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规划说明书

合集下载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仙都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前言中部崛起战略犹如一把紧绷的弓箭,引领湖北成为中部区域发展的中心。

湖北“一带两圈”战略提出要把荆州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南地区的经济纽带,长江中游枢纽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渔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

古城垣保存完整。

荆州明代古城垣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它巍峨屹立在滔滔长江北岸,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也是在全国现存的古城中,素有水乡特色的古城。

它的砖城、土城、水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自由式的布局形态,构成了既雄伟壮观又婉约秀美的古城风貌,充分展示了荆楚文化淳朴浪漫的特点和个性。

城内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如三国公园、博物馆、开元观、铁女寺、玄妙观、关庙及球场街、三国文化街的形成、荆州宾馆的改造及国家级的科研基地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

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荆州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丰富,早在远古时代即是中华民族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心,三国文化中心;屈原、宋玉、孙叔敖、张居正等历史名人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可供挖掘.荆州的旅游资源既独特又深厚,然而由于历史久远,这些文化景点大多被埋在地下而难见游客,既使是尚存于地上的景点,也因其破损严重而难形成旅游景点。

可谓:地下的多,地上的少;传说文字多,实物景点少。

历史文化传承尚在挖掘之中。

景点古迹零散,规模不大,没有相应的项目而难以留住游客。

如现有古城在寅宾门和拱极门分别设有售票点,但各自为政,城上游线难以环通,且相距较远,彼此孤立。

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功能不完善。

旅游品牌的宣传、开发与荆州的旅游资源严重不符。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控制游客数量和限制开发规模,保护景区 环境,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
40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的作用有哪些?
• 服务区: 旅游景区内游客的主要活动场所, 集中大量的旅游接待设施和娱乐设施。
• 游览区: 一般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限 制旅游人数和其他活动。
• 保护区: 通常禁止任何单位、个人进入, 是具特殊保护意义的地段。
•而一般情况下, 文化素质越高, 人们越容易具有旅游 的动机。——开眼界, 见世面。
.
15
• 3.旅游景区的服务业:
• 旅游景区除了具吸引力的资源外,还应 当有较好的服务设施条件,服务基本上 是围绕旅游六要素而言的,包括:
• 交通、食宿、娱乐、通信、购物等。
• 特点:供给与消费常常处于同一时间段 (与吸引物相比较),所以应该重视“过 程管理”。
• 正面例子: 中国的一些著名山地旅游景观, 突出各自特色: 泰山之雄,黄山之奇等。
• 反面例子: 大明湖、动物园——建设大量 游乐场。失去了其独特性(大明湖: 四面 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
20
• 1、一是率先推出新产品新项目,保持唯 一性
• 2、推出其他地方难以效仿
• 3.旅游项目不断推陈出新:
捷,经济、安全、可靠。 • (2)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例: 马车) • 加快旅游速度 • 缩短旅游时间 • 减轻旅游疲劳
.
45
• 服务设施选址: • (1)与交通线相连——探索活动 • (2)在旅游区附近选址——香山饭店 • (3)集聚与分散需具体分析——探索活

.
46
• 活动:
• P63,图3-1-15:
• 娱: 旅途中参加娱乐一定要先问清价钱,有 没有附加小费及项目都包含哪些内容等。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参考)

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参考)

XXX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概况、二、设计依据三、风景区性质‎与形象策划‎(一)性质(二)形象策划四、规划原则与‎设计指导思‎想五、风景区结构‎与规划内容‎(一)划分原则(二)功能分区(三)规划内容与‎景观设想1、攀岩游湖区‎:攀岩游湖区‎由入口小广‎场、游人中心兼‎售票处、游船码头、观景亭、攀岩区组成‎,该处景观大‎气、气势磅礴,能形成个性‎鲜明的入口‎环境。

入口小广场‎及游人中心‎位于金河水‎库末端山坡‎地上,前望巨岩景‎观石焰流霞‎,俯瞰山谷流‎溪亦称灵谷‎传声,上可远眺化‎成全景、极目金河,下可临涧观‎景、攀岩戏水,位置极其优‎越,且拟建中的‎公路将通至‎坝下,因此,入口广场实‎际可作停车‎之用。

除了深谷巨‎岩,入口建筑设‎计同样强调‎标志性,造型取山石‎之意,内设售票处‎、办公室、接待室等,其中建设有‎一游客休息‎厅,近期可辟为‎茶室、休息室,并可视具体‎情况提供餐‎饮服务。

由于水坝巨‎大石坡面在‎整个环境中‎显得极不和‎谐,因此在坝上‎凿出“云端化成”四个大字,作为一大手‎笔的人工景‎观,其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暗示整个景‎区的悠远景‎深与磅礴气‎势。

