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和经济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联系综述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联系综述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学家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货币供应量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它只是一种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不同的观点,以便了解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真实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在市场中可以用于买卖的货币的总量。
这个量包括所有的货币形式,例如现金、存款和其他债务。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以是由金融机构的行为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所影响的。
接下来我们来进一步探讨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
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增长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国家的GDP 增长的速度。
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货币供应量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这是因为在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市场中会有更多的现金可用于购买商品,推动经济的增长。
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以始终促进经济增长。
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还取决于其他因素。
一方面,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
如果市场中的货币量大大增加,而商品供应量并没有相应增加,那么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推高物价,导致通货膨胀。
有些人认为,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失败的标志,因为它会削弱国家的购买力和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也可能会导致利率下降,进而推动经济活动。
如果政府和金融机构政策能够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就能获得这些好处,促进经济活动。
货币供应量增加,政府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多低息贷款,从而促进商业发展。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降低成本,增加投资并提高利润,最终推动经济的增长。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物价而不是经济增长,而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比如说,当通货膨胀率高时,消费者通常会降低购买力。
企业也能够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减轻通货膨胀对于经济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境内流通的货币总额。
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经济增长和稳定、利率与通胀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物价水平起着直接影响。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市场上的流动性增强,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增多,这时人们更容易购买商品和服务,因此总需求增加,市场上的物价也会上涨。
相反,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减少,购买能力减弱,导致总需求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因此,货币供应量的波动会对物价产生明显的影响。
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增长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适当的货币供应量能够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刺激消费和投资,扩大国内生产总值(GDP)。
通过货币的有效流通,市场活力增加,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从而提升了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同时,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可以缓解通货膨胀风险,维护物价稳定,防止经济过热和泡沫的产生。
三、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与通胀之间的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利率和通胀存在一定的关联。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市场上的货币过剩,人们会倾向于将多余的货币存入银行,这时银行的存款量增加,导致银行体系内部资金供应充裕,利率下降。
反之,当货币供应量不足,市场上的货币紧缺,人们会更倾向于提高消费或进行投资,从而推动利率上升。
通常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进而推动利率上升。
四、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市场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还会对国际汇市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供应量过多,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货币的价值下降,其汇率就会贬值。
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供应量不足时,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价值上升,其汇率就会升值。
因此,货币供应量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汇率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供应量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变动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
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
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学认为,货币供应是决定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货币供应是指经济体内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支票存款、电子货币等。
货币供应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投资、消费和汇率等方面,也会影响到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速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 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
投资和消费的增加又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一般来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
但是,如果经济增长足够强大,通货膨胀的影响会被抵消。
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1 刺激投资和消费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
当经济体内的货币总量增加,人们的购买力提高,市场需求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也会增加。
这种情况下,经济体内出现了一种正循环,即货币投入促进产出,产出增加又促进市场需求。
1.2 改善债务负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以改善企业和个人的债务负担。
债务负担包括贷款利息、还款本金等支出,这些支出对经济体内的流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债务负担将减轻,这将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1.3 增加货币需求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市场上货币的总量增加,进而促使货币需求增加。
当货币需求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需关系将发生变化,货币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情况下,货币供应对货币价值的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体内的贸易和流动性。
2. 如何调整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是国家管理货币供应的方式。
