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诗歌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自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正是探讨这种差异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以中西方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语言风格为比较对象,从而深入探究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共鸣。

一、主题中西方诗歌的主题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方诗歌通常着重于抒发情感、赞美自然和表达个人体验。

例如,唐代的诗人们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而西方诗歌则更加注重社会和哲学思考,通过诗歌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弗罗斯特的《雪夜》和雪拉比的《自由钟》等作品更多的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二、形式中西方诗歌在形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方诗歌常采用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的形式,注重音律的把握和节奏感的呈现。

而西方诗歌则更加注重自由诗的形式,不受特定音律和格律的约束,更加强调个人的表达和自由创作。

例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使用了一种自由韵律的形式,在诗歌创作中更具个性和表现力。

三、语言风格中西方诗歌的语言风格也有所不同。

中方诗歌多用意象丰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景象。

而西方诗歌则更注重抽象的思维,通过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词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思想。

例如,莎士比亚的诗歌中常常运用隐喻和比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得作品更富有层次和深度。

尽管中西方诗歌存在诸多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无论中西方诗歌都强调情感和内心的表达。

无论是中方的山水情怀还是西方的社会思考,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都具有悲喜交织、真挚动人的特点。

其次,中西方诗歌还都具有文化传承和个人创新的双重性。

中方诗歌承载着山水文化的传统,西方诗歌则体现了个人的创新和思考。

再次,中西方诗歌都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无论是中方的五言绝句还是西方的自由韵律,诗歌都追求一种旋律和节奏的感受。

总之,中西方诗歌在主题、形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方诗歌注重情感、自然和个人体验,形式上更加注重音律的安排;西方诗歌着重社会、哲学和个人思考,形式上更加自由创新;而在共同之处,两种诗歌都强调情感的表达、文化传承和个人创新,以及音乐性和节奏感的呈现。

诗歌即媒介中西诗学起源异同

诗歌即媒介中西诗学起源异同

诗歌即媒介中西诗学起源异同诗歌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和艺术形式的文学创作。

无论在中西方文化中,诗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不同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中西诗学的起源和发展存在着一些异同之处。

本文将就中西诗学的起源、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异同进行探讨。

一、起源中西诗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文明。

在中国,诗歌起源于周代的《诗经》,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鼻祖。

《诗经》的诗歌形式以四言、六言为主,注重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人生、社会及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而在西方,诗歌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史诗和抒情诗。

古希腊的史诗《荷马史诗》(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英雄事迹和战争为题材,抒发出英雄主义和人类命运的思考;而抒情诗则以描绘爱情、自然景观以及对于生活哲学的态度为特点。

二、特点1. 中诗歌的特点中国诗歌一直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倾诉情感的方式闻名。

中国古典诗歌常采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中诗歌的韵律和格律也非常严谨,常以五言、七言等固定的字数格律来构成,给人清新脱俗的美感。

2. 西诗歌的特点西方诗歌多以自由诗形式为主,不受格律的限制,更加注重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

西方诗人也善于运用音乐性和韵律感来创作诗歌,常使用押韵等技巧来增加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同时,西方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注重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三、异同之处1. 内容中西诗歌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主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

西方诗歌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涉及到更广泛的主题,如爱情、战争、哲学等。

2. 形式中西诗歌在形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要的格律形式,注重字数和韵律的规范性。

而西方诗歌则更加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自由性,多以自由诗的形式表达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

3. 表现方式中西诗歌在表现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西诗歌的异同研究

中西诗歌的异同研究

中西诗歌的异同研究摘要:在诗歌领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和西方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一定的差异,但同时也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以及诗歌本身这一文学样式的限定和规则,中国和西方的诗歌自然都遵循着相同的法则,有着不可忽视的共通之处。

本文试图在中西文化中探索中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不同,归纳总结中西诗歌共通遵循的范式,进而让人们更加直观的领略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异同。

关键词:中国诗歌;西方诗歌;文化;差异;相同一、中西诗歌在内容上的差异诗歌是中国从古至今每个文学变革阶段的参与者。

中西方的诗歌,孕育在不同的摇篮之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就蕴含着不一样的思想感情。

传统认为,抒情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首要动力。

中国诗歌抒情的内容有着时代性的变化,例如同样是爱情的表达,最初诗歌被纯粹的用来表达爱慕,或是“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或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到了后来儒教的兴起,儒家思想统治下的爱情,则有了些许的禁锢。

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一个“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的提出,阻碍了男女爱情的积极表达。

再到近现代的诗歌,人们的天性又一次都得了解放,直抒爱情的方式再一次盛行。

较之中国的诗歌,西方的诗歌是不同的系统。

西方无论在什么领域都冠有理性之名,所以西方的诗歌偏重于真实事件的记录。

他们习惯于利用诗歌来讲故事,例如荷马史诗的两部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前者讲述希腊联军对特洛伊的战争,后者讲述在攻陷特洛伊后奥德修斯率队历经十年通过一系列困难后终于归国的故事。

除此之外,宗教性在西方诗歌中被运用的更为广泛,从神话中寻找诗歌创作的主题是西方诗歌中常见的现象。

中国和西方的诗歌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所以在创作内容上有着不同的倾向。

总的来说,中国从古至今的诗歌都建立在儒释道三家思想之上,无形中包含了许多哲学思想。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

