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宜兰童谣》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 (片段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 (片段 )|人教版

教学设计表学科音乐授课年级章节名称《宜兰童谣》计划学时1学习内容分析《宜兰童谣》师作曲家鲍元恺以台湾童谣《丢丢铜》为素材改编创作的管弦乐,教材节选了其中的片段。

歌曲《丢丢铜》为五声徵调式,四二拍。

歌曲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6小节,第二乐句8小节。

学习者分析1.具有识谱能力2.能够演唱单声部旋律3.能够辨别部分管弦乐器的音色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参照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1知道《宜兰童谣》是根据台湾童谣《丢丢铜》改编。

2.能够哼唱主题《丢丢铜》3.欣赏乐曲时能听辨出钟声,火车鸣笛,火车行进的声音,及主题出现的次数。

过程与方法:分段欣赏《宜兰童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对管弦乐合奏乐曲的兴趣和对地方民歌的喜爱。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唱会《丢丢铜》并听辨出其在《宜兰童谣》中出现的次数及用什么乐器演奏解决:跟琴学唱,带着要求反复聆听。

教学设计思路一、问题导入师:在我国二百多年前的台湾北部山区宜兰,那里三面环山,木材丰富,但道路艰险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伐木者要想将木材运送到台北地区,如果你是伐木工人你会怎么做?2识别图片中的乐器并辨别其音色”3模仿图片中乐器的演奏动作四、初次完整聆听《丢丢铜》在《宜兰童谣》中出现了几次?(4次)五、再次聆听(1)听一听《丢丢铜》每次出现的时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并用相应的动作模仿。

第一次:双簧管第二次:长笛第三次:弦乐合奏第四次:管弦乐合奏(2)单独聆听第四次《丢丢铜》出现时的音乐。

六、参与合作将全班分为四大组,分组模仿《丢丢铜》出现时不同乐器演奏的动作并随音乐演奏。

七、拓展欣赏管弦乐合奏《宜兰童谣》视频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依据的理论。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谣-素材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谣-素材

宜兰童谣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文学进入大陆,我从琼瑶和三毛的作品中知道,台湾有一首叫做《丢丢铜》的,可能是很流行的民谣。

琼瑶的《豌豆花》中写到:“他摆酒宴请了每个村民,大家都喝得醉醺醺,夜里一个个搀扶着大唱《丢丢铜》……”三毛在《倾城》里也提到过这首歌:“眼看军人那一行行都开拔了,我的朋友仍然没有从那群人里找出来。

歌又换了,叫《丢丢铜》,这首歌非常有趣而活泼,同学们越唱越高昂……”。

这首有着怪名的,“非常有趣而活泼”的民谣,究竟是什么样的旋律,从小说里无从知道。

1992年春,台北一位合唱指挥郭孟雍先生,通过北京交响乐团的谭利华先生,约大陆作曲家将他提供的一些台湾民谣改编成管弦乐曲。

于是,我第一次见到了这首宜兰童谣的歌谱。

在郭先生提供给我的《丢丢铜》歌谱后面,有这样一段文字:《丢丢铜》,也称《丢丢铜仔》,邓丽君在1968年前后发行过一张包括这首歌在内的闽南语歌曲唱片。

它最初表现的是:二百多年前,山路上交通不便,宜兰的伐木者为了从北部山区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

在步行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

歌中的“丢丢铜”是闽南语的像声词,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

后来,火车通到宜兰,运送木材再也不必历经河道的急流险滩了。

这首歌遂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的欢快歌曲——“火车行到伊都,阿妹伊都丢,哎呦磅空内。

磅空的水伊都,丢丢铜仔伊都,阿末伊都……”。

歌词虽然完全改过,但那“丢丢铜”的像声词却被当做无确切含义的诙谐衬字保存下来。

当时运送木材的小火车,现在保存在宜兰罗东的林业文化园区。

我依据歌谱所示的轻快旋律和这段文字介绍,编成了一首小型管弦乐曲,由谭利华指挥北京中央交响乐团为台湾风潮唱片公司录制了唱片。

在这张唱片里,还有如下台湾歌曲是由我编曲配器的:1,河边春梦(周添旺词,黎明曲)。

2,今晚多美好(唱片上署名为“山地创作民歌”,实际上是一首阿美族民歌,即是著名的《高山青》的后半段旋律)。

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内容:1、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郊游》2、欣赏:《出发》《火车咔咔咔》3、音乐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4、创编:《开火车》《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唱与春天户外活动相关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活动,培养与大自然的感情,丰富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唱歌曲,随音乐进行表演。