如果国家政府对货币供应实施合适的控制,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但是,如果国家政府的货币政策调整不当,将会导致通货膨胀或者货币紧缩,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货币政策,可以帮助国家政府来调整货币供应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2.1 降低利率当国家政府降低官方利率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也随之下降。
这样一来,企业和个人的借款成本也会降低,促进投资和消费。
货币供应量控制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控制对经济的影响货币是现代经济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货币供应量即是指一定时期内所有货币总和,包括流通货币、存款货币等。
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那么,货币供应量控制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呢?一、影响经济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控制对经济的第一个影响就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市场上的货币数量增加,导致购买力增强,物价会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
反之,当货币供应量较少时,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减少,购买力降低,物价下降,这就是通货紧缩。
因此,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影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保持经济的稳定。
二、影响利率和汇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也会对利率和汇率产生影响。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银行存款增加,银行贷款供应相应增加,导致市场利率下降;同时,货币贬值,汇率下降。
反之,当货币供应量较少时,货币升值,汇率升高,利率上升。
因此,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利率和汇率的变化,这对于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调节非常重要。
三、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货币供应量控制也可以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企业借款成本降低,投资和生产增加,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企业利润增加,能够扩大就业。
反之,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企业借款成本上升,投资和生产减少,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减少。
因此,货币供应量控制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四、影响财政收支平衡货币供应量控制还会影响财政收支平衡。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由于购买力上升,会导致国内需求增加,民众购买力增强,进口商品增多,从而导致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
反之,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购买力降低,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可能会得到缓解。
因此,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对于财政收支平衡的调节也非常关键。
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控制货币供应量可以稳定物价、调节利率和汇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缓解财政收支压力,然而,如何控制货币供应量,需要考虑到经济增长、汇率、通货膨胀、财政收支平衡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需要政府机关和央行不断地制定和调整合理的货币政策,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稳定。
国债、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
国债、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一、国债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分析国债是政府借款的形式之一,可以用来满足政府财政收支的需要,但同时也会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经济的运行。
因此,国债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1. 国债的发行会扩大货币供应量。
国债的发行需要建立在银行体系之上,银行通过向政府购买国债来提供资金,而这种形式的资金又会变成货币流通,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
但是,如果国债发行过快,货币供应量会增加得过多,从而造成通胀的压力。
2. 国债的偿还会缩小货币供应量。
国债债务到期需要归还本息,这就需要政府去使用其它渠道筹集资金进行偿还。
这种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政府进行财政储蓄或者国有资产出售等方式来筹资,二是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发行债券来吸收货币。
这样偿还国债的过程会缩小货币供应量,同时也会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3. 国债的高风险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在国债市场上,不同的国债价格会不同,而价格则受到供求关系、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
高风险的国债往往不被市场接受,这就会降低其价格,进而造成市场对货币供应量的看法也会产生影响。
4. 国债的优惠政策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为了刺激国债市场,政府可能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例如税收优惠、高利率等。
这样一来,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购买国债,从而扩大了货币供应量。
5. 国债的利率变动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政府在发行国债过程中通常会提供利率,而这个利率水平的高低也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一般情况下,利率越高,购买国债的收益也就越高,这就会吸引更多的购买者,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
二、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分析货币供应量是一个经济体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也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幅度和速度。
1. 货币供应量过多会导致经济过热。
货币供应量的过多会造成经济的通货膨胀,使得经济的生产成本上升、物价水平高涨,从而影响决策者和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
这会导致资本市场波动,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等问题,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货币的供应量日益增长。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是微妙而复杂的,这是经济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的领域。
在本文中,将探讨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并侧重于探讨货币供应量的不同形式和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
货币的供应量包括各种形式的货币,例如现金、存款、债券等。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对整个经济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
因为一旦货币供应量增加,就会导致货币稀释和贬值。
这意味着每个货币单位的购买力会下降,因此价格会上涨。
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为人们会看到价格上涨而感到不满和不安。
其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经济的利率水平。
利率是借贷市场的核心。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银行将拥有更多的现金,因此,银行可以将更多的贷款发放给顾客,从而降低利率。
相反,如果货币供应量下降,银行不得不收回贷款,从而使贷款难以获取,提高利率。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上。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的发展。
再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
一般来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
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促进投资、消费和创新。