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

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

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

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

中外、古今之间虽自成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完全隔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相同的地方.相同点一: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茵纳斯弗利岛(爱尔兰)威廉·巴勒斯·叶芝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①从上面的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意境和用词是非常相似的,“结庐”与“造屋”如出一辙,“采菊”与“种豆、养蜂”异曲同工,“山气”与后一首的中间四句的意境完全可以互相补充。

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红尘世界,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思想和远离尘嚣的真意。

从写作手法上看,两者都用了近乎白描的艺术手法,没有加入主观色彩,客观真实地描写景物,直白地道出胸臆。

中西方诗歌比较(专业版)

中西方诗歌比较(专业版)

整理ppt
27
内容——战争
赢取绝世功名荣誉和天下人的赞赏是阿 喀琉斯参战的主要动机,他的言行表达了 鲜明的个人主义思想价值观,毫无集体主 义精神可言。
而作品中唯一的表达集体主义的英雄 人物赫克托耳,却被荷马描写成了一个胆 小、怯懦、不堪一击的弱者,在与阿开亚 军中主要英雄的搏斗中总是处于下风,而 他的胜利只是借助神的力量才得以获取。
整理ppt
9
词语——叠词运用
英国古诗与中国古诗在重叠词的使用上都有悠久的 历史,诗人们通过使用重叠词以到达“借声音的繁复增加 语感的繁复, 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朱光潜? 诗论?〕。我们来试读中古英语时期的诗歌?The Cuckoo Song?里的一节: Summer is i-cumen in – (Spring is come in - ) Lhude sing, cuccu! (Sing loud, Cuckoo! )
中国古代诗人们强调“炼字〞、“诗眼 〞, 便是讲究古诗中词的转类、兼类和活 用。
整理ppt
8
词语——形态
如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中的“绿〞活用做动词,带给全诗动感 。汉语中的字词没有明显的时态形式故而 在活用方面比拉丁语系的语言更加灵活。
与中国爱情诗不同,西方的诗歌情感更加奔 放、表达更加直白、情感更加浪漫,涉及的主题 大多为“婚前恋〞“婚外恋〞。
整理ppt
16
内容——爱情
再如?我曾经爱过你?
例如彼特拉克?歌集?第72首:
高我雅曾可经爱的过夫你人:啊爱,情,也许
在你我闪的动心的灵眸里子还里没,有完全消亡,
我但窥愿见它了不指会引再我打,搅你,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引言: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它在不同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诗歌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本文将探讨中西方诗歌的比较,以期能够深入了解两种文化间诗歌创作的异同之处。

一、语言和结构的差异:中西方诗歌在语言和结构上有显著的差异。

西方诗歌注重押韵和韵律,常常采用定型诗的形式,例如十四行诗、抒情诗等。

而中文诗歌则更加注重意境和意象的表现,较少使用押韵和韵律。

中文诗歌通常以五言或七言绝句为主,这种形式给予了诗人更大的自由度,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时更加灵活多样。

此外,中文诗歌还倾向于使用对偶和象征的手法,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二、主题和内容的差异:中西方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也存在差异。

西方诗歌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例如爱情、死亡、自然等。

而中文诗歌则更加强调社会和政治的关注,诗人常常通过表现社会现象和质疑社会制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外,中文诗歌通常融入了许多哲理和人生智慧,诗人通过寓意和象征等手法,传达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三、文化和历史的影响:诗歌是一种表达文化和历史的方式,因此中西方诗歌受到各自文化和历史的影响较大。

西方诗歌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传统中有深厚的根基,常常受到古希腊神话和罗马史诗的启发。

而中文诗歌则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常常融入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智慧。

这种文化和历史的背景让中西方诗歌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四、诗歌在社会中的地位:中西方文化对于诗歌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

西方文化中,诗歌被广泛地视为文学艺术的高峰,被广大读者和评论家所重视。

许多西方国家设立了诗歌奖项,诗人也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一直被看作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如李白、杜甫等。

尽管如今诗歌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在文学界和艺术界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结论:中西方诗歌在语言、结构、主题、内容、文化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爱情诗差异

中西方爱情诗差异
中西方爱情诗差异
目 录
• 中西方爱情诗的文化背景 • 中西方爱情诗的主题与风格 • 中西方爱情诗的情感表达 • 中西方爱情诗的意象与象征 • 中西方爱情诗的创作技巧与手法 • 中西方爱情诗的影响与启示
01
CATALOGUE
中西方爱情诗的文化背景
文化起源
01
西方爱情诗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 和基督教文化,强调个人情感和 性爱自由。

人物形象
要点一
总结词
中西方爱情诗中的人物形象存在较大差异,中国诗中常出 现的是柔弱、婉约的女性形象,而西方诗中则常出现的是 热情奔放、追求自由的爱情追求者形象。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中国爱情诗中,女性形象通常被描绘为柔弱、婉约、含 蓄的,如“玉人”、“淑女”、“红颜”等,这些形象体 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要求。而在 西方爱情诗中,人物形象通常更加鲜明和个性化,强调对 爱情的追求和自由的向往,如拜伦、雪莱等诗人笔下的女 性形象。
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加深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
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01
对共同点的认识
02 中西方爱情诗都表达了对真爱的追求和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03 爱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不受地域和文化的 限制。
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 爱情诗是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 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 鸣。
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浪漫
西方爱情诗则更倾向于浪漫主义的表达方式,强调情 感的纯粹和美好,追求心灵的契合和精神的满足。
04
CATALOGUE
中西方爱情诗的意象与象征
自然景物
总结词
中西方爱情诗中,自然景物常常作为象征和 隐喻,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感受和思考。

