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 学生个体差异
第一节个体的智力差异•二、智力理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 E. Spearman)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于1927年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他认为,智力由一种单一的g因素(一般因素)和一系列s因素(特殊因素)构成。
•2、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 B. Cattell)•3、瑟斯顿的基本心理能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 L. Thurstone)认为,存在7种“基本能力”:计算、语词流畅、语词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
瑟斯顿的智力理论成了后来多重智力理论的前身;而且,这一理论还支持学生在某些智力方面表现出不足,但在另一些方面往往又很优异的现象。
•4、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 P. Guilford)否认g因素的存在,坚持智力因素的独立性。
1967年提出智力是由120个独立的因素组成。
他认为,智力结构应该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维度去考虑。
Δ:操作,即心理活动或过程;Δ:产物,即心理加工所得到的结果;Δ:内容,即心理加工的信息材料类型。
•三维智力结构模型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1983,1993年认为:人有七种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省智力;1998年又增加:自然智力、精神智力和存在智力。
•6、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斯腾伯格(R. J. Sternberg)教授通于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
该理论由三个亚理论组成: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
它们分别针对智力行为发生的外部环境方面、智力行为的内部与外部的中介方面和智力行为的内部认知过程方面。
这三个亚理论的结合,描绘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智力构成图7、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1996年)(1)成功智力定义: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使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劣势
注意事项
倾向于冲动, 冒险,容易过分 主观
应注意把 老师等的要求 与自己的想法 相协调,使自 己的做法与外 界相辅相成。
表现较为谨慎, 不愿冒险,但当 受到批评时,很 易受影响,学习 的积极性下降, 容易受外界环境 的干扰,学习欠 主动,受外在动 机支配。
应注意不 轻易受他人评 价的影响。尤 其当他人提出 批评时,应分 析原因,并考 虑自己该怎样 努力,而不能 就此气馁。
学习障碍:智力正常,但有明显学习困难 和缺陷
谢 谢 欣 赏!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指因为个体差异而有 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包括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生活 等各方面的要求; ➢长期或短期的要求; ➢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要求; ➢不仅包括对某一发展缺陷提出的要求, 也包括对学习有影响的能力、社会因素 等提出的要求
二、特殊儿童的类别
1、认知发展障碍
智力落后:智力功能低、有适应行为的缺 陷
三、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任务时所 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 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所谓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习 惯、偏好 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活 动方式。学者们对学习风格认识不同, 对其因素的分析也不同。
(生理)学习时间的偏爱
①清晨型(即百灵鸟型):这类学习者在清晨 的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和思维效率高。 ②上午型:这类学习者在四个时间段中,上午 学习的效率最高。 ③下午型:这类学习者偏爱下午学习,这时学 习效率最高。在四种类型中,该类型的学习者 较少,但确实存在。 ④夜晚型(即猫头鹰型):这类学习者在夜 间大脑高度兴奋,且特别清醒,注意力集中, 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效率特别高。
左右脑混合型:个体兼有左脑型和右 脑型两者特点。对左脑或右脑的偏爱 取决于学习情境、学习任务的性质等 因素,有时较多地使用左脑,而有时 较多地使用右脑,左右脑之间的联系 有时紧密,有时不紧密。
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一).
瑟斯顿的群因素说 智力涉及7种“基本能力”:计算、词语流畅、 词语理解、技艺、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智力结构含三个维度(操作、内容、产 品)共150种独特的智力因素
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一)
智力差异
智力理论:二因素论;多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
学习风格差异
性别差异
人格差异
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
第一节 个体的智力差异
一、智力理论
智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影响个体在所有认 知任务中的表现
心理学家对人类智力组成的系统解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经典智力理论
到达高峰的时间也较晚;能力低的发展慢,到达 高峰的时间也较早。
(二)智力的个体差异
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智商在总人口 中呈正态分布
2 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①人才早熟; ②大器晚成;③中年成才。
3 智力类型的差异 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
言语
4 智力的性别差异: 男女之间智力的差别总体平衡而部分不
某门学科未必要发展所有智力,如在数学课上 强调肢体动觉能力就不合适。
“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强调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 具有的不同智力组合,必须对每个学生 的认知特点都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并使之 得到最好的发展。
这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以及评价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多元智力理论为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2)成分亚理论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第三章 -
❖ 根据以上提出新的教育观:“以个人为中心的教 育”。
❖ 教生师利可用以 各采 自用 擅8长种的智智能能视来角. 理开解展所教学学。活动,帮助学
❖ 区别和关系:流体智力是人与生俱来的素质,而晶 体智力是后天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人通过在解决问 题时投入流体智力而发展. 晶体智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认为人的智力可分为八种:逻辑数学、语言、音乐、 空间、肢体动觉、人际关系、内省、自然观察。 P45 3-1
❖ 这些只能的关系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依赖的。强调人 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力组合。
.