但是,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过快,通货膨胀就会越来越严重,经济就会陷入不稳定状态。
与之相反,货币供应量下降会使得经济增长缓慢,或者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最后,货币供应量还会影响货币汇率。
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货币的外汇汇率也会变化。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则该国货币的汇率可能会下降,因为外国投资者会认为货币贬值,并转而购买其他货币。
另一方面,如果货币供应量下降,该国货币的汇率可能会上涨,因为其他国家的外汇投资者将看到该国货币的价值有增长潜力。
总的来说,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极其复杂,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而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该是基于深入研究和理解,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中央银行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数量。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这种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家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讨论相应的政策建议。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货币供应量是决定如何分配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货币供应量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过多的货币供应量则会导致通货膨胀。
从长远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将导致价格稳定性的下降,而这将对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利率下降,促进了投资和消费,有利于经济增长。
但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通货膨胀将导致实际收入下降,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面临不断增加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受到影响,因为他们将不得不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以弥补其自身成本的增加。
这种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会导致人们对货币的信任程度下降,从而导致消费和投资的减少。
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如何控制货币供应量并从而满足经济的需求,是金融政策制定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利率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以鼓励人们储蓄而不是消费,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相反,当货币供应量短缺时,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直接向市场投放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
这种行为通常是在金融危机或经济萎缩时采取的,其目的是增加市场上的资金供应,从而提高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
但是,这种政策应该十分慎重,否则,超量的货币供应量可能会导致高通胀率或资产泡沫。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很多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导致了与经济增长的放缓。
他们认为,当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时,货币贬值便会发生,这将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减缓经济增长。
事实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否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还存在着争论。
一些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如果增长过快,将导致通货膨胀和增长的减缓。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从 1 9 9 6年 开 始 , 货 币供 应 量 指 标 被 货 币
的监 控 指 标 具有 重 大 的政 策借 鉴 意 义。本 文
的展开 基 于 对 以下 问题 的探 究 :货 币供 应 量
当局 采 纳 为监 测 的 中介 目标 。 自此 货 币 供应 量 在 货 币政 策 的 , 也 被纳 入 了货 币范 围内 。 目前 我 国
货 币供 应 量被 划 分 为 以下 几 个层 次 ,详 见表
1 。
表 1 我 国货 币 供 应 量层 次 划分结 构一 览
M0 =通货 ( 流通 中的国家纸币 ) ;
MI = M0 +企 业 活期 存 款 +政府 部 f ] 存 款 +农 村 及 其他 存 款 ;
定期存单等
从 实 证 角 度 , 国内 大量 学 者 针 对 货 币 总
量与 经济 增 长关 系进 行 了研究 。黄先 开 、 邓述
资料来源 : 杜亚斌 : 《 货币、 银行业 和货 币政 策》 。 江苏 , 南 京大学网络教育出版社 , 2 0 0 8 , 第2 0 3页 。
上 述指 标结 构 中 M0是流 通 中 的现金 , 可 直 接作 为 支付 工 具 在 市场 上 流 通转 让 ,来影 响 市场供 求关 系变化 。MI 反 映居 民和企 业 可 变 现 资金 松 紧变 化 ,体 现 了经 济 中 的现 实 购 买力 , M1甚 至 被 认 为 是 经 济 周 期 的先 行 指 标 ,由于 活期 存 款 具有 随时 转换 成 现 金 货 币
慧对 1 9 8 0 — 1 9 9 7的季 度 数 据 进 行 O S L检 验 ,
货 币供 应量 与经 济增长关系研究
粱 力
摘要 : 自我 国货 币调 控机 制 改革 以来 , 央 行 以货 币供 应 量为 中介 目标 的贷 币 政策 框 架 在 稳 定 物价和 反 经济 同期 方 面发 挥 了重 要作 用 。但 随着 经 济环 境 变 化 , 货 币供 应 量作 为调 控 名义 锚
货币供应量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16/19
3、加强货币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的主导地位。货币需求对利率
的富有弹性,财政政策对利率的缺乏弹性,使得财政政策相对货币政策来 说是无效的。因为财政政策只是对现存的货币总量进行再分配和使 用,它排挤了“私人”投资而转为“政府”投资,这种投资的“乘数”效 应会大大降低。而根据长期的真实经济增长率所确定的货币政策,当它 与财政政策共同实施时,可产生繁荣的经济增长。
1991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
9/19
对我国1991~2012年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数据分析 1、从长期来看,1991~2012年,我国货币供给量和GDP均呈 上升趋势。我们可以看出GDP 与M2存在着协整关系, 即 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M2对GDP 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表明货币供给对产出有影响,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2、从短期来看,扩大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 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稳定发展,会逐 渐削弱。 3、由折线图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增长要先于经济增长, 货币供应增长对经济增长有滞后期约为三季度的滞后作用。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是与时间因素紧密联 系的, 对实际经济产出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充分显 示出来。
6/19
三、中国1991~2012年货币供应 量与经济增长数据及分析
中国 1991~2012年货币供给量与GDP数据变化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
7/19
中国1991~2012年货币供给量与GDP变化柱形图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
8/19
中国 1991~2012年货币供给量与GDP增长率变化折线图
15/19
四、对货币政策的建议
1、根据经济的长期预期增长率来指导货币供应政策。由于长期的真 实经济增长率是由实际的劳动力增长率、生产技术的发展速度等非货 币因素决定的。因此,为了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至于对长期经济 发展冲击,引起经济的不稳定,我们就必须使货币总量的增长率紧跟真 实经济的长期预期增长率,进行连续、平稳的供应货币。稳定的货币供 应还会使一般公众建立起对货币政策的信任,使货币当局的政策在执行 时更为有效和及时。 2、货币政策应以稳定物价水平为目标。由于通货膨胀的心理预 期,当货币增长引起物价水平上涨后,公众预期价格将会持续上涨,投资 者愿意投资,借款者愿意借款,这样就使利率不断上涨,经济趋于狂 热,结果泡沫经济和危机就随之而来;反之,物价下跌后,公众相反的行 为使利率不断下跌,最后也会使经济趋于崩溃,并且这种影响过程是逐 渐的、长期的。因此,为了消除物价的恶性影响,盯住稳定的物价目标 是可取的,而这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与推动物价涨跌间稳定的关系来达 到这个目的。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近年来,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一些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而另一些则持相反观点,认为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只会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等问题。