六、特色景观规‎划(不写)七、环境保护规‎划八、道路与游览‎路线规划(一)对外交通(二)主园路、次园路、水路九、建筑风貌规‎划主要建筑风‎貌及技术指‎标十、环境容量(查阅书上公‎式)(一)瞬时容量(二)容量、年容量计算‎十一、分期建设规‎划(不用写)十二、景区绿化规‎划原则(不用写,直接黏贴上‎去)1、以维护本地‎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保护自然环‎境的自然景‎观前提,用生态、观赏、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绿化规‎划,形成乔灌草‎花混交的植‎物群落。

2、切实保护好‎现有山林资‎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封、造、管并举,并以景区、景点绿化和‎营造水岸风‎景林为重点‎,再逐步改善‎外围保护地‎带的绿化状‎况。

3、以点、线、面穿插于山‎水之间,各景区、景点的绿化‎要突出主题‎和个性,明确重点,画龙点睛,寓情于景,起到烘托、渲染作用,达到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某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

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

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

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

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

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

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

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

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

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

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

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

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

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

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

景区策划书设计案例范文3篇

景区策划书设计案例范文3篇

景区策划书设计案例范文3篇篇一《景区策划书设计案例范文》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景区作为旅游的重要载体,如何打造独具特色、吸引游客的景区,成为了景区管理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策划书旨在为某一景区提供全面的策划方案,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景区概况(一)景区名称[具体景区名称](二)景区地理位置位于[详细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

(三)景区资源特色拥有[列举景区的独特资源,如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特色民俗等],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三、市场分析(一)目标市场定位主要面向[目标市场群体,如国内游客、亲子家庭、自驾游群体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二)市场需求分析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游客对景区的品质和体验要求越来越高,对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自然风光的景区需求较大。

(三)竞争对手分析分析周边同类型景区的优势和劣势,找出本景区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四、景区策划目标(一)短期目标在一年内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吸引一定数量的游客,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

(二)中期目标在三年内打造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知名景区,形成稳定的游客群体。

(三)长期目标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树立行业标杆。

五、景区规划与设计(一)景区功能分区根据景区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划分[如游客接待区、自然风光区、历史文化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区,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和定位。

(二)景观提升对景区内的自然风光进行优化和提升,打造美丽的景观节点;对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保护和修缮,展示其文化价值。

(三)设施建设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如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厕所等;建设特色旅游设施,如观景台、游乐设施、特色餐饮等。

六、旅游产品开发(一)特色旅游线路设计根据景区的资源特色和目标市场需求,设计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如自然风光游、历史文化游、亲子游、研学游等。

(二)旅游商品开发开发具有景区特色的旅游商品,如纪念品、特色食品、手工艺品等,丰富游客的购物体验。

邛海泸山景区规划说明书

邛海泸山景区规划说明书

项目名称:凉山州西昌市邛海泸山景区规划委托方(甲方):西昌市人民政府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5 年 12月 10 日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所院主管总工:戴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蔡立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蔡立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束晨阳高级城市规划师专项负责人:刘冬梅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张清华城市规划师曹璐城市规划师郭连起高级工程师陶晓峰高级工程师胡鹏工程师李萍助理工程师朱珊珊助理工程师付建武助理工程师地方配合人员:王荣华邛海泸山管理局局长高建虎邛海泸山管理局副局长雷发林邛海泸山管理局国土规划科科长黄建国邛海泸山管理局执法大队队长李斌邛海泸山管理局国土规划科徐茂邛海泸山管理局国土规划科陈斌西昌市建筑勘测设计院规划师前言受西昌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凉山州西昌市邛海泸山景区规划》工作,规划自2005年2月开始,2005年12月完成。

具体工作阶段如下:2005.2-3月,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2005.3.31-4.15,现场调研、走访座谈阶段。

规划组一行14人,调研时间历时15天。

期间除对规划范围内地区进行具体踏察外,规划组还调查了市域周边风景资源,深入凉山州腹地彝族聚居区昭觉、美姑等县实地感受彝族文化风情。

调查期间,规划组召开多次规划座谈会,并分头对有关单位进行了具体走访、进一步收集资料。

2005.4.15-6.20,规划构思、方案阶段。

6.14-20日,规划组向州市领导、相关单位汇报了规划方案,并进行补充调查工作。

州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对规划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64页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64页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64页篇一: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规划计划书《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发计划书》研发计划书目录一、背景二、基本建设任务三、基本建设内容四、保障体系五、委托方工作六、项目报价一、背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没5公里,就是少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多样、自然景观质朴、文化底蕴浓厚,曾与西湖、西泠并说杭州“三西”,就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就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湿地公园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特别是《非诚勿扰》在西溪湿地取景之后,广告效应明显,2021年全年游客量约300万,旅游收入达到1.1亿元。

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非诚勿扰》功不可没,但这种效应就是较长时间的,如何稳步保持和不断扩大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平衡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经济效益、推动游客在景区消费等,就是亟须化解的问题。