奈欣斯的三维理论
❖ 他将学习风格描述为感觉定向,反应方式和思维模 式三种的结合.
❖ 感觉定向只学习者在学习时主要依赖的是视觉,听 觉还是嗅觉。
❖ 反应方式是指学习者是单独工作成绩好,还是小组 合作成绩好?他是主动参与者还是被动观察者?是 喜欢依赖别人还是自主行动?
❖ 思维模式指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的思路,先收集再组 织?还是先组织再收集?是深思熟虑还是直觉跳跃?
斯腾博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 他认为智力包含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组成。P48 图3-3
❖ 他认为: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要说明智力的三个方 面: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 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 这三各方面分别构成了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 情境亚理论。
❖ 成分亚理论解释的是影响智力水平的基本信息加工 过程或成分;经验亚理论将智力与经验关联起来; 情境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日常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教育心理学2-学生心理课件
情绪调节
学生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情绪表达
学生应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 情绪,以促进情感交流和沟通
。
情绪教育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发展 ,提供适当的情绪教育,帮助 学生建立健康的情绪状态。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学生应了解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形成正确的自
我评价。
自我调节
学生应学会自我调节, 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教育心理学2-学生心理课件
目录
• 学生心理概述 • 学生认知发展 • 学生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学生个体差异 • 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
01 学生心理概述
学生心理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学生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 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 行为方式。
特点
学生心理具有多样性、发展性和 差异性等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 和个体差异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表现。
学生心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学习效果
了解学生心理有助于教师 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 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健全人格
关注学生心理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心态 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
预防心理问题
了解学生心理有助于及时 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 题,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 问题的发生。
学生在某些领域可能拥有特别的才能 或技能,这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这些领 域的学习效果。
性别与文化背景差异
性别特征
男性和女性在学习方式和兴趣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生理和心理特征有 关。
文化背景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可能在学习方式和观念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影响他 们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 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方法
教育心理学: 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方法导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心理学原理和方式的学科。
在教育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能力、兴趣、学习风格和背景。
了解和应对学生个体差异是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差异来设计和实施教育方法。
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情感和社交特征。
了解这些差异对于确保合适的教育环境和促进每位学生最大化潜能发展至关重要。
1. 学习风格差异不同的学生倾向于以不同方式获取和处理信息。
有些人通过听觉渠道更容易理解,有些人则更适合通过视觉或运动方式来学习。
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可以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授课方式和评估方法。
2. 认知能力差异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存在差异。
有些学生在逻辑推理方面表现出色,而另一些则更擅长创造性思维或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和任务,以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和挑战。
3. 兴趣和动机差异每个学生对不同主题和领域都可能有不同的兴趣。
了解学生的兴趣并与其相关联,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动机和投入度。
个性化教育方法可以根据学生喜好调整课程内容,并提供关联到个人兴趣的实际应用场景。
教育方法:个体差异的考虑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有效教育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以下列举了一些重要步骤和策略:1. 了解学生作为教师,与每位学生建立密切联系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与他们交流、观察和分析评估结果,我们可以获取关于每位学生独特需求和风格的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学生特点,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2. 设计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能力和兴趣设计个性化教学。
例如,对于偏向视觉的学习者,使用图像、图表和视频等视觉辅助材料;对于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提供实验或项目任务。
差异化的教育活动可以让每位学生在适合他们的方式下进行深入学习。
教育心理学3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
陈 琦 刘儒德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部分 学生心理