本文将探究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供一些有助于理解这一关系的因素。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发行流通的货币总量。
一般来说,人们会倾向于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会刺激经济增长。
这是因为在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人们借贷和消费的成本会降低,这可以促进商业活动和投资。
同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还可以促进物价和工资的上涨。
这些都有助于增加个人和企业的购买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也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
当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时,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这会使物价上涨,进而影响个人和企业的购买力。
此外,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还可能会导致资本和财富的过度集中,这会使经济的不平等性加剧,并可能导致经济泡沫等问题。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些工具来衡量。
比如,人们可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经济的增长情况。
同时,人们也可以使用通货膨胀水平来衡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情况。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一些有助于理解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信息。
除了这些工具外,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可以影响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其中一些因素是政策性的,例如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通常情况下,这些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例如,当经济增长不稳定时,政府可能会实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形势。
同时,政府还可能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方面的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受到供需平衡和国际贸易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同时,国际贸易的增长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这主要是因为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货币流通和资本积累,从而增加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财富。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近年来,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备受关注。
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发行的货币总量。
经济增长则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制约。
首先,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
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促进经济活动的展开。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企业和个人的资金周转加快,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进而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还可以提高信贷活动的活跃度,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和融资机会,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过度增加货币供应量也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不稳定。
当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企业的利润率。
高通胀率还可能引发预期通胀,导致企业和个人提前消费和投资,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
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应该把握好度,避免出现过度膨胀的情况。
此外,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以为经济提供资金支持,但过度依赖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也可能掩盖经济结构性问题。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忽视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因素,那么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将受到影响。
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应该与结构性改革相结合,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此外,货币供应量的管理也需要考虑金融稳定的因素。
过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
例如,过度放松信贷政策可能导致债务风险的增加,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比例上升,进而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应该与金融监管相结合,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过度增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的增加。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应该与结构性改革和金融监管相结合,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金融稳定。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资产价格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资产价格的关系姓名:李尧筠刘婧张兆昀摘要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理论分析第三章数据分析第四章结论及建议摘要本文从理论和数据两方面研究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
首先总括了西方及中国学者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然后通过excel对比折线图从直观上呈现货币供给与CPI,利率与CPI,期货价格与CPI以及GDP与PMI的关系,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文字阐述。
结果表明:与CPI有相关性并产生影响的指标有:货币供给,利率,期货价格。
(1)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供给也会相应增加,而货币供给的增长会引起物价的上涨,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2)利率也会影响CPI,但反过来利率的改变又受CPI影响(3)期货价格通过现货这一中介对CPI产生影响,从而可以通过期货价格指数预测通货膨胀。
而PMI仅与GDP存在相关性,且PMI变动领先于GDP。
可以根据产业与GDP的关系,分析各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变化。
所以可以通过PMI来预测未来GDP的走势关键词:CPI;货币供给;数据对比分析第一章绪论选题的背景和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通过比较1997年至2011年9月份之间的GDP 年度累计数据数据可以发现,从1997年3月16256.7多亿的名义GDP 到2010年止已经达到401202 亿,在这短短14年中增长了大约25倍,而且其增长率已经连续8年超过两位数增长,这样的一个成绩使得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到了2010 年底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在这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伴随着经济飞速增长,中国国内的物价水平也开始不断升高,引起政府和民众对经济过热的担忧。
从物价来看,2007年3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不断攀升,自2007年3月以来我国的每月CPI数据基本上都超过了国际公认的3.0%的轻微通货膨胀底线,而2008年3月CPI指数更是高达8.3%,创历史新高。
如何看待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