为介绍详情请,我院金锋院长与委托方商谈之后,2021年11月30日,根据委托方建议,经商议,我们特向委托方提交《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策划方案》基本建设计划书,对其基本建设任务、内容和方法以及作业进度等做出具体安排。

二、编制任务本方案通过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展开量测,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以及其他综合条件分析,顺利完成以下来任务:(一)对客源市场进行客观详细地分析,明确市场发展趋势,定位目标市场,使公园旅游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二)针对目标市场,制订有效率的营销和降价战略,研发多渠道的信息流通手段,积极主动高效率导入广告,并使信息有效地抵达受众群体;(三)根据景区发展现状,对新产品进行开发设计,提出旅游线路设计思路和方案;(四)将景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三、基本建设内容根据委托方要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策划方案》的编制内容为:1、景区旅游发展背景阐释;2、景区旅游客源地市场背景分析与旅游客源地市场开拓分析;3、2021年景区目标市场定位及重点客源市场开发方案;4、2021年景区广告投放计划及宣传方案;5、景区旅游节庆活动产品策划;6、景区游线设计思路和方案;7、景区旅游新产品设计方案;8、景区旅游发展建议。

0007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0007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1)1.1池州经济发展背景 (1)1.2区位分析 (2)1.3自然和历史 (2)1.3.1地形地貌 (2)1.3.2气候条件 (2)1.3.3水文条件 (3)1.3.4土壤动植物资源 (3)1.3.5历史文化资源 (4)1.4主要设施与基础工程 (4)1.5社会经济概况 (5)1.6景区建设 (5)1.6.1发展概况 (5)1.6.2相关规划 (6)1.7现状存在的问题 (7)1.7.1山水特色不够突出,小景点建设缺乏系统 (7)1.7.2主要景点分布不尽合理,不利于游览组织 (7)1.7.3交通体系尚未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7)1.7.4部分项目建设未把尊重自然风貌放在首位 (7)1.7.5存留的部分村庄管理不善,造成生产生活污染 (7)1.7.6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发展资金和人才 (8)第二章案例借鉴与比较 (8)2.1杭州西湖 (8)2.2南京玄武湖 (9)2.3武汉东湖 (9)2.4比较借鉴 (10)2.4.1可以借鉴的优点 (11)2.4.2需要避免的缺点 (12)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2)3.1风景资源概况 (12)3.1.1七星墩 (12)3.1.4金地藏寺 (13)3.1.5莲花台 (13)3.1.6望华楼 (14)3.1.7桃花岛 (14)3.1.8龟山岛 (14)3.2景物和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评价 (15)3.2.1景点评价标准 (15)3.2.2景物和景点评分与等级 (16)3.2.3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7)3.2.4风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8)3.3评价结论 (20)3.3.1齐山—平天湖风景资源特性 (20)3.3.2结论 (21)第四章风景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4.1规划依据 (21)4.2规划期限 (22)4.3规划指导思想 (22)4.4规划原则 (22)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22)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23)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23)4.4.4执行规范,突出重点的原则 (23)第五章风景区规划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3)5.1规划范围 (23)5.2风景区性质 (23)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23)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24)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24)5.3风景区发展目标 (24)第六章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24)6.3景区划分 (25)6.3.1划分原则 (25)6.3.2景区划分 (25)6.4功能分区 (25)6.4.1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水域河流 (26)6.4.2风景恢复区 (26)6.4.3建设发展区 (26)6.4.4建设控制区 (26)6.5风景区布局 (27)6.5.1旅游十要素 (27)6.5.2风景区入口布局 (28)6.5.3管理设施布局 (28)第七章游人容量分析及游客量预测 (28)7.1游人容量分析 (28)7.1.1游人容量分析 (28)7.1.2游人容量测算 (28)7.2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29)7.2.1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29)7.2.2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1)7.3游客量预测 (32)7.4客源市场分析 (32)7.4.1客源市场现状 (32)7.4.2客源市场定位 (33)7.4.3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33)第八章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 (33)8.1规划原则 (33)8.2规划目标 (34)8.3生态保护保育 (34)8.4保护模式 (34)8.5分类保护规划 (34)8.5.1史迹保护区 (34)8.5.4生态保护区 (36)8.5.5外围水源控制区 (36)8.5.6统筹控制区 (36)8.5.7外围保护与协调带控制引导要求 (36)8.6珍稀植物保护规划 (38)8.6.1珍稀植物群落保护 (38)8.6.2古树名木保护 (38)8.7核心景区划分 (38)8.8环境保护规划 (39)8.8.1环境质量现状 (39)8.8.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39)8.8.3环境保护措施 (39)8.9建立保护管理机构 (40)第九章风景区专项规划 (40)9.1综合交通规划 (40)9.1.1交通现状 (40)9.1.2交通规划 (40)9.2风景游赏规划 (41)9.2.1规划原则 (41)9.2.2景区规划 (41)9.2.3齐山景区(齐山洞天) (42)9.2.4碧山景区(碧山禅隐) (43)9.2.5平天湖景区(平天水岸) (44)9.2.6湿地景区(湿地巡游) (45)9.2.7桃源景区(桃源逸境) (46)9.2.8控制统筹区 (46)9.2.9游线组织 (47)9.3典型景观规划 (47)9.3.1设计原则 (47)9.3.2典型景观 (47)9.3.3. 主要景点规划一览表(平天二十四景) (48)9.4.2规划 (52)9.5绿化规划 (53)9.5.1现状 (53)9.5.2规划原则 (53)9.5.3绿化规划 (53)9.5.4主要绿化树种 (55)9.6建筑风貌规划 (55)9.6.1现状 (55)9.6.2规划原则 (55)9.6.3规划要求 (55)9.7基础工程规划 (56)9.7.1给水工程规划 (56)9.7.2排水工程规划 (57)9.7.3电力工程规划 (58)9.7.4信息工程规划 (58)9.7.5燃气工程规划 (59)9.7.6管线综合规划 (60)9.7.7 环卫设施规划 (60)9.7.8 综合防灾规划 (61)9.8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63)9.9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64)9.9.1规划原则 (64)9.9.2土地利用规划 (64)9.10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65)9.10.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65)9.10.2规划原则 (65)9.10.3经济发展 (65)第十章近期发展规划与重点项目建设 (66)10.1近期发展规划(2011-2016) (66)10.2重点建设项目 (66)10.3项目投资估算 (66)第十一章实施总体规划的建议 (67)第十二章强制性规定 (67)第一章现状概况1.1池州经济发展背景池州是安徽省辖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北靠铜陵市、芜湖市,东与宣城市毗连,南与黄山市接壤,西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毗邻。

