和CT检查 可显示近鼓室侧 1/3骨部。 (向内前下直到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