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5词的发展(四)
唐诗宋词学习心得

唐诗宋词学习心得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学习唐诗宋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学习唐诗宋词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学习心得:
1. 熟读经典:首先,要多阅读经典的唐诗宋词,如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苏轼等名家的作品。
通过反复阅读,可以熟悉他们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2. 听课讲义:参加相关的课程或者听讲座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
专业的老师通常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意义。
3. 学会背诵:背诵是学习唐诗宋词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背诵,可以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4. 品味韵味:唐诗宋词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们有着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在学习唐诗宋词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品味其中的意境和韵律之美,深入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5. 创作实践:学习唐诗宋词不仅仅是欣赏和解读,还可以通过模仿和创作来深入理解其中的艺术之美。
可以从题材角度出发,创作与现代社会相关的诗词,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写作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习唐诗宋词需要耐心和毅力,要多读多练多品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在唐诗宋词的海洋中体会到更多的美与智慧。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3词的发展(二)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3词的发展(二)第一篇: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3词的发展(二)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编号:003词的发展(二)在词的发展(一)中,总结了从晚唐至后蜀(836-940年)、从南唐至宋初(937-978年)两个时期词的创作风格。
本篇就从第三个时期北宋前期开始。
三、北宋前期这个时期从北宋建国至宋神宗继位(960-1067年),约一百余年。
这一时期可以分为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北宋初50年这一阶段从宋太祖建隆元年至宋真宗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后几年。
这一阶段,词并没有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被认为是词坛甚为沉寂的一个时期。
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国初平一宇内,法度礼乐,浸复全盛,而士大夫乐章顿衰于前日。
”在这四五十年中,作词者寥寥数人,作品仅存33首。
其中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潘阆、林逋等人的词作虽然也有一定的水平,但由于数量稀少、风格平庸,不足与形成鲜明的时代特点。
宋初词坛的沉寂是与当时文化大背景分不开的。
公元960年,北宋建国,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割据、战乱局面。
北宋的统治者从建国之初就采取了崇文抑武的国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相当重视文化的建设。
然而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涵育、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苏轼《六一居士集叙》:“宋兴七十馀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祜极矣。
而斯文终有愧于古。
”所谓“七十馀年”,即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以及仁宗朝的初期。
苏轼的“七十馀年”也许稍稍长了些,但宋初50年,其文学成就的确不足以与前代相媲美。
历来文学史和词史多把这一时期看作晚唐五代词向宋代词演进的过渡期而忽略。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著有《小畜集》。
词仅存《点绛唇》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4词的发展(三)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4词的发展(三)第一篇: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4词的发展(三)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编号:004词的发展(三)在词的发展(二)中,总结了从北宋建国至宋神宗继位(960-1067年)这一时期词的创作风格。
本篇就学习第四个时期—北宋后期词的发展概况。
四、北宋后期从公元1068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至公元1127宋钦宗赵桓靖康二年,约六十年。
这一时期是宋词乃至整个词史比较繁荣的时期,也是词的创作体例向两个方向发展的分水岭。
出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新体派,和以周邦彦为代表的传统派。
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新体词的开山立派正如人类历史的发展,在其内在客观规律的必然性下,总是有看似偶然的外在表现,而这种表现又往往着落在几个横空出世的英雄人物身上。
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就是这样的人物。
1、新词体创立的几大因素新体词的出现,与词产生的根源密切相关。
词来源于民间,而民间词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它就像是广袤肥沃的土壤,势必让词这棵大树根深叶茂,并分出健硕的枝杈,挂满累累果实。
上世纪初发现的敦煌曲子词可以让我们再次走进民间词的世界,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保留了民间作品质朴与清新的特点,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
王重民在《敦煌曲子词•叙录》中说:“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
其言闺情与花柳者,尚不及半。
”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
效节向龙庭。