景区规划策划书范文3篇

景区规划策划书范文3篇

景区规划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景区规划策划书范文》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旅游体验的追求,景区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

本策划书旨在对某一特定景区进行全面规划和策划,以提升景区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景区概况1. 地理位置:详细描述景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包括所在区域、周边交通等情况。

2. 自然环境:介绍景区的自然景观特点,如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以及生态环境状况。

3. 人文资源:阐述景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俗、特色建筑等人文资源。

三、市场分析1. 目标市场:确定景区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如国内游客、国际游客、亲子家庭、学生团体等,并分析其需求和偏好。

2. 市场竞争:调研周边景区的竞争情况,分析本景区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应对竞争的策略。

3. 市场趋势:研究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四、景区定位与发展目标1. 景区定位:明确景区的主题定位、功能定位和形象定位,使其在市场中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2. 发展目标:设定景区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包括游客数量增长、收入提升、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目标。

五、景区规划设计1. 空间布局:根据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特点,合理规划景区的功能分区,如入口区、游览区、休闲区、服务区等。

2. 景观设计:精心设计景区的景观,包括道路、桥梁、建筑、雕塑、绿化等,营造出美丽、舒适的旅游环境。

3. 游乐设施: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游客的游乐设施和体验项目,增加景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六、旅游产品开发1. 常规旅游产品:开发包括景区游览、观光、科普、文化体验等常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2. 特色旅游产品:挖掘景区的特色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民俗表演、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制作等,提升景区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3. 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开发具有景区特色的旅游商品,如纪念品、特色食品、文化用品等,增加景区的经济效益。

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3篇

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3篇

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一、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景区名称]2. 项目地点:[景区地点]3. 项目面积:[景区面积]4. 项目背景:[简要介绍景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等背景信息]二、景区规划目标1. 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规划和建设,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景区,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2. 保护和利用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景区规划原则1. 保护优先原则: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保护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2.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 以人为本原则:以游客为中心,注重游客的体验和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设施。

4. 突出特色原则:突出景区的特色和优势,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景区。

5. 统筹规划原则:统筹考虑景区的自然、文化、社会等因素,实现景区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

四、景区规划内容1. 景区功能分区:根据景区的特点和需求,将景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观光区、休闲区、度假区、娱乐区等。

2. 景区交通规划:规划合理的交通线路,包括景区内部的道路、停车场、交通工具等,方便游客的出行和游览。

3. 景区景观规划:根据景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景观,如山水景观、人文景观、生态景观等。

4. 景区服务设施规划:规划完善的服务设施,如游客中心、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5. 景区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景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景区建设项目1. 景区入口建设:建设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景区入口,包括大门、售票处、游客中心等。

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琅琊山概况一、历史沿革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地处皖东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滁州市区,含琅琊山、大丰山、小丰山、花山、关山、清流关等生态与景观资源丰富地带。

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搜奇探胜,据东晋元帝司马睿任琅琊王时曾寓居于此的传说,称其为琅琊山。

李幼卿与山僧法琛在苍林深处修建寺庙,由唐代宗李豫赐名“宝应寺”。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太宗赵光义为寺庙御赐匾额,易名“开化禅寺”;清嘉庆年间又改称“开化律寺”。

