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类型
厂区XXX岗位使用到盐酸、硫酸的等化学品,由于生产操作不当,不遵守岗位操作规程,未按照规范着装要求着装或者防护服装破损等,都可能会出现以下事故。
(1)飞溅:提升渡件动作太快,碰撞障碍物,酸溶液飞溅。
(2)泄漏:包装桶不严实、破损,包装盖未盖严密。
(3)碰撞:酸类包装桶与其他物件发生碰撞,造成酸类腐蚀类物料喷洒。
(4)意识淡薄:从业人员意识淡薄,不遵守岗位操作规程。
(5)物料失落:如果酸类货物堆垛过高,会造成物品从叉车上滑落,并有可砸伤旁人或者泄漏喷洒现象。
(6)人员灼烫: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岗位操作失误,生产过程的管理不当,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造成人员灼烫事故。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发生灼烫事故的、地点或装置有:
(1)盐酸、硫酸存放仓库;
(2)盐酸、硫酸运输过程路线;
(3)涉及盐酸硫酸岗位的电镀岗位
(4)其他涉酸处理的地方。
1.3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1)可能发生时间:运送、存放、电镀岗位
(2)危害严重程度:一般
(3)影响范围:存放仓库及生产电镀岗位。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灼伤出现的征兆:
(1)运送过程存在缺陷,对酸类的危险性不熟悉;
(2)存放仓库存在缺陷,无防参透措施,伍无防腐蚀措施等
(3)存放仓库存放过程出现异常情况,有泄漏现象;
(4)生产岗位违章,造成酸溶液飞溅。
(5)相关作业场所无提示标志牌;
(6)生产场所未将有毒和无毒场所进行有效分隔;
(7)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如酒后上班、精力不集中、未经培训等。
1.5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若发生灼烫故障,引起轻则人员受伤,重则人员伤亡,公司全面停业停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组织机构设置如下:
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员工所组成。其中,现场应急小组
组长由最先到达现场的部门安全责任人、当班班长按职务顺序排列
予以替补担任。
2.2 工作职责
1)岗位员工职责
(1)发现灼伤事故,立即高声呼叫求救;
(2)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执行现场应急处置措;
(3)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
(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
2)班组长职责
(1)接到员工报告后,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
(2)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
(3)事故后果超出本班组控制能力,立即上报本应急小组组长。
(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
3)应急小组组长职责
(1)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
(2)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
执行33.1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医疗救护应急处置措施
不要轻易移动受伤者,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有出血时,应有效止血,包扎伤口。
如发生骨折,用双手稳定及承托受伤部位,限制骨折处活动并设置软垫,用绷带、夹板或替代品妥善固定伤肢。
发生断指(肢),应马上用止血带扎紧受伤的手或脚,或用手指压迫受伤的部位止血。伤口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棉布包扎,将断指(肢)也要用无菌纱布包扎,有条件的与冷饮或冰块一起放入干净胶袋,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手术。
如果伤者出现呼吸或心跳停止,应进行心肺复苏急救。
2)排险、控险应急处置措施
有设备压住伤者,立即调用相应起重设施,小心移开设备。并通知医务室值班医生赶赴现场。
如果发现酸溶液有泄漏,疏散无关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根据下列情况,立即采取堵漏措施:
由专业人员穿着好防酸类服装,手套、口罩、防酸鞋等进入现场,采用专用工具对泄漏物进行有效收集到专用桶内。
警戒区域外人员及时做好现场收集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实施有效,避免泄漏物扩大。
待现场泄漏物收集完成后,组织专人对现场泄漏污染区域进行洗消,并对现场洗消工作进行验收确认。
3.3 报告事项
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
首先,现场员工发现事故时,及时上报现场应急小组的组长,
具体的应急小组联系电话表在每个车间的公布栏处,应急小组组长
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替补担任。
应急小组组长发现现场事故应急小组无法处置的时候,就必需
立即拨打公司级的报警联系电话,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见附件1。
2)报告内容
(1)灼伤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人员伤亡情况;
(3)已采取的措施;
(4)报告人及电话。
4注意事项
1)当发生灼烫事件后,现场人员在抢救受伤的同时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
2)切勿在创面上涂抹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程度的观察;在除去伤着衣物时注意不要生拉硬扯,以免造成组织二次损伤,可
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创面避免转送途中不再污染。
3)烧伤患者伤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动,应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物的应用,防止掩盖病情变化,还应考虑有休克因素。
4)气道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应于现场即开始,保持呼吸通畅,解除气道梗阻,不能等待诊断明确后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