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本章要点
1. 描述学生智力差异相关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 描述个体学习风格差异的具体表现 3. 描述各类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育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二、智力落后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mental retardation)指一般智力功能 水平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并表现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 教学中应根据智力落后儿童的个差异特点,为每个儿童 设计他们所达到的基本的学习量,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促进 其发展;在活动中需要灵活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 握知识,促进发展;在知识、技能的练习过程中要遵循充分 练习的原则,将教师情感渗透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 身心在愉悦中得到协调发展。
个体的智力差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第一节
个体的智力差异
• 一、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与个体 差异 • 二、 智力的系统理论与个体差异
一、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与个体差异
斯皮尔曼认为,特殊因素与智力不相关,因为它只能解 释个体在单一测验中的表现,并没有提供综合信息,而一般 因素与智力是相关的,因为它是一般的、总体的,这个因素 才是关键,是由智力活动的个体差异导致的。 斯皮尔曼的弟子,美国心理测量学家卡特尔,把人与生 俱来的素质与后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东西区分开来,不仅在智 力研究中给了人们很大启发,对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具有 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三) 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深层加工(deep processing)指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将所学内容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以获取内容的深层 意义。 表层加工(surface processing)指记忆学习内容 的表面信息,不将它们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 (四) 整体型和系列型 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 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这种策 略被称之为系列性策略(serial strategy),就是说,从 一个到下一个假设是呈直线的方式进展的。而另一些学生则 倾向于使用比较复杂的假设,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 这种策略被称为整体性策略(holistic strategy),就是 指从全盘上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个别差异与教育 智力差异与教育个体智力差异(教育心理学课件)
智力水平差异与学业成绩
小学阶段为0.6-0.7, 中学阶段为0.5-0.6, 大学阶段为0.4-0.5。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 教育者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关于是按年龄分班教学还是按将能力或知识水平接近的学生组成教学 班(组)进行教学,有人曾提出一个双重进度方案,即一部分课程(必 修课)采用年级制,而其余课程则采用能力分级制,力图使两种教学形 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项目三 心理差异与教育
问题与思考
在教育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小智比较聪明,小刚看上去比较鲁钝;有的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有的学生则比较安 静;有的学生语文好,有的学生数学好;等 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差 别?对于这些存在差异的学生,教师应该如 何做呢?
目录页
1
一
智力差异与教育教学
“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 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数字怪杰”林建东
“鬼才之眼”王昱珩
(二)智力的群体差异
1. 智力的年龄差异
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人的生理上的生长发育可大体分为幼儿期、少年期、成年 期和老年期四个阶段。人的智力发育水平在不同时期中也是不同的:幼儿期,人的智力 刚开始发育,处于智力极低时期;少年期,人的智力发育还没有成熟,智力尚处于低水 平状态;成年期,人的智力发育到最高水平,处于人一生中智力水平的顶峰;老年期, 人的智力急剧下降,又处于低水平状态。以上所说人的各个时期即各个年龄阶段的智力 水平的高低,都是以成年期人的智力水平为基准比较出来的。
3
三
人格差异与教育教学
2
二Hale Waihona Puke 认知风格差异与教育教学4
四
特殊儿童的教育?
第三章 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二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 二、学习风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 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学习者在探究、
解决其学习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 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 学习倾向。 • 学习策略:学习方法 • 学习倾向:学习者情绪、态度、动机、坚 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 偏爱。
• 这种智力在宗教学家、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和地 理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光芒四射的各类名人
“多元智力”与“六艺”
这7种智力的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
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作用而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每个个体都同时具有这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礼
人际交往智力
御
空间智力
乐
音乐智力
书
语言智力
射
躯体-动觉智力
1 S1
S3 3 G
S2 2
二因素理论能够解释一个观察到的事实,即在某一智力领域 表现有才能的个体,往往在其他方面显露有才能,如一些学 生1、数2学、测3分验别成表绩示较三好个,不他同们的的测物验理,测绿验色成阴绩影也区较域好表,示这一是般由因 于素一G,般而因每素个的测功验用中。的这蓝一色理阴论影也区能够域解表释示另完一成个该观测察验到所的需事要的 实如特,一殊即些因个学素体生S1在数、各学S2自成、较绩S3为相特仿殊,的但能其力中倾有向的方学面生确音实乐有成所绩不较同好,, 而有的美术成绩较好,这是特殊因素的功用。
• 此外,智力测验还包括特殊能力与创造 能力测验
智力的构成
•为什么别人比 我聪明?
•智力由什么来 构成?