因其建在琅琊山上,人们惯称其为“琅琊寺”。

琅琊寺是我国汉族地区重点佛道教寺观之一。

它历尽沧桑,几经兴毁,建国后陆续修复至现在规模。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受贬谪知滁州。

次年,琅琊寺住持僧智仙法师为便于欧阳修饮酒、赋诗、赏景而建一山亭。

欧阳修当时年仅四十却自号“醉翁”,并以此为亭命名曰“醉翁亭“,作《醉翁亭记》一文风传天下。

同年,欧阳修在滁城之西丰山北麓得甘泉,疏泉建亭,取“五谷丰登与民同乐”之意而分别命名为“丰乐亭”和“丰乐泉”,并作《丰乐亭记》。

从此,“滁之山水得欧阳公之文而愈光”。

文以山丽,山以文传,琅琊山声誉日增,游人不绝。

以琅琊山摩陀岭为中心的向子伋山寨,是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向子伋为抵御叛将、原河北京东捉杀使李成所建。

今登摩陀岭仍可见山寨遗址。

位于琅琊山西北、距滁城12.5公里的关山中段,是风景区的另一重要景区——清流关景区。

古关隘清流关俗称关山洞,系南唐时在此设关,以御北师,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为宋、明等朝代南京北去京都(北京)等处的“九省通衢”。

现存约2公里长的石铺古道上古代辙印犹存,是我国至今保护较好的一条古道。

琅琊山历史悠久,若从东晋元帝司马睿算起,已有1600余年历史。

继李幼卿后,唐宋许多著名文豪如韦应物、李绅、王禹偁、欧阳修、辛弃疾都先后在滁州任刺史、知州、开发山川名胜,为琅琊山频添光彩。

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清幽而淡雅、蔚然而深秀的自然景色与宏丽的人文景观(唐寺、宋亭、古关、古道等)互为映衬,吸引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前来游山赏景、探古访幽、赋诗题咏,留下了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和胜迹。

人民公园规划说明书

人民公园规划说明书

人民公园规划说明书引言:人民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的责任。

本文将围绕人民公园的规划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为人民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公园定位与目标公园定位人民公园应定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文化、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目标人民公园的目标是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休闲、娱乐和健身环境,成为市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首选地,同时也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和生态名片。

二、空间布局规划空间结构人民公园的空间结构应采用“一心两轴多区”的规划布局。

“一心”指公园中心广场,“两轴”指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景观轴线,“多区”指各种功能分区。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文化、艺术和人性化等多个方面,采用多种造景手法,营造出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景观效果。

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应充分考虑游客的出行需求,设置合理的步行道、自行车道和停车场等设施,保证游客出行安全便捷。

三、生态与环境保育生态保护人民公园应注重生态保护,保护公园内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环境保育人民公园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环境保育,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垃圾分类等,提高环境质量。

可持续性发展人民公园的建设应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四、景观与绿化设计景观设计风格景观设计应注重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融合,采用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公园景观。

绿化规划绿化规划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季节变化,合理配置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打造四季分明的植物景观。

景观照明设计景观照明设计应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夜间景观。

五、设施与设备规划休闲设施根据游客的需求,合理规划布局各种休闲设施,如座椅、凉亭、健身器材等,提高游客的游园体验。

服务设施服务设施应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如售货亭、洗手间、游客服务中心等,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

五凤溪景区规划说明书

五凤溪景区规划说明书

五凤溪景区规划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 1 -第1条规划编制目的.............................................................................................. - 1 -第2条规划依据 ....................................................................................................... - 1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 3 -第4条规划原则 ....................................................................................................... - 3 -第5条规划实施期限.............................................................................................. - 3 -第二章规划规范与性质............................... - 4 -第6条风景区规划范围.......................................................................................... - 4 -第7条风景区性质................................................................................................... - 4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 5 -第8条景源类型 ....................................................................................................... - 5 -第9条景观特征....................................................................................................... - 6 -第10条自然景观资源评价................................................................................... - 6 -第11条人文景观资源评价................................................................................... - 8 -第12条景区环境舒适度评价............................................................................ - 11 -第四章目标与发展规模.............................. - 14 -第13条规划目标................................................................................................... - 14 -第14条环境容量测算与控制............................................................................ - 14 -第五章规划目标与结构.............................. - 16 -第15条规划目标................................................................................................... - 16 -第16条规划结构................................................................................................... - 20 -第六章风景保护与培育规划.......................... - 21 -第17条分类保护和培育..................................................................................... - 21 -第18条专项保护规划.......................................................................................... - 27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 33 -第19条风景游赏规划的原则............................................................................ - 33 -第20条五凤溪旅游发展的挑战和优势.......................................................... - 33 -第21条游赏规划................................................................................................... - 33 -第22条景区划分规划.......................................................................................... - 36 -第八章游览设施规划................................ - 37 -第23条客源分析................................................................................................... - 37 -第24条游览设施布局原则................................................................................. - 38 -第25条游览设施布局.......................................................................................... - 38 -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 42 -第26条规划原则与要点..................................................................................... - 42 -第27条对外交通................................................................................................... - 42 -第28条内部交通................................................................................................... - 42 -第十章分期规划..................................... - 44 -第29条分期规划原则.......................................................................................... - 44 -第30条分期实施规划.......................................................................................... - 44 -附录............................................... - 45 -分类保护区域索引表 .............................................................................................. - 45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编制目的以“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为指导方针,切实把保护好五凤溪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放在首位,优化利用好其风景旅游资源,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五凤溪,特编制《成都市金堂县五凤溪景区总体规划(2021-2035)》。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仙都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前言中部崛起战略犹如一把紧绷的弓箭,引领湖北成为中部区域发展的中心.湖北“一带两圈"战略提出要把荆州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 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南地区的经济纽带,长江中游枢纽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渔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