难点: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试唱歌曲唱名。

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2、创编《山谷回音真好听》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重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音强弱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聆听歌曲《山谷覆信真好听》1、引入春天话题。

2、引导倾听。

3、师生即兴呼唤,模仿回音效果。

4、发声练,用回音体会声音的强弱。

二、重难点解决:1、师演唱歌曲第二句(难点),生做覆信跟唱。

2、听唱法学唱全曲。

3、有表情地演唱,分组练。

1 / 27三、创编《山谷回音真好听》回音游戏。

分组: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另一组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2、节奏3、唱名音高4、旋律片段5、歌曲片段。

)讨论:游戏还可怎样进行?四、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2、认识小节、小节线。

3、创编《开火车》游戏教学目标:1、听辨并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听辨和感受《出发》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

教学重难点:听辫并感受不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音乐,初步感受《出发》的节奏。

2.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4.随音乐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二、聆听《出发》,随音乐律动。

1、学生列队,做火车车厢状,随音乐有节拍地律动,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拍变化。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音乐《宜兰童谣》微课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音乐《宜兰童谣》微课教学设计

《宜兰童谣》微课教学设计授课年级:二年级下册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1.欣赏管弦乐合奏《宜兰童谣》及宜兰童谣《丢丢铜》。

2. 区分不同管弦乐器的音色特点。

3. 拓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海峡两岸的音乐文化,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材分析】《宜兰童瑶》选自鲍元恺《台湾音画》的第三乐章。

采用台湾宜兰童谣《丢丢铜》和《天黑黑》的旋律重新编曲而成,大提琴均匀的快速音符模拟着旧式火车的车轮飞转,四只法国号各自相距半音模拟着汽笛长鸣,轻快的双簧管展现着孩子们欢笑嬉闹,短笛和单簧管在竖琴的背景上描摹着孩子们的悠然自得。

它们合着那灵逸跃动的节奏、轻快活泼的旋律,生动有趣地展现了儿童欢快、喜悦的心情。

《丢丢铜》,也称《丢丢铜仔》、《宜兰调》,是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一一“火车行到(伊都阿莫呀伊达丢暧哟)碰(啊)孔内,碰孔的水(伊都丢丢铜子伊都阿莫啊依都丢仔(伊都)低落来....”。

歌词虽然完全改过,但那“丢丢铜”的象声词却被保存下来。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欣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因此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玩中创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知识掌握上,许多学生对台湾的历史、环境了解不多,所以在课件上多些体现。

动机和兴趣上,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童谣《丢丢铜》让学生熟悉《宜兰童谣》中主旋律出现,并能听辨出主旋律出现次数和使用的不同乐器及音色。

2.过程与方法:欣赏管弦乐合奏《宜兰童谣》,感受乐器活泼欢快的情绪以及台湾童谣的魅力。

能分辨钟声、火车鸣笛、行进的声音。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感受《宜兰童谣》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海峡两岸的音乐文化,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点】了解乐曲中的音乐形象,感受台湾童谣的音乐风格,知道海峡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

【教学难点】听辨乐曲中主旋律出现的次数及演奏乐器和音色。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一.教学目标:1.听赏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感受台湾童谣的魅力。

2.引导学生感受《宜兰童谣》的风格特点,熟悉音乐主题,体会音乐形象,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整首乐曲的情感体验,感受台湾童谣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有层次有效的引导学生听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听音乐,排火车进教室。

老师演唱《丢丢铜》2. 介绍作者、作品,出示作者简介师:今天我们将跟随着着他的音乐走进台湾。

3.学唱《丢丢铜》,教师范唱师:是不是很有趣,我们来学一学吧!(二)新授1学歌词:教一次,加上(依都),有节奏念一次 2 带歌词唱 3跟琴轻声哼唱介绍歌曲背景,加深情感体验。