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更多地通过引导和管理公众的市场预期而非单一的控制货币供应量水平来实现如何看待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目前,社会各界对货币供应量的议论很热烈。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再次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笔者认为,由于M2不是全额用于国民经济活动,所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指标M2与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GDP不存在简单的数量对应关系。
同时,简单地根据货币供应量来评价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不仅仅调节货币供应量,还可以主动地影响货币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求平衡,并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反映货币供应量的指标M2与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GDP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M2与GDP不存在数量上的简单对应关系。
M2是指某一时点可供使用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现金、单位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等构成。
由于不可避免地存在货币沉淀现象,所以M2不是全额用于国民经济活动。
而GDP是增加值概念,是经济活动的成果,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生产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依据我国投入产出表测算,最终使用约占全部经济活动总产出的20%。
关于货币沉淀问题。
货币沉淀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一部分货币没有应用于生产或流通领域的现象。
沉淀货币的持有主体可以是居民,也可以是银行、企业或政府。
货币不论其是否处于流通领域之中,亦不论其沉淀时间的长短,只要没有发挥其媒介商品交换的作用,这部分货币就属于沉淀状态的货币。
比如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保证金、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游离于国内金融体系的外汇结存以及在周边国家充当支付工具的货币、机构或个人手头保存的现金、因形成房产等流动性差的不动产而沉淀的部分货币、在资本市场或虚拟经济中空转的投机性货币和循环于银行体系外的地下资金等。
由于货币沉淀现象的存在,有一部分货币未应用于生产或流通领域,所以M2与GDP从数量上不能简单对应。
由于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差异,我国M2/GDP的比例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经济体。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是指一个国家中货币的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经济学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同时也会刺激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会抑制通货膨胀,但也会导致经济衰退。
本文将探讨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这是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投资和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在经济学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
如果国家的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政府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发展。
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得市场上的货币数量增加,这样就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投资和消费。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增加生产和招聘更多员工来提高其收入,这也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随着更多的货币进入市场,商品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因为人们会愿意用更多的钱去购买商品。
如果通货膨胀过高,政府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如果通货膨胀率过高,人们会失去信心,从而不愿意投资和消费。
如果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从而压低通货膨胀率,增强人们对经济的信心。
经济再度步入复苏期。
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也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如果货币供应量减少过快,就可能引起通货紧缩,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下降,企业难以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减少生产和招聘员工,从而导致经济衰退。
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以缓解情况。
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在经济学中,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
如果货币供应量稳定,通货膨胀率就不会显著上升或下降,这有助于维护人们对经济的信心。
货币供应量的稳定也会鼓励资本投资和消费。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经济有什么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指一定时间内货币供给的总量增加。
它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具有重要影响。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经济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 促进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以带动有效需求的增加,激发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人们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需求也会相应增长,从而刺激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同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还能够提升企业投资的信心和能力,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2. 增加通货膨胀压力: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当货币供应超过经济对货币的需求时,通货膨胀的风险会增加。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产生不利影响。
3. 引发货币政策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影响。
当货币供应量过高时,央行可能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和降低货币供给来抑制通货膨胀;反之,当货币供应量过低时,央行会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需要进行综合考量,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4. 影响汇率和国际贸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还会对汇率和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其货币相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可能会下降,从而提升该国的出口竞争力,促进出口增长;相反,如果货币供应量减少,汇率可能会上升,从而导致出口减少。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还会影响到国际资本流动,进一步影响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经济有着重要而复杂的影响。
在货币政策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汇率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因素,以平衡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实现整体经济目标的协调发展。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
从 实证 分析 的 角度 看 , 和理 论分 析总 体上 一致 , 对 于货币供 应量是 否对 实 际经 济 的产 出是 否产 生影 响争 议颇大 。弗里德 曼 和许 瓦 茨 (9 3 以及 托 宾 (90 通 16 ) 17 ) 过 实证研 究 发现 , 币供 应 量 的 变 化对 短 期 产 出 的波 货
大 总需求 , 以此 消 除失 业 和 经 济危 机 , 进 经 济 增 长 。 促 新凯 恩斯学 派 最 重要 的假 设 是 市 场非 出清 , 在此 假设
收 稿 日期 :08 6 7 20 —0 —2 .