古城垣保存完整.荆州明代古城垣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它巍峨屹立在滔滔长江北岸,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也是在全国现存的古城中,素有水乡特色的古城。

它的砖城、土城、水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自由式的布局形态,构成了既雄伟壮观又婉约秀美的古城风貌,充分展示了荆楚文化淳朴浪漫的特点和个性。

城内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如三国公园、博物馆、开元观、铁女寺、玄妙观、关庙及球场街、三国文化街的形成、荆州宾馆的改造及国家级的科研基地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荆州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丰富,早在远古时代即是中华民族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心,三国文化中心;屈原、宋玉、孙叔敖、张居正等历史名人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可供挖掘。

荆州的旅游资源既独特又深厚,然而由于历史久远,这些文化景点大多被埋在地下而难见游客,既使是尚存于地上的景点,也因其破损严重而难形成旅游景点.可谓:地下的多,地上的少;传说文字多,实物景点少。

历史文化传承尚在挖掘之中。

景点古迹零散,规模不大,没有相应的项目而难以留住游客.如现有古城在寅宾门和拱极门分别设有售票点,但各自为政,城上游线难以环通,且相距较远,彼此孤立。

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功能不完善。

旅游品牌的宣传、开发与荆州的旅游资源严重不符.未能从整体上形成形象和品牌效应.旅游产品单一. 娱乐性旅游产品开发较少,特别是大众娱乐参与性项目比较缺乏。

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3篇

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3篇

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一、景区概述1. 景区名称:[景区名称]2. 景区位置:[景区位置]3. 景区面积:[景区面积]4. 景区特色:[景区特色]5. 景区定位:[景区定位]二、市场分析1. 目标市场:[目标市场]2.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3. 竞争分析:[竞争分析]4. 市场优势:[市场优势]三、景区规划1. 功能分区:[功能分区]2. 游览路线:[游览路线]3. 景点规划:[景点规划]4. 服务设施规划:[服务设施规划]四、项目策划1. 旅游产品策划:[旅游产品策划]2. 旅游活动策划:[旅游活动策划]3. 旅游营销策划:[旅游营销策划]五、投资估算1. 投资估算依据:[投资估算依据]2. 投资估算范围:[投资估算范围]3. 投资估算总额:[投资估算总额]六、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2. 社会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3. 环境效益分析:[环境效益分析]七、风险分析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3. 风险应对措施:[风险应对措施]八、结论与建议1. 结论:[结论]2. 建议:[建议]附录:1. 相关证明材料:[相关证明材料]2. 景区规划图:[景区规划图]篇二《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一、景区概述1. 景区名称:[景区名称]2. 景区位置:[景区地理位置]3. 景区面积:[景区占地面积]4. 景区特色:[景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历史文化等]二、规划目标1. 提升景区品质:通过改善景区设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景区的整体品质和游客满意度。

2. 保护生态环境: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增加游客数量:通过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和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4. 促进经济发展:带动景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规划原则1. 保护优先原则: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精品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精品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第一章现状概况1.1池州经济发展背景池州是安徽省辖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北靠铜陵市、芜湖市,东与宣城市毗连,南与黄山市接壤,西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毗邻。

池州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旅游城市。

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池州依江近港,长江黄金水道流经池州162公里,池州港更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

另外,池州境内318国道、206国道纵横穿越;京台高速、沪渝沿江高速、济广高速等相继建成,宁安城际、池黄城际、铜九铁路等也在规划建设中,此外九华山机场即将投入运营,池州正成为区域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安徽省提出了东向发展,承接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实现与长江三角洲的无缝对接,逐渐融入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战略。

池州所在的皖江经济带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主轴线上的重要区域,成了中部崛起和率先崛起的先锋。

另一方面,以“马芜铜宜”为第一方阵的沿江地区的其他城市也都在积极利用政策和区位优势快速发展,与池州市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

池州市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省级池州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