(一)智力的二因素论
斯皮尔曼 (C.Spearman,1904年)在20世纪初使 用因素分析方法,对大量的可能与能力有关的因素进行 分析后,提出的一种能力结构的理论。他认为,能力是 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两部分构成的,完成任何一种 作业,都需要有一般能力因素G和某种特殊的能力S共同 承担。
教育心理学-个体差异
认知方式(学习方式)的差异
智力差异
认知方式
性格差异
融合教育
个性特征的差异 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p55-59)
1.特征差异:阿尔伯特-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 卡特尔-16PF 苏联心理学家-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2.类型差异:机能类型 向性说 独立-顺从说 两维分类说 社会生活方式说
参考文献
[1]赵笑梅,陈英和. 智力个体差异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07,03:451-457. [2]田丽丽,张权权,吴海勇. 个体智力与人格的差异:进化遗传学的视角[J]. 心理发展与 教育,2009,02:121-125. [3]郭永玉,李静,胡小勇. 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S1:88-97. [4]陈少华,曾毅. 人格分化假设:大学生样本的证据[J]. 心理学探新,2013,01:47-51. [5]郭庆科,姬如静. 国外关于智力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进展[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3,05:102-107. [6]周小李. 对有关性别与科学的智力迷思之批判性反思[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05:35-39. [7]李亚真,张瑞彬. 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共情能力研究———以高等医学 类院校为例[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2:25-29. [8]李寿欣,宋广文. 西方认知方式研究概观[J]. 国外社会科学,1999,01:20-25. [9]贺雯. 认知方式研究的进展[J]. 心理科学,2001,05:631-632. [10]徐增杰,李寿欣. 认知方式研究的趋势与展望[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3:4955.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动力特征: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
活泼好动-安静沉稳 反应迅速-反应缓慢 宠辱不惊-多愁善感
艾森克:人格类型理论(内外向、情绪稳定性)
巴甫洛夫:神经类型理论(神经系统活动强度、稳定性、灵活性)
强
不平衡
攻击性强 易兴奋
不易约束
强、平衡
灵活
活泼好动 反应灵活
组织具有一定难度的活动任务,培养 幼儿耐心和毅力;严格要求,对幼儿
所犯错误及时进行指正
表扬幼儿坚忍不拔的良好品质,要热 情,耐心鼓励幼儿接受新事物、参与
社会交往
教师要经常使用称赞、奖励 等,批评时不可过于严厉;
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活动
性格是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的条件
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 客观世界不断地向个体渗透着它的影响,并与个体产生相互作用,结果 便在个体的身上保存下来,构成一定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 在个体的行为中,构成每个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
生理
构
要素
成 要 学习风格
心理 要素
素
社会 要素
对时间节律、感觉通道的偏爱
认知因素:场独立/场依存 意动要素:动机和价值观
坚持性、自觉性…… 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是关于我们怎样做事的知 识,即经验型信息,如技 术、技巧、工艺、方法等。
“场”?
态度和自我知觉容易受 周围人尤其是权威人士 的影响和干扰
冲动型
辐合型
思维方向
发散型
谢谢观看
了解学生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 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态度影响学生性格发展
合理期待 和评价
用发展的观 点看待学生
教育心理学第3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多元智力理论评价
多元智力理论主要是对智力进行理论分析,缺乏充分 的实证研究依据,并不构成完整而严谨的心理学理论, 也不是医治美国教育危机的灵丹妙药,而且它对智力 的定义并不新颖,对各种智力在大多数人身上如何操 作和体现并无清晰的论述,缺乏对如何在教育实际中 具体应用的研究。所以多元智力理论在心理学界并不 是很认可。
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张丽
影片《雨人》(Rain Man) 获得61届奥斯 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 佳原作剧本四项大奖,片中主人翁雷蒙 德(Raymond)患有自闭症,生活不能 自理,在常人眼中是一位低能弱智人, 但他在数学方面却有过人的天才,能迅 速而准确地心算复杂的数学题。故事中 有这样一幕:有一次,查理(雷蒙德的弟 弟)和他在饭店里打翻了牙签盒,雷蒙德 立刻说出了牙签的数目,查理突然发现 他的哥哥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 于是他们去了赌城,靠着雷蒙德记牌, 两人大大地赢了一笔钱。
西南大学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认知因素主要涉及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加工的方式 和特征。 情感和意动因素涉及情绪表露、价值判断、行为决策 等活动的方式及其特征。
西南大学
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 :“外部定向者” ,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不 能将一个模式分解成许多部分学习社会材料时较场独立型的人好
西南大学
从这种总的智力落后与其非同一般的才能对比中,可见对智力 的把握和测量有多么困难。 智力是一个一般性的特质还是许多特殊技能的集合?
智力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多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作用?
我们是否可能有一个对所有人都公平的智力测验? 智力对于“成功”有多重要?