麟台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诉。
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
定**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儸?手持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多。
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可以看出,词从一开始就不乏视野开阔、风格遒劲的作品,从根源上就预示着其创作风格必然走向多样性发展的道路。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2词的发展(一)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2词的发展(一)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编号:002词的发展(一)这里学习有关词的发展知识,主要是根据词在不同时代的创作风格对词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简单梳理。
从而大致了解词的发展脉络,以便提高自我对词的鉴赏能力。
由于词是在晚唐定型,前面内容已在词的起源中总结,所以就这里从晚唐开始。
一、从晚唐至后蜀这个时期的创作风格因《花间集》的编辑而显得十分清晰明了。
这个时期活跃的词人一般称为“花间派词人”,其中以花间派鼻祖温庭筠为代表。
《花间集》是后蜀(925-965年)赵崇祚约940年所编辑的一部词集,共10卷,搜录了晚唐(836-907年)至后蜀时期18位词人的作品500首。
18位词人分别为晚唐词人温庭筠、皇甫松,五代词人和凝(898-955年),后蜀词人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浮⑴o<谩⑴费艟肌⑺锕庀堋⑽撼邪唷⒙跪、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等。
其中以温庭筠、韦庄最为著名。
这一时期的词风,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写下得十分妥贴,“饼饵玉雕琼,拟将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下春艳以争鲜。
??。
则有绮筵公子,缀幌佳人,寄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握纤纤之玉指,拍摄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
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有唐已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
??。
”这一时期的词风由此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文辞细腻、艳丽、精美;二是主题内容多是以描绘闺中妇女的衣着容貌及情感上的合欢离恨、幽怨相思为主。
须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花间词虽然在内容上以历代文人所诟病,但在词史上却是一块里程碑。
《花间集》就是我国第一部词集;“花间派遣”就是我国第一个词派;“花间词”规范了词的文学体裁和美学特征,奠定了词的文学地位,对宋元明清词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更漏子玉炉香》温庭筠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头寒。
梧桐树,三更雨,人寰离情正苦。
学习宋词的心得体会[最新版]
![学习宋词的心得体会[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05f76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c.png)
学习宋词的心得体会学习宋词的心得体会篇一: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比重较大,因此诗词鉴赏题也就成了中考语文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然而,诗歌是语言的高度凝炼,没有足够的积淀就很难真正理解诗歌的意蕴,而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年代又离中学生过于遥远,因此,多数考生都觉得诗词鉴赏题难度较大,无从下手。
下面谈谈我研修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按照诗歌表现内容的不同,古典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和咏怀诗等五类。
山水诗的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他们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古人很喜欢咏物。
大自然的玩物,大至山川河流,小则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人的感情。
边塞诗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往往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抱负等。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度,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作者往往因一事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诗以言志”,尽管诗歌的内容可以涉及思亲,送友、怀乡、赠人、战争、写景、状物等多种体裁,但最终都是为了抒发感情。
在赏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作品意象特征。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义,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鉴赏作品时,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诸如的意蕴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2、体味诗歌情、景、事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容情入境、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要把握景的形象性,诗歌往往用比喻、夸张、景物烘托、气氛渲染等艺术手法来体现神韵。
宋词鉴赏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宋词这门课程,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学殿堂的大门。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宋词的魅力,感受到了古人情感的真挚与深邃。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宋词的起源与发展宋词起源于唐代,繁荣于宋代。
它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以词牌为载体,以音乐为背景,以韵律为特点。
宋词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词中之王”。