点 予 以修正 , 指 出在实证 分析 的过程 中 ,ao 他 Br 在建 立 r 季 度模 型滞 后 阶数上 只选取 了 8 阶滞后 , 而事实 上长至 l 的滞 后 系数在 统 计 仍有 意 义 , 7阶 I 二 因此其 结 论 的正 确性值 得怀 疑 , 以后 又有 人对 Msk 但 i i h n的结 论予 以重 新估计 , 出其 结 论并 不 具 : 健性 , 一 次得 出 了预 指 稳 再 期货币供给增长对产出具有 中性的观点。1 4 ,0 9 年 K卜 8 m ni M gi 通过 对 5 ed 和 eu e  ̄ o个 国家的 实证 研究 以及 Bs o. ce hn和 M l (95 通 过对 美 国 的实 证研 究发 现 , 币供 is19) l 货 应 量对实 际产 出不会 产 生长 期 的影 响。 19 95年 Mca — C n d s We 在考察了 l 个 国家 3 年期间的数据后, l和 b e 】 O 0 得 出了货币增长与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之间不相关的结论。 我 国学者在 运 用 西 方 分 析方 法 , 结合 中 国 的 实 际 对两 者之 间进 行 了实 证 分 析 , 果表 明在 我 国经 济转 结 型过程中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我 国学者 黄先 开 、 邓述 慧 (oo 运 用 二步 O L方 法 , 中 2o ) S 对 国是否存在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预期到的货币冲击 对 产 出有无影 响做 实证 分析 , 其基 本结 论 是 : 国 的货 我 币作用机 制 与西方市 场 经济 国家 的情 形 具有 较 大 的差 别 , 论是 预期 的货币供 给 冲击 , 不 还是 非 预期 的货 币供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货币供应量逐渐成为了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周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货币供应量的定义及其影响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国经济体系中可流通使用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周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经济体系中的可用流通货币增加,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加,会促使人们的消费和投资增加,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减少,消费和投资也会减少,导致经济放缓甚至衰退。
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联1. 刺激经济周期当经济处于低迷阶段时,央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发展。
央行通过购买国债、降低利率等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复苏。
这一政策被称为宽松货币政策。
宽松货币政策可以促使消费者增加消费、企业增加投资,从而拉动经济周期向上。
2. 控制经济周期然而,货币供应量过大也可能引发经济周期的波动。
当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过快时,会导致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企业的成本也会增加,最终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因此,央行也需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控制经济周期的波动。
这一政策被称为紧缩货币政策。
紧缩货币政策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控制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的稳定。
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1. 央行政策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主要由央行负责。
央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国债、调整利率、定向降准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并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
2. 经济需求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经济需求密切相关。
当经济出现低迷时,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衰退,央行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复苏。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超过供给的需求会导致通货膨胀,央行则会采取措施减少货币供应量。
3. 外部环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也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当国际投资情况不稳定,外汇市场波动较大时,央行会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稳定国内经济。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简称M,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包括现金和存款等各种货币形式。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探讨这一关系。
首先,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密切。
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货币数量增加时,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自然会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
通货膨胀严重时,会导致货币贬值、投资下降、信心丧失等对经济造成重大伤害。
因此,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会损害经济增长。
然而,货币供应量过缩也会对经济增长造成限制。
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少,货币在市场上的稀缺性会导致利率上升。
高利率会促使资本减少、消费下降、投资降低等一系列恶性循环,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在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之间,合理的平衡是必要的。
尽管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实存在。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增长,而过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则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同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也会影响财政政策的执行。
尤其是当国家需要扩大支出、刺激经济时,高水平的货币供应量是必需的。