中西方诗歌文化差异

中西方诗歌文化差异

东西方诗歌文化差异会计学院Z10061143100603侯文君东西方诗歌文化差异纲要:歌作一种自我表达和表人世界的性理解,在形式上分行摆列,并拥有必定的奏韵律的文体,在各样文体中出的最早,主要有叙事和抒怀。

限于的有限,里只中西抒怀的异同。

关:歌,中西方,音,抒怀一、中西抒怀的生及。

中西抒怀的生都是个人意增的果。

但此中的个人意有所不一样。

西方古代抒怀要求抒个人主的思想感情;中国古代抒怀是把个人价含于社会价之中,即“小我”之中有“大我” 。

二、中西歌情味。

中西方个的不一样品行,主要源于社会文化的差异。

中国文化成立在儒道的基上。

儒家重人事、理教化,内圣外王,修身家治国平天下,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成儒家的最高理想。

使中国歌亦的教化作用、使用价。

而追求人的精神超脱、回自然的道家,根底还是着重人事——老子老于世故,庄子的超越精神走向的亦是存亡、泯物我、一是非,而不是西方式的宗教世界。

因此,于中国人来,他不之余,在求解脱之,自然常常成他独一的皈依,因此,中国人极少走开人事去尽宇宙的根源、精神的本。

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精神,使西方文化一方面重感情、重世享,另一方面又拥有一种彼岸超越意。

使得西方歌一方面在鼎力弘英豪主、个人主精神,衬着人情世故,另一方面在关注中又经常保持一种超越精神,求人的极挽救,因此代表极价的求的宗教精神穿于歌之中,使许多歌常常有一个主宰宇宙的神明高居其上或含此中。

从《荷史》、《神曲》、《浮士德》、斯、拜、雪莱、雨果到艾略、叶芝、瓦雷拉⋯⋯莫不这样。

中西方不一样的文化背景,致中国人更多致力于人与社会理的交流,人与自然的默契;西方人更着重于揭露人与自我、人与神的关系。

于此,下边就情与自然两大主,探中西抒怀的差异。

(一)、情抒怀中西情都史悠长,但情味各异。

中国情多写婚媾以后或以外,建立了一个“怨”之境地(如从先秦到唐甚至元宋均这样);并且羞于表达情。

怨多出自男性,却恰恰要借女性之口想念之情。

许多歌原来是典型的情,也被后代解作忠君国之。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课件 (一)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课件 (一)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课件 (一)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课件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自古以来就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也受到了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强力推崇。

然而,不同语言、文化、历史背景下的诗歌却有着各自独特之处。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比较中西方的诗歌。

一、韵律与格律中西方的诗歌在韵律和格律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西方的诗歌以韵律和节奏为主要特征,如英语诗歌的iambic pentameter韵律和德语诗歌的六十牙韵律等。

而中国古代的诗歌则以格律为主要特征,如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格律。

二、意蕴与表现形式中西方的诗歌在意蕴和表现形式上也有着不同的差异。

西方诗歌的表现比较自由,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叙事诗、抒情诗、寓言诗等等。

而中国古代的诗歌则更注重意境的表现,将诗歌看作是“形神兼备”的艺术形式,强调意蕴的深刻性、感染力和形式的精湛性。

三、词汇和表现方式中西方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不同,诗歌的使用频率和表现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在西方,对于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非常广泛,比如日常用语、科技用语等等。

而在中国,对于古诗词的运用,使用的大多数都是古代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古诗词也更多地保留了古代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综上所述,中西方的诗歌在表现形式、韵律和格律、意蕴和表现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每个国家的诗歌都有其独特性,透过诗歌可以看到每个国家的独特文化和历史背景,体验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情感。

在今后的汉语学习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加深对中西方诗歌的理解和比较,也是非常重要的。

西方爱情诗与中国爱情诗的比较

西方爱情诗与中国爱情诗的比较

西方爱情诗与中国爱情诗的比较在人类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爱情诗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西方和中国都有丰富的爱情诗歌传统,虽然写作风格迥异,但都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热烈与追求。

本文将就西方与中国的爱情诗进行比较,探讨其在意境、表达方式和文化特点上的差异。

一、意境的对比西方爱情诗注重对爱情的痴迷与激情的歌颂,体现了对爱人的魅力和美丽的赞美。

例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他以巧妙的词藻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爱情的幸福和忧伤。

而西方浪漫主义诗人如拜伦、雪莱等则探索了爱情的深处,他们追求超越现实生活的理想化爱情。

与之相比,中国爱情诗注重表达内心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中国古代的爱情诗体现了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与深邃思考。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以简洁的词句抒发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意境的营造,表达了对爱情的豁达和超脱。

中国爱情诗强调情感的内敛与含蓄,更注重内心的呼唤和人生的意义。

二、表达方式的比较西方爱情诗注重情感的直接宣泄,充满激情和热情。

西方诗人常常以明喻和比喻的方式来表达爱情,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来展现情感的高涨。