二、宋词的特点1. 主题丰富:宋词题材广泛,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也有描绘自然风光的,还有反映社会现实的。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2. 情感真挚:宋词以抒情为主,情感真挚,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对友情的珍视。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等。
3. 韵律优美:宋词讲究韵律,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晏殊的《浣溪沙》、李煜的《虞美人》等。
4. 语言精炼:宋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如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三、宋词鉴赏的方法1. 了解背景:在鉴赏宋词时,首先要了解词人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情感和意境。
2. 品味语言:关注词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品味语言的精炼与优美。
3. 体会情感:感受词人的情感,体会其喜怒哀乐,进而理解词人的心境。
4. 比较分析:将不同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四、宋词鉴赏课程心得1. 提升审美能力:通过学习宋词,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会了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
2. 增强文化素养:宋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宋词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3. 感受人生哲理:宋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使我受益匪浅。
4. 陶冶情操:宋词以抒情为主,读之使人心情愉悦,陶冶情操。
5. 拓宽视野:通过学习宋词,我了解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唐宋词的发展

唐宋词的发展第一篇:唐宋词的发展唐宋词的发展第一节词的起源和发展一、词的名称、起源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为它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五代称为曲、曲子词、词等。
它在初唐出现,在中唐得到了发展,在晚唐五代得到了繁荣。
唐代政局统一,经济发达。
南北交通与中外贸易,带来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
作为词乐的燕乐也就随之兴起并广泛流传起来了,唐代城市繁荣,助长了官僚地主、豪门富商的享乐欲望,歌楼妓馆随处可见,城市中处处管弦,处处笙歌,随之涌现了许多乐工歌姬。
他们演奏、传播燕乐,歌唱并创制曲词,这就促进了词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词随燕乐而兴。
燕乐就是宴乐,是宴饮时演奏的音乐。
南北朝以来,中国音乐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一方面楚汉旧声逐渐衰落;另一方面,通过军事活动、中外通商以及教徒传教等多种渠道,输入了大量的外来音乐,即西北各民族的音乐和中亚、印度等地的音乐。
这些外来音乐与原来流行的中原音乐、民间俗乐相融合,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唐音”。
他们经常在宴饮时演奏,被称为燕乐,词就是随着这种燕乐的广为流传而兴起的合乐诗歌。
再次,词的兴起也是诗体嬗变的结果。
唐代近体诗十分发达,近体诗往往可以作为声诗入乐。
但近体诗都是整齐的律绝,它在配乐演唱时与抑扬多变的燕乐谱曲难得协调,所以乐工歌姬在演唱文人近体诗时,或加和声(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或加虚字,或略为增减字数,以适合乐曲的需要。
如王维的《渭城曲》在演唱时采用“阳关三叠”曲谱,正是律绝合乐时改动字句的例子。
而最终解决词曲矛盾的办法,还是以乐定词,使声文相从,于是出现了以曲拍为句的词。
因此,词是合乐诗歌,是依声填词的合乐诗歌;是律化了的句式参差的诗歌。
它的合乐方式,从因诗入乐到依声填词;他的句式,从整齐的律绝到律化长短句,就是由诗入词的演变过程。
二、词的发展过程1.民间词:词最早产生在民间,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
诗词晚读:宋词发展简谈小结(关于唐宋词的一点思考)

诗词晚读:宋词发展简谈小结(关于唐宋词的一点思考)『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宋词简谈这个系列,今天就要收尾了,我想在这里做一个总结。
在此之前,我们用了十一个篇幅,简单介绍了词这种文学体裁自晚唐至南宋的发展历程。
严格来说,我们这个系列应该称之为“唐宋词简谈”才更合理。
关于唐宋词,我想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去思考。
1、关于豪放与婉约一讲到词,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习惯性的将其分为“豪放”与“婉约”两种派系,但就实际内容而言,这种分类其实过于笼统。
即便是系统内的作者,婉约派如李煜、晏殊、柳永、周邦彦,豪放派的如苏轼与辛弃疾,各自的作品在风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更何况柳永之后,一些都市行旅词,山水风光词,人生感悟词,我们也很难将其硬性的划分到婉约或者豪放的范畴中。
就我的理解,更倾向于从内容的角度来进行划分,如:闺怨离愁词,都市行旅词,咏物词,送别词,山水风光词,怀古词,感悟词,田园词等等。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豪放或婉约,情感或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去分析作品的好坏,这样也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每一首作品。
行香子.抒怀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卜算子.齿落辛弃疾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关于词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词文化发端于隋唐,外来的敦煌曲子词,与本土的燕乐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市井间新的表现形式。
到了晚唐,在温庭筠的大力推动下,使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温庭筠之后,韦庄,南唐的二主一相,北宋前期的晏殊、欧阳修,都是身居庙堂的政治人物。
尽管李煜的亡国词,晏殊的清新词风,欧阳修的洒脱词风,有一定的表现力,但在这期间两百余年的岁月中,偏于上层的宫廷词作品,实际上限制了词文化的发展,他们在这个时间段内过于“高举高打”,不接地气。
读宋词心得体会

读宋词心得体会读宋词心得体会(精品5篇)读宋词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宋词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读宋词心得体会(精品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读宋词心得体会篇1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宋代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为一名热爱中国古代文学的人,我对宋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阅读了一些优秀的宋词作品。
