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宪法原理,宪法制定权属于全体人民
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关考点提炼

现谈及宪法,我们都会想到它是神圣的而至高无上的,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如果我们把宪法比作一个建筑,那么宪法的基本原则就像这个建筑的顶梁柱,起着支撑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这方面的知识点详细给大家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吸收记忆。
一、人民主权原则《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1.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享有者,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不是直接管理国家,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管理国家,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二、基本人权原则《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基本人权写入宪法,构成了我国人权保障的法律基础。
从本质上讲,宪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控制国家权力来保障和巩固公民权利。
其背后的深层次道理是为了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来限制公权力,进而达到“控权保民”的目的。
三、法治原则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依法治国正式确定为宪法的基本原则,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和人权的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治理方式。
四、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是指制约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值得提醒的是,我国的权力制约不是西方国家的分权制衡(权力分立)模式。
五、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组织原则。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为例可以很好的解释民主集中制。
首先,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将人民的权力通过民主的方式集中到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权力机关;其次,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其他国家机关;最后,其他国家机关要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人大要受到人民的监督,这就形成了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宪法的制定权是属于谁?

宪法的制定权是属于谁?从制定宪法的过程来看,宪法制定者应当是属于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人民,宪法制定权也只能属于人民,任何国家机关或者个人都无权制定宪法。
按照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制定宪法和修改宪法,其他任何机关和组织都没有这项权力。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宪法也规定了不同于一般法律的修改程序。
宪法的制定权是属于谁?宪法制定者应当是属于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人民,宪法制定权也只能属于人民,任何国家机关或者个人都无权制定宪法。
人民制定宪法的方式通常表现为一部新的宪法的制定必须由一个国家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参与议论、提出立宪的建议,然后通过特殊的程序予以通过。
根据宪法授权行使修改宪法或者解释宪法权力的国家机关或者特定的主体,必须依照宪法所规定的严格的修改宪法、解释宪法的程序,才能对现行宪法作出修正或者解释。
宪法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关于制宪权

关于制宪权一、制宪权序说制宪权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随着近代西方立宪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的一种法律现象,这种法律现象描述了一种适应社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宪政秩序。
制宪权的确立彻底摧毁了神权、君权产生国家的神话,重塑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改变了公民对国家认识所形成的基本观念。
一个基本的共识由此达成:国家权力应当由制宪权而产生,因此,它应当臣服于制宪权。
我们知道,资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之后,就利用制定宪法作为巩固革命胜利成果的基本手段。
而要制定宪法就必须解决制宪权应由谁来行使的问题,否则必然会影响宪法作为国家最高权法的权威性。
宪法发展史显示,最早提出制宪权的当推法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埃马努埃尔。
约瑟夫。
西耶斯(1748─1836)。
他说:“在所有自由国家中──所有的国家均应当自由,结束有关宪法的种种分歧的方法只有一种。
那就是要求助于国民自己,而不是求助于那些显贵。
如果我们没有宪法,那就必须制定一部;唯有国民拥有制宪权。
”[1]西耶斯关于制宪权的学说,根植于当时处于社会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 反映了资产阶级想利用宪法确立其政治地位,最终实现维护其经济利益的目的。
西耶斯这一思想与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中所表达的“人民主权论”尽管在问题的切入点上有分歧,也没有对制宪权和立法权加以区别,但法律精神仍有暗合之处。
[2]从此, 西耶斯的制宪权学说一直影响着立宪国家的宪法制定。
我国自清末行立宪以来,制定宪法的事件屡见不鲜,但制宪权的理论却一直未能发达。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宪法学论著、教材在论及此问题时,要么语焉不详,要么避而不谈,制宪权理论成了一个无人问津的论题。
制宪权理论之所以迄今仍然不尽发达,或者难以发达起来,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公民国家权力主体意识的淡漠与丧失。
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受制于外界事物的刺激。
如果是一个专制社会,或者存有浓重专制影响的社会,必然培育出一个毫无或者鲜有国家权力主体意识、奴性十足的臣民群体。
宪法 第二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宪法第二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二、主旨:本条是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本法第1条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最主要的方面是,我们国家的一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又称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来源于人民,并永远属于人民。
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也有人民主权原则,但其理论依据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我国宪法中规定的人民主权原则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人民主权只能是统治阶级的主权。
在我们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是统治者,人民主权是指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人民,由全体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权力”是指国家的权力,又称公共权力,是以国家名义并由国家机构行使的处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
国家权力的范围十分广泛,它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以及其他的公共权力。
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特别是十年动乱的教训表明,国家权力是保护人民、服务人民以及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但同时,国家权力的不当行使又会对人民的权利造成很大的危害。
因此,在宪法中宣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仅表明了国家权力的归属,同时也意味任何国家机构在行使国家权力时,决不能侵犯人民的权利,损害人民的利益。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
在现在的历史阶段,人民就包括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人民”与“公民”也不同,“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只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但公民中不是所有的人都属于“人民”的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根据《宪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文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外文名】: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简称】:全国人大
【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地位】: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受人民的委托,按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公仆)
每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会齐聚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讨论制定国家的基本法律,监督政府的工作,每五年还要重新选举主席、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院长等等。
休会期间,全国人大的职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代为执行。
“12·4”国家宪法日宪法主题知识竞赛试题