如果货币供应量不足,将导致财政政策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因此,在实行财政政策时,需结合货币政策进行协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不仅如此,货币供应量也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时,货币汇率会承压,因为其他国家的货币相较之下变得更有价值。
在国际贸易中,汇率波动的巨大波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因此,货币政策需要考虑国际上的影响。
最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尽管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但是经济学家们仍在研究如何在保持通货膨胀控制的同时追求经济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调整。
总之,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彼此影响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供应量和经济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和经济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货币供应量通过影响cpi,GDP等手段间接的影响经济的发展,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又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达到调控经济,避免经济过冷或过热。
目前,货币供应量仍是我们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2008年11月份102.4 2.40 %106.3 102.2 2.20 %106 102.9 2.90 %106.9 2008年10月份104 4.00 %106.7 103.7 3.70 %106.4 104.6 4.60 %107.3 2008年09月份104.6 4.60 %107 104.4 4.40 %106.7 105.3 5.30 %107.7 2008年08月份104.9 4.90 %107.3 104.7 4.70 %107 105.4 5.40 %108 2008年07月份106.3 6.30 %107.7 106.1 6.10 %107.4 106.8 6.80 %108.3 2008年06月份107.1 7.10 %107.9 106.8 6.80 %107.6 107.8 7.80 %108.6 2008年05月份107.7 7.70 %108.1 107.3 7.30 %107.7 108.5 8.50 %108.8 2008年04月份108.5 8.50 %108.2 108.1 8.10 %107.8 109.3 9.30 %108.8 2008年03月份108.3 8.30 %108 108 8.00 %107.8 109 9.00 %108.7 2008年02月份108.7 8.70 %107.9 108.5 8.50 %107.6 109.2 9.20 %108.5 2008年01月份107.1 7.10 %107.1 106.8 6.80 %106.8 107.7 7.70 %107.7通过比较CPI图和货币供应量增长图,我们可以看出M1和cpi具有明显的相同趋势,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货币指标与物价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在检验货币与物价的相关性时M1指标效果更佳,也就是说M1与CPI之间的相关程度更高。
M1的多少直接影响物价和CPI,从而影响经济。
M1具体多少,那还要看该国的货币需求。
我国并不偏好M2,但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可以通过观察M2数量来调控,即M2与货币目标的相关性较高。
从图上还能看出,cpi滞后M1一段时间,隐藏在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显而易见。
货币供应过快要在CPI 上得以体现,还需要总需求膨胀这个催化剂。
如果经济一直在低位增长水平,供应过快的货币没有转入实体经济运行中,而大部分停留在银行体系里,或者在体现在资产价格的上涨上,那么通胀有压力,但难以转化为物价的普遍性上涨;只有经济复苏造成总需求膨胀,通胀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这里引入一个公式MV=PY,M为货币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商品价格,y 为产出水平,当经济糟糕时,人们对经济发展不乐观,会导致v下降,由于货币是中性的,M并不影响Y的数值,从而即使宏观调控下M上升,P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这里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08年股市高位时国家的调控并没有阻止经济的高通胀,因为人们对经济预期过高导致的过度投资,而09年国家的刺激计划在实施了几个月后才见成效,也是这个原因。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相机抉择机制,M1-M2增速差往往是CPI的先行指标:当价格总水平过高时,央行会收紧流动性,抑制通胀;而当价格总水平回落过度危及实体经济运行时,央行会扩张信贷,激活经济。
M2和CPI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M2与CPI之间的长期关系显著正相关,由于M2是潜在的购买力,M2增长与下一年的CPI有着极高的相关性。
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长期内,货币供应增长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而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不影响货币供应量。
2 货币供应量和GDP的关系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是衡量一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该比值越高,经济货币化程度越高,金融业越发达;反之,则经济货币化程度越低,金融业越落后。
根据国际经验,该比值在一国发展初期一半是增加的,到达一定程度后,货币化将被证券化所代替,表现为稳定或者下降的趋势。
该比值最优为1.15:1,最高界限为2:1。
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越大,说明二者的依赖性越强。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更依赖于广义货币增加量的增长,广义货币的增加也更依赖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从而广义货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大,也致使国家的货币政策实施较难把握。
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越大,国家经济的风险越大。
发行的货币是国家的负债,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越大,说明随着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国家负债也逐年越多,从而会扩大潜在的金融信用风险和通涨风险;同时也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偏快,在这种情况下,将增加中长期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宏观金融稳健运行。