首先,宋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宋词以短小的篇幅、精炼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宋词的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
宋词的题材广泛,包括了山水田园、离情别绪、历史典故等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宋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宋词作品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向往,深刻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最后,宋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宋词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反映和传承。
通过阅读宋词,我了解到了许多历史典故、文化常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宋词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宋词,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将会继续深入阅读宋词,并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读宋词心得体会篇2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韵味和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读宋词,是一种极具享受的阅读体验,它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在宋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词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他通过描绘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他通过描写离别的悲伤,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唐宋诗词鉴赏学后感

唐宋诗词鉴赏学后感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唐宋诗词鉴赏学后感不少老师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不可谓不花力气,一会儿放段影像资料,一会儿让学生分组讨论,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并不好。
究其原因,是对这门学科该教什么知识并不清楚,在教学设计上功夫下得不够。
所以老师需要提高自我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不断地学习,找到真正让学生对诗词感兴趣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在对教学方式起制约作用的设计上动脑筋,开创选修教学的新局面。
在诗词鉴赏过程中,我只是忙于自己演绎,自己讲解,而将学生“参与权”剥夺了。
在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时,渐渐出现精神疲劳。
有鉴于此,我不得不对接下来的讲课方式作出以下调整:一、基本阅读篇目要求每讲一位诗人作品时,都要求同学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诗歌创作特点。
并适时作堂上展示。
二、结合作者生平、创作特点、诗歌创作背景等,要求学生课前鉴赏基本阅读的篇目,鉴赏从三方面要求进行。
即:a、诗中写了什么内容;b、写这些内容为了表达什么思想;c、用了什么表达技巧(“三个什么”)。
学生在课前准备就围绕这“三个什么”进行。
课堂展示时亦紧紧围绕高考对诗歌鉴赏的三方面要求进行。
三、有的诗歌赏识可通过设计题目、学生笔头作答的形式进行。
首先,唐诗宋词的美是不言而喻的,李白的飘逸绚丽、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雄壮、李清照的婉约含蓄等等无不给人以享受,老师的灌输并不可缺少,老师的赏析领着学生把握赏析诗词的方向。
原来这群学生拿起一首诗,读下来也不知道该从哪方面进行鉴赏。
后来,老师的讲解,让他们明白了诗要“知人论世”,他们明白了一首诗该如何去深入内容,深入思想。
同时,当初那几个贫乏的评价字眼因老师的灌输,在不经意间词汇也丰富起来了。
可见,老师的灌输是必然的,是必须的。
其次,当学生稍有羽翼就该让他放飞,否则他们永远也只能被你牵着鼻子走,而不能“自立”。
面对这种情况,就该多放权,让其自学,让其表现。
老师此时将主权放下,成为从旁协助之人更为恰当。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7词的发展(六)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编号:007词的发展(六)宋词发展到南宋中期,出现了辛弃疾、姜夔两个代表性人物,历代文人每每拿此二人与北宋的苏轼、周邦彦相比评。
实际上,文学价值的评判标准历来是复杂的,或以纯粹的美学理论为基准,或以阐释人性本质的深浅程度为标杆,或从能否反映时代的本质和精神来考量,如此等等,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绳和范畴。
所以,诸如苏词和辛词孰高孰低的一类问题,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糊涂账,不如搁置为妙。
况且,这也不是一个甚至连业余爱好者都算不上的人可以来说话的。
这里来谈南宋中期词家创作高峰的心得体会,就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母与子》中的一段话来做为开篇:“一切能永存的艺术作品,是用时代的本质铸成的,艺术从来不是独自一人进行创作。
他在创作中反映了他的同时代人的精神,整整一代人的痛苦、热情和梦想。
”这也许是学习南宋词高峰期特点的最佳视角。
六、南宋中期从公元1163宋孝宗隆兴元年至公元1264宋理宗景定五年,约百余年。
这一时段从历史角度讲,其实横跨了南宋中期及部分晚期。
但从词的发展脉络来讲,就没有必要再进行细致地划分。
南宋在这一百年里,大体是前七十年对金,后三十年对蒙,基本维持了偏安的局面。
在这种乱中有稳的局势下,南宋涌现了许多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同时,也迎来了文艺繁荣的复兴时代。
南宋时期维持了近百年学派间互争雄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了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
可以说,南宋是古代中国学术思想的巅峰时期,其中理学思想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家学者。
王国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宋词的发展也同样迎来了自己的高峰期,词人数量和作品数量都达到了历史空前的水平。