“12·4”国家宪法日宪法主题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填写在答题卡中。
共 40 题,每题 2 分。
)1、 2023 年 10 月 23 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A、依法行政B、依宪行政c、依宪治国 D、科学立法2、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年通过的。
A、 1978B、 1982c、 1975D、 19543、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B、消费资料公有制c、社会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我国宪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推行方案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相适应。
A、社会资的增长B、生态环境c、社会开展D、社会开展方案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是法治的生命线。
A 公平 B、正义c、公正 D、正当6、根据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生态平衡B、生态环境c、自然环境 D、生存环境7、“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法治国家。
” 是年通过的____案规定的。
A、 1988B、 1993c、 1999D、 20238、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的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A、所有权B、使用权c、占有权 D、收益权9、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防火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改动,并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
A、不得B、可以c、允许 D、有需要时可以10、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是中国特色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德治B、法治与德治相结合c、法治 D、党的领导11、村(居) 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
A、街道办事处任命B、选民选举c、群众推荐上级任命D、居民选举12、国务院总理人选由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A、全国人大常委会B、 ____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____团D、中共中央____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由处理。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和本质1、概念:宪法是确认民主事实,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通过规范国家全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2、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性质、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等内容)(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制定:a.宪法的制定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b.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修改:a.只有宪法规定的特定主体才可以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b.修改宪法的通过程序更严格;c.对修改宪法内容的限制(3)宪法最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调整的主要社会关系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主要功能是规范和限制国家权力)a.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b.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3、本质:(1)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的基本形式(2)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a.阶级斗争的产物b.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节宪法的分类和渊源1、分类:(1)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其他分类⏹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1884年英国宪法学家蒲莱斯)成文宪法:是只有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
(1787年美国宪法)不成文宪法:既有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又由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例等构成的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宪法的法律效力与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的不同(1901年英国宪法家詹姆斯·布莱斯)刚性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严格、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程序、法律效力与一般法律完全相同的宪法⏹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制定宪法的主体⏹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宪法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现代宪法产生的主要标志是1918年作为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代表的苏俄宪法和1919资本主义类型宪法代表德国魏玛宪法⏹平时宪法和战时宪法:宪法适用的时间⏹战时宪法会中止宪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适用,适用其他的特殊规范。
4-宪法的制定、修改及解释-公邮