例如,浪漫主义诗人约翰·基茨在《我的心》中借风、山和恒星来描述对爱人的喜悦以及对爱情的执着。

中国爱情诗则更注重意蕴和含义的表达。

中国文人常常借助意象与象征来表达爱情,并且更善于运用典故和修辞手法。

例如,唐代诗人元稹的《遣懷》借描写秋雨与眼泪的情景,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并着重突出了时光的流转与情感的延续。

三、文化特点的对照西方和中国的爱情诗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追求。

西方文化对于爱情的表达更加直接和开放,并且重视个体的情感体验。

西方诗人倾向于展示个人的情感体验,他们注重爱情的激情与悲伤的宣泄,追求爱情的自由和个体的幸福。

与之相对,中国文化强调内敛和自省,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中国爱情诗更注重对爱情的深思熟虑和超脱。

中国的爱情诗更多地强调爱情的承诺和义务,追求爱情的长久和永恒。

《中西方诗歌比较》

《中西方诗歌比较》

从小方面比较中西方诗歌诗歌是人类最美丽的表达语言,是人类文化文明的结晶。

中国拥有最博大精神的诗歌文化,而西方的诗歌经过了抒情诗、史诗、诗剧、诗体小说、现代派诗歌的发展,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

中西的诗歌既有差异也有相同之处。

那么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进行一下比较。

一、从表达上中国的诗歌更加含蓄中国的诗歌由于古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尾变化的语言,它不像英语那样有明显的人称、数和时态变化,所以表达上不如西方语言那么精确,因此汉语更具有模糊性,更加含蓄。

艾米•洛威尔曾经说过:“含蓄是我们从东方学来的东西之一。

”而西方诗歌比起中国的诗歌的含蓄则显的更加的直接开放。

比如英美现代诗歌大多都是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二、从诗词上看有共性也有差异的特点上中国古典诗词的显著特点就显现在简洁具体。

这要求诗人必须具有行文简洁和表达含蓄的才能。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点生动的意象和诗中有画也融入了他们的创作中。

这种借鉴的结果就是“汉风诗”的出现。

英美译者翻译最多的是我国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李贺的诗和李清照、柳永、李煜的词,他们的创作手法对英美现代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流传的佛老思想、逃避现实、完善自身的思想也深入他们诗歌的创作中。

勃莱一首名为《想到<隐居>》的诗,就是受白居易的启发而写的。

他的朋友赖特走得更远,他曾经给自己的一首诗加上这样的一个标题:“读了一卷坏诗,心情抑郁,于是走向一处闲置的草场,央昆虫来作伴。

”这种白描方法明显是受到中国唐诗的影响。

从中既可以看到共性也可以看出个性。

三、从写作方式上看中国诗词善于写景抒情,以写景烘托气氛或造出意境,而英美诗歌则注重描写景物在人们心里唤起的反应,从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

这是由两者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表现,西方人注重再现,这种思维模式指挥下发展而来的诗歌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自然大不相同。

中西方诗歌比较

中西方诗歌比较

中西方诗歌差异比较
中西方诗歌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比较:
1. 表达方式:中国诗歌通常更加含蓄,情感表达较为间接,而西方诗歌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情感。

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敛和含蓄,而西方文化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个人情感。

2. 形式和韵律:中国诗歌通常注重形式和韵律,许多古诗都有严格的平仄和韵脚要求,而西方诗歌则更注重自由形式和个性化的表达。

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对美的不同追求。

3. 主题和风格:中国诗歌的主题常常涉及到自然、历史、哲学等,风格通常较为简练、含蓄,强调意境和意象的营造。

而西方诗歌的主题则更广泛,包括爱情、人生、人性等,风格各异,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都有涉及。

4. 文化和价值观:中西方诗歌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中国诗歌通常强调家庭、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而西方诗歌则更关注个人情感、自由、正义等价值观。

5. 读者和接受方式:中西方诗歌的读者和接受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诗歌的读者通常较为固定,多为知识分子或文人墨客,而西方诗歌的读者则更加广泛,包括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群。

此外,中西方诗歌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也存在差异,中国诗歌通常通过手抄本或印刷本传播,而西方诗歌则更依赖于出版和媒体传播。

总之,中西方诗歌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

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特点和异同。

中西爱情诗歌比较

中西爱情诗歌比较

中西爱情诗歌比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诗歌是表达爱情的最佳方式之一。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背景,也使得中西爱情诗歌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风格、主题和形式三个方面,对中西爱情诗歌进行比较。

一、风格比较中西爱情诗歌在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诗歌的表达方式来看,中文诗歌倾向于以抒情为主,通过描写情感、表达心声来表达爱情;而西方爱情诗歌更注重形容词形容等修辞手法,以绘画般的描述来表达爱情。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以婉约抒情的方式表达了思念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而西方诗人雪莱的《爱的抱枕》则通过比喻手法细腻地描绘了爱情的美妙:“我爱你的我的个体,我爱你的灵魂不变。

”二、主题比较中西爱情诗歌的主题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中文诗歌更多地将爱情与自然、季节等元素相融合,表现出深情厚意的爱情。

李煜的《浪淘沙令》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对爱情的思念:“夜久犹为报,钟山何处响。

客心自有主,凭谁看落晖。

”而西方爱情诗歌更注重揭示内心情感和矛盾,对于爱情的探索和思考更加深入。

例如,英国诗人拜伦的《谢尔盖娅的回忆》通过描写一段短暂而绝望的爱情,表达了对失去爱人的痛苦和悔恨:“我伫立在你的昔日宴会厅,回忆起我的错误,心都碎了。

”三、形式比较中西爱情诗歌在形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诗歌在形式上较为自由,常采用律诗、绝句等传统形式,并注重音韵的工整和平仄的控制。