这一时期的词人,基本上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以辛弃疾豪放风格为代表的新体派,另一个是以姜夔婉约风格为代表的传统派。
宋词心得体会

宋词心得体会宋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表达技巧,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通过学习宋词,我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下面是我对宋词的心得体会。
首先,宋词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
宋词强调情感的表达,追求简洁明快的语言,富有音乐感。
宋词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描写为主,注重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来表达情感;二是以比喻为修辞主要手法,通过比喻手段来表达情感。
这些特点使得宋词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宋词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宋词以人文环境为基础,关注社会生活和个人感情体验。
宋词的题材内容包括山水田园、宫廷官场、战争征讨、家国忧患等各个方面,其中以爱情题材最为常见。
宋词真实地描绘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人们的欢乐、忧愁、爱恨情仇,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第三,宋词中流露出的哲理和情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宋词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士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对人生、世界的思考和感受。
其中,对于人生的矛盾和无常感受的描写是我最为触动的部分。
宋词揭示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和变幻无常,表达了对人生苦痛和对命运无奈的思索。
这些哲理和情感的表达超越了时代,让人深思。
第四,通过学习宋词,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宋词,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辨精神、人伦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尤其是宋词所表达的对自然的感悟和崇尚自然的情感,让我更加珍视和热爱自然。
最后,学习宋词给我带来了审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抒发。
通过欣赏和吟诵宋词,我不仅获得了美的享受,还能在其中找到共鸣,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宋词的音乐感和情感表达的精准度,使我在诗词中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美好。
综上所述,学习宋词让我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宋词的艺术风格、广泛的题材、真实的描写、独特的审美观念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唐诗宋词鉴赏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唐诗宋词鉴赏心得体会(通用13篇)唐诗宋词鉴赏心得体会篇1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清明小说……而唐诗、宋词,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
《唐宋词赏析》浓缩了唐诗宋词的精华,让我们从中了解了许多名诗名词。
其中,我映象最深的便是《爵江月和》这首词的赏析。
这首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英雄文天祥所写。
整首诗是这样的:“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
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
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是应凉风新发。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向江山回首。
一线高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这首词的赏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的告诉我们这首异乎寻常的词是文天祥在五坡岭被叛徒所害而被俘与同时被压北行的同乡好友邓光荐临别时写下并送给邓光荐的。
这首词对国族的不幸,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是我们对文天祥的壮举表示热忱的赞慕。
这首词用了苏东坡赤壁怀古的词韵。
这不是一般的唱和之作,而是赤心报国的强者之歌。
既有巨大的政治鼓动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便是李颀的《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这首古诗的赏析点明了此诗是作者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
并具体的展现了当时边疆景象的肃穆和凄凉,告诉人们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帝王的霸道。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
并巧妙的运用了音节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义。
这本是其实还有许多像此类值得大家去品读去欣赏的诗词。
它们不仅在文字上有着特殊的含义,就连它们的标点符号上都有着非凡的魅力。
它们不仅传达着是人在不同年代对生活产生的不同感想,也是我们对进一步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是文学上不可缺的部分。
宋词读书心得6篇

宋词读书心得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应急预案、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emergency plan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宋词读书心得6篇无论经历哪种事情,大家都应当及时写好心得,一份有价值的心得体会是需要通过实际经验不断修正和完善的,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宋词读书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宋词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征和表现

宋词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征和表现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宋词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为初唐诗、盛唐诗、中唐诗和晚唐诗,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表现。