师:谁来说说歌词表达什么意思?(生)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人在返回宜兰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

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衬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

后来火车通到宜兰,木材改用火车运送。

这首歌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

跟唱《丢丢铜》师: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唱唱吧。

(播放伴奏音乐,师带领律动)(三)听赏《宜兰童谣》1. 分部欣赏 A.呈示部是啊!旧式火车的车轮声、车铃声和汽笛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嬉闹,合着轻快的节拍,爽朗的旋律,进入了作曲家的管弦乐。

2.听辨主题(课件播放呈示部音乐)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丢丢铜》的曲调在音乐中出现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变化?通过这些变化,作曲家想表达什么?(生)师小结:作曲家通过将主题音乐一次次加强加快,烘托出了快乐热烈的气氛。

3.体悟音乐形象师:你听到乐曲中有模仿火车的声音吗?这是由下面哪件乐器演奏的?(出示四种乐器的图片)乐曲中还有哪些你熟悉的乐器?它们模仿了什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边听比想象。

(课件播放呈示部音乐)师:谁来说说?(相机出示乐器图片介绍)师小结:同学说的真不错!欣赏音乐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音乐。

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谣》优质课件

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谣》优质课件

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谣》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材第六章《家乡的歌》,详细内容为《宜兰童谣》。

通过学习这首童谣,让学生了解台湾宜兰地区的民间音乐,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悉《宜兰童谣》的旋律,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童谣,了解台湾宜兰的风土人情,增进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宜兰童谣》的旋律、歌词和演唱技巧。

难点:正确把握歌曲的情感,用适当的音色和音量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课件、黑板。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台湾宜兰的风光,引导学生了解宜兰的自然环境和民间音乐。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宜兰童谣》,学生跟随学唱。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如音符、休止符、附点等。

(2)分析歌曲中的节奏型,如切分音、三连音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跟随钢琴伴奏演唱《宜兰童谣》。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宜兰童谣》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曲歌词4. 音乐符号及节奏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宜兰童谣》,录制视频,至班级群。

2. 答案:正确演唱《宜兰童谣》,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如客家山歌、蒙古族长调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歌曲学习、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设计。

3.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宜兰童谣》的教学难点在于正确把握歌曲的情感,用适当的音色和音量演唱。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颜》教案1.doc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颜》教案1.doc

《宜兰童谣》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仔细听赏《宜兰童谣》,并能有韵味地跟唱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乌乌》。

2、能在活动中了解海峡两岸的音乐文化,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听赏《宜兰童谣》和学唱《采茶灯》,了解闽南音乐文化,知道海峡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师:制作课件、收集《宜兰童谣》的资料。

2、学生:收集台湾(福建)风俗、台湾童谣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两岸风俗:
师:同学们课前都了解了一下台湾、福建两地的风俗民情,现在就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有哪些有趣的民俗呢。

1、学生自由发言。

2、比较异同。

3、寻根求源。

师:为什么会这样?
二、两岸民歌大家唱:
(一)唱台湾童谣。

(二)听赏《宜兰童谣》。

1、初听《宜兰童谣》。

2、听赏与跟唱《丢丢铜》
(1)《丢丢铜》的来历?
(2)听赏台湾童谣《丢丢铜》?
(3)随乐哼唱歌曲旋律。

(4)学唱歌词
3、听赏与跟唱《天乌乌》。

4、再听《宜兰童谣》。

师:让我们再来完整地听赏一遍《宜兰童谣》,体会宜兰小朋友乐观、幽默、富有情趣的生活。

三、总结:
今天,在我们的节目中大家不但听赏和学唱了台湾福建两地的民歌,还相互交流了两地的风俗文化。

海峡两岸,一脉相承,骨肉相连。

这一期“海峡两岸”的节目就暂告一个段落,愿祖国的明天——花好月圆!。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学历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学历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宜兰童谣欣赏”,通过聆听和学习宜兰地区的传统童谣,旨在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并培养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学习目标1. 能够认识并熟悉宜兰童谣的旋律特点与音乐风格。