李商隐的《锦瑟》用辞华丽,声调优美:“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而西方爱情诗歌则更灵活多样,没有固定的形式限制,可以运用自由诗、散文诗等形式。

例如,美国诗人金斯伯格的《爱之歌》采用散文诗的形式,赋予爱情以真实而感人的力量:“我爱你,就像一只小鸟爱阳光。

我不能没有你,就像花朵不能没有雨露。

”综上所述,中西爱情诗歌在风格、主题和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文爱情诗歌注重抒情,将爱情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深情厚意;而西方爱情诗歌更注重形容和描述,强调内心情感的矛盾与探索。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关键信息项:1、中西方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方诗歌起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诗歌起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方诗歌发展历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诗歌发展历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西方诗歌的题材和主题中方诗歌常见题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诗歌常见题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方诗歌主要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诗歌主要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西方诗歌的形式和结构中方诗歌的形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诗歌的形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方诗歌的结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诗歌的结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西方诗歌的语言和韵律中方诗歌的语言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诗歌的语言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方诗歌的韵律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诗歌的韵律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中西方诗歌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技巧中方诗歌的创作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诗歌的创作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方诗歌的表现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诗歌的表现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中西方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11 中方诗歌起源中方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论中西方古典爱情诗歌中的审美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古典爱情诗歌中的审美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古典爱情诗歌中的审美文化差异摘要: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

有史以来,中外诗人们均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歌咏爱情的美丽诗歌。

由于中西方审美、语言乃至宗教等诸多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古典爱情诗歌,无论从表现手法还是意象营造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拟从比较中西方爱情诗歌的角度,简要分析其中反映出的中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古典爱情诗歌;西方古典爱情诗歌;审美文化;差异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无论是在诗风尔雅的中国,还是情感热切的西方,爱情,始终是诗人永恒的主题。

从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莎翁笔下的十四行诗,都流露着中西方诗人丰富的爱情情感。

而由于中西方审美、语言乃至宗教等诸多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中国的古典爱情诗歌同西方爱情诗歌相比,无论从意象营造与表现手法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拟从比较中西方古典爱情诗歌的角度,简要地分析其中反映出的中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方诗歌意象营造与表现手法的差异中国古典艺术,从绘画到书法,均强调写意象征,突出深远的意境,诗歌也无例外。

因此,中国古典诗歌始终追求并洋溢着一种含蓄朦胧的意境之美。

这种含蓄朦胧的手法,早在《诗经》中就已屡见不鲜。

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中那种“所谓伊人”的隐约,“宛在水中央”的朦胧,以及追求的具体内涵,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却又引人遐思,回味无穷。

再如《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诗歌描绘的是一位恬静美丽的女子,可是作品通篇都不见这位女子的真实形象,仅有“姝”“娈”二字,赋予读者无穷的的想象空间,让每位读者心中都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静女”的形象,营造出一种隐约美妙的意境。

至唐宋古典诗歌艺术高峰时期,文人士大夫在诗歌创作中吸收了诗经、乐府诗的精华,更是大量地通过运用典故来加重对诗歌含蓄朦胧意境的锤炼,强调以景抒情,爱情诗歌尤其如此。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概述:诗歌是一种以表达情感、思想和美感为目的的文学形式。

中西方文化盛行的两种不同诗歌传统,即中国古代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比较中西诗歌在形式、主题和风格方面的差异,并探讨背后的文化因素。

形式比较: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如唐诗和宋词。

这些古代诗歌注重音韵的和谐和规则的押韵,表达中心思想的方式更加隐晦含蓄。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自由和开放,不受格律的限制。

现代诗人追求表达个人内心体验的自由,他们破除了传统的诗歌形式,采用自由诗和断行诗等形式,以更自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主题比较: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自然的情感。

中国诗人以山水田园为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关注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现代诗人通常以自己的经历、观察和感受为主题,表达对生活、人际关系和存在意义的独特见解。

风格比较: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中式诗歌常常以意象化的语言和比喻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追求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的共鸣。

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直白和直接,注重真实和直接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现代诗人少使用修辞和寓意,他们通常以直观和真实的方式来传达他们的情感和思考,追求读者在阅读中直接领悟他们的意图。

文化因素:中西诗歌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背后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因素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受到儒家思想和禅宗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追求超脱尘世的理想和对自然的崇拜。

而西方现代诗歌则受到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影响,注重个人情感和自由的表达。

结论:中西诗歌在形式、主题和风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意境的表达。

西方现代诗歌则更加自由和直接,注重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通过了解中西诗歌的比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并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诗歌是人类文学创作的瑰宝,是情感和思想的抒发。

中西方诗歌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诗歌的异同之处,以加深我们对两种文学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首先,中西方诗歌在诗歌形式和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