首先是初唐诗阶段,这一阶段的诗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唐诗的艳丽豪放:初唐诗具有雄浑豪放的风格,善于运用大气磅礴的语言表达情感,力求对题材进行深入描绘,给人以豪放、热烈的感觉,往往表现出吟咏山河、触动历史的豪情壮志。
2. 热衷于自然描写:初唐诗人崇尚自然,热衷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尤其擅长山水描写,通过细腻而形象生动的描述,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秀美,给人以宛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3. 抒发爱情和士人之情:初唐诗人对于爱情和士人之情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以自己经历和感受来描绘爱情的喜怒哀乐,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热爱,也表达了对士人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接下来是盛唐诗阶段,这一阶段的诗歌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人雅俗共赏:盛唐时期的诗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修养,他们的诗作既能够令文人欣赏,也能够赢得民众的喜爱,呈现出高雅和通俗的兼具特点。
2. 指物抒怀:盛唐诗人不仅对人和自然景物的描写熟练,而且擅长借助物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物象的精细描写,将作者的情感与物象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
3. 心灵的追求与思考:盛唐诗人不仅对客观世界的关注,更注重自己内心世界的追求和思考,他们以诗为媒介,表达了对人生、爱情、理想等主题的思考,并对社会、时代的变迁进行反思和思考。
然后是中唐诗阶段,这一阶段的诗歌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感慨时世的压抑:中唐时期是社会动荡的时期,战乱不断,诗人们的诗作中常常表达对时世的愤慨和压抑,对生活的无法适应和无奈,展现出一种情绪跌宕起伏的特点。
2. 崇尚倦怠和颓废:中唐诗人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一种倦怠和颓废的情绪,他们对过去的热情逐渐消退,对未来的恐惧和迷茫,表现了人生的苦闷和追求意义的困境。
唐宋词选读课读书报告

浅析唐宋词的发展词,也称曲子词。
最初是用来配合乐曲演唱的,句式比起诗来说更为自由灵活多变。
关于词的形式特点,明代徐师曾概括到“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
”而关于词的起源,说法比较多,一般来说,普遍都认为词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人们通常都将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亦称作密派和疏派。
唐代初期和盛唐时期,诗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鼎盛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诗人,虽然他们也著有少量的词作,但几乎完全被他们诗歌上的成就所掩盖,直到晚唐五代,词才慢慢发展壮大。
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统治阶级昏庸无能,出现了以温庭筠、韦应物、皇甫松等人为代表的花间词派。
词人所著多为统治阶级描述其奢靡的生活,或描述女子闺房生活,题材范围较窄。
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温庭筠),这首词就是描写女子梳妆打扮,用词华丽,精雕细琢,但是缺少真情实意,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而同为花间词人的韦庄的词风却又与之不尽相同,如“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韦庄),虽然都是《菩萨蛮》,但这首描写的是离愁别绪,思乡情怀,由于韦庄本身家道中落,父母早亡,身世坎坷,且五代时期多战乱,经常流离失所,所以比起早期的花间词派作品来说,韦庄的词更注重抒发自己漂泊流离的阴郁情绪而非描述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
类似的还有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词作的风格以亡国为分水岭,呈现截然不同的两种。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描述的是宫宴时的盛况,极尽奢华。
属于典型的花间词。
而亡国之后的李煜,作词风格逐渐转为深沉悲凉,经常透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凄楚,意境深远,极具感染力。
宋词鉴赏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中文教师,我有幸承担了宋词鉴赏的教学任务。
在近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宋词的魅力,也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宋词鉴赏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宋词的世界。
1.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为了让学生对宋词产生兴趣,我首先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文学氛围。
我通过播放宋词歌曲、展示宋词手稿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宋词的艺术魅力。
同时,我还结合历史背景,讲述宋词的产生、发展和代表人物,使学生对宋词有了初步的了解。
2. 传授鉴赏方法,培养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传授学生宋词鉴赏的方法。
首先,我引导学生关注词句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例如,在赏析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时,我引导学生分析词句的韵律,感受词句的节奏感;分析词句的意境,体会词句的意象;分析词句的情感,领悟词句的内涵。
其次,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深入解读,挖掘宋词内涵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宋词,挖掘其内涵。
1. 历史背景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宋词,我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讲解。
例如,在赏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使他们对词中的历史典故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文化内涵挖掘宋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文化元素,如诗词中的山水、花草、禽鸟等,使学生领略到宋词的文化底蕴。