2. 通过听辨和想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宜兰地方文化的了解,激发对传统音乐的热爱。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三、评价任务1. 听辨任务:学生能够通过聆听童谣片段,识别出音乐的基本节奏、旋律线条和音色特点。

2. 表达任务:学生能够用语言或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创作简单的旋律或歌谣,运用所学知识表现自己对宜兰童谣的理解。

4. 知识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宜兰童谣相关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宜兰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学习童谣做好铺垫。

2. 初步欣赏:播放宜兰童谣的完整版本,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韵味和风格。

3. 分段欣赏:将童谣分为若干个片段,逐一播放,引导学生注意每个片段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特点。

4. 听辨练习:教师通过提问和听辨活动,检验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

5. 表达与创作:鼓励学生用语言或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并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或歌谣。

6. 文化交流:介绍宜兰童谣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增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

7. 总结反馈: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上的听辨练习和知识问答,检测学生对宜兰童谣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在家中再次聆听童谣,记录自己的感受,或创作一首简单的歌谣,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学后反思1. 教学反思:教师应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新课标(2023秋)》
本节课,我们将在第二章“家乡的歌”中,深入学习宜兰童谣。具体内容包括:
1.欣赏宜兰童谣《丢丢铜》,了解其轻松愉快的旋律和富有节奏的敲击声。
2.学习宜兰童谣的基本节奏,通过拍手、敲击等方式感受音乐节奏。
举例解释:
-针对节奏难点,教师可运用节奏卡片、身体动作等方法,帮助学生分解、练习复杂节奏。
-在讲解歌词时,教师可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歌词背景,降低理解难度。
-在集体合作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进行小组练习,再逐步扩大至全班合作,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克服难点,达到音乐表现力与协作能力的提升。
3.了解宜兰童谣的背景,明白它所传递的台湾地区民间文化特色。
4.培养学生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新课标(2023秋)》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对家乡音乐的热爱。
2.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通过实践体验,增强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增进学生对宜兰童谣背景知识的了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培养跨学科整合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倾听、交流与协作,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欣赏宜兰童谣(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宜兰童谣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宜兰童谣》PPT课件

《宜兰童谣》PPT课件
宜兰童谣
-.
宜兰古称"蛤仔 鸡"原为平埔族 人居住地,宜 兰是个多山的 县,火车进山 要开很多的隧 道。
《丢丢铜》,是一首台湾童 谣,表现了台湾省宜兰的孩 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高兴情 景。
读一读童谣,感受台湾方言
丢丢铜
火 车 行到伊都 阿莫伊达 丢 嗳呦 碰孔内 碰 孔 的水伊都 丢 丢 铜仔伊都 阿莫伊都丢仔伊都 滴 落来
激烈紧张
分组编创动作,随音乐表演。
分组编创动作,主题音乐出现时随音乐表演。
丢丢铜 火 车 行到伊都 阿莫伊达 丢 嗳呦 碰孔内 碰 孔 的水伊都 丢 丢 铜仔伊都 阿莫伊都丢仔伊都 滴 落来
唱一唱
丢丢铜
火 车 行到伊都 阿莫伊达 丢 嗳呦 碰孔内 碰 孔 的水伊都 丢 丢 铜仔伊都 阿莫伊都丢仔伊都 滴 落来
《丢丢铜》的主题出现了几次? 管弦乐合奏 (4次)
作曲家鲍元凯以台湾童谣 《丢丢铜》为素材创作的 管弦乐合奏曲,《宜兰童 谣》选自大型管弦乐组曲 《炎黄风情》,其中包括 24首小的主题曲。
第四次出现《丢丢铜》主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奏 澎湃激昂
聆听乐曲,感受不同乐器表现的音乐形象。
聆听乐曲,感受不同乐器表现的音乐形象。
聆听乐曲,感受不同乐器表现的音乐形象。
聆听乐曲,感受不同乐器表现的音乐形象。
聆听乐曲,感受不同乐器表现的音乐形象。
聆听乐曲,感受不同乐器表现的音乐形象。
欢快活泼轻松 热烈兴奋高兴
聆听乐曲,听到了哪些声音?
(火车鸣笛) (火车行进) (车站钟声)
研究《丢丢铜》主题出现时,分别用了什么乐器 演奏的?
第一次出现《丢丢铜》主题
双簧管 音色甜美 善于演奏 徐缓如歌 的曲调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感受乐曲中的欢快情绪和优美的音乐形象,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后作业的完成,能够了解宜兰童谣的基本特点和音乐风格。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习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作业内容1. 课后作业:学生需在家中完成的任务(1)聆听《宜兰童谣》片段至少3遍,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根据乐曲风格,选择一首合适的童谣歌曲进行模仿和创作,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3)分享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宜兰童谣的基本特点和音乐风格,与家长、同学进行交流。