传统中国诗歌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代表,注重格律和韵脚的处理。

与之相比,西方诗歌形式更加多样化,常见的有押韵诗、自由诗和散文诗等。

西方诗歌更加注重诗意的表达,对于形式的限制较少,给予诗人更大的自由度。

其次,中西方诗歌在主题和审美追求上也有所不同。

中诗强调内涵,注重写意、抒怀和人文关怀。

中国古代有许多以山水、季节、爱情和哲理为主题的诗歌作品。

而西方诗歌则更加关注思想、哲学和现实社会问题,力图在诗歌中传达独特的思考和观察。

另外,中西方诗歌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中文是象形文字,具有丰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中国诗歌注重形象的描绘和修辞的运用,尤其擅长以细腻的语言描绘情感和景物。

相比之下,西方诗歌更加注重抽象和概念的表达,语言更直接,富有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西方诗歌在形式和主题上存在差异,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共通之处。

首先,中西方都强调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都以音韵的和谐为表达手段。

其次,中西方诗歌都追求语言的精炼和凝练,都注重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中西方都倡导诗歌的自由表达和创新,都鼓励诗人挑战传统形式和观念。

最后,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无论中西方都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帮助我们拓宽思维和视野。

无论是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丰富内涵,还是领略西方诗歌的奔放和多样性,都能够让我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灵感的启迪。

总结起来,中西方诗歌在形式、主题、语言和表达方式上存在诸多差异。

然而,无论是中文的含蓄和深远,还是西方文化的开放和多元,都展示了人类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

通过比较中西方诗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丰富自己的文化视野,同时也加深对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

中西咏秋诗歌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中西咏秋诗歌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中西咏秋诗歌差异及其原因探析秋色动人,自古而然。

在中西方诗歌史上,咏秋的诗篇均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将中西方诗歌略作比较,在同样的咏秋主题下,中西方诗歌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调,折射出中西方不同文化心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下面拟就中西咏秋诗歌的一些差异及其内在原因略作探讨。

一、同是写秋,表现手法不同中国古典诗歌善于写景抒情、借景言情、寓情于景。

在表现动人的秋色时讲究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

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将实景实情客观再现,使得情景相生、情景交融。

在所有的咏秋名作中,中国古典诗歌注重的是一种意境的创造,追求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将诗人的情感则埋藏于诗词之中,只有通过“感悟”来体会。

西文咏秋诗歌则不是侧重于对秋天景物特征的渲染描绘,而是注重描写景物在人们心里唤起的反应,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

在情感表达方式上常采用直白的表达,直抒胸臆,言尽而意亦尽。

二、同是观秋,个人角色不同中国传统诗人在吟咏秋色时,常常将个人恢复到与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亲近平等的地位,诗人回到客观世界的怀抱,成为它的一个有机成份。

中国咏秋诗歌并不否定抒情言志,但却把情志视作物我感应的结果。

物即我,我即物,心物交应,物我为一。

而西方诗人即使在忘情于秋色之时,始终保持着对诗人主观意志的肯定和推重。

诗人身处自然界之外,物是物,我是我。

诗歌创作时通过主观感情看外物,着力于自然界的“人化”而不是自我的“物化”。

三、同是悲秋,诗人情怀不同“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悲秋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主题。

纵观宋玉的《九辩》、曹丕的《燕歌行》、杜甫的《登高》、欧阳修的《秋声赋》等诸多悲秋名作,其抒情由单纯伤时叹老,到执著于生命自我的追求,再到对社会历史的关注,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地丰富和扩大了悲秋文学的情感世界,也加强了悲秋文学所特有的美学意蕴和感人力量。

而西方诗人在咏秋诗歌中抒情时,不仅能发现秋中之悲,而且能发现秋中之欢,充满了对人生意义的理性思考。

中英诗歌对比

中英诗歌对比

中英诗歌对比中英诗歌一直是文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和审美观点。

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中英诗歌对比成为了一种有趣而有意义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中英诗歌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下诗歌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首先,中英诗歌在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诗歌多使用五言、七言古体诗的形式,注重平仄韵律的对仗关系。

诗人通过写景、咏物和抒发情感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而英文诗歌则更为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自由诗、押韵诗或者无韵诗等不同形式。

英文诗歌更加注重音韵与节奏感,使用富有韵律美的句子结构和押韵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其次,中英诗歌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存在差异。

中国诗歌文化注重“咏史抒怀”,以古代文人骚客的视角向读者传达道德伦理、人生哲学和社会议题。

例如,在唐代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写景叙事,表达对人生短暂和珍惜时光的思考。

而英文诗歌更加开放和多元,涵盖了更广泛的主题,包括爱情、自然、社会、政治等。

英诗通过表现个人情感、心灵体验和思考来触动读者的感知与思考。

此外,中英诗歌还存在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中文诗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而闻名,更加注重思辨和智慧。

中国古代文人崇尚礼仪、道德和孝道,这些价值观也贯穿于诗歌创作中。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感伤之情,并融入了儒家的忠诚和感恩情怀。

而英文诗歌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英诗鼓励诗人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追求独特性和创新。

最后,中英诗歌在语言运用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诗歌注重文字的端庄和言简意赅,采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语言的塑造。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寄邱员外》中,他通过写秋夜的景观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英文诗歌则更加注重语言的细致和生动,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来塑造意象和情感。

英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中英诗歌在形式、主题、文化价值观、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西方诗歌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

中西方诗歌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

中西方诗歌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诗歌是人类语言的一种精妙形式,是文学的一支重要分支。

中西方诗歌分别有着长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中西方的诗歌发展史与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通过对中西方诗歌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探讨,来阐述中西方诗歌的异同点和文化深度。