3. 哲学思想探讨宋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探讨词中的哲学思想,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词句,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6词的发展(五)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编号:006词的发展(五)纵观词在宋代的发展史,可以说南宋词人和作品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北宋。
唐圭章(1901-1990年)编著的《全宋词》1965年版本中,总辑两宋词人1330多家,收词约20000首。
其中南宋词人数量约是北宋的三倍,作品量也占据着绝对多数的位置。
所以,从数量上来说,词的高峰期应该在南宋。
但北宋词和南宋词在文学成就上的高低并不是由数量来决定的,多数观点反而倾向于北宋词的成就高于南宋词。
当然,这不是一个定论。
南宋词在国仇家恨的历史背景下,必然负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同时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烙印。
从这一点来说,北宋词是无法比拟的。
这里把南宋词粗略地分为南宋前期南渡词人对词坛的重建、南宋中期词家创作的高峰和南宋后期宋词最后的结局三个阶段来进行学习,只是为了反映词的发展脉络,并不是研究南宋词最详尽的分期方法。
五、南宋前期从公元1127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至公元1162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约三十五年。
这也恰好是高宗从登基到退位的三十五年。
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高宗于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因拒抗金主张,南逃临安,建立南宋政权。
高宗统治期间,重用投降派,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偏安东南。
在这样雪崩一样的历史背景下,词坛也必然经历了战乱的洗礼。
曾经的汴京歌舞,散为云烟,昔日的剪红刻翠、浅斟低唱,同归歇绝。
追随宋室南渡的词人,裹挟在历史变换的潮流中,再也无心留恋花前月下、寄情山水诗酒,而是转为对山河破碎的哀伤、忧愤、呐喊。
于是,重新开始的南宋词坛,在创作风格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有:叶梦得、朱敦儒、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以及李纲、赵鼎、向子諲、李弥逊、陈与义、岳飞、胡铨、吕本中等。
叶梦得(1077~1148年),字少蕴,苏州吴县人。
宋代词人,亦工诗文。
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编号:005词的发展(四)在词的发展史中,总是闪烁着几颗耀眼的明星,温庭筠、李煜、柳永、苏轼、周邦彦……。
他们不是星空的全部,但就像北斗七星一样,他们是星空的标志。
那些或艳丽、或清澈、或空灵、或旷达、或旖旎的光芒,让后来人不禁翘首神往。
四、北宋后期从公元1068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至公元1127宋钦宗赵桓靖康二年,约六十年。
这一时期是宋词乃至整个词史比较繁荣的时期,也是词的创作体例向两个方向发展的分水岭。
出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新体派,和以周邦彦为代表的传统派。
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新体词的开山立派见上篇。
(二)坚守传统的正宗词派以苏轼为代表的新体词的开山立派,对从晚唐到五代、到北宋前期形成的一脉相承的词的传统体例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以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文坛地位,当他率先打破传统时,势必引起这一领域的一场地震。
果然,东坡词出现之后,词坛便有了“别派”“当行”的说法和争论。
陈师道(苏门六君子之一)《后山诗话》:“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李清照《词论》:“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实际上,质疑新体词的人不管是苏轼生前还是死后,都占据了多数位置。
当时学东坡词的,只有黄庭坚、晁补之等少数人而已。
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东坡先生以文章馀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
或曰:‘长短句中诗也。
’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
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若从柳氏家法,正自不分异耳。
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虽可笑,亦毋用笑也。
”清刘熙载《艺概》:“东坡词在当时鲜与同调,不独秦七、黄九别成两派也。
”关于传统词和新体词的争论至今未休。
不可否认的是,苏轼写词,犹如天马行空,譬若诗中李白,虽然其作品宜诵不宜歌,但其文学价值及美学价值都到了极高的程度,确实为词开启了新的发展方向,使词的发展道路更加宽广。
所以,新体词在词的发展史上意义极其重大。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追本溯源词本是音乐的艺术,虽然南宋以后不被管弦,但词之格律是根据词之音律的需要而固定下来的,词牌的背后是不变的音律,而严格依据词牌所填之词不管音律是否流失、亦不论是否有人吟唱,其可歌性都是客观存在的。
李清照的《词论》虽然狭隘和偏激,但对于何谓词体正宗的观点无疑是有道理的。
北宋后期,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就成为坚守传统词体的正宗词派,其中周邦彦是集大成者。
晏几道(1030-1106年?),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为北宋著名词人。
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言情,擅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
一般称晏殊为大晏,晏几道为小晏,时称“二晏”。
著有《小山词》,《全宋词》收其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
晏几道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不屑于利用其父影响谋取功名,一生只做过颍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
黄庭坚《小山词序》:“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
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
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
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
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
’乃共以为然。