通过对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数量关系和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可知,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广义货币对国内生产总值具有显着的积极影响作用,则由此可判断,若要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通过广义货币的增长来实现是一个方面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当前“保增长”的战略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操作指导意义。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GDP 增长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货币的长期周期性变动与相应的货币收入(或国民收入)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和稳定的。
另外,根据图表,我们可以得出,M1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之间的变化具有大致相似的同增同减的长期趋势,即它们具有长期的一致性。
虽然数据不能明确看出具体规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经济波动较大时一定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较大的波动。
GDP增长与通货膨胀是一对孪生兄弟,经济增长过程往往伴有周期性通货膨胀,这和货币量增加有密切关系,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到发达国家,从长期看,物价的上涨是个必然的过程。
从短期看,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纸币符号价值量,通货膨胀就在所难免。
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或者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过程。
3 货币供应量和同行拆解利率同行拆解利率数据:月份当月(%) 2010年08月份 1.62 2010年07月份 1.67 2010年06月份 2.31 2010年05月份 1.67 2010年04月份 1.34 2010年03月份 1.40 2010年02月份 1.52 2010年01月份 1.16 2009年12月份 1.25 2009年11月份 1.25 2009年10月份 1.30 2009年09月份 1.27 2009年08月份 1.21 2009年07月份 1.32 2009年06月份0.91 2009年05月份0.85 2009年04月份0.86 2009年03月份0.83 2009年02月份0.87 2009年01月份0.90货币环比增长率-20.00%-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2008年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2009年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2010年1月3月5月7月月份增长率M2M1M0利率的高低,能反映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利率的变动,又将影响所有宏观经济变量如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国际收支、经济增长率等等。
国家宏观调控往往通过调控利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利率的多少在一定程度控制了货币的供应量,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国家调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过少时,适当降低利率。
总体来说,货币的供应量与同行拆借利率是基本负相关关系的,并且有一定的滞后性,利率高时往往预示着市场货币供应量大,通过高利率使后几个季度的货币供应量减少。
但个别月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中的原因可能比较复杂。
股市、楼市、货币的流通速度和国际的金融形势等都会对利率产生影响。
2009年6月,可能是因为IPO 的重启,市场需要更多的资金,使M1上升,随后导致了利率的上升。
2010年2月,可能是人行在1月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使市场货币减少,导致了M1的下滑。
本小节以同业拆借来谈,是由于利率是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价格,是货币市场的核心利率,也是整个金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利率,它能够及时、灵敏、准确地反映货币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短期资金供求关系。
当同业拆借率持续上升时,反映资金需求大于供给,预示市场流动性可能下降,当同业拆借利率下降时,情况相反。
因此通过以上数据来讨论利率与经济的关系是科学的。
2008—2009年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数个百分点,按2009年末的存款余额计算,相应增加金融机构贷款130000多亿。
又如从1996年6月以来7次降息,存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5.73个百分点,贷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6.42个百分点,减少企业利息支出2400亿元。
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关系来看,广义货币(M2)1998~2000年分别增长15.4%、14.7%、12.3%(含股民保证金为14%),狭义货币(M1)分别11.9%、17.7%、16.0%。
1998~2000年GDP的增长分别为7.8%、7.1%、8.0%,无论是M0、M1还是M2都是大幅度超出经济增长率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资本市场这些利率和贷款的实际关系证明了上述结论。
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资本市场关系的研究很多,归纳起来有两类:一类是通过研究货币供给对投资的影响来揭示货币传导机制与货币资本市场的关系;另一类则是通过研究货币供给对消费的影响来揭示货币传导机制与货币资本市场的关系。
主要的理论之一:托宾的Q理论。
按照托宾的理论,在存在资本市场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变动会通过利率结构的变动而改变货币与真实资产的相对吸引力,从而使资产发生明显替代,最终导致投资以及收入的变化,即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为M——r——q——I——Y。
式中M为货币供给;r为货币利率;q为真实资产的当期证券市场价格与当期重置成本的比率;I为真实性投资;Y为真实产出。
当货币供给M增加引起货币利率r的下降,使公众的资产偏好转向证券市场,从而引起真实资产的市场价格上涨,即q值上升,从而会刺激真实投资I的增长,进而会带动Y的增加。
积极的货币政策能刺激市场的投资,有效地刺激实质经济的发展。
总结: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到最终目标——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传导障碍更是引起了广泛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