一、中西方诗歌历史发展1.中式诗歌中式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从最初的祭祀歌谣演变而来,先后形成了“古风”、“近体”、“楚辞”、“汉乐府”等流派,它的特点有节奏和韵律。

节奏是指每个字、每个音节和每个词都有其固定位置和重量,而韵律则是指诗句的末韵声音,这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中式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魅力。

2. 西方诗歌相比之下,西方诗歌的起源比较晚,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以神话、史诗和哲学为主,其诗歌形式受古希腊的史诗和民歌的影响。

西方诗歌的发展可以归成两个主要流派:一是抒情诗,二是史诗。

抒情诗以感伤、爱情及人的个体感受为出发点,主体思想是古典爱情主义,而史诗以传承历史和传统为主要目的。

莎士比亚的诗剧没有确定的体裁和手法,但具有生动的对话、富于感情的形象和音韵、节奏和韵律的灵活运用。

诸如拜伦、雪莱、济慈和诺顿等浪漫主义者,通过自由奔放的形式,写出了许多富有感情的抒情诗篇。

二、中西方诗歌文化传承1.中式诗歌文化传承中式诗歌源于祭祀文化,是古代文人在追求精神上的完美中孕育出来的。

它对中国文化发展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诗歌是学问的一种体现。

古人以詩文为媒,宣扬民主、促进文化杂交、传递人道主义精神。

在中式诗歌文化传承中,人们更多的是追寻其中所蕴含的内在美和文化品质,而非其实际意义。

2.西方诗歌文化传承相比之下,西方诗歌的文化传承更加注重抒情和思想性。

无论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史诗,还是浪漫主义者的抒情诗,他们在借助诗歌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传承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西方诗歌开拓了自由和进取的个性,不拘浪漫的恋爱和文章,只要是强烈的表现力都可以成为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诗歌文化差异
会计学院
Z1006
1143100603
侯文君
东西方诗歌文化差异
摘要:诗歌作为一种自我表达和表现诗人对世界的诗性理解,在形式上分行排列,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的文体,在各种文体中出现的最早,主要有叙事诗和抒情诗。

限于课时的有限,这里只讨论中西抒情诗的异同。

关键词:诗歌,中西方,音节,抒情
一、中西抒情诗的产生及传统。

中西抒情诗的产生都是个人意识增强的结果。

但其中的个人意识有所不同。

西方古代抒情诗要求抒发个人主观的思想情感;中国古代抒情诗总是把个人价值蕴含于社会价值之中,即“小我”之中有“大我”。

二、中西诗歌情趣。

中西方诗个的不同品格,主要源于社会文化的差异。

中国文化建立在儒道的基础上。

儒家重人事、伦理教化,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成为儒家的最高理想。

这使中国诗歌亦强调诗的教化作用、使用价值。

而追求人的精神超脱、回归自然的道家,归根结底仍是偏重人事——老子老于世故,庄子的超越精神走向的亦是齐生死、泯物我、一是非,而不是西方式的宗教世界。

因而,对于中国诗人来说,他们不满现实之余,在寻求解脱之时,自然往往成为他们唯一的皈依,因而,中国诗人很少离开人事去穷尽宇宙的本源、精神的本质。

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精神,使西方文化一方面重感情、重现世享乐,另一方面又具有一种彼岸超越意识。

这使得西方诗歌一方面在大力弘扬英雄主义、个人主义精神,渲染人之常情,另一方面在现实关注中又常常保持一种超越精神,寻求人的终极拯救,因而代表终极价值的寻求的宗教精神时时贯穿于诗歌之中,使不少诗歌往往有一个主宰宇宙的神明高居其上或蕴含其中。

从《荷马史诗》、《神曲》、《浮士德》、华兹华斯、拜伦、雪莱、雨果到艾略、叶芝、瓦雷拉……莫不如此。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中国诗人更多致力于人与社会现实伦理的沟通,人与自然的默契;西方诗人则更偏重于揭示人与自我、人与神的关系。

鉴于此,下面仅就爱情与自然两大主题,探讨中西抒情诗的差异。

(一)、爱情抒情诗
中西爱情诗都历史悠久,但情趣各异。

中国爱情诗多写婚媾之后或之外,构建了一个“怨”之境界(如从先秦到汉唐甚至元宋均如此);而且羞于表达爱情。

闺怨多出自男性,却偏偏要借女性之口诉说绵绵思念之情。

不少诗歌本来是典型的爱情诗,也被后人解作忠君爱国之诗。

如《诗经•卷耳》、《《诗经•蒹葭》等。

西方爱情诗则大多数写于婚媾之前,爱情本身就成为诗人着力歌颂的对象,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十九世纪的彭斯、拜伦、雪莱、普希金、雨果、裴多菲等都如此)。

古希腊抒情诗人萨福的诗歌亦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而且非常热烈。

如《相思》:
妈呀,亲爱的妈呀!
我哪有心织布,
我心里已经充满了
对那个人的爱慕。

有时,这种对爱情的追慕甚至上升为人生永恒追求。

20世纪法国诗人普列维尔的《公园里》就道尽了瞬间与人生之永恒的内在关联:
一千年一万年
也难以
诉说尽
这瞬间的永恒
你吻了我
我吻了你
在冬日朦胧的清晨
清晨在蒙苏利公园
公园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一颗星。