”陆友仁《砚北杂志》记载:“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当时苏轼不但已为文坛巨擘,而且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连苏轼这样的人,也不放在眼里,可见其性情何等孤傲。
晏几道坚守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
其词艳而不俗,语言精炼,情感深挚,是小令发展到北宋后期的一座高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文忠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
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刘熙载《艺概》:“叔原贵异,方回赡逸,耆卿细贴,少游清远,四家词趣各别,惟尚婉则同耳。
”夏敬观《吷庵词评》:“晏氏父子,嗣响南唐二主,才力相敌,盖不特词胜,尤有过人之情。
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秦观(1049-1100年),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苏门四学士”之一。
诗、词、文、赋都有很深的造诣,以词著称。
虽然为苏门学士,秦词主要受柳永影响。
秦观的个性和才华也和柳永类似,其仕途虽然坎坷,但比柳永要顺畅得多。
秦观和柳永一样也创作了大量慢词,主题也颇为类似。
但秦词淡雅含蓄的风格不同与柳词的俚俗浅白。
秦观性格风流,经历丰富,作品情韵兼长,曲幽婉柔,多有传世名篇,在婉约派地位很高,甚至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一代词宗。
苏轼特别欣赏秦观,赞其有屈、宋之才。
听闻秦观死讯,曾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现存文250多篇、诗430多首、词100多首。
历代学者对其词评论甚高。
叶梦得《避暑录话》:“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
……。
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善,岂特乐府。
然犹以气格为病,故常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王灼《碧鸡漫志》:“张子野、秦少游,俊逸精妙。
少游屡困京洛,故疏荡之风不除。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大抵北宋之词,周、秦两家,皆极顿挫沈郁之妙。
而少游托兴尤深,美成规模较大,此周、秦之异同也。
”张炎《词源》:“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刘熙载《艺概》:“少游词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则过之。
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
东坡词雄姿逸气,高轶古人,且称少游为词手。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谓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情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和得《小雅》之贵,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况周颐《蕙风词话》:“有宋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斗山。
黄山谷、秦少游、晁无咎,皆长公之客也。
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于长公为近。
惟少游自辟蹊径,卓然名家。
盖其天分高,故能抽秘骋妍于寻常擩染之外,而其所以契合长公者独深。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
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而前此温、韦,后此姜、吴,皆不与焉。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满庭芳•山抹微云》秦观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贺铸前篇列举贺铸,是因为贺铸部分词风受到苏轼的影响,但他的主流创作还是传统词。
贺铸是一位长寿词人,他从20多岁开始步入词坛,直到徽宗年间退隐,始终坚持创作,历经50余年。
他与苏轼及其门人来往较多,受到新体词和传统词的双重影响,其创作风格也由此变得复杂。
但贺铸通晓音律,深刻理解词是音乐的文学,他词集中也有《薄倖》、《兀令》、《玉京秋》等自度曲,可见他对词本质特征的认识。
贺铸活跃在苏轼之后,他叹赏苏词的潇洒自如,也听到了对苏词“要非本色”的种种批评。
新体词不符合以音乐为根本的传统审美观念,他内心是认可这种批评的。
因此,贺铸在实际创作中,经常将新体风格融入传统模式,想把二者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
这种尝试无疑是危险的,所以后人对贺铸词的评价相差甚大。
叶梦得《建康集·贺铸传》记贺铸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当奔命不暇。
”张耒《东山词序》:“方回乐府妙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索如屈、宋,悲壮如苏、李。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耆卿溶情入景故淡远,方回溶景入情故秾丽。
”王灼《碧鸡漫志》:“贺方回、周美成、晏叔原、僧仲殊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
贺、周语意精新,用心甚苦。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方回词,胸中眼中,另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
全得力于《楚骚》,而运以变化,允推神品。
”程俱《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
然戏为长短句,皆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说:“若贺方回,非不楚楚,总拾人牙慧,何足比数。
”王国维《人间词话》:“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
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瞻,惜少真味。
”历代学者对贺铸的评论从来没有达成共识,甚至走向了褒得过高和贬得过低两个极端。
个人认为,易安《词论》:“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
贺苦少重典。
……”在偏狭中,对贺铸的评论还是接近真实的。
贺铸词作,数量多、风格杂,但作品本质始终坚守着传统本色,应为北宋后期正宗词派的主要干将。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踏莎行•杨柳回塘》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周邦彦(1056-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有堂名“顾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喜读书,性疏散。
宋神宗时,为太学生,有文名。
其后,因献《汴都赋》,称颂新法,得神宗赏识,擢升为太学正,一时声名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