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妈妈的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能”孕育“独能”
荔湾华侨小学麦子衡
“以读为本”是教师教学语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学生对每篇课文从“想读—爱读—悟读”,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于是教师教学技艺的精艺善导就成为了让学生学会“飞跃”的一双助捧的手。教师有目的、多形式地引导学生读文,能让每个学生逐步掌握具个体代表性、独特性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技能。所以以发挥“读”的有效功能来培养孩子自己独具特色的语文学习能动本领,就有利于开发各类型孩子的思维天地,拓宽各类型孩子的知识领域。而这一点则恰好与我班“生本教育实验”以阅读为中心,推动孩子大量阅读、自主阅读并让各个孩子沿读试说、想议的教学思路巧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巧读能成颂,可让孩子有独特的朗读本领
让孩子会读,并读出自己的风格,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较高层次。所谓“熟能生巧”,如能通过不同形式让孩子多读,那么巧读也能成颂。“熟——巧——颂”是孩子一个朗诵的升华。“熟”是基础,“巧”是手段,“颂”是表现。而“颂”则体现孩子朗读是否有独特风格,独到领悟。于是在引导学生巧读方面下工夫,对于检测孩子对作品有否感悟是十分有效的。多年来,教师研究巧读的形式就有多种,如:创情景引读,分角色朗读,品词句悟读等,这些形式能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学习语文、品味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革新,光让孩子会读并向读得好的
孩子学习怎样读,似乎忽视了孩子本身特质潜能的发挥,所以导“巧”的方法应有所创新。我在课堂上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学生在有感情熟读文章后,对于一些重点语句,可让孩子多想如何读得比同学更具自己的特色。如教学《毛毛雨》时,对重点句“像亮晶晶的花针儿,毛毛雨。像白蒙蒙的纱幔儿,毛毛雨。”我就让小组开展“我读得最有特色”环节,看谁能把“毛毛雨”读得能让组员们仿佛真的看见一样,于是发现独特方法有多种,(*代表短暂的停顿)如下:
1、“像*亮晶晶的花针儿,毛毛雨。像*白蒙蒙的纱幔儿,毛毛雨。”(这种读法强调了比喻的形似)
2、“像亮晶晶的*花针儿,毛毛雨。像白蒙蒙的*纱幔儿,毛毛雨。”(这种读法突出了“亮晶晶”与“白蒙蒙”的美)
3、“像亮*晶晶的花针儿,毛毛雨。像白*蒙蒙的纱幔儿,毛毛雨。”(这种读法则把毛毛雨的亮度与色度更加立体化)
4、“像亮晶晶的*花针儿毛毛雨。像白蒙蒙的*纱幔儿毛毛雨。”(这种读法基本上能让人感觉花针儿、纱幔儿与毛毛雨已融唯一体,分不清美景到底是花针儿还是纱幔儿,还是毛毛雨。)
读法的多样,激发了自己孩子创读的欲望,从而充分发挥各个孩子对作品的独特感受潜能。
二、品读能促思,可让孩子有独创的思维空间
“为什么可以这样读,为什么不可这样读?”是我开启学生品读思维的方法之一。要读得好,生生之间互相机械模仿较容易做到。但如能以品读促进学生开拓思维,让学生在自我意识与独创思维的前提
下进行朗读,那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帮助。在教学《小水滴》一文时,有这样一句话“太阳放出火辣辣的光,把湖中的一些小水滴吸到了空中。”在品读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把“火辣辣”读得突出就能表现太阳光的猛烈,但意见太一致,我觉得浪费了这个好句,于是我就点拔孩子:一定要这样读吗?还有其他读法吗?在引出思考后,学生就开展了思维互动,想到了小水滴的心情:它遇到“可怕”的太阳光胆怯了,只有无助地被太阳光吸到空中。他们既怕又无奈,所以读这句时,也可以采用这种读法:以轻声朗读“火辣辣”,表现小水滴的畏惧,在以突出、委屈的感情中把“吸”读到位,就可反映小水滴那无力的抗拒。这种方法能让孩子读出自己的感情,还能在读时求创、求异于他人,挖掘了新的朗读意蕴,从而开发了孩子的思维逆向模式,拓宽了孩子的思维空间。
三、竞读能推议,可让孩子有独到的个人见解
所谓“竞中求进,议中求异”,能让孩子争议着去读,发表自己个人独到的见解,既有利于促进孩子自我品读的水平,而且还可以发展孩子他评的鉴赏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竞读”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孩子在竞赛中发现他我、表现自我。如有朗读爱国诗篇时,比赛谁读得更像赤子;在朗读景物美文时,比赛谁读得更让他人为之陶醉;在朗读紧张的故事篇目时,比赛谁读能像老练的故事家等等,然后分别讨论为何这样读,你对某某同学这样读有何看法,从而在讨论时发现别人与自己的优缺点。如我在小组比赛过程中引入讨论话题:你觉得谁读得最能表现他独到见解的,并能说
出原因,你就是一个眼光独到的评论家。孩子就会在小组里活跃起来,达到“为读而评,以评验读”的效果,如在品读诗歌《春天来了》一文,孩子就讨论“田里插新秧,白鹭低低飞。”如何读“低低”有特色?在巡视小组讨论时,学生有以下见解:1、因为景色美,“白鹭低低飞”是为了欣赏风景,所以可把“低低”读轻缓些,以表达作者对风景的欣赏;2、“白鹭低低飞”是为了与下文的小朋友嬉戏照应,其表现心情愉悦,可把“低低”读得轻快些。其实两者都有可取之处,在就在于是谁理解、谁读。最后,我让孩子在公平竞赛中检验结果,评判员也开始各抒已见,并自己朗读再体会,最后投票评分。孩子这时的读法各具特色,谁的读法最独特、最受欢迎的投票权就应还给学生。
四、引读能激趣,可让孩子有独求的阅读意识
“以读引读”是我探索的教学重点之一,即以学习一篇课文为切口,引导孩子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如学习《孙悟空》系列文,就引导孩子阅读儿童版的《西游记》;学习《母亲的恩情》一文,就引导孩子阅读有关描写亲子母爱的文章;学习《画蛇添足》一成语故事,就引导孩子阅读大量的成语故事。这里我曾质疑:引读后,可能感兴趣的学生会找资料阅读,但没兴趣的学生就会不了了之。其实教师在课堂上以读、以生为本,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能引导学生课外能自主地爱读、会读。所以将课外阅读的检测纳入课内堂是有必要的,只要课内引读能达到最佳效果,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不难激发,课内检测课外阅读情况到位,学生阅读兴趣的持久性就会加强。如我在教学
成语《画蛇添足》前,就引导学生阅读与他们喜欢的动物有关成语故事,然后在课内引读时抓“画蛇添足”中的“蛇”字激趣,让孩子汇报自己读过的有关动物的成语名称,接着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时开展小组轮流讲故事的活动,即因时间关系讲不完的部分孩子,他们也不会因此而失落的,最后我会继续鼓励说:“哪个组在课后讲的成语故事最多,就是故事优胜组!”结果学习课文几天了,还有孩子不断地阅读生动的成语故事并向伙伴讲故事呢!如教师能长期坚持“通过课内引读课外”,孩子课外的自主求读习惯便可以形成。“渴求读之”更会成为孩子本身的学习需要。
培养孩子会“读”的能力,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孕育出让孩子本身独特学习的技能。所以教会孩子读的本领,应该再挖掘属于他们各自的悟读领域。不难发现,这片领域有异与他人的思维、见解,极具特色,是十分值得教师重视、培养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