2. 课堂作业: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展示任务(1)小组内分享各自的聆听感受,讨论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和情感表达。

(2)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宜兰童谣进行表演,展示对乐曲风格的掌握程度。

(3)每个小组的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打分,共同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后,请将音频文件、歌曲表演视频、讨论记录等相关资料提交至班级群文件文件夹中。

2. 作业提交时间:请在下一节音乐课开始前提交作业。

3. 作业评价:教师将对所有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和点评,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

4. 请家长积极配合,监督并鼓励孩子完成作业,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作业反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和音乐兴趣的变化,我们将对作业反馈进行以下安排:1. 定期收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反馈,与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 将优秀作业展示在班级文化墙上,激励学生继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3. 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难点和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音乐教育中来,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宜兰童谣的音乐魅力,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欣赏宜兰童谣教学反思

欣赏宜兰童谣教学反思

欣赏宜兰童谣教学反思宜兰童谣,那可是充满魅力和童趣的宝藏!在进行宜兰童谣教学的过程中,我可是有了不少有趣的发现和深刻的反思。

先来说说宜兰童谣的特点吧,它们往往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充满了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就像那首《丢丢铜仔》,“火车行到伊都,阿末伊都丢,唉唷磅空内……”那欢快的节奏,仿佛能让人看到火车在铁轨上疾驰的画面。

在教学的一开始,我满心期待着孩子们能迅速被这些童谣吸引。

我给他们播放了音频,还充满激情地讲解着童谣背后的故事。

然而,现实却给我浇了一盆冷水。

孩子们的反应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热烈,他们的眼神中透着迷茫和不解。

这让我意识到,我可能太急于把自己对童谣的喜爱强加给他们了。

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

我不再只是单纯地讲解,而是带着他们一起唱,一起用身体的动作去感受节奏。

我发现有个平时很腼腆的小女孩,在跟着大家一起跳动的时候,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才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宜兰童谣的魅力。

还有一次,在教《天乌乌》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分组讨论歌词中描绘的场景。

有个小组的讨论特别热烈,他们甚至开始模仿起下雨时的情景,用手做出雨滴落下的动作,嘴里还念念有词。

看着他们那认真又投入的样子,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但是,教学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比如,有些孩子对于宜兰方言的理解存在困难,导致他们在发音上总是出错。

我就得一遍又一遍地纠正,有时候真觉得自己像个唠叨的老妈子。

不过,当我看到孩子们在学校的文艺表演上,自信满满地唱起宜兰童谣时,我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们的歌声中充满了童真和快乐,那是对宜兰童谣最好的诠释。

通过这次宜兰童谣的教学,我明白了教学不能只是单向的灌输,更要关注孩子们的感受和需求。

要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就像这些宜兰童谣一样,虽然简单,却能带给人无尽的欢乐和温暖。

未来,我还会继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孩子爱上宜兰童谣,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宜兰童谣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前言作为一篇音乐教案,了解背景、了解学生水平是必要的。

本篇教案主要针对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学习宜兰童谣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童谣,同时学生要熟悉文化背景与语言风格。

