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吉林大学823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历年真题及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2011年吉林大学823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历年真题及详解

政治经济学(50分)

一、运用剩余价值理论,简要阐释在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企业中建立和谐的资本与劳动关系的必要性。(15分)

答: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增殖资本的价值或者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历史趋势,正是由于资产阶级追求剩余价值而不断地加剧和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是以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方式所替代。

雇佣劳动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劳动。而因为生育价值规律,资本家会不断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使劳动者不断贫困,从而不断恶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以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就有必要引进和谐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从而使得资本家与工人能够互利共进,从生产活动中都获得利益。

二、简述商品的国际价值与国民价值的联系与区别。(15分)

答:商品的国民价值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商品的价值大小是由一国现有的标准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生产商品时所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商品的国际价值则是指在世界市场上,商品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与国民价值既联系又区别。

(1)商品的国际价值与国民价值的联系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民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在质的方面却是相同的,即它们都是由抽象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2)商品的国际价值与国民价值的区别

①国际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在参加世界市场的各国商品的国民价值基础上形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对外贸易,只有市场发展为世界市场,才使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抽象劳动发展为社会劳动。”所以,国际价值的形成晚于国民价值的形成。

②国际价值反映的是国际商品交换关系,国民价值反映的是一国国内的商品交换关系。

当商品从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时,交换关系的性质发生变化,商品的价值也相应地由国民价由国民价值转化为国际价值。国民价值与国际价值分别是两个市场上等价交换的价值尺度。世界市场只承认国际价值而不承认国民价值,就像国内市场只承认商品的社会价值而不承认它的个别价值一样。当一种商品在国际市场不能实现其国际价值时,仍然可以在国内市场上实现其价值,这使得商品具有双重价值属性。

三、运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及地价理论,分析土地私有制条件下地价上涨、城市雇佣劳动阶级住宅困境的成因,并阐释在土地公有制条件下能否解决以及怎样解决这个难题?(20分)

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析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10分)

1.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是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给公共物品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物品,它们的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全体社会成员,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这种公共物品。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两个特性:

(1)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2)非竞用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由于公共物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用性,所以能够从公共物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物品付出费用,这称为“免费搭便车问题”。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2.逆向选择

答: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作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在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与市场机制》中提出著名的旧车市场模型,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研究先河。他考察了一个次品充斥的旧车市场。假设有一批旧车,每辆车的好坏只有卖主知道,要让交易做成,最合理的办法是按平均质量水平定价。这就意味着其中有些好车的价格被低估了,从而卖方就不愿按照平均定价出售,或者卖方“理性”地抽走好车,让买主在剩下的差车中任意挑选。如果买方明白这一道理,就不会接受卖方的定价,而只愿出较低的价格。接着这将可能导致另一回合的出价和杀价:卖主再从中抽走一些较好的车,买主则再次降低意愿价格。最终的均衡可能使所有好车都卖不出去。显然,这是无效率的,因为最终成交量低于供求双方理想的成交量。

逆向选择在经济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并阻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

二、简答题(20分)

1.用图形说明价格的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