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本人专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概括 前四句:以比喻写人生短暂、不定向 后四句:叙事为主,以所见所闻深化人生哲思
分析成语“雪泥鸿爪”
①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鸿爪,大雁在雪 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
②用“雪泥鸿爪”来比喻人无意中留下的踪迹, 就如飞鸿在雪地上踏 出爪印一样。如老僧新 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感叹人 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 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
和 子 苏由 轼渑 池 怀 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 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进士, 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 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 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 宋八大家之一。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 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 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 未到任),嘉祐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 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 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 房壁共题。”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 了偶然。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 是与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 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 诗中的感慨。
诗题分析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 东。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 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 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 壁上题过诗。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 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 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 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
❖ 由苏辙诗中的感慨 ,苏轼更进一步对人生发表了 一段议论。这就是诗的前四句。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 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 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 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力 量在支配着这种行为呢?如果说,人生是由无数个坐标 点所组成的,那么,这些坐标点有没有规律可循?青年 苏轼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但是,人生有着 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肓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 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骑着 蹇驴,在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就是 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人生虽 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 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艰 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这就是苏轼: 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他的整个人生观在 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
Biblioteka Baidu ❖ 诗词译文:
❖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 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 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 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定向。老和尚 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 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 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 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 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 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 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 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 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 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 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 蔡襄并称宋四家。
③比喻新奇,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思考。
小结
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 事旧迹的深情眷念,散中有整,行文自然。 “雪泥鸿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坏壁旧 题的惊叹,含意丰富,意味隽永。全诗动 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 诗人一生宦海沉浮,展转做官与流浪中。但 诗人并没因人生的坎坷而消极悲观,在逆境 中随缘自适、旷达豪放,仍保持积极向上的 人生态度。王国维曾评价“东坡之词旷” (《人间词话》)。文如其人,一个没有旷 达胸襟的人很难想像可以写出如此旷达的作 品。中国历代都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但是 在失意中还能写出如此大量名垂千古的旷达 之作的,东坡是第一人。我们从苏轼的诗文 中可以透视苏轼这一人生态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