二、童谣的定义童谣本质上是一种民间小曲,属于民间诗歌的一种。

一些长期流传的经典童谣,如《三轮车上的姑娘》等都成为了大众乐曲。

童谣简短,易于记忆,动听悦耳,rhythms有趣,是为小孩儿欢乐舞蹈而编写的一类通俗曲目。

童谣不仅具有歌颂父母,祖国的作用,还有着人类成长道路上的温馨,友情,美好的回忆。

三、音乐欣赏本节要学习的宜兰童谣片段,歌名为《我家有只弹簧猫》。

宜兰童谣是东南亚传统的民间曲艺形式,独具浪漫色彩,曲调轻松愉快,歌词通俗易懂。

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可以针对以下几点特别注意:1.语言风格:在儿童音乐教学中,歌曲的歌词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认真聆听,体验到歌词的趣味,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曲。

2.节奏:本曲的节奏简单易学,适合小学音乐教学。

而在学生学唱时,应注意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掌握歌曲的基本韵律。

3.起承转合: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理解歌曲的起承转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有助于更好地唱出这首歌。

四、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先进行音乐欣赏,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2.教授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歌词,让学生进行学唱。

3.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唱歌,老师进行引导和点播,让学生更加自由地体验和感受音乐。

4.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音乐元素,例如:用不同的节奏或音调进行创作。

五、总结本教案主要介绍了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谣(片段)“我家有只弹簧猫”的欣赏及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熟悉童谣的基本特性,熟悉国家文化等,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快乐与满足。

《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二年级下册
d.将音乐理论知识与实际演唱相结合。
举例解释:
-难点a:针对复杂的节奏,教师需要设计直观的教学活动,如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帮助学生感受并记忆节奏。
-难点b:教师需运用故事、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和文化。
-难点c:教师通过反复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在集体演唱中保持同步,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宜兰童谣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宜兰童谣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承宜兰童谣。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基本节奏和音高的掌握,以及宜兰童谣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宜兰童谣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宜兰童谣中的节奏和音高特点”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集体演唱。这个活动将演示宜兰童谣的基本节奏和音高的运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宜兰童谣的基本概念。宜兰童谣是流传于我国台湾宜兰地区的一种民间儿童歌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动的歌词。它是我国民间音乐的宝贵财富,反映了当地儿童的生活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月亮光光照地堂》为例,分析宜兰童谣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带给我们快乐和启发。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集体演唱的成果。

人教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谣》优品课件

人教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谣》优品课件
• 木管乐: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英管,大管(巴松 管),萨克斯。
• 弹拨乐:竖琴 • 打击乐:定音鼓,三角铁,木琴,钢片琴 响板,沙锤,小军鼓,
钹,锣,木鱼,铃,摇鼓,编钟,渔鼔 。
第三页,共七页。
• 童谣,应该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在儿童口中传 唱的,带浓厚的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 式简短的读来朗朗上口的歌谣。
人教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谣》优品课件
科 目:音乐 适用版本:人教人音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宜兰童谣
第一页,共七页。
• 这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下面我们来介 绍一些管弦乐的知识。
第二页,共七页。
•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弦贝斯)
• 铜管乐:小号,圆号(法国号),长号,大号
• 童谣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 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第四页,共七页。
第五页,共七页。
听 听 这 首 歌
第六页,共七页。
再见!
第七页,共七页。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宜兰童谣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宜兰童谣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宜兰童谣宜兰童谣,是流传于台湾宜兰县的一种传统民歌。

这些童谣简单易懂、押韵优美,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

它们有着浓郁的宜兰风情,也是臺灣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堂音乐课上,我们将会欣赏一些宜兰童谣,了解台湾文化和音乐。

一、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宜兰童谣的起源、发展和地域特色;2.学生了解宜兰童谣的音乐特点、节奏和旋律;3.学生借此加深对台湾文化和音乐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提问:大家喜欢听音乐吗?最喜欢听哪种音乐?(教师记录学生的回答)2.学习环节(1)教师简单介绍一下宜兰童谣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播放宜兰童谣音乐录像,让学生深入了解这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如语言简洁明了、押韵优美、旋律优美流畅等等。

(3)请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出《刨冰》这首童谣。

学生可以边跟唱边做出动作,了解到在宜兰的夏天,吃刨冰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4)教师播放《咚咚咕咚》和《小手拍拍》的音乐录像,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欣赏这些童谣的节奏和旋律。