在爱情被永恒化的同时,有时也被神性化了,构成从此岸走向永恒的彼岸之中介。

如但丁的《新生》是献给他一生孜孜以求的贝娅特丽采,他把贝娅特丽采当作了从天国来又回归天国的天使。

对她的追慕构成了对人生之永恒之美的追寻:
看来你是一个神祇从天国来到大地
显示神奇
…………
彼特拉克的《歌集》第七十二首也是如此:
高雅可爱的夫人啊,
从你闪动的眸子里,
我窥见了指引我通向天国的温柔之光;
你眼睛里映照的只有爱情和我,
谁都知道,你这隐约闪现的光芒
出自你那搏动的心房。

这光芒引导我从善向上,
使我走向光明荣耀的人生终极;
…………
(二)自然抒情诗
自然情趣的兴起乃是诗歌发展中的大事,但自然真正入诗,中国是在魏晋(公元220—420)的山水田园诗,而西方则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诗歌。

此前诗歌中出现的自然,并非独立的主体,不过是背景、陪衬而已。

中西诗人的自然抒情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把自然作为回避现实的精神皈依,但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又有区别。

泯灭物我的界限,追求与自然的默契与欣合。

这是中国诗人对待自然的态度。

如中国魏晋时期的隐逸诗人陶渊明。

西方诗人对待自然则更多的是主体对客体的移情,试图从自然山水中去追寻一个形而上的超越本体。

如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湖畔派的代表华兹华斯,就是如此。

他甚至将自然神化,把大自然看作“神圣的设计“,其中有不可思议之妙谛,构成了一种泛神主义的态度。

这种不同就形成了中西方诗人与自然遇合的不同境界。

禅宗中有一禅师谈到自己参禅的境界:
老禅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
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是见山只是山,见谁只是水。

这里强调的是人与自然遇合的三种境界:第一种以无智之心感应山水,乃初民之诗。

第二种,通过认识记忆的思维活动去感应山水。

第三种回归物象,对山水自然的存在作无条件无条件的认可,从而进入禅的无语界。

华兹华斯突出的是主体对客体的观照、意志投注,在感悟山水的同时作形而上意义的追寻,因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中国诗人则强调山水本身即是宇宙万物不息之道。

山水是道,目击存道,回归自然物象本身,物各自然,于是,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乃是一种更高之境界。

无论是陶渊明还是王维都是如此。

自然山水作为自足的主体,呈现于诗人之前,人与自然相遇,又各自自足,正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诗境同时也就成了禅境,这正构成了中国山水诗歌的独特境界。

三、中西诗歌之表达
中西诗歌由于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表情达意上同样具有各自的特点。

1、抒情诗歌风格的不同。

中国抒情诗具有委婉、含蓄、淡远、空灵的美学风格。

这是因为中国哲学特别是道家尚“空”与“无”,“无”为万物本体,“有之所始,认无为本”(王弼著•老子道德经注)。

禅宗标举“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使得中国古典诗歌亦尚虚、重神、主情,尚“言外之意”,讲究“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唐司空图《诗品》),“但见性情,不赌文字,盖诗道之极也”(唐皎然《诗式》),“言有尽而意无穷”(宋严羽《沧浪诗话》)。

这就构成了中国诗委婉、含蓄、淡远、空灵的美学风格。

写爱情,多含蓄蕴藉;
描绘自然山水,多明溪淡柳、小桥流水、微风细雨之柔性美。

西方抒情诗如同他们的叙事诗,由于受叙事传统的影响,重铺排篇幅大多长于中国诗。

浪漫主义诗歌的直抒胸臆影响了许多诗人,构成了西方抒情诗尚直率、铺陈、情感浓烈、追求深刻的美学风格。

其表达爱情的诗多率真之美,描绘自然多高山大海、狂风暴雨、峭崖荒谷之刚性美。

中西诗歌在审美情趣上的这种差异,钱钟书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中曾作过生动的概括:
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有节制,说话不唠叨,嗓门儿
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

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
的,比起西洋诗来,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得坦率的,比起西洋来,仍
然是含蓄的;我们认为词华够浓艳的了,看惯粉红骇绿的他们还欣赏着它的素淡;
我们以为“直恁响喉咙”了,听惯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不失为斯文温雅。

同样,
束缚从束缚在中国旧诗的人看来,西洋诗空灵的终嫌着痕迹,淡远的中嫌有火气,
简净的不够惜墨如金。

2、抒情诗表达上的不同。

由于中西抒情诗在情趣、风格以及语言文字上的差异,造成了其表达方式的不同。

总体说来,主要表现为简约描写与细致描写、起兴寄兴与赋形变形、客观化抒情与主观化抒情等差别由于时间关系,这里重点谈谈语言表达上各自的特点。

在词语上,汉语诗歌尚写意,语序灵活,词语组合多变。

印欧语言则具有繁复的变位、变格、形态变化,重视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上相对来说比较严谨而不如汉语灵活。

在文字上,汉语作为象形文字,其本身就独具形象感,而印欧语言却没有这样的优势。

在音节上,汉诗以字为单位(如四言、无烟、七言、绝句),并以汉字的声调、平仄构成抑扬顿挫;西语诗则以音节(词汇有多音节或多音节之差别)和音节的轻、重音来构成,分为抑扬格或扬抑格,扬扬抑格和抑抑扬格。

参考文献:《比较文学教程》,《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