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300.8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5.3%,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43.4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30%,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97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5.2%,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827元,高于全省542元。

累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3.1%、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9.9%,完成省定节能减排考核目标。

浙江某著名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浙江某著名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某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概况仙岩某景区位于浙江省南部温州瑞安市东北,地理位置处东经120°41′15″--120°45′,北纬27°51′15″--27°53′43″,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岩风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早在东晋,仙岩已是佛教及风景游览胜地,唐朝杜光庭所撰《洞天福地记》中,誉仙岩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

而某景区内有多处先人遗迹,最早可追溯至唐朝。

清初旅游家、金石家、诗人潘耒(次耕)曾作有“十景诗”和游记。

历史变迁至今,某景区已无昨日之盛,急待开发修整。

某景区所在地大罗山地质地貌奇特,山石嶙峋,多陡岩峭壁,构成气势雄健的花岗岩山地。

由于花岗岩次生节理相当发育,低山风化与表流冲刷形成各种奇形怪石,姿态万千。

此外有很多由花岗石山体崩塌形成的岩洞,如:某、罗隐洞等。

洞穿行于巨石之间,或深邃、或清幽,空间形态丰富多变,趣味天成。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某景区多姿多彩的水景使整个景区大气中不失灵秀。

金河水库曲折蜿蜓,势如游龙,加之山谷石涧中的明流暗涌,构成难得的山水风景。

二、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年6月7日《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2、国家建设部,1987年8月《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3、浙江省人大常委会,1996年7月《浙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4、1986年8月《仙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三、风景区性质与形象策划本风景名胜区景点组合匹配较好,各景点互为呼应,尤以千变万化的花岗岩巨石为最。

在其雄浑的自然景观上亦蕴含丰富的文化遗存。

因此,本风景区的开发必须同时打出“人文景观”与“风景名胜”的组合牌,充分发掘各种有形、无形的自然资源潜力,开发独具个性的旅游胜地。

(一)性质以奇石巨岩,幽洞深谷,千年古茶为特色,以观石探洞、登高问奇、森林沐浴、野趣山居、寻古觅踪为主要功能的山林型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随着二十一世纪钟声的敲响,人类又跨入了新的千年,作为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的旅游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人们开始崇尚自然,希望远离城市。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七章 关于近期规划实施的说明 .......................................................................................................... 80 一、近期实施重点.................................................................................................................................. 80 二、近期建设内容.................................................................................................................................. 80
二、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是以道教文化、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兼具人与自然山水田园 风光和谐相融的养生环境和休闲的的道教人文文化氛围,并具备观光游览、养生休闲、 文化科教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二)风景名胜资源特征 齐云山风景区的景源特征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代表性的风景资源中: 1. 道源仙宗 齐云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以月华街景区为代表,供奉真武大帝,以道家
第四章 关于设施规划的说明 .................................................................................................................. 43 一、道路交通规划.................................................................................................................................. 43 二、 游览设施规划 ................................................................................................................................. 50 三、基础工程规划.................................................................................................................................. 55

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3篇

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3篇

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景区规划方案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打造一个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景区显得尤为重要。

本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将其打造成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二、景区定位1. 目标市场:以本地及周边地区游客为主,逐步拓展到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2. 景区特色:突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3. 功能定位: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等功能于一体。

三、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体验,提供便捷、舒适的服务。

3. 特色突出:彰显景区的独特魅力,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4. 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景区内的功能分区和设施布局。

四、功能分区1. 入口服务区游客中心:提供咨询、售票、导游等服务。

停车场:满足游客停车需求。

商业街区:提供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

2. 自然景观区核心景观区:展示景区独特的自然风貌。

生态步道:让游客亲近自然,欣赏美景。

3. 人文景观区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保护和修复,展示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民俗文化村: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

4. 休闲娱乐区游乐场:设置各种游乐设施。

水上活动区:开展水上运动项目。

5. 度假养生区度假酒店:提供高品质的住宿服务。

温泉浴场:打造养生休闲场所。

五、项目建设1. 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系统:建设景区内的主次干道和步行道。

水电设施:保障景区的水电供应。

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景区的环境质量。

2. 景观建设打造标志性景观节点。

提升景区的绿化水平。

3. 服务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的游客中心。

完善餐饮、购物等商业设施。

六、营销推广1. 品牌建设:打造独特的景区品牌形象。

2. 宣传推广:利用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

3. 活动策划: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吸引游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树林局苍头河省级湿地公园海子湾景区水岸保护及美化工程
作业设计说明书
前言
按照杨树林局苍头河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结合杨树局实际情况,特编制“苍头河省级湿地公园海子湾景区水岸保护及美化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名称:“苍头河省级湿地公园海子湾景区水岸保护及美化工程”建设项目。

二、项目实施单位: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
三、工程类别:水库绿化
四、项目建设地点:朔州市右玉县海子湾水库
五、项目建设规模:建设绿化景点三处。