学生可以学着跟唱,感受这些童谣的欢快和活力。

(5)请学生自己编写一首宜兰童谣。

可以参考一些已有的童谣,如《刨冰》、《咚咚咕咚》、《小手拍拍》。

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设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展示给其他小组和教师听。

鼓励学生多方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总结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编写的宜兰童谣,并讨论它们的歌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之处。

通过对宜兰童谣的了解和学习,加深学生对台湾文化和音乐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宜兰童谣,让学生不仅了解到台湾的民俗文化和音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这一堂音乐课,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新课标

《宜兰童谣》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宜兰童谣》又名《丢丢铜》,是台湾宜兰民歌,曲调常被填上不同的歌词。

现在我们听到的歌词是表现宜兰开通火车时,人们欢呼雀跃的情景。

宜兰地区多山,修建铁路很艰难,要开通许多隧道,所以,当火车通车时,人们显得格外的兴奋。

歌曲《丢丢铜》为五声徵调式,四二拍。

歌曲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

歌词中有台湾方言,如“丢丢铜”是台湾宜兰的方言,形容水滴落时发出的声音,“碰孔”是隧道的意思。

作曲家鲍元恺以中国经典民歌为素材创作了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共有24首,其中《宜兰童谣》是以台湾童谣《丢丢铜》为素材改编的。

教材节选了其中的片段。

音乐模仿了火车鸣笛和车轮的隆隆声,通过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形象地表现了火车出站、通过隧道的情景,也表现了火车通车时人们的欢快心情。

乐曲开始,在渐强的火车鸣笛声和火车出站的钟声中,双簧管奏出了《丢丢铜》的旋律,表现了铁路通车时人们的愉快心情,然后长笛反复一遍,显得更加轻快。

经过简短的过渡,弦乐再次奏响主题,力度渐强,在钟声的伴随下,随着一声鸣叫,火车呼啸而过,顺利地通过了隧道。

2、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欣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因此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玩中创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知识掌握上,许多学生对台湾的历史、环境了解不多,所以在课件上多些体现。

动机和兴趣上,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教学目标:1.知道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是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改编的,并能哼唱歌曲。

2.能分辨乐曲中模仿钟声、火车鸣笛、行进的声音,并分辨《丢丢铜》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4、教学重难点:1.能分辨并模仿乐曲中钟声、火车鸣笛、行进的声音,并分辨《丢丢铜》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2.了解并哼唱台湾民歌《丢丢铜》3.了解管弦乐合奏《宜兰童谣》中《丢丢铜》主题出现时的演奏乐器。

5、教学过程:一、律动进教室导入:让我们坐上小火车,老师带你们去台湾走一走二、学童谣,《丢丢铜》1.导言:我们来到了台湾的宜兰,宜兰古称"蛤仔鸡"原为平埔族人居住地,宜兰是个多山的县,修建铁路很艰难,要开通许多隧道,所以,当火车通车时,人们格外的兴奋。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欣赏宜兰童谣 (片段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欣赏宜兰童谣(片段)”。

这一单元共安排了 4 课时,本节课是第 2 课时。

教材中选入了 3 首宜兰童谣《丢丢铜》、《小星星》和《青春舞曲》。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浓厚的民间特色,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认识简单的音符和简单的节奏。

同时,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创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宜兰童谣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

2.能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童谣,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宜兰童谣的特点,能够熟练演唱教材中的歌曲。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境的音乐课堂。

2.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教材和音响设备。

3.准备相关的音乐道具,如手铃、沙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宜兰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宜兰的风土人情,激发他们对宜兰童谣的兴趣。

同时,为学生简单介绍宜兰童谣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 分钟)教师播放教材中的歌曲《丢丢铜》,让学生初步感受宜兰童谣的风格。

在歌曲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 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丢丢铜》,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欣赏 宜兰童谣(片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欣赏宜兰童谣(片段),理解歌曲中传达的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对歌曲的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演唱和演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歌曲,理解歌曲中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他们能够通过演唱和演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宜兰童谣(片段)的音乐素材,以及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