西南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三) 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深层加工(deep processing)指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本章要点
1. 描述学生智力差异相关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 描述个体学习风格差异的具体表现 3. 描述各类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育方法
第一节 个体的智力差异 第二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第三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第一节 个体的智力差异
• 一、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与个体差异 • 二、 智力的系统理论与个体差异
三、感官障碍儿童
感官障碍儿童主要是指听觉障碍(hearing impaired) 和视觉障碍(visually handicapped)两类儿童。
补偿听力缺陷,形成和发展语言是聋校的重要教学任务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及合格的劳 动技能。针对盲生缺乏事物视觉表象,需要制作特殊的教具 、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教学过程与 视觉补偿结合起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特 是语言及身体动作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
五、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
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emotional or behavior disorders)指儿童的行为在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 况下与其所处的社会情景及社会评价相违背,在行为上显著 异于常态,且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心理教育法进行问 题的矫正;针对每个行为障碍儿童的特点,为他们制订个 化教育计划,对行为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制订完整的教 育计划。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亲密的师生、 同伴关系上,运用一些具体的教育技术,如行为矫正法,对 儿童外在的行为进行矫治,结合儿童自身的认知 达到教育 目的。
一、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
(二) 时间节律 每个个体对一之中学习时间的偏爱是不同的,不同个体
在不同时段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有的人在早晨学习效率高 (百灵鸟型),有的人在晚上至深夜学习效率高(头鹰型) ,有的人在上午易于集中注意,而另一些人则在下午学得更 好。 (三) 感觉通道
听觉型则善于通过听来学习,这样的学习者对听觉刺激 敏感,对语言、声响、音乐的接受力和理解力强。
将所学内容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以获取内容的深层 意义。 表层加工(surface processing)指记忆学习内容 的表面信息,不将它们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 (四) 整体型和系列型
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 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这种策 略被称之为系列性策略(serial strategy),就是说,从 一个到下一个假设是呈直线的方式进展的。而另一些学生则 倾向于使用比较复杂的假设,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 这种策略被称为整体性策略(holistic strategy),就是 指从全盘上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二、智力的系统理论与个体差异
(一) 多元智力理论
二、智力的系统理论与个体差异
(二) 三元智力理论
第二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 一、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 •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 三、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因素
一、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
(一) 生理刺激 1.声音:学习者对学习的背景声音(或噪声)的偏爱或承 受能力是不同的。 2.光线:当光照条件满足个体需要时(分给偏爱强光者以 强光,偏爱弱光者以弱光),各类学习者的阅读速度和准确 性均得到提高。 3.温度:不同个体对同样的温度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或合 适,或冷,或热。而冷热均会影响学生集中注意学习。 每 个学习者的适宜温度略有差异,有的需要室内温暖,有的需 要室内凉爽。
(1) 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 (2) 竞争与合作。 (3) 成人支持。
第三节 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
• 一、超常儿童 • 二、智力落后儿童 • 三、感官障碍儿童 • 四、学习障碍儿童 • 五、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
一、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supernormal children)也被称作才儿童, 指智力发展明显超过同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五) 分类风格 分类风格(classifying style)是指当个体知觉彼此
相似的物体时所采用的标准。 它反映了个体组织信息的个 人偏好,可 以用分类任务加以评定。
分类风格有三种:相关的、描述的和类别的。三、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因素
学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或多或少受到同伴 、师长的影响,因而具有社会性。学生在学习的社会性因素 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风格。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学习风格的社会 性因素:
“超常教育”的实施有多种模式和多种途径、手段。 课程设计的形态主要有加速制(acceleration)和充实制( enrichment)。
二、智力落后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mental retardation)指一般智力功能 水平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并表现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
教学中应根据智力落后儿童的个差异特点,为每个儿童 设计他们所达到的基本的学习量,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促进 其发展;在活动中需要灵活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 握知识,促进发展;在知识、技能的练习过程中要遵循充分 练习的原则,将教师情感渗透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 身心在愉悦中得到协调发展。
动觉型则以动手、动口来学习,效果最好。 (四) 大脑的单侧化
这是指左侧或右侧大脑半球何者占优势的问题。每个人 单侧化优势不同,在学习的有关材料上就会有差。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一)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威特金提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
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的影响。 他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之为场依存型,把不受或很少受 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之为场独立型。 (二) 冲动型和沉思型
四、学习障碍儿童
1962年,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提出了学习障碍( learning disability)这一名词。1988年,美国学习障碍 全国协会(NJCLD)提出学习障碍是不同学习异常的统称, 包括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等方面的获得和使用上 出现明显困难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当重视学习障碍儿童中存在 的个差异。其次寻找适合的教育训练方法。认知学习的许多 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来提高这些学生的注意、记忆和问题解决 能力。
一、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与个体差异
斯皮尔曼认为,特殊因素与智力不相关,因为它只能解 释个体在单一测验中的表现,并没有提供综合信息,而一般 因素与智力是相关的,因为它是一般的、总体的,这个因素 才是关键,是由智力活动的个体差异导致的。
斯皮尔曼的弟子,美国心理测量学家卡特尔,把人与生 俱来的素质与后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东西区分开来,不仅在智 力研究中给了人们很大启发,对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具有 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