“宪政的本质的确是而且必须是限政。在宪 政主义看来,不论一个政府的组织形式如 何,都不得存在不受限制的最高权力。” ——刘军宁
政治性。制宪权的政治性表现为作为全体 人民所拥有的权力是全体人民行使的自治 权。 制宪权的政治性可分解出如下内容:其 一,政权是制宪权行使的前提条件。其二, 制宪权的政治性还表现为在人民内部,一 部分人不能凭借制宪权支配另一部分人, 并使之臣服。
3.宪法修改在程序上的限制
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内容必须 体现人民的意志,因此,世界各国宪法都 规定其制定和修改必须遵循特别严格的程 序。对于修宪行为违反修宪程序的,修宪 行为无效。
4.其他方面的限制 在宪法修改的限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其 他方面的限制,有的国家的宪法就明确规 定,国家面临危机情况下,不得修改宪法。 例如,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规定:“在 法国领土一部或全部被外国军队占领时, 修宪程序不得着手或者进行。”巴西1946年 宪法第217条中规定:“宪法于戒严期内不 得修改。”
内贾德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哈梅内伊是伊斯兰共和 党总书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前总统、伊朗精神领袖〔最 高领袖〕。 /2011-10-17/134283827.html
定义: 所谓宪法修改,是指宪法 正式实施后,发现部分或 全部规定与实际需要不相 适应,由有权修改的机关 依据特定的程序,对宪法 的部分条文所作的重订、 修订或者部分的增删活动。
我国现行观点:制宪权实质上仍是国家权 力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一种由主权者所驾驭 的、用来实现自己最根本意志的具体的、 制度化的国家权力。当然这不是一种普通 的、与其他国家权力相并列的权力,而是国 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定权, 是制宪主体按 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 一种权力。
宪法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下列哪一部?( A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以下关于宪法本质的论述正确的有(ABCD)A、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B、阶级力量的强弱对比关系决定宪法的历史类型和宪法的本质C、阶级力量对比的质的变化,必然引起宪法本质的改变D、与阶级力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各种社会集团的力量也对宪法的本质产生一定影响3、下列选项中那些表现了宪法的最高效力(BC)A、宪法是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全面、集中表现B、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C、宪法是一国之内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D、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较之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4、下列哪些属于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ABCD )。
A、经济条件B、政治条件C、思想条件D、法律条件5、以下关于宪法历史发展的论述正确的有(BCD)A、美国1787年宪法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故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B、法国1791年宪法是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C、1918年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根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1949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实施的起着6、临时宪法作用的一部宪法性文件,但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国唯一一部通过宪法制定产生的社会主义宪法是(A )。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7、在我国出现的四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中,哪一部是通过宪法制定程序出台的( A )。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8、根据宪法原理,宪法制定权属于(C )。
A、制宪议会B、宪法起草委员会C、全体人民D、立宪机关9、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B )。
A、宪法重大信条19条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0、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C)。
中南大学《宪法学》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B) 19世纪末20世纪初
(C) 20世纪中叶
(D) 20世纪80年代
参考答案:
(B)
32.
“宪法是全国人民通力合作的工具,宪法乃是人们的一种结合体。”这一句话是由谁提出的?()
(B)宪法学可以涉及政治问题,但不宜进行重点讨论
(C)宪法学当然要讨论政治问题,而且要重点讨论
(D)宪法学只讨论政治问题
参考答案:
(C)
4.
宪法规范区别于普通法律规范的首要特点是()
(A)内容的根本性
(B)效力的最高性
(C)立法的原则性
(D)实现的多层次性
参考答案:
(A)
5.
“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是下列哪位思想家首先提出来的?()
(A)本质分析法
(B)实证分析法
(C)价值分析法
(D)规范分析法
参考答案:
(B)
16.
下列选项中被认为是划分法治与人治最根本标志的是()。
(A)是“人依法”还是“法依人”
(B)是否依法办事
(C)是否有法可依
(D)是否有法必依
参考答案:
(A)
17.
下列哪项最早将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予以规范化?()
(A)法国《人权宣言》
(A)洛克
(B)孟德斯鸠
(C)汉密尔顿
(D)杰弗逊
参考答案:
(B)
6.
下列哪项是依据制定主体而进行的宪法分类?()
(A)形式宪法与实质宪法
(B)规范宪法与描述宪法
(C)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D)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参考答案:
(C)
7.
法律基本知识宪法的基本原则与权利保障

法律基本知识宪法的基本原则与权利保障法律基本知识:宪法的基本原则与权利保障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
本文将介绍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权利保障,并阐述其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1. 主权在人民: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归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创造者、管理者和享有者。
2. 法治国家:宪法规定国家行使权力要依法进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3. 社会主义道路:宪法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方向。
4. 人民民主专政:宪法规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主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以上基本原则的确立,为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行为准则。
二、宪法的权利保障1. 人权保障: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权利等。
2. 公民平等:宪法规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压迫。
3. 财产权保护:宪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财产。
4. 教育与文化权益:宪法规定国家要发展教育事业,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保护公民的文化权益。
5. 社会福利保障:宪法要求国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通过以上权利保障,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发展。
三、宪法的重要性1. 法律体系的根本: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所有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2. 维护社会稳定: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3. 维护公平正义:宪法明确了公民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4. 保障国家治理能力: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构成和运行机制,保障国家的治理能力和决策合法性。
讲解宪法知识