2. 准备乐器(如吉他、小提琴等)供学生演奏。

3. 设计教室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4.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歌曲背景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师生问好。

2. 音乐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宜兰童谣的故事,引出课题《欣赏宜兰童谣(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环节二:新课学习1. 播放《宜兰童谣》片段,感受乐曲情绪及蕴含的文化内涵。

(1)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了解宜兰县的风土人情。

(2)教师补充说明,加深学生对宜兰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和交流,加深学生对宜兰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再次聆听乐曲,用肢体语言表现节奏和旋律。

(1)学生自主探究:如何用肢体语言表现节奏和旋律。

(2)教师示范拍手、拍腿等动作,学生模仿学习。

(3)学生分组合作,尝试用打击乐器表现节奏,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肢体语言的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认识。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分组合作表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 完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1)学生自主探究:用什么方式可以更好地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2)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打击乐器等多种方式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宜兰童谣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宜兰童谣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宜兰童谣》教案《宜兰童谣》教案教学目标:1、能仔细听赏《宜兰童谣》,并能有韵味地跟唱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乌乌》。

2、能在活动中了解海峡两岸的音乐文化,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听赏《宜兰童谣》和学唱《采茶灯》,了解闽南音乐文化,知道海峡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

教学准备:1、师:制作课件、收集《宜兰童谣》的资料。

2、学生:收集台湾(福建)风俗、台湾童谣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了解两岸风俗:师:同学们课前都了解了一下台湾、福建两地的风俗民情,现在就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有哪些有趣的民俗呢。

1、学生自由发言。

2、比较异同。

3、寻根求源。

师:为什么会这样?二、两岸民歌大家唱:(一)唱台湾童谣。

(二)听赏《宜兰童谣》。

1、初听《宜兰童谣》。

2、听赏与跟唱《丢丢铜》(1)《丢丢铜》的来历?(2)听赏台湾童谣《丢丢铜》?(3)随乐哼唱歌曲旋律。

(4)学唱歌词3、听赏与跟唱《天乌乌》。

4、再听《宜兰童谣》。

师:让我们再来完整地听赏一遍《宜兰童谣》,体会宜兰小朋友乐观、幽默、富有情趣的生活。

三、总结:今天,在我们的节目中大家不但听赏和学唱了台湾福建两地的民歌,还相互交流了两地的风俗文化。

海峡两岸,一脉相承,骨肉相连。

这一期“海峡两岸”的节目就暂告一个段落,愿祖国的明天——花好月圆!《宜兰童谣》教案教学目标:1、能仔细听赏《宜兰童谣》,并能有韵味地跟唱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乌乌》。

2、能在活动中了解海峡两岸的音乐文化,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听赏《宜兰童谣》和学唱《采茶灯》,了解闽南音乐文化,知道海峡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

教学准备:1、师:制作课件、收集《宜兰童谣》的资料。

2、学生:收集台湾(福建)风俗、台湾童谣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了解两岸风俗:师:同学们课前都了解了一下台湾、福建两地的风俗民情,现在就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有哪些有趣的民俗呢。

1、学生自由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宜兰童谣》
教学内容:
欣赏《宜兰童谣》
教学目标:
1、知道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是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改
编,并能哼唱歌曲
2、能分辨乐曲中模仿钟声、火车鸣笛、进行的声音,并分辨
《丢丢铜》旋律在乐曲中出现的几次
教学过程:
1、介绍:《丢丢铜》是首台湾著名的童谣,歌曲表现了
火车通车是,宜兰儿童的喜悦心情。

2、解释歌词“丢丢铜”是“滴滴答”的意思
3、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
4、复听乐曲,引导学生听出模仿钟声,火车鸣笛,和进
行的声音,采用模仿声音或动作的形式表示
5、完整听乐曲,听辨主题出现了几次(4)
6、再听,引导学生分辨主题出现时,是有什么主奏乐器
演奏的?可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表示(双簧管、长
笛、弦乐、全奏)
7、表现音乐
8、学生和教师学唱《丢丢铜》
9、感受歌曲的情绪
10、学生练习
11、学生分组演唱
12、学生表演唱
小结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