规划面积亩。

项目建设办公区周围绿化一处、停车场周围绿化一处、水库休闲烧烤区绿化带一处。

六、项目建设期限:2014年3月—2017年12月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78.55万元。

全部来自省厅投资。

八、用苗分类及规模:苗木选择树形优美,无病虫害,抗性强,尤其耐寒耐旱;抗污染力强的苗木。

一、项目区的自然条件
1、项目区地处黄土高原北部,属黄土丘陵缓坡区,土壤为粟
钙土,土层厚度60厘米以上,土壤酸碱度在7~9之间,有机质含量0.2%~0.5%左右,含盐量0.01%左右,立地条件恶劣。

平均海拔1280~1360米,项目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降水量偏少,升温较快,夏季凉爽,降水多集中于夏秋两季,秋季降温急,冬季则严寒少雪,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4℃,年降水量39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2400毫米,降水量集中在5~8月份,其中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1~69%,无霜期100左右。

2、社会经济条件:右玉县辖10个乡(镇),321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297.49万亩。

201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1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34元。

拟建杨树局苍头河湿地公园范围涉及二十五湾村、杀虎口村、海子湾村、沙梁村、马营河村,村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

拟建杨树局苍头河湿地公园紧临109国道,距离大呼高速公路右卫出口约2公里,交通十分畅通方便。

3、技术条件:杨树局在多年的造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丰富造林、绿化经验的专业造林技术人员,为绿化工程建设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二、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1、设计的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②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号)
③国家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2010年)
④《山西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⑤《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
⑥《杨树林局苍头河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设计的原则:
①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切实保护湿地自然环境和自然地貌,实现湿地资源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地适树的原则
树种以乡土树种中符合防护功能要求的云杉、河北杨、樟河柳等乔木和水蜡、金叶榆等灌木为选择范围。

把树种合理配置起来,提高防护及美化能力。

③坚持绿化保护水库设施原则
通过科学选择树种和优化配置绿化模式,对水库的水量水质进行有效保护,为右玉县城生活用水和周边工矿用水提供保障。

④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
通过对湿地认知、体验。

、探索、动植物观赏、垂钓等地方特色的文化欣赏,唤醒人们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项目布局及建设内容:
1、项目布局:
水库绿化建设要同环境相协调,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尽快改善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周边群众的生活质量。

本项目安排在海子湾水库办公区周围、停车场周围及水库的休
闲烧烤区进行绿化。

2、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分为三个绿化景点:
第一个绿化景点为办公区及周边绿化:主要是栽植耐荫能力较强的云杉,有良好观赏价值的香花槐及金叶榆、水蜡、华山松、河北杨等树种。

见下表:
第二个绿化景点:主要是停车场及沿水库东岸护岸区绿化。

见下表:
第三个绿化景点:水库休闲烧烤区绿化。

栽植河北杨、水蜡等树种。

见下表:
四、主要技术指标及典型设计
1. 造林整地方式
整地方式为全面整地。

2. 造林绿化成活率
造林成活率当年达95%以上,3年后保存率达90%以上。

3. 用苗量
海子湾景区水岸保护及美化工程建设共需各类苗木4572株。

4. 用工量
海子湾景区水岸保护及美化工程建设共需用工545个。

五、组织和技术措施:
①组织措施:以海子湾水库为实施单位,XXX(具体人名)负责该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作业队长XXX(具体人名)负责组织施工
人员,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

并组织技术力量,抽调精兵强将,同
时要和施工人员签定施工协议,确保绿化任务的顺利完成。

②技术措施:在选择优质苗木的同时,积极应用抗旱造林技术,充分利用根宝、生根粉、保水剂等先进技术,确保造林苗木成活。

③安全生产: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各种安全
法规、规程,做到以人为本、文明施工、安全生产。

在作业时更要
注意人员安全,把安全生产工作做为重中之重来抓,做到生产不忘
安全,安全贯穿始终的工作作风。

在运输中,安全员要全程相随,
及时监控,做好保障准备。

④资金管理:杨树局负责资金按计划使用,保证专款专用,确
保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投资概算
1、投资编制的依据依据
项目投资预算参照近年省内林业建设的实际成本、人工费用
及物价的变化,依据新近颁布的国家(省)各专业规范和标准拟定
了建设投资。

主要依据有:
—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2011年)有关工、料、机械、
运输等价格费用,以当地价格为准。

—苗木费按2014年市场价计,劳务费按当地现行日平均工资100元/天计。

2、投资预算
项目总投资785523元。

其中种苗费670518 元;水费48217
元,其它材料费8111元、整地栽植费38187元,幼抚管护费16018 元,勘察设计费4472 元。

七、效益分析
绿化工程建成后会将形成一道靓丽风景线和绿色屏障,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通道。

为将来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为林农提供就业与劳动机会,增加劳务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是建设绿色山西实现秀美山川的具体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