讲解宪法知识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行政机构、法律体系、公民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
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一、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是指规范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机关组织、运行的基本法律文件。
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通常由宪法制定机关或特定的宪法制定程序制定,并经过国家的立法机关或公民的公民投票批准生效。
宪法包含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行政机构、法律体系、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它规定了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二、宪法的重要原则1. 权力分立原则:宪法通常规定国家权力的分立和制衡机制,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独立的部门,并规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关系。
这样可以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2. 合法性原则: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来源和行使范围。
所有的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不能超越宪法规定的权限范围。
这个原则保证了国家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3. 人权保障原则:宪法通常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人权和尊严,限制了国家权力对公民的侵犯。
4. 法治原则:宪法强调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程序。
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事,法律是保障公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
5. 民主原则:宪法通常规定了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机构,如选举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参与权利和表达权利,促进了国家的民主发展。
三、宪法的作用1. 组织国家权力: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明确了政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宪法为国家的政治制度和行政机构提供了基本框架,使国家能够有效地行使权力。
2. 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宪法保护了公民的人权和尊严,限制了国家权力对公民的侵犯。
宪法(单选、多选)

第一章单选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正确(B)A.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D.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2、根据宪法制定的机关不同,可以把宪法分为民定宪法、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下列哪一部宪法是协定宪法(A )A、1830年法国宪法B、1779年美国联邦条例C、1889年日本宪法D、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3、一般认为,近代意义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核心价值是(C)A、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B、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C、尊重和保障人权D、确认国家的经济制度4、系统阐述“分权学说”的学者是(C )A、英国的洛克B、法国的卢梭C、法国的孟德斯鸠D、中国的康有为5、“凡分权未确立、权利未保障的地方,就没有宪法”此语出自(B )A、美国《独立宣言》B、法国《人权宣言》C、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D、各国的民族精神6、关于宪法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B)A、具有最高法律效力B、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管理和宪法判例C、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宪法主体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最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D、权利规范与义务规范祥和结合为一体,是我国宪法规范的鲜明特色7、“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此语出自(C)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8、根据宪法原理,宪法制定权属于(C)A、制宪议会B、宪法起草委员会C、全体人民D、立宪机关9、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宪法解释机关是(C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C、全国人大常委会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10、按照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我国宪法发展最主要的方式是(D )A、宪法解释B、宪法惯例C、宪法适用D、宪法修改11、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下列关于我国宪法的制宪主体或制宪机关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D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宪法主体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宪法起草委员会是它的具体工作机关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我国的制宪机关第二章单选1、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是( C )A、英国的宪法性法律B、法国宪法C、1787年美国宪法D、1918年苏俄宪法2、鼓吹“人民主权”理论同王权相对抗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A )A、英国的卢梭B、英国的洛克C、英国的霍布斯D、法国的孟德斯鸠3、一下关于宪法产生和发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宪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象B、宪法最终会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C、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D、宪法在有的国家早于近代产生4、旧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正式的宪法是(A)A、1932年《中华民国宪法》B、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C、1912年《中国民国临时约法》D、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动人民制定的民主主义宪法性文件是(D )A、《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C、《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6、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B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D、1978年宪法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产生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A )A、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新民主主义的宪法C、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宪法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宪法第三章单选1、下列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B、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C、土地全部属于集体所有D、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属国家所有2、根据1982年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C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D、无产阶级专政3、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是(A)A、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全民所有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国有经济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C )A、中央国家机关B、民主党派的中央机关C、爱国统一战线组织D、中国的上议院5、下列关于国有经济的地位的宪法表述中,正确的是(C )A、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C、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D、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唯一基础6、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最高依据是(C)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7、我国现阶段的统一战线的性质是(D)A、革命统一战线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爱国统一战线8、近代意义的宪法产生以来,文化制度便是宪法的内容。
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知识竞赛参考题库

