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和经济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供应量和经济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和经济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货币供应量通过影响cpi,GDP等手段间接的影响经济的发展,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又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达到调控经济,避免经济过冷或过热。目前,货币供应量仍是我们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2008年11月份102.4 2.40 %106.3 102.2 2.20 %106 102.9 2.90 %106.9 2008年10月份104 4.00 %106.7 103.7 3.70 %106.4 104.6 4.60 %107.3 2008年09月份104.6 4.60 %107 104.4 4.40 %106.7 105.3 5.30 %107.7 2008年08月份104.9 4.90 %107.3 104.7 4.70 %107 105.4 5.40 %108 2008年07月份106.3 6.30 %107.7 106.1 6.10 %107.4 106.8 6.80 %108.3 2008年06月份107.1 7.10 %107.9 106.8 6.80 %107.6 107.8 7.80 %108.6 2008年05月份107.7 7.70 %108.1 107.3 7.30 %107.7 108.5 8.50 %108.8 2008年04月份108.5 8.50 %108.2 108.1 8.10 %107.8 109.3 9.30 %108.8 2008年03月份108.3 8.30 %108 108 8.00 %107.8 109 9.00 %108.7 2008年02月份108.7 8.70 %107.9 108.5 8.50 %107.6 109.2 9.20 %108.5 2008年01月份107.1 7.10 %107.1 106.8 6.80 %106.8 107.7 7.70 %107.7
通过比较CPI图和货币供应量增长图,我们可以看出M1和cpi具有明显的
相同趋势,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货币指标与物价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在检
验货币与物价的相关性时M1指标效果更佳,也就是说M1与CPI之间的相关程度更高。M1的多少直接影响物价和CPI,从而影响经济。M1具体多少,那还要看该国的货币需求。我国并不偏好M2,但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可以通过观察M2数量来调控,即M2与货币目标的相关性较高。
从图上还能看出,cpi滞后M1一段时间,隐藏在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显而易见。货币供应过快要在CPI 上得以体现,还需要总需求膨胀这个催化剂。如果经济一直在低位增长水平,供应过快的货币没有转入实体经济运行中,而大部分停留在银行体系里,或者在体现在资产价格的上涨上,那么通胀有压力,但难以转化为物价的普遍性上涨;只有经济复苏造成总需求膨胀,通胀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这里引入一个公式MV=PY,M为货币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商品价格,y 为产出水平,当经济糟糕时,人们对经济发展不乐观,会导致v下降,由于货币是中性的,M并不影响Y的数值,从而即使宏观调控下M上升,P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里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08年股市高位时国家的调控并没有阻止经济的高通胀,因为人们对经济预期过高导致的过度投资,而09年国家的刺激计划在实施了几个月后才见成效,也是这个原因。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相机抉择机制,M1-M2增速差往往是CPI的先行指标:当价格总水平过高时,央行会收紧流动性,抑制通胀;而当价格总水平回落过度危及实体经济运行时,央行会扩张信贷,激活经济。
M2和CPI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M2与CPI之间的长期关系显著正相关,由于M2是潜在的购买力,M2增长与下一年的CPI有着极高的相关性。
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长期内,货币供应增长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而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不影响货币供应量。
2 货币供应量和GDP的关系
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是衡量一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该比值越高,经济货币化程度越高,金融业越发达;反之,则经济货币化程度越低,金融业越落后。根据国际经验,该比值在一国发展初期一半是增加的,到达一定程度后,货币化将被证券化所代替,表现为稳定或者下降的趋势。该比值最优为1.15:1,最高界限为2:1。
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越大,说明二者的依赖性越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更依赖于广义货币增加量的增长,广义货币的增加也更依赖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从而广义货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大,也致使国家的货币政策实施较难把握。
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越大,国家经济的风险越大。发行的货币是国家的负债,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越大,说明随着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国家负债也逐年越多,从而会扩大潜在的金融信用风险和通涨风险;同时也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偏快,在这种情况下,将增加中长期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宏观金融稳健运行。
通过对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数量关系和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可知,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广义货币对国内生产总值具有显着的积极影响作用,则由此可判断,若要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通过广义货币的增长来实现是一个方面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当前“保增长”的战略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操作指导意义。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GDP 增长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货币的长期周期性变动与相应的货币收入(或国民收入)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和稳定的。另外,根据图表,我们可以得出,M1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之间的变化具有大致相似的同增同减的长期趋势,即它们具有长期的一致性。虽然数据不能明确看出具体规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经济波动较大时一定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较大的波动。
GDP增长与通货膨胀是一对孪生兄弟,经济增长过程往往伴有周期性通货膨胀,这和货币量增加有密切关系,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到发达国家,从长期看,物价的上涨是个必然的过程。从短期看,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纸币符号价值量,通货膨胀就在所难免。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或者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过程。
3 货币供应量和同行拆解利率
同行拆解利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