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参考题库一、判断题1.近代意义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核心价值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2.宪法必须规定国家的根本组织、国家权力的划分以及公民权利的保障。
()3.在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确立。
( )4.宪法的产生总是与民主事实的存在相联系的。
( )5.宪法的修改程序越严格,宪法规范的稳定性就越强。
( )6.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为标准对宪法进行分类,英国宪法属于成文宪法。
( )7.按资产阶级学者对于宪法进行分类的标准,美国宪法属于成文宪法和刚性宪法。
( )8.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为标准对宪法进行分类,我国宪法属于成文宪法。
( )9.我国宪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
( )10.宪法规范具有绝对的稳定性。
( )11.宪法规范具有制裁性但是没有惩罚性。
( )12.与法律规范相比较,宪法规范的制裁性更侧重于宏观领域。
( )13.宪法关系的一方主要是国家或国家机关。
( )14.制宪权理论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体现。
( )15.制宪权主体与制宪权行使主体是相同的。
( )16.制宪权是“原始性权力”,国家权力为“形成性权力”。
( )17.我国2018年宪法修改采用的是全面修改的方式。
( )18.违反宪法的行为就是违宪行为。
( )19.宪法监督制度已经成为维护法治国家宪法秩序的重要机制。
( )20.在我国,全国人大是宪法明确规定的宪法解释机关。
( )2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宪法的国家,所以也是最早对法律进行违宪审查的国家。
( )22.美国的普通法院宪法监督制是通过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创立的。
( )23.宪法序言的效力仅次于宪法正文的效力。
()24.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源于美国。
( )25.一般情况下,合宪性审查与宪法解释结合适用。
()26.在我国,宪法监督与合宪性审查完全相同。
()27.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以附带性审查为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

甘肃省10000名“博思特培训班”考前预测试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当代中国,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 D )A.中国传统文化B.社会主义法治精神C.共产主义道德要求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A )A.信念B.理想C.情感D.意志3.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 D )A.大同世界B.小康社会C.和谐社会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D )A.理想否定现实B.现实否定理想C.理想与现实无关D.只有行动可以使理想化为现实5.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是( C )A.人生观B.人生价值C.人生态度D.人生目的6.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质是( A )A.贡献B.索取C.存在D.享用7.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 D )A.人性中的情感、欲望B.“天”的意志或“神”的启示C.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D.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8.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
这指的是道德的( B )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沟通功能D.教育功能9.在社会规范体系中,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行为规范。
宪法课后习题答案

宪法课后习题答案【篇一:许崇德版宪法(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国家司法考试)a.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 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 d.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2.根据宪法制定的机关不同,可以把宪法分为民定宪法、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下列哪一部宪法是协定宪法?()(国家司法考试) a.1830年法国宪法 c.1889年日本宪法 a.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c.尊重和保障人权 a.英国的洛克 c.法国的孟德斯鸠 a.美国:《独立宣言》 c.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c.真实的宪法与虚伪的宪法 a.马克思 c.列宁 a.制宪议会c.全体人民 a.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a.宪法解释 c.宪法适用b.1779年美国邦联条例 d.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 b.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 d.确认国家的经济制度 b.法国的卢梭 d.中国的康有为b.法国《人权宣言》 d.各国的民族精神 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d.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 b.恩格斯 d.斯大林 b.宪法起草委员会 d.立宪机关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b.宪法惯例d.宪法修改3.一般认为,近代意义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核心价值是()。
4.系统阐述“分权学说”的学者是()。
5.“凡分权未确立、权利未保障的地方,就没有宪法。
”此语出自()。
6.根据列宁进行的分类,宪法可以分为()。
7.“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此语出自()。
8.根据宪法原理,宪法制定权属于()。
9.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宪法解释机关是()。
10.总结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我国宪法发展最主要的方式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总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国家司法考试)A.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D.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2.根据宪法制定的机关不同,可以把宪法分为民定宪法、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下列哪一部宪法是协定宪法?()(国家司法考试)A.1830年法国宪法B.1779年美国邦联条例C.1889年日本宪法D.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3.一般认为,近代意义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核心价值是()。
A.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B.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C.尊重和保障人权D.确认国家的经济制度4.系统阐述“分权学说”的学者是()。
A.英国的洛克B.法国的卢梭C.法国的孟德斯鸠D.中国的康有为5.“凡分权未确立、权利未保障的地方,就没有宪法。
”此语出自()。
A.美国:《独立宣言》B.法国《人权宣言》C.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D.各国的民族精神6.根据列宁进行的分类,宪法可以分为()。
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C.真实的宪法与虚伪的宪法D.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7.“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此语出自()。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8.根据宪法原理,宪法制定权属于()。
A.制宪议会B.宪法起草委员会C.全体人民D.立宪机关9.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宪法解释机关是()。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C.全国人大常委会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10.总结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我国宪法发展最主要的方式是()。
A.宪法解释B.宪法惯例C.宪法适用D.宪法修改11.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
下列关于我国宪法的制宪主体或制宪机关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国家司法考试)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主体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宪法起草委员会是它的具体工作机关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我国的制宪机关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甲的含义?()(国家司法考试)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C.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的要求更加严格D.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宪法监督制度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国家司法考试)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撤销属于事后监督B.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以附带性审查为主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属于事先监督3.宪法在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中具有根本法的地位,表现在宪法具有的以下哪些特征:()A.在内容上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性的制度B.宪法修改程序更为严格C.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D.宪法与一般法律的结构不同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
A.人民主权B.基本人权C.法治D.三权分立5.我国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的宪法规定,主要有:()。
A.规定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规定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C.规定人民依法通过各种民主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D.公民享有全民投票权、创制权和复决权6.美国宪法学家罗文斯坦根据宪法的实施效果,将宪法分为:()。
A.规范性宪法B.名义性宪法C.确认性宪法D.语义性宪法7.设立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等专门机关进行违宪审查的国家,包括下列的()。
A.法国B.德国C.日本D.韩国8.在设立宪法法院进行违宪审查的国家,其违宪审查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A.法律、法规的合宪性B.国家机关权限争议C.选举争议D.政党违宪案9.根据宪法列举性的明文规定,我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有:()。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三、简答(述)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法?2.简述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3.我国宪法的结构是怎样的?4.我国宪法性法律(或宪法相关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5.我国宪法基本原则有哪些?6.宪法修改的方式有哪些?7.美国宪法的修改程序是怎样的?8.宪法解释的方法有哪些?9.违宪审查与相关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四、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1.如何理解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反映?2.试述我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指导思想和宪法基本原则的发展。
3.论述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
4.试述世界主要国家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模式。
5.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应如何进一步完善?五、案例分析2006年3月7日,某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事业单位)就国务院关于女职工退休年龄的规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起违宪审查建议。
现行的国务院关于女职工退休年龄的规定,包括《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其中《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第4条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干部可以退休;《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1条则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工人应该退休。
该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在违宪审查建议书中指出,以上规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2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及第48条第1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的规定(以上根据有关报道整理,仅用于教学目的)。
试根据宪法和立法法,分析下列问题。
1.《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属于()。
A.基本法律B.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C.行政法规。
D.其他规范性文件2.该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起违宪审查建议,在立法法中的依据是()。
A.法定的国家机关对违宪审查的要求权B.法定的国家机关以外其他国家机关对违宪审查的建议权C.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对违宪审查的建议权D.公民对违宪审查的建议权3.根据立法法等法律文件的规定,可以被提起违宪审查的对象的有()。
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或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规章4.对该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提起的违宪审查建议,可能的处理结果有()。
A.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进行研究,认为没有必要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和提出意见B.国务院根据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书面审查意见修改上述规定并反馈C.委员长会议决定不必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决定D.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撤销上述规定第二章宪法的产生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1.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是()。
A.英国宪法性法律B.法国宪法C.1787年美国宪法D.1918年苏俄宪法2.鼓吹“人民主权”理论同王权相对抗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
A.法国的卢梭B.英国的洛克C.英国的霍布斯D.法国的孟德斯鸠3.以下关于宪法产生和发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宪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象B.宪法最终会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C.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D.宪法在有的国家早于近代产生4.旧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正式的宪法是()。
A.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B.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C.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动人民制定的民主主义宪法性文件是()。
A.《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C.《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6.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D.1978年宪法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产生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A.资产阶级民主的宪法B.新民主主义的宪法C.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宪法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宪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清朝末年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有:()。
A.《钦定宪法大纲》B.《天坛宪法草案》C.《重大信条》D.《五五宪草》2.下列选项中,属于革命根据地宪法性文件的有:()。
A.《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3.根据200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下列有关国家对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实行的政策的文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国家司法考试)A.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B.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C.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D.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4.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1978年宪法修改的内容有:()。
A.规定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B.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C.将县级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改为直接选举D.将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的关系规定为领导关系5.我国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涉及下列哪些方面的内容?()(国家司法考试)。
A.明确把“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B.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C.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写进宪法D.把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成5年6.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我国宪法作了重要修改,下列哪些内容是这一修正案包括的主要内容?()(国家司法考试)A.明确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B.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C.明确规定“国家加强立法,完善宏观调控”D.明确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7.下列属于我国2004年第四次部分修宪内容的有()。
A.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D.在统一战线范围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C.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D.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三、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1.宪法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2.英国宪法性法律主要包括哪些?3.当代宪法有何发展趋势?4.1949年《共同纲领》有什么历史意义?四、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1.应如何评价旧中国的宪政运动?2.应如何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地位和作用?3.试述1954年宪法的主要内容、鲜明特征和历史地位。